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專業課資料
南開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南開大學723生物化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168 | ¥410 | ![]() |
南開大學805量子力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88 | ¥578 | ![]() |
南開大學807光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88 | ¥580 | ![]() |
南開大學864細胞生物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08 | ¥410 |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南開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南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南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南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南開大學研究生招生]
[南開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南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南開大學考研難嗎]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南開大學考研群]
[南開大學研究生學費]
[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南開大學研究生輔導]
[南開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物理科學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南開大學/4.jpg)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簡介
應用物理學院是南開大學物理學科的新的生長點,下設九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和一個教學系, 學科與專業建設隸屬南開大學物理學院,將建成教學與科研并重應用型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本科專業包括:材料物理,應用物理學(光子學與技術, 信息技術與儀器物理等專業方向)。材料物理專業是經教育部批準的新建專業,2002年首次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由于新興產業與學科的發展均對材料科學的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對材料科學方面的專門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材料物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針對科技及產業的發展,培養兼具物理學、材料科學、光電子、信息科學等知識的專門人才,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與開發能力,能夠勝任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高新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專業的學生在物理基礎課程以外,還要學習材料物理、材料科學基礎、光電子學概論、信息材料、材料物理專門實驗等專業課程。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光電信息科學專業簡介
光電信息科學系的前身是南開大學光學專業,創建于1954年,是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學科,也是國務院首批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和博士后流動站之一。近些年來已承擔了多項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重點研究項目,在光電子學、現代光通信與光傳感、激光物理和激光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光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類)專業設在光電信息科學系,其目標是培養現代光學、光電子學、光通信和光傳感等領域的高科技應用型人才。學生除了學習物理基礎課程以外,還要學習現代應用光學、信息光電子學、現代光通信導論、激光物理、光譜學和光譜技術原理和現代應用光學實驗等專業課程。
生物物理科學與技術系的前身是物理系生物醫學物理專業,創建于1980年,是國內首家在物理學科內創辦的生物物理學專業。
應用物理學專業設在生物物理科學與技術系,以生物與醫學物理為專業方向,現有生物物理碩士授權點和博士授權點。該專業利用物理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研究生物和醫學問題,目標是培養既具有寬厚的物理學基礎又具有較廣的生物與醫學知識,以及較高的電子和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水平,適合在物理與生物、醫學交叉的學科領域內工作的專門人才。學生除了學習物理基礎課以外,還要學習生物物理概論、生物物理實驗方法、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基礎醫學、分子生物物理、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電子學、計算機接口技術等專業課程。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專業簡介
物理科學學院的前身物理系創建于1919年,是全國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學院擁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具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教育部批準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學院設有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四個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實行按大類招生,即四個專業的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低年級學習公共專業基礎課,進入高年級后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根據不同的專業學習專業課程。公共專業基礎課包括外語、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基礎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數學物理方法等,計算機方面有計算機基礎和C語言,計算軟件和計算物理等課程,其中普通物理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五門課程實行雙語教學。學院設有程京理論物理獎、沈壽春實驗物理獎和學院基地學生獎學金,以及海內外校友捐資設立的助困獎優的“七七之光”獎學金、“南開大學李書華獎學金”和“南開物理80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對在學習、科研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支持和鼓勵。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院長許京軍教授于2000年獲得“全國十佳杰出青年”稱號。學院現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跨世紀人才”4人;兼職教授12人,教授3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4名),副教授34人,此外,還有一批高級工程師承擔著學院的科研和實驗任務。
學院配有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有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的網絡中心、科技資料室及兩個計算機機房。資料室藏有豐富的書籍,以及各種中、外文期刊600余種。每個計算機房配有五十余臺微機終端與校園網相連,并可通過校園網與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及國際互連網(INTERNET)相連,學院為本院的每位學生提供一個50M的免費電子郵箱和100M的網絡存儲空間。教育部華北地區物理類外國教材中心設在我校。這些軟件和硬件設施為培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物理科學學院不僅是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現代物理學、光電子材料、光電信息科學、光子學及生物物理科學的研究基地,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基礎扎實和專業精、知識面廣的綜合型高級人才的優秀人才培養基地。學院正在進行的國家級和部委級科學研究項目有52項,近年來,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優秀教材獎40余項,人均發表“SCI”收錄的論文數位居學校前列。
物理科學學院已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三年來,學院每年約70%以上的畢業生被全國各重點大學及中科院各研究所錄取為研究生,其余大部分畢業生在高等院校、各科研院所、國家企事業單位以及三資企業,從事教學、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已有大量的畢業生赴國外留學深造。
學院設有物理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該“基地”1994年建立,設立在物理學系,是由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國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之一。面向全國培養21世紀從事物理學基礎研究和教學的高級科技人才。“基地”以“教學與科研結合,現代與應用結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結合”為基本思路,以“完善教學條件,深化教學改革,精建教師隊伍,培養一流人才”為建設目標,已經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每年有超過40%的物理學“基地”班學生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近年來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人才所需,學院率先在“基地”班的專業基礎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并被學校確定為外語教學課程建設試點單位,從2004年開始將在全院開展雙語教學.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各類項目200余項,其中973國家重點基礎項目14項,863高技術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0項,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教學成果獎40余項。學院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物理學學科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跨世紀人才”4人和“新世紀人才”13人。學院設有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四個本科專業。學院除了提供良好的的課堂學習條件外,還積極提供條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自主組織的“今日物理”系列講座、學術競賽、本科創新工程、數學建模競賽、科研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得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學院還設有多種獎學金,物理學院設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伯苓班,是教育部物理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天津市衛津路94號 [300071]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前身物理系創建于1919年,是南開大學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曾在該系執教,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教授是該系的名譽教授。從這里已培養出五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建校初期,南開大學設立了物理學課程,先后由孫繼丁先生和徐允中先生講授。1922年正式成立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為饒毓泰先生(任職年限:1922-1930)。1930年至1937年由顧靜徽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30-1937)??箲鸨l后學校南遷到昆明,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返津復校后,由潘孝碩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45-1949)。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2年由劉晉年教授兼任物理系主任(任職年限:1949-1952)。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洋大學物理系與我系合并由江安才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52-1966)。何國柱教授(任職年限:1978-1984)、母國光教授(任職年限:1984)、張光寅教授(任職年限:1987-1991)、潘士宏教授(任職年限:1984-1987、1991-1997)都曾先后擔任過物理系系主任。
一九八四年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經校行政會議研究決定由原我系半導體物理、無線電物理和電真空物理三個教研室組建成電子科學系及由原我系光學物理教研室的一部分組建成現代光學研究室。一九九八年物理系改建成物理科學學院,由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北來先生任第一任院長(任職年限:1998-2001)?,F任院長羅延安博士。
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各類項目200余項,其中973國家重點基礎項目14項,863高技術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0項,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教學成果獎40余項。學院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物理學學科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跨世紀人才”4人和“新世紀人才”13人。
學院設有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四個本科專業。學院除了提供良好的的課堂學習條件外,還積極提供條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自主組織的“今日物理”系列講座、學術競賽、本科創新工程、數學建模競賽、科研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得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學院還設有多種獎學金,物理學院設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伯苓班,是教育部物理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在學生培養方面,既重視培養從事科學前沿探索的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又重視培養高水平的理科應用人才,從事應用開發研究。我們的辦學指導思想特色是:教學與科研,理論和應用并重;既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又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既重視高等科技人才的培養,又著眼于國家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國家建設輸送生力軍。各專業設有外語、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基礎物理實驗和近代物理實驗等共同基礎課。
物理科學學院不僅是基礎科學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現代物理學、光電子材料、光電信息科學、光子學及材料物理科學的研究基地,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的綜合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該院正在進行的國家級和部委級研究項目有80余項,近年來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優秀教材獎40余項。在“SCI”收入的論文總數位居我校前列。90年代以來,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前身物理系創建于1919年,是南開大學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曾在該系執教,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教授是該系的名譽教授。從這里已培養出五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建校初期,南開大學設立了物理學課程,先后由孫繼丁先生和徐允中先生講授。1922年正式成立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為饒毓泰先生(任職年限:1922-1930)。1930年至1937年由顧靜徽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30-1937)??箲鸨l后學校南遷到昆明,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返津復校后,由潘孝碩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45-1949)。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2年由劉晉年教授兼任物理系主任(任職年限:1949-1952)。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洋大學物理系與我系合并由江安才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52-1966)。何國柱教授(任職年限:1978-1984)、母國光教授(任職年限:1984)、張光寅教授(任職年限:1987-1991)、潘士宏教授(任職年限:1984-1987、1991-1997)都曾先后擔任過物理系系主任。
一九八四年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經校行政會議研究決定由原我系半導體物理、無線電物理和電真空物理三個教研室組建成電子科學系及由原我系光學物理教研室的一部分組建成現代光學研究室。一九九八年物理系改建成物理科學學院,由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北來先生任第一任院長(任職年限:1998-2001)。現任院長羅延安博士。
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各類項目200余項,其中973國家重點基礎項目14項,863高技術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0項,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教學成果獎40余項。學院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物理學學科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跨世紀人才”4人和“新世紀人才”13人。
學院設有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四個本科專業。學院除了提供良好的的課堂學習條件外,還積極提供條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自主組織的“今日物理”系列講座、學術競賽、本科創新工程、數學建模競賽、科研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得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學院還設有多種獎學金,物理學院設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伯苓班,是教育部物理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在學生培養方面,既重視培養從事科學前沿探索的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又重視培養高水平的理科應用人才,從事應用開發研究。我們的辦學指導思想特色是:教學與科研,理論和應用并重;既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又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既重視高等科技人才的培養,又著眼于國家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國家建設輸送生力軍。各專業設有外語、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基礎物理實驗和近代物理實驗等共同基礎課。
物理科學學院不僅是基礎科學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現代物理學、光電子材料、光電信息科學、光子學及材料物理科學的研究基地,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的綜合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該院正在進行的國家級和部委級研究項目有80余項,近年來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優秀教材獎40余項。在“SCI”收入的論文總數位居我校前列。90年代以來,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歷史沿革
南開大學創建于1919年,是一所私立大學。建校之初,基于“科學教育為救國途徑”的信念,南開大學不同于當時的私立學校,不僅有文科,還有理科。那時,南開大學的理科,雖然不分物理、化學、生物以及數學(當時稱為算學)各系,卻開設了物理學的課程。然而,由于任課教師難于聘請,使得課程時斷時續。再加之選課的學生少,有的學生中途轉學,故而在建校初期,沒有培養出物理學方面的學生。
1922年,留學美國并獲得博士學位的饒毓泰先生受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來到南開大學任教授,并擔任物理系主任。與此同時,在美國預購的儀器設備,也隨之運抵南開。在八里臺南開大學理學院科學館建成了實驗室。至此,物理系有了系主任和任課的教師,有了專供教學使用的實驗室,于是物理系正式成立(《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年 第218頁)。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制造了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爆發。7月28日北平淪陷,29日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進了天津。南開大學屢遭日軍轟炸和炮擊,美麗的校園幾乎被夷為平地。南開大學奉命遷往長沙,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長沙聯合大學,于1937年10月25日開學,11月1日正式上課。南開大學的辦公室設在長沙圣經學校主樓208室,物理實驗室在206、209、211和212室,無線的實驗室在301、303、304和305室。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不久,淞滬抗戰失利,上海落入日寇之手。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長沙臨時大學于1938年2月20日離開長沙,遷往云南昆明。同年4月21日,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通過決議,將長沙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并于1938年5月4日正式上課。在抗戰時期,南開大學度過了它既艱苦又輝煌的歲月。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南開大學在被日本侵略軍破壞殆盡的原校址,開始了復校建設。此時的南開大學已經正式成為國立大學。
解放的炮聲傳進南開園,南開大學成立了護校委員會,南開人迎接學校的新生。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南開大學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從此南開大學進入了它的新的發展時期。1952年經過院系調整,北洋大學(現在的天津大學)的物理系和南開大學的物理系合并,教師、學生也作了相應的調整,物理系已有相當的規模。
到了1960年成立了物理二系,陳天池教授擔任該系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65年物理二系合并到蘭州大學。
1953年5月27日開始施工,至12月5日,物理系建成了將近四千平方米的教學樓,即第三教學樓。時至1958年,一個五千余平方米的第五教學了投入使用,使得物理系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用房的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不包括金工廠和電子線路車間)。
物理系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基本上按教研室承擔,教師則按照所學專業和特長分布在各個教研室。到了1962年1月26日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決定,將我校的教研組全部改名為教研室。最早,物理系只有基礎教研室和光學教研室。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教師的增加,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物理系的教研室也在不斷地增加和變化。
基礎教研室承擔了物理系、數學系、化學系和生物系的普通物理教學(講課和實驗)任務。1953年10月31日任命趙景員為普通物理教研室副主任。
光學教研室是我國綜合性大學第一批成立的專業教研室,1954年光學教研室因為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和較齊備的實驗儀器,在光譜學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教學工作也有較好的基礎,是我國綜合大學成立的第一批光學專門組之一。1979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了現代光學研究室?,F代光學研究室于1984年3月經當時的國家教委批準,成立了現代光學研究所。
電子物理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1960年9月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無線電電子物理專門化。“文化大革命”時期曾改為電真空教研室,1979年恢復原名,遷入新建成的電真空樓。
無線電物理教研室在“文化大革命”前和電子物理教研室同在無線電電子物理教研室,同為這個教研室的兩個專門化方向。1971年恢復高考招生,將這個教研室分為電子物理教研室和無線電物理教研室。
1956年物理系建立了固體物理專門組。兩年后,即1958年,在那個“大煉鋼鐵”的一片喧鬧聲中,把“固體”改成為“金屬”,稱作金屬物理教研室,以圖與潮流合拍。1960年9月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金屬物理專門化?! ?965年,物理系承接了國家重點科學研究任務—國家十年科學發展規劃的國重第026號“固體能譜”項目,物理系專門成立了固體能譜組,以承擔這個任務。時不過一年,在那場“史無前例的”風暴中,被吹得無影無蹤。1978年由原金屬教研室和固體能譜組的部分成員,組成了固體物理教研室,1979年建立了固體物理研究室。到了19xx年成立了凝聚態物理教研室。
半導體教研室從1958年開始籌建,1960年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半導體專門化,并開始培養第一批半導體專業學生。由于半導體方面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工藝結合得比較緊密,于是自1969年 開始辦起半導體工廠。1976年半導體大樓建成,形成了教學、科學研究、生產有機結合的體制。
理論物理教研室早在1953年即成立,同年10月12日任命陳仁烈為該教研室主任。這個教研室中途曾被解散,1960年學校決定物理系新建理論物理專門組。在十年動亂時期被沖垮,1978年10月正式成立了理論物理教研室,是物理系被國家最早批準的博士點之一。
計算機教研室成立于1980年1月,成立之初稱為電子線路教研室,到了4月改為計算機教研室。隨著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從1983年開始準備,至1984年初,由數學系自動控制專業、軟件專業,物理系計算機專業(原機設計教研室)組建成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物理系的劉瑞廷教授擔任該系的系主任,
生物物理教研室是1981年10月成立的,在此之前于1978年開始調研,1979年9月成立了生物物理研究組。到了1982年,80級的學生在這個方向學習,成為生物物理專業培養的第一批畢業生。
南開大學物理系還有資料室、器材室、和金工廠及無線電車間。
物理系資料室在饒毓泰擔任物理系主任時即建立了圖書資料室,有圖書資料585種??谷諔馉帟r期遷往昆明時受到損失??箲饎倮?,南開大學慘遭日本侵略軍毀滅性的破壞,百廢待興,圖書資料的購買只得少待時日。
1954年8月第66次校行政會議作出“關于逐步健全工作制度和建立正規秩序的決定”,提出在物理系、化學系等8個系和馬列教研組設立資料室。1955年物理系資料室坐落在第三教學樓三層東側,有中文、外文刊物十幾種,占用的面積大約30平方米,工作人員只有一位。隨著物理系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人數的增加,資料室逐漸擴大。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已經有物理專業的資料包括西文期刊240余種,俄文期刊40余種,中文期刊30余種,并把存放在圖書館中屬于我系訂購的六千余冊圖書,按作者姓名、書名、分類制成目錄卡片,存放在資料室。此外還將期刊也分別建立了分類卡片,以便于教師、高年級學生以及天津市有關單位查閱物理專業圖書資料。在那個大革文化命的年代,資料室受到嚴重的破壞。主要的期刊被迫停止訂購,西文期刊減至32種,由于學校停止一切活動,無法實行管理,書刊大量丟失,形成信息中斷,使得后來物理系恢復教學和科學研究,受到很大的影響。1979年,何國柱教授擔任物理系主任,調整、充實了資料室的人員,使得資料室重新獲得生機。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已有英文、德文、法文、日文期刊318種,俄文期刊30余種,中文期刊(包括贈閱的內部刊物)有500余種,期刊裝訂成冊的總數約一萬余冊,并備有重要的工具書和參考書600多種850余冊。有工作人員5位,占有面積270余平方米的閱覽室和儲書室,并開展了復印業務。資料室還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建立了資料交流聯系,編寫了物理文獻查閱方法的資料,為學生和青年教師開設了物理文獻查找和閱讀方面的講座。
器材室是在1951年建立的,那時稱為儀器室,僅有一位工作人員,只有50余件儀器,價值3萬余元。隨著物理系的發展,它的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包括了財會、采購、儀器管理、材料管理四個組。負責全系的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試制所需器材的供應管理,編報物理系財務收支預算和決算,辦理物理系財務收支、儀器材料的采購、調配、外借和賠償等事宜。儀器室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同樣遭到嚴重的破壞,許多實驗裝置被拆毀,儀器材料當作廢品被處理。1978儀器室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有工作人員10位,所管理的儀器達到6695件,價值達到1千48萬余元,其中單價在2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有70余件,價值約360余萬元,所管理的低值易耗品有3056余種,價值30余萬元。為物理系已經排出的教學實驗題目275個,科學研究實驗課題82個提供了儀器和材料方面的物質保證。
金工廠及線路車間,早在物理系成立遷入科學館時就有一個儀器修理室。到了1948年,有小車床、臺鉆、臺鉗、手搖砂輪各一臺。1955年以后,隨著科學研究和學生的畢業論文數量的增加,需要加工的金屬零件逐漸多了起來,于是添置了車床、铇床、銑床各一臺,工人增加至6名。1957年遷到了衛津河北面新建的車間,1960年進一步擴大了廠房,工人增加到了70余位。后來幾經調整,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工人44名,下設兩個車間。鉗工車間包括電氣焊和噴漆工種,車工車間包括車、銑、铇、磨四個工種。這時主要的設備有車床14臺,磨床3臺,萬能銑床4臺,仿形銑床2臺,铇床2臺,剪床2臺,沖床5臺,立鉆1臺,搖臂鉆2臺,臺鉆3臺,插床1臺,噴漆泵2臺,大型烘箱1臺,電焊機2臺。
物理系金工廠不僅為物理系制作教學和科學研究需要的實驗設備,還生產了一些教學儀器。早期的產品有析鋼儀、光點記錄儀、粉末照相機、勞厄照相機等,上個世紀70年代后還生產過200余臺純水器,30余臺超凈工作臺,百余臺薄層色譜儀,6臺邁克爾遜干涉儀,20臺掃描干涉儀,200余個氣墊轉盤。
無線電車間是在1958年成立的,屬于金工廠,只有工人2名。當時正是“大躍進”年代,教師和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產品有低頻振蕩器、磁飽和穩壓電源、示波極譜儀等。1959年學生復課,工人增加到5位。1971年至1976年合并到無線電教研室,其間生產過800余臺晶體管穩壓電源,1000余臺晶體管毫伏表,微電流放大器30余臺。與教研室分開后合并到金工廠時,有工人16名。在這以后,同計算機教研室一起,開拓了新的生產業務。除了生產20余臺低頻微伏表外,還裝配了美國Heath公司微型計算機訓練系統ET-3400共100臺,擴展系統共30臺,在近兩年半的時間內,無線電車間為學校創收約80多萬元。
在進行本科教育同時,物理系還接待了兄弟院校派來的進修教師、代培教師。并按照上級部門的指示,開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960年1月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局決定于當年春季,在南開大學開辦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師資培訓班,主要專業微電子物理學、微波、無線電電路。進修生為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的高年級學生,畢業后充實師資隊伍。
1958年8月10日南開大學黨委提出“過好一個共產主義暑假”的號召,在全校發動了一個“結合教學、結合生產大搞科研、大辦工廠、奮戰十五天、相國慶節獻禮”的大規模群眾運動。
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主席蒞臨南開大學視察。
1958年9月20日物理系奮戰40天制作成β譜儀。
1960年6月11日校黨委常委會決定:在物理系原子核專業和化學系放射化學專業基礎上成立原子能系,并于7月29日正式命名為物理二系。原物理系命名為物理一系。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聯系方式
書記室 | 23503383 | 研究生管理 | 23508016 |
院長室 | 23501490 | 科研管理 | 23508052 |
院黨委 | 23508514 | 圖書資料室 | 23501225 23503591 |
院辦公室 | 23501594 | 設備網絡管理 | 23508016 |
院團委 | 23508559 23501472 | 實驗室安全管理 | 23508016 |
院財務室 | 23508543 | 物理學會 | 23502572 |
人事外事管理 | 23508210 | 三教值班室 | 23508413 |
本科教學管理 | 23508052 | 五教值班室 | 23508896 |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及優勢學科
姓名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備注 |
廖 益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 | |
劉玉斌 | 理論物理 | 量子場論、引力和黑洞物理 | |
孟新河 | 理論物理 | 天體高能粒子物理和宇宙學 | |
繆炎剛 | 理論物理 | 量子場論、引力和黑洞物理 | |
申 虹 | 理論物理 | 原子核理論 | |
宋 智 | 理論物理 | 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理論 | |
魏正濤 | 理論物理 | 粒子物理 | |
楊茂志 | 理論物理 | 粒子物理 | |
張連眾 | 理論物理 | 非線性物理 | |
趙 柳 | 理論物理 | 場論與引力理論 | |
王玉明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理論 | |
金 亮 | 理論物理 | 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理論 | |
常 雷 | 理論物理 | 強子物理 | |
李 佟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 | |
羅延安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粒子物理實驗 | |
喻純旭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原子核理論 | |
張小兵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強相互作用物質理論 | |
曹學偉 | 凝聚態物理 | 凝聚態物理與固體光譜 | |
曹亞安 | 凝聚態物理 | 低維功能材料物理化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孔勇發 | 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與材料、光子學材料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李寶會 | 凝聚態物理 | 軟凝聚態物理、核磁共振波譜 | |
張立新 | 凝聚態物理 | 低維功能材料、能源材料模擬與計算 | |
武 莉 | 凝聚態物理 | 發光材料與器件、非線性光學材料 | |
孫 軍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
周向鋒 | 凝聚態物理 | 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王玉芳 | 凝聚態物理 | 固體光譜 | |
董 校 | 凝聚態物理 | 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李任植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界面、單分子力學、電磁輻射生物物理 | |
李樹杰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膜及膜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 |
李川勇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 |
許京軍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光子學及光電材料、非線性光學及其應用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姚江宏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材料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臧維平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 | |
趙麗娟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固體光譜、發光學與超快光譜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慧田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微結構光子學、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張天浩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折變表面波,光折變表面孤子 | |
張國權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弱光非線性光子學、量子光學 | |
張心正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納米光子學、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李祖斌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微納光學與光子學 | |
李乙鋼 | 光學 | 光子學與現代光通信 | |
李玉棟 | 光學 | 光場調控及非線性光學 | |
李勇男 | 光學 | 光場調控及非線性光學 | |
周文遠 | 光學 | 光電成像、光子檢測技術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孫 騫 | 光學 | 納米光子學及應用、弱光非線性光學與應用 | |
陳 璟 | 光學 | 微納光學 | |
宋 峰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固態發光與光譜 | |
Romano Rupp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生物光子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陳志剛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光子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胡 毅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光場調控及其應用 | |
陳樹琪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
蔡 衛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微納光子學 | |
吳 強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光電材料與器件、超快光子學及其應用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田建國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固體光譜 | |
劉智波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固體光譜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任夢昕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 | |
宋道紅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
薄 方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微納光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陳念江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 | 兼職 |
黃維 | 光學 | 有機光電子技術 | 兼職 |
黃存新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兼職 |
劉前 | 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納米光學與器件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衛民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浩華 | 光學 | 光子學及固體光譜、量子光學 | 兼職 |
楊富華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半導體器件與物理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專業目錄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凝聚態物理 光學 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生命信息物理學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http://physics.nankai.edu.cn/main.htm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前身物理系創建于1919年,是南開大學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曾在該系執教,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教授是該系的名譽教授。從這里已培養出五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建校初期,南開大學設立了物理學課程,先后由孫繼丁先生和徐允中先生講授。1922年正式成立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為饒毓泰先生(任職年限:1922-1930)。1930年至1937年由顧靜徽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30-1937)。抗戰爆發后學校南遷到昆明,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返津復校后,由潘孝碩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45-1949)。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2年由劉晉年教授兼任物理系主任(任職年限:1949-1952)。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洋大學物理系與我系合并由江安才教授任系主任(任職年限:1952-1966)。何國柱教授(任職年限:1978-1984)、母國光教授(任職年限:1984)、張光寅教授(任職年限:1987-1991)、潘士宏教授(任職年限:1984-1987、1991-1997)都曾先后擔任過物理系系主任。
一九八四年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經校行政會議研究決定由原我系半導體物理、無線電物理和電真空物理三個教研室組建成電子科學系及由原我系光學物理教研室的一部分組建成現代光學研究室。一九九八年物理系改建成物理科學學院,由理論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北來先生任第一任院長(任職年限:1998-2001)?,F任院長羅延安博士。
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擔各類項目200余項,其中973國家重點基礎項目14項,863高技術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0項,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教學成果獎40余項。學院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00余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44人。物理學學科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跨世紀人才”4人和“新世紀人才”13人。
學院設有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四個本科專業。學院除了提供良好的的課堂學習條件外,還積極提供條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自主組織的“今日物理”系列講座、學術競賽、本科創新工程、數學建模競賽、科研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得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學院還設有多種獎學金,物理學院設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伯苓班,是教育部物理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在學生培養方面,既重視培養從事科學前沿探索的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又重視培養高水平的理科應用人才,從事應用開發研究。我們的辦學指導思想特色是:教學與科研,理論和應用并重;既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又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既重視高等科技人才的培養,又著眼于國家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國家建設輸送生力軍。各專業設有外語、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基礎物理實驗和近代物理實驗等共同基礎課。
物理科學學院不僅是基礎科學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現代物理學、光電子材料、光電信息科學、光子學及材料物理科學的研究基地,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的綜合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該院正在進行的國家級和部委級研究項目有80余項,近年來獲國家級和部委級科技成果及優秀教材獎40余項。在“SCI”收入的論文總數位居我校前列。90年代以來,正式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歷史沿革
南開大學創建于1919年,是一所私立大學。建校之初,基于“科學教育為救國途徑”的信念,南開大學不同于當時的私立學校,不僅有文科,還有理科。那時,南開大學的理科,雖然不分物理、化學、生物以及數學(當時稱為算學)各系,卻開設了物理學的課程。然而,由于任課教師難于聘請,使得課程時斷時續。再加之選課的學生少,有的學生中途轉學,故而在建校初期,沒有培養出物理學方面的學生。
1922年,留學美國并獲得博士學位的饒毓泰先生受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來到南開大學任教授,并擔任物理系主任。與此同時,在美國預購的儀器設備,也隨之運抵南開。在八里臺南開大學理學院科學館建成了實驗室。至此,物理系有了系主任和任課的教師,有了專供教學使用的實驗室,于是物理系正式成立(《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年 第218頁)。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制造了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爆發。7月28日北平淪陷,29日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進了天津。南開大學屢遭日軍轟炸和炮擊,美麗的校園幾乎被夷為平地。南開大學奉命遷往長沙,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長沙聯合大學,于1937年10月25日開學,11月1日正式上課。南開大學的辦公室設在長沙圣經學校主樓208室,物理實驗室在206、209、211和212室,無線的實驗室在301、303、304和305室。長沙臨時大學開學不久,淞滬抗戰失利,上海落入日寇之手。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長沙臨時大學于1938年2月20日離開長沙,遷往云南昆明。同年4月21日,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通過決議,將長沙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并于1938年5月4日正式上課。在抗戰時期,南開大學度過了它既艱苦又輝煌的歲月。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南開大學在被日本侵略軍破壞殆盡的原校址,開始了復校建設。此時的南開大學已經正式成為國立大學。
解放的炮聲傳進南開園,南開大學成立了護校委員會,南開人迎接學校的新生。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南開大學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從此南開大學進入了它的新的發展時期。1952年經過院系調整,北洋大學(現在的天津大學)的物理系和南開大學的物理系合并,教師、學生也作了相應的調整,物理系已有相當的規模。
到了1960年成立了物理二系,陳天池教授擔任該系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65年物理二系合并到蘭州大學。
1953年5月27日開始施工,至12月5日,物理系建成了將近四千平方米的教學樓,即第三教學樓。時至1958年,一個五千余平方米的第五教學了投入使用,使得物理系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用房的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不包括金工廠和電子線路車間)。
物理系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基本上按教研室承擔,教師則按照所學專業和特長分布在各個教研室。到了1962年1月26日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決定,將我校的教研組全部改名為教研室。最早,物理系只有基礎教研室和光學教研室。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教師的增加,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物理系的教研室也在不斷地增加和變化。
基礎教研室承擔了物理系、數學系、化學系和生物系的普通物理教學(講課和實驗)任務。1953年10月31日任命趙景員為普通物理教研室副主任。
光學教研室是我國綜合性大學第一批成立的專業教研室,1954年光學教研室因為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和較齊備的實驗儀器,在光譜學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教學工作也有較好的基礎,是我國綜合大學成立的第一批光學專門組之一。1979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了現代光學研究室?,F代光學研究室于1984年3月經當時的國家教委批準,成立了現代光學研究所。
電子物理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1960年9月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無線電電子物理專門化。“文化大革命”時期曾改為電真空教研室,1979年恢復原名,遷入新建成的電真空樓。
無線電物理教研室在“文化大革命”前和電子物理教研室同在無線電電子物理教研室,同為這個教研室的兩個專門化方向。1971年恢復高考招生,將這個教研室分為電子物理教研室和無線電物理教研室。
1956年物理系建立了固體物理專門組。兩年后,即1958年,在那個“大煉鋼鐵”的一片喧鬧聲中,把“固體”改成為“金屬”,稱作金屬物理教研室,以圖與潮流合拍。1960年9月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金屬物理專門化?! ?965年,物理系承接了國家重點科學研究任務—國家十年科學發展規劃的國重第026號“固體能譜”項目,物理系專門成立了固體能譜組,以承擔這個任務。時不過一年,在那場“史無前例的”風暴中,被吹得無影無蹤。1978年由原金屬教研室和固體能譜組的部分成員,組成了固體物理教研室,1979年建立了固體物理研究室。到了19xx年成立了凝聚態物理教研室。
半導體教研室從1958年開始籌建,1960年河北省教育廳通知南開大學,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成立半導體專門化,并開始培養第一批半導體專業學生。由于半導體方面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工藝結合得比較緊密,于是自1969年 開始辦起半導體工廠。1976年半導體大樓建成,形成了教學、科學研究、生產有機結合的體制。
理論物理教研室早在1953年即成立,同年10月12日任命陳仁烈為該教研室主任。這個教研室中途曾被解散,1960年學校決定物理系新建理論物理專門組。在十年動亂時期被沖垮,1978年10月正式成立了理論物理教研室,是物理系被國家最早批準的博士點之一。
計算機教研室成立于1980年1月,成立之初稱為電子線路教研室,到了4月改為計算機教研室。隨著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從1983年開始準備,至1984年初,由數學系自動控制專業、軟件專業,物理系計算機專業(原機設計教研室)組建成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物理系的劉瑞廷教授擔任該系的系主任,
生物物理教研室是1981年10月成立的,在此之前于1978年開始調研,1979年9月成立了生物物理研究組。到了1982年,80級的學生在這個方向學習,成為生物物理專業培養的第一批畢業生。
南開大學物理系還有資料室、器材室、和金工廠及無線電車間。
物理系資料室在饒毓泰擔任物理系主任時即建立了圖書資料室,有圖書資料585種??谷諔馉帟r期遷往昆明時受到損失。抗戰勝利后,南開大學慘遭日本侵略軍毀滅性的破壞,百廢待興,圖書資料的購買只得少待時日。
1954年8月第66次校行政會議作出“關于逐步健全工作制度和建立正規秩序的決定”,提出在物理系、化學系等8個系和馬列教研組設立資料室。1955年物理系資料室坐落在第三教學樓三層東側,有中文、外文刊物十幾種,占用的面積大約30平方米,工作人員只有一位。隨著物理系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人數的增加,資料室逐漸擴大。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已經有物理專業的資料包括西文期刊240余種,俄文期刊40余種,中文期刊30余種,并把存放在圖書館中屬于我系訂購的六千余冊圖書,按作者姓名、書名、分類制成目錄卡片,存放在資料室。此外還將期刊也分別建立了分類卡片,以便于教師、高年級學生以及天津市有關單位查閱物理專業圖書資料。在那個大革文化命的年代,資料室受到嚴重的破壞。主要的期刊被迫停止訂購,西文期刊減至32種,由于學校停止一切活動,無法實行管理,書刊大量丟失,形成信息中斷,使得后來物理系恢復教學和科學研究,受到很大的影響。1979年,何國柱教授擔任物理系主任,調整、充實了資料室的人員,使得資料室重新獲得生機。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已有英文、德文、法文、日文期刊318種,俄文期刊30余種,中文期刊(包括贈閱的內部刊物)有500余種,期刊裝訂成冊的總數約一萬余冊,并備有重要的工具書和參考書600多種850余冊。有工作人員5位,占有面積270余平方米的閱覽室和儲書室,并開展了復印業務。資料室還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建立了資料交流聯系,編寫了物理文獻查閱方法的資料,為學生和青年教師開設了物理文獻查找和閱讀方面的講座。
器材室是在1951年建立的,那時稱為儀器室,僅有一位工作人員,只有50余件儀器,價值3萬余元。隨著物理系的發展,它的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包括了財會、采購、儀器管理、材料管理四個組。負責全系的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試制所需器材的供應管理,編報物理系財務收支預算和決算,辦理物理系財務收支、儀器材料的采購、調配、外借和賠償等事宜。儀器室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同樣遭到嚴重的破壞,許多實驗裝置被拆毀,儀器材料當作廢品被處理。1978儀器室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有工作人員10位,所管理的儀器達到6695件,價值達到1千48萬余元,其中單價在2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有70余件,價值約360余萬元,所管理的低值易耗品有3056余種,價值30余萬元。為物理系已經排出的教學實驗題目275個,科學研究實驗課題82個提供了儀器和材料方面的物質保證。
金工廠及線路車間,早在物理系成立遷入科學館時就有一個儀器修理室。到了1948年,有小車床、臺鉆、臺鉗、手搖砂輪各一臺。1955年以后,隨著科學研究和學生的畢業論文數量的增加,需要加工的金屬零件逐漸多了起來,于是添置了車床、铇床、銑床各一臺,工人增加至6名。1957年遷到了衛津河北面新建的車間,1960年進一步擴大了廠房,工人增加到了70余位。后來幾經調整,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工人44名,下設兩個車間。鉗工車間包括電氣焊和噴漆工種,車工車間包括車、銑、铇、磨四個工種。這時主要的設備有車床14臺,磨床3臺,萬能銑床4臺,仿形銑床2臺,铇床2臺,剪床2臺,沖床5臺,立鉆1臺,搖臂鉆2臺,臺鉆3臺,插床1臺,噴漆泵2臺,大型烘箱1臺,電焊機2臺。
物理系金工廠不僅為物理系制作教學和科學研究需要的實驗設備,還生產了一些教學儀器。早期的產品有析鋼儀、光點記錄儀、粉末照相機、勞厄照相機等,上個世紀70年代后還生產過200余臺純水器,30余臺超凈工作臺,百余臺薄層色譜儀,6臺邁克爾遜干涉儀,20臺掃描干涉儀,200余個氣墊轉盤。
無線電車間是在1958年成立的,屬于金工廠,只有工人2名。當時正是“大躍進”年代,教師和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產品有低頻振蕩器、磁飽和穩壓電源、示波極譜儀等。1959年學生復課,工人增加到5位。1971年至1976年合并到無線電教研室,其間生產過800余臺晶體管穩壓電源,1000余臺晶體管毫伏表,微電流放大器30余臺。與教研室分開后合并到金工廠時,有工人16名。在這以后,同計算機教研室一起,開拓了新的生產業務。除了生產20余臺低頻微伏表外,還裝配了美國Heath公司微型計算機訓練系統ET-3400共100臺,擴展系統共30臺,在近兩年半的時間內,無線電車間為學校創收約80多萬元。
在進行本科教育同時,物理系還接待了兄弟院校派來的進修教師、代培教師。并按照上級部門的指示,開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960年1月河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局決定于當年春季,在南開大學開辦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師資培訓班,主要專業微電子物理學、微波、無線電電路。進修生為山東大學等高等院校的高年級學生,畢業后充實師資隊伍。
1958年8月10日南開大學黨委提出“過好一個共產主義暑假”的號召,在全校發動了一個“結合教學、結合生產大搞科研、大辦工廠、奮戰十五天、相國慶節獻禮”的大規模群眾運動。
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主席蒞臨南開大學視察。
1958年9月20日物理系奮戰40天制作成β譜儀。
1960年6月11日校黨委常委會決定:在物理系原子核專業和化學系放射化學專業基礎上成立原子能系,并于7月29日正式命名為物理二系。原物理系命名為物理一系。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聯系方式
書記室 | 23503383 | 研究生管理 | 23508016 |
院長室 | 23501490 | 科研管理 | 23508052 |
院黨委 | 23508514 | 圖書資料室 | 23501225 23503591 |
院辦公室 | 23501594 | 設備網絡管理 | 23508016 |
院團委 | 23508559 23501472 | 實驗室安全管理 | 23508016 |
院財務室 | 23508543 | 物理學會 | 23502572 |
人事外事管理 | 23508210 | 三教值班室 | 23508413 |
本科教學管理 | 23508052 | 五教值班室 | 23508896 |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及優勢學科
姓名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備注 |
廖 益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 | |
劉玉斌 | 理論物理 | 量子場論、引力和黑洞物理 | |
孟新河 | 理論物理 | 天體高能粒子物理和宇宙學 | |
繆炎剛 | 理論物理 | 量子場論、引力和黑洞物理 | |
申 虹 | 理論物理 | 原子核理論 | |
宋 智 | 理論物理 | 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理論 | |
魏正濤 | 理論物理 | 粒子物理 | |
楊茂志 | 理論物理 | 粒子物理 | |
張連眾 | 理論物理 | 非線性物理 | |
趙 柳 | 理論物理 | 場論與引力理論 | |
王玉明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理論 | |
金 亮 | 理論物理 | 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理論 | |
常 雷 | 理論物理 | 強子物理 | |
李 佟 | 理論物理 | 高能物理 | |
羅延安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粒子物理實驗 | |
喻純旭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原子核理論 | |
張小兵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強相互作用物質理論 | |
曹學偉 | 凝聚態物理 | 凝聚態物理與固體光譜 | |
曹亞安 | 凝聚態物理 | 低維功能材料物理化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孔勇發 | 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與材料、光子學材料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李寶會 | 凝聚態物理 | 軟凝聚態物理、核磁共振波譜 | |
張立新 | 凝聚態物理 | 低維功能材料、能源材料模擬與計算 | |
武 莉 | 凝聚態物理 | 發光材料與器件、非線性光學材料 | |
孫 軍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
周向鋒 | 凝聚態物理 | 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王玉芳 | 凝聚態物理 | 固體光譜 | |
董 校 | 凝聚態物理 | 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李任植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界面、單分子力學、電磁輻射生物物理 | |
李樹杰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膜及膜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 |
李川勇 | 生命信息物理學 |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 |
許京軍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光子學及光電材料、非線性光學及其應用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姚江宏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材料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臧維平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 | |
趙麗娟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固體光譜、發光學與超快光譜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慧田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微結構光子學、材料設計與物性預測 | |
張天浩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折變表面波,光折變表面孤子 | |
張國權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弱光非線性光子學、量子光學 | |
張心正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納米光子學、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李祖斌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微納光學與光子學 | |
李乙鋼 | 光學 | 光子學與現代光通信 | |
李玉棟 | 光學 | 光場調控及非線性光學 | |
李勇男 | 光學 | 光場調控及非線性光學 | |
周文遠 | 光學 | 光電成像、光子檢測技術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孫 騫 | 光學 | 納米光子學及應用、弱光非線性光學與應用 | |
陳 璟 | 光學 | 微納光學 | |
宋 峰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固態發光與光譜 | |
Romano Rupp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生物光子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陳志剛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光子器件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胡 毅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光場調控及其應用 | |
陳樹琪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
蔡 衛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微納光子學 | |
吳 強 | 光學、凝聚態物理 | 光電材料與器件、超快光子學及其應用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田建國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固體光譜 | |
劉智波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凝聚態物理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及固體光譜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任夢昕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非線性光學 | |
宋道紅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光子學微結構與器件 | |
薄 方 | 光學 | 非線性光學、微納光學 | 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陳念江 | 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 | 兼職 |
黃維 | 光學 | 有機光電子技術 | 兼職 |
黃存新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兼職 |
劉前 | 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 納米光學與器件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衛民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人工晶體與光電器件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王浩華 | 光學 | 光子學及固體光譜、量子光學 | 兼職 |
楊富華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半導體器件與物理 | 兼職物理/泰達應用物理 |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專業目錄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凝聚態物理 光學 光子學與光子技術 生命信息物理學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http://physics.nankai.edu.cn/main.htm
2018年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暑期夏令營推免生活動招生簡章
為充分展示物理魅力和南開物理特色,增進高校間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與聯系,吸納優秀本科生來我院進一步深造,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和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擬定于2018年7月15日至18日舉辦“2018年南開大學‘我愛物理’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此次夏令營將安排學術講座、師生交流、參觀重點實驗室等活動,介紹學院的基本情況以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問題,并就學生關心的推免等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對夏令營中表現優異的營員,將授予優秀營員稱號。
一、學科介紹
南開大學自1919年創建伊始即設有物理學,1922年正式建立物理系,是南開大學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中國近代物理奠基人饒毓泰和吳大猷等是本學科的開創者。抗戰時期,與北大、清華組建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杰出科學家。解放后,在胡剛復等帶領下,率先在國內建立了光學、理論物理、固體物理等專業,培養了一批杰出物理學家。
南開大學物理學科目前擁有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和博士后流動站,光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物理學一級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開大學物理學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A-類,并列第7名。該學科建有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天津市信息光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F有專任教師90多人,工程技術人員2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千人和青年千人3人,“跨世紀人才”4人和“新世紀人才”16人,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國家教學團隊1個,已建立起老中青相結合、以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主的教學與科研團隊。
在南開大學建設“雙一流”的戰略發展背景下,物理科學學院和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協同發展、緊密合作,依托國家重點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將985、211、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發展優勢統籌安排、資源共享,形成了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學科體系。研究生培養成績顯著,有多篇論文入選“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多名學生獲得教育部學術新人獎、王大珩光學獎、饒毓泰基礎光學獎、全國光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優秀論文、中國光學重要成果獎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二、研究生專業設置與招生人數
本學科招收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生命信息物理學、光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六個專業方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招收名額約36人/年,碩士研究生招收名額約86人/年。
三、申請條件
1.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2.物理學類、應用物理、光學、光電子學、光學工程和材料物理等國內相關院校(非南開大學)對口專業大三在讀學生(2019年本科應屆畢業生),并有意到我院繼續深造。
3.本科學習成績優秀,功底扎實,英語水平良好,對物理學具有濃厚興趣,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具有較強的科研潛力和創新精神。
4.能夠獲得所在院校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者優先。
5.如本科期間,已在SCI/EI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或在省部級及以上物理學專業競賽中獲獎者,在同等情況下優先考慮。
6.具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員)以上職稱的兩名熟悉本人的本專業授課老師推薦。
四、申請方式及流程
1.網上報名:南開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b.nankai.edu.cn/進入南開大學研究生招生網,選擇網上系統-碩士-碩士推免網報系統(將于5月中旬開通,敬請關注)
報名時間:截止至2018年6月22日(星期五)
學生在線完成信息填報并進行申請,經初步資格審查后于5個工作日內在系統內進行網上回復確認,請申請人及時查看是否通過網申,并按照報名系統提示打印報名表。
2.提交申請材料:
A.電子版材料:
(1)身份證復印件掃描版(正反面掃描在一頁紙上、辦理保險使用);
(2)加蓋教務處公章的本科成績單與本專業排名證明掃描件;
(3)國家英語四/六級成績單或其他同類別英語考試成績單掃描件(通過六級者只交六級成績單);
(4)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推薦信2封掃描版,須有推薦者親筆簽字;專家推薦信模板.docx
(5)其他申請材料電子版。
以上文件打包于6月22日前發送到郵箱:physicsxialy@126.com,命名格式為**大學+姓名,例如,西北大學+張三。
B.紙質版材料
(1)《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登陸研究生院招辦網上報名、確認后,可以在系統里選擇打印此表);
(2)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復印在一張A4紙上);
(3)加蓋教務處公章的本科成績單與本專業排名證明;
(4)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單或其他同類別英語考試成績單復印件;
(5)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推薦信2封,須有推薦者親筆簽字;
(6)表明申請人學習、科研、社會活動等能力的已發表論文、獲獎或資格證書復印件(可選項)。
以上材料,請按順序排好,訂書機左側裝訂或小夾子夾起來,在報到時提交。材料(1)-(5)為必須提交材料,材料(6)為可選項。
3.確認參營。
我們將根據學生提交的材料確定參營名單,并于6月29日之前在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網頁公布,請及時關注。物理科學學院網址:http://physics.nankai.edu.cn/。
入選人請于7月1日前回復郵件確認是否參營,回復郵箱為:physicsxialy@126.com?;貜椭黝}:大學+姓名,確認參營,例如西北大學+張三,確認參營。逾期未回復者將視為自動放棄參營資格。
五、營員待遇
1.將為入選營員統一提供免費食宿(不含早餐)。
2.外地學生請自行預定往返車票,我院將按普通硬座火車票價補貼來津交通費,學生需保存并在報到時提交來時火車票根。乘車目的地須是天津,換乘須提供出發地至天津的全套車票。
3.保險:我院將為入選營員統一購買夏令營活動期間的團體意外保險。
六、日程安排
7月15日報到。7月16-17日開營式,學院介紹,前沿講座,師生交流,實驗室參觀,營員考核,游覽南開園等。7月18日上午閉營式,中午離校。
詳細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七、其他事項
1.學生須承諾所有申報材料和信息均屬實,如有弄虛作假,一經查實,取消本人參營資格。
2.營員報到時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學生證。
3.營員報到后須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并嚴格遵守南開大學和我院相關規定。擅自離營者,將不再提供食宿補助。
4.獲得推免資格的本科生,可申報攻讀我院三年制碩士研究生或五年制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也可在碩士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2+3學制)或第五學期(3+3學制)申請轉博(碩博連讀)。
5.請各位同學隨時關注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及研究生院網站相關通知。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網站http://physics.nankai.edu.cn/
南開大學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網站http://iap.nankai.edu.cn/
南開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站http://yzb.nankai.edu.cn/
八、聯系方式
電話:022-23508016聯系人:王老師
E-mail:physicsxialy@126.com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三教110室
郵編:300071
物理科學學院、泰達應用物理研究院
2018年5月8日
附錄研究生獎助體系
(一)獎
1、優秀新生獎學金: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一次性獎勵3000元/人。
2、學業獎學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每人每年8000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0元。
3、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2萬元/人,博士研究生3萬元/人。
4、學校獎學金:碩士研究生一等獎8000元/人,二等獎5000元/人;博士研究生一等獎1.5萬元/人,二等獎0.75萬元/人。
5、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碩、博均為1萬元/人。
(二)助
1、助學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1000元。
2、生活困難補助金:家庭經濟困難的碩士研究生可申請。
3、國家助學貸款:家庭經濟困難的碩士研究生新生,按照國家和中國銀行相關規定,可申請最高額度為每生每年12000元國家助學貸款。
4、綠色通道:家庭經濟困難,不能及時繳納全部或部分費用的研究生新生可辦理費用緩交手續,保證順利入學。
(三)酬
1、助研津貼:全日制碩士可申請助研津貼每人每年2400元,(理論物理學科每人每年1200元,全脫產博士可申請助研津貼每人每年7200元(理論物理學科每人每年4800元)。
2、助管/教:碩士可申請助管崗位,薪酬為400-600元/月;博士可申請助教崗位,薪酬為800元/月。
3、指導教師提供的科研津貼。
注:2019年如有變動,請以學校最新文件為準。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考研招生聯系方式
院系所名稱 | 聯系電話 |
物理科學學院 | 23508016 |
23508052 |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xiaodian.png)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appxiazai.png)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