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齊齊哈爾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齊齊哈爾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齊齊哈爾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齊齊哈爾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齊齊哈爾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齊齊哈爾大學考研難嗎]
[齊齊哈爾大學考研群]
[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學費]
[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介紹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發布時間:2018年07月12日 點擊:[320]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為滿足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素質人才需求,于2011年成立的國家特設專業。專業擁有專任教師5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教師總數100%,其中博士學位教師2人,在讀博士2人,占教師總數80%。近年來,專業教師承擔并參與國家、省、市等各級科研項目10余項;承擔教學研究項目近10項;在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J Mater Sci: Mater Electron等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余篇;專利授權10余項;出版教材4部。
本專業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科學合理地完善和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突出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強化綜合素質引導和教育,注重學生敬業精神、高尚品格和正確理念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升學與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可選擇到微電子、IC設計、通信、網絡信息、智能控制及相關領域的企事業部門或科研院所從事制造、產品開發與設計、科學研究、生產技術與行政管理、教學與銷售等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也可選擇報考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碩士研究生報考方向包括: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介紹
物聯網工程專業
發布時間:2018年07月12日 點擊:[397]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過程中全國第二批獲批創辦的新專業,于2011年9月正式開始招生。現有專任教師8人,其中獲政府特殊津貼教師1人,龍江學者青年學者1人,教授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人,在讀博士教師2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5人。擁有“物聯網應用技術實驗室”、“無線傳感網聯合實驗室”、“傳感器技術與虛擬儀器實驗室”和“太陽能光伏系統聯合實驗室”四個專業實驗室。在微納傳感器、物聯網應用技術和新能源應用領域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市(廳)級教學科研項目20余項;公開發表SCI論文50余篇,EI論文和中文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專利授權30余項。
本專業人才培養以“注重工程實踐、技術管理并舉”為導向,積極構建校地、校企和校際的“產學研用”平臺。專業建設瞄準戰略產業相關領域的應用型人才需求,緊密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強調通過為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現代化綠色農業、現代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和生態濕地、草原與森林保護領域提供專業技術服務,來進一步凝聚專業特色,提升專業品質。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寬廣、就業率高、實踐創新能力強。學生畢業后,可到政府部門、通信、物流、運輸企業、大型生產企業等單位從事物聯網設計、網絡集成、運行和管理等工作,及在電網、建筑、現代農業、油氣管道、公共事業等領域或各級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物聯網系統研發、設計和維護等相關工作。畢業生也可以報考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上一條:通信工程專業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碩簡介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18年07月12日 點擊:[193]
學科代碼:081001 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一、學科簡介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下設的二級學科。本學科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科學與通信科學交叉融合的前沿,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國家的神經系統和命脈。學科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通信理論及以信息傳輸、交換以及信息網絡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于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科依托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建設,經過多年發展,改善了科研條件、提升了科研水平,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學科現有教授5名,副教授15名,近年來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研究,主持了多項省部級縱向課題,完成了十幾項橫向課題研究,還有多項課題在研,科研經費280余萬元。近3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75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檢索55余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獲得國家專利60余項。學科建有9個研究室,總面積540平方米,具有先進完備的科學研究設備和儀器,總價值1200多萬元,具備研究生培養的師資、課題、實驗室等良好的研究條件。在物聯網應用技術、信息智能檢測理論與技術、太陽能光伏理論及通信電源系統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與中山大學合作的太陽能光伏研究室的科研工作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二、培養目標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為:
1.研究生必須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品質,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碩士生應掌握通信科學、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與技術以及掌握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控制科學的一般理論與技術,具有從事通信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相關領域科研與開發和教學工作能力,有嚴謹求實的學風與高尚的職業道德,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3.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社會活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
三、研究方向
1.物聯網應用技術
2.信息智能檢測理論與技術
3.信息傳輸理論與技術
4.太陽能光伏理論及通信電源系統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規范性要求
開題報告:按照《齊齊哈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有關要求》進行。
中期檢查:按照《齊齊哈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的有關要求》進行。
論文答辯:按照《齊齊哈爾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申請工作細則(試行)》進行。
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按照《齊齊哈爾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理科格式規范(試行)》執行。
2. 質量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學位論文應表明作者在本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同時,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
3. 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原則上必須以齊齊哈爾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或已錄用)1篇以上(含1篇)與學位論文研究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或取得與學位論文研究課題相關的發明專利(公開或授權)。研究生發表的學術論文或者取得的專利必須為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工程碩士簡介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18年07月12日 點擊:[353]
領域名稱:電子與通信工程 領域代碼:085208
一、專業領域簡介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201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本學科依托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建設,經過幾年發展,改善了科研條件、提升了科研水平。學科點內有教授5名,副教授15名,實驗室面積1563.9平方米,實驗設備1548臺(套),力量雄厚,設備先進,發展十分迅速。近五年來,本學科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43項,發表論文246篇,其中收入SCI、EI、ISTP檢索系統55篇。學科點緊密結合學科發展方向和企業技術進步需要,通過積極與企業合作,在無線傳感器網絡及應用、目標識別與圖像處理、視頻通信與高效視音頻編解碼技術、無線測控網絡、消費電子產品、電信增值業務、IVR語音呼叫中心業務、新型傳感器設計等方面取得優異成果,為企業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大部分成果已得到應用。鑒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本學科的學生培養工作側重于工程應用,畢業生大多數成為工程領域中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工程設計能力的工程技術與管理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主要在高等職業院校、企業、政府及管理機構等單位從事電子信息和通信工程相關的教學、研究和產品研發工作。
二、培養目標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為: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拒絕抄襲與剽竊、偽造與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具備 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2.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內某一方向的高等工程數學理論,具備一定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描述工程實際問題,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運用必要的計算軟件,進行科學與工程的分析和處理。
3.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能力。能夠勝任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
4.掌握一門外語,要求具有較熟練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譯寫作能力和基本的聽說交際能力,以適應在本學科研究中查閱國外文獻和進行對外交流的需要。
5.掌握至少一種計算機程序語言及編程方法,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操作系統。
6.掌握至少一種文獻檢索工具,能夠通過閱讀、檢索、學術交流等可能的途徑及時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了解本領域的動態和熱點,具備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7.具有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嚴謹勤奮、勇于創新,富有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恪守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
三、研究方向
1.物聯網應用技術
2.信息智能檢測理論與技術
3.信息傳輸理論與技術
4.太陽能光伏系統設計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要求
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選題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選取:
(1)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
(2)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
(3)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
(4)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
(5)一個較為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
(6)工程設計與實施;
(7)技術標準制定。
2.形式及內容要求
學位論文形式可分為產品研發類、工程設計類、應用研究類和調研報告類。內容應滿足以下要求:
(1)本領域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應包含學位標準規定的題目、作者與導師,中英文摘要與關鍵詞,獨立完成與誠信聲明,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文獻資料綜述,主體部分,結論,參考文獻,致謝,英文縮略語表,必要的附錄等。
(2)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3)主體部分要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論文反映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工作量飽滿。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應做到概念準確,推理嚴密,語意通達,數據可靠,結構完整,應有新的見解,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有詳細的原始實驗記錄。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3.規范要求
開題報告:按照《齊齊哈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有關要求》進行。
中期檢查:按照《齊齊哈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的有關要求》進行。
論文答辯:按照《齊齊哈爾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申請工作細則(試行)》進行。
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按照《齊齊哈爾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工程類格式規范(試行)》執行。
4.水平要求
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應以齊齊哈爾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統計源期刊及其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或已錄用)1篇以上(含1篇)與學位論文研究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或取得發明專利(公開或授權),或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二等獎以上。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師資
師資隊伍
發布時間:2018年07月12日 點擊:[823]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擁有一支品德高尚、愛崗敬業、數量比較適中、結構漸趨合理、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較強,能夠滿足教學、科研工作需要的師資隊伍。
學院專任教師總數為52人,各專業(中心)分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師11人;通信工程專業教師12人;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師8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6人;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教師14人;專業實驗中心教師1人。
職稱結構:專任教師中有正高職5人,占專任教師的9.8%;副高職19人,占專任教師的37.2%;中級職稱23人,占專任教師的45.1%。
學歷結構: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8人、在讀博士12人、碩士學位26人、學士學位5人,博士和在讀博士教師占比39.2%,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比90.1%。
年齡結構:專任教師中30歲(含30歲)以下6人,占專任教師的11.8%;31-40歲32人,占專任教師的62.7%;41-50歲7人,占專任教師的13.7%;51歲以上6人,占專任教師的11.8%。
學緣結構:學院52位專任教師中有27位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燕山大學、長春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蘭州理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國內985及211高校取得最后學歷,11人在國內其他高校取得最后學歷,13人在本校取得最后學歷,外校師資占全院專任教師的76.5%。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保障度核心要素--教師資源發展和提升,結合學院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國內外研修結合,在職為主,形式多樣,注重實效。創新性地構建并實行了“五大工程”全方位立體化教師培養與培育新體系,著力推進教師的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優化結構,更新知識,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師資隊伍發展趨勢良好,教師總量穩步增加,高學歷教師尤其是博士學位的教師增長較快,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逐年提高,學緣結構日益多樣,教師整體水平穩步提升,呈現教師資源對人才培養的保障度穩步提升的態勢。
齊齊哈爾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簡介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簡介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4個本科專業及專業實驗中心和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等教學科研部門,擁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電子與通信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本科生1200余人,在讀碩士研究生72人。
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學科研成績斐然。現有教授7名,副教授(高級實驗師)18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在讀博士教師11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比例達90%,其中龍江青年學者1名、省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享受政府特貼專家1名、碩士生導師8名。近5年,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學研究課題5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博士后科研啟動資助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教育廳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1項,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4項,齊齊哈爾市科技局科學研究項目11項,校青年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5項,橫向課題4項。在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上2個項目被遴選為重點推介項目。近幾年,學院教師發表科研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00余篇;獲國家專利68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業58項,其他知識產權2項;學院教師共承擔省級以上教研課題36項,發表教研論文57篇,獲省級教學研究成果獎勵9項,校級教學研究和質量獎勵22項;學院擁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優秀課5門。2008年,通信工程教學團隊被評選為校級教學團隊。2009年,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被評為校級實驗示范中心。在2017年重點專業評審中,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新建專業評估中位居前列,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特設專業。
學院教學設備先進,硬件設施齊全。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總面積985平方米,建有現代電子技術實驗室等9個實驗室,承擔電類和非電類共20個專業的實驗、實習和理論課教學任務,為了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學院新建了適合全開放、自主學習式實驗教學體系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大平臺。中心擁有教學設備1300余臺(套),全年面向學生開放,指導學生參加課外實踐和創新活動,負責組織校“創新杯”電子設計競賽、黑龍江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賽事。
學院專業實驗中心總面積1563.9平方米,建有電磁場與微波實驗室、計算機通信實驗室、現代電子技術實驗室等17個專業實驗室,其中電磁場與微波實驗室是黑龍江省屬高校僅有的專業實驗室。實驗中心擁有教學設備1800余臺(套),能夠滿足全院本科專業教學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及開放性實驗的需要。
學院重視“校企、校際和校地”合作辦學和科研平臺的構建,努力推進“3+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目前學院與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共建“太陽能光伏系統聯合實驗室”,開展新型太陽能電池與分布式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方面的研究;與黑龍江惠業人才基地共建“嵌入式系統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與北京通聯物網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無線傳感器網絡聯合實驗室”,開展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及推廣應用。在這些新的教學平臺和課程體系支撐下,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得到提高,學生個性化發展得到充分保障,學生實踐活動、科技創新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不斷加強,在各級各類重大賽事中屢獲獎項。
學院發揚“團結、實干、創新、發展”的院風,秉承“功底扎實、把握前沿、全面發展、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辦學方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注重理論知識教授和實踐能力訓練為基礎,加強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近三年在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競賽等賽事中,共有30余項、90多人次榮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在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我院榮獲移動互聯網創業專項賽銅獎。在兩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均榮獲省級銀獎,在首屆齊齊哈爾市“居然之家杯”青年綠色有機食品電子商務創業大賽中獲第一名和第三名。我院2014屆畢業生譚東悅獲得2016“全省大學生創業之星”稱號和2017年齊齊哈爾市青年創業獎。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名列學校前列,2017屆共有50余人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
學院正努力發揮特色優勢,挖掘自身潛力,面向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人才需求,積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力爭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添加齊齊哈爾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齊齊哈爾大學考研分數線、齊齊哈爾大學報錄比、齊齊哈爾大學考研群、齊齊哈爾大學學姐、齊齊哈爾大學考研真題、齊齊哈爾大學專業目錄、齊齊哈爾大學排名、齊齊哈爾大學保研、齊齊哈爾大學公眾號、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齊齊哈爾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