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13 15:38:3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電子科技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jpg)
為你免費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jpg)
關于《電子科技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電子科技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電子科技大學官網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電子科技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電子科技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電子科技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電子科技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電子科技大學專業排名]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群]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官網: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組建于2018年1月。現設有應用物理系、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工科物理教學部、應用物理研究所、無線電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光信息與光子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等8個教學科研單位。
學院辦學底蘊厚重。1958年學校設立無線電物理專業;1959年成立基礎理論課系(六系)(設無線電數學、物理與化學三個專業);1979年2月經四機部(79)0264號文件批準成立了應用物理研究所;1984年學校在原六系物理教研室的基礎上組建了應用物理系;2001年學校將應用物理研究所、高能電子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系合并成立了物理電子學院;2017年底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A類大學建設行列,為了大力加強以物理學為代表的理科建設,做強物理學學科,將物理電子學院下屬的應用物理研究所、應用物理系重新整合,組建成立新的物理學院。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12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34人,副高級職稱53人,博士生導師36人。
學院學科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學院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下設無線電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等五個二級學科,并按物理學(含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無線電物理進行研究生招生。目前,物理學學科進入國際ESI全球排名前7‰。
學院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大類招生(含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兩個四川省特色專業)。現有全日制在讀本科生1100余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近500人,海外留學研究生10余人。
學院科研條件完備,科研成果豐碩。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能夠支撐微電子電路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及應用、時域電磁學、電磁輻射與散射、極端條件下材料的物理性質、空間光學等科學研究;承擔了以國家重大專項、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ITER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為代表的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
學院將秉承“求實求真、大氣大為”的成電精神,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己任,砥礪奮進、爭創一流,為實現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成電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聯系方式:
沙河校區地址:成都市建設北路二段4號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科研樓二樓
郵編:610054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學科設置:
物理學院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博士后流動站,主要涵蓋無線電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理論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等物理學二級學科。目前,物理學學科進入國際ESI全球排名前7‰。2016年以來,本學科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與“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武器裝備預研和國際合作等縱向項目百余項,橫向項目百余項,累計到校科研經費近5000萬元。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博士學位84人、碩士學位292人。
學科方向簡介
1. 無線電物理
本學科方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電磁波調控及其與復雜媒質相互作用、時間反演電磁學、時域電磁學,以及多物理場計算等,并在輻射波束控制與雷達、新型通信與成像系統、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與系統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近年來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1)在多尺度電磁仿真方法、多目標優化技術和復雜神經網絡建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2)提出了系列基于平面陣列的寬帶寬角度范圍輻射波束調控理論與方法;(3)從理論和實驗上系統探索了時間反演電磁波及時域電磁脈沖的傳播特性,并據以研制了時間反演通信、能量傳輸以及超分辨率雷達等新型無線系統;(4)提出了新型MMIC低損耗傳輸線,并據以開發了系列高性能單片集成電路;(5)基于3D打印技術開發了系列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無源器件等。
2016年以來,該方向在Optical Express、Applied Physics A、Scientific Reports、IEEE Tran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中科院SCI分區二區以上論文近百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多篇。先后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項目、國防預研及預研基金項目、*****創新特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20余項國家級科研任務,并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2. 凝聚態物理
本學科方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計算凝聚態物理、極端條件下固體物性及其輻照效應、固體及薄膜與強激光、離子束、射線的相互作用、量子光學與器件、微納器件與低維物理、表面與界面物理力學、稀土化合物及磁性、金屬物理與合金材料、鐵電壓電與相變物理等。
近年來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1)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液態銅輔助的大面積制備高質量石墨烯粉體的方法,比傳統化學方法具有較高的樣品質量,而比傳統的氣相沉積有較高的產率;(2)在表面聲波換能器方面持續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工作,并在國際頂尖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發表該方向綜述論文;(3)在復雜氧化物外延異質結生長和界面結構表征方面取得了標志性研究成果等;(4)精確測量了Gibbs在1878年提出的三相接觸線線張力,并首次基于表面熱力學解釋了其方向的轉變,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學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6年以來,該學科方向發表中科院SCI分區二區及以上論文百余篇,發表SCI論文在ESI中的被引頻次達到約300次/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
3. 光學
本學科方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偏振、幅度和相位具有特殊空間分布的結構光場的產生、傳播、調控及其應用研究、渦旋光束軌道角動量的應用基礎研究、結構光場與人工結構材料的相互作用、激光納米操控應用基礎研究和非線性光孤子的研究等
近年來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1)發現了螺旋對稱結構中的軌道角動量選模原理,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被審稿人評價為 “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2)提出了具有新穎傳輸特性的反常渦旋光束,該光束與經典的拉蓋爾-高斯光束、貝塞爾光束一起,被國際同行評價為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幾種常見光束模型;(3)發現了部分相干光學領域中的交叉相關函數公式:N=2P+L。該公式被國際上多個研究團隊進行了實驗驗證和正面引用;(4)發現了軌道角動量譜在傳輸介質中的演化規律;(5)首次利用激光倏逝波光場產生了周期性的光場力,并穩定的對納米顆粒進行了操控和組裝。
2016年以來,該學科方向發表中科院SCI分區二區及以上論文50余篇,完成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該學科方向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
4. 理論物理
本學科方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1)超弦理論、引力與宇宙學、基本粒子物理、 量子場論;(2)新量子態理論與功能納米材料及其物理性能理論,應力場、電場作用下壓電半導體量子點、一維納米線、二維壓電半導體MoS2中的載流子輸運、經典彈道輸運理論模型建立,量子阱拓撲絕緣體材料二維納米器件的自旋輸運特性研究;(3)非線性統計物理與復雜性研究,涉及自驅動多粒子系統的演化、復雜系統理論及其交叉研究、耦合動力系統的同步行為等。
近年來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1)提出了壓電半導體量子器件模型,壓電半導體PN結、金屬半導體接觸、異質結理論模型:發現壓電效應載流子輸運高靈敏度的調控現象,深入理解了結區壓電電荷對壓電半導體器件交直流特性高效的調制作用的物理機制。利用壓電電荷調控壓電半導體特性,設計壓電半導體力電耦合新器件,特別是機械振動下實現了不需要額外加熱的室溫納米氣體傳感器,并入選英國物理學會IOP論文精選(IOP Select)。 利用壓電的調控高頻壓電半導體器件特性,研究了結區壓電電荷對PIN二極管微波共振頻率的影響,入選半導體科學與技術2017年Highlights。發現CdS等量子點通過壓電電荷影響發光頻率,可以獲得納牛甚至皮牛檢測分辨率。量子阱拓撲絕緣體材料二維納米器件的自旋輸運特性,發現應變下這類新型器件超高開關比;(2)運用引力全息對偶研究量子強關聯、強耦合的凝聚態臨界系統,這是國際上將弦理論與凝聚態物理相聯系的開創性工作;(3)首次提出在相對論性的湍流系統中存在普適性的統計規律;(4)提出了多種時空拓撲結構發生動力學變化的機制;(5)提出了弦理論與宇宙學的聯系是基于它作為量子引力理論的性質、與粒子物理的聯系是基于它的大統一理論的性質等。
2016年以來,在物理學科國際期刊Phys Rev. E、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 Nanotechnology、Nano Lett、Nano Research, Appl. Phys. Lett.、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 Stat.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近50篇,其中有5篇論文為ESI 1%論文。
5.等離子體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是研究等離子體的形成及其各種性質和運動規律的學科,可以用作材料表面處理,刻蝕、制備功能薄膜、醫學消毒、利用磁約束等離子體進行持續的核聚變反應等。
本學科方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核聚變中的等離子體理論與應用、高溫等離子體可見光譜診斷、托卡馬克聚變堆設計中的診斷部件研制、托卡馬克機械設計建模、面向等離子體部件熱力學分析和電磁分析、飛船再入大氣層黑障現象等。
2016年以來,該方向與國內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承擔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ITER項目)、國家863計劃,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項等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作為協辦單位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國際多項等離子體學術會議,發表了數十余篇學術論文。
添加電子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電子科技大學報錄比、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群、電子科技大學學姐微信、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真題、電子科技大學專業目錄、電子科技大學排名、電子科技大學保研、電子科技大學公眾號、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電子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電子科技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