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子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Add 電子科技大學 微信
研究生為你免費答疑

【21/22考研群,請加入】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21年電子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相關資訊,以下是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和招生簡章,在這里你可以了解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的專業和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報考要求。具體請下載附件,查看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點擊下載:2020年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電子科技大學2019研究生招生目錄

    1.電子信息

    電子科技大學宜賓研究院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宜賓產業發展充分融合,通過與大型知名企業、相關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探索、創新在職研究生培養機制,實現“產業、人才培養、科研”三位一體互融發展。
    一、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2、以同等學力報考我校碩士學位研究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在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專升本,并已取得專升本主干課程合格成績5門以上(須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或已獨立公開發表與擬報考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
    3、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二、招生學院:
    01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02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03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04自動化工程學院
    05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06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
    三、學費:
    按國家標準收取,在職宜賓培養的學生,宜賓市給予50%的學費補貼(其中,工商管理(非全日制MBA)學費補貼標準參照“電子信息”學費補貼金額執行);
    與宜賓市相關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的學生,企業可再給予不超過50%的學費補貼(具體以協議為準)。
    四、復試:
    包括背景審核和面試,復試成績由專家根據考生背景資料和面試情況評定。面試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英語應用能力、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
    五、學制:2年;
    六、學習方式:
    1、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課(在校學習時間一學年左右);
    2、非全日制:周末上課或月度集中上課;
    七、上課地點:宜賓校區;
    八、學歷與學位
    在規定年限內,學完規定課程,成績合格,修滿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經批準,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并授予碩士學位證書。

    2.交通運輸

    電子科技大學宜賓研究院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宜賓產業發展充分融合,通過與大型知名企業、相關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探索、創新在職研究生培養機制,實現“產業、人才培養、科研”三位一體互融發展。
    一、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2、以同等學力報考我校碩士學位研究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在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專升本,并已取得專升本主干課程合格成績5門以上(須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或已獨立公開發表與擬報考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
    3、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二、專業方向:
    01自動化工程學院
    三、考試科目: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204英語二;
    四、復試:
    包括背景審核和面試,復試成績由專家根據考生背景資料和面試情況評定。面試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英語應用能力、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
    五、學制:2年;
    六、學習方式:
    1、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課(在校學習時間一學年左右);
    2、非全日制:周末上課或月度集中上課;
    七、上課地點:宜賓校區;
    八、學歷與學位
    在規定年限內,學完規定課程,成績合格,修滿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經批準,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并授予碩士學位證書。

    3.機械

    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廣西研究院)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立足柳州、服務全區、輻射大西南、影響全國、走向世界、爭做“一帶一路”的排頭兵,致力于科技研發、科技產業落地與孵化、教育培訓等領域,將努力建設成為集科學研究、成果孵化、產業聚集、國際人才培養、在職研究生培養的國內一流的大學科技城。
    一、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2、以同等學力報考我校碩士學位研究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在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專升本,并已取得專升本主干課程合格成績5門以上(須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或已獨立公開發表與擬報考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
    3、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二、招生學院:
    01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三、考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1數學一、824理論力學或862工程控制基礎;
    四、復試:
    包括背景審核和面試,復試成績由專家根據考生背景資料和面試情況評定。面試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英語應用能力、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
    五、學制:2年;
    六、學習方式:非全日制學習,周末上課或月度集中上課;
    七、上課地點:柳州校區;
    八、學歷與學位
    在規定年限內,學完規定課程,成績合格,修滿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經批準,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并授予碩士學位證書。

    4.材料與化工

    電子科技大學(東莞)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研究生根據東莞產業發展需要,依托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及產業孵化等方面的優勢,在東莞開展在職研究生聯合培養,推動實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莞上課、在莞實習、在莞就業的目標。
    相關優惠政策:
    1、學費補貼:非全日制學生,東莞市政府給予50%的學費補貼;
    2、生活補貼:全日制研究生,來莞參加專業實踐的,實踐滿6個月后享受東莞市政府給予1500元/月的生活補貼,一年最多補助10個月;
    3、交通報銷:每年報銷一次高校往返東莞交通(高鐵二等座標準);
    4、住宿保障:東莞市政府免費提供住宿,聯合培養(實踐)單位在松山湖及鄰近鎮區的入住松山湖幸福花園人才公寓,兩人間,拎包入住;在其它鎮區的由聯合培養(實踐)單位提供;
    5、實習就業:在東莞市聯合培養企業實踐期間給予實習工資(具體以協議為準);畢業后推薦就業機會,自愿選擇就業單位,工資按企業薪酬標準執行。
    一、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2、以同等學力報考我校碩士學位研究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
    在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專升本,并已取得專升本主干課程合格成績5門以上(須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或已獨立公開發表與擬報考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
    3、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二、專業方向:
    01電子材料與器件
    02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03納米復合材料與工程
    04材料基因工程
    05有機及高分子功能材料與工程
    06印制電路與印制電子技術
    三、考試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2數學二、818固體物理;
    四、復試:
    包括背景審核和面試,復試成績由專家根據考生背景資料和面試情況評定。面試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英語應用能力、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
    五、學制:2年;
    六、學習方式:非全日制學習,周末上課或月度集中上課;
    七、上課地點:東莞在職研究生校區;
    八、學歷與學位
    在規定年限內,學完規定課程,成績合格,修滿規定學分,完成碩士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經批準,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并授予碩士學位證書。

    5.公共管理碩士MPA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有行政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學等三個本科專業,行政管理、國際政治、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傳播學、應用心理學等五個二級學科碩士授位點。擁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授位點,以及公共管理碩士MPA碩士學位、新聞與傳播碩士學位、軟件工程(電子政務方向)碩士學位等專業學位授位點。
    一、MPA報考條件
    1、研究生畢業后,具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2、大學本科畢業后,具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3、大學專科畢業后,具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實際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
    二、入學考試
    初試科目: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外國語。
    復試科目:
    專業筆試。
    外語面試,口語50分、聽力50分。
    綜合面試,包括專業素質和能力。
    三、錄取標準:
    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初試和復試)并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確定錄取。
    錄取優先順序為:第一志愿、院內調劑、校內調劑、校外調劑,同一優先級按總成績(初試+復試)從高到低依次擇優錄取。
    四、學制:2-4年;
    五、學習方式:在職不脫產學習,主要利用周末時間上課(一般為隔周周末)。
    六、授予證書:
    修完規定學分,通過公共管理專業碩士論文答辯者,授予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證及碩士學位證。

    6.工商管理碩士MBA

    電子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坐落于“天府之國”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被譽為“中國民族電子工業搖籃”。作為電子科技大學MBA教育的辦學主體,經濟與管理學院(原管理學院)依托學校強大的信息技術學科優勢和豐富的校友資源,秉承“IT導向、創新與創業并重,走技術MBA之路”的戰略定位和辦學思想,經過不懈努力和持續改進,MBA培養目標清晰,培養理念明確,培養模式獨特,贏得了社會和專家的高度認同。中國高校MBA學位教學合格評估(第二批)中,我校MBA教育的綜合成績位居全國第二、西南地區第一,辦學特色居全國第一。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我校為全國首批30所開辦EMBA項目的院校之一。電子科技大學就此率先成為西南地區同時擁有MBA、EMBA(高級管理人員MBA)和IMBA(國際合作MBA)辦學資格的大學。
    一、MBA報考條件
    1、研究生畢業后,具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2、大學本科畢業后,具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3、大學專科畢業后,具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實際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
    二、培養模式
    模塊化課程設置。以企業需求和職業發展為導向,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即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管理實踐和專項訓練模塊。
    實踐型教學過程。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由電子科技大學優秀師資講授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由資深職業導師指導管理實踐和專項訓練。
    終身的學習平臺。每年定期舉辦“成電MBA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企業家與MBA學員和院友同臺論道;面向MBA院友出版學習型季刊《成電MBA論壇》,通過“成電紀事”、“名師講堂”、“院友論道”和“院友風采”等欄目,營造終身學習氛圍;免費向MBA院友開放所有課程和講座。
    三、課程設置:
    基礎課程:商務英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英語口語;
    核心課程:管理經濟學、戰略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
    組織行為學、會計學、數據、模型與決策、管理信息系統;
    專業課程:
    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IT服務管理、
    IT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規劃與管理、
    商務智能與客戶關系管理、收益管理、庫存配送策略、
    通用性選修課程:
    技術創新與新興技術管理、企業資源計劃(ERP)、稅收理論與實務、
    創業學、商法、財務分析與評價、知識產權、跨方向相關課程。

    7.公共管理碩士MPA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在職研究生專業學位招生簡章
    電子科技大學在公共管理人才和公共管理碩士MPA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成效顯著。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是國際通行的專業學位,英文全稱為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與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法律碩士(JM)學位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中已成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與管理類其他碩士學位尤其是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處于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對象為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企事業單位具有實踐經驗的在職人員。通過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和實戰培訓,旨在培養既具有較高的公共管理理論素養,又具有較強的公共管理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將立足于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優勢,重點培養信息管理與電子政務、地方政府治理與社區管理、公共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務治理與公司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MPA人才。
    一、公共管理碩士報考條件
    1、研究生畢業后,具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2、大學本科畢業后,具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實際工作經驗者;
    3、大學專科畢業后,具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實際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
    二、MPA在職研究生課程設置
    為實現培養目標,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的課程結構,分為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三大類,專業核心課為國家統一規定的7門課程,專業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由學校根據培養目標和方向設置。除課程學習外,學校還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政府部門領導為學員作一系列學術前沿報告和面向實踐的專題報告。
    三、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采用課堂講授、研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以及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教學方式注重案例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教學內容注重學以致用。
    四、學習方式與學制
    MPA學習方式為在職不脫產學習,主要利用周末時間上課(電子科技大學目前實行隔周上課);學制2-4年;實行學分制,修滿規定學分、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可授予公共管理碩士。

    8.工程碩士

    電子科技大學工程專業碩士在職研究生培養具有工程技術背景知識、國際視野和新的經營理念,掌握理論方法及綜合化、集成化管理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
    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后滿2年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6、報名參加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在職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二、專業方向:
    電子與通信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材料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
    電子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儀器儀表工程、
    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工業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軟件工程。
    三、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招生考試;
    四、學習方式:按學習方式的不同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采取集中學習和業余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五、學制:3年。
    六、授予: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內容,成績合格,達到學校畢業要求的,準予畢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凡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條件,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通過,由學校頒發學位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90%的同學都瀏覽了: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真題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電子科技大學招生簡章 電子科技大學聯系方式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復試 電子科技大學成績查詢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 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 電子科技大學專業排名 電子科技大學參考書目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經驗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報錄比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問題

點擊下載:2020年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電子科技大學2019研究生招生目錄

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物理電子學院

光電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

航空航天學院

醫學院

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基礎與前沿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