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蘭州交通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蘭州交通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物理化學 《給水排水物理化學》,石國樂、張鳳英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 2 版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華東理工大學分析化學教研組,四川大學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
學基地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6 版
 
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劉鶴年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 3 版,2016 年
《流體力學泵與風機》,蔡增基、龍天渝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 5 版,
2016 年
普通生物學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吳相鈺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普通生物學》,李連芳主編,科學出版社,2013 年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伍光和、王乃昂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8 年
《自然地理學》,伍永秋、魯瑞潔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普通生態學 《普通生態學》,尚玉昌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
《生態學》,李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普通化學 《普通化學》,浙江大學普通化學教研室,高教出版社,2011 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 《排水工程》下冊,張自杰主編,建工出版社,第 4 版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馬廣大、郝吉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
環境學導論 《環境保護概論》,何強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第 3 版
給排水工程 《給水工程》,嚴煦世主編,建工出版社,第 4 版
《排水工程》,上冊孫慧修主編,建工出版社,第 4 版
廢水處理 《排水工程》下冊,張自杰主編,建工出版社,第 4 版

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一、學科簡介
市政工程學科是隸屬于土木工程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以高等流體力學、水處理化學、水微生物學和水工程系統為專業基礎,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模擬為主要工具,研究與應用市政工程相關的理論與工程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強、涉及面廣、應用廣泛的綜合性工程學科。本學科主要涉及到水資源利用與保護、供水水源的選擇及取水方式、城鎮自來水的處理工藝與技術、城鎮供水制度及供水系統、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與廢水回用、城鎮給排水管道系統、城鎮水環境保護與控制、城鎮垃圾處理與處置等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應用。蘭州交通大學市政工程學科(本科為給水排水)是我國最早設立相關專業的學校,辦學歷史悠久,1953年招收本科學生,199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本學科擁有“寒旱地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兩個高水平科研工作平臺,在國內相關專業中屬先進水平。本學科目前形成了實力較強、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治學嚴謹、學科方向互相支持且穩定的高水平學術梯隊。現有教授9名,博士生導師3名。本學科長期承擔國家、省部及地方科研項目,學科專業水平具有一定的實力,在西北地區位于前列。本學科研究方向立足西北市政建設及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在已有的成就和研究課題基礎上,更好地為西部,乃至全國的市政建設提供科研服務,輸送更多的高級專業人才。本學科建設的目標是整體上爭創西北地區一流水平,特色研究方向達到全國一流。
二、培養目標
(1)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2)具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具有應用外語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水污染控制技術;水工程經濟與優化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2、廢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3、給排水工程系統優化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科技英語寫作 801082303101 2 16 1 1
1 01 數學物理方法 911107320101 1 32 2 1
1 01 數值計算方法 911107320102 1 32 2 1
1 01 數理統計 911107320103 2 32 2 1
1 01 隨機過程 911107320104 2 32 2 1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24 1.5 1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24 1.5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1 32 2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1 16 1 1
1 01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931107320109 2 16 1 1
1 03 給排水工程系統優化 602081403105 2 32 2 1
1 03 廢水生物處理技術 602081403106 1 32 2 1
1 03 水處理理論 602081403103 1 32 2 1
1 03 水處理新技術 602081403113 1 32 2 1
1 03 微污染水源水質處理理論與技術 602081403147 1 32 2 1
1 04 膠體及界面化學 602083001101 1 32 2 1
1 04 高等流體力學 604080701101 1 48 3 1
1 04 水處理化學 617081704104 1 32 2 1
1 04 水系統工程 602081403102 1 32 2 1
2 05 計算流體力學 603081504102 2 32 2 2
2 05 城市垃圾處理及處置 602081403114 1 32 2 2
2 05 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技術 602081403104 2 32 2 2
2 05 膜分離技術基礎 602081403110 2 32 2 2
2 05 廢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 602081403111 1 32 2 2
2 05 英語聽說 933107320101 1 16 1 2
2 05 水處理絮凝學 602081403116 1 32 2 2
2 05 儀器分析 602081403117 2 32 2 2
3 07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0110207080001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81403118 1 16 1 2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每個學科須按一級學科設置學科前沿課程,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個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 ①前沿講座的目的、范圍和形式: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興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的能力。 ②前沿講座方式及次數:以聽專家講座為主,學生討論為輔。要求學生參加講座次數不少于10次,主持專題討論或主講不得少于2次。 ③考核方式:成立考核小組(成員3-5位),考核小組根據學生在前沿講座中的表現和掌握程度進行綜合評定。考核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記分,成績及格及以上者獎獲得相應學分,成績不及格者將不能獲得相應學分并限期更改。 2.預答辯環節由導師自行確定是否進行。 3.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以下兩條滿足一條)。 ①研究生在本專業領域的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方向的學術論文一篇(第一作者或導師署名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且第一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 ②研究生在本專業領域申請發明專利一項(第一發明人或導師第一發明人的第二發明人),第一專利權人必須為蘭州交通大學。 4.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對碩士研究生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課程學習完成后,研究生進入論文工作階段。在論文階段,研究生要完成以下環節:(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閱讀(不少于20篇)和綜述、生產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確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計劃、公開宣講并獲得通過。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每個專業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2)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進行全面考核后,作出考核篩選決定。(3)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4)論文答辯。(5)論文提交。論文答辯通過后,需進行終稿論文提交。終稿論文提交時必須單獨附頁,對論文評審及答辯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逐一答復,答復是否成立由導師確認簽字,否則不予授予學位。 5.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根據教育部要求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安排必修環節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精神,每學年組織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1學分。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1學分。學術活動:必須參加5次以上校內外學術報告,1學分。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蘭州交通大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土木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一、學科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學科是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分支,其本科專業經國家教育部學科、專業調整后,更名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學科主要研究在工業與民用建筑、運載工具及人工氣候室內創建保證人員舒適和身心健康的熱濕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和具有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以及為此所需的采暖通風和空調理論與技術,冷熱源及能量轉換理論與技術,燃氣、蒸汽與冷熱水輸送理論與技術,建筑自動化技術等,其中心任務是在盡可能減少常規能源的消耗,降低大氣環境污染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各種最適宜的人工環境,促進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本學科以傳熱傳質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人工環境學基礎理論,并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電技術等知識。研究內容涉及人工環境系統的基礎理論,但更側重于人工環境系統的設計與施工、運行調節和設備開發等實際工程應用中的理論問題。本學科點從1988年開始建設,2002年成立碩士點,2005年本學科所在的一級學科-土木工程被授權為一級學科博士點。 本學科點現擁有碩士生導師13人,包括粒子圖像測速儀(PIV)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完成熱工與流動理論與技術、室內環境品質控制技術、熱能及其設備應用與技術、制冷技術及應用等研究工作。近年來,共承擔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20余篇。
二、培養目標
(1)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先進的研究方法; (2)具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在人工環境研究與控制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生產與科研課題的能力; (3)具有應用外語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空氣調節技術與應用;供熱技術與應用;制冷技術與應用。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包括: 1.室內環境品質控制技術 采用理論計算、實驗分析和數值模擬等方法,研究人居環境、工農業生產等室內環境品質的要求與評價、控制理論與技術等內容。 2.熱能及其設備應用技術 采用理論計算、實驗分析和數值模擬等方法,研究建筑、工農業生產等用戶熱能的需求和評價、熱能利用理論與技術等內容。 3.液化天然氣低溫制冷技術研究 針對-162℃液化天然氣工藝技術及裝備,著力研究開發-162℃低溫液化裝備,包括LNG低溫液化工藝系統、天然氣預處理系統、LNG低溫液化系列裝備、LNG多股流纏繞管式換熱裝備、LNG多股流板翅式換熱裝備、LNG系列閥門、LNG螺旋壓縮膨脹制冷機等。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24 1.5 1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24 1.5 1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1 32 2 1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2 16 1 1
1 10 熱能利用與節能技術 602081404107 2 32 2 2
1 10 空氣調節理論與技術 602081404109 2 32 2 2
1 10 高等傳熱學 604080204150 1 32 2 1
1 10 高等流體力學 604080701101 1 48 3 1
1 10 數值計算方法 911107320102 1 32 2 1
2 05 數值傳熱學 602081404010 2 32 2 2
2 05 暖通測試技術及數據處理 602081404120 1 32 2 2
2 05 計算流體力學 603081504102 2 32 2 2
2 05 英語聽說 933107320101 1 16 1 2
2 05 工程經濟理論 602081404110 1 32 2 2
2 05 湍流理論 602081404111 2 32 2 2
2 05 低溫制冷技術及其應用 602081404113 2 32 2 2
2 05 專業軟件應用 602081404115 1 32 2 2
3 07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0110207080001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81404118 2 16 1 2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 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個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 2.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 在論文答辯前必須署名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一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署名第二作者且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發表論文一篇。 3.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 (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閱讀(不少于20篇)和綜述、生產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確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計劃、公開宣講并獲得通過。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 (2)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進行全面考核后,作出考核篩選決定。 (3)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4.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根據教育部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安排必修環節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精神的要求,每學年組織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 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 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實踐活動結束后,由研究生指導教師或所在學科實踐活動考核小組進行考核,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給出考核成績。實踐(實習)完成后寫出報告,由指導教師寫出評語,碩士點所在系領導核批合格后計1學分。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蘭州交通大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點是從2004年開始建設,是一級學科林學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得本學科碩士授予權。本學科以環境科學學科、流體力學學科為基礎,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學科。
本學科點現擁有環境科學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生物學實驗室、植物生態實驗室,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流動注射分析儀、75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流速儀、中子水分儀、激光粒度分析儀、光譜分析儀、生物顯微鏡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以完成本學科的科研工作。本學科包括水土保持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和環境生態研究所等機構,現擁有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在“十一五”期間,共承擔了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7項,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2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9項。近10年中,共獲得包括省部級一、二等科技進步獎在內的科技成果獎勵6項。
二、培養目標
(1)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較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寬的專業知識面;
(2)掌握現代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研究方法及應用技術,具有從事教學、科研和獨立承擔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技術工作的能力;
(3)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專業書刊,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具有應用外語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能在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與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環境工程建設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預防、監測等方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土壤侵蝕動力過程研究
通過研究降雨、徑流、風力、重力、凍融等侵蝕營力作用下土壤侵蝕的發生發展過程,定量評價侵蝕因子與侵蝕產沙間的關系。以模擬試驗為主,揭示侵蝕力與土壤抗蝕力之間復雜的響應關系,深入研究影響土壤侵蝕的機理。
2、區域土壤侵蝕過程模擬與預報
根據土壤侵蝕動力學的研究成果,利用先進的3S技術和元素示蹤法等技術方法,結合不同侵蝕類型區徑流小區和水文站觀測資料的分析結果,篩選模型參數,建立土壤侵蝕過程模擬模型。研究生態環境演變和人類活動對土壤侵蝕的影響,以及土壤侵蝕引起的環境質量退化演變過程及其滯后效應,并提出有效的預防對策。
3、荒漠區生態環境變化與植被生態學研究
通過深入、系統地開展對西北干旱區生態環境、荒漠植被生態系統及荒漠植物生態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干旱區生態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通過對干旱荒漠地區水土資源變化與植被演替的關系研究,為干旱地區區域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自然科學類學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所修學分總和應為24-26學分,社會科學類學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所修學分總和應為28-30學分;學位課不少于16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6學分,其他培養環節至少2學分。
類 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方式 學期 備注



(
16


)
公共學位課 政治 9311073201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考試 必選
9311073201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18 1 考試 必選
外語 916107320101 英語 60 3 考試 必選
專業學位課 基礎課 911107320103 數理統計 40 2 考試 必選
601120100101 運籌學建模與算法 20 1 考試 必選
專業課 602090707101 土壤侵蝕原理 40 2 考試 必選
602090707109 土壤侵蝕動力學 20 1 考試 必選
602090707104 荒漠化防治學 20 1 考試 必選
602090707105 水土保持學 20 1 考試 必選
602081404108 環境流體力學 20 1 考試 必選
602071012115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監測與評價 20 1 考試 必選
選修課
(6學分)
933107320101 專業英語 20 1 考查 選修
602071012102 生態控制系統工程 20 1 考查 選修
602090077113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20 1 考查 必修
602071012118 恢復生態學 20 1 考查 必修
602071012102 景觀生態學 20 1 考查 必修
602090707103 泥沙動力學 20 1 考查 選修
602090707106 環境土壤學 20 1 考查 必修
602071012116 水土保持經濟與政策 20 1 考查 選修
其他必修
培養環節
(2學分)
602090707110 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監理 學科前沿
講座
20 1 考查 Ⅰ~Ⅴ 必選
602090707111 荒漠化防治理論與方法
602071012109 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進展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20 1 考查 Ⅱ、Ⅲ 必選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20 1 考查 Ⅲ~Ⅵ 必修
  預答辯
  科研論文
  學位論文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補修課 由導師指定 自然地理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原理、流體力學 40   考查 Ⅰ、Ⅱ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
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新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的能力。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各單位可對研究生參加學術講座的場次數提出更高要求。
2.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
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除完成學位論文外,在攻讀碩士期間還必須署名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署名第二作者且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發表論文一篇。
3.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
(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廣泛調查研究、閱讀文獻、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盡可能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就選題意義、前人相關成果、材料基礎與實驗條件、擬采取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做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進行論證,盡可能廣泛地聽取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意見。
研究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等方面,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嚴格把關。
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字數要求1500字以上。研究生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經導師同意后,方可進行開題報告。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要求答辯15分鐘,專家提問5分鐘;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完成。
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開題報告環節采取集中考核,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相對比例的通過率。根據學生論文的研究方向分組,開題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考核小組就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研究方向與技術路線、報告的表述和報告寫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評分指標評定成績并給出能否通過的意見,經學科和學院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報研究生處備案。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解決的途徑、下一步工作計劃及論文預期完成時間等。研究生需撰寫2000字以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登記表》,經導師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由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除保密論文外,中期考核應公開進行。
考核內容:政治思想表現、學位課程成績和總學分、科研進展、科研實踐能力。
考核標準: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品德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學習成績優良;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研究工作有實質性進展,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
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不合格者,根據學校的有關規定處理。考核合格者,進入論文實質性工作階段,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訓練。
考核合格者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須在半年內重新進行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或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宜繼續培養時,可由導師提出書面報告,經院學位委員會裁定,報校研究生院批準,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辦理退學手續。
(3)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4.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每學年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
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
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蘭州交通大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

水利工程
一、學科簡介
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可循環利用的特征,但這種可循環利用的特征是極其有限的,它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由于人口增加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需求急劇增長,導致全球水資源日趨緊缺,局部地區水資源危機已經出現或接近水資源危機警戒線,迫使人們認識到水資源的利用必須遵循水資源的基本循環和變化規律。水資源的循環性和有限性決定了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它的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不利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水資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而不可替代的一種資源,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而不可無限再生的資源,水資源的這種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它成為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早在1973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水荒和水污染問題被提到比任何其他問題更為突出、更為緊迫的地位。當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不少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缺乏、水環境惡化和生態平衡被破壞的嚴峻形勢,水資源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課題之一。水文學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循環、時空分布和運動規律的科學,而水資源學是研究水資源的形成、運移和轉化的規律,以及它的涵養、形成、利用和管理的學科。水文學是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傳統的成因規律、統計規律和區域規律,仍然是目前水文學的研究方向。近40年來各種水文模型的建立,并在實際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水資源問題與人類的生態環境問題日趨緊迫,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已成為水文及水資源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洪水災害的防治、干旱地區水文規律,土壤侵蝕過程,水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是仍然是水文學的基本研究內容。目前,生態水文學,基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生態植被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水文循環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和反饋等等成為水文學發展的國際前沿。現代水資源學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水資源系統分布、水環境污染與控制,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一門新型學科。隨著水資源短缺及水污染加劇,對當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出了新的課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與開發,水環境保護及城市水資源控制,建立資源型節水社會等問題是水資源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水文及水資源學科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既有基礎學科的性質,又有應用學科的內涵,是地球科學的主要分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拓寬到市政工程學等其它一些工程學科。現代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已擴展至社會、經濟、法律和環境等各個領域,并涉及到系統論、控制論等理論。隨著全球人口增加、經濟規模擴大,導致用水量激增,水資源日漸短缺,全球面臨水資源危機的嚴重威脅;加之水資源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平衡產生的水環境、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水文及水資源學科必將以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本學科點是從2002年開始建設,是一級學科水利工程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碩士點,2003年獲得本學科碩士授予權。本學科以自然地理學科、流體力學、水化學水處理學科為基礎,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本學科點現擁有水環境科學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流動注射分析儀、75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流速儀、中子水分儀、激光粒度分析儀、光譜分析儀、生物顯微鏡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以完成本學科的科研工作。本學科包括水土保持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和環境生態研究所等機構,現擁有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在“十一五”期間,共承擔了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7項,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2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9項。近10年中,共獲得包括省部級一、二等科技進步獎在內的科技成果獎勵6項。
二、培養目標
(1)在水文水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寬的專業知識面;(2)掌握現代水文學和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修復的研究方法及應用技術,具有從事教學、科研和獨立承擔水文水資源工作的能力; (3)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專業書刊,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具有應用外語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能在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與水文水資源、水環境保護修復建設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預防、監測等方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水文物理過程研究通過研究降雨、蒸發、徑流、匯流、等水循環的發生發展過程,定量評價區域水資源量與區域經濟支撐能力。以流域試驗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擬為主,揭示全球變化過程中各水文要素的響應關系,深入研究影響水文物理過程的機理。 2、水資源評價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根據區域水文資料,進行水資源量客觀評價,結合不同區域經濟類型的分析結果,利用3S技術建立水資源分布與經濟單元模型。為區域經濟發展、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等提供咨詢方案。 3、水環境變化與水環境保護修復研究通過深入、系統地開展對西北干旱區水環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干旱區水資源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通過對干旱地區水土資源變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研究,為干旱地區區域生態環境修復和水環境治理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24 1.5 1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24 1.5 1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2 32 2 1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1 16 1 1
1 10 運籌學建模與算法 601120100101 2 16 1 1
1 10 環境生態學理論與方法 602071012102 2 32 2 2
1 10 計算流體力學 602081404114 2 16 1 2
1 10 水文學原理 602081501141 1 32 2 1
1 10 城市水文學(水文) 602081501147 2 16 1 2
1 10 泥沙動力學 602090707103 1 16 1 2
1 10 土壤水動力學 602090707109 2 16 1 1
1 10 數理統計 911107320103 1 32 2 1
2 05 專業英語 803125600122 2 16 1 1
2 05 環境土壤學 602090707106 1 16 1 2
2 05 水土流失與治理 602090707108 2 16 1 2
2 05 土壤侵蝕原理 602090707101 1 16 1 2
2 05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602071012109 2 32 2 1
2 05 環境流體力學 602081404108 1 32 2 2
2 05 冰川水文學 602090077113 1 16 1 2
3 07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0110207080001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81501118 1 16 1 2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新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的能力。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 2.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除完成學位論文外,在攻讀碩士期間還必須署名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署名第二作者且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發表論文一篇。 3.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廣泛調查研究、閱讀文獻、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盡可能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就選題意義、前人相關成果、材料基礎與實驗條件、擬采取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做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進行論證,盡可能廣泛地聽取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意見。研究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等方面,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嚴格把關。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字數要求1500字以上。研究生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經導師同意后,方可進行開題報告。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要求答辯15分鐘,專家提問5分鐘;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完成。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開題報告環節采取集中考核,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相對比例的通過率。根據學生論文的研究方向分組,開題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考核小組就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研究方向與技術路線、報告的表述和報告寫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評分指標評定成績并給出能否通過的意見,經學科和學院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報研究生處備案。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解決的途徑、下一步工作計劃及論文預期完成時間等。研究生需撰寫2000字以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登記表》,經導師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由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除保密論文外,中期考核應公開進行。考核內容:政治思想表現、學位課程成績和總學分、科研進展、科研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品德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學習成績優良;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研究工作有實質性進展,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不合格者,根據學校的有關規定處理。考核合格者,進入論文實質性工作階段,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訓練。考核合格者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須在半年內重新進行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或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宜繼續培養時,可由導師提出書面報告,經院學位委員會裁定,報校研究生院批準,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辦理退學手續。(3)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4.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每學年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蘭州交通大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生態學

生態學
一、學科簡介
蘭州交通大學生態學學科于2000年開始建設,2006年成立生態學碩士點。目前,生態學已經形成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植物與植被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污染生態學、恢復生態學、應用生態學。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教授5名,副教授5名,其中11人具有博士學位。本學科擁有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ICP電感耦合同離子發射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光譜儀等一批重要的大型分析測試儀器。本學科現有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省級示范中心、環境生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可作為研究生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近5年來,共承擔各類課題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等課題50余項,共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0余篇。
二、培養目標
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生態學高級人才。具體要求:(1)掌握生態學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2)掌握本學科的實驗方法和技能;(3)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趨勢;(4)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論研究或技術研究中有新見解;(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6)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適宜從事生態學研究所要求的理論研究、實驗室工作及野外工作;(7)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和獨立的工作能力;(8)具有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生態科學、生態工程與技術、生態規劃與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植物與植被生態學:從分子、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水平研究西北地區植物區系與植被組成與演化,植被空間格局與動態,植被格局與動態,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植被響應,沙地、濕地等特異性景觀區植物區系與植被特征及其生態系統功能。 2、環境生態學:研究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的內在變化機制、規律,以及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和保育對策。 3、污染生態學:研究污染物在生態系統內遷移、轉化和歸宿等行為及其對生命系統的危害、風險評價及防治對策。 4、恢復生態學:主要研究生態恢復理論和技術,包括生態系統自身特征(穩定性、多樣性等)與系統抗逆力和恢復力的關系、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結構優化設計和修復工程的實施技術。 5、應用生態學:利用生態學原理及系統工程方法,研究農業和林業等產業的系統設計、改造和提升的途徑;流域尺度內各子系統的結構、功能,生態安全維護、重大工程的科學管理;區域生態建設技術。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30 1.5 1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30 1.5 1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1 32 2 1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2 18 1 1
1 10 植物生理學 602071012115 1 32 2 2
1 10 環境生態學理論與方法 602071012102 1 32 2 2
1 10 景觀生態學 6190830J1101 1 32 2 2
1 10 數理統計 911107320103 1 32 2 2
1 10   602071012122 2 32 2 2
2 05 生態毒理學 602071012106 2 32 2 2
2 05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602071012109 2 32 2 2
2 05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數量研究方法 602071012111 2 32 2 2
2 05 環境生物修復技術 602071012150 2 32 2 2
2 05 環境污染與控制化學 602083001104 2 32 2 2
2 05 環境監測與實驗測試技術 602083002115 1 32 2 2
2 05 環境化學 602083002118 1 32 2 2
3 07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0110207080001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71300118 1 16 1 2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新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的能力。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 2.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除完成學位論文外,在攻讀碩士期間還必須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第二作者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發表論文一篇。 3.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廣泛調查研究、閱讀文獻、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盡可能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就選題意義、前人相關成果、材料基礎與實驗條件、擬采取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做學位論文選題報告。研究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等方面,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嚴格把關。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字數要求1500字以上。研究生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經導師同意后,方可進行開題報告。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要求答辯15分鐘,專家提問5分鐘。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開題報告環節采取集中考核,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相對比例的通過率。根據學生論文的研究方向分組,開題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考核小組就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研究方向與技術路線、報告的表述和報告寫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評分指標評定成績并給出能否通過的意見,經學科和學院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報研究生處備案。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解決的途徑、下一步工作計劃及論文預期完成時間等。研究生需撰寫2000字以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登記表》,經導師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由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除保密論文外,中期考核應公開進行。考核內容:政治思想表現、學位課程成績和總學分、科研進展、科研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品德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學習成績合格;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研究工作有實質性進展,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不合格者,根據學校的有關規定處理,須在半年內重新進行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或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宜繼續培養時,可由導師提出書面報告,經院學位委員會裁定,報校研究生院批準,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辦理退學手續。(3)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4.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每學年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為了促使研究生關心和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開闊視野,啟發創造力,要求每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學術報告不少于10次。研究生完成科研課題的過程中,還須完成一定的助研工作,或參加學院或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應是在導師或指導小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應少于2年,學位論文為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過的成果,不包含任何一個申請過其他學位論文的內容。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是系統的、完整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撰寫應符合《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學生論文答辯的必要條件及程序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執行。研究生答辯前完成的學術成果具體要求如下:碩士論文應在生態學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體現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國內外學科前沿和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將理論創新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應對我國科技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論文選題應力爭與導師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相結合。應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結果具有新內容、新見解,強調創新性,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應達到在國內專業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水平。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理論明確、研究方法正確、分析嚴謹、計算正確、文字簡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通過學位論文的完成,培養研究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

 

力學 -流體力學學科

力學
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隸屬于力學一級學科,主要研究流體平衡規律、流體運動規律以及流體與其他物體相互作用。本學科點是從2010年開始建設,2014年獲得碩士授予權。本學科在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及其他現代工業工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本學科點擁有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擁有粒子成像測速儀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以完成xx工作。共承擔了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10余項。
二、培養目標
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門高級人才。具有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先進的研究方法;具備在流體力學理論和應用方面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及獨立承擔本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流體力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生產與科研課題的能力;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專業書刊,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摘要,并具備基本的學術交流能力。取得本專業工學碩士學位的畢業生能勝任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技術開發和工程建設工作。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環境流體力學、多相流體力學、流動與傳熱理論、計算流體力學、實驗流體力學。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環境流體力學 主要研究污染物質在各種水體和氣體中的輸移規律,自然化河道治理方法對流動結構和泥沙輸運的影響。 2、多相流及其應用主要研究各種廢水處理過程及廢氣中的粉塵捕集或凈化技術所涉及的多相流體力學問題。 3、流動與傳熱主要研究自然對流及強迫對流傳熱特性,流動及傳熱過程中的數值計算及應用,強化傳熱理論與工程應用。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24 1.5 1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24 1.5 1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1 32 2 1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1 16 1 1
1 01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931107320109 1 16 1 1
1 10 數學物理方法 911107320101 1 32 2 1
1 10 數值計算方法 911107320102 1 32 2 1
1 10 數理統計 911107320103 1 32 2 1
1 10 高等流體力學 602081404101 1 32 2 1
1 10 高等傳熱學 602081404102 2 32 2 1
1 10 環境流體力學 602081404108 1 32 2 1
1 10 計算流體力學 602081404114 1 32 2 1
1 10 多相流體力學 602080103114 2 32 2 1
2 05 紊流理論 602080103116 2 32 2 2
2 05 相似理論與模型試驗 602080103117 2 16 1 2
2 05 數值傳熱學 602081404010 2 32 2 2
2 05 邊界層理論 602080103101 2 32 2 2
2 05 實驗流體力學 602080103102 2 32 2 2
2 05 河流動力學 602080103105 2 16 1 2
2 05 現代流動測試技術及應用 602080103108 2 16 1 2
2 05 地下水動力學 602080103110 2 16 1 2
2 05 粘性流體力學 602080103115 2 32 2 2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80103118 1 16 1 2
3 07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0110207080001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術報告 0110207080007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 學科前沿講座(含seminar等)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新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的能力。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各單位可對研究生參加學術講座的場次數提出更高要求。 2.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除完成學位論文外,在攻讀碩士期間還必須署名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署名第二作者且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發表論文一篇。 3.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等環節(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廣泛調查研究、閱讀文獻、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盡可能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就選題意義、前人相關成果、材料基礎與實驗條件、擬采取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做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進行論證,盡可能廣泛地聽取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意見。研究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等方面,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嚴格把關。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字數要求1500字以上。研究生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經導師同意后,方可進行開題報告。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要求答辯15分鐘,專家提問5分鐘;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完成。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開題報告環節采取集中考核,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相對比例的通過率。根據學生論文的研究方向分組,開題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考核小組就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研究方向與技術路線、報告的表述和報告寫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評分指標評定成績并給出能否通過的意見,經學科和學院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報研究生處備案。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解決的途徑、下一步工作計劃及論文預期完成時間等。研究生需撰寫2000字以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登記表》,經導師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由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除保密論文外,中期考核應公開進行。考核內容:政治思想表現、學位課程成績和總學分、科研進展、科研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品德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學習成績優良;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研究工作有實質性進展,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后,考核不合格者,根據學校的有關規定處理。考核合格者,進入論文實質性工作階段,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訓練。考核合格者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須在半年內重新進行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或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宜繼續培養時,可由導師提出書面報告,經院學位委員會裁定,報校研究生院批準,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辦理退學手續。(3)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4.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每學年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應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達到《蘭州交通大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學科簡介
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成立于1984年,是全國開辦最早的專業之一。1986年成為全國第一批擁有環境工程碩士授予權學科,2003年具備博士授予權。環境科學碩士點成立于2000年, 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2009年設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同年被批準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該學科是鐵道部和甘肅省重點學科,擁有環境工程測試中心鐵道部重點實驗室(通過CMA計量認證)、環境影響評價所(國家乙級證書)、甘肅省交通儲運揚塵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環境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科研平臺。近五年共發表SCI論文50余篇,EI論文100多篇;出版教材(專著)10余部;獲得國家授權專利近50項。近三年承擔國家水污染控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意大利國際合作等縱向課題20余項,總經費1000余萬元;承擔橫向課題60余項,總經費1200多萬元;在水污染控制與污水資源化、大氣污染控制、物理性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污染控制化學及水質控制物理化學方法、生態環境保護的理論及修復技術、通風、除塵理論和技術、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機理及修復技術和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成績突出。
二、培養目標
1、系統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深入了解國內外研究的動向和發展趨勢,掌握科學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的工作能力。 2、具有應用英語開展本領域有關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4、具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體質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學制和在校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2.5-3年,原則上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4學年,非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為5學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物理性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學;土壤污染修復;水資源保護及利用;環境地學。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水污染控制: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過程中污染物轉化機制與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2、大氣污染控制:主要研究工業及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及顆粒物治理技術; 3、物理性污染控制:主要研究聲、光、熱、電磁、振動及放射性等物理因子污染發生的機理與防治方法 4、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主要研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技術與方法,核心是實施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 5、環境規劃與管理:主要研究環境規劃、環境評價、生態設計、環境管理等; 6、環境化學:主要研究土壤污染控制化學;水污染控制化學; 環境分析化學。 7、環境生態學:主要研究污染生態學;污染環境生態修復技術;植物與植被生態學。 8、土壤污染修復:主要研究土壤環境過程與健康、土壤環境監測與安全、土壤環境修復與管理; 9、水資源保護及利用:主要研究城市水資源利用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評價和供需平衡分析; 10、環境地學:主要研究景觀生態學、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學位課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代碼 學期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1 01 英語(一) 916107320101 1 24 1.5 2
1 01 英語(二) 916107320102 2 24 1.5 2
1 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931107320104 1 32 2 2
1 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931107320108 1 16 1 2
1 10 物理性污染控制 602081403115 2 32 2 2
1 10 廢水生物處理技術 602081403106 2 32 2 2
1 10 數學物理方法 911107320101 1 32 2 2
1 10 數理統計 911107320103 1 32 2 2
1 10 環境流體力學 602081404108 1 32 2 2
1 10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602083002104 2 32 2 2
1 10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 602083002105 2 32 2 2
2 05 環境規劃與管理學 602083002106 2 32 2 2
2 05 環境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 602083002109 2 32 2 2
2 05 清潔生產及清潔生產審核 602083002111 1 32 2 2
2 05 環境監測與實驗測試技術 602083002115 2 32 2 2
2 05 環境化學 602083002118 1 32 2 2
2 05 生物化學 617071005119 1 32 2 2
2 05 水處理化學 617081704104 1 32 2 2
2 05 膠體及界面化學 602083001101 2 32 2 2
2 05 環境污染與控制化學 602083001104 2 32 2 2
2 05 環境經濟學理論及其應用 602083001143 1 32 2 2
2 05 污染生態學 602083001145 2 32 2 2
2 05 化工傳遞過程 602083002102 1 32 2 2
2 05 地下水污染與控制 602083002103 2 32 2 2
2 05 環境生態學理論與方法 602071012102 1 32 2 2
2 05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數量研究方法 602071012111 2 32 2 2
2 05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技術 602071012149 1 32 2 2
2 05 環境生物修復技術 602071012150 2 32 2 2
2 05 水處理理論 602081403103 1 32 2 2
2 05 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技術 602081403104 2 32 2 2
2 05 科技文獻檢索與利用 915107320101 2 16 1 2
2 05 膜分離技術基礎 602081403110 2 32 2 2
2 05 水處理新技術 602081403113 2 32 2 2
3 07 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進展報告 0110207080002        
3 07 預答辯 0110207080003        
3 07 科研論文 0110207080004        
3 07 學位論文 0110207080005        
3 07 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 0110207080006        
3 07 學科前沿講座 602083000118 1 16 1 2
3 07 教學、科研實踐 602083000010 2 16 1 2
課程類別編碼
01 02 03 04 05 07 08
公共學位課 基礎課 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 選修課 必修環節 其他
09 10 11 12 13 14  
學科前沿 專業學位課 基礎知識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 行業前沿知識模塊 綜合素養模塊  
學位課-1 非學位課-2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1、學科前沿講座 (含seminar)學科前沿采用教師講授與研究生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以若干教師開設系列專題講座的方式安排。主要研討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重大學術課題、前沿新課題和可供深度探討的熱點課題,使碩士生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或未來發展趨勢有清晰的了解,提高碩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興趣和學術對話能力。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至少參加10場次學術講座。 2、預答辯環節,由導師自行組織 3、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要求,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除完成學位論文外,在攻讀碩士期間還必須署名第一作者在國內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至少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署名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署名第二作者在國家一級學會獨立主辦的公開學術刊物(包括SCI、EI、ISTP三大檢索)發表論文1篇;或有一項發明專利受理。 4、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等環節,(1)開題報告:在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研究生在廣泛調查研究、閱讀文獻、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學位論文選題。選題應盡可能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就選題的意義、前人相關成果、材料基礎與實驗條件、擬采取的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做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進行論證,盡可能廣泛地聽取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意見。研究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就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等方面,撰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導師和指導小組應嚴格把關。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字數要求1500字以上。研究生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經導師同意后,方可進行開題報告。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要求答辯15分鐘,專家提問5分鐘;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完成。為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開題報告環節采取集中考核,統一考核標準,實行相對比例通過率。根據學生論文的研究方向分組,開題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人員組成。考核小組就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研究方向與技術路線、報告的表述和報告寫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小組根據評分指標評定成績并給出能否通過的意見,經學科和學院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報研究生院備案。為保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開題報告考核一般應有一定的“首次不通過率”。論文開題報告首次考核未通過的研究生須在兩個月后再進行一次論文開題報告,并納入質量跟蹤對象范圍。(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養期間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擬解決的途徑、下一步工作計劃及論文預期完成時間等。研究生需撰寫2000字以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登記表》,經導師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中期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組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人員組成。除保密論文外,中期考核應公開進行。考核內容:政治思想表現、學位課程成績和總學分、科研進展、科研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品德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學習任務,課程學習成績優良;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合格,研究工作有實質性進展,具有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研究生必須修完所有課程并完成開題報告、填寫中期考核登記表,考核小組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報告及身體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根據學校的有關規定處理。考核合格者,進入論文實質性工作階段,接受全面的科研技能訓練。考核合格者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須在半年內重新進行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過或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宜繼續培養時,可由導師提出書面報告,經院學位委員會裁定,報校研究生院批準,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辦理退學手續。(3)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是對研究生自開題報告以來的科研工作情況與學位論文寫作情況進行的階段性總結與匯報。研究生學位論文進展報告一般應于第五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進展報告會由導師(或導師組)具體負責,公開舉行,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參加。 5、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教育,根據教育部要求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安排必修環節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的精神,各研究生培養單位應每學年組織研究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學術不端行為處罰辦法。
七、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
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動關心和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開闊視野,啟發創造能力,要求每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學術報告不少于10次。研究生完成科研課題的過程中,還須完成一定的助研工作,或參加學院或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與科研(社會)實踐二選一。教學實踐: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教學輔導工作。科研(社會)實踐:主要指研究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
八、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綜合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學位論文是在導師或指導小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2年,學位論文為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過的成果、不包含任何一個申請過其他學位論文的內容。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是系統的、完整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撰寫應符合《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學生論文答辯的必要條件及程序按照《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執行。研究生答辯前完成的學術成果具體要求如下:碩士論文應在環境科學與工程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體現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掌握了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國內外科學前沿和重大環境問題,將理論創新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應對我國科技發展、環境保護和建設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使用價值。論文選題應力爭與導師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相結合。應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結果具有新內容、新見解,強調創新性,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應達到國內專業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水平。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而完整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理論明確、研究方法正確、分析嚴謹、計算正確、文字簡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通過學位論文的完成,培養研究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等。

 

流體力學(080103)(碩士)
流體力學是工科專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也是應用極其廣泛的一門技術科學,在生活、環保、科學技術及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流體力學碩士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熱愛祖國、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科研工作能力和創新素質,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高等學校、科研部門及經濟建設單位從事流體力學專業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程設計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流體力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包括湍流機制,流動穩定性和混沌的研究及建立新的理論模型;應用基礎研究方面要加強流體力學的研究,除了繼續解決航空航天、航海、機械、水利、化工等方面的流體力學問題,還將在普遍受到重視的能源、環境、材料以及高技術等領域中加強流體力學的研究。
水文學及水資源(081501)(碩士)
水文學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循環、時空分布和運動規律的科學,而水資源學是研究水資源的形成、運移和轉化的規律,以及它的涵養、形成、利用和管理的學科。本專業主要培養水文及水資源領域的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對該領域教學、科研、工程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本學科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小流域雨洪利用、水文過程中的物質遷移擴散理論、城市水文學、水資源優化配置管理。
生態學(071012)(碩士)
生態學碩士點是在環境科學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領域,是一門理論性強、應用廣泛的綜合性學科,突出了生態科學與環境科學的密切關系,重點在生態學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態工程和環境保護實踐中的應用方法。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植物與植被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環境地理學等生態學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包括污染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和植物生態學三個研究方向。

添加蘭州交通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蘭州交通大學考研分數線、蘭州交通大學報錄比、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群、蘭州交通大學學姐、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真題、蘭州交通大學專業目錄、蘭州交通大學排名、蘭州交通大學保研、蘭州交通大學公眾號、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蘭州交通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網由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精品精品 | 中文字幕123区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亚洲波多野结衣日韩在线 | 在线视频欧美亚洲 |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草草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在线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 |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 一级黄色毛片免费看 | 失禁h啪肉尿出来高h |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 美女黄页网站 | www亚洲视频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好吊妞998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九九九国产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www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卡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性感美女视频黄.免费网站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99 | 手机看片久久高清国产日韩 | 欧美日韩另类视频 | 爱爱爱久久久久久久 |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 欧美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