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廈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廈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廈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廈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廈門大學研究生招生]
[廈門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廈門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廈門大學考研難嗎]
[廈門大學研究生院]
[廈門大學考研群]
[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費]
[廈門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廈門大學研究生輔導]
[廈門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公共衛生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廈門大學/5.jpg)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轉化醫學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轉化醫學 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學院 | 公共衛生學院 | 培養類別 | 碩士 | ||||||||
一級學科名稱 | 轉化醫學(交叉學科) | 學科代碼 | 99J6 | ||||||||
適用年級 | 從 2019 級開始適用 | 修訂時間 | 2019 年 8 月 | ||||||||
覆蓋二級學科 | 0710J6轉化醫學;0804J6 轉化醫學;1004J6轉化醫學 | ||||||||||
學制 | 碩士: 3 年; | ||||||||||
學分 | 碩士:總學分≥ 22 學分,其中課程學分≥ 16 學分,其他培養環節≥ 4 學分 | ||||||||||
培養目標 |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恪守學術道德、崇尚學術誠信,又具備吃苦耐勞、勇于探索、善于創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作風;系統掌握轉化醫學專業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入掌握所學專業的前沿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實驗手段和實驗方法。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所必需的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備寬廣理論基礎和扎實技能、德才兼備的一流轉化醫學人才。 | ||||||||||
科研能力及素質等要求 | 能熟練閱讀、善于剖析和總結本學科及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專業文獻資料,并掌握撰寫、命題和綜述某個研究方向的研究進展能力。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現場調查手段和實驗技能,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1-3項最前沿的新技術與方法。了解本人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及相關研究技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動態,以一絲不茍的精神投入到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中,并以勇于探索、善于創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作風,全力以赴完成好學位論文的工作。具備從事轉化醫學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在較短時間內能適應交叉學科和研究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能能力,并善于利用這些技術和知識為完成學位論文創造可行性條件,其研究成果能為今后學科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 ||||||||||
課程設置 | |||||||||||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中文名稱 |
學 分 |
開課 學期 |
碩士 | 備注 | |||||
公共課: 碩士5學分 |
000010201 | 第一外國語 | 2 | 秋/春 | 必選 | ||||||
0000101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2 | 秋/春 | 必選 | |||||||
000010104 | 自然辯證法 | 1 | 秋 | 必選 | |||||||
必修課程: 碩士≥ 6 學分 |
350020001 | 轉化醫學選論 | 3 | 秋 | 任選 | ||||||
350010005 | 醫學統計學 | 2 | 秋 | 任選 | |||||||
現代公共衛生研究實例 | 2 | 短學期 | 任選 | ||||||||
350010006 | 科學寫作 | 1 | 短學期 | 必選 | |||||||
選修課程≥ 5學分 |
350020004 | 生物制品學 | 3 | 秋 | 任選 | ||||||
350030001 | 分子影像學基礎 | 2 | 秋 | 任選 | |||||||
350020005 | SAS統計分析應用 | 2 | 春 | 任選 | |||||||
350020012 | 體外診斷儀器 | 2 | 秋 | 任選 | |||||||
350030003 | 結構生物學 | 2 | 短學期 | 任選 | |||||||
150012001 | 實驗動物學 | 2 | 短學期 | 任選 | 醫學院 | ||||||
150021002 | 高級免疫學 | 2 | 秋 | 任選 | 醫學院 | ||||||
150011202 | 臨床流行病學 | 2 | 秋 | 任選 | 醫學院 | ||||||
150024008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進展 | 3 | 秋 | 任選 | 醫學院 | ||||||
110010001 | 分子細胞生物學 | 2 | 秋 | 任選 | 生科院 | ||||||
110020014 | 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 | 2 | 秋 | 任選 | 生科院 | ||||||
110030010 | 分子病毒與診斷學 | 2 | 春 | 任選 | 生科院 | ||||||
320030122 | 納米材料制備和表征 | 2 | 秋 | 任選 | 材料學院 | ||||||
360020004 | 高等藥劑學 | 3 | 秋 | 任選 | 藥學院 | ||||||
130120005 | 高級人工智能 | 3 | 秋 | 任選 | 計算機科學系 | ||||||
420230023 | 微弱信號檢測 | 2 | 秋 | 任選 | 機電工程系 | ||||||
090230030 | 生物醫學測量與儀器 | 2 | 秋 | 任選 | 機電工程系 | ||||||
420230032 | 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 | 2 | 秋 | 任選 | 機電工程系 | ||||||
課程學習其他要求 | |||||||||||
其他培養環節及要求 | |||||||||||
其他培養環節 | 是否必修 | 學分 | 內容或要求 | 考核時間及方式 | |||||||
學科實驗基礎 | 否 | 3 | 在入學第一學期一邊學習研究生課程,一邊進行實驗室學習輪轉。學生自由輪轉選擇進入實驗室。每名研究生選擇實驗室個數至少3個。每個實驗室工作時間至少為1個半月,一學期內結束。 | 在每個實驗室輪轉完成后,經該實驗室導師考核,獲得“合格”或“不合格”成績。研究生取得三輪輪轉“合格”的成績,可以計3學分。 | |||||||
學術講座 | 是 | 2 | 研究生應至少參加40場課外學術講座。 | 研究生每次聽完學術講座后須寫出小結,經導師簽字后交學院登記成績。學院記錄和學生記錄相結合,畢業論文送審前學院考核,考核合格者計2學分。 | |||||||
中期考核 | 是 | 1 | 中期考核是由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考核小組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情況、畢業論文的準備(開題報告)和進展情況(第二年實驗研究)以及對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的了解掌握情況等,進行綜合檢查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學業確有困難者,勸其退學或作肄業處理。 |
碩士研究生第二學年6月份(或第三學年9月份)。 計入1學分。 |
|||||||
開題報告 | 是 | 0 | 開題報告指研究生以書面或口頭報告的方式匯報當前所選課題概況,以判斷該選題是否可以繼續開展的階段性考核環節。開題報告內容一般包括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預期成果、進度安排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等。 | 開題報告應在所屬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并由以研究生導師及導師組成員為主體組成的考核小組(不少于3人)評審。在論文研究工作過程中論文課題有重大變動的,應當重新進行開題報告。 | |||||||
文獻綜述與科研報告 | 是 | 0 | 文獻綜述與科研報告是指研究生以書面或口頭報告的方式匯報文獻積累或研究進展情況。考核可采取文獻綜述、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年度進展匯報等多種形式進行。 | 各課題組自行組織 | |||||||
教學社會實踐 | 是 | 1 | 社會實踐是指研究生結合研究開展的社會調查、田野調查、掛職鍛煉、企業實訓實踐、科技文化服務、志愿服務、創新創業活動、學業競賽、實習實訓等活動。在學期間應開展不少于3周的社會實踐。教學實踐是指根據學院課程教學安排,研究生須參加理論課或實驗課教學助理等教學實踐。 | 由負責實踐課的指導老師根據該生的能力和表現評定成績。 | |||||||
校外學習、交流經歷 | 否 | 1 | 碩士研究生根據研究工作需要,可由導師派出到國內外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交流學習,或者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參加公派出國交流學習。 |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 計入1學分。 |
|||||||
科研訓練 | 科研訓練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提高獲取知識、學術鑒別、科學研究、學術創新、學術交流等基本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各學科應在培養方案中明確對研究生開展科研訓練的具體形式和要求。科研訓練的形式可包括參與導師課題、導師指導下的獨立研究等。 | ||||||||||
學位論文 |
碩士研究生(含在我院攻讀碩士學位的外國來華留學生)自入學起,在獲得碩士學位前,必須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SCI、EI、SSCI或ISTP收錄的刊物上發表1篇與其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全文),其中,被EI收錄的學術論文應是期刊論文;以第二作者發表SCI刊物2篇也可。在上述各類型刊物所發表學術論文研究生主導師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為第二作者視同第一作者。 1.關于共同第一作者的認可:如所發表的論文是在JCR一區的刊物上,則對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前三位的予以認可;如所發表的論文是在JCR二區則對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前二位的予以認可;如所發表的論文是在JCR三區、四區的刊物上,則對學生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第一位的學生予以認可。 碩士研究生(含在我院攻讀碩士學位的外國來華留學生)在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的四年內(自答辯完后第二日起計算)達到申請學位發表學術論文標準的,可向學院提出授予碩士學位的申請,逾期視為自動放棄申請學位,學院亦不接受逾期的申請。 2.在上述各類型刊物所發表學術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必須是“廈門大學”。所有學術論文必須是已正式發表或有正式錄用證明,沒有正式錄用證明的學術論文不能作為申請學位的材料。 對SSCI期刊的界定:IF≥3相當于JCR一區;3>IF≥1.5相當于JCR二區;1.5>IF≥1相當于JCR三區;1>IF相當于JCR四區; 3.已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學習項目,考試考核成績合格,取得規定的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可以按時畢業,并取得畢業證書。但未達到以上申請學位發表學術論文要求者暫不授予學位。 4.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按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關于核心刊物的認定:核心刊物的認定以最新北大版和廈大版《中文核心學術刊物目錄》為準,舊版在新版公布后的一年內仍有效。關于JCR期刊分區的認定:SCI刊物的JCR分區以研究生入學時最新公布的JCR期刊分區為準. |
||||||||||
審核意見 | |||||||||||
學院(或系所)意見(加蓋公章) |
院長(簽名): 年 月 日 |
||||||||||
一級學科培養指導委員會意見 |
一級學科培養指導委員會主席(簽名): 年 月 日 |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的介紹
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號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博導注明) |
1 | 01實驗流行病學 | 實驗醫學:包括臨床檢驗、衛生檢驗和衛生檢疫,在注重實際應用的同時,更加側重自然科學研究與探索能力的培養。實驗醫學擬整合和充分利用我校各個檢測實驗技術方向的科研教學師資力量,同時從群體宏觀和個體微觀的角度發展醫學領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檢測實驗技術,在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側重于自然科學研究與探索能力、產業化能力的培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化/理化檢驗、免疫檢驗、核酸/分子遺傳學檢驗、血液細胞分析、分子影像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等方向,涵蓋了醫學檢驗和衛生檢驗的主要發展方向。研究內容包括建立檢測有害因素、遺傳致病因素、病理狀態下人體生理生化指標及組織細胞學改變的新實驗技術方法和診斷設備,探索致病因素的作用機理,以及新型檢測靶標的發現與臨床應用研究。 |
*夏寧邵教授(博導) *張軍教授(博導) 史維國教授 牛建軍教授 趙西林教授 杜海蓮副教授 葛勝祥副教授 王岱副教授 程通助理教授 鄭子崢助理教授 俞海助理教授 |
2 | 02傳染病流行病學 | 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重要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規律,研究及評價適宜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技術和方法,研究重要病原體的病原學特征和致病機制。主要特色為實驗室研究與現場研究的緊密結合。 |
*張軍教授(博導) 吳婷副教授 陳毅歆助理教授 袁權助理教授 |
3 | 03生物制品 | 生物制品學方向是一門研究一系列影響人類健康的產品的學科,這些產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生物技術藥物尤其是治療性單抗、免疫調節劑和診斷試劑。 |
*趙勤儉教授(博導) *李少偉教授(博導) 羅文新副教授 顧穎助理教授 |
4 | 04環境流行病學 | 環境流行病學,是環境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應用流行病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環境中自然因素和污染因素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研究規律,尤其是研究環境因素和人體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即闡明暴露-效應關系,又稱接觸-效應關系,以便為制定環境衛生標準和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依據。本研究方向,重點關注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外暴露、人體內暴露與人群健康效應的關系,為防制重點污染物對人群健康的不良影響提供科學依據。 |
范春教授 牛建軍教授 趙本華副教授 趙苒助理教授 蘇艷華助理教授 |
5 | 05慢性病流行病學 | 慢性病流行病學:建立隊列研究血清庫,開展慢性病的分布特點及發展趨勢研究;慢性病的病因及危險因素研究及慢性病應對的策略與措施研究等。結合慢性病前沿問題,在實用性研究基礎上,將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與其本學科有機的結合,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解決當前慢性病研究的關鍵問題。 |
柯遐義教授 趙本華副教授 |
6 | 06統計方法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 統計學方法及其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重點開展分子生物學、生物制劑、重要疾病(流行病、傳染病、慢性病)規律與探索、數量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研究中的統計方法與應用,充分挖掘和分析信息,建立疾病動態預測模型,將生物學、統計學、數學與計算機學有機結合,從而促進現代生物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
*方亞教授(博導) 俞海助理教授 韓耀風助理教授 周鼒助理教授 |
7 | 07轉化醫學 |
轉化醫學:主要研究內容為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制備、體內外評價以及轉化研究。包括核素標記探針、光學/光聲探針、磁共振探針等。研發高溫超導磁共振成像線圈、成像系列設計、圖像處理及數據分析。光學系統設計、光纖應用技術、光電儀器與系統、智能化傳感器、信號檢測及重建成像處理等研究。納米生物材料的生物成像、藥物傳輸和治療研究;納米材料的生物學效應與生物安全性評價研究;納米醫學轉化研究;納米微型檢測系統研發。 分子影像轉化醫學研究主要特色為多學科交叉,融合分子生物學、化學、材料學、納米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通過生物靶標篩選、構建分子影像探針,建立實時動態、在體無創、靈敏特異、直觀定量的成像方法,解決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和精準診療等關鍵科學問題。分子影像轉化醫學重要意義在于通過轉化醫學研究,分子影像探針開發,為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精準治療及療效實時監測提供新方法及新技術。 |
陳小元教授 *張現忠教授(博導) 劉剛副教授 朱雷副教授 林胤藏助理教授 |
注:博導請用*標注。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8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0%,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2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4名、福建省“百人計劃”學者3名、福建省特支人才“雙百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名,科技部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各1個。學院現有講座教授5名,兼職/客座教授20名。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聯系方式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聯系方式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南路4221-117號
郵編:361102
電話:0592-2186358
傳真:0592-2181578
Email:sph@xmu.edu.cn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介紹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以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醫學院原預防醫學系為基礎組建的。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8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0%,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2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4名、福建省“百人計劃”學者3名、福建省特支人才“雙百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名,科技部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各1個。學院現有講座教授5名,兼職/客座教授20名。
學院堅持現場學科與實驗學科相結合、相促進的特色發展模式隨著學院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辦學規模穩步增長。現有預防醫學系、實驗醫學系、實驗教學中心、MPH教育中心等教學管理單位,福建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等教學平臺。現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預防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授權點、生物制品學、轉化醫學等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制品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全日制在讀學生近700人,其中本科生約400名,碩士生約200名,博士生約80名。
學院堅持課題組的運行模式,并且依托課題組形成了若干個學科發展方向和科技平臺,現有分子疫苗學和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醫用生物制品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分子影像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平臺。承擔國家基金重點項目、863計劃、973計劃、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30余項,到位經費達5億元。以第一署名單位或通訊作者單位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及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PNAS等刊物發表SCI論文500余篇,其中入選ESI高被引論文40篇。完成轉化的成果獲國家一類新藥證書1項、申報新藥上市1項、國家一類新藥臨床批件4項、醫療器械注冊證書108項(歐盟CE認證12項、世界衛生組織PQ認證2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21項(美國22項、歐洲13項、日本8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專利金獎、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獎項。
學院堅持開放和國際化辦學理念,是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目前,學院與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等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默沙東、賽諾菲巴斯德、葛蘭素史克等著名醫藥公司,在人才培養、師資交流、科學研究等方面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展望美好未來,學院將立足于高起點和國際化視野,以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結合為支撐點,以國家和海西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瞄準世界公共衛生科技創新前沿,發揮既有優勢,堅持特色發展,努力在重大疾病診斷與預防、創新疫苗研發、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衛生毒理、感染性疾病研究、慢病及腫瘤流行病、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等方面,積極探索一條具有廈大特色的發展之路,努力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公共衛生學院。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介紹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以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原醫學院預防醫學系為基礎組建的。首任院長為夏寧邵教授,書記為滕伯剛教授。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6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8名。學院共有中央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QR”入選者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現有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并已獲得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授權。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擁有堅實的科研基礎。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具備突出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服務國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地方社會經濟。近年來,先后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十余項。在PNAS、Lancet、JID、JCM 等專業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申請發明專利數十項;先后研發出以“艾滋病毒(HIV)診斷試劑”、“ 戊肝診斷試劑”、“甲型H1N1流感病毒免疫診斷試劑盒”和“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宮頸癌疫苗”為代表的十數種診斷試劑和疫苗;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十數項獎勵。
創辦于2004年的預防醫學系已培養出100多名本科畢業生,除升學讀研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行政管理等國家機關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事業單位是主要就業去向。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預防醫學系均于2005年開始培養研究生,已有 41名碩士和7名博士畢業。目前,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有在讀本科生161名,碩士生77名,博士生18名。
2011年,學院完成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五年制)50名招生計劃。根據學院規劃,自2012年起,學院將增設檢驗與檢疫學專業本科生(四年制),同時招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各專業碩士生;自2013年起,開始招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各專業博士生;在適當時間,將招收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生。預計五年內公共衛生學院在校生規模將超過700人。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5年科技部批準組建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以“優秀”通過科技部驗收,2011年獲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中心長期從事疫苗和診斷試劑產品的研發及病毒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相關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中心目前擁有3000平方米的專用實驗室,以及3500多萬元的專用儀器設備。已建立起成熟的基因工程、單克隆抗體、細胞模型、實驗動物、蛋白質結構、生物信息工作站、診斷技術等關鍵技術平臺。現已發展成擁有年輕精干的科研團隊、較為完善的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生物工程實驗室。2009年中心入選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并擔任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
近五年來,中心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重大項目等13項國家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已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等在內的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5項。先后在PNAS、Lancet、PLoS Pathogens等SCI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6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30項(其中13項國際專利),已獲得授權專利10項;獲得新藥證書/注冊文號17項,其中包括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3項歐盟CE認證產品,并均已實現產業化,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多家臨床單位。擁有多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重組戊型肝炎疫苗是國內外第一個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的同類疫苗,被評為2010年度國內十大醫學成果;研制的重組人乳頭瘤病毒16/18型雙價疫苗(宮頸癌疫苗),是世界第3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預防性宮頸癌疫苗。
中心目前在傳染病診斷試劑和疫苗的相關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為該領域國內領先的實驗室之一,尤其在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和成果的轉化率、轉化速度、轉化規模和產品市場占有率方面在國內具有顯著優勢,已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預防醫學系】
預防醫學系成立于2004年5月。預防醫學專業學制5年,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課程設置主要包括:預防醫學導論、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衛生法規、公共衛生學、社會醫學、醫學科研設計與論文寫作、預防醫學綜合實驗、社區衛生學醫學人口學健康教育學、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公共衛生信息學等。
預防醫學系共設兩個學科群,其一為公共衛生學科群,包括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與婦幼衛生學、衛生毒理學;其二為疾病控制學科群,主要包括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預防醫學系為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專業學生承擔15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承擔多門全校性選修課,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30余部。
預防醫學系擁有ICP-MS、GC-MS、液相色譜儀、溶劑快速萃取系統、離子色譜儀等,可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預防醫學專業重點實驗室分為5個功能實驗區:理化因素監測檢驗室、生物因素監測檢驗室、環境因素生物學效應檢測室、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與數據處理中心。
預防醫學系的科研工作緊緊圍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防控研究,主持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在SCI或EI收錄20余篇。
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性強,目前已經建成的實踐教學基地有175醫院、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廈門市衛生監督所和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并通過實踐教學、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種方式來建設、鞏固和發展實習基地。
【學院發展前景】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立足于高起點和國際化視野,以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結合為支撐點,以國家和海西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瞄準世界公共衛生科技創新前沿,發揮既有優勢,堅持特色方向,努力在重大疾病的診斷與預防、創新疫苗的研發、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等方面,走出一條具有廈大特色的公共衛生發展之路,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根據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十二五規劃,學院定位為研究型。到“十二五”末期,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達735人,其中,本科學生450人,碩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65人。教師總數65人左右,生師比為14.0:1;實驗技術人員15~20人。翔安校區將建成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衛生學院教學大樓和科研大樓。學院將增設檢驗與檢疫學本科專業,申報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爭申報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博士后流動站,開辦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教育,并積極探索(MPH+MBA)/(MPH+MPA)雙學位教育,同時,接受外國留學生、訪問學者和研究生,探索與國外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渠道和模式。在疾病診斷和創新疫苗相關學科的多個研究方向上,學院將繼續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具備一定國際地位,取得若干國際領先的標志性成果;在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環境與公眾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進策略方面,努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xiaodian.png)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appxiazai.png)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