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辦法
物理學/學科教學(物理)/材料與化工02方向
為做好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根據教育部、山東省有關文件精神和《魯東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學院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制訂本辦法。
一、組織領導
學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本單位研究生招生復試、擬錄取工作。按學科專業分別成立復試小組,復試小組成員按學校有關要求選配。
二、工作要求
嚴格執行教育部有關文件和省、學校的相關規定,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適當靈活的網絡遠程復試方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勿濫。所有專業原則上采取差額復試。
三、復試內容
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專業筆試、專業面試(含英語聽說測試)、加試(僅限同等學力考生)等。所有環節均采用網絡遠程復試方式進行(采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開發的網絡遠程復試系統)。
四、時間安排
1.3月27日,本辦法經研究生院審核后向考生公布,工作人員電話聯系考生,告知網絡遠程復試具體時間、要求及注意事項。
考生登錄系統,進行網上繳費,提交復試資格審查要求的有關材料。
復試前,如考生未交納復試費或未上傳資格審查材料均無法參加復試。
2.3月28日-29日,考生參加網絡遠程復試。
物理學專業:3月28日、3月29日,全天(7:00-22:00)學科教學(物理)專業:3月28日,7:00-18:00
材料與化工02方向:3月28日,14:30-18:00
3月28日上午7:00,考生按照系統自動排序確認復試順序。
3月28日上午7:30第一位考生在復試助理教師的幫助下進入系統,考試開始。前一名考生進入系統開始考試后,下一名考生與復試助理教師網絡聯系并在系統外侯考。
3.復試流程:專業筆試15分鐘、專業面試(含英語聽說測試)20分鐘左右、思想政治品德考核5分鐘左右;流程見附件1.
專業筆試環節采用遠程視頻方式進行,考查科目及范圍以招生簡
章公布的內容為準,通過復試小組與考生遠程視頻問答、全程視頻監控下做答等方式進行。專業筆試滿分為15分,不設合格線。專業筆
試環節時長為15分鐘。
專業面試內容主要包括:考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情況;考生的創新意識及在本專業
(領域)發展的潛力;考生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面試時須查看考生大學階段成績單)、工作業績和科研情況等;考生是否具備研究生學習必需的英語運用水平、口語表達能力等。專業面試滿分為25
分,其中專業測試20分、英語聽說5分。專業面試成績15分為合格
線,專業面試成績不合格的考生不予錄取。專業面試時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考察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覺悟、事業心、
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心理健康情況、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誠信及求學態度等方面。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結果以合格或不合格記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不予錄取。
4.復試成績計算方法:
復試成績(滿分40分)=專業筆試科目內容考查成績(滿分15分)
+專業面試成績(滿分25分,其中專業測試20分,英語聽說測試5分)
5.總成績計算方法:
總成績(滿分100分)=初試成績(滿分500分)÷5×0.6+復試成績
(滿分40分)
6.總成績排名方式:
各專業按照總成績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不包括思想道德考核不合格考生、專業面試不合格考生的考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分別排名;如出現總成績并列者,再依次比較復試成績、專業面試成績、專業筆試成績、初試成績,成績高者居前。
7.體檢工作推遲至新生入學報到后進行,體檢不合格者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五、復試結果
復試結束后,成績報送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審核確定擬錄取名單。六、注意事項
1.考生應嚴格遵守《魯東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網絡遠程復試考
場規則》、《魯東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網絡遠程復試操作規程》等相關文件規定。
2.復試過程中出現網絡故障等技術性問題的,及時與工作人員聯系,由現場復試小組確認繼續、重新或終止考試。
3.復試期間每位考生請確保聯系方式暢通。
4.復試期間,考生及復試小組成員需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5.復試涉及到記錄、計算等內容,請每位考生準備A4白紙一張及黑色簽字筆一支。
七、復試小組助理聯系方式
物理學專業:何老師,電話:18660550017.
學科教學(物理)專業:陳老師,電話:17854573626.學院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0535-6653397
注:復試流程見附件1.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領導小組
2021年3月26日
研究方向
2015-03-19 18:36 審核人:
1 分子結構、光譜和反應動力學
主要研究內容:小型分子、團簇的結構、多體勢能函數和光譜常數;生物分子、團簇、新型材料分子性質計算、預測和設計;分子的基態、激發態性質、結構和勢能函數;分子水平上化學反應、大氣性質和動力學行為、納米材料的結構、生物大分子結構與性能的機理;冷分子或超冷分子碰撞動力學;低維超冷體系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質
取得成果:近5年發表高水平SCI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項目7項。
國內外研究現狀:該方向研究內容涉及理論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光學等學科,吸引了國內眾多科研人員的關注。國內吉林大學、四川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單位在該方向研究都取得了不錯成果。
今后關注領域及研究熱點:原子、分子和團簇的結構與動力學;冷或超冷原子分子物理及應用;原子、分子體系的復雜相互作用。
將對上述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爭取實現突破。研究成果將對推動各種條件下原子和分子操控實現、新現象和新規律的揭示、新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極大地促進原子分子物理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
2光與物質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內容:納米尺度的量子介質(原子、分子以及半導體介質)與激光相互作用;納米微固態系統中的量子相干效應;等離子體與激光相互作用。
取得成果:近5年發表高水平SCI學術論文53篇;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3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5項。
國內外研究現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是國內外研究熱點之一。國內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設有該方向。例如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光機所、中科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在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
今后關注領域及研究熱點: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微納光子學、分子回歸譜理論、等離子體與激光相互作用。
將對上述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爭取實現突破。研究成果對于推動激光物理及其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3新型材料和器件的設計與制備
主要研究內容:超微粒、薄膜的結構和光電特性;單電子器件和單電子集成電路;新型器件構造及其運行機理;寬帶隙薄膜的透明導電特性;多孔硅及其復合體系的發光性能; 固態陰極射線發光。
取得成果:近5年發表高水平SCI學術論文40余篇;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5項。
國內外研究現狀:新型材料和器件的設計與制備倍受國內外很多學科關注。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上海光機所等單位在該方向研究具有重要影響。
今后關注領域及研究熱點:表面、界面、和薄膜的結構與性質;納米系統的物性、器件物理及納米結構表征;先進材料的結構、性能制備與應用中的物理問題
將對上述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爭取實現突破。研究成果對發現新型功能材料、改進工藝流程、開發制備與表征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4復雜體系理論、模擬與計算
主要研究內容:從結構到性能預測為導向的復雜體系計算方法與應用;普適可靠的密度泛函形式、高精度和低標度的電子相關理論;物質形態轉換過程中化學反應過程的理論與計算;激發態結構與過程理論;高維、多自由度及凝聚相體系的量子動力學理論與非平衡、非線性統計理論;自組裝結構與過程多尺度的動力學理論;神經元網絡動力學性質的非線性模擬。
取得成果:近5年發表高水平SCI學術論文4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
國內外研究現狀:復雜體系理論、模擬與計算對促進量子物理、量子化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理論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等學科發展密切相關。隨著高性能計算機廣泛應用,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本方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今后關注領域及研究熱點:復雜體系計算方法與應用;電子相關理論、高維、多自由度及凝聚相體系的量子動力學理論與非平衡、非線性統計理論。
將對上述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爭取實現突破。研究成果對發現新型功能材料、改進工藝流程、開發制備與表征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機構
2015-03-19 18:39 審核人:
1. 山東省高校原子與分子物理重點實驗室(“十五”、“十一五”)
http://www.physics.ldu.edu.cn/focus/index.html
魯東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是由學校1997年批準成立的原子與分子物理重點學科和2000年批準成立的分子與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組建而成。實驗室2005年7月被山東省政府評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006年10月繼續被評為“十一五”原子與分子物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目前有理論物理和原子與分子物理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課程與教學論(物理)一個招生方向。同時招收學科教學(物理)的教育碩士以及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同等學力研究生。任廷琦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傳路教授任實驗室主任。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4名。教育碩士和同等學力研究生13名。 該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名,講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4人博士后出站)。此外,實驗室有客座研究人員6人,組成了一支科研水平高、素質過硬的研究隊伍。實驗室目前有碩士生導師9人(其中外聘導師2人)。 實驗室有4個研究方向,面積近500平方米,設備總值1060萬元。 實驗室有良好的研究條件。在理論計算方面,有曙光4000A超級計算機、HP ML570R04 服務器2臺、HP-LH6000服務器2臺、Dell-Precision 650工作站4臺及32節點自搭建集群。計算軟件主要有Material Studi、GAUSSIAN98/03、ADF2006、CrystalC3/06、MOLPRO2000、MOLCAS5.4、JAGUAR6.0 、VASP 4.6、Amber 9.0、ACES II 3、Nanosuiete(ATK2.1 +VNL1.3)、Turbomole 5.8等商業化軟件及CPMD、GAMESS,HONDO、CP2K等大量共享軟件。在實驗方面,擁有Veceeo DI原子力顯微鏡、Tensor 37紅外譜儀和磁控濺射制備系統等大型設備。價值約258萬元的激光蒸發材料制備系統(PLD)正在采購之中。 實驗室組建以來,共獲得省、廳級獎20多項,發表論文365篇,其中被SCI收錄96篇、被EI收錄30篇,出版了4本專著和2本講義。已經完成獲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廳級項目2項,校科研項目10項。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校級課題15項,科研經費160萬元。
2. 山東省高校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重點實驗室(“十二五”強化建設)
http://www.physics.ldu.edu.cn/molmat/index.asp
山東高校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0年,“十五”和“十一五”相繼被評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011年被評為“十二五”省級強化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目前有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招收課程與教學論(物理)和學科教學(物理)方向全日制研究生。此外,還招收招收學科教學(物理)的在職教育碩士以及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同等學力研究生。李清山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傳路教授任實驗室主任。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40名,教育碩士研究生17名。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2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人,博士講師6人。此外,實驗室有客座研究人員6人,組成了一支科研水平高、素質過硬的研究隊伍。實驗室目前有碩士生導師11人。
實驗室有完備的研究條件。計算設備有曙光4000A超級計算機、7臺HP服務器、4臺Dell-Precision 650工作站。計算軟件主要有Material Studio、MedeA 2.0, GAUSSIAN98/03、ADF2006、Crystal03/06、MOLPRO2000/2008、MOLCAS5.4、JAGUAR6.0 、VASP 4.6、Amber 9.0、ACES II 3、Nanosuiete(ATK2.1 +VNL1.3)、Turbomole 5.8等商業化軟件及CPMD、GAMESS,HONDO、CP2K等大量共享軟件。擁有Veceeo DI原子力顯微鏡、Tensor 37紅外譜儀和磁控濺射制備系統等大型設備。設有分子反應動力學、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團簇與納米結構、薄膜材料、理論物理、光學材料與器件6個研究室,有計算中心、資料室、學術報告廳、原子力顯微鏡室、大型儀器室。近5年來,發表論文被SCI收錄188篇、EI收錄75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0項,省高校科技計劃項目5項,省教育廳項目2項,校科研基金項目24項,科研總經費430萬元。
3. 先進材料設計與制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籌建)
目前,學院已具備材料結構設計與模擬和實驗上制備與表征研究的能力,且處于國內較高水平。雖然研究對象都是先進功能材料,但分屬于兩個相對獨立的研究小組。不利于開展協調具體研究對象和設計制備方案。設立先進材料設計與制備研究中心,聚集兩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攻關,將有利于形成高效、高水平的材料研發體系。逐漸成為產學研結合、功能全面、運行規范的新型材料開發平臺。
魯東大學位于黃渤海之濱的煙臺市。煙臺是全國最早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經濟發達,文化教育繁榮。學校隸屬于山東省人民政府,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是求學深造的理想學府。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自1958年成立以來,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魯東大學術氣氛濃、教風學風優良的重要院系之一。物理學專業自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8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開始招收應用物理學專業本科生已有二十一屆2505名本科生獲得學士學位。目前在校本科生761名。2009年物理學專業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
依托原子與分子物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高校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重點強化實驗室,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現有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光學等專業以及課程與教學論(物理)、學科教學(物理)兩個招生方向。此外,學院還培養學科教學(物理)方向的在職教育碩士和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的同等學歷研究生。學院已有87名研究生、41名教育碩士畢業獲得學位。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47名,教育碩士研究生16名。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為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現設有3個教研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高校重點強化實驗室、1個物理學高校骨干學科實驗室、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和物理實驗中心。設備固定資產達到2450多萬元;全院現有在編教職工57人,其中專任教師39名,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34人(5人博士后出站),碩士10人;有3名教師曾獲國務院津貼;全國優秀教師、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山東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各1人。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4400多人。
學院具有完備的培養條件。計算設備有曙光4000A超級計算機、30多臺HP和DELL服務器、4臺Dell-Precision 650工作站。計算軟件主要有Material Studio3.2/6.0、MedeA 2.0, GAUSSIAN98/03、ADF2006、Crystal03/06、MOLPRO2000/2008、MOLCAS5.4、JAGUAR6.0 、VASP 4.6、Amber 9.0、ACES II 3、Nanosuiete(ATK2.1 +VNL1.3)、Turbomole 5.8等商業化軟件及CPMD、GAMESS,HONDO、CP2K等大量共享軟件。擁有Veceeo DI原子力顯微鏡、Tensor 37紅外譜儀和磁控濺射制備系統、脈沖激光蒸發鍍膜系統、電子束/電阻蒸發鍍膜系統等大型設備。設有分子反應動力學、激光與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團簇與納米結構、薄膜材料、理論物理、光學材料與器件6個研究室,有計算中心、資料室、學術報告廳、原子力顯微鏡室、大型儀器室以及研究生專用學習室和專用計算機房。2007年來,學院發表署名第一單位論文被SCI收錄297篇、EI收錄81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獲得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11項。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14項,省高校科技計劃項目7項,縱向科研經費達813.5萬元。
研究生個人發展充分、成果豐富。2007-2013七屆畢業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經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Macromolecul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被SCI收錄130篇,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3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在已經畢業的研究生中,有4人分別到美國、德國、葡萄牙、荷蘭攻讀博士學位或做博士后,19人考取國內中科院或著名高校博士生,20人到高校工作,10人到高新技術企業工作。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始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外延發展適度的道路,抓住機遇,提高學科建設水平、教師學術水平和辦學水平。牢固樹立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目的和質量興院的思想,加強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學院按照“注重基礎,拓寬專業,強化應用,全面發展”的模式,加強專業建設,完善教學管理,全面推行教學改革“四化”工程,即“精化教材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活化課堂教學,強化技能訓練”,取得了可喜成果,走出了一條“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培養之路。在教學上,物理學采院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質量:一是多年來堅持讓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專業課;二是下力氣抓課程的規范化建設,本院的全部主干課程均通過了學校組織的合格課程驗收;三是加大力度將主干課程建設成優質課或精品課,現已有一門建成省級精品課,2門建成校級精品課,7門主干課程被學校評為優質課;四是嚴格教學管理,嚴格考試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
經過不懈努力,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取得了較好成績:有一項教學成果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七項成果獲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省級教改項目2項;自1988年以來,本科生四級英語通過率達到96%,六級英語通過率超過30%;有1011名應屆畢業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近5年來考取率超過50%),有2人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有51篇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每次都載譽而歸。
由于在校期間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畢業生在各用人單位普遍受到好評,近年來就業率達100%。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中有600多人次被評為各級教學能手,其中有10人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有7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正以豪邁的步伐、堅定的信念,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歡迎各位考生報考我院研究生。
學院聯系方式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辦公室:6672730
教務辦公室:6673443
團總支:6674010
研究生教育辦公室:6653397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紅旗中路186號魯東大學
郵編:264025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簡介
學院成立于1958年,經歷了物理科、物理系、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和物理學院等發展階段,2012年1月更名為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建院以來,學院貫徹“立德樹人,追求卓越”的辦院理念,堅持“教學立院、特色辦院、科研興院、人才強院”的辦學思路,聚焦半導體光電國家創新產業需求,充分發揮物理學基礎研究創新引領優勢,緊密圍繞學校辦學定位,立足山東,服務全國,面向未來基礎研究和教育人才需求,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深厚教育情懷,較強創新能力和良好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專任教師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2人,兼職/合作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隊伍31人。形成了一支由國家級人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高層次人才領銜的教學科研隊伍,具有海外經歷的15人,學院師資隊伍整體實力正向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快速邁進。
學科專業:設有物理學(筑峰實驗班)、免費師范生(物理)、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五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和學科教學(物理)兩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方向。2019年,物理學學科被遴選為山東省博士點培育建設學科。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組建的專業群被評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物理學專業為山東省品牌特色專業,2019年被評為“國家雙萬計劃”省級一流專業。“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為省級精品課程,2019年被評為“國家雙萬計劃”省級一流課程。
培養條件:教學、科研設備總值5000多萬元。擁有大學物理、近代物理、光通信、應用物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實驗教學平臺以及原子與分子物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高校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重點實驗室、山東高校半導體器件與光電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擁有曙光4000A、浪潮天梭10K超級計算機、小型工作站等分子、團簇、復雜體系計算模擬平臺。擁有激光蒸發、磁控濺射、電子束蒸發等薄膜制備設備,原子力顯微鏡、紅外光譜儀、熒光光譜儀等材料制備、測試、表征平臺。為師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搭建了良好平臺。
科研成果:學院瞄準國際前沿,凝練研究方向,成果檔次不斷取得突破,在省內外的學術影響不斷提升。2010年以來,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項,省部級項目53項,各類立項經費2523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429篇。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青年科技獎1項,市廳級科研獎勵23項。
人才培養:學院自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已經培養4000余名畢業生。近三年來,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35%左右。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352人,發表學術論文11篇,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3項。獲國際比賽獎勵38項、“挑戰杯”等國家級比賽獎勵116項、數學建模競賽等省級比賽獎勵253項,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依托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共畢業全日制研究生175名,在職教育碩士74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經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被SCI收錄論文264篇,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8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創新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在已經畢業的研究生中,有8人分別到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或做博士后,38人考取國內中科院或著名高校博士生,30人到高校工作,26人到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學院培養的研究生每年就業率100%。
學術交流:學院先后邀請了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韓克利研究員、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王建國研究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管習文研究員、山西大學肖連團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張新房教授等1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承辦了第一屆理論與計算物理化學國際研討會(2005)、第二屆全國計算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2008)、第三屆分子反應動力學前沿領域研討會(2013)、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七屆六次會議(2014)、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12屆年會(2014)、第十八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2015)、第一屆山東省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2016)、山東物理名師暨名校長論壇(2015,2016,2017)、山東省第十一屆大學生與研究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2016)、2017年山東物理學會學術年會暨系主任聯席會議、第九屆全國青年計算物理會議、2017泰山學者論壇(新能源專題)、2019年全國分子束外延學術會議。通過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師生更好地掌握了國內外學科發展前沿信息動態和熱點,開拓了學術視野,促進了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為己任,以服務社會和經濟發展為導向,求實創新,銳意進取,扎實工作,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考研派快訊,據魯東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已發布,詳情如下:
008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32
|
聯系電話:0535-6653397
|
|
★040100教育學
10(全日制)物理學科教學論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復試科目:熱學
同等學力加試:
①原子物理學
②基礎物理實驗
|
★070200物理學
01(全日制)分子結構、光譜和反應動力學
02(全日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
03(全日制)新型材料和器件的設計與制備
04(全日制)光電信息理論與應用
05(全日制)復雜體系的理論、模擬與計算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0高等數學
④813量子力學或814普通物理(含力學、電磁學、光學)
|
復試科目:熱學
同等學力加試:
①原子物理學
②數學物理方法
|
045105學科教學(物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01(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3教育綜合
④814普通物理(含力學、電磁學、光學)或815物理教學論
|
復試科目:熱學
同等學力加試:
①原子物理學
②基礎物理實驗
|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目錄。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李清山 博士 教授
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曲阜師范大學光學專業兼職博士生導師。
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科委員會委員,
山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電話:0535-6687066
Email:
教育經歷:
1992.2~1995.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4.9~1987.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78.2~1982.1: 曲阜師范學院物理系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6.6~至今:魯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1999.4~2006.6:曲阜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1995.4~1999.4:曲阜師范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院長、物理系主任;
1982.1~1984.9:曲阜師范學院物理系從事教學與科研研究。
目前研究領域:
凝聚態光學性質研究
承擔研究課題
PLD制備的ZnO/多孔硅復合體系白光發射及其機制研究(No.J08LI04),項目來源:山東省教育廳,起訖時間:2008.09-2010.12,資助金額6萬
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凝聚態物理》,《固體薄膜》,《固體光學》
本科生課程: 《力學》,《熱學》
代表性成果
參與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研究,在學術刊物上發表90多篇研究論文,曾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山東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獎,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導師等獎項。近期部分論文:
Effects of oxygen pressure on n-ZnO/p-Si heterojunctions fabricated using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 Discussion, VACUUM 81 (8): 943(2007)
Structur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nS/porous silicon heterostructure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4 (3), 825(2007).
Photo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ZnO thin films grown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122, 198(2007).
Photoconductive ultraviolet detectors based on ZnO film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3 (4), 2264(2006).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Mn-pinned spin valve array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9 (5), 052107 (2006).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embedded in porous alumina,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3 (5), 843(2003).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楊傳路,博士,教授(專業技術二級崗位)。魯東大學物理學院院長。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碩士導師、山東師范大學合作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客座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碩士生導師。
聯系電話:0535-6672870(O),Email:
教育經歷:
1980.9~1984.7:四川宜賓學院物理系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8.9~1991.7:四川大學物理所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學習,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97.9~2000.7:四川大學物理所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學習,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4.7~1988.9:四川宜賓學院物理系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
1991.7~1997.9:四川理工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2002.6~2004.7: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0.8~至今:魯東大學物理學院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
目前研究領域:
分子勢能函數及動力學
分子和納米體系結構的計算機模擬
分子電子學
材料的分子設計
完成或承擔研究課題
CH4F全維解析勢能函數(10674114);基金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金額:26萬。起止年限:2007.01-2009.12。
含兩種離解極限分子體系的解析勢能函數和動力學研究(10974078);基金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金額:33萬;起止年限:2010.01-2012.12。
超冷溫度下的勢能函數(11174117);基金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金額:56萬;起止年限:2012.01-2015.12。
主講課程
研究生課程:《高等量子力學》、《專業英語》、《計算物理學》、《科學計算程序》
本科生課程:《力學》、《電磁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代表性成果:
近年來在《J.Chem.Phys》、《J.Phys.ChemA/B/C》、《Chem.Phys.Lett.》、《中國科學》、《中國物理快報》、《物理學報》等雜志上發表論文被SCI收錄133篇(被引用近700次),被EI收錄57篇。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項。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7項。指導的研究生獲得山東省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三等獎1項、山東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指導碩士研究生27人,其中19人已經畢業獲得學位。指導博士研究生3人,其中1人已經獲得學位。代表性論文:
1.First-PrinciplesStudyofElectronicTransportPropertiesofDodecahedraneC20H20andItsEndohedralComplexLi@C20H20,J.Phys.Chem.C,113(35):15756(2009).
2.Interactionsbetween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andpolyethylene/polypropylene/polystyrene/poly(phenylacetylene)/poly(p-phenylenevinylene)consideringrepeatunitarrangementsandconformations:a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study,J.Phys.Chem.C,112(6):1803(2008)
3.Crystallizationofalkanemeltsinducedbycarbonnanotubesandgraphenenanosheets:a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study,Phys.Chem.Chem.Phys.,13:15476–15482(2011).
4.First-principlesstudyofstructureandquantumtransportpropertiesofC20fullerene,J.Chem.Phys.131:024311(2009)
5.Crystallizationofalkanemeltsinducedbycarbonnanotubesandgraphenenanosheets:a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study,Phys.Chem.Chem.Phys.,13:15476–15482(2011).
6.TheoreticalcharacteristicsoftheboundstatesofM-Xcomplexes(M=Cu,Ag,andAu,andX=He,Ne,andAr),J.Chem.Phys.131:244304(2009).
7.InteractionsofMz-Xcomplexes(M=Cu,Ag,andAu;X=He,Ne,andAr;andz=±1),J.Chem.Phys.134:024306(2011)Abinitioconfigurationinteractionstudyofthegroundandlow-lyingelectronicstatesofNiI,J.Chem.Phys.,123:204308(2005).
8.AbinitiostudyofLu2dimer,J.Chem.Phys.,116(15):6656(2002)
9.DensityFunctionalTheoryStudiesofAun+(CH3OH)m(n=3,5,m=1-5)Complexes,J.Phys.Chem.A,113(7):1353(2009).
10.Structural,electronic,andmagneticpropertiesofFe3C2cluster,J.Phys.Chem.A,112(20):4556(2008).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