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安徽工業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安徽工業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安徽工業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安徽工業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安徽工業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安徽工業大學考研難嗎]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安徽工業大學考研群]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費]
[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能源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安徽工業大學/3.jpg)
安徽工業大學保研: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2020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優秀生源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為增進學生對我院學科、科研及研究生培養情況的了解,選拔優秀學生在我院繼續深造,我院將于2020年7月28日舉辦優秀大學生線上暑期夏令營活動。
一、申請資格
1、全國高等院校(含本校)2021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具有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高校的學生和退役大學生優先錄取);
2、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秀,身體健康;
3、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425分或以上)。
二、申請程序
1、申請人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申請表》(見附件1)及《安徽工業大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個人信息表》(見附件2);
2、個人陳述(關于個人學術背景、曾經做過的研究工作以及未來學習和研究的計劃、目標等)。
3、本科階段成績單(截至目前),需加蓋教務部門公章(因疫情原因,加蓋教務部門公章的成績單可下學期開學后提供)。
4、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單或其他英語水平證明(如TOEFL成績或GRE成績等)復印件。
5、其他證明材料(如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或其他原創性工作成果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因疫情特殊時期,提交材料要求:所有材料提供電子版,發送至郵箱:85732862@qq.com,郵件以壓縮文件形式發送,文件名為“安徽工業大學優秀大學生2020年暑期夏令營申請材料--(學生姓名)”。所有佐證材料必須真實有效,一旦發現有作弊行為,將取消該生的夏令營資格。
以上材料7月21日之前必須發送到指定郵箱。咨詢電話:0555-2312910,能環學院2020年夏令營QQ群,群號1141776838(申請時備注“能環學院2020夏令營”,入群后要求實名制,請修改群名片如“能環學院+專業+姓名”),過期不再受理申請。
三、資格審查
根據申請者提交的材料,以申請者的教育背景、學業水平、科研能力、綜合素質等為主要評價依據,由各學位點專家組對申請者進行資格評審。2020年7月24日將在能環學院網站公布入圍者名單。
四、暑期夏令營面試方式
學院各學位點將采取騰訊會議形式進行線上面試。
五、優秀營員選拔考核
優秀營員選拔考核分兩個部分進行,即背景評估和綜合面試:
1、背景評估:主要根據營員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評估,包括營員的教育背景、學習成績、科研能力、外語水平等情況。
2、綜合面試:主要測試營員心理素質、英語能力、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綜合素質。
3、選拔考核綜合成績計算:選拔考核綜合成績=背景評估×40%+綜合面試×60%。
4、選拔考核綜合成績運用:根據選拔考核綜合成績排名情況,確定“優秀營員名單”,將在學院網站公示優秀營員名單。優秀營員可享受以下政策優惠:
(1)取得所在本科學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如填報我校推免志愿,可優先擬錄取為我校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
(2)未取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如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達到我校的相應學科專業復試基本分數線后,同等條件下優先享有復試資格且復試面試考核加10分。
六、其他
1、我院2020年度研究生暑期夏令營活動,在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進行。
2、未盡事宜由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解釋。
3、咨詢方式:
電話:(0555)2312910
E-mail:85732862@qq.com
網址:http://nyhjxy.ahut.edu.cn/
能源與環境學院
2020.7.17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動力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動力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 ||||||||||||||||||||||||||||||||||||||||||||||||||||||||||||||||||||||||||||||||||||||||||||||||||||||||||||||||||||||||||||||||||||||||||||||||||||||||||||||||||||||||||||||||||||||||||||||||||||||||||||||||||||||||||||||||||||||||||||||||||||||||||||||||||||||||||||||||||||||||||||||||||||||||||||
一、學科介紹 動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領域中的能源轉換、傳輸和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質排放,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工程技術領域。本學科是安徽工業大學最早成立的學科之一,1979年開始招收熱能工程專業本科生,1985年起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3年獲熱能與動力工程碩士授予權,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8年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特色專業。2009批準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2010年獲工程碩士授予權。2011年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2014年,與美國普渡大學蓋萊默分校合作舉辦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學科歷來重視人才發展,先后從國內外特聘多名知名學者,包括特聘長江學者,美國和加拿大知名教授。本學科設有燃燒新技術、能源與環境、爐窯熱工等3個研究所及馬鞍山市重點實驗室,擁有能源轉換與利用和鋼鐵企業節能與污染物控制技術省級創新團隊。 學科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和行業建設目標,注重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以鋼鐵、冶金等重大過程工業的系統(設備)節能減排,新型特種燃料技術與污染物控制及新能源材料技術等為特色的學科。近5年來,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儀器開發、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項目以及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50余項縱向科研課題;同時,與寶鋼、武鋼、馬鋼等國家大型企業進行產學研和科研合作。獲得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二、培養目標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二)具有扎實的動力工程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夠承擔相關科學研究、專門技術開發或工程管理工作,成為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掌握一門外國語。 (四)可勝任動力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熱工過程及系統仿真 (2)爐窯熱工及控制技術 (3)高效余熱回收設備的理論及應用研究 (4)冶金爐窯新材料 (5)燃燒新技術與應用 (6)新能源開發及應用 (7)新能源轉化與利用 (8)供熱、制冷與低溫工程 (9)工業系統節能及能源管理 四、學習方式及修業年限 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方式。其中全日制學習方式的基本修業年限為2.5年;非全日制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在基本年限內達到培養方案要求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學習最長修業年限不得超過5年。 五、培養方式及導師指導 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同等重要,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今后職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支撐。 (一)課程學習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課程學習須按照培養計劃嚴格執行,其中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主要在學校集中學習,校企聯合課程、案例課程以及職業素養課程可在培養單位或企業開展。 (二)專業實踐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開展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實踐時間安排不少于6個月。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可結合自身工作崗位任務開展。 (三)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課程學習和集中實踐結束后方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于1年。 (四)校企聯合培養是提高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我校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校企聯合培養形式。 (五)導師指導是保證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我校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采取學校與企業導師聯合培養的導師組指導制,加強對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指導。 六、課程設置 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實行學分制總學分應不少于32學分,課程學習不少于24學分,課程學習由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部分組成,其中學位必修課程學習總學分不少于14,專業實踐必修學分為8,選修課程學習總學分不得少于10。 有意參加中外合作培養的研究生,須在入學一個月之內提出申請。經批準后,其所修課程按照《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境內外)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執行,取得相應學分后,可獲得安徽工業大學(境內)工學碩士學位和普渡大學蓋萊默分校(境外)工程理學碩士學位。 動力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各類課程設置與學分安排如下:
注: 1、同等學力或跨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需要在導師指導下確定1-2門補修課程,沒有補修成績或補修課程考試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論文答辯。補修課程不計學分。 2、新生在入學前通過CET6(有效期不超過3年)級或通過托福考試要求(寫作18、口語18、聽力14、閱讀19,總分77以上)或者通過雅思要求(6.5以上)的可免修英語,并獲得相應的學分。 3、將《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課程學習納入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采取在線學習或以 “慕課”(MOOC)的方式以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每位研究生必須在開提前完成學習,否則不得進入論文階段。 七、專業實踐(8學分) (一)專業實踐的組織與安排 1、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含非全日制錄取與全日制一同培養的)應于第1學期結束前與導師一起制訂并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審批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三方安全協議》。第2學期進入專業實踐階段,其中集中安排專業實踐時間為半年,另外半年專業實踐與課題研究可交叉進行。非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與導師一起制訂并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審批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三方安全協議》,進入專業實踐階段,其中集中安排專業實踐時間為半年,另外半年專業實踐與課題研究可交叉進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 2、專業實踐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靈活進行,具體要求參看《動力工程專業碩士專業實踐指南》(詳見附2)。 (1) 由校內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應用型科研課題,安排學生的專業實踐環節。 (2) 研究生結合本人的就業去向聯系實踐單位,導師做好指導工作。 (3) 由校外導師所在企業行業單位安排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 (4) 依托學校與外單位建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專業實踐基地或研究生企業工作站,由學校統一組織和選派學生去現場進行專業實踐。 (5) 在校內各個研究所(室)進行專業實踐。 (二)專業實踐的考核 1、專業實踐活動結束后,研究生應填寫不少于3000~5000字的《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并在第二學期集中實踐結束前完成。特殊情況的,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初,且要預先提供情況說明并得到許可。同時上交的還有專業實踐工作日志(本日志考核在綜合打分欄占權重30%)。學院專業碩士專業領域教育指導委員會按照《動力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詳見附2)及其他有關文件進行考核。 2、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者,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和畢業。 八、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要求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等。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論文可以采用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1、開題報告 以書面和講述兩種方式,就論文選題作報告,必須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學院網頁上培養表格系統中填寫相關信息,在開題報告中公告。成績按通過/不通過登記。 研究生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應包括:課題來源和選題依據,對國內外近10年中的40篇左右有關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和總結;研究方案,闡明研究目標、研究內容、關鍵問題與創新點、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礎,說明具備的研究條件、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辦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計劃及時間安排。 開題報告須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者審定并簽署意見,對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過者,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碩士生的書面開題報告一般應為0.5~1.0萬字,書面開題報告按《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和《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的有關規定撰寫。 2、論文中期考核與分流 要求研究生必須以書面和講述兩種方式,做論文研究中期進展報告。具體要求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期考核實施細則》。 3、學位論文預答辯(預審) 為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請論文送審答辯前,必須提交學位論文初稿,同時以講述方式,作論文預答辯;填寫并上交《安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預答辯情況登記表》。 學位論文必須系統完整,要體現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進性。學位論文的主要工作,特別是創造性工作,必須是研究生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要文句簡練、通順、數據可靠、圖表清晰,嚴格準確地表達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提出結論。學位論文正文部分不少于3萬字(不包括標點符號與空格)。 學位論文撰寫應遵守《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的要求,并按標準封面裝訂。 研究生在學期間,須撰寫與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相關的項目設計(產品開發)的技術報告、發表學術論文、軟件著作權或發明專利等相關材料后,才可以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具體論文檔次要求詳見《能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規定》。 九、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 (一)論文評審應審核:論文作者掌握本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情況;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二)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具體要求參照《安徽工業大學授予碩士專業學位實施細則(暫行)》進行。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學院網頁上公告系統中填寫相關信息進行答辯公告。 (三)論文須有2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須由3~5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應有相關的企業專家參加。 碩士論文實行盲審制。完整的學位論文經導師審查同意后送學院進行預審查,論文需通過有關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具體標準和流程按照《安徽工業大學碩士論文相似度檢測相關規定》執行。通過檢測的論文由研究生院組織或者委托學院組織論文評審,申請者本人及導師不得參與,論文評閱人名單應對學位申請人保密。學院、導師、申請人通過研究生院“論文評閱”系統查看評閱意見及評分。 學位論文評閱按照《安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同行專家評閱實施細則》執行。學位論文修改的具體規定按照《安徽工業大學關于碩士學位論文修改時間的相關規定》或學院制定的《能源與環境學院關于碩士學位論文修改時間實施細則》執行。 十、各培養環節時間要求 論文開題報告、中期報告、預答辯、論文答辯等各環節之間應有充分的實際工作時間。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原則上在第三學期初完成,以保證有足夠的論文工作時間,提交開題報告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一般不得少于9個月。預答辯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1個月。 全日制(2.5年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及答辯工作時間安排如下:
非全日制(3年制)專業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及答辯工作時間安排如下:
十一、學位論文的具體要求 學位論文一般應用中文撰寫,參照《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學位論文的字數為2~3萬字。基本要求如下: (1) 論文的基本論點、結論和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應能表明作者 確實在本領域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并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獨立擔負專門技術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2)論文工作應有一定的工作量,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內容應以自己獲得的第一手實驗數據或調查數據為基礎; (3)應體現研究生較好地綜合運用本領域的研究方法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和實用價值; (4)論文表述須通順、簡潔、準確,圖表清晰、數據可靠,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 引用他人資料或結論須加以說明。 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產品開發、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形式。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法研究、工程軟件或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具體要求如下: (1)產品/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對所研發的產品/技術進行需求分析,確定性能或技術指標;闡述設計思路與技術原理,進行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分析計算或仿真等;對產品或其核心部分進行試制、性能測試等。研發工作有一定的先進性、新穎性及工作量。 研發方法:遵循產品/技術研發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學、規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發產品。 研發成果:(產品/技術研發報告)產品符合行業規范要求,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性能先進、有一定實用價值。如果是產品研發需提供產品實物或物理模型;技術研發需提供實驗數據或軟件產品(需第1完成人)。 (2)工程設計 設計方案:科學合理、數據準確,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同時符合技術經濟和法律要求;可以是工程圖紙、設計作品、工程技術方案、工藝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圖紙、表格、模型等表述。 設計說明:指按照工程類設計規范必備的輔助性技術文件,包括工程項目概況、所遵循規范標準、技術經濟指標等。 設計報告: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設計成果:設計報告,包括較為系統完整的施工圖紙(需第1完成人)。 (3)調研報告 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對象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又要研究該命題的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對其進行深入剖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綜合運用動力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 研究成果:調研報告,給出明確的調研存在的問題,得出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需第1完成人)。 (4)節能評估/能源審計報告 研究內容:評估分析項目是否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規劃、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以及相關標準、規范等的要求;對項目工藝工序以及工藝設備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進可行,進行評估;闡述建設項目設計用能的情況,以科學、嚴謹的評估方法,客觀、全面地分析項目合理用能的先進點和薄弱環節,判定項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學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議措施;根據節能評估的結論和建議,為實現國家、地方有關節能減排的宏觀政策目標,加強項目合理用能管理,從源頭嚴把節能關。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難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評估評價/審計都至少應包括三個過程:①對評估/審計對象現狀的調查和分析;②在現狀調查分析基礎上使用科學方法進行合理預測;③在分析、預測結果基礎上的評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屬于工程建設領域,其節能評估/審計過程應該包括四個方面:項目的能源工程分析、能源現狀調查、能耗預測和合理用能評價。 研究成果:提交具有資質單位出具的節能評估報告書或能源審計報告(通過縣、市級以上鑒定通過,前2位完成人)。 (5)企業技改 研究內容:項目的總體概況(包括項目名稱、研究工作組織、研究概論等)、提出項目的條件、主辦企業的基本概況、產品方案及市場預測、設備情況、總體改造方案、環保措施、投資估算、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建議等。 研究方法:首先,是對預先設計的技術改造方案進行論證,只有設計研究方案,才能明確研究對象。其次,是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所涉及的內容以及所反映情況的數據,必須絕對真實可靠,不允許有任何偏差及失誤。其中所運用的資料、數據,都要經過反復核實,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再次,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投資決策前的活動。它是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的研究,是對事務未來發展的情況、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結果的估計,具有預測性。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資料,運用切合實際的預測方法,科學的預測未來前景。最后,論證性是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要使其有論證性,必須做到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圍繞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既要做宏觀的分析,又要做微觀的分析。 研究成果:提交企業技改報告(需通過驗收或階段性驗收)。 (6)科技項目 需要完成項目任務書中(部分)目標和(部分)內容。 研究成果:提交項目階段性或結題報告,具體成果由導師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目標認定。 十二、學位授予 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批準后,授予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附1:本學科需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目錄 (一)主要期刊 中文期刊: 冶金能源 制冷與空調 低溫與超導 環境科學學報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能源研究與管理 節能技術 燃燒科學與技術 熱能動力工程 工業爐 過程工程學報 化工學報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機械工程學報 太陽能學報 制冷學報 熱科學與技術 動力工程學報 可再生能源 工程熱物理學報 燃燒科學與技術 鍋爐技術 熱力發電 英文期刊 Combustionand flame Solar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Fuel Energy& fuels Progress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Combus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arenergy Renewableenergy Biomass& bioener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Numericalheat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of heat transfer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 Cryogenics Appliedtherm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Energy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AppliedEnergy HeatTransfe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Energy System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Journalof Energy Engineering Journal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 Journal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 Journal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Journal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Journal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Journalof the Institute of Energy Journalof Thermal Stresses Journalof Turbomachinery Microscale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 NumericalHeat Transfer、PartB,Fundamentals Journalof Power and Energy (二)參考書目 1、最新余熱回收利用新技術與國外余熱回收動向及環保安全和衛生對策實用手冊、 中國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王紹文、 冶金工業節能與余熱利用技術指、 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 3、高虎,劉薇,王艷、 中國風資源測量和評估實務(英文版)、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4、魏啟東,袁竹林、 第十一屆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會議論文集(上、下冊)、 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5、徐旭常,周力行、 燃燒技術手冊、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6、林宗虎、 能源動力中多相流熱物理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0、 8、(美)沙拉,(美)塞庫利克 著,程林 譯、 換熱器設計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9、節能基礎與管理標準匯編 節能監測與經濟運行、 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0、何梓年、 太陽能熱利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 11、 張百良、 生物能源技術與工程化、 科學出版社,2009、 12、 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略、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13、(美)洛根著,馮玉杰,王鑫等譯、 微生物燃料電池、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14、謝碧蓉、 熱工過程自動控制技術、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15、錢伯章、 生物質能技術與應用、 科學出版社,2010、 16、林宗虎等、強化傳熱技術、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17、惠晶、 新能源轉換與控制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18、朱冬生、換熱器技術及進展、 中國石化出版社,2008、 29、林宗虎等、 循環流化床鍋爐、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0、肖兵,毛宗源、 燃燒控制器的理論與應用、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21、陳聽寬、 兩相流與傳熱研究、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2、廖傳華,史勇春,鮑金剛、 燃燒過程與設備、 中國石化出版社,2008、 23、何國庚、 能源與動力裝置基礎、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4、朱皚強、 循環流化床鍋爐設備及系統、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5、高虹,張愛黎、 新型能源技術與應用、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附2:動力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國務院學位辦“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和教育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3號)等文件精神,專業實踐教學是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貫穿著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兩個環節,充分、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是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專業實踐基本要求 1.時間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應少于半年; 2.指導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在雙導師指導下進行專業實踐以及相關課題研究工作,雙導師應定期就學生培養問題進行溝通,其中企業導師應重點承擔起學生專業實踐期間的日常管理和實踐(實驗)的指導工作; 3.紀律要求:學生參加實踐期間須遵守實踐單位相關規定,服從雙導師安排及指導,定期向雙導師匯報實踐情況,每學期開學初到學校相關部門履行注冊手續,與校內學生管理部門和學院保持溝通和聯系 二、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程序 1、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應按計劃進行。由導師指導研究生制定《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附件3),并報學院,經學院審核同意后,研究生方可進行專業實踐。學院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安排匯總表》(含校內、校外)報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辦公室備案。 2、研究生在實踐結束時(含校內、校外)應撰寫《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附件4)。由實踐指導教師(或相關負責人)根據研究生工作態度和實踐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記錄為“優秀”、“良好”、“中等”“合格”或“不合格”,并由實踐單位和所在學院簽署意見。實踐考核通過,方可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應在開題前完成,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末上交各學院留存備案 三、專業實踐教學考核方法 1.考核領導小組 考核小組由院長負責,主管院長、導師、相關專家和研究生秘書組成。 2.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評定 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由專家依據研究生本人的書面匯報和口頭答辯等形式綜合打分。評定結果分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種。實踐教學環節考核評價打分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組成: 實踐過程管理 20% 實踐總結報告 60% 實習單位評價 20% 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細則
四、安全保障 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做好參加實踐前的安全教育(見附件5),并簽訂三方協議(見附件6),采取切實措施,保障參加實踐教學研究生的人身安全。 此規定自2014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始實施。由能源與環境學院負責解釋。 |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 |||||||||||||||||||||||||||||||||||||||||||||||||||||||||||||||||||||||||||||||||||||||||||||||||||||||||||||||||||||||||||||||||||||||||||||||||||||||||||||||||||||||||||||||||||||||||||||||||||||||||||||||||||||||||||||||||||||||||||||||||||||||||||||||||||||||||||||||||||||||||||||||||||||||||||||||||||||||||||||||||||||||||||||||||||||||||||||||||||||||||||||||||||||||||||||||||||||||||||||||||||||||||||||||||||||||||||||||||||||||||||||||||||||||||||||||||||||||||||||||||||||||||||||||||||||||||||||||||||||||||||||||
一、領域介紹
我校環境工程學科1987 年開辦,2003 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008 年獲批第三批省級重點學科, 2010 年獲批環境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科點,目前隸屬于我校能源與環境學院,有環境工程、環保設備工程本科專業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的有力支撐。 我校環境工程學科的研究領域自開辦以來一直堅持緊密圍繞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技術和工程開展研究,目前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技術和污水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已形成了優勢,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一批科研成果,并于2009年獲批立項建設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質凈化技術及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本學科點現有教師35人,其中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各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碩士生導師25人,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教師占85.7%,并已經聘請了十多名企業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實驗室面積6500m2,擁有污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所、環境流體研究所和固廢資源化研究所等。近3年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授權專利24余項,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支撐計劃和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以及寶鋼、馬鋼等企業委托科技攻關項目50余項。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成效顯著,獲得教育部/人事部先進集體一次。 二、培養定位及目標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掌握環境工程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行業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等,畢業后具備從事環境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3、掌握一門外國語。 三、研究方向 1、污水的生物強化處理與回用技術 2、環境污染物遷移轉化的數值仿真 3、冶金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 4、工業煙氣凈化處理技術 5、鋼鐵企業系統節能減排和環境負荷評價 四、學習方式和修業年限 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方式。其中全日制學習方式的基本修業年限為2.5年;非全日制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在基本修業年限內達到培養方案要求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學習最長修業年限不得超過5年。 五、培養方式及導師指導 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同等重要,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今后職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支撐。 1、課程學習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課程學習須按照培養計劃嚴格執行,其中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主要在學校集中學習,校企聯合課程、案例課程以及職業素養課程可在培養單位或企業開展。 2、專業實踐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開展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實踐時間安排不少于6個月。 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不具有2年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可結合自身工作崗位任務開展。 3、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課程學習和集中實踐結束后方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于1年。 4、校企聯合培養是提高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我校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校企聯合培養形式。 5、導師指導是保證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我校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采取學校與企業導師聯合培養的導師組指導制,加強對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指導。 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1、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碩士生必須在規定年限內修滿不少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6學分(含專業基礎課3門)、非學位課不少于10學分(含知識產權基礎、信息檢索2門必修課2學分)、專業實踐8學分。同等學力或跨學科專業的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2~3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沒有補修成績或補修課程考試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論文答辯(具體課程設置見表1)。 表1 全日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備注: 1)新生在入學前通過CET6(有效期不超過3年)級或通過托福考試要求(寫作18、口語18、聽力14、閱讀19,總分77以上)或者通過雅思要求(6.5以上)的可免修英語,并獲得相應的學分。 2)研究生英語課程90學時中包含20學時的4、6級考前輔導。 3)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進展為創新學術講座,為本學科非學位限選課程,由碩士生導師和博士主講,課程負責人組織考核,缺席二次及以上者,必須重新補修。 4)將《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課程學習納入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采取在線學習或以 “慕課”(MOOC)的方式以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每位研究生必須在開提前完成學習,否則不得進入論文階段。 2、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碩士生必須在規定年限內修滿不少于24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6學分(含專業基礎課3門)、非學位課不少于10學分(含知識產權基礎、信息檢索2門必修課2學分)、專業實踐8學分。同等學力或跨學科專業的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2~3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沒有補修成績或補修課程考試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論文答辯(具體課程設置見表2)。 表2 非全日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七、專業實踐(8學分) (一)專業實踐的組織與安排 1、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含非全日制錄取與全日制一同培養的)應于第1學期結束前與導師一起制訂并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審批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三方安全協議》。第2學期進入專業實踐階段具體的管理及考核見“安徽工業大學動力工程與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其中集中安排專業實踐時間為半年,另外半年專業實踐與課題研究可交叉進行。非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與導師一起制訂并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審批表》、《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三方安全協議》,進入專業實踐階段,其中集中安排專業實踐時間為半年,另外半年專業實踐與課題研究可交叉進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 2、全日制專業學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可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專業實踐應貫徹和體現“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研究與論文工作”相結合的原則。具體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靈活進行: 1)由校內導師結合自身承擔的科研課題安排學生結合論文到現場進行調研、試驗 、調試等專業實踐; 2)研究生結合本人的就業去向聯系實踐單位,其專業實踐內容與導師提出申請,系所審核,學院審批; 3)由校外導師所在單位安排學生參與科研或工程項目、技術崗位鍛煉、管理崗位鍛煉、案例模擬訓練以及其他形式專業實踐等; 4)依托學校或學院與企事業單位建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專業實踐基地等統一組織和選派研究生結合論文工作進行專業實踐; 5)如果校外確實無法接受完成專業實踐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由學院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校內進行相應的專業工程實踐訓練。根據學院制定具體安排辦法及措施,并報研究生院備案。工程專業實踐課程內容包括: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實踐、專題研究等。 (二)專業實踐的考核 1)專業實踐活動結束后,研究生應填寫不少于3000~5000字的《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并在第二學期集中實踐結束前完成。特殊情況的,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初,且要預先提供情況說明并得到許可。同時上交的還有專業實踐工作日志(本日志考核在綜合打分欄占權重30%)。 2)學院工程碩士專業領域教育指導委員會按照《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詳見附2)進行考核。實踐考核通過,方可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應在開題前完成,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末上交各學院留存備案。 3)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者,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和畢業。 八、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要求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可以是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等。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論文可以采用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一)論文選題 以書面和講述兩種方式,就論文選題作報告,必須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學院網頁上培養表格系統中填寫相關信息,在開題報告中公告。成績按通過/不通過登記。 論文選題來源于社會實踐或工作實際中的現實問題,具有明確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強化應用導向,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論文研究內容應是選題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切合選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試驗、工藝設計、現場調研、產品制作等應有研究工作的原始記錄資料。 (二)論文形式和基本評價要求 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產品開發、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調研報告、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報告、企業技改、科技項目等。學位論文一般應用中文撰寫,參照《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學位論文的字數為2~3萬字。 (三)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應包括:課題來源和選題依據;研究方案,闡明研究目標、研究內容、關鍵問題與創新點、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礎,說明具備的研究條件、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辦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計劃及時間安排。 開題報告須有至少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者(其中必須有一名企業專家)審定并簽署意見,對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過者,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開題報告一般應為0.5~1.0萬字,書面選題報告按《安徽工業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工作計劃表》和《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的有關規定撰寫。 (四)預答辯與中期考核與分流 為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請論文送審答辯前,必須提交學位論文初稿,同時以講述方式,作論文預答辯與中期考核與分流。考核按正常畢業、延期畢業和終止學業處理。具體見《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實施辦法》。 (五)論文內容與撰寫要求 1、論文選題來源于社會實踐或工作實際中的現實問題,具有明確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強化應用導向,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論文研究內容應是選題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切合選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試驗、工藝設計、現場調研、產品制作等應有研究工作的原始記錄資料。 2、學位論文的形式可以是:產品開發、工程設計、應用(基礎)研究、調研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報告等。學位論文一般應用中文撰寫,參照《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學位論文的字數可根據不同專業學位的特點和選題,靈活確定,一般為2~3萬字。 各種形式學位論文的具體要求: 1)產品/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確定性能或技術指標;闡述設計思路與技術原理,進行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分析計算或仿真等;對產品或其核心部分進行試制、性能測試等。研發工作有一定的先進性、新穎性及工作量。 研發方法:遵循產品研發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學、規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發產品。 研發成果:產品符合行業規范要求,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性能先進、有一定實用價值。如果是產品研發需提供產品實物或物理模型,并提供完整的圖紙;技術研發需提供實驗數據或軟件產品(須是第1完成人)。 2)工程設計 設計方案:科學合理、數據準確,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同時符合技術經濟和法律要求;可以是工程圖紙、設計作品、工程技術方案、工藝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圖紙、表格、模型等表述。 設計說明:指按照工程類設計規范必備的輔助性技術文件,包括工程項目概況、所遵循規范標準、技術經濟指標等。 設計報告: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設計成果:設計報告,包括較為系統完整的施工圖紙(須是第1完成人)。 3)調研報告 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對象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又要研究該命題的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對其進行深入剖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綜合運用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 研究成果:調研報告需給出明確的調研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須第1完成人)。 4)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報告 研究內容:對新建項目、擴改建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并有一定的行業典型性和研究深度;在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導則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分析比選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先進的工程措施方案,論證措施的可行性,并進行效果預測。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要求有實際調研與各類生產、設備及原輔料及海報設施運行數據的綜合分析相結合,設計清潔生產方案,并對各種清潔生產方案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研究。研究區域發展的環境規劃各相關內容,研究區域發展或涉及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環境管理相關內容。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難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區域發展與工程/項目的生產和環境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規劃與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 研究成果: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制定區域發展環境規劃,建立區域或項目的環境管理體系。提交具有資質單位出具的完整的報告書(通過縣、市級以上鑒定通過,主要完成人)。 5)企業技改 研究內容:項目的總體概況(包括項目名稱、研究工作組織、研究概論等)、提出項目的條件、技改企業的基本概況、產品方案及市場預測、設備情況、總體改造方案、環保措施、投資估算、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建議等。 研究方法:首先對預先設計的技術改造方案進行論證,只有設計研究方案,才能明確研究對象。其次,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所涉及的內容以及所反映情況的數據,必須絕對真實可靠,不允許有任何偏差及失誤。其中所運用的資料、數據,都要經過反復核實,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再次,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投資決策前的活動。它是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的研究,是對事務未來發展的情況、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結果的估計,具有預測性。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資料,運用切合實際的預測方法,科學的預測未來前景。最后,論證性是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要使其有論證性,必須做到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圍繞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既要做宏觀的分析,又要做微觀的分析。 研究成果:提交企業技改報告(需通過驗收或階段性驗收)。 6)科技項目 研究內容:完成項目任務書中的(部分)研究目標和(部分)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按項目任務書中設計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等進行研究或提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技術路線等。 研究成果:提交項目階段性或結題報告,具體成果由導師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目標認定。 九、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 1、論文評審應審核:論文作者掌握本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情況;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2、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具體要求參照《安徽工業大學授予碩士專業學位實施細則(暫行)》進行。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學院網頁上公告系統中填寫相關信息進行答辯公告。 3、論文須有2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須由3~5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應有相關的企業專家參加。 碩士論文實行盲審制。完整的學位論文經導師審查同意后送學院進行預審查,論文需通過有關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具體標準和流程按照《安徽工業大學碩士論文相似度檢測相關規定》執行。通過檢測的論文由研究生院組織或者委托學院組織論文評審,申請者本人及導師不得參與,論文評閱人名單應對學位申請人保密。學院、導師、申請人通過研究生院“論文評閱”系統查看評閱意見及評分。 學位論文評閱按照《安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同行專家評閱實施細則》執行。學位論文修改的具體規定按照《安徽工業大學關于碩士學位論文修改時間的相關規定》。 十、各培養環節時間要求 論文開題報告、中期報告、預答辯、論文答辯等各環節之間應有充分的實際工作時間。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原則上在第三學期初完成,以保證有足夠的論文工作時間,提交開題報告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一般不得少于9個月。預答辯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1個月。具體答辯 全日制(2.5年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及答辯工作時間安排如下:
非全日制(3年制)專業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及答辯工作時間安排如下:
十一、畢業與學位授予等 根據《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研究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照學校和所在學科、專業的要求,完成各項培養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德體合格,準予畢業并發給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可以申請學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照學校和所在學科、專業的要求,完成各項培養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學位)論文但未達到授予碩士學位要求,德體合格,可以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研究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照學校和所在學科、專業的要求,修完所需學分,但未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經本人申請,導師和學院同意,可以獲得碩士研究生結業證書。未超過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者,根據答辯委員會的建議,研究生可在結業、畢業離校半年之后至一年以內,回校申請答辯一次,答辯通過者,換發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可以申請學位。研究生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未能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和必修環節,但學滿一年以上者,準予肄業并發給肄業證書;不滿一年者,發給學習證明。 附:本學科需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目錄 一、建議閱讀主要經典著作 1. 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 張自杰主編.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 2. 固體廢物處理工程技術手冊. 聶永豐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3 3. 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與設備. 白潤英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 低溫等離子體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應用,梁文俊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6 5. 有色金屬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寧平等編著,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4 6.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程. 潘瓊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7. Du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Min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礦山粉塵防治).程健維主編,中國礦大出版社,2017 8. Watersupply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 Sharan, Yair. Springer, 2007. 9. Water supply, waste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Jerry A. Nathanson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10. WasteTreatment and Disposal (2nd Edition). Paul T. Williams. John Wiley & Sons,Ltd. 2005 11. Wastewater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George Tchobanoglous,Franklin L. Burton and H. David Stensel, Metcalf & Eddy, Inc., 化學工業出版社 12. Theoryand Practice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Ronald L. Droste,JohnWiley & Sons, Inc., 1997 二、建議閱讀主要專業學術期刊 1、中文期刊 中國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環境科學,硅酸鹽學報,生態學報,化工學報,環境工程學報,環境科學研究,農業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給水排水,給水排水,水處理技術,工業水處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同濟大學學報等 2、外文期刊 Environmental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WaterEnvironment Research,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resource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Applied Surface Science,Chemosphere,Applied CatalysisB-Environment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WasteManageme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The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Waste Management 附2: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 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國務院學位辦“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和教育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3號)等文件精神,專業實踐教學是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貫穿著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兩個環節,充分、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是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專業實踐基本要求 1.時間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不應少于半年; 2.指導要求: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在雙導師指導下進行專業實踐以及相關課題研究工作,雙導師應定期就學生培養問題進行溝通,其中企業導師應重點承擔起學生專業實踐期間的日常管理和實踐(實驗)的指導工作; 3.紀律要求:學生參加實踐期間須遵守實踐單位相關規定,服從雙導師安排及指導,定期向雙導師匯報實踐情況,每學期開學初到學校相關部門履行注冊手續,與校內學生管理部門和學院保持溝通和聯系。 二、專業實踐教學工作程序 1、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應按計劃進行。由導師指導研究生制定《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計劃表》(附件3),并報學院,經學院審核同意后,研究生方可進行專業實踐。學院填寫《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安排匯總表》(含校內、校外)報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辦公室備案。 2、研究生在實踐結束時(含校內、校外)應撰寫《安徽工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附件4)。由實踐指導教師(或相關負責人)根據研究生工作態度和實踐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記錄為“優秀”、“良好”、“中等”“合格”或“不合格”,并由實踐單位和所在學院簽署意見。實踐考核通過,方可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安徽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報告》應在開題前完成,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末上交各學院留存備案。 三、專業實踐教學考核方法 1.考核領導小組 考核小組由院長負責,主管院長、導師、相關專家和研究生秘書組成。 2.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評定 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由專家依據研究生本人的書面匯報和口頭答辯等形式綜合打分。評定結果分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種。實踐教學環節考核評價打分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組成: 實踐過程管理 20% 實踐總結報告 60% 實習單位評價 20% 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細則
四、安全保障 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教學的管理工作,做好參加實踐前的安全教育(見附件5),并簽訂三方協議(見附件6),采取切實措施,保障參加實踐教學研究生的人身安全。 此規定自2014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始實施。由能源與環境學院負責解釋。 |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師資力量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現有教師24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4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1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安徽省技術與學術帶頭人1名,另外有海外特聘教授1名。近5年來獲得科技部重點支撐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目,省級項目10余項目,與寶鋼、馬鋼、南鋼、濟鋼等國家大型企業產學研合作科研項目50余項,科研經費達1000余萬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本專業擁有專業實驗室10個,專業實驗43項,教實驗室面積1500m2,專業實驗員3名。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的師資力量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現有教師3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6人、副高級職稱人員9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7人,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壇新秀2名。近年來獲得科技部重點支撐項目4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省級項目10余項目,與寶鋼、馬鋼、南鋼、濟鋼等國家大型企業產學研合作科研項目200余項,科研經費達2000余萬元。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百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本專業擁有專業實驗室6個,專業實驗33項,教實驗室面積1600 m2,專業實驗員2名。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的聯系方式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的聯系方式學院地址:安徽工業大學佳山校區能源樓
郵編:243002
電話:0555-2312885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介紹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現有環境工程專業和環保設備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于1987年創建,2003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008年獲批省級重點學科,2010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獲批安徽省特色建設專業,現設有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質凈化及利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環保設備工程專業于2015年獲批,同年開始招生。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現有專職教授4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11人,碩導11人;現有3個研究團隊:污水生物強化處理及回用技術團隊、環境流體力學團隊、工業煙氣污染治理研究團隊。
近五年來,該系教師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3項,省部級研究項目10余項,以及寶鋼、馬鋼等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橫向科研攻關項目30余項,總研究經費達到1000余萬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錄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4部。
環境工程專業發揮其特色與優勢,注重產學研結合,以曝氣生物濾池(BAF)為核心技術,開發了系列生物強化處理新技術和新工藝,孵化了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個污水處理廠等的提標改造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推動了污水處理產業的發展和水處理行業技術的進步。
專業建設注重合作與交流,近幾年相繼與羅格斯大學、愛荷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開展學術交流,邀請相關教授來校指導學科的發展,并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至今,已累計培養了700多名畢業生。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考研率達31%以上,主要從事城市污水與冶金工業廢水污染控制、冶金工業煙氣治理等工作。多數已成為環保、冶金、化工、材料等行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涌現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安徽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的介紹
能源與動力工程(熱能工程)專業于1984年開始本科招生,1985年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3年獲熱能與動力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獲批安徽省特色專業和安徽省重點學科,2009年獲批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2010年獲動力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2014年獲批安徽省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8年增設“冶金過程節能與環保”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019年獲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計劃;擁有“冶金過程節能與環保”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能源轉換與利用”與“高效燃燒與污染物超低排放”兩個省級創新團隊、 “冶金過程節能與污染物控制” 省教育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燃燒新技術與高效換熱實驗室”馬鞍山市重點實驗室。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現有專職教授7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9人,講師17人,博導4人,碩導17人,安徽省學術領軍人才2名,安徽省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教壇新秀2人;現有3個研究團隊:熱工節能與減排團隊、高效燃燒超低排放團隊及新能源先進材料與設備團隊。
近五年來,本專業教師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1項,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3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項目1項,省部級研究項目10余項,以及寶鋼、馬鋼、南鋼等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橫向科研攻關項目50余項,總研究經費達到2500余萬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錄論文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獲全國鋼鐵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部。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以“厚基礎、強交叉、重創新”為方針,依托學院已有的兩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環境科學與工程),通過跨學科、綜合交叉,發揮面向企業行業的優勢,整合學校現有資源,在工業熱工節能減排、高效低污染燃燒、固廢資源化利用、新能源材料與設備,逐漸形成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的學科方向,在冶金系統節能、爐窯能源管控系統、冶金行業氣固污染物減排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性工作,取得了在企業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一批科技成果。
專業建設注重合作與交流,近幾年相繼與美國普渡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臺灣中原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挪威東南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2013年獲批中外合作辦學示范項目,與美國普渡大學蓋萊默分校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有效地促進了本專業人才培養。
至今,已累計培養了2400多名畢業生。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考研率達30%以上,主要從事流體機械及工程、能源與環境工程、能源循環利用工程、電力工程、制冷與空調工程、新能源等方面設計、運行、管理和開發研究等工作。多數已成為冶金、電力、化工、機械、新能源等行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涌現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添加安徽工業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安徽工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工業大學報錄比、安徽工業大學考研群、安徽工業大學學姐、安徽工業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工業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工業大學排名、安徽工業大學保研、安徽工業大學公眾號、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工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工業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安徽工業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