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青島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青島理工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青島理工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青島理工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青島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青島理工大學考研難嗎]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青島理工大學考研群]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學費]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青島理工大學/3.jpg)
2021年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錄取通知
根據《青島理工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調劑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一、調劑基本要求
(一)符合學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規定的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和學院規定的調劑相關要求。
(二)初試成績符合第一志愿報考專業在A類地區的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國家線)。
(三)第一志愿的合格考生調入符合調劑政策規定的相應專業,應符合調入的專業分數線,即雙上線。
(四)調入學科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學科專業相同或相近,應在同一學科門類范圍內(可授不同學科門類學位的學科專業,可跨門類在對應專業所屬一級學科范圍內進行調劑)。
(五)初試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試全國統一命題科目應與調入專業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相同:
1、考生初試統考科目涵蓋調入專業所有統考科目的,視為相同;考生初試統考科目多于或等于調入學科專業所有統考科目的視為統考科目相同。
2、在全國統一命題科目中,數學一、二和英語一、二之間可由高向低調劑,不可由低向高調劑;初試科目是自命題英語的考生不能調入初試科目設有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專業。
(六)有專門規定的情況從其規定。
二、第一批次接收調劑的學科專業及缺額人數
接收調劑的學科專業
接收調劑的學科專業 | 缺額人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12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7 |
電子信息(非全日制) | 14 |
(一)校內調劑,是指一志愿報考我校且所報考學科專業上線生源充足的考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登陸“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申請調劑到我校其它生源不足的學科專業且符合我校相關學科專業調劑要求。
(二)校外調劑,是指一志愿報考外校且符合我校相關學科專業調劑要求的考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登陸“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申請調劑到我校相關學科專業。
四、調劑工作程序
(一)學院根據本學院各學科專業生源、余缺情況,制定本學院調劑實施細則,確定具體的初試成績及學術要求,報學校研究生招生領導小組審定后通過“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提前向社會精準公布。
(二)所有調劑考生(退役大學生加分項目考生、享受少數民族政策考生可除外)必須通過教育部“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完成調劑志愿的提交,未通過該系統調劑錄取的考生一律無效。
(三)在學校規定時間內,學院按如下原則(各學院需在實施細則詳細說明,并提前對社會公示)遴選進入復試的調劑考生:
1、調劑考生(含校內調劑考生、校外調劑考生)除滿足調劑基本要求外,還須滿足各研究生培養學院相關學科類別接收考生調劑申請的第一志愿報考學科專業、初試成績(含單科成績、總成績要求)、考試科目要求(含參加初試科目)及其他學術要求。
2、對申請我校同一學科專業、初試科目完全相同的調劑考生,按考生初試總成績擇優遴選進入復試的考生名單。嚴禁學校、二級學院或個人任意圈定調劑復試考生范圍,不得以考生提交調劑志愿的時間先后順序,或考生所在單位、行業、地域、學校層次等非學業水平標準作為遴選條件,也不得設置其他歧視條件。
(四)學院復試工作小組按規定遴選調劑生名單,報招生領導小組審定后,由學院給調劑生發放復試通知。
1、考生要在學校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回復確認,未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確認操作,則視為自動放棄。
2、考生回復確認后,按我校復試通知要求的時間地點準備復試。
3、各學院復試工作小組確定擬錄取名單報招生領導小組審定后,由各學院通過研招網調劑系統向擬錄取的調劑考生發送待錄取通知,研究生處審核確認,考生回復確認。
五、調劑復試辦法
調劑考生復試辦法,按《青島理工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方案》及《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實施細則》執行。
六、調劑服務管理
調劑工作由研究生處歸口管理并統一辦理相關手續:
(一)考生調劑志愿開放調劑系統時間、調劑志愿鎖定時間由研究生處統一設定,每次開放調劑系統時間不低于12個小時,調劑志愿鎖定時間最長不超過36小時。學院應盡快給出受理意見,盡可能縮短考生調劑等待時間。
(二)考生在6小時之內未完成確認接受復試通知或考生在12小時內未完成在規定系統繳納復試費的考生,均視為自動放棄復試(友情提醒:復試費一旦繳納,學校不再辦理退費手續)。學院按照調劑規則排序進行遞補。
(三)考生在6小時之內未完成接受待錄取通知操作,將被視為放棄擬錄取資格,學校將從各學院提交的各學科專業候補錄取考生中依次遞補擬錄取考生名單。
(四)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正式開通后,學校和學院要安排專人及時解答考生咨詢,及時為考生答疑解惑,確保信息溝通暢通;同時要積極利用調劑系統在線留言功能、咨詢電話等渠道為考生調劑提供良好服務。
(五)調劑服務咨詢電話:
1、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電話:0532-85071403、85071303。
2、學院聯系電話:
聯系人:王老師電話:0532-68052206
趙老師 電話:0532-86871382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信控學院簡介
信控學院專業簡介
發布人:劉亞鵬 時間:2018-06-20 點擊:[383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青島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于1994 年,2007 年被評為校級特色專業。學科建設一直是專業發展的有力支撐,2003 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 年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 2004 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2005 年獲得計算機軟件理論與應用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 年取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 年成功申請計算機技術工程領域,2011 年又取得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 年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2015 年山東省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2017 年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
目前,本專業擁有計算機專業專職教師共14 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4 人。根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迅速等特點,專業近年來廣泛發動教職工不斷加強專業改革、加強學科建設、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強校企聯合“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措施,形成了網絡與分布式系統、數據挖掘與決策支持、模式識別及應用、智能計算及應用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從創辦以來一貫注重教學改革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就業前景好,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和企業的一致認可。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認同度,對于專業學習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對所學專業的前景充滿信心。歷年數據顯示,該專業具有較高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軟件工程專業簡介
軟件工程專業主要研究軟件開發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方法,強調軟件開發的工程性,使學生熟練掌握從事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維護和軟件項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目前,信息化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對具有軟件開發基礎技能與知識的軟件工程師需求量巨大。
青島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始建于 2008 年,2011 年取得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并 招生,具備較好的本科和碩士培養能力,2017 年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軟件工程專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面向軟件工程領域的前沿,持續引進博士教師,目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已經超過 60%,形成了一支專業水平高、業務素質強、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 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精英型軟件工程師應具有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管理與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英語實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掌握扎實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軟件工程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軟件開發方法、工具和環境;具有一定的應用領域背景知識和項目管理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至少一種主流軟件開發平臺,具備較強的軟件項目的分析、設計、編碼、管理和維護等工程技術能力;具有良好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能力;能勝任大中型復雜軟件系統開發和管理的高水平、工程型、實用型軟件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畢業的學生,能夠在各類軟件公司和相關 IT 企業擔任軟件設計師、軟件工程師等職位,可以考取國內外相關專業研究生繼續深造,同時可在其他各類組織從事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技術應用、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軟件工程(校企合作)專業簡介
青島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自 2009 年起與青島市QST 青軟實訓合作,面向山東省招收“軟件工程”專業本科。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學生第一、二學年在青島理工大學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并由青島軟件園的外語專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第三學年開始分專業方向,青島軟件園相關專家為學生強化專業基礎課程,所有學生在三年內基本修完本科教學大綱的所要求學分;第四學年開始,學生在青軟實訓基地進行全仿真環境開發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本專業現擁有一只年輕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專職教師11 人,其中副教授3 人,博士7 人,博士后研究人員2 人,在讀博士1 位,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7 人。除學校師資外,還擁有15 位至少5 年以上開發經驗的企業工程師師資,其中高級工程師10 人,全部為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
青軟實訓通過其行業資源整合其合作的全國 800 多家軟件企業,通過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四之前就與就業單位簽訂協議,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能在科研單位、IT 領域、軟件公司、對外軟件服務、軟件外包等企業中,從事大型軟件項目的項目管理、軟件研發和系統服務等相關工作??梢詮氖耊eb 前端開發、移動端前端開發、互聯網應用后端開發及全棧開發等方向的工作,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一次性就業率可達到90%以上。
網絡工程專業簡介
網絡工程專業立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面向全國,以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多樣化需要為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使學生扎實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通信理論和網絡工程專業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生可在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家機關等從事網絡工程設計與實施、網絡系統管理與維護、網絡應用系統設計與實現、網絡信息安全、云計算應用開發、物聯網等應用和研究工作。
本專業依托計算機工程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2 個一級碩士點,采用全方位的通專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將通識類、學科基礎類,專業類和實踐類課程融于整個課程體系之中,設有網絡工程、網絡應用、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等多個模塊。采用研究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教改教研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鼓勵教師從事高質量的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本專業建有網絡工程、物聯網等實驗室,實踐教學環境密切銜接產業主流技術及平臺;同時,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與學歷結構搭配合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多年以來為社會和用人單位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畢業生,畢業生的能力和素質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 認可和較高的評價。
通信工程專業簡介
通信工程專業注重學生在通信領域中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自 2004 年創建以來, 積極探索“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創新課程體系,已建成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 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等 5 門省級精品課程, 2門校級精品課程和 2 門校級雙語示范課程。專業師資力量雄厚,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 67%,博士教師比例為 83%。專業擁有設備先進、齊全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和實訓基地,在無線通信網絡技術、通信系統集成、移動互聯網應用等方向正逐步形成優勢。
本專業注重本科培養質量,設立了專門的教學質量督導委員會,對在校培養階段的各個教學環節實施嚴格的質量監控,保證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有效實施;同時設立畢業就業聯席會,針對本專業就業情況,定期與主要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及時掌握畢業生職業發展情況,對專業教學質量進行跟蹤評估。依托山東半島豐富的行業資源,畢業生輻射全國的通信系統集成、開發、信息服務單位及 科研院所。歷年畢業生的考研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位于學校前列,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通信工程(校企合作)專業簡介
通信工程(校企合作)專業以“移動互聯”為主要方向,對準市場拓專業,對準崗位設課程,對 準實踐抓教學,對準行業促就業。通過“121 工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專業課程由多家知名企業聯合高校共同設計,所用教材大多由企業、高校共同編著。學校、企業共同擔當培養任務,學生前三年在學校完成相關理論課程、技術課程及實驗課程學習,第四年到移動互聯企業接受一線工程師指導,在企業場景中通過頂崗實訓和畢業實習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周期是一般本科專業的三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青島理工大學校級特色專業、山東省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本專業擁有設備先進、齊全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和實訓基地;已建成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等 5 門省級精品課程、2 門校級精品課程和 2 門校級雙語課程;專業教師學緣、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博士率 100%;專業在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系統設計、系統集成與測試等方向逐步形成優勢。
本專業注重本科培養質量,設立專門的教學質量督導委員負責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在教學各個環節設立教學質量監控點,并定期與主要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及時掌握畢業生職業發展情況,對專業教學質量進行跟蹤評估。畢業生具有寬廣的就業范圍,考研率、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位于學校前列,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自動化專業簡介
自動化專業主要研究自動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動化單元技術和集成技術及其在各類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是理、工、文、管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工科專業。青島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于 1996 年開始招生。2007 年,自動化專業建設成為校級特色品牌專業。2011 年,獲批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13 年,自動化專業成為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同年,建設成為山東省本科特色專業。
自動化專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持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目前,本專業共有專職教師 13人,其中高級職稱占 62%,博士學位占 62%,海外經歷歸國博士 2 名,已形成一支業務水平高、綜合素質好、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重視人文素養,強化數理知識及學科基礎理論,優化專業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堅持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滿足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我院依托中央地方共建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構建了自動化專業實踐與實訓平臺,平臺包括電工電子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運動驅動實驗室、先進控制實驗室、PLC 綜合實訓實驗室、過程控制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畢業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較突出,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和企業的一致認可。
多年來,自動化專業注重加強學生在工業過程控制、運動控制領域的控制理論、控制方法與技術方面的教學與訓練,堅持過程控制與運動控制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以工業自動化、過程自動化為特色的寬領域專業;堅持控制理論與應用技術相結合,注重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從專業實驗、工程實踐、學科競賽等多個層次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具備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簡介
青島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于1996年開始招生。招生以來,我校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用于建設與該專業相關的實驗室。目前,建有電機與拖動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室、電氣控制與PLC實驗室、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電機控制與調速實驗室、電源技術與應用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其中,分別于2013年和2017年建成價值170萬的電力系統綜合實踐實訓平臺以及200萬的微電網綜合實踐實訓平臺,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相關實習實訓教學環節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占比為71.4%。分別從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等學科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4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山東省高等學??萍加媱濏椖?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5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60余篇。
本專業全面貫徹“高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辦學思想,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實際應用為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和學校特色,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強調理論性與應用型課程的有機結合。通過專業方向設置、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等一系列措施,對該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等方面進行了大幅度改革。
如今,能源供應問題日益嚴峻,智能電網和新能源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家預期投資4萬億大力建設智能電網。山東“十三五”規劃提出,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結合青島“藍色硅谷”和“環膠州灣經濟帶”建設目標的提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大,尤其需要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作為支撐。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簡介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在土木工程學科背景下,以建筑物為載體,研究對電能的產生、傳輸、轉換、控制、利用和對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利用的專業。青島理工大學于 2008 年開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山東省第一所設置該專業的本科院校。為滿足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從 2013開始每年招生由 2 個班擴招為 3 個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目前,共有專職教師 12 人,其中高級職稱所占比例 42%,博士學歷所占比例 42%,是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創新力強、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
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教學與科研密切結合,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基礎,以現代化智能建筑新技術的發展為導向,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滿足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近年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不斷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對教學過程涉及到的教學資源優化、專業建設與改革、課程規劃與建設、教研教改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現有實驗實訓設備總值近 800 萬元,設有專業實驗室 12 個,為師生的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等方面提供保障。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充分利用土建優勢學科,依托電氣工程、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為建立鮮明的專業特色學科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近十年來,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促進了智能化建筑快速和大規模的發展,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的數量和層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國民經濟對數字化城市、綠色與智能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各行各業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是大勢所趨,而建筑智能化是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朝陽產業,社會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簡介
控制科學與工程
發布人:曲良波 時間:2018-09-25 點擊:[2932]
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本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是青島理工大學近期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06年獲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取得控制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授予權,2011年又獲批控制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點授予權。支撐本學科的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擁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4029多人。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3、系統工程。與此同時,緊密依托青島理工大學土建類優勢學科,積極響應國家藍色海洋戰略,借助青島市區域經濟發展,不斷探尋控制科學與新能源的交叉融合,在智能建筑、新型電機及其高效控制技術、新能源接入、節能電力變換器及其控制技術等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本學科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A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項目,山東省電工電子與控制高等學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建設項目和青島理工大學自動化校級特色專業。本學科已建成的電氣信息實驗室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項目,并建有青島市建筑電氣節能與智能化重點實驗室,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工業機器人綜合應用實驗實訓平臺。本學科還是我校全國電子競賽的組織和建設單位,實驗中心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
本學科擁有以教授、博士為學術帶頭人的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共有教學科研人員50余人。學歷結構為:博士(后)15人,碩士32人;職稱結構為:教授7人,副教授29人,高級實驗師4人,實驗師4人,中青年學術骨干占94%。
近年來,本學科承擔科研項目43余項,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發表論文300余篇,SCI/EI/ISTP收錄5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8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教育廳等項目22項,總科研經費1535萬元,7項研究成果獲獎。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我??刂乒こ填I域以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為主干學科,開展主要特色研究方向為:1、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2、機械系統的精密定位與運動控制;3、電力電子及電機精確控制。
本工程領域具有實力雄厚的導師隊伍,教學科研人員5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本工程領域依托的自動化工程學院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項目,省電工電子與控制高等學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項目,實驗中心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本學科已建成的電氣信息實驗室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項目,并建有青島市建筑電氣節能與智能化重點實驗室,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工業機器人綜合應用實驗實訓平臺。
近年來,承擔科研項目43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教育廳等項目22項,總科研經費1535萬元,7項研究成果獲獎,技術轉讓成果5項,創造經濟效益6000余萬元,本工程領域面向企業解決了大量相關工程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本工程領域重點培養研究生掌握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管理的技術應用能力。強調使學生既掌握較為堅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的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多年來,本工程領域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已與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黃島發電廠、南車集團、青建集團、兗礦集團、黃海堿業、王莊煤礦等大型企業廣泛聯系,利用各自的優勢聯合培養研究生,06年與青島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組建了“理工技術培訓中心”,為企業解決了許多技術問題,培養了許多高水平人才。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簡介
信息與通信工程
發布人:曲良波 時間:2018-09-25 點擊:[692]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本校于2005年獲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F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11人,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擁有總值1000余萬元的實驗儀器及設備。近五年來,共承擔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70余篇。
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下設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二級學科,專業涉及集成電路設計與IP保護、信號與信息處理、多媒體技術、無線通信、通信網絡與實現、復雜網絡、電子系統與電子兼容等高技術領域。
集成電路設計與IP保護主要進行VLSI電路設計與優化,以及保護芯片知識產權的保護研究工作。信號與信息處理主要針對復雜網絡、圖像與視頻等信號等展開智能處理與分析。多媒體技術主要進行音視頻編解碼、智能監控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無線通信理論與應用面向下一代無線數字通信技術,主要研究智能天線、無線局域網技術等內容。電子系統與電磁兼容研究方向面向電子信息產品,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的電磁兼容設計及分析。通信網絡與實現主要從事網絡的構建和實現,主要特點是微波網絡實現和多媒體網絡應用。復雜網絡主要進行復雜網絡的基礎理論與安全研究。嵌入式系統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嵌入式實現。
目前本學科支撐研究單位有“山東賽寶青島實驗室”、“計算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信息對抗研究所”、“現代電子設計研究所”,以及用于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概況 >> 聯系方式
科室
辦公地點
人員
固定電話
書記室
信控大樓209
董典同
68052211
院長室
信控大樓209
周玉國
68052208
副書記室
10公寓133
曲良波
68052213
副院長室
信控大樓207
趙景波
86871382
68052207
聶廷遠
王金龍
宋傳旺
周煒
學院辦公室
信控大樓205
范嬌紅
68052205
王靜
教學科研辦公室
(招生咨詢電話)
(學籍、教學、考試、成績、教師相關咨詢)
A412
熊曉蕓
68052219
王冠
侯韻
68052218
劉玉靜
王興云
68052206
學工辦
分團委
(學生教育管理)
(學生就業)
3公寓219
張英華
68052215
李健萍
孫海英
68052201
張麗
7公寓225
張平
68052212
10公寓135
畢記滿
86879765
劉田
高騰飛
B2-216
王超
86879588
劉榮穩
A411
薛騰飛
68052223
高藝軒
賈戈
薛騰
86878568
逄超
季獻濤
公共基礎教研室
信控大樓301
68052220
計算機教研室
信控大樓302
68052226
網絡工程教研室
信控大樓304
68052221
電子電工教研室
信控大樓601
86870839
軟件工程教研室
信控大樓603
68052225
自動化教研室
信控大樓604
86871785
通信工程教研室
信控大樓605
68052216
電子信息教研室
信控大樓605
86870185
電氣教研室
信控大樓703
86875010
建電教研室
信控大樓704
86872105
自動化實驗室
信控大樓901
86875760
計算機實驗室
信控大樓401
68052227
通信實驗室
信控大樓501
68052203
計算中心(市北)
市北校區一教6樓
85071307
計算中心(黃島)
信控大樓203
86875726
計算中心(黃島)
現代教育中心214
68975648
地址: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嘉陵江東路777號 郵編:266520 聯系郵箱:lb_qu@vip.163.com 電話:0532-68052213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4660余人,教職工近160人,碩士生導師57人。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系統、軟件工程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控制工程和計算機技術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位點;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移動互聯方向)、網絡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軟件工程(服務外包方向)和機器人工程等9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先后獲評“省級特色專業”和“山東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獲批2個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學院設有自動化教學與實驗實訓中心、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計算機工程實驗中心3個實驗中心和1個計算中心?,F有大學計算機基礎、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等五門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建有青島市建筑電氣節能與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校級科研平臺信息與通信工程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信息對抗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近五年,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36項,資助金額860余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16項,資助金額600余萬元。發明專利授權17項,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6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EI收錄110余篇。
學院近兩年先后承辦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研討會、“藍橋杯”全國軟件設計大賽(省賽)、第十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網絡技術大賽、第七屆山東省機器人大賽、第三屆山東省大中專學生社團節ACM程序設計競賽、青島市智能車競賽等高水平賽事(會議);舉辦“致新講壇”專家報告會30余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ACM 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100余項,省級獎勵900余項,53名同學在國內外20種期刊上發表論文29篇,有28名同學獲得了14項專利(著作權)的授權;學院科技創新雙立項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數量在學校名列前茅;學院的三個科技社團“開發者俱樂部”、“電子科技協會”和“網絡協會”均獲評“山東省優秀大學生科技社團”。
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及組織的合作交流,同韓國光云大學、德國馬格德堡應用技術大學、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日本諏訪東京理科大學等院校進行了溝通交流,達成合作培養協議1項;與青島市氣象局、IBM(中國)研發中心、青軟實訓、東軟睿道等部門和企業深入推進交流合作,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成果顯著,人工智能學院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成功獲批“青島市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認定機構”,完成大數據人才師資及學生入庫工作。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學院全體師生將繼續秉承“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大學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目標而努力奮斗!
院徽簡介
根據學院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文化傳統、精神品格深刻凝練而形成的院徽,是學院的重要標志和象征,具有極高的藝術設計感與生動的象征寓意。經過公開征集、專家評議、反復修改、院內公示等程序,學院最終確定了院徽設計方案,即日起正式啟用,現將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設計說明
院徽外形以圓形為基礎,整體采用深藍色的配色方案,與校徽相承相和,學校名稱和英文簡寫QUT代表了學院作為學校教學院部的身份,院徽整體圖案結構緊促、簡約大方,彰顯學院沉穩厚重精神品格和和自由活躍的學術追求。
中心圖案的設計原型為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玉豬龍”,是紅山文化時期至高無上的宗教禮器和神權象征,寓意后代繁衍不息,生活富足。2018年初新組建的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必將如“龍之初”一般,生生不息,發展壯大。中心圖案由學院名稱的英文簡寫字母“i”、“c”、“e”組合變化而成,中心紋樣似浪似云,結合青島海洋城市元素,象征著信控學子必將踏浪而來,直上九霄。中心圖案整體造型“E”,也是英文Education的首字母,代表學院立德樹人、教育報國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信控師生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引領和助推信息產業騰飛,勇做信息科技領跑者的堅強意志。
二、使用說明
1.院徽是學院重要文化標識,全體師生應尊重和愛護院徽,遵守使用規范,不得隨意更改院徽的字體、顏色和組合方式。
2.院徽的使用應處理好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使之莊重、醒目、協調。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將院徽用作商標和廣告。
3.院徽具有唯一性。自啟用之日起,學院各科室自行設計使用的各類logo等標志應停止使用。
4.院徽由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王暉老師設計,版權歸學院所有,由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負責解釋和管理。
院訓介紹——“信以致遠,息納百川”
(1)信:取“信息與控制工程”首字同音同字;從人從言,本義謂“誠”(《說文》),言合于意(《墨子經》);《國語·晉語》中有“定身以行事謂之信”,意指在行事時堅持自身人格;《論語·為政篇》中更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為人不講誠信則不能行事;喻意持守誠信、去偽存真,也意指校訓之“嚴謹、求實”。與“新”諧音,喻意突破、發展,也意指校訓之“創新”。
(2)致:從至從夊,有給予、達到之義,也表示極、盡;喻意勤勉、積累、厚積薄發,也意指校訓之“勤奮”。
(3)遠:從辵袁聲,既有空間維度的遼闊深遠之意,又有時間維度的長久遠大之意;喻意志存高遠,放眼世界。
(4)致遠: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后人將“致遠”含義進一步引申為遠大的理想、事業上的抱負、追求卓越等;也有“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意境,是“實現遠大的理想,成就事業抱負”的意思;喻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院師生為實現遠大理想而砥礪前行、不斷奮進,追隨真知、創建未來的決心。
(5)信以致遠:以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師生為代表的信息人,先立身,再樹業,以“信”為立身根本,在復雜多變、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牢記“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遵從陶行知先生教誨,為師則“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為生則“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秉持誠信之心,縱橫四海,實現遠大理想。
(6)息:取“信息與控制工程”次字同音同字,與“溪”字同音;從心從自(鼻),由心而發、生機勃勃;喻意我院師生銳意進取的決心和愿意終生學習、追求知識與智慧的品格,以及“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也代指信息,信息是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的普遍聯系方式,有傳遞、傳輸、流動、控制之意,意指我院現有的信息領域三大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各專業以及將要建設發展的信息類其他學科。
(7)納:從糸從內,本義指“絲被水浸濕”(《說文》);諸葛亮《出師表》中有“察納雅言”之說,意指收藏、采納,也有擇優選取之意;喻意明辨是非、包容接納、掌控、布局。
(8)川:本義為河流、水道,或指高原上平坦而地勢低的地帶,也有貫穿、流動之意,靜則喻意科技知識創新,動則喻意各學科、領域、行業中貫穿發展始終的中心基本問題,也喻意傳遞知識、傳承文化、傳揚精神。
(9)百川:本義為江河湖澤的總稱,指眾多河流;靜則喻意多元化的世界、多樣化的科技創新、多領域的知識應用,動則喻意我院教職工及一屆屆桃李有如星星之火在中華大地、乃至世界的多學科、多領域和多行業中,建功新時代。
(10)納百川:取自“海納百川”,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喻意我院師生認識世界、包容世界、認識世界的胸懷和追求,也喻意在不斷奮進的過程中始終把控正確方向、統攬全局的膽識與謀略。
(11)息納百川:以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師生為代表的信息人,懷揣赤子之心,靜則韜光養晦,動則勇往直前,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服務行業、工作崗位追求真知、創造未來,弘揚“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盡顯時代精英本色。
青島理工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方式
005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電話:0532-68052206
添加青島理工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青島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青島理工大學報錄比、青島理工大學考研群、青島理工大學學姐、青島理工大學考研真題、青島理工大學專業目錄、青島理工大學排名、青島理工大學保研、青島理工大學公眾號、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青島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青島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青島理工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