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網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基礎醫學院

管理學院

護理學院

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醫院)

臨床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

臨床醫學院(東直門醫院)

臨床醫學院(廣安門醫院)

臨床醫學院(西苑醫院)

臨床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

人文學院

針灸推拿學院

中藥學院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各專業考生生源情況,經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議批準,現將我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公布如下:
    1. 學術型各專業:依據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A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學術型)。
    2. 中醫學專業學位各相關專業:在達到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A區初試成績的基礎上,由我校自主劃定中醫學專業學位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為:總分不低于330分,英語/思想政治理論不低于45分,業務課1不低于180分。
    3. 其他專業學位(中藥學、護理、翻譯、法律(法學)法律(非法學):依據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A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專業學位)。
    4. “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以下簡稱“大學生士兵計劃”)及對口支援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同“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A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5. 根據國家下達我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總體規模和所列生源地的名額分配,進入復試的基本要求為: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總分不低于249分。根據國家下達我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總體規模,按照地區、初試成績及復試差額比例(120%-150%)確定復試名單。

2021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招生專業目錄包含了招生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學習方式等具體信息,以下是考研派為大家整理的2021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干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18年,成為教育部新一屆高等學校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為良鄉校區、和平街校區和望京校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倡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育、科研、醫療、中醫藥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
    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具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護理學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中醫、中藥學、護理、法律、翻譯5個專業學位類別,下設10個領域,包括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中醫藥人才。
    二、培養類型
   1、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培養從事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人員為目標,側重于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時授予相應學科門類的學術型學位。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側重于從事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時授予專業學位。我校目前有中醫(專業代碼“1057”開頭)、護理(專業“105400”)、中藥學(專業代碼“105600”)、法律(專業代碼“035100”)、翻譯(專業代碼“055100”)五個專業學位類別。
三、招生規模
    2021年我校擬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924人。實際招生人數以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規模為準。
四、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狀況符合國家體檢規定的要求。
4、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一般應有學士學位)。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一般應有學士學位)。
(3)國家承認學歷的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自學考試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網絡教育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入學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以及大專畢業學歷后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學位研究生當年入學時)學習或工作的人員,可以報考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醫學院學術學位除外),但不能報考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以及大專畢業學歷后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學位研究生當年入學時)學習或工作的人員,除上述條件外,報考時還必須具備以下所有條件:
①修完本專業大學本科全部必修課程,并提交進修學校提供的學習證明及成績單;
②報考專業與所學專業及目前從事的專業相同或相近;
③獲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要求一等獎排序前3名,二等獎前2名,三等獎第1名;
④如取得復試資格,復試時需加試兩門業務課,加試科目在復試前通知。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可再次報考碩士研究生,但學校不提供獎學金。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考臨床醫學院各專業的考生必須是參加全國高考錄取為本科全日制5年(不包括專升本和專接本)的醫學專業考生(不含藥學、中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非臨床類專業)并獲得學士學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2015﹞9號】文件規定,中醫碩士專業學位(專業代碼前四位為“1057”)采取專業學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接軌的培養,招生對象為符合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的專業要求的應屆或往屆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專業為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已經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人員原則上不得報考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6、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符合上述第1-4條中的各項要求。
   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
  7、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符合上述第1-4條中的各項要求。
  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
 
  五、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31日。(以教育部公布的時間為準) 網址: http://yz.chsi.com.cn(公網) 或 http://yz.chsi.cn (教育網)。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請考生在報名前仔細閱讀考點及省級教育考試院網報公告后,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考點進行報考,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以各考點及省級教育考試院發布相關工作通知為準。
   2、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請考生關注各報考點公布的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在規定時間內確認個人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審核。報考“退役大學生”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教育部在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并在考生提交報名信息三天內反饋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及時到學籍學歷權威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在招生單位核查報名信息時,將認證報告交招生單位核驗。
 六、我校綜合考試有以下幾類:
1、307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300分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
2、610基礎醫學綜合(西醫):300分由我校命題。含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任選兩門)。
3、611基礎醫學綜合(中醫):300分由我校命題。含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
4、308護理綜合:300分由我校命題。含基礎護理學、護理學導論、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
5、350 中藥專業基礎綜合:300分由我校命題。含中藥化學、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鑒定學。
6、701中藥綜合:300分由我校命題。含中藥學、分析化學、中藥化學。
7、702藥學基礎綜合:300分由我校命題。含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
8、703管理綜合:150分由我校命題。含管理學基礎、衛生經濟學。
   七、考生須從網上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請考生于2020年12月19日-12月28日期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醫學學術學位分類考試,中醫碩士專業學位(專業代碼前四位為“1057”)業務課考試科目為: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醫學學術學位(專業代碼前四位為“1005”和“1006”)業務課考試科目為基礎醫學綜合(中醫)或基礎醫學綜合(西醫)。
九、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初試時間為2020年12月26日-27日,初試成績預計于2021年2月份通過研招網查詢,有關復試的信息將及時在網上公布。我校自主確定并公布中醫碩士專業學位(專業代碼前四位為“1057”)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報考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的考生可按相關政策調劑到其他專業,報考其他專業的考生不可調劑到中醫碩士專業學位。
    十、我校2021年專業目錄(附件1)中可招收跨門類考生的專業已在備注中注明。跨門類報考中醫學(專業代碼前四位為“1005”)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在初試通過后均需在復試中加試兩門醫學本科主干課程,加試科目在復試前通知。(注: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2014版)的通知》 【國衛醫發﹝2014﹞11號】規定,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學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學歷不作為報考各類別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
    十一、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以我校網頁上發布的內容為準。
    十二、我校對考生的資格審查在復試前進行,要求參加復試人員均須出示學歷證書原件、學位證書原件、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或日語四級考試合格證書原件,應屆生須出示所在學校教務部門出據的證明。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由此帶來的后果,一切責任自負。
   十三、修業年限
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
   十四、信息查詢、聯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將在網上及時公布,請隨時查詢:http://yanjiusheng.bucm.edu.cn/
   2、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位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平街校區研究生院236房間。咨詢電話: 010-64286502電子郵箱:masters@bucm.edu.cn,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1號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100029。
  3、考生對所關心的問題若作詳細了解,可向我校各學院進行咨詢,聯系方式見附件3。
  十五、各專業招生計劃見附件1,中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以及針灸推拿學院的招生計劃包括統考計劃、推免生計劃以及醫學長學制計劃,其他各學院的招生計劃包括統考計劃及推免計劃。 2021年我校接收免試推薦研究生的相關事宜請于2020年9月份關注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網站通知。我校各專業擬接收的推免生人數及醫學長學制人數將于2020年10月中下旬在研究生院網站公布。
   十六、2021年我校面向少數民族地區招收碩士研究生,實施教育部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凡符合條件的報考者,可參照我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和考生所在少數民族地區2021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名額分配報考。
   十七、2021年我校設立“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專門面向退役大學生士兵招生。凡符合條件的報考者,可參照我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報考。我校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十八、學費標準:根據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文件要求,2021年入學的研究生繼續實行收費制度。學校將按照國家和北京市制定的學費標準收取學費。標準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8000元/學年/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0000元/學年/生。
十九、特別說明:
 1、我校獲得碩士學位均要求達到國家英語六級水平或日語四級水平,否則不授予碩士學位;
 2、如在2021年招生年度國家出臺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將作出相應調整,并及時予以公布。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卓(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現開設英語(醫學、中醫藥國際傳播)、法學(醫藥衛生)兩個專業,在校生共計425人。學院充分利用學校中醫藥優勢學科的教學科研資源,致力于對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英語(醫學、中醫藥國際傳播)和法學(醫藥衛生)兩個專業起步早,發展快,一直處于全國同類院校的前列。2010年北京(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市教育委員會與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準我校“中醫人文學”為北京市交叉學科重點學科,其中由人文學院負責的“中醫藥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和“中醫藥英語研究與國際傳播”為該學科下兩個重要的研究方向。2012年“醫藥衛生法學”和“中醫藥英語”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培育學科)。2010年、2011年我院分別開始招收衛生法學方向、中醫外語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12年,我校自主設置“醫藥衛生法學”、“中醫藥外語”二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11翻譯碩士英語
③357英語翻譯基礎 ④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復試科目及范圍:醫學英語翻譯與寫作
 
1《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材:漢英筆譯》,葉子南、施曉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2《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材:英漢筆譯》,彭萍,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3《中國文化典籍英譯》,王宏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中國文化讀本》,葉朗、朱良志,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5《自然科學史十二講》,盧曉江,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6《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劉軍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書目
1《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材:漢英筆譯》,葉子南、施曉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2《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材:英漢筆譯》,彭萍,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3《中國文化典籍英譯》,王宏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中國文化讀本》,葉朗、朱良志,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5《自然科學史十二講》,盧曉江,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6《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劉軍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翻譯(英語筆譯)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李晶:女,副教授,人文學院英語系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訪問學者,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譯專業委員會理事。研究方向是外語教學、中醫翻譯及國際傳播。主要教授課程:語言學導論、翻譯理論與實踐、交替傳譯、醫學英語口譯、英漢語言對比研究、應用語言學、法律英語等。曾主持北京市項目1項,主持及參與校級課題多項;在CSSCI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編寫《口譯實訓》等教材。
 
都立瀾:女,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學碩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目錄外二級學科“中醫藥外語”學科后備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培育)“中醫藥英語”學術骨干。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英語I-II》精品課程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英語”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醫學英語”優秀教學團隊核心成員。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翻譯和跨文化研究中心訪學一年。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 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翻譯分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是中醫英語翻譯與研究、醫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丁楊:女,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曾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訪問交流,現任世界(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理事。研究方向是敘事學、文學中的醫學敘事、敘事醫學。主要教授課程為英語讀寫、高級英語、英美文學史、英美文學選讀、中醫藥外語研究專論等。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項目1項,主持校級課題1項,參與校級課題6項并指導大學生國家級及北京市創新創業項目各1項;參與建設校級精品課程《綜合英語I》;在國內外期刊雜志發表論文29篇;先后參編《醫學英語論文寫作》《英語寫作成功秘笈》《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培訓教程:詞匯》等教材教輔類書籍9部。
 
周開林:女,北京中醫藥大學講師。2011年4月獲周亦卿研究生院獎學金赴香港城市大學訪學,研究理論語言學。201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訪學一年,研究教學法。研究方向:醫學英語、中醫翻譯。教授課程:英語讀寫、醫學英語文獻閱讀、醫學英語詞匯、中醫文化導論(留學生網絡課程)等。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臺”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基礎醫學院擁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中醫基礎理論、傷寒學、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內經學、金匱要略、古漢語與醫古文、中西醫結合基礎(藥理)、中醫循證醫學、中醫體質學、航海中醫藥學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局重點學科,擁有中醫臨床基礎和中醫醫史文獻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各12個,2個博士后流動站,個局級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其綜合實力在全國同類學院中名列前茅。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一
③307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 醫)
④--無
 
復試科目及范圍: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1《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張永濤主編,學苑出版社
2《內科學》第九版,人衛出版社
3《中醫內科學》張伯禮、吳勉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參考書目
1《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張永濤主編,學苑出版社
2《內科學》第九版,人衛出版社
3《中醫內科學》張伯禮、吳勉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郭維琴: 主任醫師,我國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名中醫,是我國已故著名中醫學家郭士魁之女,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郭士魁名家研究室負責人。
擅長中醫藥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等。
 
王玉來:男,1956年生,漢族,教授,醫學碩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先后參于承擔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關項(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目多項。現已完成國家級課題三項,省部級課題兩項,1994年“六氣六經與中風發病關系的研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中醫中風先兆癥臨床流行病學調查計證候學研究”獲2004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中風病急性期辨證論治綜合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與評價”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5年“中風病急性期辨證論治綜合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與評價”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現已發表文章80余篇,主編著作一部,參編著作2部。培養博士后2名,博士11名,碩士5名。
 
張允嶺:男,1963年生于山東省,醫學博士,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學東方醫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病及老年期癡呆、輕度認知障礙臨床及機理研究,對帕金森病、抑郁焦慮、運動神經元病、多發性硬化等神經內科常見、多發、疑難病也多有研究。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基礎醫學院擁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中醫基礎理論、傷寒學、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內經學、金匱要略、古漢語與醫古文、中西醫結合基礎(藥理)、中醫循證醫學、中醫體質學、航海中醫藥學11個國家中醫(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擁有中醫臨床基礎和中醫醫史文獻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各12個,2個博士后流動站,個局級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其綜合實力在全國同類學院中名列前茅。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學位)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一
③307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 醫)
④--無
 
復試科目及范圍: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1《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張永濤主編,學苑出版社
2《內科學》第九版,人衛出版社
3《中醫內科學》張伯禮、吳勉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參考書目
1《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張永濤主編,學苑出版社
2《內科學》第九版,人衛出版社
3《中醫內科學》張伯禮、吳勉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郭維琴: 主任醫師,我國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名中醫,是我國已故著名中醫學家郭士魁之女,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郭士魁名家研究室負責人。擅長中醫藥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等。
 
王玉來:男,1956年生,漢族,教授,醫學碩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先后參于承擔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關項目多項。現已完成國家級課題三項,省部級課題兩項,1994年“六氣六經與中風發病關系的研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中醫中風先兆癥臨床流行病學調查計證候學研究”獲2004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三等獎;2005年“中風病急性期辨證論治綜合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與評價”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5年“中風病急性期辨證論治綜合治療方案臨床研究與評價”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現已發表文章80余篇,主編著作一部,參編著作2部。培養博士后2名,博士11名,碩士5名。
 
張允嶺:男,1963年生于山東省,醫學博士,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病及老年期癡呆、輕度認知障礙臨床及機理研究,對帕金森病、抑郁焦慮、運動神經元病、多發性硬化等神經內科常見、多發、疑難病也多有研究。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新平臺”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于2012年被評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在慢病管理、養老康復、循證護理等方面逐步形成學科特色。學科隊伍結構合理,整體素質高,協作精神好,發展潛力大。人才培養成效卓著,2004年開始招收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2014年獲批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5年獨立招收中西醫結合護(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理學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科學研究、發表高水平文章能力逐步提升。科學研究碩果累累,在獲批國家自然基金課題、SCI文章發表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并于2015年成立澳大利亞Joanna Briggs循證護理合作中心和加拿大安大略注冊護士協會BPSO最佳實踐指南研究中心。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101100 護理學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一
③308 護理綜合  
④--無  
復試科目及范圍:臨床護理綜合
 
1《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小寒 尚少梅主編
2《護理學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4 版),李小妹主編
3《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尤黎明 吳瑛主編
4《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樂之 路潛主編
 
 
參考書目
1《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小寒 尚少梅主編
2《護理學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4 版),李小妹主編
3《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尤黎明 吳瑛主編
4《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樂之 路潛主編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蘇春香:女,(基礎/人文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是護理學基礎、中醫護理學。
 
郭紅:女,(臨床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 外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護理教育實踐。
 
溫曉靜:女,(實驗中心主任)主要工作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參加護理學基礎實驗課帶教。
 
馬雪玲: 女,(中醫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 中醫護理學、中醫臨床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基礎(雙語)。
 
劉紅霞:女,主講課程: 外科護理學、質性研究、多元文化與護理。
 
姚秋麗:女,主要工作負責臨床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參加基礎和臨床護理實驗課的帶教。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于2012年被評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在慢病管理、養老康復、循證護理等方面逐步形成學科特色。學科隊伍結構合理,整體素質高,協作精神好,發展潛力大。人才培養成效卓著,2004年開始招收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2014年獲批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5年獨立招收中西醫結合(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護理學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科學研究、發表高水平文章能力逐步提升。科學研究碩果累累,在獲批國家自然基金課題、SCI文章發表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并于2015年成立澳大利亞Joanna Briggs循證護理合作中心和加拿大安大略注冊護士協會BPSO最佳實踐指南研究中心。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105400 護理(專業學位)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一
③308 護理綜合  
④--無  
復試科目及范圍:臨床護理綜合
 
1《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小寒 尚少梅主編
2《護理學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4 版),李小妹主編
3《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尤黎明 吳瑛主編
4《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樂之 路潛主編
 
 
參考書目
1《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小寒 尚少梅主編
2《護理學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4 版),李小妹主編
3《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尤黎明 吳瑛主編
4《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 6 版),李樂之 路潛主編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蘇春香:女,(基礎/人文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是護理學基礎、中醫護理學。
 
郭紅:女,(臨床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 外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護理教育實踐。
 
溫曉靜:女,(實驗中心主任)主要工作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參加護理學基礎實驗課帶教。
 
馬雪玲: 女,(中醫護理教學部主任)主講課程: 中醫護理學、中醫臨床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基礎(雙語)。
 
劉紅霞:女,主講課程: 外科護理學、質性研究、多元文化與護理。
 
姚秋麗:女,主要工作負責臨床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參加基礎和臨床護理實驗課的帶教。
學校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卓越醫(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專業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現開設英語(醫學、中醫藥國際傳播)、法學(醫藥衛生)兩個專業,在校生共計425人。學院充分利用學校中醫藥優勢學科的教學科研資源,致力于對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英語(醫學、中醫藥國際傳播)和法學(醫藥衛生)兩個專業起步早,發展快,一直處于全國同類院校的前列。2010年北京市(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教育委員會與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準我校“中醫人文學”為北京市交叉學科重點學科,其中由人文學院負責的“中醫藥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和“中醫藥英語研究與國際傳播”為該學科下兩個重要的研究方向。2012年“醫藥衛生法學”和“中醫藥英語”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培育學科)。2010年、2011年我院分別開始招收衛生法學方向、中醫外語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12年,我校自主設置“醫藥衛生法學”、“中醫藥外語”二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035102 法律(法學)(全日制專業學位)
不區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97 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 學)
④497 法碩聯考綜合(法學)
 
復試科目及范圍:法律方法。
 
1《全國法律碩士聯考考試指南》---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法碩聯考歷年試題及解析》--曾憲義主編--法律出版社
3《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分析》--教育部考試中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 《全國法律碩士研究生入學聯考標準化題庫》
5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參考書目
1《全國法律碩士聯考考試指南》---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法碩聯考歷年試題及解析》--曾憲義主編--法律出版社
3《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分析》--教育部考試中心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 《全國法律碩士研究生入學聯考標準化題庫》
5 《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法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楊逢柱:男,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執業律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咨詢工作組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職工法律咨詢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是國際經濟法、中醫藥服務貿易法。教授課程為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法與知識產權保護、中醫藥法律理論與實務。先后主持與承(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擔省部級、局級和校級課題10余項,其中作為牽頭人,承擔北京市青年人才項目《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3項,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課題1項,北京中醫藥大學課題3項。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全國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法律基礎》1部,主編《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學術專著1部,副主編《中醫藥法學》1部,參編教材和著作5部。
 
馬韶青:女,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波士頓大學訪問學者,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副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咨詢工作組專家。研究方向為藥品食品法律監管、衛生法律與政策、中醫藥法律理論與實務。參與教授課程有衛生法學分論、法律文書寫作、法律英語。先后主持、參與課題共30余項,其中,主持3項省部級課題、1項中華醫學會課題、7項校級課題。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社會共治型藥品監管模式的實現路徑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公安行(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政強制措施研究》、北京市青年英才項目《中國藥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參編著作和教材10余部。
 
張靜:女,法學博士,副教授,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法學、醫患關系、醫療侵權等。主講《民法總論》、《物權法》、《婚姻繼承法》等本科生課程和《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機制研究》、《醫藥衛生法學總論》等研究生課程。在《中華醫學雜志》、《醫學與哲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5部,主持、參加科研課題3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校級獎勵2項,被評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優秀主講教師”。
 
霍增輝 :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醫藥衛生法學(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學科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八屆學位委員會委員,衛生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有衛生法律與政策、健康服務法律對策、醫療損害責任。主持和主研北京社科基金、教育部、國家中醫局等省部級課題十余項,主持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健康服務法律對策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研究》、《北京市屬公立醫院對外合作常見風險問題及其防范研究》等,在《求是學刊》《蘭州學刊》《中華醫學雜志》《醫學與社會》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參編規劃教材十余部。
一、研招網調劑系統開放時間

  6月18日22:00-6月19日10:00

  二、調劑原則

  1.須符合我校招生簡章中規定的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

  2.初試成績符合第一志愿報考專業在A區的《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3.調劑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中醫學各專業不得跨門類調劑。

  4.考生初試科目應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統考科目原則上應相同。

  5.對申請同一招生學院同一專業、初試科目完全相同的調劑考生,我校將按考生初試成績等學業水平標準綜合考量,擇優調劑。

  6.調劑復試實行差額復試,差額比例為120%-150%。

  三、調劑具體要求(點擊下載附件)

  注:請根據研招網調劑特別要求在調劑備注寫明相關情況。

  四、調劑程序

  1.調劑考生須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網上調劑系統,按要求填寫個人調劑志愿。

  2.學校將審核調劑生源信息,根據調劑原則及調劑要求,確定參加復試的考生名單。

  3.學校在研招網調劑系統發布復試通知,考生在學校發出復試通知后,在學校指定的時間內,登錄研招網調劑系統進行確認(逾期視為放棄),并按時參加復試。請相關考生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遠程復試備考指南以及各學院公布的復試通知等相關信息。

  五、聯系方式
學院名稱 咨詢電話 電話咨詢接聽時間 咨詢郵箱
中醫學院 13521080462 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至11點,下午2點至4點 Jcyxyyjs2010@126.com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網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特別推薦:

最新購買

    購買流程

    北京中醫藥大學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大一级aaaaa毛片 | 欧美成人另类69 | 亚洲精品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 日本色中色 |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全国最大色成免费网站 | 毛片图片| 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专区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4438 | 99精品小视频 | 欧美日本免费观看αv片 | 亚洲自拍偷拍图 | 亚洲日产综合欧美一区二区 | 香蕉香蕉国产片一级一级毛片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男女男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精品久久精品h成人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亚洲 |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 欧美亚洲一级片 | 午夜爽爽爽 |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制服 bt | 在线视频欧美日韩 | 性欧美精品 |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 成年人免费网站视频 | 男女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网站 | 欧美国产大片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a毛片久久免费观看 | 久草国产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