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機電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西安工程大學/3.jpg)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與機械工程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持續學習和自我完善能力,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機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項目管理和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特色:本專業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注重機械工程學科與紡織、信息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裝備尤其是智能紡織裝備為特色的發展方向;實施機械工程(卓越班)招生計劃,推進“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在產品數字化設計、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對接紡織產業集群,實施與行業領軍企業深度融合,建立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踐平臺及多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基礎、工程制圖、計算機三維設計軟件應用、計算機程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工電子技術、機械設計、測試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機械控制工程理論基礎、材料成形技術基礎、數控技術、特種加工、先進制造技術、工程數據管理、企業管理與生產管理等。還有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及各類實驗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類工程訓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實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生產實踐、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本專業符合“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及“工業互聯網”的趨勢,適應性強、應用面廣、就業市場前景廣闊。畢業生可在機械工程、智能制造、IT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銷售、生產、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業去向包括高新技術公司、國家重點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繼續深造等。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系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工程創新應用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學術素養和工程素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機械工程、智能制造、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并具有工程應用、技術開發和創新的能力,能夠從事機械設計制造相關領域的設計、分析、測試、控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特色:本專業是涵蓋理、工、文、管多方面知識的交叉學科,將機械學科、自動控制、計算機編程技術和人工智能方法等現代專業知識綜合應用于機械制造、運行系統的設計、制造、測試、控制、管理、研發等方面,具有機械設計、仿真與自動控制相融合、軟件與硬件兼備、裝備與智能系統并重的特點,是面向各行業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主要課程:液壓傳動及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現代設計方法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 、機械制造工藝學、現代測試技術、機械控制工程基礎 、機器人應用技術基礎、電工學、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電控制系統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動態設計,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類工程訓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實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生產實踐、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本專業符合“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及“工業互聯網”的趨勢,適應性強、應用面廣、就業市場前景廣闊。畢業生可從事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測試及控制和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創新產品設計研發、銷售、生產,項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高新技術公司、國家重點企業、事業單位等。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工程系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及行業發展的需要,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意識,能在智能制造領域和相關交叉領域內,從事智能化設計制造、系統開發與調試、工程應用與維護、技術支持、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復合人才。專業特色:本專業具有系統性和多學科交叉特色,強調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涉及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多領域知識。本專業培養過程與行業領軍企業進行深度融合,與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踐平臺及多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力學、機械原理及設計、電工電子學、數字化制造技術、智能制造導論、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數字孿生與信息物理系統、工業機器人、智能無損檢測、設備運維與健康管理、制造信息系統、虛擬與增強現實、制造系統建模與仿真、智能制造工藝與裝備、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智能生產運作與管理,智能制造綜合實踐等。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類工程訓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實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生產實踐、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本專業集成了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智能裝備、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專業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競爭力。畢業后能從事新一代制造業智能產品、裝備、生產線的研發和管理工作,能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化技術解決智能制造領域復雜工程問題。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本專業或相關交叉學科的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技術與科學基本知識以及過程裝備與控 制工程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在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輕工、能源、制藥、環保、建材等領域從事過程裝備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監測控制、安全保障、運行維護等工程技術,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或進入相關學科繼續深造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特色: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是將機械、控制、化工三個相關學科有機結合的大類學科交叉專業,以過程裝備及其過程控制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設備與機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控制與管理。培養具有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管理工程、計算機及信息工程知識,具有創新和團隊合作意識,能在過程裝備的研究與技術開發、先進制造業的軟硬件開發及應用、企事業管理等領域從事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開設了《化工原理與工藝》、《工程流體力學》、《工程材料及機械制造基礎》、《過程控制工程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等基本專業課的基礎上,增設了《過程裝備設計》、《檢測技術與智能儀表》、《熱工基礎》等核心課程,既保證了以紡織、化工行業過程裝備優化設計與創新改造為主要目標的專業培養要求,又突出了控制特色。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機械類工程訓練、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設計、控制電機實驗、專業課程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綜合實踐、生產實踐、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畢業生具備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可直接從事化工、煉油、醫藥、輕工、環保等過程設備與過程計算機自動控制的設計、研究、開發、制造、技術管理和教學等工作,對于與機電類有關的工作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工程創新應用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學術素養和工程素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機械工程、電子技術、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并具有工程應用、技術開發和創新的能力,能夠從事機械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的測試與控制、機電產品設計、科學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特色:本專業是涵蓋理、工、文、管多方面知識的交叉學科,將機械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人工智能方法等現代專業知識綜合應用于機電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制造、測試、控制、管理、研發等方面,具有測試技術與智能控制相融、軟件與硬件兼備、裝備與智能系統并重的特點,是面向各行業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主要課程:機器視覺與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現代信號處理技術、現代設計方法、計算機控制技術、電氣控制及可編程控制器、現代檢測技術、電機與控制、機器人應用技術基礎、電工學、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電控制系統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類工程訓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實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生產實踐、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本專業符合“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及“工業互聯網”的趨勢,適應性強、應用面廣、就業市場前景廣闊。畢業生可從事機械電子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測試及控制和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創新產品設計研發、銷售、生產,項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為高新技術公司、國家重點企業、事業單位等。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簡介
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系統掌握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具備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創新創業基本能力,具備對制造和服務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控制、評價并持續改善的能力,能夠解決制造與服務系統效率、質量、成本及環境友好等問題的工程與管理高級復合型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在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和系統工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性前沿學科,是解決制造與服務等系統效率、質量、成本和安全相關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具有系統性、交叉性、人本性與創新性等特征。不僅在制造業中廣泛應用,同時在物流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銀行、醫院、建筑業、農業管理、軍事后勤及政府部門廣泛應用,是面向各行業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先進制造技術、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應用統計學、運籌學、系統建模與仿真、系統工程、并行工程、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與可靠性、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因工程學、企業資源計劃、工程經濟學等。
實踐環節:通識教育實踐、機械類工程訓練、電子類工程訓練、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設計、人因工程實驗、專業課程設計、工業工程綜合實訓、工業工程改善創意實訓、生產實踐、畢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
就業前景和去向:工業工程作為美國七大工程專業之一,在我國同樣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學生畢業后可就業于制造業、服務業和物流業等領域,從事工業工程師、制造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技術管理、服務系統設計、服務系統效率改善、物流園區選址、物流園區規劃設計和實施,物流系統的設計等相關工作,同時,畢業生也可在政府和咨詢公司從事管理和咨詢工作。
本專業按理工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工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胥光申教授胥光申,男,博士,三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紡織裝備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七屆紡機器材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第三屆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西北地區暨陜西省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紡織工程學會十二屆理事會理事。主講紡織機械機構綜合設計、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主持教改研究項目2項,參與指導的學生作品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3D打印技術、紡織機械及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等。主持縱向科研項目9項,橫向項目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陜西省工業科技攻關項目1項,陜西省教育廳產業化中試項目1項,陜西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專項2項。獲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獎一項,在國內外刊物及會議公開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檢索2篇,EI檢索37篇,獲準國家發明專利授權9項。
郵箱:xugs988@126.com
陳永當教授
陳永當,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校實驗室管理處處長??萍疾繃铱萍加媱濏椖吭u審專家、中國機械工程教育協會機械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西安工程大學學報》編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集成制造技術、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等。近年主持科研項目9項,其中省部級項目3項、廳局級項目4項、企業項目2項,參與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4項。主持教學研究項目3項,其中省部級項目2項、校級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 EI 檢索 8篇,ISTP檢索6篇。參編教材2部。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廳局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1項,獲桑麻獎教金。獲評校優秀教師2次,獲評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次。
郵箱:chenyongd@163.com
趙小惠教授
趙小惠,女,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校教務處副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理論及應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陜西省工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陜西省物流學會理事,省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校級教學名師,工業工程學科帶頭人,《西安工程大學學報》編委。曾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B類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2項、“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5項,西安市科技局項目2項,公開出版學術論著和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65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3篇。曾獲得陜西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優秀青年教師稱號、香港桑麻獎教獎。
郵箱:xhuizhao@xpu.edu.cn
馬訓鳴教授
馬訓鳴,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控制等,近年來主要承擔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課程有《液壓比例伺服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及《機電控制系統設計》等,主持參與并完成了大型回轉機構控制系統開發、風力發電穩頻系統研究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EI、CSCD檢索10篇。
郵箱:vicentma@sina.com
李晶教授
李晶,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承擔的課程有: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CAD/CAE/CAM 技術的應用、制造業信息化、計算機輔助創新CAI等。主持并完成縱向研究課題2項,橫向課題5項,在研橫向課題1項,參與橫向研究課題1項,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教改項目1項,主編講義1部,配合講義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1套。參編教材2部,其中“十一五”部委級規劃教材1部。獲得各種獎勵4項,其中包括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西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三等獎,第10屆陳維稷優秀論文表揚獎,陜西省紡織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表揚獎。
郵箱:ljing62@126.com
成小樂教授
成小樂,男,博士、博士后,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金屬塑性成形裝備及其工藝開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引進人才,享受“三秦人才”津貼,入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70、80英才開發工程”。主持973課題及973項目子課題各1項;完成國家高檔數控機床重大科技專項1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等。完成與意大利的國際合作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主持西安工程大學博士基金納米C-Cup復合電子漿料開發項目。發表論文22篇,SCI收錄10篇,EI收錄4篇。授權發明專利7件,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獎1項。
郵箱:chengxiaole@mail.tsinghua.edu.cn
管聲啟教授
管聲啟,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視覺檢測與控制、新型傳感器及現代檢測技術、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國家自然基金同行評議專家,SCI期刊及國際會議審稿專家,IACSIT高級會員。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廳局級課題3項、省級重點實驗室課題1項、博士科研課題1項、校級教改課題1項、企業課題2項,參與省部級、廳局級等課題5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7篇、EI論文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已授權5項。獲得西安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獲得第一屆機電工程學院講課比賽二等獎1項,2012年度獲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稱號,2016年獲校級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度被評為紡織學報期刊優秀論文獎獲得者。
郵箱:sina1300841@163.com
肖淵教授
肖淵,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機械電子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控制技術、微滴噴射自由成形技術、新型傳感器及現代檢測技術。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織物表面微細導電線路噴射打印化學沉積成形方法及機理”1項,校博士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2項。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EI檢索3篇。曾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優秀黨員。作為主要參與人獲西安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陜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郵箱:xiaoyuanjidian@xpu.edu.cn
商玉林副教授
商玉林,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機械制造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數控技術與現代制造工藝技術研究。主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研項目1項,參與陜西省、西安市科技項目2項;參與省部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校級教學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編教材2部。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獲評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郵箱:shang1962@sohu.com
金守峰副教授
金守峰,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視覺控制、機器視覺檢測、工程機械作業質量的視覺檢測。主持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陜西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等各類項目10余項,目前在研項目4項,指導研究生7人(1人獲國家獎學金,1人獲批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EI檢索3篇),授權專利5項,主編及參編出版《液壓傳動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等教材4部。2009年獲西安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年被評為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2014年被評為西安工程大學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2015年被評為西安工程大學優秀教師。
郵箱:jdxyjsf@126.com
張敏副教授
張敏,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自動化、機電控制、智能檢測系統。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機電控制、微機測控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具有很好的科研能力和實際經驗,指導機電工程學科和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多屆,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際經驗。曾獲得《基于測控信息模型和安全機制的新型電力遠動終端的開發》陜西省科技廳二等獎,以及《基于測控信息模型和安全機制的新型電力遠動終端的開發》陜西省教育廳二等獎。
郵箱:zhangmin16@xpu.edu.cn
沈丹峰副教授
沈丹峰,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機械設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技術、新型紡織機械等。主持了陜西省教育廳的項目“二次變速送經系統的研制”,主持了橫向課題“噴氣織機噴嘴測試系統的開發”等5項。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EI收錄3篇,SCI收錄3篇,獲第13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國家發明專利1項。在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十余年,參與或主持了多項噴氣織機的項目研發工作,具有從事底層軟硬件開發能力。
郵箱:dfshen@yeah.net
趙寧副教授
趙寧,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紡織機械與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CAD/CAE/CAM技術的應用研究、機器人機構與控制系統研究。參與課題研究4項,并主持1項,發表論文多篇。2011年公開出版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教材,榮獲西安工程大學優秀教材三等獎;所參與項目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2012年公開出版的教材《Solidworks機械設計教程》被“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列入高等院校紡織服裝類“十二五”部委級規劃教材第三批目錄。2013年該教材榮獲西安工程大學優秀教材三等獎。2013年所參與的《以計算機輔助技術認證為平臺提高大學生工程設計實踐創新能力的探索》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郵箱:zhaoning1981@yahoo.com.cn
張團善副教授
張團善,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控制系統及裝置、高精密機電系統、紡織機電控制系統、數碼印花機電控制技術。從事運動控制相關理論及產品教學科研工作,建有電機驅動及測試,張力檢測及系統,嵌入式數控系統開發等較穩定系統的研究生實驗科研平臺,在廣東,浙江,江蘇建有科研成果轉換基地。開發產品20多種,先后主持和參與5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企業科研課題,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兼任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數控自動化分會理事。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08年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2獲浙江諸暨科技局優秀科技成果轉讓獎,2013獲浙江紹興縣科技局優秀科技成果轉讓獎,2013年在浙江科技成果拍賣會上,橫機CAD以100萬價格被企業獲拍。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郵箱:zz120@sina.com
汪成龍副教授
汪成龍,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設備檢測。共主持并完成企業橫向課題4項,參與國家和省級基金項目各一項,目前在研企業項目一項。獲國家實用新型授權專利60余項,申報并公開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明專利授權4項,申請2項。參與部級項目一項。主編規劃教材一部,參編教材一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郵箱:wangchenglong123@126.com
曲雙為副教授
曲雙為,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工程圖學及理論、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及其應用。科研項目有:陜西中小紡機企業工業設計創新服務中心;鄭州華縈科技有限公司卷繞頭項目;陜西省機械制圖視頻公開課;夏邑淮海鑄造有限公司材質跟蹤系統設計與實現;陜西富源國際(金屬部)電子商務平臺設計與實現;陜西方直貿易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統。共出版教材2部,公開發行多媒體教材2部;獨立完成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多部作品獲得校優秀多媒體課件一等獎多項;多次參加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郵箱:qushuangwei@fangzhi.cc
劉文慧副教授
劉文慧,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工業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理論及應用。陜西省工業工程學會會員,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工程系主任。曾先后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參與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西安市科技局項目1項,主持和參與多項橫向項目、校管課題、教改課題。公開出版教材1部,參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EI檢索4篇,CSCD1篇。獲得全校優秀講稿教案一等獎1項;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教師1項;指導學生參加陜西省工業工程改善創意大賽,獲得一、二、三等獎多項。
郵箱:liuwenhui1976@163.com
宋栓軍副教授
宋栓軍,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機電工程學院實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產系統工程與質量工程,腦電數據監測系統開發,新型紡織機械設計與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設計與優化等。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陜西省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會員。近5年來主持陜西省教育廳、西安市科技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6項、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國家基金1項。獲省高??萍汲晒?、三等獎各1項,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新疆烏魯木齊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三大檢索10余篇。指導畢業研究生10余名,多名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連續五年指導陜西省工業工程改善創意競賽獲二等獎和三等獎。指導省級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項,互聯網+項目2項。主持及參與完成省級、校級教學改革項目8項,參與編寫專著1部。主持并參加了中省共建西安工程大學“機械測試技術實驗室”、“裝配流水線實驗室”和“機電基礎實驗室”等多項實驗室建設工作。多次年度考核為優秀,2015年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2016年獲校級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獲“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郵箱:songshuanjun@126.com
張守京副教授
張守京,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物流工程與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與調度優化、制造可靠性與設備維修,副教授,現任機電學院院長助理,負責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在企業信息化技術及應用方面經驗豐富,并和多家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主持科研課題10余項,參與科研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EI檢索1篇,CSCD檢索1篇;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理事;獲2012-2013學年校級優秀教師稱號。
郵箱:zhangshoujing@xpu.edu.cn
張周強副教授
張周強,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學檢測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新型傳感器及復合材料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61701384)1項,校博士啟動基金項目1項。參與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項目編號:U1233116)1項,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攻0992002-19)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檢索4篇、EI檢索4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
郵箱:zhangzhouqiang208@126.com
周阿維副教授
周阿維,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零件質量非接觸檢測技術、新型傳感器技術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陜西省教育廳項目1項,校博士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及國防科工委項目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2016年榮獲機電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2017年獲得校優秀教師。
郵箱:lxmwsawz@163.com
楊鵬程副教授
楊鵬程,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機械電子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激光精密測量技術。近年來,先后主持陜西省科技廳項目1項,陜西省教育廳項目1項,校博士基金項目1項,并于2016年入選陜西省科協“青年人才托舉計劃”。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其中SCI/EI檢索11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2018年獲得校優秀教師。
郵箱:yangpengcheng@xpu.edu.c
董雅文副教授
董雅文,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可持續制造、基于人因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方向。陜西省工業工程學會會員,曾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西安市軟科學基金、陜西省教育廳專項基金、校教改項目和橫向課題,主持并完成1項橫向課題,到款7萬,主持并在研一項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第一作者和執筆學術論文18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其中,1項專利通過轉讓實現了產業化。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項,連續九年指導陜西省工業工程改善創意競賽,獲得6項省級二等獎和3項省級三等獎,指導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得1項省級二等獎,2017年獲校級優秀教師稱號。
郵箱:Dongyawen231@163.com
一、機械電子工程系
教 授:馬訓鳴、肖 淵
副教授:張 敏、邱榮華、周阿維、許 濤、楊鵬程
講 師:屈萍鴿、代 陽、熊玲玲、劉 暉
助理工程師:劉 冰
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
副教授:張周強、屠 楠
講 師:徐 靜、嚴 彥、賈江濤
工程師:馮 智
三、工業工程系
教 授:趙小惠
副教授:劉文慧、宋栓軍、張守京、董雅文
講 師:董博超
助理工程師:陳 珊
四、包裝工程系
講 師:曹亞斌、王西珍、薛文博、劉 偉、張洪軍
助理工程師:陳 珊
五、機原機零教研室
教 授:胥光申、李 晶
高級工程師:沈 瑜
副教授:汪成龍、羅 聲
講 師:賈 妍、昝 杰、邢 宇
工程師:張改萍
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系
副教授:沈丹峰、趙 寧、王 錦、張團善、林 何
講 師:王 青、殷俊清、孫 戩
工程師:郭 倩
七、機械工程系
教 授:陳永當、成小樂、管聲啟
副教授:商玉林、董友耕、金守峰、呼延鵬飛、郭飛飛、劉學婧
講 師: 劉 霞
工程師:商執億
八、工程圖學教研室
教 授:曹 敏
副教授:周宗團、姚慧君、曲雙為、高西林
講 師: 左 賀、毛竹群、許 瑋、陳 濤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辦公室電話:62779108本科生教務電話:62779108
研究生教務電話:62779135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成立于1979年6月,原名機電系,是學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1人,其中,正副教授42人,碩士生導師28人,省級、校級教學名師及師德先進個人7人?,F有在讀本科生1494人,碩士研究生148人。學院現設有7個系,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教育部CAXC認證培訓中心(機械CAD/CAE/CAM工作站)。擁有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包裝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有機械工程一級碩士點,下設新型紡織機械設計與制造、智能制造及制造業信息化、機電測試與智能控制、制造系統與質量工程等4個研究方向,還有機械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下設先進制造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新型紡織機械制造系統設計與優化等4個研究方向。機械工程學術和專業碩士學位點均具有研究生免試推薦權。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
學院特別注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近五年來,完成省級、紡織工業聯合會、校級教改立項、結題共20余項。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競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近三年來,累計獲得獎項80余項。學院各專業學生就業率位居學校前列。
近年來,學院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工業攻關計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校企合作項目20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專利授權300余項。
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碩導袁建暢
袁建暢,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機電學院院長。高校機械流體傳動與控制學會西北分會理事、陜西省高校職稱評審委員、商務部機電產品評審專家。從事流體傳動和機電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實踐和教學工作,承擔過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流體傳動及控制技術、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等課程教學工作。近年來主持了省、市級科研項目以及企業橫向項目多項,發表科技論文數十篇,科研經費近百萬元。主持的“針梳機自調勻整裝置的研究”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液壓傳動技術”電子教材獲省現代教育技術一等獎。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西安工程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安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工程大學報錄比、西安工程大學考研群、西安工程大學學姐、西安工程大學考研真題、西安工程大學專業目錄、西安工程大學排名、西安工程大學保研、西安工程大學公眾號、西安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安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西安工程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