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學院文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邵陽學院文學院簡介

邵陽學院文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邵陽學院文學院簡介 正文

文學院中文教育專業創辦于1958年,初名邵陽師范學院中文教育專業,是學校最早成立的2個專業(中文、數學)之一,1960年改為邵陽師范專科學校中文教育專業,1998年升格為本科,改成漢語言文學專業,2004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其間,又兼招了中文文秘專業和語文教育專業。2002年學校升本,改名邵陽學院。2003年中文系改成文學院,2006年又改稱中文系,2016年定為文學院。
文學院素以師資雄厚著稱,創辦以來,任教于此的名師有:張玉玲、胡正微、程凱華、傅治同、鄒豪生、鄒琦新、王琪、匡裕群、白乃明、陳端喜、馬萬輝;劉愛文、鄒光華、戴開柱等。承前啟后的第二代教授有:華玉明、龍青然、胡克森、于光榮、黃立平、龍鋼華、曾方榮、張建安、薛政超、黃建軍、錢毅等,他們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成長、專業學科建設和文化傳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創辦60年來,文學院已培養1萬多名合格的畢業生,遍布海內外。
現有教職工5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40余人,碩士生導師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資峰學者1人,省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和省校級青年骨干教師等10余人。
目前共設5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1998年創辦)、歷史學(2005年加入)、新聞學(2006年創辦)、漢語國際教育(2009年創辦)和秘書學(2018年批準)。
文學院教學與科研并重,設有6個教研室: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漢語國際教育、歷史學、大學語文、秘書學。擁有10個教學科研平臺:
學科方面:1個省級應用特色學科:中國語言文學;1個校級優勢特色學科:湘西南語言文化研究。其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作為一級學科,整體進入了湖南省普通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列。
專業方面:1個省級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校級一流專業:漢語言文學;1個校級綜合改革專業:漢語言文學。
科研方面:3個研究基地:湖南省魏源暨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湖南湘學院邵陽學院研究基地、湘西南語言文化研究基地(校級一流社科研究基地);1個校級研究所:魏源研究所;1個校級創新團隊:湘西南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團隊。
近年來,文學院教師的科研水平不斷攀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項(含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30多部,發表論文600余篇,教師獲國家級、省部級各種榮譽稱號和獎勵近百項,科研影響力遠及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及日本千葉大學等世界名校。
文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500余人,多年來,文學院積極探索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途徑,實行本科學生導師制,對學生成人成才進行全面指導。近兩屆畢業生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3000多篇,應屆畢業生考研上線率25%左右,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數達20%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整體而言,目前文學院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準,處于全省全國同類高校中文院系的先進行列。未來,文學院將守住根脈,秉承傳統,立足湖湘大地,突出自身特色,弘文勵教,自強不息,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等各方面不斷創新發展,行穩致遠。
上海中醫藥大學

添加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中醫藥大學報錄比、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群、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上海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上海中醫藥大學排名、上海中醫藥大學保研、上海中醫藥大學公眾號、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anghaizhongyiyaodaxue/yanjiushengyuan_30593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