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
專業課資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797國際政治學+897國際關系綜合考研真題資料 | ¥348 | ¥800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招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考研難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考研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學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輔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國際關系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簡介
院系介紹國際關系學院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的學院之一,現有政治學系、國際政治學系、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外交學系等4個教學單位,設有國際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外交研究中心、國際移民與國家安全研究中心、軟實力與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大數據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機構,已經基本形成了結構合理、布局整齊的教學和科研體系。學院招收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方向和公共外交方向)和政治學與行政學(比較政治學方向)兩個專業的本科生,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中共黨史(黨建)、科社與共運等七個碩士研究生專業,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深造機會。
師資概況
學院擁有一支長期從事政治學、國際政治學、外交學教學與研究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專職教師30人,包括教授4人(另有兼職教授9人),副教授15人,90%以上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不少教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院、柏林自由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外著名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學院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體現出良好的業務素質,發表和出版了一大批高質量的論文和著作,在學術界贏得了較大的影響力。學院教師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
“十二五”期間,學院師資隊伍在規模大幅擴大的同時,人才層次也穩步提升。學院教師已累計有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2人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2人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1人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4人入選學校“杰出青年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支持計劃,2人獲“王林生獎教金”,多人次入選學校優秀教師、科研標兵、教學標兵、優秀本科教學管理工作者、優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比例位居學校前列。
學院還特別注重利用校外專家學者的力量增強教學科研實力,先后聘請前聯合國環境計劃資深顧問Mukul Sanwal先生、國際展覽局主席兼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先生、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秦亞青教授、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孟吉瑞(Jerald McBeath)教授、吉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林炎志教授、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他們豐富的外交工作閱歷、深厚的理論修養對廣大師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學院師資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研活動與學術交流
近年來,學院科研工作屢創佳績,科研立項獲得突破性進展,成果發表和出版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大幅度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和學術影響力顯著提高。在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比較政治制度、經濟外交基本理論、國際組織與國際制度、區域政治經濟合作、國際能源與環境、國際人口流動與國家安全、公共外交基本理論、國家形象塑造、國際話語權、新媒體外交、網絡空間治理等研究領域,學院已奠定較好的研究基礎,研究團隊初具規模,取得了一批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科研項目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學院累計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項,其他省部級科研課題9項,校級各類科研課題45項。除縱向項目外,學院成功獲得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橫向課題11項。以上縱橫向課題資金總額達800多萬元。科研成果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學院累計發表CSSCI來源A類期刊論文22篇,B類期刊論文46篇,C類期刊論文146篇,SSCI期刊論文 7篇,其他期刊論文256篇,出版專著20本,被采納研究報告24份,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要報1篇,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獎1項。
學術交流方面,學院累計主辦國際學術會議4場、國內學術會議11場,教師參與國際交流達70余人次。社會服務方面,學院教師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人民論壇等知名媒體采訪的頻率不斷提升,充分彰顯了學院的學科優勢和研究特色,為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各項事業的不斷進步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教學實踐
學院非常重視政治學和國際政治學科課程建設與教學體系建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學院的人才培養已形成三大鮮明特色:第一,“政治+經濟”。強調政治和經濟的結合,突出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之間、中國對外關系與中國外交政策之間的融合與互動;第二,“專業+外語”。突破學科界限,注重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擴大人才培養的口徑;第三,“理論+實踐”。在訓練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修養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
至2016年9月,學院已建成完整的國際政治專業(經濟外交和公共外交方向)、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比較政治學方向)本科課程體系。學院以培養復合型的創新性人才為目標,實現了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以培養國際化復合型創新性人才為導向,壓縮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既夯實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又保證了學生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培養提供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學院依托學校學科優勢,課程設置突出專業特色和外語優勢,更加適應新的社會需要,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并強化實踐教學,使實踐教學體系化,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學術發展潛力。
我院共為四個碩士生專業開設核心課程33門。學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改進。不少核心課程都安排兩位老師作為一個教學團隊進行講授,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視角,使學生在有限的課程教學時間中盡可能接觸到更多老師的學術專長,使其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學院鼓勵教師積極申報研究生院的精品課程和常規課程建設項目,以項目制的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院還將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研究生培養方案,增加選課自由度,允許并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院選課,更好地優化知識結構。
學院在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除常規課程體系趨于完善外,學院還陸續建成全英文課程“美國政治與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國際安全與發展”、“政治科學理論與方法”、“國際政治經濟學”、“歐盟在世界的角色”、“美國政治與外交”、“國際戰略學”、“國際安全與發展”,雙語課程“外交學”、“外交實務”、“經濟外交”、“國際商務導論”、“國際經濟合作與安全”、“能源環境政治經濟學”,榮譽課程“現代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制度創新”、“當代國際關系理論專題研究”、“大國外交與國際戰略”、“全球治理與國家安全”。課程體系的完善也帶動了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學院教師累計12人次獲北京市和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發表教學研究論文5篇。
自2013年學校開啟“暑期學校”教學以來,學院已累計開設“美國政治與中美關系”(American Politics and U.S.-China Relations)、全球政治經濟學(Global Political Economy)、國際政治經濟學(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國際政治新興結構中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國際關系中的文化差異”(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等“暑期學校”課程17門,任課教師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這些課程的專業性強、國際化程度高,不僅夯實了本院學生的專業基礎,也廣受全校各學院學生的歡迎。
國際交流
學院的國際交換生項目蓬勃開展,與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美國丹佛大學簽定了學術交流協議,內容包括互派學生從事合作研究、交換課程學分、建立夏令營等。完備的課程體系和多層次的教學體系為培養高水平、創新型、國際化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國際政治專業2007級本科生有2人赴加拿大交換學習,2008級本科生有3人赴美國交換學習,2009級本科生有5人赴加拿大交換學習,2010級本科生有9人赴美國、加拿大、英國、臺灣地區交換學習,2011級本科生有5人赴美國等地交換學習,2012級本科生有11人赴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挪威、波蘭及臺灣地區交換學習,2013級本科生有4人赴美國、俄羅斯和臺灣地區交換學習。學院從201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2013級和2014級研究生各有1人分別到英國華威大學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學從事為期一年和半年的交換培養。學院的留學生培養也已漸入佳境,學生來源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20多個國家,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不出國門即可進行跨國交流的良好機會。
學院秉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國際化高端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學院開設的“國際風云高端論壇”等各類學術講座名家云集。至2016年9月,學院累計聘請國內外頂級專家70多人次來校講學,講授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在全校師生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學院師生也參加了大量的中外學術會議,拓展了學術視野,增進了學術交流。戴長征教授多次參加國外重要學術會議,熊李力教授和王曉梅副教授多次在德國與各國學者和政界人士進行廣泛的探討與交流,王波副教授多次在美國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熊光清教授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與眾多知名學者廣泛交流,這些都有效擴大了學院國際政治學專業的知名度,提升了學術影響力。
學生獲獎
優質的師資隊伍、豐富的學術交流和多彩的學生活動為學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在許多方面都有出色表現,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外交談判大賽第一名、第二屆“提案中國”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十佳提案、首屆大學生“青年服務國家大賽”一等獎、第七屆全國高校模擬新聞發言人大賽優秀獎、2012年“中國工商銀行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有獎征文一等獎、第七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商務英語模擬談判大賽二等獎、模擬峰會大賽團體二等獎、北京市校際時事政治比賽團體三等獎、商務部12355全國商務知識大賽三等獎、北京市國際關系史大賽三等獎、北京市高校中文談判大賽三等獎等眾多獎項。
與此同時,學生的學術素養也有較大提升。“十二五”期間,國際關系學院學生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累計20多篇,在《中國行政管理》、《教學與研究》、《外交評論》、《現代國際關系》、《國際問題研究》、《國際觀察》等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其中B類期刊論文4篇。
畢業去向
國際關系學院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止到2016年9月,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畢業人數累計224人,其中102人直接就業,61人出國留學,61人國內深造,分別占總人數比為45.5%、27.2%、27.2%。在直接就業方面,憑借自身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優秀的綜合素質,國際政治專業學生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就業單位涵蓋政府機構、銀行、媒體、各類企業,呈現寬口徑、多元化的就業格局。在出國留學方面,錄取學校不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利茲大學、華威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在國內深造方面,除繼續在本校深造外,錄取學校多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廈門大學等一流高校。
學院2014年畢業研究生15人,2015年畢業14人。兩屆畢業生各有1人考取國內著名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和外交學院)博士生。其他學生的就業率接近100%,主要去向包括國際組織(如國際移民組織)、國家級媒體(如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世界500強外企(如德勤、殼牌石油)、高等院校(如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著名民企(如阿里巴巴)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關于國際關系學院2020研究生招生專業調整的通知
經研究決定,我校國際關系學院全球治理專業(0302Z1)于2020年開始招生,國際政治專業(030206)暫停招生。全球治理專業的考試科目與原國際政治專業的考試科目相同。全球治理專業簡介:培養具備扎實的國際關系知識基礎和外語水平、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能夠熟練應用兩門以上國際工作語言、具有從事國際治理與合作的協調、組織和領導能力、能夠從事國際政府間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及我國政府和事業部門的國際合作工作的復合型國際化專門實用人才,服務于我國參與國際治理的各種需要。報考全球治理專業的考生在考試前必須通過英語六級(或者滿足下述三個條件之一: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復試時核查證明。在研究生畢業前,第二外語須達到中級以上水平,并有不少于6個月的在國際組織、政府外事部門、海外機構實習或出國交流學習的經歷。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97國際政治學
④897國際關系綜合
考試科目 | 參考書目 | 出版社、出版年份 | 作者 |
797國際政治學 | 國際政治學導論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 | 劉勝湘 |
國際政治概論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 王逸舟 | |
897國際關系綜合 | 政治學基礎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年 | 王浦劬 等 |
外交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 金正昆 | |
國際關系史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 | 袁明 |
特此通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2019年7月29日
2020年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招生專業調整的通知
經研究決定,我校國際關系學院全球治理專業(0302Z1)于2020年開始招生,國際政治專業(030206)暫停招生。全球治理專業的考試科目與原國際政治專業的考試科目相同。全球治理專業簡介:培養具備扎實的國際關系知識基礎和外語水平、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能夠熟練應用兩門以上國際工作語言、具有從事國際治理與合作的協調、組織和領導能力、能夠從事國際政府間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及我國政府和事業部門的國際合作工作的復合型國際化專門實用人才,服務于我國參與國際治理的各種需要。報考全球治理專業的考生在考試前必須通過英語六級(或者滿足下述三個條件之一: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復試時核查證明。在研究生畢業前,第二外語須達到中級以上水平,并有不少于6個月的在國際組織、政府外事部門、海外機構實習或出國交流學習的經歷。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97國際政治學
④897國際關系綜合
考試科目 | 參考書目 | 出版社、出版年份 | 作者 |
797國際政治學 | 國際政治學導論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 | 劉勝湘 |
國際政治概論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 王逸舟 | |
897國際關系綜合 | 政治學基礎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年 | 王浦劬 等 |
外交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 金正昆 | |
國際關系史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 | 袁明 |
特此通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
2019年7月29日
對外經貿大學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國際關系學院
2015對外經貿大學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國際關系學院據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已經公布,詳情如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系方式:國際關系學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系方式: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
地址:誠信樓八層
電話:010—64497043 64497042
傳真:+8610 6449704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院校介紹:國際關系學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院校介紹: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現有政治學系、國際政治系、外交學系、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四個教學單位,并建立了國際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外交研究中心、國際移民和國家安全研究中心、軟實力和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五個研究機構,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布局整齊的教學和研究體系。
學院匯集了一大批長期從事政治學、國際政治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特別是國際政治學的研究團隊已經初具規模。學院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并且75%以上的教師都擁有博士學位。近年來,學校和學院加強了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少教師擁有在海外著名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如美國哈佛大學、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院、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日本愛知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等,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的經歷。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很快,涌現了一批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新人。
近年來,國際關系學院教師科研成果豐碩,共發表高質量的中英文科研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20多部,其中大量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國家權威學術刊物轉載,成果廣為引用和索引。學院教師還獲得3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科研課題和教研課題。這些成果不僅為學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也為國際政治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際關系學院學生的科研實力同樣不俗。2008/2009學年,在北京市和學校的學生課外科研立項活動中,國際政治專業學生共組建了9支科研團隊,包括37名同學,占學生總人數的56%,比例為全校各院之首。北京市學生科研課題全校共獲批準25項,國際政治專業學生獲得2項;全校獲得1萬元資助額度的項目僅6項,國際政治專業學生獲得其中1項。在大學生最高層次課外科研作品“挑戰杯”比賽中,全校學生包括研究生共有11件作品在北京市獲獎,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就有3項。
同時,學院不斷加強學術交流,定期向國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派出訪問學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并經常舉辦學術研討會,定期聘請知名學者進行學術講座,這對于擴展學生和教師的知識面,提高學院學術氛圍和科研水平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學院還通過內引外聯,積極拓展對外學術交流的空間,學院先后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中央編譯局、美國行政學會、哈佛大學、杜克大學、阿拉斯加大學、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院、日本愛知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定期邀請國內外大學的知名教授來學院交流講學,或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極大地推動了學院科研水平和學術聲譽的提高。
專業簡介
國際政治專業(學制四年法學學士):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方面知識的傳授、全方位的智力創新培養、專門的外交禮儀訓練,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現代意識的國際政治經濟復合型創新人才。
課程設置
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的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特色。第一,強調政治和經濟的結合,突出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之間、中國對外貿易與中國外交政策之間的融合與互動。第二,注意國際事務與國內事務的結合。第三,突破學科界限,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人才培養的口徑。
國際關系學院已建成完整的國際政治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為學生開設的課程包括政治學、國際政治學、國際關系史、國際政治經濟學、外交學、當代中國外交、外交工作實務、世界經濟、美國政治與經濟、歐盟政治與經濟、日本與東亞政治經濟、俄羅斯政治與經濟、國際法、比較政治學、西方政治學說史、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等。
國際關系學院在國際政治專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研究方面都不斷取得進展。“國際政治經濟學”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政治學”已建成為校級精品課程,“國際政治學”已獲校級精品課程立項,“國際政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培養方案比較分析”和“國際政治榮譽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獲校級教學試驗研究立項。
同時,國際關系學院的英語教學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美國政治與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等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外交學”、“外交工作實務”等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際關系學院已開始啟動政治學榮譽學士課程體系的建設,開設了“現代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政治發展與制度創新”、“當代國際關系理論專題研究”、“大國外交與中國戰略”、“全球治理與國家安全”等五門榮譽課程,并已經開始著手培養國際政治榮譽學士。
培養目標
第一,借助地緣優勢,培養影響決策、參與決策的國際化人才。國際關系學院的國際政治專業,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十分緊密。在國際政治專業的教學中,借助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中做出決策、制定方針政策的過程,把學生培養成為未來影響決策、參與決策的國際化人才。
第二,利用部委行政資源,培養掌握職能部門工作流程的實用型人才。北京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的所在地。我國參與當前國際政治活動,主要是由各個部委的有關職能部門具體實施,進行操作。尤其是外交部、商務部和中央銀行等部門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和重要。我們學校與這些職能部門有著各種聯系和關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開發并充分利用這些行政資源,有針對性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職能部門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和平臺,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工作實踐機會。
第三,利用廣泛的信息資源,培養能夠捕捉國際社會變化的專業化人才。國際政治專業與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國際法,以及各類外國語言專業密切合作,共同構建起國際事務公共信息網絡,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并不斷開發新的信息渠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學生能及時捕捉到轉瞬即逝的動態和信息,掌握國際社會不斷跳動的脈搏,培養適應未來世界變化的專業化人才。
就業去向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相互融合趨勢的不斷加強,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需要大量既能洞察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又能通曉國際經濟運行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入學后,學院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本人意愿,通過各種科學手段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為進一步拓寬未來就業的空間,增強發展的后勁,學院注重依托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金融學、法學和管理學的傳統專業優勢,通過輔修課程的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多項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既具備對國際政治經濟問題進行科學分析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擁有從事國家駐外和涉外機關外交和政務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質,能夠在國家黨政機關、新聞單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大型國企和跨國企業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問題的理論研究、形勢分析、對策咨詢、新聞報道等工作。學生畢業后,將主要在國家黨政機關、新聞單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大型國企、跨國企業、國際組織中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問題的理論研究、形勢分析、對策咨詢、新聞報道、管理服務等工作。
學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0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誠信樓8層
聯系電話:(010)64497042 64497043
201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夏令營推免活動招生簡章
一、項目簡介
國際關系學院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的學院之一,現有政治學系、國際政治學系、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外交學系等4個教學單位,設有大數據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國際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外交研究中心、國際移民與國家安全研究中心、軟實力與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機構,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布局整齊的教學和科研體系。學院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招收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外交學、國際政治等5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我院將于2018年暑假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與我院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優秀大學生近距離交流的機會;同時培訓選拔有志于保研或考研到我院各專業的學生繼續深造。
二、招生計劃
我院擬面向全國高校選拔招收夏令營成員35人。
三、申請資格
1、本科三年級在校生(2019屆畢業生);
2、申請學生專業(方向)不限,文科專業優先,鼓勵跨專業申請;
3、學習成績優異,本科前五學期專業或年級排名原則上居前15%(所在學校或院系優秀生源集中或者申請學生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現可適當放寬該項要求);
4、對政治學、國際關系具有強烈興趣,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
四、申請材料
1、申請表1份(從網站下載打印);
2、在讀證明1份;
3、個人陳述1份(個人陳述模板從網站下載打印);
4、兩位副教授(或相當職稱)以上專家推薦信(推薦信模板從網站下載打印),推薦信須由推薦專家密封后放入信封,并在信封騎縫處簽字;
5、本科前五學期(如有,前六學期)成績單,成績單須加蓋學校或院系教務公章;
6、托福、雅思、GRE、GMAT、國家英語四、六級等各類英語考試成績單復印件;
7、其他證明材料(已發表論文復印件、相關本科期間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上述材料全部提交電子版(或掃描件)和紙質版各一份,材料一旦提交恕不退還。
如發現申請材料作假,我院授予的預錄取資格無效,并向學生所在學校進行通報。
五、申請材料提交要求
1、申請人應在2018年6月15日前(以郵戳日期為準)將所有申報材料提交我院,過期不再接受申請;
2、電子版材料(或掃描件)統一發到郵箱:sir@uibe.edu.cn;郵件應命名為“國際關系學院夏令營_所在學校_姓名”;
3、紙質版材料裝入A4大信封后寄到我院,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0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誠信樓824室,劉老師(收),郵編:100029。
六、夏令營活動安排
1、我院夏令營時間擬定于7月初(后續學院網站通知),活動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
2、夏令營活動期間我院爭取統一為學生提供住宿(北京高校學生不提供住宿)。
3、夏令營活動日程安排:
(1)邀請我院優秀教師講授政治學、國際政治學領域相關課程;
(2)邀請我院優秀學生分享我院保研、考研政策以及經驗方法;
(3)進行2019年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選拔。
七、夏令營考核方式
夏令營將以競賽方式對學生夏令營期間的學習成果、英文表達能力、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考核,現場由我院老師打分后確定學生綜合成績。擇優選拔若干名優秀學員,作為我院2019年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候選人選。凡符合我校接收及外校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條件的,經學校研究生院批準后擇優直接錄取(此部分同學不必進行免推復試)。此外,凡參加我院2018年夏令營活動,全部完成夏令營各項活動和任務的,頒發結業證書;我院將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獎勵,其中:一等獎1人,獎勵2000元/人;二等獎3人,獎勵1000元/人;三等獎5人,獎勵500元/人。
八、咨詢方式
對本次夏令營有疑問者,可咨詢我院負責教師(劉老師,010-64493558),咨詢時間:工作日9:00-11:30、14:00-17:00。
審核和錄取工作由我院夏令營招生委員會負責。錄取工作將于6月底結束,錄取名單將在我院官網http://sir.uibe.edu.cn/公布。未接到通知的同學未入選,不再另行通知。
2016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
2016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一、項目簡介
國際關系學院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的學院之一,現有政治學系、國際政治學系、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外交學系等4個教學單位,設有大數據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國際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經濟外交研究中心、國際移民與國家安全研究中心、軟實力與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機構,已經形成了結構合理、布局整齊的教學和科研體系。學院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招收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和外交學等4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我院將于今年(2016年)暑假舉辦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與我院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優秀大學生近距離交流的機會;同時培訓選拔有志于保研或考研到我院各專業的學生繼續深造。
二、招生計劃
我院擬面向全國高校選拔招收夏令營成員35人。
三、申請資格
1、本科三年級在校生(2017屆畢業生);
2、申請學生專業(方向)不限,文科專業優先,鼓勵跨專業申請;
3、學習成績優異,本科前五學期專業或年級排名原則上居前15%(所在學校或院系優秀生源集中或者申請學生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現可適當放寬該項要求);
4、對政治學、國際關系具有強烈興趣,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
四、申請材料
1、申請表1份(從網站下載打印);
2、在讀證明1份;
3、個人陳述1份(個人陳述模板從網站下載打印);
4、兩位副教授(或相當職稱)以上專家推薦信(推薦信模板從網站下載打印),推薦信須由推薦專家密封后放入信封,并在信封騎縫處簽字;
5、本科前五學期(如有,前六學期)成績單,成績單須加蓋學校或院系教務公章;
6、托福、雅思、GRE、 GMAT、國家英語四、六級等各類英語考試成績單復印件;
7、其他證明材料(已發表論文復印件、相關本科期間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上述材料全部提交電子版(或掃描件)和紙質版各一份,材料一旦提交恕不退還。
如發現申請材料作假,我院授予的預錄取資格無效,并向學生所在學校進行通報。
五、申請材料提交要求
1、申請人應在2016年6月15日前(以郵戳日期為準)將所有申報材料提交我院,過期不再接受申請;
2、電子版材料(或掃描件)統一發到郵箱:sir@uibe.edu.cn;郵件應命名為“國際關系學院夏令營_所在學校_姓名”;
3、紙質版材料裝入A4大信封后寄到我院,郵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0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誠信樓824室,劉老師 (收),郵編:100029。
六、夏令營活動安排
1、我院夏令營時間擬定于7月15日-17日(如有變化,后續學院網站通知),活動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
2、夏令營活動期間我院統一為學生提供住宿(北京高校學生不提供住宿)。
3、夏令營活動日程安排:
(1)邀請我院優秀教師講授政治學、國際政治學領域相關課程;
(2)邀請我院優秀學生分享我院保研、考研政策以及經驗方法;
(3)進行2017年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選拔。
七、夏令營考核方式
夏令營將以競賽方式對學生夏令營期間的學習成果、英文表達能力、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考核,現場由我院老師打分后確定學生綜合成績。擇優選拔若干名優秀學員,作為我院2017年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候選人選。凡符合我校接收及外校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條件的,經學校研究生院批準后擇優直接錄取(此部分同學不必進行免推復試)。此外,凡參加我院2016年夏令營活動,全部完成夏令營各項活動和任務的,頒發結業證書;我院將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獎勵,其中:一等獎1人,獎勵2000元/人;二等獎3人,獎勵1000元/人;三等獎5人,獎勵500元/人。
八、咨詢方式
對本次夏令營有疑問者,可咨詢我院負責教師(劉老師,010-64493558),咨詢時間:工作日9:00-11:30、14:00-17:00。
審核和錄取工作由我院夏令營招生委員會負責。錄取工作將于6月底結束,錄取名單將在我院官網http://sir.uibe.edu.cn/公布。未接到通知的同學未入選,不再另行通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考研聯系方式
國際關系學院地址:誠信樓八層
電話:010—64497043 64497042
傳真:+8610 64497041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