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西南石油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西南石油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電氣信息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術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以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為基礎,以工程系統為主要對象,以數理方法和信息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是研究動態系統的行為、受控后的系統狀態以及達到預期動靜態性能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研究方法包括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實驗與仿真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信息獲取與利用相結合,系統認知與優化相結合,科學分析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解決工程控制問題與凝練控制科學問題相結合,事實性、概念性與程序性知識學習與分析、評價和創新的高層次認知能力相結合等,以本學科為基礎的自動化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自動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一、   培養目標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心健康,具有嚴謹學風和一定的創新能力;系統地掌握本學科領域控制理論、先進控制系統與技術、工業控制、信息獲取與檢測技術、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信息處理、系統建模與仿真等知識,具有從事控制科學研究、系統設計與技術開發、解決實際工程控制問題的能力,為科研院所、產業部門和政府相關職能機構培養具有創新潛質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培養方向
按照培養目標要求,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設立以下培養方向:
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以煉油化工、管道輸運、油氣鉆采等工程系統及經濟、社會系統為主要對象,研究控制系統的建模、分析、綜合、優化、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分析各種控制策略和決策下動態系統的行為、狀態,達到預期動靜態性能。研究方向主要有:①系統建模、控制與優化;②新型控制系統與策略;③系統故障診斷及信息處理;④決策理論與方法。
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以石油石化、油氣鉆采、化工制藥等工業生產過程為主要對象,研究控制系統中對象、環境、過程的信息提取、轉換、傳遞與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為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提供信息基礎和保障。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與裝置;②工業控制網絡;③信息采集與處理技術;④軟測量技術;⑤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⑥控制系統測試與評估。
3、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重點對石油石化、化工制藥等工業生產模式對象的具體信息進行采集、描述、辨認、分類、解釋和控制,研究各種信息的處理、分類和理解的方法,分析、構建與完善智能系統。①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②模式識別;③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④智能控制與智能系統。
4、建模仿真理論與技術
對已有的或設想的系統,建立基于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普適化的仿真系統模型,構造與運行仿真系統,分析與評估仿真結果,從而對研究對象進行認識與改造。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建模仿真理論與方法;②仿真系統與技術;③仿真應用工程;④系統理論與方法應用。
三、   基本要求
1、控制科學與工程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及結構
碩士學位研究生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數學等基礎理論知識,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利用等專業知識,外語、計算機技術等工具性知識。
⑴通過學習數學等基礎理論課程,提高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描述科學問題,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能使用計算機工具進行科學分析和計算。
⑵掌握自動控制理論、智能控制理論、最優控制、檢測技術、信息融合、系統工程、系統優化與調度、模式識別、仿真建模理論、復雜系統的建模與仿真等。
⑶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能使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掌握控制科學與工程實驗方法和系統仿真技術;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本學科相關的科學儀器設備。
2、控制科學與工程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⑴學術素養。具有從事本學科工作的才智、涵養和創新精神,應了解本學科相關知識產權、研究倫理等方面的知識。努力學習本學科和相關研究方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促進自身的知識積累和研究素質的提高。通過選修課程、學術報告、專題講座、科研項目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和提高控制系統內信息提取、轉換、傳遞與處理過程中的方法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實驗與仿真方法等實際動手能力。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承擔自己學位論文和其他學術著作發表過程中的相應責任。了解本學科相關研究倫理知識,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公認的生命倫理原則。
⑵學術道德。應恪守學術道德規范,遵紀守法。學術研究應具有科學創新的態度,做到一絲不茍、嚴謹為學、誠信為人,反對急功近利;遵守誠實求真的原則,樹立獻身科學事業的崇高理想,遵守學術要求、學術道德,遵守科學研究、論文寫作、學術引文、學術評價規范。
3、控制科學與工程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⑴獲取知識能力。具有獲取知識能力,課程學習是掌握學科基礎、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課程學習基礎上,通過閱讀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渠道主動獲取知識。在閱讀學術專著過程中,力求深入理解專著所表述的學術思想和知識體系;在閱讀學術論文過程中,學習論文所表達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抓住論文所解決的科學問題;在參加學術報告會的過程中,應積極思考、多提問題,抓住學術報告所解決的科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
⑵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評價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獻綜述是培養碩士生評價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能力的重要環節,應廣泛閱讀本學科的文獻資料,文獻閱讀應以近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學術期刊的原始文獻資料為主,體現本學科的前沿性、新穎性和交叉性,了解本學科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進展。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詳細的學位論文研究工作計劃,包括:研究方向、文獻閱讀、選題報告、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學位論文及實踐環節等方面的要求和進度。學位論文的研究應針對本學科有價值的科學或技術問題進行,所選課題應涉及本學科的前沿、熱點、難點和重要理論或技術等問題,應具有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應使用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科學的實驗數據和合理的分析結論。學位論文研究成果應得到本學科同行專家的認可。
⑶實踐能力。具有開展學術研究或技術開發的能力,開展科學技術實驗的技能,與他人合作開展科研工作的實踐能力;應通過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或工程設計等培養實踐能力。以科學研究為主的包括:通過對本學科專業研究進展及現狀的了解和掌握,分析并提出科學研究問題,在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中對所提出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熟悉科學實驗中所涉及的對象特性、儀器設備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設計出合理的實驗研究方案;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數據處理,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以技術開發或工程設計為主的包括:通過對實際工程和生產過程現有技術進展及現狀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提出本學科基于工程和生產需要為背景的、旨在改進和提高現有工程和生產技術水平的研究問題,對所提出的問題探討新的技術方案和實現方法的可能性,在比較、分析和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得出能夠對改進和提高現有工程和生產技術水平有所借鑒的研究結論。
⑷學生交流能力。具備良好的學術表達與交流能力,積極參加學術論壇、學術報告會、學術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學習國內外研究前沿及最新動態,善于歸納總結與論文研究工作相關的研究進展,鍛煉與他人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4、控制科學與工程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⑴規范性要求。學位論文的撰寫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的內容應與論文研究工作緊密相關。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應以嚴謹求實、科學創新的態度進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研究倫理,恪守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和學術慣例;符合學術作品的公共規范和格式要求;有突出的主題且與有價值的研究結論;表述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立論正確、觀點鮮明、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表達準確、文字精煉、圖標規范、數據可靠、說明透徹、推理嚴謹;避免使用文學性質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對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學位論文按順序應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學位論文使用授權的聲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錄、主要符號對照表、引言、研究內容和結果、結論、參考文獻、致謝、聲明、必要的附錄、個人科研工作經歷、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等。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論文摘要是對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是一篇簡短且意義完整的文章,包括:對問題及研究內容的描述、對使用方法和研究過程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論文引言應包含:問題的提出、選題背景及意義、文獻綜述、研究方法、論文結構安排等內容;論文研究內容和結果部分應具體介紹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對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按照學術規范要求進行引用標注,并明確加以說明和區分,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論文結論部分是對主要研究結果進行提煉和概括,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科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要嚴格區分自己取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研究成果。
⑵質量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提出新見解或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論文所研究的題目應涉及本學科的前沿和熱點,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提出新見解或使用創新性的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研究,并得出科學的實驗數據和合理的分析結論。論文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應得到本學科同行專家的認可。
四、   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學制為3年,符合條件可2年畢業,學業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2、培養方式
⑴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小組的組成可根據碩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課題內容由導師提名、學院領導批準,小組成員一般由3~5名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含導師)組成,但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學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指導小組應協助導師對碩士生的課程學習、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進行指導。
⑵實行學生與導師的雙向選擇。學生要加強課程學習,強化科學研究,提升創新能力,全身心投入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國際合作,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
⑶學院全面實施研究生課程建設,加強創新能力培養的平臺建設、創新激勵機制建設及創新條件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以及與國內高水平大學或國外大學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建設等,同時學院及有關領導要指導和檢查碩士生的培養工作,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實習中期考核及論文審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五、培養環節
1、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是碩士研究生重要的培養環節,需達到相關學分要求。
⑴英語類課程在達到相關要求后可申請免修,但必修第二外國語;
⑵學術素養概論課程內容包括: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產權、人文藝術、心理學、職業規劃、學術文獻查閱、學術論文撰寫等內容;
⑶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按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計劃,可分階段選課,但須在入學后1年內完成選課。修課時間可根據需要選擇,或安排在論文工作前,或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同時進行,但必修課應在第一學年內完成,所有課程應在兩年內完成。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修完所規定學分。
2、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環節著重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可采用教學實踐、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掛職鍛煉、志愿者活動等方式進行,可在學期或假期進行。綜合實踐結束后應填寫《西南石油大學碩士研究生綜合實踐總結表》,由指導教師寫出評語并附綜合實踐實施單位意見,一同歸入本人業務檔案。
3、學位論文
⑴論文開題。一般在第三學期末之前進行,應在導師指導下,閱讀相關文獻,形成“文獻綜述”;開題報告應就選題的科學意義、選題背景、研究內容、預期目標、研究方法和課題條件等做出論證。
⑵學位論文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系統完整的學術研究工作總結,碩士學位論文應具有較好的學術性和相當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論或方法解決本學科的科學問題,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并得到正確結果。具體要求按《西南石油大學關于學位論文撰寫的規定》執行。
4、中期考核分流
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后半年左右時間,應提交論文中期進展報告,報告應包括:論文工作是否按開題報告預定的內容及論文計劃進度進行;已完成的研究內容,參加科研學術情況;存在或預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擬采用的解決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研究內容。學院成立考核小組,一般由3名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設組長1人,對碩士生提交的論文中期進展報告進行審查,合格者繼續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重新提交報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終止培養或走其他分流途徑。根據論文中期研究進展,允許學生對論文開題時的論文選題(題目、內容、研究計劃等)做出必要的調整。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時,學位論文的主要內容應與中期考核后確定的學位論文的內容基本一致。
六、   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以創新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創新能力培養。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分為基礎理論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等,至少應修滿27學分。
1、基礎理論課
⑴公共基礎理論課(7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概論、外國語等。
⑵專業基礎理論課(10學分):數值分析、最優化方法、矩陣分析、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信號分析與處理。
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要求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線性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系統分析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利用這些知識研究和探索工程實際系統中的各種問題。主要內容:線性系統的數學描述及可控性、可觀測性、穩定性,線性系統的標準形和實現以及時域中的反饋控制與綜合等。
信號分析與處理: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信號分析與處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方法,能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工程實際系統中的信號分析與處理問題。主要內容:連續信號分析、離散信號分析、信號處理基礎、模擬和數字濾波器、隨機信號分析與處理基礎、現代信號分析與處理基本方法和DSP技術等。
2、專業核心課(4學分):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非線性控制理論。
⑴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和算法,具有設計、實現模式識別中較簡單的分類器算法能力;較系統學習智能控制基礎理論,能夠對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復雜或難以建立模型的對象,運用智能控制的策略和手段進行有效控制。主要內容: 貝葉斯決策理論、線性判別函數、近鄰法、神經網絡、特征的選擇與提取、模糊模式識別、模糊控制系統、神經網絡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應用實踐。
⑵非線性控制理論:要求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非線性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非線性控制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主要內容:非線性系統基本概念和特性,二階系統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數分析法,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理論及應用,輸入-輸出穩定性分析,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模型預測控制方法等。
3、專業選修課(6學分):系統建模與仿真、現代過程控制技術、自適應控制與最優控制、信號估計與檢測、魯棒控制理論及應用、計算機控制理論及應用、現代電力傳動與控制、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等,根據研究方向、導師指導、個人興趣和開課情況選修。
4、任選課:不計學分,主要有:哲學通論、科學思想史、知識產權、高級管理學、高級經濟學、組織行為學、技術經濟學、法學原理、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等。







附:控制科學與工程學術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培養環節要求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屬性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備注
III
基礎理論課
(17學分)
公共基礎理論課(7學分) S22221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公共課 36 2     必選
S22221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全校公選 18 1     必選
S2222104 碩士英語 全校公選 72 4   必選一
S2222105-
S2222108
碩士應用英語(通過六級者選修,在高級情景口語、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寫作與交流、跨文化交際、英漢翻譯實踐中選2門) 全校公選 72 4  
專業基礎理論課(10學分) S2222202 數值分析 全校公選 36 2    
必修
S2222207 最優化理論與方法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05 矩陣分析 全校公選 36 2    
S0811201 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 專業基礎課 36 2    
S0811202 信號分析與處理 專業基礎課 36 2    
專業核心課 S0811301 非線性控制理論 專業核心課 36 2     必選
S0811302 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 專業核心課 36 2    
專業選修課 S0811401 現代過程控制技術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必選
3門
S0811402 系統建模與仿真 專業課 32 2    
S0811403 自適應控制與最優控制 專業課 32 2    
S0811404 信號估計與檢測 專業課 32 2    
S0811405 魯棒控制理論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S0811406 計算機控制理論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S0811407 現代電力傳動與控制 專業課 32 2    
S0811408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任選課 S2222223 哲學通論 全校公選 36 2     任意選修,但不得超過2門
S2222224 科學思想史 全校公選 36 2    
Z3333103 知識產權 全校公選 18 1    
S2222225 高級管理學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26 高級經濟學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27 組織行為學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28 技術經濟學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29 法學原理 全校公選 36 2    
S2222230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 全校公選 36 2    
實踐環節     工程項目設計             必修
(學院考核)
  控制工程軟件應用            
必修環節     學術報告             必修
(學院考核)
    科研、教學、社會實踐            
    文獻閱讀        

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85210

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控制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學位獲得者應成為注重領域的工程研究、開發和應用,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刂乒こ桃钥刂普?、信息論和系統論為基礎,以系統為主要對象,借助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部件,運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組成系統,通過信息與能量/物質的轉換,以達到或實現預期的目標??刂乒こ填I域的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一、   培養目標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控制工程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動向及前沿,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能夠勝任實際控制系統、設備或裝置的分析計算、開發設計和使用維護等工作,成為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養方向
1、智能檢測與控制
以煉油化工、管道輸運、油氣鉆采、先進制造等工程系統為主要對象,研究系統智能檢測、智能控制的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分析各種控制策略和決策下動態系統的行為、狀態,達到預期動靜態性能。
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以石油石化、油氣鉆采、化工制藥等工業生產過程為主要對象,研究控制系統中對象、環境、過程的信息提取、轉換、傳遞與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為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提供信息基礎和保障。
3、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
對已有或將建設的制造業、流程工業系統,建立基于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普適化的仿真系統模型,構造與運行仿真系統,分析與評估仿真結果,從而對研究對象進行認識與改造。
4、電力系統與電氣傳動
研究包含油田電氣化、電網智能化及電力電子系統裝置、設計在內的先進應用技術方法,如系統規劃設計、特性分析及可靠性評價、故障診斷等。
5、信息獲取、處理與控制
主要研究信號的表示、變換、分析和合成方法,包括編解碼理論、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語言處理、計算機聽覺、多維數字信號處理、檢測與估值以及信息的傳輸、加密、隱蔽及恢復等技術。
三、   基本要求
1、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及結構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數學等基礎理論知識,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利用等專業知識,外語、計算機技術等工具性知識。
⑴通過學習數學等基礎理論課程,提高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描述科學問題,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能使用計算機工具進行科學分析和計算。
⑵掌握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智能控制理論、最優控制、檢測技術、信息融合、系統工程、系統優化與調度、數字信號處理、模式識別、仿真建模理論、復雜系統的建模與仿真等。
⑶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能使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掌握控制科學與工程實驗方法和系統仿真技術;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本學科相關的科學儀器設備。
2、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⑴學術素養。具有從事本學科工作的才智、涵養和創新精神,應了解本學科相關知識產權、研究倫理等方面的知識。努力學習本學科和相關研究方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促進自身的知識積累和研究素質的提高。通過選修課程、學術報告、專題講座、科研項目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和提高控制系統內信息提取、轉換、傳遞與處理過程中的方法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實驗與仿真方法等實際動手能力。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承擔自己學位論文和其他學術著作發表過程中的相應責任。了解本學科相關研究倫理知識,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公認的生命倫理原則。
⑵學術道德。應恪守學術道德規范,遵紀守法。學術研究應具有科學創新的態度,做到一絲不茍、嚴謹為學、誠信為人,反對急功近利;遵守誠實求真的原則,樹立獻身科學事業的崇高理想,遵守學術要求、學術道德,遵守科學研究、論文寫作、學術引文、學術評價規范。
3、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⑴獲取知識能力。具有獲取知識能力,課程學習是掌握學科基礎、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課程學習基礎上,通過閱讀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渠道主動獲取知識。在閱讀學術專著過程中,力求深入理解專著所表述的學術思想和知識體系;在閱讀學術論文過程中,學習論文所表達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抓住論文所解決的科學問題;在參加學術報告會的過程中,應積極思考、多提問題,抓住學術報告所解決的科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
⑵解決工程問題能力。應具有評價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文獻綜述是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評價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能力的重要環節,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廣泛閱讀本學科的文獻資料,了解本學科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進展,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詳細的學位論文研究工作計劃,其內容包括:研究方向、文獻閱讀、選題報告、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學位論文及實踐環節等方面的要求和進度。學位論文的研究應針對本學科有價值的技術問題、工程問題進行,應具有實際工程應用價值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學位論文研究成果應得到本學科同行專家的認可。
⑶實踐能力。具有開展學術研究及技術開發的能力,開展科學技術實驗的技能以及合作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通過參加本學科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或工程設計等工作培養實踐能力,通過對實際工程和生產過程現有技術進展及現狀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提出本學科基于工程和生產需要為背景的、旨在改進和提高現有工程和生產技術水平的研究問題,對所提出的問題探討新的技術方案和實現方法的可能性,在比較、分析和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得出能夠對改進和提高現有工程和生產技術水平有所借鑒的研究結論。
⑷學術交流能力。具備良好的學術表達與交流能力,積極參加學術論壇、學術報告會、學術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學習國內外研究前沿及最新動態,善于歸納總結與論文研究工作相關的研究進展,鍛煉與他人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4、控制工程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⑴規范性要求。學位論文的撰寫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的內容應與論文研究工作緊密相關。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應以嚴謹求實、科學創新的態度進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研究倫理,恪守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和學術慣例;符合學術作品的公共規范和格式要求;有突出的主題且與有價值的研究結論;表述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立論正確、觀點鮮明、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表達準確、文字精煉、圖標規范、數據可靠、說明透徹、推理嚴謹;避免使用文學性質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對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學位論文按順序應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學位論文使用授權的聲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錄、主要符號對照表、引言、研究內容和結果、結論、參考文獻、致謝、聲明、必要的附錄、個人科研工作經歷、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等。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論文摘要是對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是一篇簡短且意義完整的文章,包括:對問題及研究內容的描述、對使用方法和研究過程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論文引言應包含:問題的提出、選題背景及意義、文獻綜述、研究方法、論文結構安排等內容;論文研究內容和結果部分應具體介紹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對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按照學術規范要求進行引用標注,并明確加以說明和區分,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論文結論部分是對主要研究結果進行提煉和概括,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科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要嚴格區分自己取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研究成果
⑵質量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提出新見解或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論文所研究的題目應涉及本學科的前沿和熱點,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提出新見解或使用創新性的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研究,并得出科學的實驗數據和合理的分析結論。論文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應得到本學科同行專家的認可。
四、   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符合條件可2年畢業,學業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2、培養方式
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采取全脫產方式進行培養,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踐教學結合工程項目進行,時間不少于六個月。在職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采取進校不離崗、實行半脫產和不脫產方式進行培養,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以業余時間學習為主,利用節假日或集中授課,要求在校學習的時間累計不少于六個月,實踐教學結合單位生產或科研活動進行。
⑴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采取導師負責制或雙導師負責制或指導小組負責制培養方式。導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起主導作用,校外導師負責實踐環節指導,小組成員應協助導師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踐環節和學位論文進行指導。
⑵實行學生與導師的雙向選擇。學生要加強課程學習,強化職業能力,提升專業崗位適應能力,全身心投入工程實踐,發現并解決工程中的前沿性、科學性問題,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
⑶學院全面實施研究生課程建設,強化案例教學,加強創新能力培養的平臺建設、創新激勵機制建設及創新條件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以及與國內高水平大學或國外大學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建設等,同時學院及有關領導要指導和檢查碩士生的培養工作,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實習中期考核及論文審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五、培養環節
1、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是專業學位研究生重要的培養環節,需達到相關學分要求。
⑴高級英語聽說與高級英語寫作在達到相關要求后可申請免修;
⑵學術素養概論課程內容包括: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知識產權、人文藝術、心理學、職業規劃、學術文獻查閱、學術論文撰寫等內容;
⑶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按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計劃,允許分階段選課,但最遲須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選課。修課時間可根據需要確定,或安排在論文工作前,或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同時進行,但學位必修課一般應在第一學年內完成,所有課程應在兩年內完成。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修完所規定的學分。
2、實踐環節
專業實踐是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教學和科研訓練環節,是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專業實踐的內容包括科學研究、專業調研、專業實驗、專業實習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要求不少于半年的專業實踐,原則上安排在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后進行專業實踐,特殊情況下可申請采取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作為專業實踐的必修環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必須參加不少于兩個工程項目設計實踐,每個項目時間為兩個月。
3、學位論文
⑴論文開題。是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工作的起點,一般應在第三學期末之前進行。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閱讀有關文獻,形成“文獻綜述”;選題必須符合學科專業和研究方向的特點,開題報告應就選題的科學意義、選題背景、研究內容、預期目標、研究方法和課題條件等做出論證。
⑵學位論文撰寫。學位論文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形式。以應用基礎研究形式提交學位論文時,論文撰寫必須在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之上進行,應針對性地吸收國內外關于所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以設計形式提交學位論文時,設計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及各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的撰寫規范。論文字數一般為兩萬字以上,參考文獻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5篇。
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系統完整的研究工作的總結,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具有較好的系統性和相當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論或方法解決了本學科的科學或工程問題,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并得到正確結果。具體要求按《西南石油大學關于學位論文撰寫的規定》執行。
4、中期考核分流
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論文開題后半年左右時間,應提交論文中期進展報告,報告應包括:論文工作是否按開題報告預定的內容及論文計劃進度進行;已完成的研究內容,參加的科研學術情況;目前存在的或預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擬采用的解決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研究內容。學院成立考核小組,一般由3名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設組長1人,對碩士生提交的論文中期進展報告進行審查,合格者繼續論文工作,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重新提交報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終止培養或走其他分流途徑。根據論文中期研究進展,允許學生對論文開題時的論文選題(題目、內容、研究計劃等)做出必要的調整。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時,學位論文的主要內容應與中期考核后確定的學位論文的內容基本一致。
 

六、   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以控制工程領域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分為基礎理論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等,至少應修滿32學分。
1、基礎理論課
⑴公共基礎理論課(8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概論、外國語、信息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知識產權等。
⑵專業基礎理論課(8學分):數值分析、最優化方法、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信號分析與處理。
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要求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線性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系統分析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利用這些知識研究、探索及解決工程實際系統中的各種問題。主要內容:線性系統的數學描述及可控性、可觀測性、穩定性及應用,線性系統的標準形和實現以及時域中的反饋控制與綜合等。
信號分析與處理: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信號分析與處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方法,能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工程實際系統中的信號分析與處理問題。主要內容:連續信號分析、離散信號分析、信號處理基礎、模擬和數字濾波器、隨機信號分析與處理基礎、現代信號分析與處理基本方法和DSP技術等。
2、專業核心課(4學分):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非線性控制理論。
⑴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含案例): 通過案例引導,使學生掌握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算法,具有初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對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復雜或難以建立模型的對象,運用智能控制的策略和手段進行有效控制。主要內容: 貝葉斯決策理論、線性判別函數、近鄰法、神經網絡、特征的選擇與提取、模糊模式識別、模糊控制系統(案例:水溫模糊控制系統設計)、神經網絡控制系統(案例:神經網絡智能控制系統應用于廢水處理)、智能控制系統綜合應用實踐(案例: 倒立擺模糊控制系統)。
⑵非線性控制理論:要求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非線性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非線性控制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主要內容:非線性系統基本概念和特性,二階系統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數分析法,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理論及應用,輸入-輸出穩定性分析,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模型預測控制方法等。
3、專業選修課(6學分):系統建模與仿真、現代過程控制技術及應用、自適應控制與最優控制(含案例)、信號估計與檢測、魯棒控制理論及應用、計算機控制理論及應用、現代電力傳動與控制、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等,根據研究方向、導師指導、個人興趣和開課情況選修。
4、實踐教學(6學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必須參加不少于兩個工程項目設計實踐,每個項目時間為兩個月;專業實踐結束后研究生須提交《西南石油大學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考核登記表》,完成1篇不少于3000字的專業實踐總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專業實踐的主要內容、主要成果及收獲等。專業實踐考核由學院負責組織,學生本人匯報專業實踐工作,考核小組根據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工作量、綜合表現及實踐單位的反饋意見等,按“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評定專業實踐成績,經學院審核通過后,給予相應的專業實踐6學分。在職工程碩士根據所干工作完成1篇不少于5000字的專業總結報告,通過考核后記7學分。專業碩士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參加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按照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實施辦法的規定進行。


















附:課程設置及培養環節要求一覽表
(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
課程
類別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
屬性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備注
基礎
理論課
公共
基礎
理論
S22221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公共課 36 2   必選
S22221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全校公選課 18 1   理工管必選
Z3333101 專業碩士英語(一外) 公共課 54 3  
必選
Z3333102 信息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 公共課 20 1  
Z3333103 知識產權 公共課 18 1  
專業
基礎
理論
Z3333201 工程數學模型及數值方法 全校公選課 54 3   在職必選,
全日制不選
S2222202 數值分析 全校公選 36 2   全日制必選
2門,
在職不選
S2222207 最優化理論與方法 全校公選 36 2  
S0811201 線性系統理論與應用 專業基礎課 36 2   必選
S0811202 信號分析與處理 專業基礎課 36 2  
專業核心課 S0811301 非線性控制理論 專業核心課 36 2   必選2門
Z5210301 智能控制及應用(含案例) 專業核心課 36 2  





 
S0811401 現代過程控制技術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必選
2-5門
S0811402 系統建模與仿真 專業課 32 2  
S0811404 信號估計與檢測 專業課 32 2  
S0811405 魯棒控制理論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S0811406 計算機控制理論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S0811407 現代電力傳動與控制 專業課 32 2  
S0811408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 專業課 32 2  
Z5210401 自適應控制及應用(含案例) 專業課 32 2  



校內 科研項目開題設計   2~3月 6     必選1
(學院考核)
實驗方案設計及實踐   2~3月    
工程項目設計   2~3月    
控制工程軟件應用   2~3月     必選1
(學院考核)
校外 檢測與信息處理實踐   4~6月
  必選1
(學院考核)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實踐    
電力傳動控制系統實踐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實踐    
運動控制實踐    
? ? ? ? ? ? ? ? ? ? ?
 
注: 1、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結合單位科研工作完成,不做考核;
2、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教學由導師安排時間,結合科研項目進行。
電氣信息學院碩士生導師簡介
 
 
胡澤:男,1966年1月生,教授、碩士生導師,院長。1987年畢業于重慶大學,1996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四川省電力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其科學研究領域主要為油氣測控工程、計算機控制、自動化等,在井下裝置測試與控制、鉆井井控模擬裝置、油田數字化、智能鉆桿等領域中進行了較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EI收錄5篇。主持及承擔國家重大專項、863項目、省級項目10余項,獲得省級科技獎勵2項。


張安安:男,工學博士(后),教授,副院長,IEEE高級會員,四川省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分別于2000年6月,2003年6月,2010年6月于四川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以及工學博士學位;2013至2015年在西南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海上油氣平臺能源系統的研究;2017.03-2018.03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工程學院從事綜合能源系統的研究。2003年-2007年分別在國家電網南瑞集團公司和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擔任電氣工程師。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51107107):自律分散的電壓/無功協調控制機理與方法研究;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源-荷協同的離岸電氣系統混合博弈發電機理及方法研究,2014M562335);四川省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海上電氣系統智能監測與安全控制(15TD0005);參研973項目1項“源-網-荷協同的智能電網能量管理和運行控制基礎研究(研究骨干,2013CB228200)”第3子課題;負責多項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先后發表SCI檢索期刊論文20篇,EI/CSCD核心期刊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10項,多項成果實現轉化。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兩項,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等。聯系方式:13981821201,2564764@qq.com




李紅偉:1977年生,教授,第十一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10年入選中組部、教育部等部委組織的“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010.9-2011.8清華大學電機系優秀訪問學者,2015.4-2015.10年美國德州大學(UTA)電氣與電子工程系訪問學者,現任電氣信息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近五年來,承擔或作為骨干參加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在配電網分析與控制、智能電機控制、微網(綜合能源系統)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科研成果,已發表科技論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錄論文9篇(其中中科院2區期刊6篇),EI核心和CSCD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擔任多個SCI、EI、核心期刊審稿人。研究方向包含配電網(微網)分析與控制、綜合能源系統、智能電機控制、油田用電設備控制系統設計及節能技術等。


朱西平:男,工學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1)。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后(2009),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2016)。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峨娮訉W報》、《通信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等國家一級期刊審稿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四川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成都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發表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30多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成都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縱向項目20多項,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0多項。目前主要從事能源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模型與算法、無線傳感器網與車載自組網的MAC協議、路由協議、資源管理等方向的理論研究,以及物聯網領域的智慧醫療、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環境、智慧農業等方向的應用研究。聯系方式:15982171681,171372240@QQ.COM


羅仁澤:二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天府英才特聘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四川省油氣探測與信息技術高校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西南石油大學優秀人才培養對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和省部級以及油田工程項目60余項,在信息高速傳輸、人工智能信號處理、人工智能信號分析與解釋、光纖傳感及動態智能監測、智能控制、智能地球物理勘探、智慧油田等新方法研究、新儀器設計和工程應用方面形成了多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研究特色,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154篇,其中100篇為SCI、EI、CSCD檢索;作為第一發明人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2項;獨立出版學術專著3部;部分技術和研制的儀器,已在油田實施推廣應用。 聯系電話:18628191498,電子郵箱:lrzsmith@126.com


汪敏:女,1980年6月生,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粒計算與知識發現專委會委員,知識工程與分布式智能專委會青年委員。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信號分析與信息處理。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四川省科技廳項目“數據驅動的有桿抽油系統效率優化方法研究”,國家安監局項目“基于OFDM的礦井安全監測無線傳輸系統研究”,教育部高教司項目“道路缺陷自動識別技術研究”等),主研國家自然基金等課題多項。第一作者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nformation Science》《Knowledge based system》等SCI,EI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FUZZ-IEEE國際會議作大會報告,排名第一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3項。長期擔任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Soft Computing等SCI期刊的審稿人。聯系電話:13258247716,郵箱:wangmin80616@163.com。


陳金令: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圖像處理、光學檢測等技術研究,在激光雷達、紅外探測、圖像處理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多項國家重點項目和產品的研發,發表論文20余篇,申請專利十余項。1.主持某國家重大專項:四川省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與應用體系建設;2.主持車載夜視智能系統,榮獲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行業優秀團隊獎,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四川賽區團隊組一等獎;3.主持某型機載紅外探測跟蹤系統項目,負責圖像處理分系統;4.主持某預研項目:多光譜/超光譜探測技術研究。910530314@qq.com


諶海云(南充校區):男,19671019,教授,現任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副校長兼教務處處長。198409-198807西安石油學院電子儀器與測量技術專業畢業,198807到西南石油學院測井教研室工作,199512在西南石油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9911年晉升為副教授,200812年晉升為教授;主要從事教學、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長期為本科學生講授“信號與系統”課程、指導畢業設計、生產實習等,為碩士研究生講授線性系統理論、現代控制理論及應用及指導碩士研究生等;研究領域是控制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石油石化過程控制、機器人無人機控制、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等。承擔及參與各類項目20余項,其中部省級14項,校局級6項,在研2項。發表論文70余篇。作為編者之一編寫出版教材7本。獲校級及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10余項,其中省部級獎勵6項。


諶貴輝(南充校區):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南充校區工程學院院長。畢業于電子科大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專業。主要研究方向:MEMS集成器件及傳感器、智能儀表、計算機仿真及模擬技術及圖像處理及模式識別技術。西南石油大學中青年骨干教師獲得者,校級優秀教師,校級優秀共產黨員,西南石油大學課堂教學質量一等獎獲得者。主持及參與各類項目16項,其中部省級8項。發表論文50余篇;發明專利授權或實質審查5項。


蔣林: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電力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會理事。2009年于西南交通大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F主要從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智能控制、新型電機控制、新能源發電與控制、電氣設備故障診斷及控制等研究。曾任職于東方電子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高頻開關電源及成套裝置的研制工作;2009年7月到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任教,現任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副院長。近幾年來,作為主研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負責和主研橫向項目多項。作為主要貢獻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先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余篇,10篇被EI、ISTP收錄,授權發明專利1項,合著出版教材1部。長期擔任《控制工程》等期刊的審稿人。


李偉勤:男,1976年10月出生于河南南陽,副教授,碩士生導師,SEG會員,美國猶他大學電磁反演實驗室訪問學者,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在讀博士,主要從事“非均勻介質中的場與波的正反演理論及其在電磁測控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涉及石油及地質測井系統的電磁、聲學建模與計算及測井儀器的設計與實現、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測控系統的建模與仿真及系統裝置的設計與實現。主持完成的課題有油氣井SCADA系統、石油管柱微應變同步檢測系統、空氣鉆井隨鉆微波傳輸系統等10余項;參與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有“隨鉆測井快速傳輸新系統”、“低頻近場測量及工程應用研究”等5項;在電子科技大學的電測井聯合實驗室參與完成了國內第一臺三分量感應測井儀器的成功研制。第一作者在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礦場機械、計算機科學、計算機仿真等表期刊論文20余篇。并長期擔任計算機科學國際期刊的審稿人。郵箱:sollor@126.com


沈霞: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就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從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新能源發電與控制、新能源汽車等研究。近幾年來,作為主持或主研四川省科技廳、經信委項目多項。先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余篇,多篇被SCI、EI收錄,授權發明專利3項,合著出版教材2部。郵箱8964402@qq.com


夏文鶴: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2007年于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8年于西南石油大學油氣測量與控制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F主要從事油氣井智能檢測與控制,井下數據傳輸領域研究。近幾年來,主持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2項,主研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負責多項橫向項目,作為主研獲省部級三等獎1項。第一作者先后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5篇被SCI、EI等收錄,授權發明專利3項,合著出版論著1部。長期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crowave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石油勘探與開發》等期刊的審稿人。電子郵箱:welhood@163.com


蘇賦: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畢業,現任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信號與信息處理的模式識別、目標檢測、圖像檢索等。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工作。近5年來參與和主持的課題有:目標紅外輻射特性測量研究(863計劃項目子項目)、時間序列預測研究(西南石油大學校級項目)、鉆完井信息高速傳輸新系統及其峰均功率比方法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已發表研究論文7篇,其中2篇EI檢索。


楊青:女,1980年5月生,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自動化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理論、預測控制理論、智能油氣田技術等。2007年1月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獲博士學位,2007-2009年在英國Heriot-Watt University石油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2016赴美國交流訪學。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參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研究項目;發表論文累計30余篇。


張承乾: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天津大學,獲信號與信息處理工學博士。現就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多媒體信息處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和多項省部級軍工項目,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相關研究領域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韓璐:女,1984年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4年12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獲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博士學位?,F任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從事電氣自動化、先進控制、智能電網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切換系統理論、智能優化算法、微電網協調優化控制等。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基金一項,在相關領域公開發表SCI、EI論文數十篇。


程吉祥,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于2008年、2011年、2015年分別獲得西南交通大學自動化學士學位、控制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電氣工程博士學位,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訪問交流。目前為智能系統與智能計算團隊負責人,從事進化計算、進化多目標優化、圖像處理等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市校合作科研項目等項目4項,以第一作者在TEVC、Information Science、Signal Processing等領域重要刊物發表SCI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并擔任TEVC、INS等國際期刊審稿人。 郵箱:chengjixiang0106@126.com,電話:15528018207。


馬婷:女,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她于2009年獲得了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電磁波學士學位,并于2015年在獲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大學通信工程的博士學位。她目前的研究涉及通信網絡安全、圖像處理等研究。曾獲榮譽: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郵箱:mating@swpu.edu.cn


李亞鑫:工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專家服務團專家,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成都市新都區“青年崗位能手”,新都區青年聯合會委員,西南石油大學水下仿生機器人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2010年畢業于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2013年取得電子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16年獲得日本國立香川大學智能機械系統(機器人方向)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水下機器人及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工作,研發的波動鰭推進水下仿生機器人及六足水陸兩棲仿生機器人為目前仿生水下機器人領域獨創性研究方向。擁有電子、通信、控制及機械等相關領域的教研工作經歷?,F已成功研發的多款水下仿生機器人,均已完成了理論驗證、仿真分析、樣機制造以及性能測試等內容的研究過程,推動了仿生水下機器人在結構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的發展。先后獲批四川省人社廳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共發表SCI,EI論文數十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聯系方式:171570744@qq.com Tel:+86-17381545140


王宇:工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西南石油大學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2010年畢業于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自動化專業,2013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16年獲得日本國立香川大學智能機械系統專攻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血管介入手術遠程操控機器人、虛擬與現實系統及視觸覺力反饋技術的研究工作,研發的基于介入醫生行為數據的虛擬力/觸覺引導訓練系統,為目前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領域前沿熱點方向。其研究內容的醫學應用背景是導管機器人在遠程醫療操作手術中的應用。主持設計了一款新型醫療導管機器人,并完成了血管介入手術VR環境的搭建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基于患者醫學影像數據的血管模型及導管模型的構建;基于VR手術場景的分級式安全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觸覺感知及其導管操作硬件平臺的開發,該項內容已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共發表SCI收錄論文5篇,EI收錄論文1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聯系方式:726829823@qq.com Tel:+86-17381545590


李平原:男,博士(后),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15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獲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專業工學博士學位。作為主研人員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涉及國際熱核聚變ITER重大專項等研究工作,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在《Supercond. Sci. Technol.》、《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等國際期刊公開發表多篇SCI學術論文,已獲授權專利3項。同時,主持一項陜西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項目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1702266)研究。目前,主要從事超導及新能源應用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郵箱:201899010007@swpu.edu.cn。


任誠:教育經歷:1999/09-2003/07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03/09-2006/06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獲碩士學位,2013/09-2018/12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獲博士學位,2019/06-至今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工作經歷:2006/06-至今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講師。研究方向:優化理論與算法、網絡資源規劃、智慧網絡相關理論等??蒲懈艣r: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網絡相關理論研究,網絡性能分析和優化設計等領域,發表多篇SCI論文。主持了教育部產學合作項目兩項,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


王艷:女,1986年7月出生,博士,碩士生導師。2012年12月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就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從事控制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精度時頻檢測與控制技術,包括頻率源相位噪聲模型和控制技術、頻率源的溫度補償新機理等。近年來主持省級科研項目兩項,并在相關研究領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邱存勇:四川成都人,講師,碩士生導師,2013年獲取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博士學位,現任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主要從事模式識別、模糊控制、智能電網等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工作,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主持校級啟航科研項目一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李忠兵:201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獲得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學位,現為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工程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圖像處理、精密儀器及現代信號處理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數篇,其中兩篇SCI收錄。目前承擔四川省科技廳項目及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各一項。


段昶:男,1979年10月生,講師,碩士生導師。2014年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現就職與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從事圖像處理、人工智能領域研究工作。發表論文數十篇,SCI論文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項?,F有科研經費50萬,主要涉及大熊貓行為分析、航空發動機關鍵指標圖像檢測、衛星行為分析等相關方面的應用,歡迎對圖像處理、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同學報考。聯系方式:pertinax@163.com QQ:2763327393


常永鑫:男,1984年9生,博士,碩士生導師。2015年6月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培養)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現代工業智能檢測等方向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復雜背景下多目標的定位、識別與跟蹤、低空背景下弱小目標的反制與跟蹤等。近年來參與國家項目1項,主持校級項目1項,主研校級項目1項,并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發明專利7項。郵箱:cyongxin@126.com


李志丹:女,博士,碩士生導師。2015年12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就職于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主要從事于數字圖像處理(尤其是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稀疏表示,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累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和Signal Processing以及國內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十余篇,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4項。目前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1項)。郵箱:dan.807@163.com,電話:15528398827。


李茜(1988),女,博士,講師。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后在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進行碩博連讀,并取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新能源并網運行技術、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技術以及電氣設備智能監測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同時也承擔和參與了多項中海油、中石油以及國家電網等企業的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和參與人的身份發表SCI/EI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聯系郵箱:swpuliqian@163.com。


楊威:男,博士,碩士生導師,IEEE會員。2008年進入四川大學本碩博連讀,于2018年獲得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主動配電網、綜合能源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5年曾赴英國巴斯大學進行相關領域的交流研究。當前主持項目包括:四川省科技廳項目“面向天然氣管網壓力能互補消納的電動汽車充放儲一體化站協同規劃研究”、西南石油大學科研“啟航計劃”項目“基于多代理技術的電動汽車規模演化分析及其優化充電策略研究”。作為主研參與了10余項縱橫向科技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電網公司及石油公司的科技項目。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電網技術等SCI/EI學術期刊發表10余篇高水平論文。郵箱:yangwei_scu@126.com,電話:15008416681


陸金波:講師。2016年6月博士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同年7月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18年7月博士后出站,并進入西南石油大學自動化專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自2004年4月碩士畢業于燕山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以來,先后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工作和學習。長期從事工業自動化、智能感知與智能控制系統、非線性系統控制方法等方面研究,主持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級項目4項,主持企業科研項目等共十余項,項目總金額過千萬元。共發表學術論文12篇,申請專利12項,國防科技報告3篇。郵箱:Lu-jinbo@qq.com


于濤:男,1988年生,工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系統工程專委會委員,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天然氣工業控制及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實驗室”核心成員。主要從事控制科學在油氣工業控制系統以及網絡空間安全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2018年12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獲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近年來主持和參研各類縱/橫向項目十余項,所參與的大規模油氣集輸SCADA系統安全主動防御技術以及面向能源石化行業的自主智能系統等課題已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相關單位聯合攻關和部署實施。發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國際期刊以及IFAC World Congress國際會議等控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論文,并長期擔任多個SCI期刊和國內外學術會議的審稿人。歡迎聯系:497871217@qq.com


曲廣龍:男,博士,碩士生導師,IEEE會員。2012年于四川大學進行碩博連讀培養,2015年獲得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學位。2015年至2019年在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擔任電氣工程師,期間負責了多項重大工程項目,如500kV白泉變電站投運驗收、500kV譚家灣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等。長期從事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主動配電網、綜合能源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主研曾參與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電能質量監測信息智能檢索關鍵技術研究;863計劃課題:主動配電網的間歇式能源消納及優化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重點科技項目:電能質量信息智能檢索引擎技術開發等。共發表EI/CSCD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聯系方式:13402825881,qgl_1988@qq.com




岳碧波:漢族,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震信號處理(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目標檢測與跟蹤、航空監視與通信等方向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4件。郵箱: yue_bibo@163.com


王慧:女,2019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得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為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信道編碼、無線協作網絡、存儲輔助通信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主研兩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以及多項校企合作項目,現主持校級啟航科研項目一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文章數篇,其中兩篇是SCI 2區論文,還擔任SCI期刊的審稿人。聯系方式:wanghui_07@126.com


劉紅岐(地科院),教授。2004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主要從事地球物理、測井地質、隨鉆地質導向鉆井和隨鉆測井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項,獲軟件著作權15項。申報國際專利2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及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各1次。到目前為止,參與完成了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項,省部級項目6項,油田合作項目60多項。發表學術文章50多篇,SCI收錄3篇。出版外文專著1部(Springer Press),中文專著2部(科學出版社),教材3部(石油工業出版社)。其研究方向涉及地球物理理論、實驗測試與應用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習、機器人研發等。其研究生多次獲得互聯網+大賽銀獎、銅獎,獲得全國大學生測井技能大賽一等獎、研究生組特等獎等若干獎項。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控制工程主要應用控制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先進的控制技術和智能自動化系統。2010年獲得“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目前該學科下設智能檢測與信息融合,復雜系統過程控制,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電力傳動與電氣自動控制,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五個學科方向。該學科以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為基礎,以工程應用為主要目的,始終堅持多學科交叉、自主創新的學科建設內涵。本學科依托學校油氣工程特色,是控制工程領域重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在多家企業建立有校外實踐實訓基地,
擁有一大批技術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本學科碩士畢業生大多進入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和外資公司工作。
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是一門研究控制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學科。目前該學科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電氣傳動與控制五個學科方向。本學科點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的學術隊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包括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長期以來,本學科結合學校特色,大力開展油氣田工程裝備控制系統技術,數字化油井技術,特殊實驗裝備的設計制造技術,傳感器及自動控制技術及分布式控制系統的相關研究。本學科建有“測控技術與自動化”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擁有一大批技術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畢業生大多進入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國內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和外資公司工作。
一、學位點建設
學院目前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1個專業學位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控制工程。
二、專業建設
學院擁有四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省級特色專業),自動化(校級品牌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電工與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入選省級實驗示范中心。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8項。擁有校級教學團隊1個。
三、學術隊伍建設
學院有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7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校師德標兵1人,校職業道德模范1人,校優秀教師6人,校優秀青年教師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
學院目前擁有測控技術與自動化實驗室(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信息與控制工程校級研究所。擁有省教育廳創新團隊1個。
四、科技創新情況
目前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國家“863”、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橫向協作課題等在內的各種科研項目20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83項、出版專著4部,85篇論文被SCI、EI、ISTP檢索。


現有教職工81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人數共2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7人,擁有博士學位的24人,擁有碩士學位的27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校師德標兵1人,校職業道德模范1人,校優秀教師6人,校優秀青年教師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近4年來,教師主持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和質量工程項目4項,校級教改、教研項目19項,獲得校級教學獎勵50余項,全國性教學獎勵10余項。學院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4項(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6篇,授權專利(著作權)6件。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的聯系方式
辦公室教研室名稱 地點 電話
學院辦公室 明理樓A425 028—83037557
黨委書記辦公室 明理樓A422 028—83037550
院長辦公室 明理樓A426 028—83037551
黨委副書記辦公室 明理樓A419 028—83037552
副院長辦公室 明理樓A424 028—83037553
輔導員辦公室 明理樓A413 028—
83037554、83037559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研室 明理樓A406 028—83037564
自動化教研室 明理樓A408 028—83037565
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明理樓A405 028—83037566
通信工程教研室 明理樓A409 028—83037567
電工電子學教研室 明理樓A404 028—83037568
電工與電氣信息實驗教學中心 明理樓A208 028—83037571

電氣信息學院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工業自動化系,2001年更名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10年再次更名為電氣信息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是西南石油大學的骨干學院之一,肩負著我校面向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及石油、電力等行業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的使命,是四川省控制工程、電氣、電子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有4個專業教研室——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研室、自動化教研室、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1個技術基礎教研室——電工電子學教研室,現有教職工81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人數共2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7人,擁有博士學位的24人,擁有碩士學位的27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校師德標兵1人,校職業道德模范1人,校優秀教師6人,校優秀青年教師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近4年來,教師主持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和質量工程項目4項,校級教改、教研項目19項,獲得校級教學獎勵50余項,全國性教學獎勵10余項。學院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4項(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16篇,授權專利(著作權)6件。
學院擁有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測控技術與自動化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與電氣信息實驗中心。擁有各類教學及科研儀器設備三千余臺(套),總價值約三千萬元。與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中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中油氣礦、青峰嶺電廠等20余家企業聯合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
學院共開設本科生課程160余門、研究生課程10余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校精品課程3門,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9門。出版《電子技術實驗教程》、《電工電子技術實驗》、《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等教材9部。
學院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1個專業學位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控制工程,擁有4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四川省特色專業,自動化專業為校品牌專業。每年在校本科學生人數2254人,研究生在校人數122人。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學科競賽活動,近幾年,我院學生科技創新以及學科競賽捷報頻傳,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物聯網設計大賽、四川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競賽中共獲327項省部級及以上獎項。2013年獲得45項,其中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省級一等獎5項;2014年獲得45項,其中全國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省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2015年獲得59項,其中全國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7項;2016年獲得58項,其中全國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6項;2017年獲得53項,其中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9項;2018年已獲得各類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一等獎10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省級一等獎14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8項。此外還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4項,優秀組織獎1項。學生的學科競賽獲獎提前兩年完成學校下達的聘期任務(2014年-2017年聘期學生學科競賽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00項)。
學院學生工作兩次排名全校第一,獲“學生工作先進集體”、“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院團委先后8次獲校“五四紅旗團委(團總支)”榮譽稱號。一名輔導員獲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全國優秀獎、西部賽區一等獎、四川省二等獎、校一等獎,一名輔導員被評為四川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名輔導員被評為成都市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學院已在油氣智能測控系統和油氣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在井下智能檢測裝置設計制造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特色與優勢;在計算機仿真及模擬技術、數據采集與控制技術、數字化油井技術、特殊環境下的測試技術、特殊實驗裝備的設計制造技術、DSP技術等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方向和實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正在形成的研究方向有:分布式控制系統研究、電機調速控制研究、電力系統自動化研究、電能質量研究、光纖通信技術、圖像信號處理技術、基于微電子技術的新型傳感器研究等。目前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國家“863”、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橫向協作課題等在內的各種科研項目20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83項、出版專著4部,85篇論文被SCI、EI、ISTP檢索。
熱忱歡迎國內外相關機構與我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服務等方面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電氣信息學院聯系方式: 汪老師 028-83037555 明理樓A423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

    購買流程

    找到要考的專業或資料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女人做刺激视频免费 | 男人天堂网2022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 magnet|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 国产亚洲一路线二路线高质量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 国产区一区二 |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网站 | 寡妇一级a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日本aaaa级| 久草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 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 特级毛片a级毛免费播放 | 网红毛片| 美女黄视频网站 | 免费毛片儿 |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 成 人 黄 色 视频播放16 | 成人18免费观看的软件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四页 | 99久久免费国产香蕉麻豆 | 色在线看 | 曰本女人色黄网站 | 国产精品v免费视频 | 97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日韩 |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永久 a级毛片毛片免费很很综合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