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專業課資料
南京師范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南京師范大學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考研真題資料(大全版) | ¥528 | ¥1056 | |
南京師范大學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考研真題資料(精簡版) | ¥398 | ¥756 | |
南京師范大學616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179 | ¥190 | |
南京師范大學617政治學原理考研真題資料 | ¥218 | ¥358 | |
南京師范大學814中外哲學史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188 | ¥380 | |
南京師范大學行政管理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368 | ¥550 | |
南京師范大學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真題 | ¥60 | ¥90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南京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南京師范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南京師范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南京師范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南京師范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南京師范大學考研難嗎]
[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師范大學考研群]
[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學費]
[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公共管理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專任教師56人,教授20人,副教授20人,外籍教授1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80%,其中歸國博士4人。學院現有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高層次中青年科技帶頭人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骨干教師3人;江蘇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1人;江蘇省“雙創博士”1人;“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人員1人;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學院下設哲學系、政治系、行政管理系,有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江蘇高校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江蘇省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研究中心、江蘇省鄉村文化振興研究中心等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經濟倫理學研究所、江蘇省人才選拔面試考官培訓基地掛靠我院。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是一支富有活力與學術底蘊的教學與研究團隊,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90%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長期聚焦于中國政府與政治、社會治理網絡、社區治理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社會組織研究以及公務員制度研究,獲得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社科基金的資助,承擔了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以及省級精品課程,形成了從行政管理本科至學術型研究生與應用型研究生(MPA)的完整培養體系。行政管理系在注重教學研究的同時,也注重社會服務,依托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南京智庫聯盟城市治理與政策分析研究所,形成了多項高質量研究報告。
行政管理系將始終秉持“厚生”為宗旨,努力打造具有使命擔當與公共情懷的一流教學與研究隊伍。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專業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哲學專業歷史悠久,學科整體基礎優秀。早在20世紀50年代,原南京師范學院政教系就開設了倫理學專業課程,1980年恢復開設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課程。2003年,南京師范大學正式成立哲學系,2004年開始招收哲學專業本科生。目前,哲學學科已具備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除承擔哲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倫理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和中國哲學等六個碩士點均已招收、培養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和現代外國哲學等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哲學專業建設日趨成熟,2012年、2016年分別獲批江蘇省“十二五” 、“十三五”重點學科建設專業;2015年獲批校級品牌建設專業。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7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外籍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6人。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南京師范大學“百名青年領軍人才”1人,南京師范大學“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南京師范大學優秀博士后1人,全球知名哲學系高端訪問學者4人(美國圣母大學、波士頓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劍橋大學)。
目前哲學學科建有江蘇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江蘇省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江蘇省生態文明實踐”校級協同創新中心;應用倫理學研究所、經濟倫理學研究所2個校級重點研究所;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中心、禮儀文化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馬克思主義與價值哲學研究所院級研究所5個;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共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共建“江蘇省優勢學科”。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系簡介
一、發展簡況本學科已有50余年的歷史,1985年獲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獲得“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被遴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7年獲得“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建立“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2018年獲得“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十二五”、“十三五”,本學科均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
二、特色與優勢
1.學科方向明確、特色鮮明。形成“政治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與東方社會發展”、“比較政治”、“政府與政策”4個學科方向,其中“科學社會主義與東方社會發展”是特色方向,該方向開辟“馬克思主義東方學”研究的新領域,學術成果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
2.師資力量雄厚、綜合實力強。現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正高19人,博士生導師12人,82.5%的人員具有博士學位,最高學位是法學及相近學科教師人數達到100%,有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者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組專家2名、全國優秀教師1人、具有國外高校學位教師3名、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333”工程二層次人才2人和三層次人才1人、省“青藍工程”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6人。
3.研究與教學成果突出。近5年,本學科出版學術專著40部,發表學術論文326篇。承擔國家社科項目25項,其中重點項目6項。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1部。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獲各類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8項。
4.研究平臺高,服務社會成效顯著。本學科是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擁有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江蘇唯一)、江蘇省人才選拔面試考官培訓基地(江蘇唯一)等5個省部級研究基地。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培養江蘇省公務員二級面試考官600余人,政策咨詢報告得到部長批示。
三、學科方向
近十多年以來,我校政治學學科形成了六個穩定的、有特色的學科方向。
1、政治學理論
該方向研究的內容:(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政治學的基本理論。如馬克思對1848年革命經驗的總結和對巴黎公社原則的闡述,恩格斯晚年對民主共和國的認識以及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策略的思想。列寧關于工人階級執政黨與工會、蘇維埃之間關系的思想,關于逐步發展蘇維埃民主的思想。(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治發展的理論。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執政黨建設的思想,關于依靠“中國力量”和發揮“中國精神”以實現中國夢的思想。(3)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說。如西方左翼學者對資產階級民主弊端的批評,對群眾參與政治生活途徑的探索,特別是關于在西方實施協商民主的思想。
2、科學社會主義
該方向研究內容:(1)深入開展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問題,重點研究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歷程和規律,研究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新發展和發展新態勢,研究社會主義社會改革發展和制度創新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2)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問題研究,重點研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進程和歷史經驗,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實踐和內在規律,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意識形態戰略思想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3)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問題研究,重點探討國內外共產黨發展的新態勢,研究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實踐和經驗,研究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和新舉措等。
3、中國政治
該方向研究的內容:(1)網絡政治學理論與網絡治理。探索網絡政治學發展理論,拓展政治學學科研究新的領域,拓寬政府治理新的空間,探尋政府對網絡空間協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2)中國政府與政治。研究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的理論發展,探討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實踐以及治理之道。(3)鄉村治理研究。著力研究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治理結構改革以及鄉村治理實踐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立足于鄉村實際情況尋求鄉村治理和合宜政策和措施。
4、國際政治
該方向研究的內容:本方向依托江蘇省高校首批國際問題重點研究基地(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展開相關研究。(1)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發展。如二戰后東亞地區獨具特色的威權政治體制及其轉型、當代東亞國家和地區政治發展的比較、東亞國家和地區維護政治穩定的經驗與教訓等。(2)東亞區域安全。如東亞地區的朝鮮半島問題、東海和南海的領土主權爭端、東亞地區海上沖突管控機制、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政局變幻及其對區域安全的影響、上海合作組織的運行機制及其在東亞區域安全維護中的作用等。(3)東亞地區的大國關系。如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大國在東亞地區的權力博弈、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塑造、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深化、中日關系的困境等。
5、政府與政策
該方向研究的內容:(1)國家治理研究。系統探究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市場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政府職能的定位,通過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構建國家、市場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治理結構。(2)政策分析研究。以問題為導向探究政策議程、政策制定、政策實施、政策評估、政策反思等環節,探討當代中國公共政策的決策模型與優化路徑。(3)國家公務員制度研究。研究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拓展公務員考錄機制的研究領域,以實證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分級分類考錄機制,探討將制度設計的公平性與科學性有機集合的政策設計。
6、黨的建設與中共黨史
該方向研究的內容:(1)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及其歷史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基礎,深入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的建黨學說和建黨思想,理解它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的指導意義及其對中共黨史的影響,分析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中國化的環境和路徑,揭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民族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形態,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2)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認識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結合當代中國的重大現實問題,分析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及“四個全面”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理解和闡釋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方略和基本經驗,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在建黨思想上的繼承和創新。(3)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程及重大事項。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包括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理論、重要思想、重要方針和重要歷史人物,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內涵及其內在關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政策變遷、理論突破及實踐成就。
四、學術團隊
我校政治學學科已經形成力量強實且充滿發展潛力的教學和科研隊伍。有教授17人(博導11人),副教授12人,講師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50歲以下的教授4人。1人成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授予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為“333工程”二層次人選,1人為“333工程”三層次人選,1人為江蘇省“五個一批”人才。3人分別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3人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議評審專家,3人為全國性學術團體的副會長,5人為江蘇省省級學會的副會長。
五、人才培養
我校政治學學科注重人才培養。如采取有效措施調動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教書育人的職業精神,不斷提高畢業生的質量。已有兩篇博士學位論文被評定為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碩士學位論文被評定為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畢業生大多在高校工作,有的成為學校的重點學科帶頭人,有的擔任學校的中層領導職務。“十二五”期間,我校政治學學科招收博士生17人,獲得博士學位者20人。招收碩士生164人,獲得碩士學位者158人。
六、科學研究
我校政治學學科注重科學研究,并已取得優異成績。“十二五”期間,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12項。承擔教育部社科項目9項。承擔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7項。承擔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10項。承擔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7項。榮獲得中國高等院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榮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十二五”期間,發表學術論文350篇,其中國家權威期刊上的論文88篇,出版學術著作30部。
七、學術交流
我校政治學學科重視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已經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政治改革與社會穩定”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紀念十月革命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馬克思恩格斯與當代社會主義——紀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列寧與東方社會——第二屆中日社會主義論壇”,“馬克思經典與當代社會主義——第三屆中日社會主義論壇”。在上述國際會議進程中,英、美、法、德、俄、日、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學者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促進了政治學學科的發展,也擴大了我校在國外相關學術界的影響。此外,每年舉行若干次國內高層次的學術研討會,對于繁榮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貢獻了一份力量。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文苑路1號行敏樓郵編:210023
電話:025-85891145
傳真:025-85891145
E-mail:67405@njnu.edu.cn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53年秋建立的南京師范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歷經政教系、馬列部、經濟法政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到今天的公共管理學院,篳路藍縷,薪火相傳。近年來,學院堅持“夯實基礎、協同創新、提升質量、彰顯特色”的辦學方針,各項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院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專任教師56人,教授20人,副教授20人,外籍教授1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80%,其中歸國博士4人。學院現有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高層次中青年科技帶頭人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骨干教師3人;江蘇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1人;江蘇省“雙創博士”1人;“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人員1人;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
學院下設哲學系、政治系、行政管理系,有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江蘇高校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江蘇省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研究中心、江蘇省鄉村文化振興研究中心等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經濟倫理學研究所、江蘇省人才選拔面試考官培訓基地掛靠我院。
學院涵蓋哲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三個一級學科。其中哲學為江蘇省優勢學科,政治學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有哲學、政治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和政治學兩個博士后流動站;哲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MPA);哲學、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
自2016年以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8項(其中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5項),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1項;教育部、民政部和江蘇省社科規劃項目以及橫向項目等22項;廳局級項目16項。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1部。出版和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多項成果獲得了省部級一、二等獎。
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家國情懷、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享有公共精神和公共抱負的社會引領者。通過“師友計劃”、“卓越計劃”、“交換生及海外學習計劃”、 “實崗掛職鍛煉計劃”、“論道”系列講壇、研究生創新工程等加強人才培養。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全國性賽事中多次取得好成績,多篇論文入選省優秀博碩士論文。
學院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合作開辦“1+2+1”學歷教育項目,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烏克蘭基輔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合作辦學;成功舉辦“中美關系與東亞安全”國際高層學術論壇等國際學術會議;多次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學院師生多次赴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學術交流。
公共管理學院將進一步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整合優質辦學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擴大學術影響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優化社會服務,全面推進學院內涵建設,努力創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2020考研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學位)復試考試科目
公共管理學院
|
南京師范大學2020考研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復試科目
公共管理學院
|
南京師范大學2020考研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復試科目
公共管理學院
|
2020考研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復試科目
公共管理學院
|
添加南京師范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南京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師范大學報錄比、南京師范大學考研群、南京師范大學學姐、南京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南京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南京師范大學排名、南京師范大學保研、南京師范大學公眾號、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