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考研網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商學院
法學院
教育學院
人文學院
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醫學院
- 免疫學
- 病原生物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專業學位)內科學
- (專業學位)兒科學
- (專業學位)老年醫學
- (專業學位)神經病學
- (專業學位)精神病與精
- (專業學位)皮膚病與性
- (專業學位)外科學
- (專業學位)婦產科學
- (專業學位)腫瘤學
- (專業學位)麻醉學
- (專業學位)全科醫學(不
生命科學學院
體育學院
外國語學院
江漢大學湖北省化學研究院
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
交叉學科研究院
環境與健康研究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21江漢大學考研分數線(研究生復試分數線)
我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分數線原則上執行國家線,部分生源充足的學科,根據復試比例劃定分數線。現公布如下:學位類別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總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單科(滿分>100分) |
學術學位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355 | 53 | 80 |
歷史學 | 中國史 | 321 | 43 | 129 | |
理學 | 生物學 | 280 | 37 | 56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工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263 | 37 | 56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341 | 48 | 72 | |
醫學 | 基礎醫學 | 299 | 41 | 123 | |
專業學位 | 社會工作 | 321 | 44 | 66 | |
教育 | 337 | 47 | 71 | ||
應用心理 | 337 | 47 | 141 | ||
體育 | 281 | 35 | 105 | ||
電子信息 | 263 | 37 | 56 | ||
土木水利 | 263 | 37 | 56 | ||
臨床醫學 | 299 | 41 | 123 | ||
會計 | 200 | 46 | 92 | ||
藝術 | 346 | 38 | 57 |
2.我校嚴格執行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分政策。按教育部規定可享受初試總分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復試前提供證明材料到所在學院。
3. 進入復試考生名單以各學院公告為準。
2021年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2021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招生專業目錄包含了招生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學習方式等具體信息,以下是考研派為大家整理的2021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擊下列鏈接即可查看:2021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https://yyxy.jhun.edu.cn/f5/d6/c1841a128470/page.htm 江漢大學2021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有關規定和《江漢大學章程》,結合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實際情況,制定本招生簡章。
第二條學校名稱為江漢大學,招生單位代碼11072,報考點代碼4241。注冊地址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8號(郵政編碼:430056)。
第三條學校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公辦、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接受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學校成立由校領導牽頭、校內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按照教育部有關招生政策、規定、辦法,上級主管部門、湖北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的補充規定,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學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決定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事項。研究生處負責執行上級部門招生法律法規,制訂年度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相關管理文件,組織全校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日常管理工作。監察處負責對初試考務、命題評卷、復試錄取、信息公開等招生工作的關鍵環節實施監督,受理信訪投訴、處理違紀舞弊、加強風險防控。
第五條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學院、研究院)成立本單位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組和監察組,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研究生招生相關工作。
第三章招生計劃及考試方式
第六條我校2021年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600名左右,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150名左右,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450名左右。最終人數以教育部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
第七條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
第八條我校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均可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具體人數以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
第九條我校招收碩士研究生均參加全國統一考試。
第四章學制及學習方式
第十條我校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3年,實行2-6年彈性學制。
第十一條我校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第五章報考條件
第十二條報名參加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考我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滿足以下報考條件:
(1)尚未參加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
(2)應為普通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及以上學制)本科畢業生或普通全日制麻醉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往屆生應在報考前已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應屆生應于2021年入學前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3)普通全日制麻醉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只能報考麻醉學專業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普通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全科方向)本科畢業生只能報考全科醫學專業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6.報考我校基礎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為普通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往屆生應在報考前已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應屆生應于2021年入學前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7.報考我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學專業應與所報考教育碩士專業領域相關或相近。報考學科教學(英語)專業領域的考生須是英語本科及其相關專業畢業。
8.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第六章報名及信息確認
第十三條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相關報考點進行。
第十四條網上報名。202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網上報名時間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
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第十五條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為2020年11月,具體時間以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公布的時間為準。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方現場核對并確認個人網上報名信息。
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網上報名與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缺一不可,只進行網上報名而未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第十六條武漢地區報考我校的考生,以及我校報考未在武漢地區設考點的招生單位的應屆考生,報考點選擇我校。
第七章考試及錄取
第十七條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初試時間為2020年12月26至27日,復試時間為2021年3至4月。初試方式為筆試,考試科目詳見《江漢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復試具體時間、內容和形式以我校研究生處網站通知為準。
第十八條我校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及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按照“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
1.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作為入學考試總成績,具體比例以復試公告為準;
2.入學考試總成績綜合排名后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復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
3.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測試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5.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復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第十九條擬錄取名單確定后,我校向考生所在單位函調人事檔案(或檔案審查意見)和本人現實表現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況。函調的考生現實表現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檔案或工作所在單位的人事、政工部門加蓋印章。
體檢安排在考生擬錄取后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第八章學費標準及獎助體系
第二十條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湖北省物價局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的通知》(鄂價費〔2006〕183號)和《湖北省物價局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教育廳關于調整我省公辦高職高專學費和高校住宿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鄂價費〔2013〕109號)文件精神,我校會計碩士(MPAcc)學費標準為:全日制1.5萬元/年、非全日制3萬元/年,其他專業研究生學費標準為8000元/年,住宿費標準根據實際住宿情況確定,具體收費標準以物價局核定為準。
第二十一條學校設立了較完整的研究生獎助體系。其中全日制研究生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各類單項獎學金和科研創新成果獎;全日制研究生助學金主要包括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特殊困難補助等;鼓勵企事業單位來校設立專項獎學金,如武商勵志獎學金等。相關資助辦法按我校有關規定執行,具體內容以我校研究生處和各培養單位網站公示為準。
第九章違規處理
第二十二條對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違反考試管理規定和考場紀律,影響考試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試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一律按《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嚴肅處理。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應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違法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其中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所有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處分(處理)等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嚴肅處理。
第十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前輔導班、不提供歷年試題及復習資料。
第二十五條其他招生政策以《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為準。若國家出臺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將做相應調整,并及時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予以公布。
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咨詢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聯系電話:(027)84733251
網址:http://gs.jhun.edu.cn
各培養單位聯系方式另行發布
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申訴舉報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紀委(監察處)
監督電話:(027)84225801
電子郵箱:jw5804@jhun.edu.cn
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形式
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復試形式
(三)復試內容
我校碩士研究生復試由專業能力測試、外國語聽說能力測試、綜合素質和能力面試、加試等四部分組成。
1.專業能力測試:考試方式為筆試或技術測試等,滿分為100分。
2.英語能力測試: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滿分100分,英語聽力考試方式為筆試。
3.綜合素質和能力面試:綜合考察考生治學態度、動手能力、專業思想、心理素養等綜合素質和培養潛力。滿分100分。
4.加試:數學加試、同等學力加試,考試方式為筆試,滿分100分。
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復試時間和地點
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復試時間和地點
1.時間安排:2019年3月27—28日(周三至周四)。
2.報到時間:3月27日8:30-15:30
3.報到地點:J16一樓大廳
4.資格審查:考生參加復試時須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須持學生證)、準考證、《江漢大學2019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表》(見附件2)、大學期間成績單原件或檔案中成績單復印件(加蓋檔案單位公章)。
江漢大學2019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通知
根據《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學〔2018〕5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18〕14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9〕2號)等文件精神,為做好我校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工作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進研究生招生選拔制度改革,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加強對考生創新能力、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充分發揮和規范導師群體在復試選拔中的作用,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創新人才選拔機制,認真做好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
二、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招生復試和錄取工作的領導和統籌管理,制訂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辦法,組織開展復試各項工作,協調落實復試工作所需人員、場地、設備、經費等,對招生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對招生工作中發生的問題,按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
培養單位成立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生源組織、復試命題與閱卷、復試教師推薦和業務紀律培訓、導師選報、預錄取和安全保密工作等。各一級學位點負責報考本學位點考生的復試工作,由一級學位點牽頭學院具體組織。
三、復試分數線
我校2019年研究生復試分數線執行《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中A類考生分數要求。詳見下表:
四、復試要求
(一)制定細則。各一級學位點根據自身特點,制定本學位點《2019年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明確該學位點復試考試科目、復試成績計算辦法等(見附件1)。
(二)具體安排
1.時間安排:2019年3月27—28日(周三至周四)。
2.報到時間:3月27日8:30-15:30
3.報到地點:J16一樓大廳
4.資格審查:考生參加復試時須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須持學生證)、準考證、《江漢大學2019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表》(見附件2)、大學期間成績單原件或檔案中成績單復印件(加蓋檔案單位公章)。
(三)復試內容
我校碩士研究生復試由專業能力測試、外國語聽說能力測試、綜合素質和能力面試、加試等四部分組成。
1.專業能力測試:考試方式為筆試或技術測試等,滿分為100分。
2.英語能力測試: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滿分100分,英語聽力考試方式為筆試。
3.綜合素質和能力面試:綜合考察考生治學態度、動手能力、專業思想、心理素養等綜合素質和培養潛力。滿分100分。
4.加試:數學加試、同等學力加試,考試方式為筆試,滿分100分。
(四)成績核算
1.復試成績由專業能力測試、外國語能力測試、綜合素質和能力面試成績構成,總分100分。
2.加試成績不計入總分。
3.加分原則: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赴外漢語教師志愿者”等項目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考生和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退役后達到報考條件的考生,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享受初試總分加10分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政策。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項目服務期滿、考核稱職以上的考生,三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其中報考人文社科類專業研究生的,初試總分加15分。有“加分項目”的考生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五)體檢與心理健康測試
我校醫院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以及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文件,統一組織體檢。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統一組織心理健康測試。
(六)復試比例:結合學校實際,采取差額復試形式,差額復試比例原則上為120%—150%,招生人數較少和生源緊缺的學科領域復試比例原則上不超過200%。
(七)破格復試:原則上不接受考生破格申請。若考生初試公共科目成績略低于全國基本要求,但專業科目成績特別優異或在科研創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可允許其破格參加復試。破格適度向非全日制考生傾斜。破格錄取比例嚴格控制在本單位招生規模的3%以內。破格錄取不超過5分。只能單破,不能雙破。只能破格公共課,不破專業課。
五、調劑復試
(一)調劑基本原則和要求
1.考生調劑基本條件:符合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初試成績符合第一志愿報考專業在調入地區的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初試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統考科目原則上應相同。
2.調劑考生在初試科目中未設置數學的,調入初試科目設置數學的學科專業,需加試數學。
3.原則上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調劑申請。
4.各學科接受調劑申請的具體條件陸續發布。
(二)調劑程序
1.“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開通之后,調劑考生登錄系統填報調劑申請。
2.所有考生調劑必須通過教育部指定的“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提出調劑申請,其中校內調劑考生,還需填寫《校內調劑復試申請表》(見附件3)。
3.調劑平臺開放時間:2019年3月23日—3月26日,我校陸續開放各學科專業調劑系統,接收考生調劑申請,并根據生源情況適時發放復試通知。
六、錄取工作
(一)復試成績與初試成績各占50%作為錄取成績。
錄取成績計算公式為:考生初試總分/5+復試成績=總成績。
(二)在思想政治品德合格、復試成績合格、體檢合格的前提下,按照錄取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復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
(三)若考生因特殊原因自愿放棄復試錄取資格,其名額可按錄取原則遞補錄取。
(四)復試資格審查不合格或加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七、監督和復核
(一)實行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對復試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復試結果全面負責,并對復試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二)實行監督制度和巡視制度。學校紀檢部門對復試工作進行全面、有效監督。
(三)復試面試現場將進行全程錄像,影像資料存檔備查。
(四)實行信息公開制度。我校將嚴格按照規定,準確、規范、充分、及時公開招生錄取信息,公示期為10天。
(五)違規處理。學校對違反招生政策和規定,侵犯考生正當權益的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絕不姑息。
舉報電話:84225801舉報郵箱:jw5804@jhun.edu.cn
八、復試收費
我校根據省物價局核定,由校醫院統一收取體檢費89元。
九、學費標準以及獎助學金體系
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和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我省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鄂價費規〔2014〕1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我校碩士研究生學費標準為8000元/年?生,按年度收取,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執行相同的繳費標準。
我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設立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等獎助學金。凡被我校錄取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均可獲得學業獎學金,獎勵金額從8000元/年到12000元/年不等。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參評(享受)國家、省、市政府獎助學金,可參評(享受)學校自行設立的獎助學金,如創新成果獎、各類單項獎學金等。
十、報到地址和聯系方式
(一)報到地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8號江漢大學J16一樓大廳
(二)聯系方式
各學院聯系方式參看《江漢大學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研究生處:027—84225310、84225960
研究生微信號:Yan-jiangda
附件1:各一級學位點復試考試科目、成績計算辦法.zip
附件2-3.doc
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2019年3月21日
江漢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校概況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總占地面積2114畝,校舍建筑面積60余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18個學院,73個本科專業。擁有學術型碩士一級學科點8 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生物學、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類別8個(電子信息、教育、臨床醫學、藝術、社會工作、體育、應用心理、會計)和同等學力授權。涉及60個二級學科(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9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8個省級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總值近五億。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07萬余冊,中、外文報刊2099種,引進了中外文數據庫226個,電子書刊515萬余冊。《江漢學術》入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擴展版來源期刊。
學校建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環境與健康危害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城市圈制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7個省部級研究平臺,設有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技術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院、系統生物學研究院、武漢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50個。近五年,獲各類科研項目1500余項,主持國家基金項目97項(其中自科基金83項),各類科研經費累計7.39億元。參與國家支撐計劃、“973”“863”計劃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錄1699篇次,出版各類著作、教材312部。獲科研獎勵126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獲各類知識產權授權1501項,其中發明專利276項。實施10余項專利技術成果轉讓,金額800余萬元。組建6家科技成果產業化及學科性公司,其中武漢國力通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學校以柔性和全職引進并舉方式聘請一批海內外專家學者,實現各學科高層次人才全覆蓋。現有專任教師1144人,其中正高186人,副高470人。有全職院士1人、雙聘院士5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1人、楚天學者25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產業教授”3人、武漢市創新崗位特聘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津貼、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7人,一批專家學者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及其專項計劃、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和校際交流,建有全球首個友好城市孔子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適當保留專科教育,大力發展以社會培訓為主體的繼續教育,著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力爭早日建設成為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報名須知
(一)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考我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滿足以下報考條件:
(1)尚未參加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
(2)應為普通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及以上學制)本科畢業生或普通全日制麻醉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往屆生應在報考前已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應屆生應于2020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專升本畢業生報考。
(3)普通全日制麻醉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只能報考麻醉學專業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普通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全科方向)本科畢業生只能報考全科醫學專業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6.報考我校基礎醫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為普通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往屆生應在報考前已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應屆生應于2020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專升本畢業生報考。
7.報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學專業應與所報考教育碩士專業領域相關或相近。學科教學(英語)要求考生本科階段是英語或相關專業。
8.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9.除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外,我校其他專業均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報名方式與全日制相同。
10.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2個碩士學位點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點接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
(二)報名方式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現場確認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相關報考點進行。
報考點工作人員發現有考生偽造證件時,應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1.網上報名
2020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時間為2019年9-10月。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上報名有關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詳見“研招網”報考須知。
2.現場確認
預計現場確認時間為2019年11月,具體時間以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公布的時間為準。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方現場核對并確認個人網上報名信息。
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缺一不可,只進行網上報名而未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3.武漢地區報考我校的考生,以及我校報考外校的應屆考生,報考點選擇我校。
(三)考試
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1. 初試:初試時間為2019年12月。
2. 復試:復試時間為2020年3-4月,具體時間和內容、形式以學校研究生處網站的通知為準。
(四)錄取原則
根據考生初試、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及體檢結果,按照“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
1. 復試成績與初試總成績各占50%作為入學考試總成績;
2. 入學考試總成績綜合排名后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復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
3. 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 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測試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5.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復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費標準
我校碩士研究生學制一般為三年,特別優秀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最短不得少于兩年。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湖北省物價局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的通知》(鄂價費〔2006〕183號)和《湖北省物價局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教育廳關于調整我省公辦高職高專學費和高校住宿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鄂價費〔2013〕109號)文件精神,我校會計碩士(MPAcc)學費標準為:全日制1.5萬元/年、非全日制3萬元/年,其他專業研究生學費標準為8000元/人•年,住宿費標準1740元/人•年,具體收費標準以物價局核定為準。
(六)其它事項
1. 如果本簡章涉及內容與國家最新政策發生沖突,則以國家政策為準。
2. 招生工作的申訴與舉報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紀委
監督電話:(027)84225801
電子郵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務必認真、詳盡、準確填寫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主要用于寄發錄取通知書等,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投遞失誤等問題,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未盡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處咨詢。招生相關政策和招生專業目錄以“研招網”和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為準。
單位代碼:11072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
郵政編碼:430056
聯系電話:(027)84225310、84225960
傳真電話:(027)84225310
網址:http://gs.jhun.edu.cn
培養機制
1.組織機構。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組織招生工作。成立研究生獎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制定和組織評審工作。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制定學位授予標準和開展學位授予審核工作。成立一級學位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對研究生教育和學位點建設工作的指導,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
2.研究生獎助體系。學校設立的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各類單項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和科研創新成果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國家助學金、市政府助學金、學校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特殊困難補助等;此外鼓勵企事業單位來校設立研究生專項獎學金,如武商勵志獎學金等。
表一:江漢大學研究生獎學金一覽表
類別 | 獎學金名稱 | 獲獎比例 | 金額(元/年) |
國家獎學金 | 國家獎學金 | 2% | 20000 |
學業獎學金 | 學業獎學金 | 一等 10% | 12000 |
二等 20% | 10000 | ||
三等 70% | 8000 | ||
單項獎學金 | 研究生標兵 | 2% | 3000 |
優秀畢業生 | 10% | 2000 | |
優秀研究生干部 | 5% | 2000 | |
公益活動先進個人 | 5% | 1000 | |
文體活動優秀獎 | 符合條件即可 | 1000 | |
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 | 按比例擇優資助 | 4000-10000 |
助學金名稱 | 資助比例 | 金額 | |
國家助學金 | 100% | 500元/月 | |
市政府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學校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三助一輔” 津貼 |
助研 | 符合條件 | 見《江漢大學研究生兼任助理崗位管理暫行辦法》 |
助教 | |||
助管 | |||
學生輔導員 | |||
困難補助 | 符合條件 | 500-1000元/人 |
4.聯合人才培養。學校積極探索與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拉文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滑鐵盧大學、臺灣銘傳大學、香港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培養具有學術前沿視野的研究生。2019年,學校選送逾百名研究生參加“湖北省高校優秀大學生海外游學計劃”等項目,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高校學習交流,約占在校生的24%。同時,強化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培養成果
學校研究生教育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成果。學校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共資助項目381項,研究生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江漢大學研究生名義申請專利7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等收錄論文80余篇,影響因子最高達9.890。
2.學科競賽。我校研究生共獲各類學科競賽獎勵100余項,其中國家級獎勵50余項,省部級獎勵25項,市級獎勵1項,協會級獎勵24項,所獲獎項包括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特等獎和一等獎、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一等獎、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汽車智能設計大賽創意組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二等獎、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全國研究生移動終端應用設計創新大賽三等獎、“2016華釜青年獎”青年獎、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電影節二等獎等,并有多幅作品入選美術作品年展。
3.綜合素質。我校研究生創建了8個社團組織,分別是:男子足球隊、男子籃球隊、女子籃球隊、排球隊、羽毛球協會、讀書會、語言興趣小組、聲樂興趣小組。
以社團為依托,研究生參加校內各種文化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曾獲湖北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籃球聯賽第二名、獲“中華頌”經典誦讀一、二、三等獎,獲校田徑運動會男子甲組團體第三名及系列單項獎等諸多獎勵和榮譽。
我校定期舉辦“研究生風采”暨研究生學習創新成果展示活動,發掘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經過五屆的發展,“研究生風采”現已成長為繼“感動江大人物”、“榜樣的力量”之后的第三大校園文化品牌。研究生會組織開展的“研究生論壇”活動,迄今已舉辦120期,先后有近200位學術大家、行業專家、各級領導和科研新秀做了主題講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研究生會創立的“Share Salon”活動,組織形式、參與方式和活動效果得到了廣泛響應和好評,并在中國研究生媒體聯席會上被點名表揚。。
4.創業就業。我校畢業研究生作為獨立法人或者主要參與者,先后注冊成立了公司6個:武漢艾迪創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開瑞微納科技有限公司、貴州鎮遠古鎮時光里十二花居精品客棧、武漢市玉米粒文化咨詢有限公司、武漢優效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學校研究生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連續6年畢業研究生就業率均達到100%,分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南方科技大學、富樂(煙臺)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漢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華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或企業就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江漢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學校概況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總占地面積2114畝,校舍建筑面積58.6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
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8個學院。擁有學術型碩士一級學科點8 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生物學、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類別7個(控制工程、教育、臨床醫學、藝術、社會工作、體育、應用心理)和同等學力授權三個層次。涉及69個二級學科(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有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含培育)、13個市重點學科、4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全校本科專業數72個。省級以上特色專業項目共計24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省級戰略新興支柱產業建設專業項目9個、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專業5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1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632人。現有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1人,楚天學者26人,“湖北產業教授”3人,武漢市創新崗位特聘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1人。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評為湖北省教學名師,19人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13人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14人入選“黃鶴英才(專項)計劃”,市級學科帶頭人54人。
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2億。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機構及平臺1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市級科研機構、校級科研機構63個。擁有交叉學科研究院、武漢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系統生物研究院等海內外專家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養平臺。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武漢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可聯合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后。近五年,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170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7億元,獲省、市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14項。《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30850平方米,有26個閱覽室,3770 個閱覽座位。館藏紙質圖書總量達200萬余冊,中、外文報刊2138余種;引進了中外文數據庫208個,電子書刊459萬余冊。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和校際交流。堅持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適當保留專科教育,大力發展以社會培訓為主體的繼續教育,著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力爭早日建設成為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二、報名須知
(一)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考我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應為尚未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且是國家統招的全日制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生。
我校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所有學科及基礎醫學只接受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報考。
6.報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考生,一般要求所學專業應與所報考教育碩士專業領域相關或相近。其中非全日制教育碩士應為具有兩年中小學工作經驗的人員。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8.除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外,我校其他專業均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報名方式與全日制相同。
9.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2個碩士學位點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點接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
(二)報名方式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繳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現場確認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相關報考點進行。報考點工作人員發現有考生偽造證件時,應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1. 網上報名
201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時間為2018年9-10月。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上報名有關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詳見“研招網”報考須知。
2.現場確認
預計現場確認時間為2018年11月,具體時間以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公布的時間為準。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方現場核對并確認個人網上報名信息。
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在錄取當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現場確認時應提交學歷(學籍)認證報告,以供核驗。
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缺一不可,只進行網上報名而未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三)考試
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1. 初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底。
2. 復試:復試時間為2019年4月,具體時間和內容、形式以學校研究生處網站的通知為準。
(四)錄取原則
根據考生初試、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及體檢結果,按照“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
1. 復試成績與初試總成績各占50%作為入學考試總成績;
2. 入學考試總成績綜合排名后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復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
3. 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 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測試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5.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復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費標準
我校碩士研究生學制一般為三年,特別優秀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最短不得少于兩年。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湖北省物價局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的通知》(鄂價費〔2006〕183號)和《湖北省物價局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教育廳關于調整我省公辦高職高專學費和高校住宿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鄂價費〔2013〕109號)文件精神,我校研究生學費標準8000元/人•年,住宿費標準1740元/人•年,具體收費標準以物價局核定為準。
(六)其它事項
1. 如果本簡章涉及內容與國家最新政策發生沖突,則以國家政策為準。
2. 招生工作的申訴與舉報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紀委辦公室
監督電話:(027)84225801
電子郵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務必認真、詳盡、準確填寫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主要用于寄發錄取通知書等,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投遞失誤等問題,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未盡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咨詢。招生相關政策和招生專業目錄以“研招網”和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為準。
單位代碼:11072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
郵政編碼:430056
聯系電話:(027)84225310、84225960
傳真電話:(027)84225310
網址: http://gs.jhun.edu.cn
三、培養特色
(一)培養理念
學校擁有30多年的研究生培養歷史,以“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為人才培養目標,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二)培養特色
中國語言文學是武漢市重點建設學科,現擁有江漢大學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廳)、江漢大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曲藝,湖北省文化廳)兩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五個二級學科學位點。經過數代學人的不斷努力,已經凝練出了地域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生態、領域語言研究、方言調查與研究、古典詩文與民族文化精神、中國現當代詩學等多個特色鮮明的研究領域,初步形成了地方性、應用性、傳承性與創新性融會貫通,服務社會,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格局。
中國史基礎扎實,優勢突出,特點鮮明。歷史學是江漢大學創辦最久的學科之一,2005年即被評為江漢大學重點學科和湖北省碩士學位授權點立項建設學科,2009年被評為武漢市重點學科。學科平臺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市教育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武漢市科技局城市歷史與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已成為全國城市史研究的重鎮,被稱為國內四大城市史研究機構之一。城市研究中心還下設江漢大學武漢抗戰研究中心、江漢大學城市記憶(口述史)研究中心。學科集中研究城市史和地方史,而以中國城市史和武漢地方歷史與文化為研究重點,又特別注重研究近代中國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問題、武漢近現代史和抗日戰爭史,學科因此在武漢城市史研究領域擁有重要的話語權,江漢大學因之成為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和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的副會長單位。學科還積極參與現實,注重應用,積極研究現當代城市現代化問題,進行對策研究,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生物學為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以多個省級科技平臺和創新團隊為依托,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指針,側重應用基礎研究,突出學科交叉與融合,著力解決與“生態文明,綠色食品,人類健康”相關的科學技術問題。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3個穩定、特色鮮明的主干學科,兼具宏觀和微觀研究:(1)遺傳學:以園藝植物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種質資源學、分子遺傳與育種和表觀遺傳學等領域的研究。(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開展生態生物化學與環境健康、生物資源生化成分分析及生理機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等領域的研究。(3)微生物學:開展微生物天然藥物和基因工程藥物制備、發酵食品開發和安全監測、環境微生物檢測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研究。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主要依托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開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學工作。擁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湖北省優勢學科群、武漢市“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及江漢大學“功能材料與污染控制化學”優勢學科群,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湖北省本科品牌建設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化工實踐與創新湖北省重點教學實驗示范中心,湖北省高校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化學環境工程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及1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學科平臺。實驗室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5470萬元。本學科研究方向研究團隊現有專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目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項,科研經費充足,研究方向穩定。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緊密結合國家、湖北省及武漢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主要依托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江漢大學院士工作站、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化學環境工程研發推廣中心、紅安縣新型產業園金源科技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湖北省產學研基地、湖北省環境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賽默飛世爾科技共建“環境與健康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及產學研基地,已形成了顆粒物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有害氣體凈化理論與技術、環境污染化學、環境毒理與健康等4個穩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在湖北省內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本學科擁有一支科研及教學水平較高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專職隊伍中擁有湖北省中青年優秀科技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模范教師1人。兼職隊伍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領銜的海外特聘教授和國內知名專家組成,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名。
化學工程與技術作為我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學科之一,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湖北省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和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的主干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創新平臺,圍繞新型光電子化學材料的合成與應用,形成了綠色化學工藝、光電功能化學、光電催化、化工過程強化及模擬等優勢特色研究方向。由本學科支撐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學科擁有湖北省教學團隊1個、湖北省中青年優秀科技團隊1個,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相長、科研服務生產、生產促進教學科研的鮮明學科特色,近五年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擁有華爍產學研一體化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中石化武漢分公司湖北高校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等省級研究生校外創新實踐基地。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加拿大皇家科學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實施了一系列研究生培養國際化項目,為本學科應用性、國際性、創新性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條件。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有效地服務地方政府與企業,本學科連續多年為武漢市經濟委員撰寫“武漢工業發展報告”,與武漢供銷總社、武漢農業集團、漢口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來自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科研課題。該學科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先后有22名研究生分別赴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海外著名高校訪學,占在校生的60%。
基礎醫學是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有近60年建設積淀,已形成6個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現有教師65人,其中教授9人,碩士生導師14人,博士學位47人。長江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楚天學者5人、省產業教授1人、黃鶴英才4人。近5年承擔國家項目27項,省、市項目52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47篇,其中SCI54篇,申請專利15項,承辦國際性學術會議1次,派遣骨干出國深造60人次。研究平臺設施完備,教學科研平臺、基地和實驗室面積6526m2,設備總價值3520萬元。擁有眾多醫學圖書、數據庫及電子資源。
社會工作碩士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觀,掌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熟悉我國社會政策法規,具備較強的社會福利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的社會福利服務與社會組織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教育碩士培養實行由高校、武漢市中小學校、教育部門構建的全程職業“雙課堂”培養模式。學校與武漢市優秀中小學校和教研機構簽訂了教學實踐基地協議,兼顧到不同學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學科的學習群體。學校在教師教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已形成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教育學科群,擁有與行業共同建設的專業化教學團隊和導師團隊。
體育碩士包括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三個領域。將注重研究生“應用性和創造性”能力培養,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與武漢市中小學、湖北省體育局、武漢體育學院、武漢市體育局、武漢體育中心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面向武漢市,服務于武漢市。針對武漢市的特色項目學校、重點競技體育項目、影響力大的社會體育項目開展社會實踐,鼓勵研究生參與體育教學改革,運動訓練一線隊伍的訓練與保障,大型賽事的組織服務,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基層社區體育文化的推廣等。
應用心理碩士是主要面向教育、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具有一批長期從亊心理學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工作的專任教師,在心理健康的教學和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具有較長應用心理學本科專業、輔修專業培養和管理心理與行為科學碩士學位點建設的歷史。實施由高校、企亊業單位構建“雙課堂”聯合培養模式,實行校內導師加校外導師的雙導師制度,已經與多家單位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培養過程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重在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控制工程碩士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理念,實行“雙導師”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科研成果豐碩、具有海外學習交流經歷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學校圍繞“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重點培養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智能監控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技術的優秀研究生,為社會輸送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學校擁有省市級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基地,為培養控制工程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實踐及創新創業場所。
臨床醫學碩士實行“全程臨床實踐基地培養”研究生培養模式。依托“基礎醫學”省重點學科,采取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與臨床醫師準入標準相結合(即學歷證、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等“四證結合”)的模式,培養臨床型高級醫學人才。目前,學校與武漢市中心醫院(江漢大學臨床醫學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江漢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等大型醫院共建10余個臨床實踐基地。其中,武漢市兒童醫院于2016年獲批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藝術碩士實行“雙向嵌入”的研究生培養培養模式。依托“美術學”、“設計學”等市重點學科,學校從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三個層面,與協作單位相互嵌入,建立起一個運作良好的教育平臺,進行高層次的藝術人才培養。學校與湖北美術館、武漢開發區湯湖美術館、武漢博物館、武漢廣播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簽訂了共29家實踐基地,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平臺和條件,鼓勵研究生利用這些基地和平臺,積極開展實習實訓、畫展、設計展、公共藝術普及教育、公益活動等。
(三)培養機制
在國家“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背景下,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我校從研究生獎助體系、創新實踐、高水平聯合培養、教育教學、學位點建設管理等方面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
1.組織機構。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組織招生工作。成立研究生獎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制定和組織評審工作。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制定學位授予標準和開展學位授予審核工作。成立校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對碩士專業學位建設工作的指導,保證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2.研究生獎助體系。學校設立的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各類單項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和科研創新成果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國家助學金、市政府助學金、學校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特殊困難補助等;此外鼓勵企事業單位來校設立研究生專項獎學金,如武商勵志獎學金、武漢市供銷社設立的“九源勵才獎學金”、“昱申翔獎學金”等。
表一:江漢大學研究生獎學金一覽表
類別 | 獎學金名稱 | 獲獎比例 | 金額(元/年) |
國家獎學金 | 國家獎學金 | 2% | 20000 |
學業獎學金 | 學業獎學金 | 一等 10% | 12000 |
二等 20% | 10000 | ||
三等 70% | 8000 | ||
單項獎學金 | 研究生標兵 | 2% | 3000 |
優秀畢業生 | 10% | 2000 | |
優秀研究生干部 | 5% | 2000 | |
公益活動先進個人 | 5% | 1000 | |
文體活動優秀獎 | 符合條件即可 | 1000 | |
專項獎學金 | 武商勵志獎學金 | 20名以上/年 | 2000 |
武漢供銷社獎學金 | 3名/年 | 1000-2000 | |
九源勵才獎學金 | 5名/年 | 4000 | |
昱申翔獎學金 | 5名/年 | 1000 | |
歐陽康樂產學研用創新基金 | 5-8名/年 | 5000 | |
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 | 按比例擇優資助 | 4000-10000 |
助學金名稱 | 資助比例 | 金額 | |
國家助學金 | 100% | 500元/月 | |
市政府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學校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三助一輔” 津貼 |
助研 | 符合條件 | 見《江漢大學研究生兼任助理崗位管理暫行辦法》 |
助教 | |||
助管 | |||
學生輔導員 | |||
困難補助 | 符合條件 | 500-1000元/人 |
4.聯合人才培養。學校積極探索與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拉文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滑鐵盧大學、臺灣銘傳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國(境)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生,努力發揮多學科融合優勢。近五年,學校已選送64名研究生參加“湖北省高校優秀大學生海外游學計劃”等項目,赴美國、法國、德國、波蘭、意大利、丹麥、加拿大、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學習交流。同時,強化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四)培養成果
2010年以來,學校研究生教育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成果。學校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共資助項目303項,研究生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江漢大學研究生名義申請專利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錄或檢索論文60余篇,影響因子最高達9.466。
2.學科競賽。近四年,我校研究生共獲各類學科競賽獎勵75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2項,省部級獎勵23項,市級獎勵1項,協會級獎勵29項。包括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一等獎1項、三等獎11項、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1項、“飛思卡爾”杯汽車智能設計大賽創意組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研究生移動終端應用設計創新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互聯網+”移動終端設計大賽全國優勝獎3項等。另外,我校藝術碩士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并取得了較好成績,曾獲得“2016華釜青年獎”青年獎、優秀獎各1項、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電影節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第二屆萬峰林國際微電影盛典二等獎1項、新絲路長安杯大學生國際微電影節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并有多幅作品入選第十一屆武漢美術作品年展。
3.綜合素質。我校研究生創建了8個社團組織,分別是:男子足球隊、男子籃球隊、女子籃球隊、排球隊、羽毛球協會、讀書會、語言興趣小組、聲樂興趣小組。
以社團為依托,研究生參加校內各種文化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獲湖北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籃球聯賽第二名、獲“中華頌”經典誦讀一、二、三等獎,獲田徑運動會男子甲組團體第三名以及系列單項獎勵等諸多獎勵和榮譽。
根據科研需要,研究生集中有限的科研力量,跨年級跨學科組建了一支創新團隊,通過集體努力,在發表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參加學科競賽、推進創新創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此外,研究生每年都積極參加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努力開拓局面,力爭以社會實踐為基礎,深化和擴大實踐成果,創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4.創業就業。我校畢業研究生作為獨立法人或者主要參與者,注冊成立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公司3個:武漢艾迪創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開瑞微納科技有限公司。
學校研究生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2013-2017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率均為100%,分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富樂(煙臺)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漢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華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6家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或企業就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江漢大學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總占地面積2114畝,校舍建筑面積58.6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高爾夫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機電與建筑工程學院、醫學院、護理與醫學技術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1個學院。擁有學術型碩士一級學科點3 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類別4個(控制工程、教育、臨床醫學、藝術)和同等學力授權三個層次。涉及4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教育、理、工、醫、管理、藝術等6大學科門類。有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含培育)、13個市重點學科、1個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3個省研究生工作站。全校本科專業數71個。各類專業建設項目共計36項,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省級戰略新興支柱產業建設專業項目9個、省級 “荊楚卓越人才”專業3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達11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610人。學校有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1人,楚天學者22人,“湖北產業教授”2人,武漢市創新崗位特聘專家3人,二級教授13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6人。多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北省教學名師、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人才、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20余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和“黃鶴英才(專項)計劃”。
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7億元。有省部級科研平臺1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機構及平臺1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市級科研機構、校級科研機構49個。擁有交叉學科研究院、武漢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系統生物研究院等海內外專家組成的高水平人才培養平臺。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武漢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可聯合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后。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2100余項,項目計劃及合同(協議)總經費達到3.88億元,獲省、市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35項。 《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和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圖書館建筑面積30850平方米,有26個閱覽室,3000多個閱覽座位。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21萬冊(件),中外文報刊2184種,中外文數據庫156個,電子圖書131萬余種,電子期刊6萬余種。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堅持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協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力爭早日建成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二、報名須知
(一)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以下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考我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原則上應為尚未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且是國家統招的全日制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
報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員,符合第4條規定和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有關要求。。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8.我校工程碩士類別控制工程領域、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報名方式與全日制相同。
9.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2個碩士學位點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點接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
(二)報名方式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繳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現場確認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負責組織相關報考點進行。報考點工作人員發現有考生偽造證件時,應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1. 網上報名
201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時間為2017年9-10月。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上報名有關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詳見“研招網”報考須知。
現場確認
預計現場確認時間為2017年11月,具體時間以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公布的時間為準。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在規定時間內到指定地方現場核對并確認個人網上報名信息。
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在錄取當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現場確認時應提交學歷(學籍)認證報告,以供核驗。
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缺一不可,只進行網上報名而未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三)考試
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1. 初試:初試時間為2017年底。
2. 復試:復試時間為2018年4月,具體時間和內容、形式以學校研究生處網站的通知為準。
(四)錄取原則
根據考生初試、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及體檢結果,按照“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
1. 復試成績與初試總成績各占50%作為入學考試總成績;
2. 入學考試總成績綜合排名后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復試成績合格,優先錄取;
3. 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者,以及在科研或相關實踐中表現突出者,經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可適當加分,計入復試成績,并由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交說明材料備查;
4. 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5. 考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測試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6.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復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五)研究生教育收費標準
我校碩士研究生學制一般為三年,特別優秀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最短不得少于兩年。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文件,經物價部門審核,我校所有學科專業全日制研究生學費:8000元/年,住宿費:1200元/年。
(六)其它事項
1. 如果本簡章涉及內容與國家最新政策發生沖突,則以國家政策為準。
2. 招生工作的申訴與舉報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紀委辦公室
監督電話:(027)84225801
電子郵箱:jw5804@jhun.edu.cn
3. 考生務必認真、詳盡、準確填寫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主要用于寄發準考證、復試通知及錄取通知書等,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投遞失誤等問題,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未盡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咨詢。招生相關政策和招生專業目錄以“研招網”和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公布的最新版本為準。
單位代碼:11072
聯系部門:江漢大學研究生處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
郵政編碼:430056
聯系電話:(027)84225310、84225960
傳真電話:(027)84225310
網址:http://gs.jhun.edu.cn
三、培養特色
(一)培養理念
學校擁有30多年的研究生培養歷史,以“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為人才培養目標,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二)培養特色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作為我校的傳統優勢特色學科之一,是湖北省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和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的主干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創新平臺,形成了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環境催化材料與技術、清潔生產工藝與工程、應用化學等優勢特色研究方向。由本學科支撐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學科擁有湖北省教學團隊1個、湖北省中青年優秀科技團隊2個、國家模范教師1位,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相長、科研服務生產、生產促進教學科研的鮮明學科特色,近五年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擁有華爍湖北省產學研一體化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中石化武漢分公司湖北省高校實習實訓基地等省級研究生校外創新實踐基地,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加拿大皇家科學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實施了一系列研究生培養國際化項目,為本學科應用性、國際性、創新性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條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主要依托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開展科研和研究生教學工作。擁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湖北省優勢學科群及江漢大學“功能材料與污染控制化學”優勢學科群,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化工實踐與創新湖北省重點教學實驗示范中心,湖北省高校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化學環境工程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學科平臺。實驗室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5470萬元。本學科研究方向研究團隊現有專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8人;目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項,科研經費充足,研究方向穩定。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現設有“營銷與服務工程”、“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投融資決策與風險控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5個二級學科。秉承“立德、致用、兼容、創新”的校訓,按照學校“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管理規章制度,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國際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點實行“全程臨床實踐基地培養”研究生培養模式。依托“基礎醫學”省重點學科,采取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與臨床醫師準入標準相結合(即學歷證、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等“四證結合”)的模式,培養臨床型高級醫學人才。目前,學校與武漢市中心醫院(江漢大學臨床醫學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江漢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等大型醫院共建10余個臨床實踐基地。其中,武漢市兒童醫院于2016年獲批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點實行“雙向嵌入”的研究生培養培養模式。依托“美術學”、“設計學”等市重點學科,學校從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三個層面,與協作單位相互嵌入,建立起一個運作良好的教育平臺,進行高層次的藝術人才培養。學校與湖北美術館、武漢開發區湯湖美術館、武漢博物館、武漢廣播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簽訂了共29家實踐基地,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平臺和條件,鼓勵研究生利用這些基地和平臺,積極開展實習實訓、畫展、設計展、公共藝術普及教育、公益活動等。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實行由高校、武漢市中小學校、教育部門構建的全程職業“雙課堂”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學校與武漢市外國語學校、武漢開發區神龍小學、湖北省實驗中學、武漢市教科院等14個武漢市優秀中小學校和教研機構簽訂了教學實踐基地協議,兼顧到不同學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學科的學習群體。學校在教師教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已形成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教育學科群,擁有與行業共同建設的專業化教學團隊和導師團隊。
控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理念,實行“雙導師”制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科研成果豐碩、具有海外學習交流經歷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學校圍繞“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重點培養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智能監控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技術的優秀研究生,為社會輸送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學校擁有省市級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基地,為培養控制工程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實踐及創新創業場所。該學科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創新人才為特色,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探索與境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生,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培養機制
在國家“深入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背景下,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我校從研究生獎助體系、創新實踐、高水平聯合培養、教育教學、學位點建設管理等方面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
1.組織機構。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定和組織招生工作。設立研究生獎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制定和組織評審工作。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負責制定學位授予標準和開展學位授予審核工作。成立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建設工作的指導,保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2.研究生獎助體系。學校設立的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各類單項獎學金、企業獎學金和科研創新成果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國家助學金、市政府助學金、學校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特殊困難補助等;此外鼓勵企事業單位來校設立研究生專項獎學金,如武商勵志獎學金、武漢市供銷社設立的“九源勵才獎學金”、“昱申翔獎學金”等。
表一:江漢大學研究生獎學金一覽表
類別 | 獎學金名稱 | 獲獎比例 | 金額(元/年) |
國家獎學金 | 國家獎學金 | 2% | 20000 |
學業獎學金 | 學業獎學金 | 一等 10% | 12000 |
二等 20% | 10000 | ||
三等 70% | 8000 | ||
單項獎學金 | 研究生標兵 | 2% | 3000 |
優秀畢業生 | 10% | 2000 | |
優秀研究生干部 | 5% | 2000 | |
公益活動先進個人 | 5% | 1000 | |
文體活動優秀獎 | 符合條件即可 | 1000 | |
專項獎學金 | 武商勵志獎學金 | 20名以上/年 | 2000 |
武漢供銷社獎學金 | 3名/年 | 1000-2000 | |
九源勵才獎學金 | 5名/年 | 4000 | |
昱申翔獎學金 | 5名/年 | 1000 | |
歐陽康樂產學研用創新基金 | 5-8名/年 | 5000 | |
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 | 按比例擇優資助 | 4000-10000 |
助學金名稱 | 資助比例 | 金額 | |
國家助學金 | 100% | 500元/月 | |
市政府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學校助學金 | 100% | 300元/月 | |
“三助一輔” 津貼 |
助研 | 符合條件 | 見《江漢大學研究生兼任助理崗位管理暫行辦法》 |
助教 | |||
助管 | |||
學生輔導員 | |||
困難補助 | 符合條件 | 500-1000元/人 |
4.聯合人才培養。學校積極探索與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拉文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滑鐵盧大學、臺灣銘傳大學等國(境)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生,努力發揮多學科融合優勢。近四年,學校已選送42名研究生參加“湖北省高校優秀大學生海外游學計劃”等項目,赴美國、法國、德國、波蘭、意大利、丹麥、加拿大、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學習交流。同時,強化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四)培養成果
2010年以來,學校研究生教育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術成果。學校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共資助項目248項,資助金額154.2萬元。研究生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江漢大學研究生名義申請專利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錄或檢索論文60余篇,影響因子最高達8.535。
2.學科競賽。近四年,我校研究生共獲各類學科競賽獎勵6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2項,省部級獎勵17項,市級獎勵1項,協會級獎勵24項。包括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一等獎1項、三等獎11項、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1項、“飛思卡爾”杯汽車智能設計大賽創意組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研究生移動終端應用設計創新大賽三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互聯網+”移動終端設計大賽全國優勝獎3項等。另外,我校藝術碩士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并取得了較好成績,曾獲得“2016華釜青年獎”青年獎、優秀獎各1項、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電影節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第二屆萬峰林國際微電影盛典二等獎1項、新絲路長安杯大學生國際微電影節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并有多幅作品入選第十一屆武漢美術作品年展。
3.綜合素質。我校研究生申請并創立了8個社團組織,分別是:男子足球隊、男子籃球隊、女子籃球隊、排球隊、羽毛球協會、讀書會、語言興趣小組、聲樂興趣小組。
以社團為依托,研究生參加校內各種文化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獲湖北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籃球聯賽第二名、獲“中華頌”經典誦讀一、二、三等獎,獲田徑運動會男子甲組團體第三名以及系列單項獎勵等諸多獎勵和榮譽。
根據科研需要,研究生集中有限的科研力量,跨年級跨學科組建了一支創新團隊,通過集體努力,在發表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參加學科競賽、推進創新創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此外,研究生每年都積極參加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努力開拓局面,力爭以社會實踐為基礎,深化和擴大實踐成果,創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4.創業就業。我校畢業研究生作為獨立法人或者主要參與者,注冊成立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公司3個:武漢艾迪創研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九州造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開瑞微納科技有限公司。
學校研究生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2013-2016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率均為100%,分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富樂(煙臺)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漢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華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7家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或企業就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江漢大學研究生學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江漢大學考研網由江漢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江漢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 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 學校網址:www.jhun.edu.cn/main.htm
- 研究生院網址: gs.jhun.edu.cn
- 聯系電話:027-84225310、84225960、87496709
- 郵箱:無
- 通訊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