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蘭州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蘭州理工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蘭州理工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蘭州理工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蘭州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蘭州理工大學考研難嗎]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蘭州理工大學考研群]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學費]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輔導]
[蘭州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碩士點介紹
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培養學科與學位※ 碩士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
序號 | 學科門類 | 代碼 | 學科名稱 |
1 | 工學 | 0808 | 電氣工程 |
2 | 工學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序號 | 學科門類 | 所在一級學科 | 代碼 | 學科、專業 |
1 | 工學 | 電氣工程 | 080802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2 | 工學 | 電氣工程 | 080804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3 | 工學 | 電氣工程 | 080805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4 | 工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080902 | 電路與系統 |
5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1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6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2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7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3 | 系統工程 |
8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4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序號 | 學科門類 | 代碼 | 領域名稱 |
1 | 工學 | 085207 | 電氣工程 |
2 | 工學 | 085210 | 控制工程 |
序號 | 學科門類 | 代碼 | 領域名稱 |
1 | 工學 | 085207 | 電氣工程 |
2 | 工學 | 085210 | 控制工程 |
序號 | 學科門類 | 所在一級學科 | 代碼 | 學科、專業 |
1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1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2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2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3 | 工學 | 電氣工程 | 080804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介紹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前身為1958年甘肅工業大學創建的“發配電及工業用電”專業,1971年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創建了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90年開設電氣技術專業,1998年更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1990和2003年,本專業分別獲得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電氣工程學科成為甘肅省重點建設學科,2011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成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同年獲得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智能電網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請獲得受理,2019年入選蘭州理工大學紅柳一流特色優勢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數學和物理基礎以及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系統運行、試驗分析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備應用自動化技術解決復雜電氣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學生報考踴躍。本專業為全日制四年學制,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專業設有普通班和紅柳基地班,基地班學生面向全校理工科新生考試選拔,學校為基地班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條件。
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電磁場理論、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件基礎、硬件基礎等)、自動控制原理、電氣控制與PLC應用、運動控制系統、電力工程、電力系統分析、繼電保護原理等。
本專業的畢業生廣泛分布于電力系統、電工電器裝備制造、新能源發電、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行業,就職于大型企業、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單位,主要從事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統的開發與設計、電氣檢測與試驗分析、智能電網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工作。畢業生已陸續成長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和高層主管、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學術帶頭人以及自主創業的典范。培養的學生以“基礎扎實、能力過硬、素質優良,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顯著特色,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介紹
自動化專業介紹
蘭州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前身為1958年甘肅工業大學創建的“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和熱能動力裝置”專業,1964年更名為機動系,1971年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創建了“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94年更名為“工業自動化”專業,1998年調整為“自動化”專業。2010年被遴選為國家和甘肅省的“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被教育部遴選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1983年自動化學科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得“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至今一直被列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并于2003年獲得該學科博士授予權,標志著該學科的學術水平和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及肯定,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同年還獲得“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高校教師碩士授予權,2005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6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12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16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獲批國防特色學科。
本專業的定位是“立足甘肅,面向西部,服務全國,培養自動化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拓寬人才培養內涵,本專業已建成符合專業定位的各級平臺。本專業擁有“電氣與控制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械工業有色冶金綜合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工業過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自建有自動控制原理實驗室、羅克韋爾實驗室、ABB自動化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和電子創新實驗室等13個專業實驗室,現有實驗設備1590臺(套),資產總值3080萬元,實驗室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要承擔本專業課內實驗、實踐教學、科技創新及競賽培訓等教學任務。同時,本專業與金川集團信息與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蘭州電機有限責任公司、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甘肅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蘭州卷煙廠和蘭州電源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和實訓基地22個。
本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招生,招生規模基本穩定在230人左右。本專業自創建以來,先后為國家輸送本科畢業生4300余人,各類研究生800余名,因畢業生的優異表現和社會的旺盛需求,使學生就業率連年保持93%以上,表明專業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肯定。畢業生遍布于冶金與石化、機械與建筑、能源與動力、汽車與航天等行業,已陸續成長為各用人單位的技術骨干和高層主管。本專業已成為西部地區自動化人才培育的搖籃,為地區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3年自動化學科專業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得“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至今一直被列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并于2003年獲得該學科博士授予權,標志著該學科的學術水平和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及肯定,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同年還獲得“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高校教師碩士授予權,2005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6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12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16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獲批國防特色學科。
本專業的定位是“立足甘肅,面向西部,服務全國,培養自動化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拓寬人才培養內涵,本專業已建成符合專業定位的各級平臺。本專業擁有“電氣與控制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機械工業有色冶金綜合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工業過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自建有自動控制原理實驗室、羅克韋爾實驗室、ABB自動化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和電子創新實驗室等13個專業實驗室,現有實驗設備1590臺(套),資產總值3080萬元,實驗室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要承擔本專業課內實驗、實踐教學、科技創新及競賽培訓等教學任務。同時,本專業與金川集團信息與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蘭州電機有限責任公司、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甘肅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蘭州卷煙廠和蘭州電源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和實訓基地22個。
本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招生,招生規模基本穩定在230人左右。本專業自創建以來,先后為國家輸送本科畢業生4300余人,各類研究生800余名,因畢業生的優異表現和社會的旺盛需求,使學生就業率連年保持93%以上,表明專業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肯定。畢業生遍布于冶金與石化、機械與建筑、能源與動力、汽車與航天等行業,已陸續成長為各用人單位的技術骨干和高層主管。本專業已成為西部地區自動化人才培育的搖籃,為地區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學科介紹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學科于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控制理論及應用),從1998年起一直被列為省級重點學科進行建設,2003年獲得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得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多年來,本學科針對西部地區有色冶金、化工過程、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所涉及的過程控制等難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有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26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8人,在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冶金過程先進控制、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等方向已經形成明顯特色和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三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506篇,其中168篇被三大索引收錄;科研進款3780萬元,其中縱向課題880萬;獲廳局級以上獎勵36項。本學科的科學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調理論成果的應用與工程化。在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方向,主要研究復雜系統控制理論與方法在冶金、石化等領域的應用,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網絡控制系統理論與工業控制網絡、復雜系統分析、容錯、優化理論與方法、復雜系統建模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冶金過程先進控制方向,行業特色、工程特色和產學研特色十分明顯,該方向針對甘肅及西北眾多鋁、銅、鎳等有色金屬大型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利用先進控制技術和方法,開發專用的控制系統和裝備,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內容涉及工業參數檢測、建模與控制方法、分布式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計與實現、特種裝備與自動化生產線開發等,已為相關企業創造了重大經濟效益。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該方向立足于控制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沿,開展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促進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特別在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識別與控制方向,以檢測與信息處理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為特色,研究基于視覺測量的脈搏指感信息檢測及其表征方法,開展生物醫學信號的多相信息分析;目前該方向的研究已經在人體亞健康識別、視覺疲勞識別、機器視覺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在研究平臺建設方面,先后建設了施耐德綜合自動化實驗室、先進控制技術實驗室、DSP實驗室、運動控制實驗室、機器人及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等,實驗設備與研究手段齊全、先進,實驗室總面積4165平方米,設備總資產2300余萬元。多年來,本學科一直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學術水平的提高,已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及甘肅省工業強省、振興裝備制造業計劃的深入,本學科將緊緊圍繞甘肅經濟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加強學術交流,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為主線,以有色冶金過程先進控制為特色,為國家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在為區域經濟發展作貢獻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科層次和水平。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科的介紹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始于1958年創辦的發配電及工業用電專業。1990和2003年,該學科分別獲得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電氣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電氣工程學科成為甘肅省重點建設學科,被評為蘭州理工大學特色優勢專業,2011年成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同年獲得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智能電網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學科;目前,電氣工程學科已成為蘭州理工大學規模較大、專業特色明顯、整體實力雄厚的骨干專業,是學校首批建設的特色優勢專業,在西部地區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學科梯隊現有人員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0人。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6人。梯隊人員中碩士以上學位18人,博士學位5人。年齡結構為30歲以下3人,30~40歲10人,40~50歲8人。其中3人為甘肅省“333”、“555”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
本學科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甘肅經濟發展和資源優勢,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調理論成果的應用與工程化,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特別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自動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向已經形成明顯特色和穩定的研究方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方向主要研究現代電氣傳動系統基礎理論和國產化關鍵技術、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統的控制與設計、工業用特種電源、以及現代電力電子設備的智能化和網絡化;研究廣泛用于電源、傳動、電力系統的各類電力電子電路的控制原理,確立系統理論和分析方法;同時探索新的電路拓撲結構,改進系統的性能,并致力于電力電子系統的高頻化、小型化、集成化研究。電力系統自動化方向主要研究電力系統的分析與控制,高效諧波治理與無功補償,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電氣設備在線檢測與故障診斷,智能電網等。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西部地區能源和甘肅省“陸上三峽”風電建設計劃,結合我省風電大規模高集中開發模式的特點,以保障電力系統供電充裕性和運行安全穩定性為目標,主要開展智能電網中大規模新能源電力安全高效利用的基礎研究;研究適合于風力發電應用的新型發電機和電力電子拓撲結構,大規模風能、太陽能發電與電網相互作用;故障情況下,風力發電系統的安全運行;風電場輸出功率的預測和風電并網系統的調度策略;太陽能綜合利用等。
電氣工程學科將以“規模、質量、特色、效益”協調發展為目標,以教學、科研協調發展為原則,進一步提升科學建設水平,加快科研基地和創新支持體系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和學術梯隊的建設力度;使電氣工程學科逐步成為我省具有明顯特色和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學科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學院現有教職工124 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及高工42名,講師及工程師40 多名,博士生導師21名,碩士生導師45名。教師隊伍中有雙聘院士2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1名,“飛天學者”講座教授3名,“飛天青年學者”2名,甘肅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
*教授、正高(25人): 張愛華、緱新科、王惠中、李文輝、丁守成、安愛民、李 煒、潘崢嶸、駱東松、趙小強、王志文、王 君、強明輝、王曉蘭、陳 偉、楊新華、王興貴、黨存祿、王樹東、包廣清、張明光、郝曉弘、李戰明、陳 輝、張曉英
*副教授、副高(42人):王 強、國玉紅、周紅莉、林 潔、李 宇、王進花、杜先君、余亞冰、黃 玲、陳曉雷、裴喜平、于 波、劉滿強、魯春燕、劉仲民、李二超、何俊學、唐偉強、祝超群、蔣紅梅、郭永吉、陳玉武、吳麗珍、李恒杰、張 萍、楊巧玲、曾賢強、楊維滿、黃 瑞、肖利梅、喬平原、吳延明、馮小林、馬 平、尹曉霈、王 迎、張維權、王文琰、毛海杰、曹慧超、程生毅、孟凡成
*講師、中級(40人): 汪哲民、楊 彬、王 琦、王琢玲、李建海、任崇玉、馬永煒、劉 梅、林冬梅、楊富龍、馬永強、馬 晶、段曉燕、余 萍、劉俊瑩、賈彬彬、李漣鳳、蘇 敏、張 寧、朱 翔、趙正天、蔣棟年、申富媛、張浩琛、魏祥林、馬洪飛、李曉英、張宏亮、駱作顥、宮瑋麗、郭 群、楊世洲、劉 婕、曹 正、劉朝榮、安 平、賈 景、陳 沖、鮮 龍、謝興峰
*未定級(10人):劉昀強、馬玉潤、金 海、任鵬麗、李正安、李 婷、郭 凡、李亞潔、張文旭、王小耶
*副教授、副高(42人):王 強、國玉紅、周紅莉、林 潔、李 宇、王進花、杜先君、余亞冰、黃 玲、陳曉雷、裴喜平、于 波、劉滿強、魯春燕、劉仲民、李二超、何俊學、唐偉強、祝超群、蔣紅梅、郭永吉、陳玉武、吳麗珍、李恒杰、張 萍、楊巧玲、曾賢強、楊維滿、黃 瑞、肖利梅、喬平原、吳延明、馮小林、馬 平、尹曉霈、王 迎、張維權、王文琰、毛海杰、曹慧超、程生毅、孟凡成
*講師、中級(40人): 汪哲民、楊 彬、王 琦、王琢玲、李建海、任崇玉、馬永煒、劉 梅、林冬梅、楊富龍、馬永強、馬 晶、段曉燕、余 萍、劉俊瑩、賈彬彬、李漣鳳、蘇 敏、張 寧、朱 翔、趙正天、蔣棟年、申富媛、張浩琛、魏祥林、馬洪飛、李曉英、張宏亮、駱作顥、宮瑋麗、郭 群、楊世洲、劉 婕、曹 正、劉朝榮、安 平、賈 景、陳 沖、鮮 龍、謝興峰
*未定級(10人):劉昀強、馬玉潤、金 海、任鵬麗、李正安、李 婷、郭 凡、李亞潔、張文旭、王小耶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的聯系方式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七里河區蘭工坪路287號 電話:(0931)2973506,2973507 Email:gddx@lut.cn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的介紹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起源于1958 年成立的動力系,當時僅設有發電和無線電兩個專業;1971 年設立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并成立自動控制系 ,1990 年開設電氣技術專業,1996 年建成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系,1998 年電氣技術專業更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0 年擴建為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2002 年設立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19 年設立了機器人工程專業。六十多年來已經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2000多名,為我國經濟建設特別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現有教職工124 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及高工42名,講師及工程師40 多名,博士生導師21名,碩士生導師45名。教師隊伍中有雙聘院士2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1名,“飛天學者”講座教授3名,“飛天青年學者”2名,甘肅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名。
學院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具有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智能電網博士學位授予權;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為國防特色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學院是公安部技偵裝備列裝綜合類合作單位,具有“甘肅省工業過程先進控制重點實驗室” 和“機械工業冶金綜合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的“工程學”學科進入了ESI排名全球前1%。
學院現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均為省級特色專業。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省級教學團隊各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氣與控制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各1個。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產學研結合、強弱電并舉、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電氣、控制、電子信息學科群已初步形成。
學院科學研究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資源優勢,圍繞有色冶金、石油化工、電工電器、新能源發電和裝備制造、國防科技、武器裝備研制等支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展冶金過程先進控制、復雜系統理論與應用、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機器人與嵌入式系統、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分布式發電與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與電能質量控制、電工電能新技術、復雜系統分析與綜合(國防特色學科方向)、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國防特色學科方向) 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未來將力爭建設成為西部地區有色冶金、石油化工、電工電器、新能源發電和裝備制造、國防科技、武器裝備研制相關基礎理論研究基地、科技創新基地、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