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五邑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五邑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五邑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五邑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五邑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五邑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五邑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五邑大學考研難嗎]
[五邑大學研究生院]
[五邑大學考研群]
[五邑大學研究生學費]
[五邑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五邑大學/5.jpg)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紡織工程染整方向簡介
紡織工程專業(染整方向)
--------------------------------------------------------------------------------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且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紡織工程(染整)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紡織、服裝企業、科研和教學等部門從事專業工藝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紡織企業經營管理、紡織品檢測和紡織貿易等工作。
主干課程:纖維化學與物理、染料化學、紡織品前處理和后整理、紡織品染色與印花、新型紡織材料、紡織標準與檢測等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紡織、服裝企業、科研和教學等部門從事專業工藝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生產技術改造、紡織企業經營管理、紡織品檢測和紡織貿易等工作。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簡介
2011版五邑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
五邑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工藝及服裝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在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服裝研究單位、服裝行業管理部門從事服裝產品設計、服裝生產制作、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視野開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包括本專業培養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系及實現途徑。
培養要求
實現途徑
知識
基本知識
計算機
計算機文化基礎
經濟管理
校級公選課
外語
英語、英語口語
服裝基礎
服裝素描、服飾色彩
形態構成
服裝平面構成、服裝立體構成
服裝畫技法
服裝畫技法
服裝材料運用
服裝材料學
服裝史論
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
專業知識
服裝款式設計知識
服裝款式設計、服裝專題設計
服裝結構設計知識
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業制版、內衣結構設計、創意服裝紙樣設計、立體裁剪
服裝工藝知識
服裝生產與工藝、服裝縫制基礎
服裝行業系列技術標準、政策、法規
系列講座、企業學習
了解專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專業導論、系列講座、科技活動
能力
基本能力
懷疑與批判能力
專業導論、系列講座、科研實踐、綜合設計、畢業設計
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設計、畢業設計、科研實踐、全部課程、企業學習
表達交流能力
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企業學習、部分核心專業課程
社交及團隊協作能力
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企業學習
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
大學英語、專業英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對外交流實踐
創新思維能力
科技活動、系列講座、學年論文、綜合設計、企業學習
領導能力
學科競賽、科研實踐、社團活動、系列講座、企業學習
干預與處理能力
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兼職助學
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企業學習
決策與創新能力
科學競賽、科研實踐、核心專業課程、企業學習
組織管理能力
社團活動、講座、企業學習
專業能力
服裝審美、設計能力
服裝畫技法、服裝材料學、服裝款式設計、服裝專題設計、服裝電腦繪畫、服飾配件設計、服裝美學、畢業采風、綜合設計、畢業設計、學科競賽、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服裝制作能力
服裝款式設計、立體裁剪、服裝結構設計、創意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專題設計、內衣結構設計、成衣縫制基礎、成衣紙樣與縫制、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學科競賽、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制定和調節服裝生產工藝和技術的能力
成衣紙樣與縫制、服裝生產與工藝、生產實習
創新實踐能力
面料二次設計、毛衫設計與工藝、蠟(扎)染藝術、畢業設計、成衣縫制基礎、成衣紙樣與縫制、綜合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學科競賽、企業學習
科研開發研究能力
學科競賽、市場調研、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技術改造與創新能力
學科競賽、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產品開發與設計能力
成衣縫制基礎、成衣紙樣與縫制、綜合設計、畢業設計、學科競賽、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項目集成及管理能力
科技活動、科研實踐、企業學習
設備、儀器使用能力
生產實習、成衣縫制基礎、成衣紙樣與縫制、畢業設計
綜合理論及實踐能力
畢業設計、企業學習
素質
基本素質
文學素質
大學語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校級公選課、課外閱讀
身心素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體育、軍訓
藝術素質
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
科學素質
校級公選課、系列講座
政治素質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式與政策、黨校
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益勞動、校級公選課、社會實踐、企業學習、社團活動
法制意識和觀念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社團活動、校級公選課
誠信意識
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企業學習
專業素質
工程師職業道德規范
專業教學、校級公選課、企業學習、社團活動
生態、節能、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意識
專業教學、校級公選課、社團活動、企業學習
工程基本素質
全部專業課、專業基礎課、企業學習
高級工程素質
學科前沿講座、學生創新活動、企業學習
三、主干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服裝設計與工程二級學科。
四、相近專業
藝術設計、紡織工程
五、專業主干課程
主要課程: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業制板、內衣結構設計、服裝生產與運作管理、毛衫設計與工藝、服裝商品企劃學、服裝市場與營銷、服裝材料學、服裝CAD、服裝貿易實務、服裝素描、服飾色彩、服裝史、服裝畫技法、服裝形態構成、服裝專業英語。
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成衣縫制基礎、成衣紙樣與縫制、生產實習、市場調研、畢業采風、畢業設計等。
六、學制
標準學制4年,彈性學制4-8年,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七、總學分、總學時及構成表
課程類別
課程門數
(周數)
學分
學分/總學分×100%
備注
公共類課程
公共課程
10門
33
20.60%
課內實踐教學總學時數:166
公共基礎課程
2門
4.5
2.80%
課內實踐教學總學時數:0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群平臺課程
3門
15
9.30%
課內實踐教學總學時數:152
專業基礎課程
4門
11
6.80%
課內實踐教學總學時數:40
專業課程
核心專業課程
8門
32.5
20.00%
課內實踐教學總學時數:248
選修課程
11門
26.5
16.50%
至少獲得20學分
專項實踐課程
軍事訓練
2周
1
23.7%
社會實踐
1周
1
勞動教育
1周
1
畢業設計
16周
16
生產實習
4周
4
服裝材料檢測
1周
1
成衣縫制基礎
3周
3
成衣紙樣與縫制
8周
8
畢業采風
2周
2
市場調研
1周
1
實踐環節合計
39周
38
通識課程
校級三類公共選修課程
3門
6
3.7%
八、畢業規定
1、至少取得168學分(其中必修課138學分,選修課30學分)。選修課中人文社科、管理及自然科學與工程等三類通識課程至少各取得2學分,專業選修課至少取得20學分,任意選修(除本專業外的校內其他專業選修)4學分。
2、至少獲得6個第二課堂學分;
3、通過體育達標測試。
九、專業課程中英文對照表
課程代號
課程中文名稱
課程英文名稱
1200020
服裝素描
Fashion Sketch
1200041
服飾色彩
Fashion Accessory Colour
1200031
服裝形態構成
Fashion Form Composing
1200080
服裝畫技法
Fashion Painting
1200090
服裝材料學
Fashion Materials
1200050
中國服裝史
China apparel history
1200150
西方服裝史
west apparel history
1200171
服裝款式設計
Fashion Style Design
1200410
立體裁剪
Fashion Draping
1200181
服裝結構設計
Fashion Pattern Design
1200420
服裝工業制板
Pattern Grading Technique
1200430
創意服裝紙樣設計
Creative Fashion Pattern Design
1200440
服裝生產與工藝
Gar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1200450
服裝專題設計與制作
Clothing Special Design and Sewing
1200460
內衣結構設計
Underwear Pattern Design
1201170
服飾配件設計
Fashion Accessory Design
1200480
服裝市場與營銷
Fashion Marketing
1200190
面料二次設計
Fabric Redesign
1200101
服裝電腦繪畫
Fashion Drawing By Computer
1200300
服裝商品企劃學
Fashion Merchandising
1200490
毛衫設計與工藝
Sweater Design and Technology
1200500
服裝CAD
Apparel CAD
1200510
服裝專業英語
English for Fashion
1200110
成衣縫制基礎
Garment Basic Sewing
1200241
成衣紙樣與縫制
Ready-made Clothes Pattern and Sewing
1200550
畢業采風
Graduation Researching
1200560
市場調研
Market Researching
1200570
生產實習
Productive Practice
1200580
畢業設計
Graduation Project
十、專業教學進程及計劃表
五邑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本科)專業教學進程及計劃表(四)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紡織工程學科專碩簡介
紡織工程學科專業型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
紡織工程學科專業型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085220
紡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本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它與工學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工程碩士是工程實踐型碩士學位,側重于工程應用,碩士生應成為紡織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紡織工程領域是指纖維及纖維制品設計與加工、設備開發與應用、纖維及纖維制品性能檢測、工程應用及工程管理的領域。涉及了纖維及其制品的研究和開發,纖維及其制品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開發與設計,纖維及其制品的性能分析、檢測與質量控制,紡織加工的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等理論與工程技術問題。本領域還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密切相關。
紡織工程領域覆蓋纖維、紡織、非織、染整、服裝加工、材料加工等行業。近年來,由于新材料的發展,纖維材料在產業領域應用價值的發現,機電一體化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集成化生產系統的普遍實施,時尚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紡織工程領域的內涵及外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現狀及趨勢,對本學科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紡織工程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可概括為以纖維的化學結構、聚集態結構和形態結構為對象的纖維及纖維集合體材料研究;以紡織加工鏈為對象,先進制造為導向,高質、高效、節能減排為目標的纖維制品工程研究;以及技術和藝術相融合的纖維制品設計研究。
進入二十一世紀,紡織工程領域與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多維發展空間,推動紡織產業走向高速、高效、高靈活性、高品質、高環保性。紡織生產趨向高速度,工序趨向自動化、連續化,短流程、短加工時間,紡織生產控制趨向智能化、網絡化,以及紗線的大卷裝;纖維制品呈現高品種適應性、多功能性、品種轉換和調整更加方便快捷;在線質量測控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應用、新纖維材料的應用,并借助先進的離線檢測技術和集聚紡等先進工藝技術,促進了纖維制品的高品質化;紡紗和織機部件的技術革新,數字化印染技術,超臨界、少或無水印染技術的發展,推進紡織產業向低能耗、低水耗,少排放的綠色化方向發展。
一、培養目標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培養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體要求為: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掌握所從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實施,研究、開發、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
二、研究方向
方向名稱
內容簡介
1.紡織功能材料及新技術
主要研究功能化纖維生產技術,為開發新化纖品種提供理論和試驗基礎;研究各種功能紡織品,將功能織物的生產方法、工藝、配方等理論應用于功能織物生產中,形成功能織物生產的理論體系。
2.新型紡織染整工藝與技術
主要研究無水及少水印染、廢水回用、資源綜合應用等生態染色新方法和新工藝;開發能在紡織印染企業應用的前處理和印染節能減排型染整助劑。
3.生態紡織品高效檢測技術
主要研究紡織材料快速鑒別技術、混紡產品快速準確定量分析技術、紡織材料的無溶劑環保定性定量技術、微痕量重金屬檢測技術、微痕量毒性有機物檢測技術、色牢度計算機評定技術、檢測實驗室的管理與質量控制。
4.新型紡織產品開發及加工技術
著重研究紡織產品的結構設計與新型加工技術對產品外觀效應及服用性能的影響;結合新型染整加工技術,研究提高織物熱濕舒適性的方法和技術。
三、學制、學習年限及學分要求
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延長年限不超過二年,在延長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學業者,按結業處理。
學分要求: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
1.學位課(≥18學分)
學位課是按工程領域的研究方向設置,反映本工程領域研究方向最基本的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理論、工程領域學科前沿講座,是該領域的必修課。課程設置既考慮基礎理論系統性,又有一定的專業覆蓋面,每一個工程領域研究方向設置一組學位課程。必選課程所有學生必修。
學位課包括公共基礎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程。
2.非學位課
非學位課是在學位課以外,為擴大知識面,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考慮了企業的復合型、創業性人才的需求,設置了管理、法律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課程。按照工程碩士生培養需要,在本學科和相關學科中開設的各類可供選擇學習的課程
3.必修環節 (≥4學分)
開題報告和實踐活動
學位論文工作
1、選題要求
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紡織及其相關企業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選題還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
(2)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及產品性能的分析與檢測。
(3)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
(4)原有材料改性、新用途、新特性的研究。
(5)工程設計與實施。
(6)紡織標準化項目。
(7)較為完整的紡織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或紡織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與研究。
(8)產品營銷、品牌的建立與管理及相關軟課題研究。
2、形式及內容要求
可以是研究類學位論文,如應用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還可以是軟科學論文,如調查研究報告,工程管理論文等。
產品研發:是指針對紡織生產實際的新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研發及對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引進消化再研發,包括各種軟、硬件產品的研發。內容包括緒論、研發理論及分析、實施與性能測試及總結等部分。對所研發的產品進行需求分析和市場評估,確定性能或技術指標;闡述設計思路與技術原理,進行方案設計及論證、詳細設計、分析計算或仿真等;對產品或其核心部分進行試制、性能測試等。
工程設計:是指綜合運用工程理論、學科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紡織工程項目、設備、裝備及其工藝等問題開展的設計。設計方案要求科學合理,數據準確,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同時符合技術經濟、環保和法律要求;內容包括緒論、設計報告、總結及必要的附件;可以是工程圖紙、設計作品、工程技術方案、工藝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圖紙、表格、模型等方式表述。
應用研究:是指直接來源于紡織工程實際問題或具有明確的紡織工程應用背景,綜合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應用性研究。內容包括緒論、研究與分析、應用和檢驗及總結等部分。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仿真或試驗研究。
工程與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指紡織工程領域一次性大型復雜任務的管理,研究的問題可以涉及項目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或者項目管理各個方面,也可以是企業項目化管理、項目組合管理或多項目管理問題。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可以研究紡織工程的各職能管理問題,也可以涉及紡織工程的各方面技術管理問題等。內容包括緒論、理論方法綜述、解決方案設計、案例分析或有效性分析及總結等部分;要求就本領域工程與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對國內外解決該類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設計,并對該解決方案進行案例分析和驗證,或進行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
調研報告:是指對紡織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工程和技術命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本質,找出規律,給出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內容包括緒論、調研方法、資料和數據分析、對策或建議及總結等部分。既要對被調研對象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又要調研影響該命題的內、外在因素,并對其進行深入剖析。
3、規范要求
學位論文的結構形式應符合不同論文形式的要求:條理清楚、用詞準確、表述規范。學位論文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封面、獨創性聲明、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摘要(中、外文)、關鍵詞、論文目錄、正文、參考文獻、發表文章和申請專利目錄、致謝和必要的附錄等。
4、水平要求
(1)學位論文工作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2)學位論文中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3)學位論文正文應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
(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1.5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
(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邏輯嚴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圖表清晰、數據可靠、計算正確。
(6)通過學位論文研究及其所展開的科研、技術開發或改造、工程或項目管理等活動,對相對獨立完成的課題或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鼓勵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申請發明專利等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
(7)工程型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應在技術開發等方面上取得創新性成果,發表與學位論文和研究工作直接相關的中文期刊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或授權發明專利1項及以上。
六、學位授予標準
1、獲本專業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遵紀守法,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誠實守信,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杜絕抄襲與剽竊、偽造與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
具有扎實的紡織工程領域基礎理論及較為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和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從事紡織制品的應用與設計、生產加工、檢測與控制、生產運轉與管理等工作。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運用先進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出現的技術問題。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閱讀本工程領域的科技資料和文獻。
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嚴謹勤奮、勇于創新,能夠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遵守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處理國家、單位、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具有合作共事的團隊精神。
2、獲本專業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基本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涵蓋本領域任職資格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1)基礎知識
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包括應用數理統計等數理知識;自然辨證法等人文社科及紡織物理等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知識
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應具有下列一至兩類專門知識:
纖維及纖維制品檢測:含紡織材料結構、性能與成形,紡織材料測試技術及儀器,紡織纖維改性等專門知識。
紡織工藝與設備:含紡紗加工原理,紡紗工藝設計,紡紗工藝的檢測與控制,紡紗設備的運轉,纖維制品加工原理,纖維制品工藝設計,編織工藝設計,纖維制品工藝的檢測與控制,織造設備的運轉,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非織工藝與設備:含非織造加工原理,非織工藝設計,非織工藝的檢測與控制,非織設備的運轉,非織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染整工藝與設備:含染整工藝學,紡織助劑化學,物理化學,染整設備的運轉,生態紡織品檢測,染整新技術、新工藝,產品設計與開發等專門知識。
服裝工藝與設備:含服裝加工原理,服裝工藝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的檢測與控制,服裝設備的運轉等專門知識。
紡織技術經濟及企業管理類知識:含技術經濟、企業管理等專門知識。并掌握紡織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醫用技術、紡織復合材料的進展,了解學科的發展前沿。
隨著領域外延的進一步擴大,學科與領域間的交叉進一步加深,本領域工程碩士專業碩士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從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獲取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與自己的工作方向易形成交叉的學科知識。
3、獲本專業學位應接受的實踐訓練
通過實踐環節應達到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范,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
實踐形式可多樣化,實踐時間不少于一年,實踐環節包括課程實驗,企業實踐,課題研究等形式,實踐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實踐形式由校內導師或校內及企業導師決定,實踐結束時所撰寫的總結報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獨到的見解,實踐成果直接服務于實踐單位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高效生產。
4、獲本專業學位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能夠通過書本、媒體、期刊、報告、計算機網絡等一切可能的途徑快速獲取能夠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具有自學、總結、歸納你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應用知識解決工程問題能力
要求本領域的工程碩士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并能解決紡織工程領域的工程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
(3)開拓創新能力
要求本領域的工程碩士能夠在工程技術發展中善于創造性思維,勇于開展創新試驗、創新開發和創新研究,并具有專利申請能力及從專利中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4)工程管理與組織協調能力
紡織工程領域設計的產業鏈較長,因此,紡織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在解決紡織工程領域的問題時,應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它包括系統思維、項目管理、技術洽談和國際交流等能力。
七、培養方式與方法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在職培養方式,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要求在校學習的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
研究生培養采用雙導師制。校內導師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校外導師由學校聘任工礦企業或工程部門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每個研究生的培養和論文指導由雙導師聯合指導。
八、質量保證體系
九、其他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碩簡介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為纖維和纖維集合體,研究纖維及纖維集合體的結構、形狀、加工工藝、設備、纖維制品及性能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和規律。隨著新纖維材料的不斷出現,化學纖維原料合成和紡絲技術的發展,紡織機械的不斷改進,纖維的物理和化學加工機理形成體系以及現代紡織化學品的進步,該學科的發展日益成熟。近年來,由于新材料的發展,纖維材料在產業領域應用價值的發現,機電一體化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計算機集成化生產系統的普遍實施,時尚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內涵及外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戰略、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現狀及趨勢,對本學科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概況為:以纖維的化學結構、聚集態結構和形態結構為對象的纖維及纖維集合體材料研究;以紡織加工鏈為對象,先進制造為導向,高質高效、節能減排為目標的纖維制品工程研究;以及技術和藝術相融合的纖維制品設計研究。
進入二十一世紀,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與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多維發展空間,推動紡織產業走向高速、高效、高靈活性、高品質、高環保性。紡織生產趨向高速度,工序趨向自動化、連續化,短流程、短加工時間,紡織生產控制趨向智能化、網絡化,以及紗線的大卷裝;纖維制品呈現高品種適應性、多功能性、品種轉換和調整更加方便快捷;在線質量測控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應用、新纖維材料的應用,并借助先進的離線檢測技術和集聚紡等先進工藝技術,促進了纖維制品的高品質化;紡紗和織機部件的技術革新,數字化印染技術,超臨界、少或無水印染技術的發展,推進紡織產業向低能耗、低水耗,少排放的綠色化方向發展。
一、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學風嚴謹、踏實,富有創新精神。
2、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本門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紡織功能材料及新技術研究
2.新型紡織染整材料及染整技術
3.紡織納米材料及技術
4.新型紡織產品開發及加工技術
5.現代服裝設計與工程技術研究
三、學制、學習年限及學分要求
學制、學習年限執行《五邑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
碩士生所修總學分應不少于3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中學位課與非學位課共計28學分,其他環節4學分,完成規定學分方可畢業和申請學位。碩士生必須根據個人培養計劃,在每學期規定選課時間里,進行網上選課。
學位課(不少于18學分)
包括:政治課(3學分);第一外國語(4學分);公共基礎課(4~6學分);專業必修課(7~8學分)。
非學位課(不少于10學分)
包括:各研究方向的必修課、任選課。
為拓寬碩士生培養口徑,貫徹教育部關于研究生培養的有關文件精神,各專業學位課程盡量按一級學科設置,專業學位課程一經確定,各研究方向的碩士生培養計劃必須嚴格遵照執行;非學位課程可以根據各研究方向培養碩士生的需要,參照專業培養方案中所列出的非學位課,由碩士生和指導教師確定。
根據碩士生的具體情況,碩士生可以選修部分相關專業本科課程,但不計入學分。選修部分相關專業本科課程按照我校本科選課辦法執行。同等學力和跨一級學科的碩士生必須補修本專業本科生的骨干課程2~3門,但不計入學分。
其它環節(4學分)
課程設置中的其他環節是每一位碩士生培養中必須完成的重要內容和必須取得的學分。包括:科研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2學分)、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發表論文(不計學分)。
1、科研、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
碩士生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參與課題的調研、參與大學本科的教學、到企業實習或管理實踐。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進行,時間4-6周。實踐工作結束,要填寫《五邑大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實踐活動考核登記表》,由導師、教研室對其工作效果和態度進行考核,寫出評語,評定成績(優、良、中、及格、不及格)。考核表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經學院審核交研究生處存入本人檔案。
實踐活動不通過的應重新安排一次,再不通過者,不得授予學位。
2、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執行《五邑大學研究生論文選題工作與開題報告的實施意見》的有關規定。
3、學術活動
為推進我校碩士生科技學術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拓寬碩士生知識面,提高碩士生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碩士生在學期間,必須參加不少于5次校內外公開舉辦的學術活動,并認真填寫《五邑大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考核登記表》,由所在學科對其工作效果和態度進行考核,考核表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經學院審核交研究生處存入本人檔案。
4、發表論文
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應遵守《五邑大學知識產權保護及管理規定》和《五邑大學學術道德規范》。發表本課題組階段性成果的學術論文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在課題組內做公開的學術報告,進一步討論、修改完善后,方可投寄發表。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應遵循科學道德,不允許有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等行為。碩士生發表論文應經全體署名作者簽名同意,未經他人同意的,不得署他人名字,否則后果由該生本人承擔。凡經指導教師同意署名的論文,指導教師負主要責任。碩士生個人獨立發表學術觀點和獨自完成的研究成果且無其他人署名的學術論文由碩士生自己負全部責任。
申請碩士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應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創新性成果,發表與學位論文和研究工作直接相關的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
學位論文工作
1. 規范性要求
(1)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其選題屬于申請學位的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范疇。
(2) 應使用國家正式公布實施的簡化漢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學位論文中采用的術語、符號、代號全文必須統一,并符號規范化要求。論文中使用新的專業術語、縮略語、習慣用語應加以注釋。國外新的專業術語、縮略語必須在譯文后用圓括號注明原文。
(3) 論文撰寫應嚴格遵守學術規范,論文中如引用他人的論點或數據資料,必須注明出處;引用合作者的觀點或研究成果時,要加注說明。
(4)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的、完整的、有新見解的學術論文。綜述需要閱讀大量的國內外紡織學科領域相關文獻,綜述的參考文獻應數量充分,并以研究水準高的語種和期刊為主。
2. 質量要求
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深入的了解,其論點、實驗方法、研究成果或提出的意見等,在學術上或社會進步方面具有理論意義或實踐價值,能體現作者在所研究的領域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學科知識;論文對所研究的紡織學科領域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學術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基本能力。
3. 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應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創新性成果,發表與學位論文和研究工作直接相關的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1篇及以上。
六、學位授予標準
1、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學習應用數理統計等課程,提高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能夠運用科學語言描述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通過理論建模或實驗方法探索本學科的科學或工程問題,能夠運用基礎的計算軟件、專業軟件進行科學與工程分析計算。
通過學習紡織功能材料等系列專業課程,熟悉紡織學科發展規律,掌握纖維和纖維集合體的結構、工藝、設備、性能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規律。
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較熟練的外文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譯寫作能力和基本的聽說能力,以滿足在學科領域中查閱外文文獻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需要。
學習自然辯證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等課程,培養人文精神、哲學思維和科學方法,能夠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
2、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養
具有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養,寬闊的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知識,以及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興趣、學術悟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受過規范的學術訓練,基本具備學術研究或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了解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相關的知識產權、研究理論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對研究領域提出自己的觀點,力避重復研究甚至摽竊他人成果;勝任本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經營管理或商務貿易等工作。
(2)學術道德
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嚴禁以任何方式漠視、淡化、曲解及至剽竊他人成果,杜絕篡改、造假、選擇性使用實驗和觀測數據;遵紀守法,不違背國家各項法紀;遵循學術研究倫理,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借助學科知識服務于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3、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
具備通過書本、媒體、期刊、報告、計算機網絡等各種方式和渠道,有效獲取研究所需知識研究方法的能力,以及善于自主學習、總結與歸納的能力。
具備通過對紡織學科領域研究動態分析、紡織企業生產實踐調查、科研活動和學術交流等各種方式和渠道了解本學科學術研究前沿問題,并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有效獲取研究所需知識和方法的能力。
(2)科學研究能力
具有評價和利用紡織學科領域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以及解決紡織學科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從前人在紡織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或生產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科學問題的能力。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應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針對科學問題提出研究思路、設計技術路線以及完成研究過程的能力,并在獲取各類數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和推理,通過清晰的語言表達和邏輯嚴謹的歸納總結論證科學問題的解決過程。
(3)實踐能力
具備開展學術研究或技術開發、實驗技能,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紡織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生產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4)學術交流能力
具備良好的學術表達和交聯能力。善于表達學術思想、闡述研究思路和技術手段、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學術思想的表達主要體現在運用特定的語言進行準確、清晰而富有層次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學術成果的展示主要體現于適時在學術期刊、國內外學術會議、科研創新活動等平臺中發布自己的學術成果和技術發明。學術交流是發現問題、學習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學術前沿動態、獲取學術支持的重要途徑之一。
(5)其他能力
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具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善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紡織科學與工程相關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和技術需求。
七、培養方式與方法
1、碩士生的培養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采取指導教師個人指導與學科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提倡不同學科的專、兼職指導教師組成學科群體進行聯合指導。
2、對碩士生的培養要貫徹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或工程設計并重的原則,以使碩士生既深入掌握本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教學中應貫徹教學相長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講授應更多地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教學,以便充分發揮碩士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4、在碩士生培養的全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培養碩士生刻苦鉆研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
5、碩士生培養采用目標管理,即:年度考核、中期考核、論文抽查送審等監控手段,確保培養質量。
八、質量保證體系
九、其他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學位點介紹
學位點介紹
2013年04月28日
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具有“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擁有“紡織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名稱
批準時間
碩士點
紡織科學與工程
2010(一級學科碩士點)
1998(二級學科碩士點)
紡織工程
2010(專業碩士)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五邑大學新會樓, 辦公室電話:0750-3296319,0750-3296411
機構設置
2017年05月04日
學院領導
姓名
職務
電話
黎 明
黨總支書記
0750-3296313
于 暉
院長
0750-3296415
黃 鋼
教學副院長
0750-3296233
陳旭華
黨總支副書記
0750-3296422
學院辦公室
湛德照
辦公室主任
0750-3296319
劉鳳連
辦公室助理
0750-3296411
鄒孫勤
教務員
覃銀紅
輔導員
0750-3296422
全冬冬 輔導員
現代紡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巫瑩柱
主任
0750-3296060
王春廣
副主任
余姮姮
實驗室管理員
0750-3296060
吳綺情
實驗室管理員
黃春玲
實驗室管理員
0750-3296423
紡織工程系
文珊
主任
0750-3296423
張艷明
副主任
0750-3296414
輕化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紀鳳龍
代理主任
0750-3296424
王俊華
副主任
0750-3296414
五邑大學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簡介
學院概述
2017年04月28日
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是五邑大學的重點院部之一,是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理事單位、廣東省紡織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廣東省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和江門市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
學院下設紡織系、輕化與材料系和現代紡織實驗中心。學院擁有華南地區唯一的紡織工程本科專業,下設現代紡織技術與應用、針織品設計與服裝、紡織材料與產品設計、服裝工程、紡織品染色與工程整理、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等專業方向,擁有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在校本科生與研究生1100多人。學院紡織工程專業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現代紡織實驗中心被評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擁有紡織科學與工程五邑大學重點學科、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廣東省高校功能性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44名,其中教授8名,副高職稱18名,博士18名。學院教師主要來自于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國內知名紡織院校和大型纖維紡織類企業,學院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姚穆教授,東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黃秀寶教授、丁辛教授,天津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瑞教授等為學院的客座教授。
學院擁有實驗室面積近5000余平方米,內設6大類實驗室,配備有精良的實驗設備和一流的紡織類測試儀器,全院共有設備儀器800多臺套,價值1200余萬元。
多年來,學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教學成果。紡織工程專業先后獲得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級精品課程一門、省級教學名師一名。學院開展本科階段2+2合作項目及研究生階段4+1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出國深造的機會。學院培養的學生不僅多次在國內外紡織服裝大賽中獲獎,而且深受社會歡迎,紡織工程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15年保持100%。
紡織材料與工程學院搭建了強有力的科研平臺——五邑大學紡織科學研究院、江門市紡織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高校功能性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省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已經形成了包括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在內的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各類科研課題80余項,其中:縱向科研項目33項,國家及省部級以上18項;發表在核心期刊以上的研究論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論文60余篇;授權專利10余項;獲包括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市級以上獎勵7項。
添加五邑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五邑大學考研分數線、五邑大學報錄比、五邑大學考研群、五邑大學學姐、五邑大學考研真題、五邑大學專業目錄、五邑大學排名、五邑大學保研、五邑大學公眾號、五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五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五邑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五邑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