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江西財經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江西財經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江西財經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江西財經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江西財經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江西財經大學考研難嗎]
[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江西財經大學考研群]
[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學費]
[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藝術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江西財經大學/4.jpg)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碩士點介紹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碩士點介紹
一、培養目標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學風嚴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科學道德,積極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的基本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沿,掌握設計學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和評價技術,能選擇恰當的研究方向、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獨立展開學術研究或設計實踐;能了解相關學科發展動態并能結合于實踐運用,具有整合多種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檢索查閱資料進行學術研究及有效地交流溝通,并為更高層次的學習與研究奠定理論與方法基礎。
4.能夠勝任高校、科研院所、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設計單位所需要的教學、研究、藝術設計實踐、藝術設計活動管理策劃和組織等工作。
二、培養方向
1.環境景觀設計
2.工業設計
3.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4.設計教育與管理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實行2到4年彈性管理。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按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四、師資隊伍
設計學碩士點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人。
五、學術骨干介紹
李民(1976-):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2008年3月獲得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博士學位,同年4月,進入九州大學用戶科學研究中心(USI)擔任學術研究員。系日本藝術工學會會員,現為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同時,兼任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院客座副教授以及九州大學用戶科學研究中心設計顧問。主要從事城市空間設計與用戶感性學方向的研究。主持省級課題2項,企業橫向課題3項(近50萬),校級重點課題1項;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青年基金課題1項(第2負責人),國際合作科研課題1項(第3負責人),校級教改課題1項,出版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5篇論文發表在日本藝術工學類權威雜志《藝術工學會志》上。另外,在境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
趙九洲(1961-):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交流學生(1987-1988);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安城分校)訪問學者(2008-2009);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江西省綠化委古樹名木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江西財經大學風景園林與植物資源研究所所長。在《園藝學報》、《FORESTRY STUDY IN CHINA》等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省科技支撐項目及社科規劃項目等課題10余項,主持江西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委托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2項。主編教材2部,參編教材4部,獲省部級獎勵5次。主持的科技項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持制作的《園林樹木學及其多媒體素材庫》獲教育部高校優秀多媒體課件獎1項,《觀賞植物學》多媒體課件獲江西省高校優秀多媒體課件1等獎。主持《江西省新余市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德康生物技術公司園林設計》等設計項目。
羅時武(1963-):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環境藝術研究,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員(原輕工部授予),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機械工業學會工業設計委員會理事,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分會副主任。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江西財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所長。近五年在《文藝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7篇,主持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課題7項,出版專著和教材5部。在聯合國、美國、日本、瑞士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多幅作品被聯合國等重要機構收藏。
黃松濤(1963-):教授 、碩士生導師,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藝術設計學)帶頭人,江西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執委,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從事藝術設計及藝術設計教育二十多年,設計作品多次榮獲省部級一等獎,并在省內外各類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20篇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學術論文及作品(其中權威8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1篇)、出版藝術理論專著1部,編寫藝術設計教材1部。 主講課程;標志設計、圖形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VI設計、三大構成設計、吉祥物設計等。目前主要從事中國書法與中國畫創作
陳敏(1969-):教授,碩士生導師,1994年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系,2008年華中科技大學獲美學碩士學位,現為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系主任,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多次在全國和省級美展中獲獎,并出版專著兩部、編著教材十余部,及在權威期刊、cssci期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省級課題6項,主要從事藝術設計(環境、公共藝術)及理論的研究。
江灶發(1959-):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獲得國家一級園林項目經理資質,從事園林植物與園林景觀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及參加各類課題十余項,發表論文十余篇。
況宇翔: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高級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包裝工程》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西省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A:產品創新設計 B: 數字化藝術與設計 C: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學術成果: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1項、省級課題4項,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藝術基金1項,省級課題3項;出版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1篇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3篇發表在CSSCI和CSSCD期刊、3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被SCI、EI收錄。近年主持及參與完成的設計項目包括:某型攝像頭造型設計、也雅品牌收納柜設計、新遠健集團君合力品牌整體包裝設計。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獲江西省第七屆、第八屆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評選一等獎各1項、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第四屆江西省工業設計作品藝術雙年展一等獎、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江西省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林新: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昌大學文學士。曾任南昌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副主任、主任編輯。現兼任江西省文藝協會影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當代女子畫會理事,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高等學校第七批學科帶頭人,國家社科項目主持人。研究方向:A:藝術(設計)學與符號學的交叉領域(圖像與敘事) B: 藝術(設計)學與傳播學的交叉領域(藝術/設計與媒介市場) C: 藝術(設計)學與文化旅游的交叉領域(藝術/設計與產業)。學術成果:1.主持國家社科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1項、省級橫向項目1項(10萬)、省教改課題1項、指導校級大學生創新課題2項;主持江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項、校精品課程1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超過20篇,其中多篇被專業研究者列入國內研究前沿。2. 1989-2002年在南昌電臺編導、配樂和制作過包括長篇連播(長書)、廣播劇、文藝專題、廣播特寫等文藝節目,負責過紙媒采編及版面設計工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20余個;1999至2001年,參與策劃與編導了南昌市大型焰火晚會直播活動;2016年后有多幅美術作品在國內參展。3.論文《拉斯韋爾模式與傳播學研究的誤區――兼論傳播學研究主體的理性原則》(當代傳播, 2011年第11期)獲得江西省第13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
熱忱歡迎全國各地學生報考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
聯系人: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辦公室,何老師、鄭老師,電話:0791-83843016(辦)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
研究團隊介紹:本科研創新團隊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與產品創新設計相關的理論及方法研究,并包括對相應理論和方法的設計實踐,其主要研究方向為可用性方法、產品用戶研究方法、感性工學研究在產品及其交互方式的創新設計應用研究。研究團隊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并重,密切關注產品創新設計研究的最新領域和問題,力求開創擁有自身特色的產品設計研究。
研究團隊負責人:羅時武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委員會理事,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設計。近年來主持完成省級以上課題9項,發表權威及核心以上論文多篇。出版專著2部、專業教材多部,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
研究團隊成員:(個人簡介)
(1)況宇翔,浙江大學博士(在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高級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化藝術與設計、產品創新設計,講授專題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模型設計與制作等課程。作為主要參與者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課題多項,發表核心以上論文5篇,其中1篇被SCI檢索、2篇被EI檢索。并有多項成功投產的產品設計案例,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
(2)韓吉安,東南大學博士(在讀),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產品創新設計,講授人機工程學、設計方法學、專題設計等課程。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課題多項,發表核心以上論文6篇,其中2篇被EI檢索。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等共6項。獲得多項全國性、國際設計競賽獎項。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流行音樂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名稱:流行音樂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簡介:本團隊致力于中外流行音樂的歷史沿革、當代發展及其亞文化層面意義與價值的理論探討和學術交流。目前,團隊成員主要聚焦于文化理論視域下的文本、樂人、事像和思潮等對象的研究;未來將遵循技藝滲透、學以致用的立身宗旨,逐步向音樂表演技術方向拓展,最終構架起一個輻射教學、科研和藝術實踐等領域的立體式科研團隊。鄒力宏副教授出任首位流行音樂研究方向研究生導師。
研究團隊負責人:
鄒力宏,碩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中國戲曲藝術與中國古典哲學的相關》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6期全文摘錄。第一主持人負責完成省級課題6項,其中重點課題2項。出版著作3部。獲教育部論文評選三等獎兩次。教育部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代表作:《流行音樂社會學論》《流行音樂經濟學論》。
研究團隊成員:
(1)王玲,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現就職于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常務理事。
主持科技廳課題2項、教育廳課題1項、企業橫向課題3項、參與省級重點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出版論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CSSCI 3篇。指導學生參賽獲得各種層次獎項。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聲樂表演藝術,流行音樂研究。
(2)尚樂文,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現為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講師,專職《和聲》、《視唱練耳》、《西方音樂史》等課程的教學。完成江西省級教改課題1項,學術論文3篇在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流行音樂教育論壇等學術會議上宣講和收錄。
(3)吳雅玲,音樂學碩士,講師,主持省課題5項,發表2012年至2013年赴中國音樂學院開展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的學習。獲江西財經大學“教學十佳” “金牌主講教師”“青年教學獎”等稱號。代表作:《“西北風”歌曲的藝術特色》。研究領域: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主講課程: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中西音樂比較專題研究(音樂學碩士研究生課程)。
(4)林莉,北京師范大學鋼琴教育碩士。副教授、碩導。江西省第九屆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鋼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專著1部;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12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11篇,其中8篇論文發表在國內核心雜志《人民音樂》、《江西社會科學》、《前沿》、《時代文學》、《長城》《電影文學》上。代表作: 《流行音樂文化變遷》;《美國在線音樂市場解析》《文化工業下的臺灣電影音樂》。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理論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名稱: 音樂表演理論研究團隊
本團隊整合校內外相關科研資源,擬在充分進行中外音樂表演實踐比較的基礎上,多視角(文化、二度創作、表演技巧、表演風格、教育等)探索、梳理既有音樂表演理論,并重點以最新音樂表演實踐為研究對象,從社會思潮、文化發展趨勢和人體科學等角度,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理論演繹與推導,創造與實際一致甚至可以指導實踐的音樂表演理論。
李二永:音樂藝術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中心基金項目及省級規劃課題共7項,發表學術文著40余篇/部(含專著、教材),其中多篇發表在英國、美國、印度、捷克、烏克蘭及俄羅斯等國外重要學術期刊上,如《Life Science Journal》、《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Вести БГАМ》等,目前獲國內外學術及實踐成果獎30余項。2013年以來,指導本科、研究生聲樂專業學生成功舉辦畢業獨唱音樂會10余場,部分學生在國內外重要比賽中獲獎。
研究團隊成員:
習珍英,舞蹈藝術學碩士,中國藝術醫學協會會員,江西省舞蹈家協會會員。主要論文代表:《淺論江西畬族族群祭祀舞蹈(拎刀舞)》、《再論南豐儺舞的表演形態及其藝術特色》等。創作:創作舞蹈《真情啟示》參加2012年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舉辦的第二屆全省大學生歌舞電視大賽獲本科院校組群舞二等獎。研究領域:舞蹈史學與訓練學,包括對舞蹈動作形態學研究
方晴,音樂藝術學碩士,主要成果:《略論李漁戲曲思想的核心》、《簡論道教音樂的審美路徑》、《道教音樂的審美特征探析》、《宋代興化城鎮集市商業與戲劇繁榮》載《閩商史研究(第一輯)》等。創作:2012年,參加中國昆曲非遺11周年暨北方昆曲劇院建院55周年紀念活動北京昆曲研習社專場演出。2012年,在兩岸昆曲社北京曲敘清唱專場中演唱《牡丹亭?尋夢》,獲中國新聞網、網易、搜狐等媒體好評,并參加演唱《長生殿》。研究領域:音樂表演美學
葛萌,音樂藝術學博士,現就讀于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要從事薩克斯音樂理論方向研究,論文代表有:《裝飾音在薩克斯演奏中的應用》、《美國薩克斯大師Kenny G對中國民歌的改編》、《20世紀中國薩克斯音樂的本土文化移植》等。研究領域:中外薩克斯音樂表演理論
張超穎,鋼琴表演藝術博士,現就讀于波蘭國立音樂學院鋼琴表演系,多次應邀參加大小型國際專業匯演,中波友好交流音樂會等;曾獲得國家、國際級鋼琴比賽大獎。在鋼琴表演理論方面頗有研究,多次應邀舉行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及研讀學術報告等。研究領域:鋼琴表演藝術理論與實踐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研究團隊名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研究團隊介紹:本團隊主要是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領域,主攻方向戲曲唱腔及民歌唱腔研究。發揮我校多學科的綜合優勢,整合校內外科研資源,在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活動不斷興起的背景下,我們將力求課題圍繞江西具有典型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考辨對象,考察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話語、政府行為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下,在面臨變化、變革的關鍵時期,是如何進行傳承的,其中有何有益的經驗,并以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進行有益的探討。為學科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研究團隊負責人:
陳紅,1988年畢業于江西師大音樂系、1992至1994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深造。1999年至2000年師從我國著名合唱指揮家馬革順先生學習合唱指揮。2004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選送前往意大利參加第一屆歌劇大師班的學習。現任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音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會員、江西省聲樂學會副會長、江西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
近年來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省社科課題3項,完成國家級橫向課題3項;出版編著和專著各1部。專著《江西弋陽腔戲曲新探》的出版填補了弋陽腔音樂研究上的空白,取得了開拓性成果,在江西省第四屆贛劇音樂研討會上得到文化部領導和省內同行的一致好評。通過多年的鉆研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1.論文《贛南客家古文探析》發表于《農業考古》
2.論文《弋陽腔曲牌音樂淺析》發表于《中國音樂》獲江西省教育廳一等獎。
3.論文《江西弋陽腔戲曲資源及其保護》發表于《江西社會科學》
4.專著《江西弋陽腔戲曲新探》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獨立完成
5.《江西弋陽腔曲牌音樂研究》為江西社會科學院資助項目,任課題組長。
研究團隊成員:(個人簡介)
李勇(李二永),音樂學博士,海外優秀博士獎學金獲得者;曾在國際音協舉辦的“21世紀意大利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多次應邀主持、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音樂欣賞會;曾任白俄羅斯國家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助理;曾被白俄羅斯國家文化報、大河報、青年導報專訪報道。
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9篇,其中國際核心期刊13篇,主要在俄羅斯、意大利、英國、芬蘭、瑞典、烏克蘭、維爾紐斯、白俄羅斯及中國等各學術期刊。代表作:《中國聲樂表演藝術的多文化現象》《中俄音樂詩歌作品特性及演唱比較》、《外國音樂讀者視野中的雅庫巴•古拉斯》及《中國現代聲樂教育研究》等,其中多篇文章被РИНЦ、BAK、ISPC(SCIEURO)收錄。
樊鳳龍,中國音樂學院2011級博士生,副教授,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聲樂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聲樂協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中國民族聲樂、中國傳統音樂。主持省級課題2項,專著1部,發表論文20余篇。
王玲,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現就職于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常務理事。主持科技廳課題2項、教育廳課題1項、企業橫向課題3項、參與省級重點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出版論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CSSCI 3篇。指導學生參賽獲得各種層次獎項。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聲樂表演藝術,流行音樂研究。
吳雅玲, 音樂學碩士,講師,主持省課題5項,發表2012年至2013年赴中國音樂學院開展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的學習。獲江西財經大學“教學十佳” “金牌主講教師”“青年教學獎”等稱號。代表作:《“西北風”歌曲的藝術特色》。研究領域: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主講課程: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中西音樂比較專題研究(音樂學碩士研究生課程)。
李B,在讀聲樂研究生、江西宜春人,1999年7月江西師范大學音樂系畢業后任職于江西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2003年8 月至今任職于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2008年-2011年曾多次赴北京、上海專業音樂院校進修民族聲樂演唱,參加國家級、省級重大聲樂比賽中奪得佳績;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唱音樂會,是一位集演唱、教學于一身的高校優秀專業聲樂青年教師。2012年8月以優異成績考讀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民族聲樂碩士學位。主持省級課題1項,參與省級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傳統藝術與藝術設計
研究團隊名稱:傳統藝術與藝術設計
研究團隊介紹:本團隊緊緊圍繞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研究領域,以挖掘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現代藝術設計元素,思考如何與現代藝術設計相結合,嘗試找到一條符合本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之路,并總結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知識為研究方向。
研究團隊負責人:
黃松濤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藝術設計)學科帶頭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省分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執行委員、江西財經大學書畫院副秘書長。主持及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近30萬),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論文《中國古詩、詞、曲中的造型審美元素》在權威期刊《文藝研究》上發表,并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代表性成果:中國古詩、詞、曲中的造型審美元素2008.7《文藝研究》;中國古詩詞對造型藝術的影響2007.10《江西社會科學》;論中國龍圖騰之美2009.4《江西財經大學學報》;現代藝術原創設計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2005.11《企業經濟》;《形與形態設計研究》2007.7江西出版集團。
研究團隊成員:
(1)劉卷,武漢理工大學設計學博士。2011年至2012年赴武漢理工大學開展教育部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的學習。主持高校人文社科等省部級課題3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近30萬)、地廳級教改課題1項、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1項;重要參與教育部國家精品共享課程建設。參與江西省社科項目、教育廳教改等課題4項,校級重點課題1項;出版教材1部;在《藝術百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與作品近20篇(幅),其中4篇論文發表在國內外藝術學與設計學權威雜志《文藝研究》、《文藝爭鳴》,在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篇并被EI、ISTP收錄。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江西金屬礦區及周邊重金屬污染景觀的植物生態修復
研究團隊名稱:江西金屬礦區及周邊重金屬污染景觀的植物生態修復
研究團隊介紹:
本團隊的總體目標是針對我省金屬礦區及其周邊突出的景觀環境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研發銅、鉛、鎘等重金屬復合污染環境的生物、物化聯合修復技術,并建立示范工程,制定相應的修復效率評價方法和修復技術規范;通過項目研究,培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為我省金屬礦區及其周邊土壤生態功能恢復、農產品質量保障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團隊負責人:韓玉林 博士,研究員
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植物的逆境生理、污染景觀生態環境的植物修復及景觀規劃與設計方面的研究。在Sci等類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主持完成了多項工礦企業、生態農業及居住區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
主要相關科研項目
(1)主持江蘇省科技廳農業高技術項目《抗污挺水特色鳶尾花卉品種選育》2003-2006
(2)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Pb超積累植物馬藺對Pb的吸收及耐性機理研究》(第二完成人)2008-2010
主要相關研究論文
(1)Han Yulin, Yuan Haiyan, Huang Suhen, Guo Zhi and Xia Bing. Cadmium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by Two Species of Iris. Ecotoxicology.第16卷,第557-563頁,2007.
(2)Han Yulin, Huang Suzhen, Gu Jiguang, Qiu Shuo, Chen Jiemi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Lead by species of Iris L. Ecotoxicology.第17卷,第853-859頁,2008.
(3)Su-zhen Huang; Yu-lin Han*; Shi-long Yu; Ji-Guang Gu; Li-li Zhang. The effect of lead and copper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water flower Iris pseudacorus L. will possibly be printed.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第20卷,第9期,第2246-2250頁,2011.
(4)Yuan Haiyan, Huang Suzhen, Han Yulin, Guo Zhi. The growth, lead accumu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to low and high lead exposure in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第22卷,第7期,2013.
(5)Han Yulin, Huang Suzhen, Yuan Haiyan, Gu Jguang, Zhao Jiuzhou, Wu Xue, Si weijing. Effect of Pb and Zn combined stress on the growth and elements accumulation of two different ecotype species of Iris L. in artificial contaminated soil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第22卷,第5期,第1548-1555頁,2013
(6)Han Yulin, Huang Suzhen, Yuan Haiyan, Zhao Jiuzhou,Gu Jguang. Organic acids on the growth, anatomical structur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of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seedling growing in Pb mine tailings。Ecotoxicology, 第22卷,第6期,第1033C1042頁,2013
(7)Jiang Zaofa, Huang Suzhen, Han Yulin, Zhao Jiuzhou, Fu Jiajia,.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Cu and Cu mine tailing remediation of 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Ecotoxicology. Ecotoxicology, 第21卷, 第759C767頁, 2012.
(8)韓玉林.Pb-Cu復合脅迫對馬藺幼苗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第19卷,第4期,第24-30頁,2010.
研究團隊成員:(個人簡介)
趙九洲 博士,教授
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污染景觀生態環境的植物修復及景觀規劃與設計方面的研究。
科研課題
主持江西省自然基金項目《江西珍稀野生蘭花產業化途徑研究》2008-2011
主要研究論文
(1)Han Yulin, Huang Suzhen, Yuan Haiyan, Gu Jguang, Zhao Jiuzhou, Wu Xue, Si weijing. Effect of Pb and Zn combined stress on the growth and elements accumulation of two different ecotype species of Iris L. in artificial contaminated soil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第22卷,第5期,第1548-1555頁,2013
(2)Han Yulin, Huang Suzhen, Yuan Haiyan, Zhao Jiuzhou,Gu Jguang. Organic acids on the growth, anatomical structur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of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seedling growing in Pb mine tailings。Ecotoxicology, 第22卷,第6期,第1033C1042頁,2013
(3)Jiang Zaofa, Huang Suzhen, Han Yulin, Zhao Jiuzhou, Fu Jiajia,.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Cu and Cu mine tailing remediation of 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Ecotoxicology. Ecotoxicology, 第21卷, 第759C767頁, 2012.
(4)Zhou Yuqing, Huang Suhen,Yu Shilong, Gu Jiguang, Zhao Jiuzhou, Han Yulin, Fu Jiajia.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lead and cadmium inIris pseudacorus L. Ecotoxicology, 第19卷, 第 69-76頁, 2010
(5)陳潔敏,趙九洲,劉根水等,北美五大湖流域綜合管理的經驗與啟示,濕地科學,2010.6
(6)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iodegradtion of Dispersed Diesel Oil in Seawater.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Taylor &Francis) 2009-10-04
江灶發,碩士,副教授
主要從事植物學與園林植物應用及植物景觀規劃及植被修復方面的研究。
主要科研課題
主持的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新農村建設中鄉土植物景觀保護研究》(項目編號:GJJ1035),2010年1月獲準立項
主要研究論文
(1)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Cu and Cu mine tailing remediation of 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Ecotoxicology,2012,21(3)
(2)江灶發,城市化背景下的鄉村景觀保護.江西社會科學,2013(2)
(3)江灶發,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4)
(4)江灶發,我國茶花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安徽農業科學,2008
周玉卿 副教授
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以及景觀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論文
(1)Zhou Yuqing, Huang Suhen,Yu Shilong, Gu Jiguang, Zhao Jiuzhou, Han Yulin, Fu Jiajia.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lead and cadmium inIris pseudacorus L. Ecotoxicology, 第19卷, 第 69-76頁, 2010
(2)周玉卿,趙九洲,韓玉林. 鉛、鎘及其復合脅迫對黃菖蒲幼苗生長和生理抗性的影響. 濕地科學, 第10卷,第4期,第487-491頁2012.
袁菊紅 博士
主要從事經濟植物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污染環境的生態修復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論文
(1)袁菊紅, 胡綿好, 殷乾亮, 等. 不同氮形態對鉛脅迫下蘇丹草根系形態及鉛吸收富集特征的影響. 水土保持通報, 第32卷, 第2期, 69-73頁, 2012.
(2)袁菊紅. Se 脅迫條件下EDDS 對彩葉草生長和生理指標及Se 含量的影響.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第21卷, 第4期, 87-93頁, 2012 .
(3)袁菊紅. 中國瑞香屬種質資源研究及開發利用. 北方園藝, 第16期, 185-189頁, 2012.
(4)袁菊紅. 外源亞精胺對越冬金邊瑞香抗寒性的影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科版), 第40卷, 第5期, 129-135頁, 2012 .
(5)Hu M H, Yuan J H. Heavy metal speciation of sewage sludge and its phytotoxic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of three plant speci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第347-353卷,1022-1030頁, 2012. (EI檢索)
(6)袁菊紅, 胡綿好. 外源亞精胺對受重金屬污染的城市污泥植物修復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第25卷, 第5期, 186-190頁, 2011.
陳潔敏 高級實驗師
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生化分析測試和環境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論文
(1)Han Yulin, Huang Suzhen, Gu Jiguang, Qiu Shuo, Chen Jiemi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Lead by species of Iris L. Ecotoxicology.第17卷,第853-859頁,2008.
(2) 陳潔敏,趙九洲,劉根水等,北美五大湖流域綜合管理的經驗與啟示,濕地科學,第8卷,第2期,第189-192頁,2010.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品牌形象與導視系統設計
研究團隊名稱:品牌形象與導視系統設計
研究團隊介紹:以品牌戰略咨詢、品牌形象識別設計、環境規劃與設計、空間導視規劃與設計等為研究重點,發揮我校多學科的綜合優勢,整合校內外科研資源,在品牌形象與導視系統規劃設計領域,為政府、企業和醫療機構等建立具有全球視野、符合中國國情的準確形象定位。團隊秉持研究與實踐并重的發展思路,致力于成為引領行業學術發展的研究型設計團隊。
研究團隊負責人:李民,副教授
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博士。曾任九州大學用戶科學研究中心(USI)學術研究員。現擔任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同時,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委員會理事、中國數字藝術專家委員會江西分會副主任委員、南昌市設計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日本藝術工學會正會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日本九州大學用戶科學研究中心(USI)設計顧問、漢符志品牌設計顧問(北京)有限公司設計顧問。主要研究方向:品牌形象與導視系統設計、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用戶感性學。近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企業橫向課題3項(近100萬)、校級重點課題1項、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課題(2/4)、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2/2)、日中韓國際合作科研課題(3/3)等課題6項,校級課題1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20篇,其中9篇論文發表在國內外藝術設計學權威雜志《文藝研究》、《日本感性工學會論文集》、《日本藝術工學會I》上、3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被EI、ISTP收錄。主持及參與完成的設計項目包括:日本福岡地區二日市城市規劃設計、日本福岡市美野島地區景觀規劃設計、日本福岡市新干線箱崎站整體景觀設計、日本松山市觀光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日本永旺集團的整體導向識別系統設計、北京孔雀城大湖示范區標識系統設計、金色年代(濱江店)養生酒店整體裝潢設計、金色年代養生酒店精品館室內環境設計、金色年代養生酒店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設計、四川省瀘州市農道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設計等。
研究團隊成員:
(1)溫強,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兼任江西省美術家協會職業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數字藝術專家委員會江西分會委員;江西省計算機協會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數字藝術設計委員會執行委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環境藝術設計委員會執行委員。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課題5項,發表核心以上論文4篇,獲得9項設計大獎。
(2)龍平,曾經在中國規模最大的兩家設計公司:北京東道設計和正邦設計公司擔任過設計總監職務,并參與組建了兩家公司環境導示部,成為中國在設計領域最早一批EGD(環境圖形設計)設計的開拓人。主要研究方向:EGD(環境圖形設計)、城市品牌與環境綜合設計、品牌形象和產品設計。主持完成的設計項目包括:CCTV新臺址大樓、上海萬達廣場、北京財富中心、中金證券營業廳、北京兒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天津醫院、廣州番禺區中醫院等環境導向標識系統設計,中國公安消防、中國司法、嵩山少林寺等品牌形象策劃與設計等。獲得3項全國性、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3)汪霖,碩士。江西省景觀規劃設計與植物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規劃與設計。
主持校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重點自然基金課題3項(骨干),企業橫向課題6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指導學生獲得2012年中國建筑藝術‘‘青年設計師獎’’等各種層次獎項。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鄉村民俗文化及產業化開發研究
研究團隊名稱:鄉村民俗文化及產業化開發研究
研究團隊介紹:以鄉村民俗文化與景觀資源挖掘、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經營為研究領域,立足江西及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研究鄉村民俗文化與景觀資源挖掘與產業化開發,從生態規劃設計入手探討構建具有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村。
研究團隊負責人:鄒寬生,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專職教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1986年7月于江西農業大學本科畢業,2005年獲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現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①景觀資源與生態規劃設計,②植物資源與開發利用。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4項,副主持完成國家級橫向課題1項,參與完成省部級課題2項,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教材1部,參編著作3部。現主持在研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規劃課題1項及省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及省級課題1項。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經濟學研究
研究團隊名稱:藝術經濟學研究
研究團隊介紹:在后工業文明時代,文化產業正逐漸成為中國支柱產業,我國也已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藝術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部分,文化部文化市場司《2011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增長率24%,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975億元,畫廊、藝術經紀和藝術品博覽會的交易額為351億元,在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占全球市場的40%。藝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呼喚藝術經濟研究,學術界應高度關注并深入研究藝術經濟諸現象,梳理藝術產業的要素、產業鏈,探求藝術經濟發展規律,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推動藝術經濟科學發展。
本團隊致力于研究藝術經濟的需求與供給,探究其特殊規律;研究藝術經濟的生產,探討藝術品成本構成的特殊性;研究藝術經濟的市場結構,為藝術經濟發展和政府有效指導、監管提供依據;研究藝術品的營銷與國際貿易,為發展藝術經濟提供技術參考;研究藝術品的定價,為藝術經濟健康發展和繁榮市場提供助力。
本團隊的主要目標是:一是構建符合藝術經濟實際和經濟學規范的藝術經濟學理論,填補藝術經濟理論研究空白,為具體的藝術經濟研究提供分析研究框架與范式,促進藝術經濟研究的深入。二是為藝術經濟主體從事藝術經濟活動提供有效指導,為政府提供較科學的決策依據,促進藝術經濟繁榮、發展。三是藝術經濟發展指數,為藝術經濟主體和政府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
研究團隊負責人:包禮祥教授主要從事藝術理論、傳媒經濟學研究,發表《經濟文化與結構》《中國傳媒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實現》《從《傳奇故事》的成功看新時期電視傳媒的發展轉型》等相關論文。
研究團隊成員:
鄒力宏,副教授,出版《流行音樂經濟學論》。
舒小堅,講師;2008年度江西財經大學青年教師教學五佳。出版《藝術產業化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擔任國產電影《紅線記》《重返月亮灣》劇本策劃與藝術指導。
黃志明,講師,發表《傳統繪畫與數碼藝術設計的融合及拓展》等相關論文。
添加江西財經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江西財經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西財經大學報錄比、江西財經大學考研群、江西財經大學學姐、江西財經大學考研真題、江西財經大學專業目錄、江西財經大學排名、江西財經大學保研、江西財經大學公眾號、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西財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西財經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江西財經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