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金融碩士考研報考倍受關注的研究生院校

更新時間:2020-07-16 15:52:1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金融碩士
Add 研究生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15年金融碩士考研報考倍受關注的研究生院校,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初試已經完美收關了,據相關調查統計,2015年考研報考最受關注的研究生招生單位為: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從1917年沙灘紅樓的研究所,到今天未名湖畔的研究生院,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她見證和經歷了中國研究生教育從誕生到發展、調整、規范、壯大的整個過程。

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紀初。1917年,北京大學成立研究所并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以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學科建設、導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全面的發展。

目前,北京大學共有4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6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有8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61個涵蓋在1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另有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此外,還有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北京大學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約1700人。其中有兩院院士58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2人,長江學者136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56人,是一個老中青相結合的高水平導師群體。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發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 1955年,武漢大學招收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復因"文革"而中斷了達十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成為全國第一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2002年,成為34所自行劃定復試分數線學校之一。

扎根于百年武大的深厚底蘊,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銳意進取,推陳出新,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學科門類齊全、優勢與特色鮮明、學位類型多樣、指導教師力量雄厚、管理體制健全、教學設施比較完備、培養質量得到很好保證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特別是2000年合校以來,武漢大學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陳出新,加強管理,著力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明確將“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創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作為學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理念,并通過近年來在研究生教育教學等諸多環節上的改革,全力打造“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通過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不僅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而且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不斷提高,公開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3年,我校共有21篇博士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兩次“強強合并”組建而成。教育部批準四川大學2000年6月試辦研究生院,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四川大學研究生院下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研究生培養教育辦公室、學位辦公室、“985工程”和學科建設辦公室、研究生工作部、非全日制專業學位辦公室以及綜合科。四川大學研究生院是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單位,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成員單位,1999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授予“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四川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14年原華西協合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前身)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開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920年開始授予博士學位,1939年原四川大學開始招收研究生,到1949年,僅華西協合大學就授予博士學位584人。1981年,四川大學成為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4年首批開展博士生指導教師自審試點工作,1995年被特批進行碩士學位授權點自審試點工作。四川大學是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學校、國家“211工程”“九五” 和“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學校、國家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重點建設的學校、也是中央確定的首批21所副部級學校之一。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四川大學已成為我國學科門類較齊全、學科結構較合理,具有較大規模的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2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45個,專業學位9個,本科專業118個。四川大學也是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招生單位。截至2006年8月,在校研究生16117人。具有先進教學設施的19500平方米研究生專用教學大樓已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根本改善了研究生的學習條件。

四川大學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學科27個、“211工程”“十五”重點建設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其他中心7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中心67個;博士后流動站21個;國家級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6個;學校也是全國高校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知識保護產權試點大學、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建設完成四川大學科技創新中心和綿陽科技園孵化大樓。現有教授(級)1195人、副教授(級)2204人;兩院院士9人、特聘院士22人、學校杰出教授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員17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12個、講座教授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3人(其中A類26人、B類7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5人。2005年,全校科研經費達70154萬元,其中理、工、醫等自然科學到校科研總經費65136萬元,社科經費5018萬元。從開展全國百篇優秀論文評選工作以來,我校有 10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兼有部分理工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大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先后擔任校長。現任校長為紀寶成教授,黨委書記為程天權教授。

自成立之日起,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發揚“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優良傳統,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勤儉辦學,艱苦奮斗,積極探索,求真務實,使學校成為我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

學校目前已經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輔以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體系,尤其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領域具有突出的整體優勢。現設有研究生院、21個學院(理學院正在積極籌建,其中化學系已經成立)、13個校級研究所和14個博士后流動站,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及深圳研究院;擁有6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居全國高校第一;擁有13個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全國高校第一;擁有全國重點學科25個,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五,其中社會科學居全國高校第一。在連續六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中國人民大學獲選16篇,在人文社科領域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學校現設有學士學位專業60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8個,碩士學位學科點99個(未包括自主設置的28個碩士點),博士學位學科點66個(未包括自主設置的21個博士點),一級授權學科11個,成人教育專科專業9個,本科專業11個。在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組織的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學科評估中,學校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5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排名全國第一,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政治學、農林經濟管理、歷史學、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充分展示了學校雄厚的學科發展實力。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水平一流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之一,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11大門類。學校現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59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34個,并有工程碩士、法律碩士、MBA(含EMBA)、MPA、臨床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MPH)、風景園林碩士等專業學位授權。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全國首批研究生院之一。我校從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000余人。我校首批獲準在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范圍內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專業,首批獲準自主確定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分數線,是我國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造就高層次專門人才的研究生培養基地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堅持“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的辦學理念,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促進學研產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上,根據“創新是靈魂,科學研究主導是核心,導師負責制是基礎”的指導思想,不斷提高培養質量,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

浙江大學1927年醞釀開展研究生教育,迄今已有80余年的歷史。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創建于1984年12月,是國務院首批批準試辦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2月,原國家教委組織全國33所試辦的研究生院進行評估,浙江大學等十所研究生院受到表彰,并正式掛牌。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位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占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均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辦 學 歷 史 及 優 良 傳 統

中山大學是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924年,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這所大學,親筆題寫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的校訓。原校名為廣東大學,1926年,正式改名為中山大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等7個學院。1935年學校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九十年代,由國家批準率先在華南地區設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建于1984年6月,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22所重點大學首批試辦的研究生院之一。1996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又成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

吉林大學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194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班,1952年開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1978年開始培養學位研究生。

根據國務院關于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準,2000年6月12日,分別隸屬教育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信息產業部的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所高校合并組建新的吉林大學。2004年原解放軍軍需大學并入吉林大學。新組建的吉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學科門類更加齊全,覆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農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全部十三大學科門類。全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9個,各類專業學位授權點30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 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雙聘1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8人,博士生導師1388人;在校博士生、碩士生2.4萬余人。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陳崗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長,趙丁選教授任常務副院長,田文晶教授任副院長;下設學位辦公室、研究生培養處、研究生管理處、研究生綜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