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學人文學部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人文學部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大連大學人文學部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大連大學人文學部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大連大學人文學部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碩士生導師一覽表 |
|
中國史
中國古代史:王善軍、何燕俠、王小健
中國專門史:王禹浪、張景明
中國歷史文獻學:郝虹
中國近代史:王夏剛、崔峰龍
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王立、舒紅霞、高日暉、王瑩、韓林
中國現當代文學:張祖立、張從容、李陽、素素(兼職)、宋延平(兼職)、張玉珠(兼職)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楊麗娟、趙懷俊、宋陽
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焦冬梅、夏慧敏
漢語言文字學:李索、俞紹宏
文藝學:陳穎、張紅翠
世界史
歐美史:姜德福、張春梅、邵正達
日本史:張曉剛
韓國史:劉秉虎、韓英
國際關系史:呂秀一
|
人文學部的相關專業最早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8年的關東文法專門學校,為大連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中的一部分。1997年7月,學校將漢語言文學系、政治歷史系合并為大連大學文史學院。2001年3月,學校將文史學院與社會科學教研部合并為人文學院。2007年4月,人文學院改為人文學部。人文學部由法學院、文學院、歷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及若干個研究機構組成。后馬克思主義學院獨立設置。人文學部現由法學院、文學院、歷史學院及若干研究機構組成。
E3DF
人文學部是為了充分整合學校人文社科學術資源和學術力量,保證和促進學科建設健康快速發展而設立的組織機構。學部師資力量為全校最為雄厚單位之一。專職教師中71%以上為博士,共有教授18名,副教授28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28名。學部教師現有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項、教育部及省級科研項目57項。“十二五”期間教師獲省部級研項和教學獎勵29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42部;發表學術論文439篇。
156E9
學部學科和專業建設基礎扎實。學部擁有法學、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歷史學4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世界史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遼寧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大連市重點研究基地。1個遼寧省優勢特色學科和省重點學科,2門國家級本科精品視頻課。1門省級本科精品視頻課,中國修辭學會、遼寧省古代文學會掛設在學部。
FDB8
學部設有學科建設工作指導委員會、黨委、團總支、工會、辦公室等組織機構。其中,學科建設工作指導委員由眾多優秀專家組成,對學部的學科建設等重大事項進行咨詢、審議、決策和監督,保證教授依法履行學術職責,實行學術民主管理。學部集中負責各學科的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工作以及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為管理等工作,各學院具體負責本科生的教學和培養工作。學部黨委負責學部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人文學部共培養研究生、本科生近萬名,他們遍布于祖國各地,從事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文學創作、經濟管理、新聞傳播等工作。他們當中有“金牌電視編劇”“長江學者”、國家“五個一”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等,一大批校友成為各行業的佼佼者,他們以驕人的成績為母校增光添彩。
姓名: |
侯劍華 |
職稱: |
講師 |
性別: |
男 |
出生日期: |
1980-12-31 |
Email: |
houjianhua@dlu.edu.cn |
聯系電話: |
|
所在專業: |
科學技術哲學 |
博士畢業: |
是 |
碩士導師: |
是 |
個人主頁: |
|
|
研究方向: |
科學技術政策與管理,科學計量學,專利計量 |
簡介: |
侯劍華,男,1980年9月生,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后,大連理工大學WISE實驗室成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會員。具有科學技術哲學、科學計量學、管理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多學科的專業背景。曾參加多項WISE實驗室的科研項目。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課題1項,大連市社科聯項目1項,大連市金州新區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人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多項省級課題項目。作為第一參加人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獲遼寧省第十一屆哲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 |
論文及著作: |
2011年
[1] 侯劍華. 2009年科學學元研究和理論科學學研究綜述[J]. 中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研究年鑒2010年卷.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 侯劍華. 2010年科學學元研究和理論科學學研究綜述[J]. 中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研究年鑒2011年卷.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3] Jianhua Hou, Han Chen. Countries cocitation network and research fronts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Preceeding of ASONAM 2011, Kaohsiung, Taiwan. 2011, 7. (EI-Index)
[4] Hou Jianhua, Pan Li. Visualiz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co-word Network. 2011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Engineering.Henan, China, 2011, 4. (ISTP-Index)
[5] 王續琨, 劉洋, 侯劍華. 論戰略性新興技術[J]. 科學學研究, 2011,29(11):1601-1606.
[6] 侯劍華,潘黎. 網絡圖譜透視國際科學合作領域研究熱點[Z].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1-11-17.
[7] 侯劍華. 國際科學合作研究領域的國家合作網絡圖譜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8] 侯劍華.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的主題分析[J]. 第七屆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年會,南京,2011.10
[9] 侯劍華. 國內大學生宗教信仰研究的文獻信息可視化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2010年
[1] Chaomei Chen, Fidelia Ibekwe-SanJuan, Jianhua Hou. Movers and Shaker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1996-2008)——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 JASIST, 2010.
(SSCI檢索,美國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會刊,國際信息科學與技術頂級期刊)
[2] HOU Jianhua, CHEN Chaomei, YAN Jianxin. Mapping the research o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0, 3(1): 1–19.
[3] 侯劍華. 2007年科學學元研究和理論科學學研究綜述[J]. 中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研究年鑒2008/2009年卷.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4] 侯劍華. 2008年科學學元研究和理論科學學研究綜述[J]. 中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研究年鑒2008/2009年卷.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009年
[1] Jianhua Hou, Chaomei. Visual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base and research front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research.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SSI 2009. Brazil, Río de Janeiro.
[2] 侯劍華,陳悅,王賢文. 組織行為領域前沿演進的信息可視化分析[J]. 情報學報,2009, 28(3): 422-430.
[3] CiteSpace:科學文獻中新趨勢與新動態的識別與可視化. 陳超美(著), 陳悅,侯劍華,梁永霞(譯). 情報學報,2009, 28(3): 401-421.
[4] 侯劍華,劉則淵. 納米技術研究前沿演進可視化[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 (5): 23-30.
[5] 侯劍華. 能源機構合作網絡可視化[J]. 情報雜志,2009, 28, (5):8-13.
[6] 欒春娟,侯海燕,侯劍華. 國際科技政策研究高產國家與機構合作網絡[J]. 科技管理研究,2009, (3 |
科研項目: |
主持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戰略性新興能源技術辨識與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71103022);
(2)大連市社科聯項目:大連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與學科發展對策研究
(2011DLSK039);
(3)大連金州新區科技計劃項目:大連金州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
|
姓名: |
李明鋒 |
職稱: |
教授 |
性別: |
男 |
出生日期: |
1959-11-28 |
Email: |
limingfeng5911@163.com |
聯系電話: |
0411—86864826 |
所在專業: |
科學技術哲學 |
博士畢業: |
是 |
碩士導師: |
是 |
個人主頁: |
|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
文化哲學 |
簡介: |
李明鋒,男,1959年11月出生,副教授,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0 年9 月——1984年7月 曲阜師范學院政治系學習,1984年7月——1986年6月任山東省青年干部學院任教;1986年6月——1987年5月在大連市中山區政府工作;1987年5月——1995年10月在大連大學工學院社科系、馬列部任教師;1995年10月至今大連大學社科部,曾先后擔任辦公室主任、哲學教研室主任、部副主任。 主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西方文化比較、現當代中國哲學評述等門課程。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教學經驗豐富,專業基礎扎實。先后在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幾篇,主持完成省級科研項目和校級教改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及省級項目研究三項。 |
論文及著作: |
發表論文:淺析從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兩次轉型之比較引發的思考《學術交流》
全球化語境下民族價值的構建《學術交流》
全球化語境下民族價值的新特點《中國城市經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哲學思考《學習月刊》
鄧小平理論之理論特征探析《大連大學學報》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之我見《大連大學學報》
共產黨員講學習淺析《大連大學學報》
論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兩次階段轉型之異同《同濟大學出版社》
專著: 《鄧小平理論著作導讀》大連出版社 |
|
姓名: |
白明春 |
職稱: |
副教授 |
性別: |
男 |
出生日期: |
1964-8-24 |
Email: |
baimingchun@dlu.edu.cn |
聯系電話: |
13795103157 |
所在專業: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博士畢業: |
否 |
碩士導師: |
是 |
個人主頁: |
|
研究方向: |
國外馬克思主義 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思潮 |
簡介: |
白明春 大連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1995年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畢業。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思潮。先后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著有《大國戰略與國際新格局》等4部著作,廣播電視等媒體評論百余期。主講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政治學原理、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潮等課程。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黨校、大連行政學院、大連社會主義學院特聘教師,大連電視臺特約評論員。 |
論文及著作: |
著作
專著:《大國戰略與國際新格局》黑龍江出版社 2006年版
合著:《它山之石 國外反腐敗要覽》北京出版社 1995年版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方正出版社 2003年版
《跨越腐敗的陷阱》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7年版
|
科研項目: |
項目:主持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2010《朝鮮半島局勢變化與遼寧省可能面臨的非傳統安全》
|
姓名: |
何燕俠 |
職稱: |
教授 |
性別: |
女 |
出生日期: |
1961-5-30 |
Email: |
gslsyx@online.ln.cn |
聯系電話: |
87403425 |
所在專業: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博士畢業: |
是 |
碩士導師: |
是 |
個人主頁: |
|
|
研究方向: |
已出版專著、譯著、教材:
《現代中國の法とジェンダー》(日本)尚學社 2005年2月
已發表論文 :
日文論文14篇:
「中國の家族事情~小皇帝と高齢化」「青森市?大連市ジェンダー交流フォーラム2006」未來へかける翼 國際學術會議講演 2006年8月26日
日本青森市青森國際ホテル 第一
「現代中國の女性事情」(日本)《法政理論》第42巻、第2號、2007年3月。
第一
中文論文5篇:
日本的「男女雇用均等法」(翻譯)李慧英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婦女研究中心研究課題)『社會性別與公共政策』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10月
2002年10月 「日本男女同工同酬的法律救濟」李慧英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婦女研究中心研究課題)《社會性別與公共政策》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
簡介: |
已獲獎項:
日本學術振興會學術著作出版獎勵 《現代中國の法とジェンダー》(日本)尚學社 2005年2月
大連市婦女理論研究課題:"三資企業、私人企業女職工的勞動保護研究"(2005.6-2006.5),研究報告,獲2006年大連市婦女理論研究三等獎。 |
論文及著作: |
目前主持科研項目:
"當代中國女性勞動法制問題研究"(2006年6月---2008年6月) 教育部留學歸
國人員科研基金 3萬元人民幣
「現代中國における生殖コントロールの進展と女性たちの対応
---都市と農村の 比較を中心に」(2006年4月-2008年4月)
日本國家(文 部省)基礎研究課題 ,獲研究經費4.2萬元人民幣
|
|
姓名: |
姜中才 |
職稱: |
教授 |
性別: |
男 |
出生日期: |
1958-8-14 |
Email: |
jzc86717003@163.com |
聯系電話: |
0411--87403422 |
所在專業: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博士畢業: |
是 |
碩士導師: |
是 |
個人主頁: |
|
|
研究方向: |
社會主義比較研究 |
簡介: |
姜中才,男,1958年8月沈陽市生人。1976年參加工作,遼寧大學歷史學學士,中央黨校法學碩士。大連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社會科學基礎部主任,主要從事《鄧小平理論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近五年來,先后主講《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西政治制度比較》等課程;發表學術論文9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主持省級課題兩項,副省級課題一項,市級課題兩項,校級課題一項。
|
論文及著作: |
著作:《“三個代表”與“第三條道路”》2005.3中央文獻出版設出版 獨立完成
“一邊倒”——中美關系的歷史反思 2002.11《新華文摘》摘編 第一作者
當代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求同存異 2005.1《大連大學學報》 獨立完成
論毛澤東建國前后的對外開放思想 2005.6《遼寧大學學報》 第一作者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路徑 2007.3《沈陽師范大學學報》 獨立完成
真信、真懂、真講—講深、講實、講活——應對“兩課危機”的幾點教學體會 2006.8《 教學前沿 探索創新改論文集》 獨立完成
學習《江澤民文選》的三個基本切入點 2006.9《領導決策》 獨立完成
“統分結合”----- “中國特色”的“科學”之本 2008、5 《大連大學學報 》 第一作者
“革命權”與“普選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雙重歷史選擇與“兩難”實踐課題 2009、4 《隴東學院學報》 第一作者
解讀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文化性、時代性和主體性 2009、2《文化學刊 》 第一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