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藝術學院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南京藝術學院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南京藝術學院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人文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專業

來源: 點擊數:4588 更新時間:2015-06-05
專業代碼:130401
專業名稱:美術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有形”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文化遺產傳播機構從事研究、編輯、整理、傳播、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美術與建筑學科復合型人才,并為進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家及國際關于有形及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藝術基礎、項目策劃、技術保護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和技術的應用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知識:具有廣泛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知識;
2.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專業理論、技術等的專業知識,了解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3.認知能力:掌握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調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對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對象進行認知和調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對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創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文化遺產保護方案寫作的能力,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6.基本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藝術修養;
7.專業素質: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熟悉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管理能力。
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美術學;歷史學、建筑學。
核心課程:美術基礎、文化遺產保護史論、中國工藝美術史、藝術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論、中國建筑史、文化遺產項目管理、文化遺產展示策劃、遺產展示設計(城遺、非遺)、遺產保護專題研究(城遺、非遺)。
特色課程:城遺保護課程群、非遺保護課程群。
實踐教學體系:由公共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社會與藝術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公共實踐教學包括公共課程實踐、軍事理論與訓練,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論文),社會與藝術實踐包括社會實踐、藝術實踐。除公共、專業任選課以外,實踐教學合計77學分,1316學時,占總學分48.1%。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畢業論文、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等。
主要專業實驗:非遺傳承技術、非遺數字化技術、文化遺產保護材料學、文物保護技術、畢業匯報、畢業論文。
計劃學制:四年。
畢業最低學分:160。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 
來源: 點擊數:5131 更新時間:2015-06-05 
 
專業代碼:130401
專業名稱:美術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美術學、文物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等的基礎知識,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實踐能力,能在博物館、美術館、文物保護研究所、拍賣公司、藝術品投資公司從事文物鑒賞、修復、編輯、整理、研究、傳播、經營、投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美術與考古學科復合型人才,并為進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陶瓷鑒定、陶瓷修復、書畫鑒定、書畫修復、古籍版本鑒定和古籍修復等文物鑒賞與修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文物鑒賞與修復的基本訓練,掌握文物鑒賞與修復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知識:具有廣泛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知識;
2.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文物鑒賞與修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文物鑒賞專業理論與文物修復技術等的專業知識,了解文物鑒賞與修復領域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3.認知能力:掌握文物鑒賞與修復調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對于文物鑒賞與修復對象進行認知和調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文物鑒賞與修復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對于文物鑒賞與修復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創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文物鑒賞論文與文物修復報告寫作的能力,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6.基本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藝術修養;
7.專業素質:了解文物鑒賞與修復的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熟悉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管理能力。
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美術學;歷史學、考古學。
核心課程:美術基礎、中國工藝美術史、藝術考古、中國古代史、書畫修復、古籍修復、陶瓷修復、書畫鑒定、陶瓷鑒定、古籍版本鑒定。
特色課程:陶瓷鑒定與修復、書畫鑒定與修復、古籍鑒定與修復。
實踐教學體系:由公共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社會與藝術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公共實踐教學包括公共課程實踐、軍事理論與訓練,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論文),社會與藝術實踐包括社會實踐、藝術實踐。除公共、專業任選課以外,實踐教學合計65學分,1100學時,占總學分40.6%。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畢業論文、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等。
主要專業實驗:書畫修復、古籍修復、陶瓷修復、書畫鑒定、陶瓷鑒定、古籍版本鑒定、畢業匯報、畢業論文。
計劃學制:四年。
畢業最低學分:160。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藝術史論專業

來源: 點擊數:2935 更新時間:2015-09-02




專業代碼:130101
專業名稱:藝術史論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豐富的人文修養與藝術史論基礎,可從事藝術史論的持續研究,可自覺針對藝術現象問題進行專業批評,可從藝術跨學科研究中獲得交叉應用知識,以及藝術多元化實踐等諸種能力,能在基礎教育學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在藝術管理、編輯出版、新聞傳播、藝創藝評等部門從事策劃、管理、編輯、評論與文創的藝術學理論學科復合型人才,并為進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藝術學理論和藝術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科視野寬闊,基礎知識扎實,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對學術研究的濃厚興趣,受到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寫作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藝術鑒賞與藝術批評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知識:具有廣泛的人文與社會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知識;
2.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藝術史論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藝術學領域主要學說或流派關于藝術創作、理論、技藝等的基本思想,了解藝術理論及藝術史研究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3.認知能力:掌握藝術理論研究基本方法,具有對藝術史論專題對象進行認知和調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藝術史論學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對藝術史論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創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針對藝術史論諸方面問題剖析的寫作能力,具有運用理論話語表達各種藝術觀念的能力;
6.基本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藝術修養;
7.專業素質:了解藝術史論專業的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熟悉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管理能力。
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藝術學理論;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核心課程:藝術學原理、藝術哲學、中外美學史、書畫藝術史、設計藝術史、舞臺藝術史、影視藝術史、藝術批評專題研究、專業寫作訓練、文案策劃與寫作。
特色課程:藝術特長、專業寫作訓練、音樂基礎、美術基礎。
實踐教學體系:由公共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社會與藝術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公共實踐教學包括公共課程實踐、軍事理論與訓練,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論文,社會與藝術實踐包括社會實踐、藝術實踐。除公共、專業任選課以外,實踐教學合計44學分,722學時,占總學分27.5%。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論文、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等。
計劃學制:四年。
畢業最低學分:160。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藝術教育專業

來源:人文學院 點擊數:1067 更新時間:2019-04-04
專業代碼:040105
專業名稱:藝術教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掌握現代藝術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并 具有先進教育理念、深厚藝術素養、綜合藝術特長的復合型人才,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以及社會各類文化藝 術機構輸送從事兒童綜合藝術教育的教師和社會工作者,并為進一步專業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各藝術學科(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學 習教育科學的相關課程,接受藝術類技能的基礎訓練,能夠開展綜合藝術課程的教學工作,達到綜合藝術教育 專業的培養目標。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知識:具有廣泛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知識;
2.專業知識:具有較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掌握各藝術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具有藝 術的審美能力,了解藝術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3.認知能力:掌握藝術基礎知識與藝術教學法,具有對于藝術教育對象進行認知和調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藝術教育過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對于藝術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創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藝術教學實踐與藝術創作的能力,在藝術教育實踐中能夠進行 主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
6.基本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藝術修養;
7.專業素質:了解藝術教育專業的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熟悉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具 有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管理能力。
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美術學、咅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教育學、心理學。
核心課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美學原理、藝術概論、藝術史與作品鑒賞、戲劇概論、美 術基礎、音樂基礎、舞蹈基礎、戲劇表演基礎、劇目創編與策劃、藝術課程教學法。
特色課程:劇目創編與策劃、劇本寫作、影視作品賞析、藝術課程教學法。
實踐教學體系:由公共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社會與藝術實踐三個部分組成,公共實踐教學包括公共 課程實踐、軍事理論與訓練,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畢業論文,社會與藝術實踐包括社會 實踐、藝術實踐。除公共、專業任選課以外,實踐教學合計80學分,1352學時,占總學分50%。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畢業匯報、畢業論文、社會實踐、藝術實踐等。
主要專業實驗:劇目排練實踐、教育實習、畢業匯報、畢業論文。
計劃學制:四年。
畢業最低學分:160。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北京西路74號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郵編:210013
電話:025-83498354
人文學院目前在校學生493人,其中本科生414人,碩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13人。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教授4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教師14人,2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5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入選,1人獲博士后基金獎勵。學院自成立以來,秉承“閎約深美,人文日新”的辦學理念,堅持“公共課和專業課同步規劃,教學和科研同等重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時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校內外學術資源,全面探索辦學有效機制,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形成辦 學優勢、積累辦學特色、擴大辦學影響。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是隨著國內外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在全校實施學科拓展戰略的背景下成立的教學單位,主要負責發展新興實用類“大藝術”專業和承擔全校公共課教學。現有文物鑒賞與修復、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藝術史論、藝術教育共四個專業,文物修復、文化遺產與保護、藝術史論專業已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同時面向全國招收文化遺產保護方向、藝術考古方向、中國藝術文獻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人文學院目前在校學生493人,其中本科生414人,碩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13人。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教授4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教師14人,2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5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入選,1人獲博士后基金獎勵。學院自成立以來,秉承“閎約深美,人文日新”的辦學理念,堅持“公共課和專業課同步規劃,教學和科研同等重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時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校內外學術資源,全面探索辦學有效機制,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形成辦 學優勢、積累辦學特色、擴大辦學影響。
科研工作:堅持藝術專業與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開展學位點建設。搭建學術平臺,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學術組織,孵化人才,積累成果。按照“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豐富教學”的要求,發揮教授帶頭作用和團隊合作精神,鼓勵教師全面參與江蘇建設文化強省的項目工程,使學院成為文物修復、文化遺產、藝術史論研究、藝術教育等領域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重要力量。2016年至今,人文學院還承擔了文化與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委托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和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委托的“中華古籍保護名師講堂”等兩個項目。
教學工作:堅持按專業大類招生、按專業方向培養的原則,全面推進學分制教學改革,完善基礎性和開放性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注重專業理論學習,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教學內涵建設,春季學期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公開課活動,秋季學期舉辦骨干教師教學觀摩課活動,引導教師在人才培養轉型、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改革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努力形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鉆研教法,探索教改的良好風氣。
學生工作:以“人文社團:傾心實踐的好陣地;人文講壇:熱心科研的好渠道;人文刊物:靜心讀書的好載體;人文宿舍:開心生活的好場所”為特色,積極借鑒人才培養新理念,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機制,整合分團委、學生會、社團、班委會和團支部活動內容,全面實施潛移默化的人文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加強扎實有效的學風班風建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公平的人才成長環境,全面培養“專業素質高、就業本領強、創業意識濃”的新型藝術人才。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目前各個專業均已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并且面向全國招收文化遺產保護方向、藝術考古方向、中國藝術文獻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下面是該學院碩士導師介紹匯總: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碩士導師介紹匯總表

 

 

 

 


  姓名:施詠
  性別:
  民族:
  出生日期: 1971
  專業技術職務: 教授

  近年獲省部級學術獎5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規劃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省社科規劃及廳級課題十多項。出版專著、教材10部,獨著6部。發表 論文8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核心刊物40余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一篇,公開發表文字200余萬字。2008年入選全國藝術學高被引作者前10 位。

  社會兼職: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全國高校樂理、視唱練耳學會副會長、南京藝術學院院學術委員、古琴保護研究所所長。

  學習工作經歷:
  2008-2010 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
  2010-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 教授
  2011-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等教學領域:
  民族音樂學、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方向碩士生導師

  著作(教材):
  2012年《樂理與文化》 西南師大出版社
  2011年《弦外之音——當代古琴文化傳承現狀調查實錄》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0年《可愛的安徽——安徽地方音樂名曲賞析》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8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年《中國民族器樂經典名曲50首詳解》 西南師大出版社
  2008年《中國民族音樂》(參編) 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年《外國民族音樂》(參編) 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年《中國民族音樂》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2年《基本樂理的文化視野》 西南師大出版社
  2002年《安徽音樂志野獲編》 安徽文藝出版社

  論文(1-44 CSSCI核心刊物論文):
  2012年《<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學概論>書評》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2012年《說唱風格鋼琴曲創作研究》 《人民音樂》第4期
  2012年《當代歌曲創作中“歌中歌”現象研究》 《音樂與表演》2012.1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七》 《中國音樂教育》2012.1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八》 《中國音樂教育》2012.2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九》 《中國音樂教育》2012.3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 《中國音樂教育》2012.4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一》 《中國音樂教育》2012.5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二》 《中國音樂教育》2012.6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三》 《中國音樂教育》2012.7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四》 《中國音樂教育》2012.8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五》 《中國音樂教育》2012.9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六》 《中國音樂教育》2012.10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七》 《中國音樂教育》2012.11
  2012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十八》 《中國音樂教育》2012.12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一》 《中國音樂教育》2011.7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二》 《中國音樂教育》2011.8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三》 《中國音樂教育》2011.9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四》 《中國音樂教育》2011.10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五》 《中國音樂教育》2011.11
  2011年《“樂理與文化”系列論文之六》 《中國音樂教育》2011.12
  2011年《京劇風格鋼琴曲創作研究》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2
  2011年《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古琴音樂》 《黃鐘》2011.2
  2011年《當代琴人的文化修為與文人認同》 《交響》2011.4
  2011年《南京古琴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現狀的調查與思考》《音樂與表演》2011.2
  2011年《當代琴社、琴館的模式特征及其發展趨向》 《音樂探索》2011.2
  2011年《當代古琴音樂大眾傳播論》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2
  2011年《百年傳播變遷路,華樂馬來發新芽》 《人民音樂》2011.7
  2011年《古音亦作時代曲——談古琴音樂的當代創作》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3期。
  2011年《周小燕聲樂表演與教學成就述評》 《皖西學院學報》2011.3
  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研討會綜述》《人民音樂》2010.5
  2010年《梅庵琴派古琴傳承現狀調查與思考》 《中國音樂》2010.1
  2010年《關于創建“音樂民族審美心理學”的構想》 《音樂與表演》2010.1
  2010年《西湖琴社琴樂傳承現狀調查與思考》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4
  2010年《我們在節奏中生活》 《中小學音樂教育》2010.2
  2010年《音樂中的“味道”》 《中國音樂教育》2010.6
  2010年《杭州霞影琴館琴樂傳承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交響》2010.4
  2009年《“休止”休矣?——“休止”教學新闡釋》 《中國音樂教育》2009.3
  2009年《綜合——中國古代樂教傳統的當代回歸》 《銅陵學院學報》2009.5
  2009年《音樂強弱相對性辨析》 《皖西學院學報》2009.4
  2009年《民族審美心理對中西音樂結構思維的影響》 《交響》2009.1
  2009年《揚州廣陵琴派古琴保護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交響》2009.4
  2009年《陸華柏配〈劉天華二胡曲集(附加鋼琴伴奏譜)〉研究》《音樂研究》 2009.2
  2008年《談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基本樂理學科體系構建》《中國音樂教育》2008.5
  2008年《劉天華及“劉氏三杰”研究述評(上)》 《音樂研究》 2008.2-
  2008年《劉天華及“劉氏三杰”研究述評(下)》 《音樂研究》 2008.3
  2008年《多元文化視野下視唱練耳教學研究的新探索》 《人民音樂》2008.2
  2008年《音樂民族審美心理的穩定性與變異性》 《中國音樂》2008.1
  2008年《中國音樂審美中的味覺通感》 《中國音樂》2008.3
  2007年《再談“樂理究竟教什么”》 《中國音樂》2007.1
  2007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中的尚悲偏向》 《中國音樂學》2007.3
  2007年《芻議民族音樂審美中的旋律因素》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4
  2007年《中國音樂審美中的音色觀》 《銅陵學院學報》2007.6
  2007年《多元文化時代的應時之作》 《人民音樂》 2007.8
  2007年《南音三弦琉球樂 母語多元傳授業》 《中國音樂》2007.2
  2007年《談民族性格對民族審美心理的影響》 《交響》2007.4
  2006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評》 《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5萬字)2006.6
  2006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中的陰柔偏向》 《中國音樂》2006.4
  2006年《音樂審美心理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交響》2006.3
  2006年《〈圣詩譜•附樂法啟蒙〉探源、釋義與評價》 《天籟》(天津音院學報)2006.1
  2005年《但識琉球往來路,又聞御座古樂飄》 《音樂研究》2005.1
  2005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評》 《音樂研究》 2005.4
  2004年《也談“二泉琴”》 《人民音樂》 2004.9
  2003年《樂理究竟教什么》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1
  2002年《21世紀音樂教育對樂理教學的新要求》 《交響》2002.2
  2005年《中國音樂審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 《交響》2005.4
  2005年《談“旋宮又轉調”與“轉調又旋宮”》 《音樂與表演》2005.1
  2002年《聲無定高》 《音樂探索》2002.3
  2003年《從宮》 《音樂探索》2003.3
  2007年《芻議民族音樂審美心理形成的基本條件》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7.1
  2006年《中國民間音樂旋法規律的文化發生初探》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6.1
  2004年《對音樂審美異化現象的剖析》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4.2
  2004年《鋼琴教學示范帶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音樂周報》 2004.3
  2001年《關于業余鋼琴考級負面性的幾點思考》 《小演奏家》 2001.2
  2001年《學鋼琴要看“手相”嗎?》 《音樂世界》2001.11
  1999年《談鋼琴為民族樂器伴奏的藝術》 《交響》1999.3
  1999年.鐵扇風裁(等共8首) 《安徽目連戲唱腔選編》1999
  1994年將相公候(等共3首)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1994
  1994年《北茂先生在安徽》 《文化周報》 1994.4
  1990年《小澤征爾與中國二胡》 《音樂生活》1990.5

  課題信息(均為主持):
  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的歷史與形態探究》12YJA760052
  2011 第50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中國當代流行歌曲民族化的歷史與形態研究》2011M500111
  2010年《弦外之音——當代古琴文化傳承實錄》獲教育部“高校文庫”資助
  2009年第四十六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二等資助《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現狀研究》
  2009年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古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調查研究》09YSC010
  2009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中國戲曲、說唱風格鋼琴曲創作研究》
  2008年全國教育規劃青年課題《音樂學科國家級教學名師研究》ELA080322
  2008年度江蘇省文化科研項目《中國當代“民工歌曲”的理論與現狀調查研究》08YB07
  200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音樂基礎理論教學中的學科綜合研究》

  成果獲獎:
  2011年《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古琴音樂》第二屆全國音樂傳播學論文評比三等獎
  2011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第十一屆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1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
  2011年 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2011年 江蘇省第四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
  2010年《談民族審美心理對中西音樂結構思維差異的影響》第三屆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獎三等獎
  2009年《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中的尚悲偏向》第三屆安徽省音樂論文評選一等獎
  2008年《談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基本樂理學科體系構建》安徽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2007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評》長春市政府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評》吉林省政府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再談“樂理究竟教什么”》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屆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6年《對當代音樂教育思想中“綜合”理念的探討》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教育論文評選三等獎
  2006年《基本樂理的文化視野》 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年《但識琉球往來路,又聞御座古樂飄》首屆“人音社杯”全國高校學生音樂書評比賽“優秀獎”
  2005年《安徽音樂志野獲編》安徽省銅陵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3年《樂理究竟教什么》第四屆全國音樂教育論文評比二等獎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 名:劉曄
  性 別:女
  民 族:漢
  出生日期:1964
  專業技術職務: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習工作經歷:
  1980年10月-1984年6月 在蘇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4年7月 分配至南京藝術學院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8年10月 在南京大學攻讀新聞(文藝學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
  2000年10月-2004年6月 在南京藝術學院攻讀美術學博士,200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現為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教學部主任

  研究方向:
  藝術史、藝術理論、文學、美學

  主講課程:
  藝術概論、女性與藝術、文學、江蘇文化資源研究、中國美術史

  編著出版:
  2011年《高等藝術院校文學教程》(主編)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5年《中外文學教程》(副主編) 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4年《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合著) 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3年《中國漢代木雕藝術》(副主編) 遼寧美術出版社

  論文發表:
  2010年《藝術概論教學研究與探索》載于《藝術的交響》
  2008年《“和諧”美學思想與中西方繪畫特點的形成》載于《藝術百家》
  2006年《中國傳統詩畫交融的理論軌跡》載于《藝術百家》
  2006年《詩意畫研究》載于《中國美術研究》
  2005年《中國傳統詩畫同質論》載于《美術與設計》
  2005年《中國古典舞與“中和之美”》載于《藝術百家》
  2005年《中國傳統詩畫融合的又一種形式》載于《美術大觀》
  2004年《言象結合對意義空間的拓展》載于《藝術百家》
  2004年《鴻蒙初辟結因緣:論中國傳統詩畫的融合》載于《美術與設計》
  2004年《神秘的藥王山》載于《文博》
  2004年《古典詩歌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載于《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2003年《“文革”油畫的再解讀》第一作者載于《美術與設計》
  2003年《中國詩與畫融合的文化思想基礎》載于《藝術百家》
  2001年《中國畫與詩》載于《藝術百家》
  2001年《中西詩畫關系的差異》載于《美術與設計》

  科研獲獎:
  2003年《中國漢代木雕藝術》獲第二屆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三等獎
  2002年入選 “青藍工程”

  課題信息:
  2008年《藝術概論教材及教法研究》 南京藝術學院校級課題
  2005年《現代信息技術與文學教學的整合》 南京藝術學院校級課題
  2002年《詩與畫比較研究》 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南京藝術學院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南京藝術學院考研分數線、南京藝術學院報錄比、南京藝術學院考研群、南京藝術學院學姐、南京藝術學院考研真題、南京藝術學院專業目錄、南京藝術學院排名、南京藝術學院保研、南京藝術學院公眾號、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藝術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藝術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南京藝術學院考研網由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久久网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网 | 性欧美一级毛片欧美片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 看一级毛片 |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 日韩一品在线播放视频一品免费 |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91 |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久久网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 |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 | 日韩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 | 成 人 黄 色 激 情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国语 | 久久毛片免费看 | 天天摸天天爽视频69视频 | gv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色涩五月天 | 久久精品视频16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 | 亚洲日本aⅴ片在线观看香蕉 | 加勒比一本大道香蕉在线视频 |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第十色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