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百科之擇校 增加考研勝算砝碼的捷徑
為你免費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2016年考研百科之擇校 增加考研勝算砝碼的捷徑.jpg)
![2016年考研百科之擇校 增加考研勝算砝碼的捷徑 2016年考研百科之擇校 增加考研勝算砝碼的捷徑](http://img.okaoyan.com/public/1.jpg)
2016考研擇校 增加考研勝算砝碼的捷徑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我們在選擇考研目標院校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標院校名氣是否夠大,而在于你所報考的專業在這所學校是否很強,學科建設是否受到學校的重視。
首先,硬件方面的優勢,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這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不是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其次,某些學校雖然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愿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個人。
二、選擇把握大能承受的學校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如果要跨學校跨專業考研,一定要從自身能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如果考生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挑戰專業強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選擇。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較大的難度,考生可以嘗試比本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這點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考本校失敗(特別是熱門專業),同時被調劑到別的你不喜歡的專業,豈不是得不償失?我們在選擇目標院校時,還需要考慮一下自身的經濟情況。讀研畢竟不能人人都是公費(或者是全額獎學金),學校提供的生活補貼也不一定完全夠用,所以,我們在考研時不僅要考慮自己能否拿到報考院校的公費名額(或者獎學金),還要考慮當地的消費水平,這樣才不至于在以后的讀研中因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無法專心學術,影響自己的前途。
三、選擇就業理想區域的學校
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鐘情的區域,到自己打算就業的區域去讀研,無疑為自己留在這個區域存下了一筆不少的本錢。利用讀研的時間,多結交朋友,為自己踏上社會搭建關系網,同時熟悉這個城市的文化,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最好報北京的學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慮上海的學校,要想在華東就選華東的學攻,要想在華中就選華中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后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四、優先報考國家教委直屬高校
優先報考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畢業分配限制要少得多,想去外企和各種的單位,公司單位都沒有障礙。報考屬于某些部委的學校要慎重,因為以后畢業分配只能在這些部委內部的單位中進行,想跳出這些部委,你得付出一些的代價。而且,討厭的是,聽起來熱門的專業,在這些部委的高校中就可能就不是你想象的熱門專業,而是‘變了味’的熱門專業,專業面非常狹窄。如電子工程在北理工,北航可能就是導彈導航和雷達。好專業只不過是不好說出口的專業換上好聽的名稱,把你騙過來,發現上當了,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