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南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南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南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南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南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南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南大學考研難嗎]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
[西南大學考研群]
[西南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南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紡織服裝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西南大學/6.jpg)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設計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服裝藝術設計 |
結合新時期國際設計學的趨勢和區域文化的特點,通過系統的服裝設計理論學習、作品創作和課題研究,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系統的藝術理論、高水平的藝術創作技能、較高的審美能力、創作思維能力和表現力。本方向注重原創性基礎理論的研究、國際化視野的培養與實踐,注重建立面向產業的服裝設計學理論體系、中國傳統文化及區域文化的傳承、現代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融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理念。 |
張龍琳 副教授 董 怡 副教授 周 莉 副教授 高 燕 副教授 |
2 | 染織藝術與紡織品設計 | 研究將織物設計知識背景、高水平圖案與產品造型設計有機結合的染織藝術與紡織品設計基本理論、方法與應用領域,研究國際紡織品時尚潮流與時代性以及中國傳統設計文化相結合的模式;藝術性地設計及開發運用服裝(飾)面料及裝飾面料;研究纖維基材藝術品開發技術、研究改變紡織品市場同質化格局,引導柔性織物紡織品向訂制式方向發展的技術路徑。 |
梁列峰 教授 李奇菊 副教授 劉一萍 副教授 |
3 | 產品造型與包裝設計 |
通過產品設計理論、設計方法、藝術、心理學、哲學與美學等理論的關注與學習,依托西部區域文脈的田野調查與挖掘整理,利用現代設計手段和方法,設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文化產品,傳承區域傳統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嚴謹的科研素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以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
李奇菊 副教授 董 怡 副教授 高 燕 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專業培養扎實掌握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實際應用能力,能從事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產品包裝及包裝設計等領域工作的德才兼備高級專業人才。通過本專業所有課程教學,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哲學、藝術、設計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設計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能,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較強的審美感覺和獨立創造設計思維,有觀察、理解、總結生活的能力,并能結合運用各方面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設計完整的項目工程,能夠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有健康的體魄。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1 學分 其中:必修: 21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 10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英語) | 1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與實踐研究 | 1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130500002 |
設計原理 Design Principle |
1 | 45 | 2.5 | 梁列峰 | 考試 | ||
11130500024 |
設計哲學 Design Philosophy |
2 | 36 | 2 | 馮潔 | 考試 | 雙語 | ||
專業課 | 11130500025 |
設計美學 Design Aesthetics |
1 | 36 | 2 | 導師組 | 考查 | ||
11130500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Research on Chinese and Foreign Documents |
1-4 | 36 | 2 | 導師組 | 考查 | |||
11130500026 |
設計學理論創新與實踐 Theor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Design Science |
2 | 45 | 2.5 | 導師組 | 考查 | |||
選 修 課 |
11130500027 |
服裝原理與方法論 Clothing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
1 | 36 | 2 | 張龍琳 | 考查 | 任選5門 | |
11130500028 |
服裝創意設計研究與實踐 Fashion Creative Des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
2 | 54 | 3 | 董怡 | 考試 | |||
11130500029 |
纖維藝術史 Fiber Art History |
1 | 36 | 2 | 劉一萍 | 考試 | |||
11130500030 |
傳統圖案 Traditional pattern |
2 | 45 | 2.5 | 高燕 | 考查 | |||
11130500031 |
數字化產品設計 Digital Product Design |
2 | 54 | 3 | 周莉 | 考查 | |||
11130500032 |
產品造型設計 Product Styling Design |
2 | 54 | 3 | 李奇菊 | 考查 | |||
11130500033 |
紡織服裝品牌傳播與管理 Textile and Clothing Brand Communication & Management |
2 | 36 | 2 | 安妮 | 考查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11000009094 | 人體工學 | 不計學分,選3門,導師審核 | |||
11000009095 | 傳統服飾織造藝術 | |||||
11000009096 | 服飾配件與設計 | |||||
11000009097 | 商品企劃學 | |||||
11000009098 | 服裝產業經濟學 |
注:1.平臺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自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 獨立開展設計學相關科研工作和完成相關設計任務的能力; 2. 掌握國內外“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包裝設計”等相關領域研究進展; 3. 具有使用相關“設計類”各種中、英文科技文獻的能力; 4. 能夠運用專門的設計理論進行設計和實現能力; 5. 具有有關創新、創意設計和實施能力; 6. 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服裝CAD、紡織CAD、造型CAD操作和有關軟件的使用能力; 7. 較熟練掌握一門以設計為主的專業外語。 通過上述能力的培養,使研究生具備較高的科研業務技能和設計能力,在完成研究生學習的基礎上,能夠協助指導教師完成一定的教學或科研任務。要求至少參與1項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的研究課題,在相關領域學術刊物、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的身份公開發表論文1篇。優質成果優先發表在核心刊物。核心刊物指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期刊。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完成畢業設計作品,參加學院規定的公開展示/展演,并通過審查為合格。符合以上條件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資格要求:按時完成本方案規定的任務;至少在學科領域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南大學”)公開發表1篇學術論文;沒有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選題有學術和社會意義;能反映出作者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與論文相關的前沿研究動態;研究主題明確、問題集中、論證嚴密可靠、有明顯的專業特色、有新見解。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
1 | 《創意服裝設計學》 |
梁明玉、牟群 著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
2 | 《服裝、產業、設計師》 |
美國·沙倫·李·培特 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
3 | 《時裝設計:過程、創新與實踐》 |
英國·凱瑟琳·麥凱維 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
4 |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
沈從文 著 上海書店出版 2012 |
5 | 《西方服裝史》 |
要斌、華梅 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
6 | 《紡織品設計學》 | 李棟高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
7 | 《紡織產品開發學》 | 滑均凱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
8 | 《設計原理》 | 黃厚石 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
9 | 《產品造型設計》 | 趙得成 海洋出版社 |
10 | 《產品包裝設計》 | 王安霞 東南大學出版社 |
11 | 《計算機輔助產品造型設計》 | 謝質彬 清華大學出版社 |
12 | 《服飾品設計》 | 蘇潔 中國紡織出版社 |
13 | 《材料成形工藝》 | 張彥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4 | 《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 | 奚傳績 東南大學出版社 |
15 | 《設計真言——西方現代設計思想經典文選》 | 許平、周博 江蘇美術出版社 |
16 | 《數字化服裝設計》 | 朱廣舟 中國紡織出版社 |
17 | 《設計史與設計的歷史》 | [英]約翰·沃克/[英]朱迪·阿特菲爾德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
18 | 《中國設計藝術史論》 | 李立新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其它說明: 無 |
||
所在培養單位學術分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
學部學術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領導審核意見: 負責人(簽名): 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纖維材料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纖維新材料開發與利用 | 主要研究特種棉、麻纖維、竹纖維、農作物纖維、甲殼素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等各種尚未充分開發利用的纖維資源及其特性、用途及開發利用技術,擴大纖維資源的應用領域,開發高附加值纖維新產品。 |
吳大洋教授(博導) 代方銀教授(博導) 張袁松副教授 鄧一民副教授 |
2 | 纖維工程 | 主要研究各種纖維的結構與纖維性能關系,研究纖維化學修飾與纖維結構關系,研究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結構、性能,研究改變纖維結構原理和技術,研究纖維束集合方式與終端纖維制品的功能關聯,研究再生纖維工程原理與技術等。 |
梁列峰教授 張同華副教授 汪濤副教授 |
3 | 功能纖維與功能性紡織品 | 主要研究阻燃、抗靜電、導電纖維,拒水拒油、抗菌防臭,親水防水、抗紫外線、電磁屏蔽、納米功能纖維及可降解纖維等高功能纖維的結構、性能及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利用技術。 |
張光先教授 趙曉副教授 盧明副教授 程新建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扎實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及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纖維材料的性能及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熟悉現代纖維工程與技術發展方向,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創新素質;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及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高校、科研機構及紡織企業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研究,新技術應用開發,新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生產與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夠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掌握在3年。 應修學分:29 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1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 8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前沿講座、學術報告等)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1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2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90326012 | 材料科學導論 | 1 | 45 | 2.5 | 梁列峰 | 考試 | |||
110828J2002 | 高分子化學 | 1 | 45 | 2.5 | 張光先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90326022 | 功能纖維與功能紡織品 | 2 | 36 | 2 | 吳大洋 | 考試 | |||
110828J2003 | 生物質材料 | 2 | 36 | 2 | 趙天福 | 考試 | ||||
110828J200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組 | 考查 | ||||
選 修 課 |
11090326051 | 測試技術 | 2 | 36 | 2 | 汪濤 | 考查 | |||
11090326055 | 產品開發工程導論 | 1 | 36 | 2 | 盧明 | 考查 | ||||
11090326023 | 新型纖維結構與性能 | 1 | 36 | 2 | 鄧一民 | 考查 | ||||
11090326057 | 紡織品設計原理 | 2 | 36 | 2 | 梁明玉 | 考查 | ||||
11090326056 | 染色物理化學 | 1 | 36 | 2 | 張光先 | 考查 | ||||
110828J2004 | 纖維材料改性原理 | 2 | 36 | 2 | 程新建 | 考查 | ||||
11090326054 | 纖維物理(紡織物理) | 1 | 36 | 2 | 張同華 | 考查 | ||||
必修環節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等(不少于5次) | 2 | 提交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導師審查,學院備案。 | |||||||
文獻閱讀、綜述及論文開題報告 | 3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選題報告一份。 | ||||||||
中期考核 | 4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
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學院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論文的復印件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11000009091 | 紡織材料學 | 不計學分 | |||||||
11000009092 | 紡織概論 | 不計學分 | ||||||||
11000009093 | 化學工藝概論 | 不計學分 |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包括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5年。 1、 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所、中心)備案。 2、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學院(所、中心)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3、 中期考核 根據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A、考核在學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學院(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績分為3種流向: a) 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4、 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能熟練地查閱專業文獻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掌握本學科某一方向的發展趨勢,進行開題報告和中期考核,參加相應的學術活動。能應用常規的實驗方法進行研究工作。在完成學位論文期間公開發表1篇A類或A類以上研究論文。 |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六、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
序 號 |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列出本學科的必讀書目和重點期刊,數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專業參考書可放入課程檔案中,按二級學科分別排列,不夠可另附頁) | 作者或出版單位 |
1 | 中國科學 | |
2 | 科學通報 | |
3 | 紡織學報 | |
4 | 印染 | |
5 | 絲綢 | |
6 | Biomaterimals | |
7 |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8 | Nature materials | |
9 | Dyes and Pigments | |
10 |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 |
11 | SEN-I GAKKAISHI(SOC FIBER SCI TECHNOL(纖維學會志,日本) | |
12 | TEXTILE MONTH | |
13 | TEXTILES MAGAZINE | |
14 | CLOTHING &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 |
15 | INDIAN JOURNAL OF FIBRE & TEXTILE RESEARCH | |
其它說明: 本學科學科級刊物主要是《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紡織學報》、《絲綢》、《東華大學學報》、《蠶業科學》等期刊。 |
||
本學科(一級學科)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
所在學部(院、所、中心)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
學部分委員會驗收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領導審核意見: 負責人(簽名): 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碩士點介紹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紡織工程 | 本研究方向主要開展新型纖維材料;現代紡織加工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重點研究:纖維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先進紡織工藝,紡織智能生產裝備與技術,纖維加工化學及應用技術;紡織品高附加值開發,如生物醫用紡織品、智能紡織品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紡織材料及加工技術與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領域進行交叉融合,開發紡織新材料、新工藝和賦予紡織品高附加值是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方向的研究開展對于提升紡織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理論內涵,促進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代方銀 教授(博導) 張同華 教授(博導) 李 慶 教授 張袁松 副教授 趙天福 副教授 汪 濤 副教授 陳 磊 副教授 李 智 副教授 謝瑞琪 副教授 藍廣芊 副教授 |
2 |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紡織品前處理、纖維及紡織品染色、紡織品印花、紡織品后整理以及印染廢水處理等領域開展研究。重點進行纖維和紡織品功能整理和清潔染整技術。如滌綸高效阻燃、棉織物無甲醛耐久阻燃、滌和棉無氟超超疏水、導電織物、抗紫外紡織品、無水染色、改性無鹽染色、高性能纖維抗紫外保護、染整廢水高級氧化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視綠色環保技術研發。主要特色是研究纖維及紡織品功能改性和功能整理,賦予紡織高檔次和高附加值。本方向的研究,對于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的基礎理論的創新和提高以及開發高新紡織化學和染整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
張光先 教授(博導) 李 慶 教授 盧 明 副教授 楊 瀟 副教授 易世雄 副教授 胡恩嶺 副教授 |
3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服裝人體工學、數字化服裝設計與制造、紡織服裝產業經濟等領域開展研究。重點研究人體曲面和立體造型建立、服裝舒適性設計、三維數字化服裝設計。主要特色是區域化服裝產業分析和企業品牌戰略研究與應用、傳統服裝技術與理論、數字化服裝技術和服裝舒適性、現代服裝設計與制造等。 |
張龍琳 副教授 周 莉 副教授 劉一萍 副教授 |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扎實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及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紡織材料的性能及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熟悉現代紡織工程科學與技術發展方向,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創新素質;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及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高校、科研機構及紡織企業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研究,新技術應用開發,新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生產與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夠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1 學分 其中 必修: 21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 10 學分 (“服裝設計與工程”方向研究生,可選擇“設計學”專業相關課程來滿足學分要求) |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纖維材料與工程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介紹
纖維材料與工程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吳大洋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有:纖維新材料開發與利用;纖維工程;功能纖維與功能性紡織品。
碩士生導師有11人:吳大洋、代方銀、張光先、梁列峰、鄧一民、張同華、張袁松、盧明、汪濤、程新建、趙曉、趙天福。
“纖維材料與工程”學科,是以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農業生物工程、化學化工、環境工程等學科為依托,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學科;以纖維材料與工程技術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為主要內容,包括纖維材料理論基礎、纖維材料創制及改性技術、纖維材料應用開發、纖維制品加工等。所形成新的學科體系及技術體系,直接為紡織服裝、農業工程、水利交通、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國防工業等產業服務。
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纖維的組成、結構、理化及機械性能,構建和創新纖維結構與性能的理論體系;研究纖維材料的結構性能特征與其纖維制品性能表現之間的關系;研究各種資源纖維的結構、化學修飾原理及纖維結構調控的方法和技術;研究纖維集合體的成型規律、原理和加工技術。
纖維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棉、麻、絲、毛、竹、棕櫚等天然纖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殼聚糖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等新型資源纖維的開發利用;研究生物工程改良纖維(轉基因蜘蛛絲、轉基因蠶絲、轉基因棉纖維及仿生纖維等)的開發與利用。
纖維材料結構與性能:研究纖維材料結構與性能及表征技術;研究纖維制品的結構、性能及其關系;研究纖維材料性能改良和新型功能纖維的創制技術。
纖維工程(功能纖維與功能性紡織品):研究纖維及其集合體的現代紡織加工技術、設備及理論;研究新型高性能纖維材料分子設計、聚合物合成及紡絲工藝技術及理論;研究生物相容性、阻燃、抗靜電、導電、抗菌防臭、親水、拒水、透濕等高功能纖維及其制品的加工技術和理論;研究纖維及其集合體的綠色環保染整新技術及工藝。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介紹
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梁列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藝術設計;染織藝術與紡織品設計;產品造型與包裝設計;展示藝術設計。
主要導師:
服裝藝術設計方向:梁明玉、董怡、張龍琳、周莉
染織藝術與紡織品設計方向:梁列峰、劉一萍
產品造型與包裝設計方向:李奇菊
展示藝術設計方向:金科
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國際化視野的培養與實踐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及區域文化的傳承,與日本、英國、法國、臺灣地區、香港等國際知名院校和機構保持長期往來,加強工程學科與藝術學科的交叉與有機結合,逐步形成了領域優勢,具有較強影響力。
本學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近五年主持國家級研究項目2項,國務院各部門及省級重大研究項目9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年均經費近50萬;發表了一批被CSSCI、SCI、EI、A&HCI收錄的學術論文,主編、參編國家級、部委級教材7部,省優質研究生課程1門,承擔市級教學研究課題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性競賽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以上28項。設計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年招收碩士生12-16名。已建有中國服裝學研究中心等省級或行業研究機構。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46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3人;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22名;博士25人(另有6人在讀),碩士23人;具有國(境)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達57%以上。師資隊伍中包括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理事、國家絲綢科學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在內的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此外,還聘請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20多名專家、教授和行業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為學院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重慶北碚天生路2號 郵編:400715
電話:023-68251228 學院信箱:fzfzxy2015@126.com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的介紹
紡織服裝學院成立于2001年5月,與蠶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運行。2005年4月兩院分別開始獨立運行。在此之前,兩院同為西南農業大學蠶桑絲綢學院,于1992年由絲綢工程系和蠶學系合并成立。絲綢工程系于1985年開始籌建,1987年正式成立。學院的學科基礎為西南農業大學蠶桑系(蠶學系)的繭絲學,學科淵源可追溯至1939年于四川樂山成立的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蠶絲科。70多年的學科演進,30余年的院系建設,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進,勵精圖治,改革創新,推動學院事業發展邁上新征程。學院擁有“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纖維材料與工程”交叉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設計學”是重慶市重點學科。建有“重慶市生物質纖維材料與現代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學紡織工程實驗室、西南大學紡織服裝虛擬仿真實驗室,合作建立多個紡織服裝研發機構、3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搭建起了良好的平臺。學院獨立運行10余年來,主持了70余項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科研成果。
學院設有紡織工程系、輕化工程系、服裝系,有紡織工程、輕化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4個本科專業,其中紡織工程是重慶市特色專業。目前,學院在校普通本科生、國防生、碩士生、博士生及留學生800多人。專業設置涵蓋從原料、紡紗、織造、印染到服裝整個紡織產業鏈的學科結構,形成了本碩博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藝工結合”的辦學特色。
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46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3人;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22名;博士25人(另有6人在讀),碩士23人;具有國(境)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達57%以上。師資隊伍中包括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理事、國家絲綢科學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在內的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此外,還聘請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20多名專家、教授和行業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為學院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院先后與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印度尼西亞、韓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互派留學生關系,與日本信州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時裝學院,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常年有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院進行學術交流,每年有教師赴國(境)外攻讀博士、訪學和合作研究,各專業學生赴國(境)外學習、參加學術會議。
學院堅持“立足西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放性辦學,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帶動,以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條件建設為保障,努力建設西部領先、全國先進、國際知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教學科研并重型學院。
添加西南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南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大學報錄比、西南大學考研群、西南大學學姐、西南大學考研真題、西南大學專業目錄、西南大學排名、西南大學保研、西南大學公眾號、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西南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xiaodian.png)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appxiazai.png)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