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法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師資介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重視師資力量建設,以完善學科合理配置、建設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和高端智庫為目標,創造條件,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積極培養青年骨干教師,注重專任教師與兼職教授相結合,積極擴大師資規模,加速提升整體水平。現有教職員工共72人,含專任教師60人,管理人員12人(含合同制7人)。其中,教授20人(校聘17人,院聘3人),博士生導師24人(專職19人,兼職5人),副教授25人,助理教授和講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2%以上,具有留學1年以上經歷的占90%以上,具有海外博士經歷占15%。1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為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為中宣部“四個一批暨文化名家”,2人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為美國富布萊特學者,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人為“卓越百人”,2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3人為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為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1人為香港香江學者,2人為北航藍天學者,10人以上獲得其他省部級優秀教師稱號或進入省部人才計劃。
學院按照民法、商法與網絡法、經濟法與環境資源法、法理與法律史、訴訟法、國際法、憲法與行政法、刑事法八個學科群進行布局,組建八大學科中心。在主要二級學科,均開出高水平的必修課、選修課,并創設了富有特色的案例研習課、名著導讀課和特色實踐課。學院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從事法學研究和法律咨詢工作,其研究和服務領域覆蓋面廣泛。從國內法到國際法;從基礎二級學科,如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訴訟法、憲法、行政法、法學理論、法律史、刑事法、環境資源,到特色學科,如航空法、外層空間法、知識產權、科技法、頻譜通訊、互聯網法律、數據資產、電子證據等;從嚴格意義的法學規范學,到哲學、哲學、社會學、政府學、國家理論、空間戰略等等。學院教師幾乎在所有的法律領域,都能夠理論結合實踐做出嚴密的知識論證,提供解決各類具體法律問題的建議思路。他們還積極參與政策服務和社會服務,與實際部門建立了緊密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包括深度參與中國民法典編纂、刑法修訂、知識產權立法修訂、民事訴訟法修改、網絡領域立法等重大國家立法事務,積極參與大量政策制訂和司法實踐等,享有較高聲譽。
法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目前已經與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聯系,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包括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和論壇,邀請域外著名學者或法官前來訪問和講學。學院也注重與國內著名法律學府、司法實務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積極探索搭建資源共享或者聯合培養機制。學院先后聘請了50余名國內外知名法學家、法官、律師、社會名流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指導教師,分享他們的特殊知識、技藝和經驗。
[2020年1月更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簡稱北航法學院)于1997年建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學院。其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建校初期的政治教研室(1952年)和后來發展起來的法律教研室(1987年)、專利研究所(1987)、法學研究所(1995年)。學院自成立以來,立足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背景,充分借鑒國內外著名法學院辦學經驗,謀求“全球視野、長效發展”,致力于打造新型卓越的法學教育品牌。學院辦學,以開創和發展現代新型法學教育為目標,結合北航(以下簡稱北航)綜合化發展和建設扎根于中國大地的世界雙一流大學的定位,堅持“規范化、國際化、戰略特色化”辦學方針,融合北航現代科技教育戰略優勢,服務國家新型工業化戰略需求。經過二十余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長為學科基礎扎實、科技融合特色鮮明、人才培養體系完整、追求卓越的知名法學院。同時也是國家“211”、“985”、“2011協同創新”、“雙一流大學”建設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計劃、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等承載支持單位。
北航法學院法學教育資源雄厚,人才培養體系完整,擁有法學本科、法學碩士點一級學科、法律專業碩士、法學博士點一級學科的全鏈條的學位授予權。學院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中心地位,緊密圍繞國家新時期高水平法治人才需求,結合北航強大的科技名校優勢,培養法學知識扎實、法學實踐素質突出、掌握工業與信息化知識的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2005年,獲批法學學科碩士點一級學科;2011年,獲批法學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成為當時全國第13家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單位。2012年,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法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同年也成為全國20家“本科實訓基地”之一。201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第4輪學科評估排名中,位居全國法學院校第15名(并列),其中人才培養質量排名第13名。2019年8月,獲批法學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19年底,入選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北航法學院師資雄厚、結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現有教職員工共72人,包括專任教師60人,管理人員12人。其中,教授20人(校聘17人,院聘3人),博士生導師24人(專職19人,兼職5人),副教授25人,講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2%以上,留學1年以上經歷的占90%以上,海外博士經歷占15%。1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為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1人為中宣部“四個一批暨文化名家”,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計劃,2人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為中美富布萊特學者,1人為德國洪堡基金學者,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3人為“卓越百人”,2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3人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多人獲得其他省部級優秀教師稱號或進入省部人才計劃。另外,聘請了50余名國內外著名法學家、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擔任兼職教授或兼任導師。學院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信部、網信辦、中航工業集團、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仲裁委員會等實務部門合作,共建成20余家緊密合作的實踐示范基地。學院還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比利時、愛沙尼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多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聯系,進行師生交流和科研合作。
學院學科布局完整,重點突出,基礎厚實,特色鮮明。法學基礎學科,設置了“民法(含知識產權)”、“商法與網絡信息法”、“經濟法與環境資源法”、“法理與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社會法與社會理論”、“刑事法”、“訴訟法”、“國際法”九個學科基礎研究中心。所有法學二級學科,均設立了碩士和博士點。其中,民商法、憲法與行政法、訴訟法等學科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學院鼓勵教師在承擔學科建設本職同時,開展自由創新研究。教師基于自身興趣,設立了“東亞傳統法律文明研究所”(2008年)、“政治憲法學研究中心”(2008年)、“農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2006年)、“中國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研究中心”(2008年)、“中國經濟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12)、“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2017年)、“比較民法與判例研究中心”(2018年)等興趣學術機構。學院也注重國際化研究和辦學的拓展,先后設立了“英美法”(2007年)、“德國法”(2008年)、“法國法”(2008年)、“北歐法”(2018年)、“日本法”(2018年)等國際或區域合作交流研究機構。
學院同時注重學科特色發展,依托學校科技名校優勢,立足法律與科技融合,在工業和信息化法(含航空航天法、無線電和通信法、標準化法)、知識產權和科技法、網絡信息和人工智能法、災害保險法等特色領域做出開創貢獻,處于國內引領地位。先后設立“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所”(1997年)、“外層空間法研究所”(2000年)、“航空法研究所”(2007年)、“法律與科技中心”(2007年)、“亞太保險法研究中心”(2008年、2018年)、“頻譜法律與標準研究所”(2010年)、“科技證據法律與實驗中心”(2010年)、“網絡信息與安全法律研究中心”(2014)、“建筑工程與金融法研究中心”(2015)、“法律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2018年)等特色科研機構。2014年,為進一步統籌和提升特色學科建設,加速推進戰略科研基地和智庫建設,整合組建了“北航工業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
學院是國家法律與科技決策、管理重要的智庫單位。自2010年開始,先后建成七家國家級或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或戰略智庫,包括國務院、中央軍委空管局批準的“國家空管法規標準中心”(國家空管唯一法律政策智庫,2011年11月獲批),工信部批準的“工業和信息化法治戰略與管理重點實驗室”(首批部屬重點實驗室,唯一文科重點實驗室,2015年6月獲批),北京市哲學社科規劃辦批準的“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2016年獲批),教育部授予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德國研究中心”(2017年備案),國家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建設的“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018年設立),中國科協設立的“科技組織與公共政策研究院”(2019年4月獲批),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少年司法研究基地”(2019年6月設立)。2016年,還獲批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無線電法律與管理”創新團隊。學院目前也是中國科技法研究會理事長、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中國保險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網絡與信息法副會長、中國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單位。
北航法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穩居于國內法學院前列,2017年教育部評估排名全國法學院的第13位。學院倡導自主和規范的學風,營造學習和思考氛圍,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培養平臺和機會。設置了 “法律通識課程”、“法律實踐”、“公益法律服務”、“沙河工作部”四個教學和學生培養中心。全力配合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積極支撐本科通識教育,開展書院制、階段式、一體化、導師制、小班制、開放辦學等改革。近10年,在學校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通識教育的支持下,本科生源質量持續上升,98%為各省前1000名的尖子;碩士生、博士生生源也居于全國前列,為全校競爭最為激烈的學院。2011-2019年,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布的《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法學院畢業生進入國家黨政機關人數始終位于全校第一,并連續榮獲“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院系”稱號。學生在國際和全國賽事中獲得多項重要榮譽,其中包括2010年美國國際辯論教育協會(IDEA)主辦的首屆國際辯論中國公開賽模擬法庭冠軍,2011年、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第十三屆“挑戰杯”競賽一等獎(挑戰杯歷年總成績排名全校第三),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屆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比賽一等獎,2016年全國研究生首屆模擬法庭大賽冠軍等重要榮譽,2017年全國首屆民商法模擬法庭大賽亞軍等。涌現楊勇、羅杰、劉麗娜、劉艷、陳學軍、閆麗、許澤瑋等一批優秀校友,獲得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時代楷模”、“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市五四勞動獎章”、“北京市十佳公訴人”、“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優秀畢業生進入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知名法學院任教,或者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紀委、中組部、公安部等重要部門工作。同時,大量畢業生赴歐美日等國著名法學院深造。
學院堅持教授治學,尊重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以服務學院發展和師生利益為宗旨,力行制度化、專業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建立了民主合議、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氛圍輕松的管理服務體系。注重辦學條件建設,配備專門的法學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建立模擬法庭實驗室、法律診所、證據實驗室、法律援助中心、知識產權咨詢服務中心等教學輔助基地。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考研復試名單已出,詳情如下:
法學院
|
82316137
|
buaa21@126.com
|
如心樓203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