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中國海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中國海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中國海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難嗎]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院]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費]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夏令營2020工程學院
工程學院始于1980年的海洋工程系,從198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1993年成立工程學院,經過全院教職員工三十多年來的辛勤努力,工程學院已成長為以海洋工程為特色,以海洋新興產業為突破,以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為驅動的工科學院,同時也是學校一流大學建設“海洋開發工程與環境保護技術學科群”的核心建設單位。
近年來,形成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泰山學者、山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為骨干,海內外優秀博士為主體的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以水利工程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為引領,以土木、機械、自動化為支撐的交叉融合的工科群,其中:海洋工程結構安全與防災、海洋能利用技術等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為促進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間的交流,激發大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本科生報考,學院將于2020年暑期舉辦線上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簡稱“夏令營”)活動。
一、夏令營營員申請條件
1.全日制2021屆本科畢業生。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預計能夠獲得本科所在學校推免資格;或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同年級中排名符合《前三年學習成績要求》(附件1);或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學術研究等方面成績突出,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培養潛質。
4.身心健康,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學校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二、夏令營安排
1、活動時間:2020年7月2日-3日。
2、活動內容:夏令營采取線上方式,活動包括開營儀式、學院介紹、專家講座、導師交流、優秀研究生代表座談、實驗室參觀、綜合考核等。
3、參加人數:80人。
三、申請材料
1.本科在讀期間成績單。
2.英語CET-4/6成績單,或其他相應外語水平證明。
3.各類獲獎證書、已發表論文等其他證明材料。
4.學信網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5.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附件2)。
以上材料簽名處均應手寫,其他內容不限書寫方式,拍照或掃描為圖片或pdf格式,打包上傳至報名系統。
四、網上報名
申請人登錄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http://gradadmission.ouc.edu.cn:82/)進行網上報名。審核結果會在報名系統中顯示,同意參加夏令營的申請人應在規定時間內在系統中確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程序的申請人視為自動放棄。
網上報名時間:6月15日-6月26日(8:00-17:00),通過審核的申請人需在6月29日前在系統中確定是否參營。
五、綜合考核
夏令營期間,學院將對營員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內容詳見開營前學院網站公布的綜合考核工作實施細則。
六、其他
1.營員申請材料務必真實,如有不實,學校將取消其營員資格,綜合考核結果作廢。
2.營員應在參營前完成心理測試,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3.營員必須遵守學院制定的相關規定,按時參加各類活動,服從學院統一安排。
4.夏令營不收取任何費用。
5.考核通過的營員應按學校要求進行體檢,具體安排另行通知。不體檢或體檢不合格者錄取資格無效。
6.咨詢電話:0532-66786375。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2020年推免夏令營
工程學院始于1980年的海洋工程系,從198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1993年成立工程學院,經過全院教職員工三十多年來的辛勤努力,工程學院已成長為以海洋工程為特色,以海洋新興產業為突破,以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為驅動的工科學院,同時也是學校一流大學建設“海洋開發工程與環境保護技術學科群”的核心建設單位。近年來,形成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泰山學者、山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為骨干,海內外優秀博士為主體的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以水利工程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為引領,以土木、機械、自動化為支撐的交叉融合的工科群,其中:海洋工程結構安全與防災、海洋能利用技術等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為促進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間的交流,激發大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本科生報考,學院將于2020年暑期舉辦線上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簡稱“夏令營”)活動。
一、夏令營營員申請條件
1.全日制2021屆本科畢業生。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預計能夠獲得本科所在學校推免資格;或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同年級中排名符合《前三年學習成績要求》(附件1);或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學術研究等方面成績突出,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培養潛質。
4.身心健康,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學校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二、夏令營安排
1、活動時間:2020年7月2日-3日。
2、活動內容:夏令營采取線上方式,活動包括開營儀式、學院介紹、專家講座、導師交流、優秀研究生代表座談、實驗室參觀、綜合考核等。
3、參加人數:80人。
三、申請材料
1.本科在讀期間成績單。
2.英語CET-4/6成績單,或其他相應外語水平證明。
3.各類獲獎證書、已發表論文等其他證明材料。
4.學信網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5.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附件2)。
以上材料簽名處均應手寫,其他內容不限書寫方式,拍照或掃描為圖片或pdf格式,打包上傳至報名系統。
四、網上報名
申請人登錄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http://gradadmission.ouc.edu.cn:82/)進行網上報名。審核結果會在報名系統中顯示,同意參加夏令營的申請人應在規定時間內在系統中確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程序的申請人視為自動放棄。
網上報名時間:6月15日-6月26日(8:00-17:00),通過審核的申請人需在6月29日前在系統中確定是否參營。
五、綜合考核
夏令營期間,學院將對營員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內容詳見開營前學院網站公布的綜合考核工作實施細則。
六、其他
1.營員申請材料務必真實,如有不實,學校將取消其營員資格,綜合考核結果作廢。
2.營員應在參營前完成心理測試,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3.營員必須遵守學院制定的相關規定,按時參加各類活動,服從學院統一安排。
4.夏令營不收取任何費用。
5.考核通過的營員應按學校要求進行體檢,具體安排另行通知。不體檢或體檢不合格者錄取資格無效。
6.咨詢電話:0532-66786375。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推免夏令營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以海洋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為特色,理、工相結合的學院。學院依托海洋科學、水產等優勢學科領域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海洋抗污防腐材料、極地深遠海用功能材料、海洋新能源材料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研究,取得一批先進成果。學院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擁有“海洋材料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海洋材料與防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特種海洋材料”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同時,我院與國家納米中心、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船重工725所等多家單位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學院秉承“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和“明德尚學、知行合一”的院訓,注重學科的內涵發展,走特色立院、人才強院之路。為促進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間的交流,激發大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本科生報考,學院將于2020年暑期舉辦線上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簡稱“夏令營”)活動,現誠邀材料相關專業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大學生參與活動。
一、申請條件
1.全日制2021屆本科畢業生。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預計能夠獲得本科所在學校推免資格;或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同年級中排名符合《前三年學習成績要求》(詳見通知附件1);或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學術研究等方面成績突出,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培養潛質。
4.身心健康,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學校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二、申請材料
1.本科在讀期間成績單。
2.英語CET-4/6成績單,或其他相應外語水平證明。
3.各類獲獎證書、已發表論文等其他證明材料。
4.學信網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5.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詳見通知附件2)。
以上材料簽名處均應手寫,其他內容不限書寫方式,拍照或掃描為圖片或pdf格式,打包上傳至報名系統。
三、網上報名
申請人登錄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進行網上報名。審核結果會在報名系統中顯示,同意參加夏令營的申請人應在規定時間內在系統中確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程序的申請人視為自動放棄。
網上報名時間:6月15日-7月2日(8:00-17:00),通過審核的申請人需在7月3日前在系統中確定是否參營。
四、夏令營安排
1. 活動時間:2020年7月9日至7月10日。
2. 活動內容:研究生招生政策解讀、學科和學院發展規劃、導師見面會、綜合考核等。
3. 參加人數:50名。
五、綜合考核
夏令營期間,學院將對營員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內容詳見開營前學院網站公布的綜合考核工作實施細則。
1.營員申請材料務必真實,如有不實,學校將取消其營員資格,綜合考核結果作廢。
2.營員應在參營前完成心理測試,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3.營員必須遵守學院制定的相關規定,按時參加各類活動,服從學院統一安排。
4.夏令營不收取任何費用。
5.考核通過的營員應按學校要求進行體檢,具體安排另行通知。不體檢或體檢不合格者錄取資格無效。
具體通知詳見學校夏令營官網
http://yz.ouc.edu.cn/xly/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
http://gradadmission.ouc.edu.cn:82/
學院咨詢電話:0532-66781690 張老師,滿老師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推免夏令營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食品科學(特別是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教學與科研單位之一。學院學術氛圍濃厚、名師薈萃,設有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學校“雙一流”重點建設的學科群之一。為促進全國高校優秀大學生間的交流,激發大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本科生報考,學院將于2020年暑期舉辦線上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簡稱“夏令營”)活動。
一、夏令營營員申請條件
1.全日制2021屆本科畢業生。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3.預計能夠獲得本科所在學校推免資格;或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本專業同年級中排名符合《前三年學習成績要求》(附件1);或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學術研究等方面成績突出,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培養潛質。
4.身心健康,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學校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二、夏令營安排
1. 活動時間:2020年7月8日至7月11日。
2. 活動內容:研究生招生政策解讀、學科和學院發展規劃、實驗室線上展示、導師見面會、在讀研究生座談會、綜合考核等。
3. 參加人數:150名。
三、申請材料
1.本科在讀期間成績單。
2.英語CET-4/6成績單,或其他相應外語水平證明。
3.各類獲獎證書、已發表論文等其他證明材料。
4.學信網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5.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附件2)。
以上材料簽名處均應手寫,其他內容不限書寫方式,拍照或掃描為圖片或pdf格式,打包上傳至報名系統。
四、網上報名
申請人登錄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平臺(http://gradadmission.ouc.edu.cn:82/)進行網上報名。審核結果會在報名系統中顯示,同意參加夏令營的申請人應在規定時間內在系統中確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程序的申請人視為自動放棄。
網上報名時間:6月15日-6月28日(8:00-17:00),通過審核的申請人需在6月30日前在系統中確定是否參營。
五、綜合考核
夏令營期間,學院將對營員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內容詳見開營前學院網站公布的綜合考核工作實施細則。
1.營員申請材料務必真實,如有不實,學校將取消其營員資格,綜合考核結果作廢。
2.營員應在參營前完成心理測試,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3.營員必須遵守學院制定的相關規定,按時參加各類活動,服從學院統一安排。
4.夏令營不收取任何費用。
5.考核通過的營員應按學校要求進行體檢,具體安排另行通知。不體檢或體檢不合格者錄取資格無效。
附件1:前三年學習成績要求
附件2: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年 6 月7日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師資簡介
學院現有教職工17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15人,工程/實驗系列教師23人。教授30人(含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42人,講師43人,7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撐計劃”7名,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1名、特聘教授1名,“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簡介
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80年的海洋工程系,經過三年籌建,從1983年開始招生,1993年成立工程學院,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海洋為特色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工科學院。
學院現設有海洋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自動化及測控系四個系,擁有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設有8個本科專業,分別是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輪機工程、自動化;設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分別是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設有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是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動力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擁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博士后流動站。水利工程下的二級學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17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15人,工程/實驗系列教師23人。教授30人(含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42人,講師43人,7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撐計劃”7名,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1名、特聘教授1名,“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
學院堅持“立足本源、突出特色、引導創新、質量為本”的專業建設理念,以“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山東省特色專業2個,2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1個專業入選了“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擁有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1600余人。
學院主持了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863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承擔了一大批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和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年均科研經費達到了5000萬元。出版專著和教材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其中SCI、EI收錄200余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多項,獲得發明專利數十項。
學院擁有海洋工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海洋機電設備與儀器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城市與工程管理信息化實驗室等教學科研機構,建設工程檢測鑒定中心、節能技術中心、行遠海洋工程設計院、榮成專家工作站等社會服務機構。
近年來,學院匯聚青年才俊,凝練學科方向,完善辦學條件,培育優質人才,提升服務能力,創立工科品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大版塊協調、快速、可持續地發展,已成為海洋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海洋工程研究的創新基地和海洋工程技術的轉化基地。海之所在,工之所存,以工興海,以工強海,是工程學院歷來堅持的辦學宗旨和不懈追求。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簡介
環境工程系
(1)專業定位
面向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需求,依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海洋特色優勢,基于專業地質背景,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團隊合作精神的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環境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建設具有鮮明海洋與地質特色的環境工程品牌專業。
(2)培養目標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掌握海洋與地質特色鮮明的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管理部門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設計、運營、咨詢、管理、研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科學研究人才。具體目標如下:
目標1: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并能承擔社會責任。
目標2: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具備水、氣、固等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等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營和管理,具有環境工程新理論、新工藝的研究和開發能力。
目標3:掌握濱海地下污染修復或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相關環境問題的識別、研究和解決能力。
目標4:能夠就復雜的環境工程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的能力。
目標5:能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分析新出現的環境工程問題,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歷史沿革
環境工程專業起源于1987年設置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1999年建立環境工程專業,2010年成為山東省品牌特色專業,2011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8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獲得B+。經過近二十年的積淀,以及多學科的耦合發展,構建了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多學科交叉的教學隊伍,已形成了以多個國家級、省部級教學和科研平臺為支撐、本-碩-博-博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學院設有5個碩士專業,5博士專業。
(4)特色優勢
本專業具有鮮明的海洋與地質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既注重水、固廢、大氣、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等傳統環境工程專業內容,又具有海洋環境污染和環境地質災害防控等大尺度的環境問題。本專業期望未來培養的人才在海洋和地質有關的環境工程問題的解決中起骨干和引領作用。
① 注重實踐教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總面積近3000m2,儀器設備總值逾3000萬元。以示范中心為主體,構建了環境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地下水修復實驗室、海洋地質災害防治實驗室,并充分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科學考察船和在不同行業部門設立的實習基地等優良資源,保障學生實踐動手和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實踐環節包括各門課程的配套實驗、專業認識實習、課程設計、上機實踐、環評實踐、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論文)、生產實習、專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占總學分30%。本科生研究發展計劃(SRDP)和國家級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覆蓋率達100%。
② 師資力量雄厚
本專業現有教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100%,四個年級生師比達7:1,具有1年以上留學經歷的教師達到50%以上。擔任或曾任教育部環境工程、地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高專高職水資源與水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
③ 學科支撐強
依托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地質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海岸帶環境保護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和重點項目等支持下,形成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與災害防治的高端人才培養的基地。2013年,“環境與生態學”躋身ESI全球科研機構前1%行列。
④ 專業吸引力大
構建了學院與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本科2+2合作培養模式,與美國密蘇里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互派交流計劃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學生有機會赴英國、加拿大等國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隨著環境產業的發展、辦學水平的提高,環境工程專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考取本專業研究生占比超過50%;近3年其他專業凈轉入人數達17人(學生數增加11%)。
(5)主干課程
本專業課程設置特色明顯,主要課程有:大學數學、大學化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專業導航講座、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水力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土建概論、普通地質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基礎課和專業課;環境海洋學、海洋環境調查實習、海洋環境工程等特色課;以及濱海地下污染修復特色模塊和地質災害防治特色模塊課程,其中濱海地下污染修復模塊有環境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動力學、土壤污染與防治、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海水淡化技術與工程、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地質災害防治模塊有巖土力學、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地基基礎與災害防治、巖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等課程。
(6)畢業生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近五年來約50-70%出國留學、推薦免試或考取研究生,少部分畢業后直接就業。主要去向:國外或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深造,政府機關,及環境工程、海洋或巖土工程相關的設計、施工、咨詢等企事業單位。
面向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需求,依托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海洋特色優勢,基于專業地質背景,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團隊合作精神的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環境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建設具有鮮明海洋與地質特色的環境工程品牌專業。
(2)培養目標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掌握海洋與地質特色鮮明的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管理部門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設計、運營、咨詢、管理、研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科學研究人才。具體目標如下:
目標1: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并能承擔社會責任。
目標2:掌握環境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具備水、氣、固等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等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營和管理,具有環境工程新理論、新工藝的研究和開發能力。
目標3:掌握濱海地下污染修復或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相關環境問題的識別、研究和解決能力。
目標4:能夠就復雜的環境工程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的能力。
目標5:能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分析新出現的環境工程問題,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歷史沿革
環境工程專業起源于1987年設置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1999年建立環境工程專業,2010年成為山東省品牌特色專業,2011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8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獲得B+。經過近二十年的積淀,以及多學科的耦合發展,構建了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多學科交叉的教學隊伍,已形成了以多個國家級、省部級教學和科研平臺為支撐、本-碩-博-博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學院設有5個碩士專業,5博士專業。
(4)特色優勢
本專業具有鮮明的海洋與地質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既注重水、固廢、大氣、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等傳統環境工程專業內容,又具有海洋環境污染和環境地質災害防控等大尺度的環境問題。本專業期望未來培養的人才在海洋和地質有關的環境工程問題的解決中起骨干和引領作用。
① 注重實踐教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總面積近3000m2,儀器設備總值逾3000萬元。以示范中心為主體,構建了環境污染控制實驗室、土壤地下水修復實驗室、海洋地質災害防治實驗室,并充分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科學考察船和在不同行業部門設立的實習基地等優良資源,保障學生實踐動手和科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實踐環節包括各門課程的配套實驗、專業認識實習、課程設計、上機實踐、環評實踐、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論文)、生產實習、專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占總學分30%。本科生研究發展計劃(SRDP)和國家級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覆蓋率達100%。
② 師資力量雄厚
本專業現有教師30人,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100%,四個年級生師比達7:1,具有1年以上留學經歷的教師達到50%以上。擔任或曾任教育部環境工程、地質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高專高職水資源與水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
③ 學科支撐強
依托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地質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海岸帶環境保護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和重點項目等支持下,形成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與災害防治的高端人才培養的基地。2013年,“環境與生態學”躋身ESI全球科研機構前1%行列。
④ 專業吸引力大
構建了學院與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本科2+2合作培養模式,與美國密蘇里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互派交流計劃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學生有機會赴英國、加拿大等國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隨著環境產業的發展、辦學水平的提高,環境工程專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考取本專業研究生占比超過50%;近3年其他專業凈轉入人數達17人(學生數增加11%)。
(5)主干課程
本專業課程設置特色明顯,主要課程有:大學數學、大學化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專業導航講座、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水力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土建概論、普通地質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基礎課和專業課;環境海洋學、海洋環境調查實習、海洋環境工程等特色課;以及濱海地下污染修復特色模塊和地質災害防治特色模塊課程,其中濱海地下污染修復模塊有環境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動力學、土壤污染與防治、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海水淡化技術與工程、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地質災害防治模塊有巖土力學、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地基基礎與災害防治、巖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等課程。
(6)畢業生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近五年來約50-70%出國留學、推薦免試或考取研究生,少部分畢業后直接就業。主要去向:國外或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深造,政府機關,及環境工程、海洋或巖土工程相關的設計、施工、咨詢等企事業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簡介
環境科學 研究生專業 |
發布時間:2019-07-10 [ 閱讀:次 | 添加:祁華 ] |
培養熱愛祖國、遵守法紀、品行優秀的具有良好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有思想有創造的博士生。根據環境學科特點,依托中國海洋大學的綜合海洋學科優勢,培養的博士生應具有科學精神、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熱愛海洋環境保護事業,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環境科學研究的最新技術與方法,熟悉學術規范,熟悉本學科在國內外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實際工程的能力,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的環境科學專業的高層次專業技術或管理人才,以及海洋環境保護科學領域的領軍人才。 2、碩士生 培養熱愛祖國、遵守法紀、品行優秀的應國家需要的具有專業素養和合作能力的碩士生。利用中國海洋大學的綜合海洋學科環境,根據環境學科特點,培養的碩士生應具有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熱愛海洋環境保護事業,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深入的專業知識,掌握環境科學研究的技術與方法,熟悉學術規范,具有高度的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事業心,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的環境保護專業人才。
學分要求:碩士10學分,博士不低于5學分,碩博連讀12學分。
學分要求:碩士不低于7學分,博士3學分,碩博連讀不低于7學分。
學分要求:碩士不低于4學分,博士不低于2學分,碩博連讀不低于4學分。
學分要求:碩士不低于2學分,碩博連讀不低于2學分。
博士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博士生本人獨立完成。要求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具有創新性、開拓性和先進性,并做出創造性的成果,具有較為重要的理論意義或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論文工作應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博士生應在學位論文中對自己的創造性成果做出詳細的闡述。闡明本領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貢獻,對學科發展動態有自己的見解并做出評述,要求文字簡練、數據可靠、立論正確、層次分明、說理透徹,學位論文字數一般不少于5萬字(含圖表)。 2、碩士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要求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開拓性和先進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對國民經濟具有實用價值。論文工作應反映出碩士研究生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碩士論文應有至少二個學期的實驗工作量,碩士生應在學位論文中對自己的創新成果做出詳細的闡述。闡明本領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貢獻,對學科發展動態有自己的見解并做出評述,要求文字簡練、數據可靠、立論正確、層次分明、說理透徹,學位論文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含圖表)。
以上對博士、碩士學位取得所提出的科研成果要求,詳見學院的相關規定。 |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版權所有: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Email:environment@ouc.edu.cn,電話:+86 532 66782810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簡介
學院設有環境科學系和環境工程系,現有教職工82位,已形成院士領銜,筑峰人才、杰青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教學科研隊伍。學院具有從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環境科學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現有博士生199名,碩士生316名,本科生407名。學院在國內最早開展海洋環境研究,重點關注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背景下海洋環境、濱海濕地、大氣環境、地質環境等相關問題的演變過程、機制與工程治理技術。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