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北京中醫藥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北京中醫藥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北京中醫藥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難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群]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基礎醫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考研經驗總結
2008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考研經驗總結北中醫基礎醫學院08考研經驗總結
經過了一年艱難困苦的奮斗,我考上了北中醫的傷寒專業,今天我終于可以有資格把我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了。
第一,我并不想介紹具體怎么復習,相信已經有人介紹過了。我問的是大家為什么考研?如果為了混學歷的話,我建議你不要考,因為不值。
第二,專業選擇報名問題。 北中醫的基礎醫學院一般都招不滿,尤其是中西結合基礎專業,但中醫臨床基礎報的人比較多,但也分大小年,比如07年考上的分都很低人也不多,但08年報的人就特別多,計劃招11個,但過線的參加復試的就29個,競爭異常激烈。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想報熱門專業,把握好大小年節奏,另外估計自己的實力。因為第一志愿如果考不上調劑的話一般都是自費,而第一志愿考上的都是公費!還有一個問題得注意,就是如果跨專業考生一定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看此專業能不能考執業醫師,比如中西結合基礎,文獻就不能考!
第三,復習問題。 復習其實沒有捷徑但有方法,就是按照大綱重點復習,考什么復習什么。一遍一遍復習,開始復習肯定看了后頭忘前頭,但看完3遍以后就會好了,我大概看了6遍。教材選擇方面,沒有統一規定,但從08年出題來看,不局限在5版教材。如果買復習指導我覺得240分之路錯誤比較多,趙百孝的還可以,真題就買張保春的。另外,每年都有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題,建議大家把能把握的題把握好了,摸林兩可的題不必太在意。因為那些畢竟是少數。另外,北中醫很重視英語,建議大家一定重視。因為復試和調劑英語占的因素比較多。
第四,復試方面。 復試前是焦急的,因為不知道復試怎么考,我也一樣,所以很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過線的就可以參加復試。除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其他基本參加復試就能考上。但考傷寒專業,復試還是很嚴格的,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傷寒,瘟病,金匱三門專業課合考100分,復習過的都不難,不復習的基本都不會!第二部分:英語,形式是 抽一個題目現場說一段話,我抽的是studying abroad. 完后是給一段文章讓念一遍,里面有很多生詞,是老師故意設置的。這部分占30分!第三部分(占70分):專業面試,這個環節是比較緊張的,參加的導師都有可能問你問題,但主要是你要考的導師問(復試前報的導師)。問的內容不局限在傷寒內。(比如有的同學被 要求把 將進酒 背一遍,有的要求 把瀕湖脈學里的細脈原文背一遍,還有要求背傷寒論序的)。但主要是跟本科你學專業有關系的問題和傷寒的條文。(比如我被要求背197條條文內容,炙甘草湯的內容和生地甘草的用量;有人被問升麻麻黃湯組成和條文)。這些問完之后旁邊還有一個有口音的英語老師用英語問你專業問題,你得用英語回答。(比如有個學針灸的同學被問,你認為針灸和中醫有什么關系;我被問的是有些人認為中醫偽科學,你怎么看,等。)
第五,錄取問題。 基礎醫學院并不象醫院錄取那么效率高,應該說效率很低。而且復試錄取并不透明。說是初試加復試分之后排名,但實際錄取并不是這樣的。有的同學考的分高的都被調劑了,分低的確考上了!有的同學說按緣分錄取,我覺得有一定道理。在這里為了跟導師有緣分,很有必要提前找導師。另外,說是錄取結果5月初公布,但都快5月底還沒公布。通知書據說得7月才發下來,所以我覺得這就給暗箱操作創造了機會!請大家注意。
最后,希望我的經驗能給大家幫助,希望大家都能夢想成真!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基礎醫學院碩導名單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01 | 中醫基礎理論 | 劉興仁 | 男 | 醫學學士 | 教授 | 中醫藏象學說各詞術語規范化研究;中醫臟腑病機與臨床研究 |
2 | 蔣 燕 | 女 | 醫學博士 | 教授 | 名醫、名方對中醫病因干預作用的研究 | ||
3 | 王 彤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藏象理論與病機相關性研究 | ||
5 | 張保春 | 男 | 醫學學士 | 教授 | 中醫理論與臨床 | ||
6 | 李曉君 | 女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五臟病機及治療規律研究 | ||
7 | 張銀柱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理論體系研究-----痹癥基礎理論研究 | ||
8 | 駱 斌 | 男 | 醫學碩士 | 副研究員 | 中醫體質和過敏性疾病的關系研究 | ||
9 | 劉曉燕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及實驗研究 | ||
10 | 劉曉峰 | 男 | 醫學碩士 | 副研究員 | 信息技術與中醫學結合的相關研究:中醫數據挖掘,中醫理論模型,中醫知識庫,中醫智能教學軟件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02 | 中醫臨床基礎 | 陶曉華 | 男 | 醫學博士 | 教授 | 傷寒論病證規律研究 |
2 | 郭 華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經方治療常見病、疑難病的研究;六經辨證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傷寒論》文獻研究 | ||
3 | 趙 琰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經方治療常見病疑難病的研究;經方配伍規律的研究;證候、疾病和方劑的相關性的研究 | ||
4 | 陳 萌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仲景的病機與治法思想研究 | ||
5 | 李成衛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張仲景診治體系的歷史與應用研究 | ||
6 | 李麗娜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經方治療疑難病 | ||
7 | 趙巖松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名老專家經驗繼承及經典理論的臨床應用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03 | 中醫醫史文獻 | 周立群 | 男 | 醫學碩士 | 副教授 | 針灸文獻 |
2 | 黃作陣 | 男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中醫古籍文獻語言 | ||
3 | 曾 鳳 | 女 | 醫學碩士 | 副教授 | 中醫文獻 | ||
4 | 朱 明 | 男 | 醫學博士 | 教授 | 中西醫藥學的比較研究 | ||
5 | 曲黎敏 | 女 | 醫學碩士 | 副教授 | 中醫文化 | ||
6 | 張家瑋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歷代著名醫家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 | ||
7 | 馬燕冬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學術史研究 | ||
8 | 吳 青 | 女 | 碩士 | 副教授 | 英語教學研究 | ||
9 | 都立瀾 | 女 | 教育學碩士 | 副教授 | 英語教學研究 | ||
10 | 段曉華 | 女 |
中醫醫史 文獻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文化研究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04 | 方劑學 | 李獻平 | 男 | 醫學碩士 | 教授 | 歷代著名醫家組方思想研究 |
2 | 高 琳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方劑配伍藥效及物質基礎研究;中醫處方法現代研究 | ||
3 | 楊 勇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歷代經典名方的組方理論與實驗研究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05 | 中醫診斷學 | 楊毅玲 | 女 | 醫學學士 | 教授 | 四診的客觀化與癥候的規律化研究 |
2 | 李洪娟 | 女 | 醫學學士 | 副教授 | 四診的客觀化與癥候的規律化研究 | ||
3 | 薛曉琳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診法與證侯的規范化、標準化 | ||
4 | 吳秀艷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證候規范化、客觀化研究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20 | 臨床中藥學 | 李興廣 | 男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中藥抗生育作用機理研究;中藥復方治療風濕痹癥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
2 | 張建軍 | 女 | 醫學碩士 | 副教授 | 中藥化學成分與療效的關系研究 | ||
3 | 賈德賢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糖尿病腎病中藥治療及作用機理研究;中藥功能主治臨床標準的研究 | ||
4 | 胡素敏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藥的臨床應用及現代化研究 | ||
5 | 閆興麗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重大疑難疾病防治用藥規律研究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521 | 中醫養生康復學 | 周 儉 | 女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中醫營養 |
序號 | 專業代碼 | 招生專業 | 碩導姓名 | 性別 | 學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1 | 100601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趙宗江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疾病作用機制研究 |
2 | 張 麗 | 女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中醫中藥的免疫調節機理 | ||
3 | 司銀楚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防治腦病機理的基礎研究 | ||
4 | 楊學智 | 女 | 醫學學士 | 研究員 | 診法的現代生物學基礎;藥物經皮吸收的機理 | ||
5 | 張宇忠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防治休克的機制研究;中藥復方毒理病理學研究 | ||
6 | 王 謙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和腎病的機理研究 | ||
7 | 潘彥舒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 | ||
8 | 華 茜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藥治療老年癡呆癥的分子機理研究;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篩選細胞平臺的建立 | ||
10 | 唐炳華 | 男 | 醫學碩士 | 教授 | 中藥與肺纖維化 | ||
11 | 趙丕文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婦科常用中藥的作用機制研究 | ||
12 | 李海燕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方藥物質基礎的現代研究;中醫診發的現代研究 | ||
13 | 劉振權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藥防治腦血管疾病的藥理學研究;中藥毒理學研究 | ||
14 | 張 前 | 女 | 醫學博士 | 副研究員 | 中藥對血管內皮細胞的調控作用 | ||
15 | 鐘相根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機制研究 | ||
16 | 費宇彤 | 女 | 醫學博士 | 副研究員 | |||
17 | 鄧秀蘭 | 女 | 醫學碩士 | 副教授 | 中藥防治代謝系統疾病的機制和物質基礎研究 | ||
18 | 李 健 | 男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中醫藥防治肝臟疾病作用的機理;中藥抗氧化的分子機理;有毒中藥的安全性評價 | ||
19 | 李 彧 | 女 | 醫學博士 | 副研究員 | 中醫藥抗多器官纖維化研究 | ||
20 | 郭 健 | 女 | 醫學博士 | 副教授 | 精子和卵子發生的機制以及中醫藥的干預作用和機制 |
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招專業目錄:基礎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年碩士研招專業目錄:基礎醫學院101基礎醫學院 | 125 | |||
100501中醫基礎理論 | 1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7中醫綜合 | 是 | 翟雙慶、孟慶剛、林燕、徐雅、劉曉燕、錢會南、蔣燕、 馬淑然、王彤、賀娟、許筱穎、張保春 |
100502中醫臨床基礎 | 27 | 同上 | 否 | 王慶國、傅延齡、李宇航、陶曉華、陳明、陳萌、郭華、劉敏、 鄭豐杰、趙琰、李麗娜、鐘相根、孫燕、賈春華、谷曉紅、于河、 趙巖松、王雪茜 |
100503中醫醫史文獻 | 14 | 同上 | 是(中醫文獻學與各家學說不招收跨門類考生) | 嚴季瀾、王育林、馬燕冬、張家瑋、黃作陣 張其成、趙艷、段曉華、楊東方、李良松、佟海英 |
100504方劑學 | 3 | 同上 | 否 | 謝鳴、高琳 |
100505中醫診斷學 | 10 | 同上 | 否 | 李峰、陳家旭、任小巧、李洪娟、趙燕、宋月晗、薛曉琳、田昕 |
1005Z1中醫體質學 | 5 | 同上 | 是 | 王琦、倪誠、王濟、駱斌 |
1005Z2中醫臨床藥學 | 8 | 同上 | 否 | 鐘贛生、王景霞、閆興麗、李興廣、胡素敏、王玥琦、賈德賢、 張建軍 |
1005Z7中醫養生康復學 | 1 | 同上 | 否 | 林殷 |
100601中西醫結合基礎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 是(限招生物學專業) | 吳瑩、彭桂英、張劍平、顧立剛、郝鈺、續潔琨、牛欣、趙丕文、 郭健、和欣、鄧秀蘭、郭書文、胡秀華、魯藝、王新祥、李亞東、 李萍、孫麗萍、李彧、李健、陶仕英、趙宗江、孫紅梅、張宇忠、 李衛紅、王謙、楊向竹、顧衛紅、姜廣建 |
1006Z7中西醫結合循證醫學 | 5 | 同上 | 是 | 劉建平、費宇彤、陳薇、劉兆蘭 |
1006Z8中西醫結合藥理學 | 9 | 同上 | 是(可招生物學專業) | 王偉、張東偉、華茜、張前、郭淑貞、柴欣樓、韓靜、陳建新 |
201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通知:基礎醫學院
201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通知:基礎醫學院一、復試工作辦法及復試內容
1.復試內容包括資格及基本素質審核、專業課筆試、能力測試、綜合面試。
2.復試比例:我院實行差額復試,差額比例為1:1.2~1:1.5左右。
3.復試總分計算方法如下:
中醫學類(1005開頭)復試總分=專業課筆試分(滿分為100分)×50%+(實踐技能測試分20分+綜合面試分80分)×50%。
中西醫結合類(1006開頭)復試總分=專業課筆試分(滿分為100分)×40%+(實踐技能測試分20分+綜合面試分80分)×60%。
復試不及格即低于60分者不予錄取。
二、復試程序
1.資格審查
考生報考資格的審查在復試前由研究生辦公室組織,由資格審查小組完成,并認真填寫《考生資格審查表》。
審查材料包括:
統考考生:
①準考證原件及復試通知書(考生服務系統下載);
②學歷及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交驗學生證,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入學時交驗);
③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④本科階段成績單原件(非應屆生加蓋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公章,應屆生加蓋所在學校教務部門公章);
⑤考生政治思想情況表原件、碩士研究生復試基本素質及能力審查表原件;
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日語四級考試合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考生學籍或學歷未通過審核的考生需于規定時間(4月底)前提供教育部學籍學歷認證報告。
2.考生基本素質審核:①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審查;②身心健康情況;③根據報考類型填寫實習、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獲獎情況、學術成就等方面情況;④職業規劃等方面情況。
3.專業課筆試:主要考察考生的專業課水平,考試時間為2小時。
4.能力測試:按各專業要求參加相應的實際技能測試。
5.綜合面試:各專業綜合面試小組進行測定,包括專業知識、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外語水平等。
四、錄取工作
(一)總成績計算辦法
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進行加權計算。考生的總成績滿分為100分,計算公式為:總成績=初試成績/5×50%+復試成績×50%。
(二)錄取原則
1.各學科根據考生總成績進行排名,按招生名額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2.復試成績按百分制計算,不及格即低于60分者不予錄取。
3.參加我校2015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并獲得優秀營員的第一志愿考生,初試成績達到我校專業復試基本要求且達到相關專業的復試線,復試合格即可錄取為我校研究生。
4.經考生所在學院研究生招生資格及基本素質審核工作組審查,如有考生不符合報考條件或提供虛假資格審查材料,需提交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復議,如屬實,則不予錄取。
5.我院對體檢要求不做另行規定,參照教育部等部委文件執行,如考生體格檢查不符合上述文件要求,則不予錄取。
(三)擬錄取名單公示
擬錄取名單將在該專業全部復試考核環節結束后,在基礎醫學院網站http://www.bucm.edu.cn/jichu及基礎醫學院樓1層白板通知欄內。
五、申訴和監督
基礎醫學院研究生辦公室:010-64286195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招辦:010-64287519
考生對復試及錄取結果有異議,由本院復試領導小組裁決和給予說明,考生有向上一級招生領導組織申訴的權利。
六、其他
1.未按時參加復試筆試的考生,視為自動放棄復試、錄取機會。
2.其他未盡事宜請參見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年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辦法。
2016年基礎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復試時間安排
第一批復試專業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中醫養生康復學、方劑學) |
||
3月28日 |
上午8:30-11:30 復試考生資格審查 下午1:30-3:00 學科及導師介紹會 |
教學樓三樓報告廳 |
3月29日 |
上午8:30-8:50 心理測試 9:00-11:00 專業課筆試 |
教學樓三樓報告廳 |
下午2:00-5:00 跨門類加試 | ||
3月30日上午 | 上午8:30-11:30 學院統一能力測試(按專業要求參加) | 具體時間、地點,以及參加專業提前通知(詳見基礎醫學院網站公示及一樓公告欄) |
3月30日下午-4月1日 | 各專業復試小組綜合面試及能力測試,上報擬錄取名單。 | 具體時間、地點提前通知(詳見基礎醫學院網站及一樓公告欄) |
3月31日 | 體檢(空腹):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 體檢費150元(學院統一收取) |
第二批復試專業(中醫診斷學、中醫體質學、中醫臨床藥學、中醫文化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循證、中西醫結合藥理) |
||
4月1日 | 確定調劑學生名單 | |
4月5日 |
上午8:30-11:30復試考生資格審查 下午1:30-3:00 學科及導師介紹會 |
教學樓三樓報告廳 |
4月6日 |
上午8:30-8:50 心理測試 9:00-11:00 專業課筆試 |
教學樓三樓報告廳 |
下午2:00-5:00 跨門類加試 | ||
4月7日-4月10日 | 7日上午學院統一能力測試(部分專業參加) | 具體時間、地點,以及參加專業提前通知(詳見基礎醫學院網站公示及一樓公告欄) |
7日-8日,各專業復試小組綜合面試及能力測試,上報擬錄取名單。 | 具體時間、地點提前通知(詳見基礎醫學院網站及一樓公告欄) | |
4月8日 | 體檢(空腹):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 體檢費150元(學院統一收取) |
北京中醫藥大學聯系方式:基礎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聯系方式: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電話:01064286195 聯系人:解華
北京中醫藥大學院校介紹:基礎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院校介紹: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教學科研單位,其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創建于1956年。1980年經衛生部批準成立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實行系所合一的管理體制,1985年更名為中醫基礎醫學部。1996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改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2000年6月,原北京針灸骨傷學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并,劃歸教育部管理,同時成立了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自創辦之日起,許多為新中國中醫藥事業做出開創性貢獻的國醫泰斗在基礎醫學院執掌教席,使這里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中醫藥學術的權威學府。半個世紀以來,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才華出眾的醫界精英,如著名的中醫藥學家劉渡舟、任應秋、趙紹琴、王綿之、程士德、王玉川等,他們在中醫學理論研究、臨床研究等各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礎、中醫醫史文獻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傷寒學、中醫基礎理論、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診斷學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擁有中醫臨床基礎和 中醫醫史文獻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各7個,2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局級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其綜合實力在全國同類學院中名列前茅。
進入21世紀,學院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的校訓精神和50年來形成的優良學術傳統,在辦學理念、人才梯隊、技術平臺等方面與時俱進,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同發展,與中醫事業共輝煌。
’
添加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中醫藥大學報錄比、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群、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姐、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北京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北京中醫藥大學保研、北京中醫藥大學公眾號、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