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清華大學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生物醫學工程考研調劑信息

更新時間:2021-03-18T21:08:38 編輯:考研派調劑中心
Add 清華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學校省份:北京

學校名稱:清華大學

學院名稱:醫學院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生物醫學工程

專業類型:學碩/專碩

學習方式:全日制

招收人數:0

發布渠道:官網發布

原文鏈接:暫無

聯系方式: 點擊查看

95%的同學還閱讀了:
添加清華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添加微信查詢:清華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添加微信查詢:清華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添加微信查詢:清華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添加微信查詢:清華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調劑要求信息:

2021清華大學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生物醫學工程考研調劑信息:
一、接收調劑專業信息: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 項目名稱
085400 電子信息(生物醫學工程)
085400 電子信息(電子與通信工程)
085500 機械(力熱航醫工交叉)
085500 機械(生醫機械)
085800 能源動力(醫學轉化影像交叉)
二、調劑要求
電子信息、機械和能源動力專業(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可接受其他院系的調劑,要求初試科目與接收調劑專業初試科目相同,并且達到醫學院相同專業方向的復試分數線。
三、日程安排
1、即日起通過電子郵箱申請(具體流程見第四條申請流程)。
2、請于2021年3月22日(周一)17點前將以下材料郵寄至臨床醫學院研究生辦公室,郵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醫學科學樓B335房間,苗老師收,聯系電話:010-62797384。
(1)準考證復印件一份;
(2)有效身份證件(必須在有效期內、正反面)復印件一份;
(3)學歷學位證書(應屆生提供學生證)復印件一份;
(4)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現、外語水平、業務和科研能力、研究計劃);
(5)大學期間成績單原件或檔案中成績單復印件(加蓋檔案單位紅章)一份;
(6)個人報考承諾書(見附件1)。
所有上交院系材料,不論是否錄取,一律不予退還。未進行資格審查或資格審查未通過的考生,不得參加復試。臨床醫學專業考試無需再次提交。
3、2021年3月23日篩選材料,將通過電話通知復試。
4、資格審查、軟硬件測試、復試形式以及錄取排序辦法請見《2021年臨床醫學院碩士生復試錄取實施細則》。
四、申請流程
請于2021年3月22日(周一)17點前將下述材料發送至臨床醫學院研究生辦公室郵箱:postgraduate_scm@tsinghua.edu.cn。
1、《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通知單》的掃描件或清華大學研招網成績截圖,文件命名格式:申請調劑的專業-考生編號-考生姓名-成績單。
2、《臨床醫學院碩士調劑申請表》(見附件2),文件命名格式:申請調劑的專業-考生編號-考生姓名-調劑報名表。
五、錄取辦法
1、總成績=初試總成績(滿分500分)+復試第一部分成績(滿分100分)*0.5+復試第二部分綜合成績(滿分100分)*4.5。
2、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0分,按照總成績高低排序擇優錄取。復試中,第二部分成績小于60分者;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不合格者;同等學力考生的加試課程成績不合格者,視為復試不合格,均不予錄取。
六、附件
1、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簡介
為進一步推動臨床醫學與理工學科的交融合作,進而推動醫學交叉學科的形成與發展,促進醫學交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臨床醫學院聯合精準醫學研究院六大中心依托的工科院系開展醫工交叉人才培養,建立具有清華特色、交叉優勢的臨床醫學交叉人才(碩士)培養項目。
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以培養醫學交叉創新人才為目標,注重醫學+交融研究能力的培養,針對醫學背景的學生強化工科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針對工科背景的學生強化醫學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采用雙導師制,即臨床醫學專家和理工科教授作為聯合導師,以臨床需求為驅動開展轉化科學研究(Clinic-driven Research,CDR),培養醫工結合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和未來臨床轉化科學領軍人才。
2、培養方式與學位授予
(1)學習期限及培養方式: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采用全脫產的培養方式,學制2-3年。培養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學習(主學位課程、交叉項目課程)、專業實踐以及論文工作。戶口、檔案及組織關系轉入清華大學。由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統一管理,并執行清華大學“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相應領域方向碩士培養方案。
(2)學位授予:學生學習期滿、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主學位、交叉項目要求需同時滿足)、成績合格,并完成論文等規定培養環節,通過清華大學組織的論文答辯,并經過清華大學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后,授予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相應學科的碩士學位證書。
(3)住宿:全學程住宿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4)獎助: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設立臨床醫學交叉人才培養項目專項獎學金1.5萬元/人/年,本項目錄取的學生均可獲得。此外,還設置獎優性質獎學金。
(5)津貼補助:
A 餐補:按照600元/人/月的標準發放。
B 交通補助:第一學年按照200元/人/月的標準發放。
3、精準醫學院研究院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簡介
精準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作為共建單位,實行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清華大學在醫學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尤政、孫家廣、吳澄、張鈸、雒建斌、程京、董家鴻、陸建華、戴瓊海9位院士抓大局、把方向,作為研究院下設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的首席專家,為醫科和工科共同主任領導下的各中心進行頂層設計。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包括:臨床大數據中心、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醫學轉化影像中心和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表1)。研究院科研項目管理實行雙PI新機制,由醫科和工科PI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基于CDR(Clinical Driven Research)理念,旨在以國民健康醫療需求為導向,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針對重點共性技術問題攻堅克難,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整合清華大學附屬醫院及全國各大醫療體系的優質臨床醫學資源,提高精準醫學研究水平,培養具有臨床轉化科學背景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和工科人才。
 
表1 精準醫學研究院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簡介
序號 中心名稱 首席專家 中心共同主任 中心研究方向/工作目標簡介
1 臨床大數
據中心
孫家廣院士
尤政院士

 
徐滬濟(醫科)
吳及(工科)
1、醫學醫療文本:電子病歷質檢、智能問診/導診、醫技報告質檢;
2、生物醫學信號:基于心電/腦電信號進行疾病分類、輔助診斷等技術的開發;
3、健康體檢衛生:高危疾病篩查、慢病管理;
4、傳統醫學影像:針對傳統影像如超聲、X光、CT、MRI開發腫瘤識別、放療靶區勾畫等技術;
5、新型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光聲效應成像技術、多物理場成像技術;
6、藥品管理使用:針對藥品流轉及用藥數據進行藥品管理等。
2 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 吳澄院士
董家鴻院士
姜泊(醫科)
鄭鋼鐵(工科)
1、手術室設備的數據整合與智能操作控制;
2、介入手術機器人共性技術與醫療應用技術;
3、機器人醫生助手技術;
4、醫生經驗獲取與表征技術等。
3 人工心肺
中心
雒建斌院士
董家鴻院士
許媛(醫科)
張向軍(工科)
1、仿生肺泡/膜材料:仿生設計與功能集成,實現高效的氣體交換率;
2、材料表面仿生修飾:微觀結構設計和表面修飾技術,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
3、仿生心臟容積泵:提供類心臟搏動的泵送、降低溶血;
4、仿生微循環血管與網絡:增大氣血交換面積、防止阻塞凝血;裝備智能監測;體外二氧化碳去除原理樣機等。
4 智慧健康
中心
張鈸院士
陸建華院士
肖建中(醫科)
楊斌(工科)
1、通過疾病的精準診斷、精準治療提供創新的和可靠的數據;
2、通過以應用集成和創新研發各種智能監測設備提供動態的與健康有關的生理數據和行為數據;
3、開發可延展性疾病管理應用終端APP;
4、建成一個儲存、處理、分析醫院收集的和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智慧的健康管理平臺;
5、通過數據分析提供疾病預防、治療、隨訪和緊急治療的決策建議;
6、實現多個慢病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等。
5 醫學轉化
影像中心
戴瓊海院士 何作祥(醫科)
王學武(工科)
1、基于能譜CT的泌尿系統結石智能化分析、分類系統研究;
2、用于精準肝膽手術引導的顯微功能SPECT影像系統與方法研究等。
6 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 程京院士

 
張萍(醫科)
馮雪(工科)
1、研究新型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
2、建立其開發、測試質量指導標準和評估體系
3、開展針對慢性疾病監測的可穿戴監測臨床有效性驗證研究等。
2021清華大學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生物醫學工程考研調劑信息

以上清華大學考研調劑信息僅是“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和“考研調劑中心小程序”里調劑信息的一部分舉例,因為系統限制更新的清華大學考研調劑信息請到我們的公眾號和小程序里進行篩選查看,還可以訂閱。考研調劑中心還有歷年調劑分數線、調劑一志愿去向和清華大學考研調劑生源來源,非常有價值。

清華大學考研調劑信息來自我們的調劑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菜單里可免費使用【考研調劑小程序】查看【清華大學最調劑信息】【清華大學調劑分數線】【清華大學調劑生源來源】【清華大學調劑去向】等珍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