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5:5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內蒙古科技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內蒙古科技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呼和 張鎖鏈 巴達瑪敖德斯爾 賈春香 賈慧靈 閆洪波 韓軍 虞啟輝

賈春香 ,女,漢族,1969年4月生,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導。1991年7月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林業機械專業,獲得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1991年9月到2003年6月期間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2006年3月畢業于東北大學會計學專業,獲得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2008年晉升為副教授。經濟師、會計師。

一、研究方向

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

二、研究成果

[1]賈春香.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戰略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財會研究,2005年11期.

[2]賈春香.企業價值評估的FEVA法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增刊.

[3]賈春香.企業價值評估的兩種方法比較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年3期.

[4]賈春香.審計意見對財務危機的預測能力研究.財會研究,2008年1期.

[5]賈春香.內蒙古包頭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中國釀造,2008年3期.

[6]賈春香.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問題研究.2012年EBM國際會議,待收錄.

三、科研項目

1.包頭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以推進城鎮化為契機建設生態型的包頭市,主持人;2008年

2.包頭市科技局項目:包頭市民間借貸問題研究,主持人;

3.包頭市人事人才工作重點立項調研課題:基于發展戰略導向的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問題研究——以高校為對象(54號)2012年

4.內蒙古高等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內蒙古地區高校的分類與定位問題研究,第一參加人

5.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育標準成本研究,參加人

四、教學改革、質量工程項目

(1)內蒙古科技大學校級重點課程《高級會計學》,負責人,2012年批準立項

(2)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改項目,會計專業實踐環節質量監控與考核評價體系研究,負責人,2009年批準立項,2011年結題

五、成果獲獎

[1]基于BSC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戰略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以中小學為研究對象論文在包頭市財政局、包頭市會計學會主辦的征文比賽中獲三等獎,2007.7

[2]進一步加快內蒙古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論文在內蒙古統戰部主辦的調研課題比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12

虞啟輝,男,1983年12月生,河南信陽人,漢族,中共黨員,博士后,碩士生導師。郵箱:[email protected]
1、學習經歷
2003年09月-2007年07月在河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攻讀本科,獲學士學位;
2007年09月-2010年07月在鄭州大學機械電子專業攻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
2010年09月-2015年0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攻讀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工作經歷
2016年12月-至今 內蒙古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專業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3、研究方向、研究內容
氣動系統的節能、測量、仿真與控制;新能源存儲與利用技術。
4、近五年承擔的科研項目
(1)空氣動力發動機動力優化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2015M580959,2015.09-2016.09,負責;
(2)基于空氣源熱泵的分布式供暖系統優化及控制策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NJZZ1813,2018.01-2020.12,負責;
(3)基于新型兩級活塞式膨脹機構的熱功轉換技術研究,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2018BS05003,2018.01-2020.12,負責;
(4)基于供暖系統的蓄熱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KCBJ2018031,2018.01-2019.12,主要參加;
(5)內蒙地區智能太陽能供暖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2017CXYD-2,2017.01-2018.12,主要參加;
(6)大規模液化空氣儲能用熱交換裝置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51375028,2014.01-2017.12,主要參加;
(7)基于開-閉耦合式斯特林機構的液化空氣儲能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51605013,2017.01-2019.12,主要參加。
 5、授權專利
虞啟輝,蔡茂林. 一種基于滑閥的氣動發動機配氣機構. 發明專利授權, 專利號: 201210284583.6
虞啟輝,呂志恒,李晶. 一種基于壓力信號的打殼缸位置檢測系統. 發明專利授權 公開號 103343362A
虞啟輝,蔡茂林. 一種機械式氣動發動機進氣門升程可調機構 中國專利 公開號: 103225525A
虞啟輝,袁馳,蔡茂林. 一種高壓電氣比例壓力調節系統 中國專利 公開號 204025238U
虞啟輝,呂志恒. 一種電控式的打殼分壓供氣控制回路 中國專利 公開號 203049052U
虞啟輝,杜丙同, 李晶. 一種具有自動壓力報警功能的氣體壓力表. 中國專利 公開號 102435385A
虞啟輝,廖平平. 一種遠程可控的大流量智能氣體增壓裝置. 中國專利 公開號 202500838U
虞啟輝,李晶. 一種電解鋁打殼多功能控制系統. 中國專利 公開號 203284480U
杜丙同,虞啟輝,李晶. 一種空壓機電氣比監測裝置. 中國專利 公開號 100398006A
朱連兵,虞啟輝,蔡茂林. 一種活塞式氣動發動機系統. 中國專利公開號 104295321A
6、專著與教材
“數控一代”案例集(流體傳動與控制),參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7、近五年代表性論文
[1]Qihui YU, Maolin CAI, Yan SHI, Zichuan FAN.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the piston compressed air engines. Strojniški vestnik-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60(6):395-406. (SCI).
[2]Yu Qihui, Cai Maolin, Shi Yan, Xu Qiyue. Optimization study on a single-cylinder compressed air engine[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28(6):1285-1292. (SCI)
[3]Yu Qihui, Shi Yan, Cai Maolin. Dimensionless study on efficiency and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pressed air engine. 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2015,137: ( 044501)1-9. (SCI)
[4]Qihui YU, Yan Shi, Maolin CAI, Weiqing XU. A fuzzy logic speed control for the engine of an air-powered vehicle.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6, 8(3): 1-11. (SCI)
[5]Qihui Yu, Maolin Cai, Yan Shi.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ypes of compressed air engine.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16,8( 035701):1-19. (SCI)
[6]Qihui Yu, Xueqing Hao, Xin Tan. Comparative study on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piston-type compressed air engine.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4):1-11;(SCI)
[7]Qihui Yu, Xueqing Hao, Xin Ta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innovative kind of two-stage piston type expansion air engine.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10(5):1-10;(SCI)
[8]Xu Qiyue, Shi Yan, Yu Qihui, Cai Maolin. Virtual prototype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air-powered engine.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228(14):2642-2651. (SCI).
[9]Shi Yan, Li FY, Cai ML, Yu QH. Literature review: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trends of air-powered vehicles.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2016,8(2): 325-342. (SCI).
[10]虞啟輝,蔡茂林. 氣動發動機輸出扭矩無因次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3,39(9):1233-1237. (EI).
[11]虞啟輝,石 巖,蔡茂林,楊科,周 翔,多氣閥氣動發動機設計及特性分析,液壓與氣動,2017,8:1-7.
[12]Yu Qihui, Shi Yan, Cai Maolin. Working characteristic of variable intake valve in compressed air engine.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4, 2014:498934.
[13]Qihui Yu, Maolin Cai.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compressed air engine.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5, 03(4):144-153.
[14]Qihui Yu, Cai Maolin. Research on expansion ratio of air power engine syste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Power and Mechatronics(FPM). 2011: 987-990 (EI)
[15]Qihui Yu, Cai Maolin. The process of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analysis.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for Renewable Energy & Environment. (EI)
8、所獲榮譽
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 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氣動系統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2013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2016年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壓縮空氣系統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2012年度液壓液力氣動密封行業技術進步一等獎
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2016年度液壓液力氣動密封行業技術進步一等獎
壓縮空氣系統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2013年第三屆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
韓軍, 男 ,1976年6月生,工學碩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西安交通大學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承擔校重點教改項目3項,一般教改項目2項,獲得教學成果獎2項,主持內蒙古科技大學創新基金項目1項,參與橫向課題多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 EI收錄10篇,參編教材一部。
1 工作簡歷:
1997年9月-2001年6月鄭州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5年9月-2008年6月西安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1年6月-至今  內蒙古科技大學任教 助教、講師、副教授。
2 研究方向:
數控技術方向:(1)復雜類零件數控加工幾何仿真:運用CAD/CAM軟件構造數控幾何仿真加工系統,通過圖形、圖像的方式對加工過程進行模擬,檢查數控加工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切、欠缺及刀具、刀柄等與工件、夾具是否存在碰撞干涉,從而確保能加工出符合設計的零件,并避免刀具、夾具和機床的不必要損壞。(2)數控加工物理仿真:運用CAE分析軟件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振動、切削力、刀具磨損、切屑形成、工件變形、切削溫度、材料性能等方面進行物理仿真。從而為加工過程控制、切削參數優化等提供參考
機器人技術:①采用SOLIDEWORKS+ADAMS+ANSYS工具,運用機器人技術理論對工業機器人、仿生機器人進行機構創新設計。分析機構的運動學、動力學、軌跡規劃、工作空間,為機構實現特定任務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② 采用運動控制卡(單片機系統、PLC)+伺服控制技術,運用控制理論進行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開發。
閆洪波,男,1981年8月生,河南洛陽人,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科技部首批創新創業庫入庫專家,國家創新工程師(三級)、創新方法培訓師、技術創新咨詢師,國際TRIZ協會M-TRIZ創新工程師(三級),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方法企業推廣聯盟理事,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推進工程創新方法培訓師、創新咨詢師,包頭市“5512”人才工程青年學術骨干人才,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內蒙古科技大學科研工作先進工作者。長期致力于創新工程(創新方法、實施工具、工程應用)方面研究及工程應用、稀土磁致伸縮材料工程應用研究及開發等方面的研究及工業應用。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部項目、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頭市項目、產學研項目等16項,出版專著2部,出版教材1部,申請國家專利9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被SCI、EI收錄10余篇。
1、學習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在包頭鋼鐵學院機械工程系讀本科,獲學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內蒙古科技大學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
2012年9月-至今 河北工業大學讀博士,專業及研究方向:創新設計
2、工作經歷
2006年6月-至今 在內蒙古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從事創新方法及工程應用、稀土磁致伸縮材料工程化應用、云制造理論、先進齒輪傳動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14年評為副教授、2014年評為碩士生導師;
2011年-至今,承擔國家科技部課題《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方法應用推廣與示范(編號:2017IM010600—03、2010IM020300、2012IM020900、2013M020800、2015IM040400)》、自治區創新工程項目2項。為自治區超過70家企業提供創新咨詢、創新工程師培訓,創新項目對接等創新技術服務,支持輔助企業解決工程問題超過150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6年-至今,結合包頭市稀土產業優勢,積極開展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的工程化應用研究及產品開發,與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磁致伸縮研究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實現技術人員合作和共享設備儀器,研究輻射周邊稀土產業。
3、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創新設計方法(TRIZ)研究及工程應用
2)稀土磁致伸縮材料的工業化應用研究及實施
3)TRIZ方法體系和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關鍵共性融合技術研究及工業應用
4)技術創新方法實施工具(CAI)研究及工程應用
4、榮譽稱號
1)科技部首批創新創業導師庫入庫專家
2)包頭市“5512工程”青年骨干人才
3)2013年內蒙古科技大學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
4)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創業教育骨干教師
5、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專利、專著教材
科研項目
1)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項目《蒙古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與示范--內蒙古理工科類高校的創新方法教育、研究、協同推廣機制研究》2017IM010600—03
2)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項目《鋁合金車輪智能島式機加工全自動生產線的研發與應用》
3)《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方法應用推廣與示范(編號:2010IM020300、2012IM020900、2013M020800、2015IM040400)》 國家科技部項目
4)《基于TRIZ創新理論的機械式限滑差速器優化設計與力學性能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5)《網絡化產品創新與協同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國家科技部項目
6)《裝備制造業云制造協同研究模式制造的研究及企業應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項目
7)《基于機器視覺的冶金起重機操控輔助裝置開發》產學研項目
8)《對數螺旋錐齒輪滾軋加工理論研究》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項目
9)《等螺旋角嚙合特性的螺旋錐齒輪傳動原理及加工方法研究》包頭市科技項目
10)《對數螺旋錐齒輪加工工藝及齒面檢測識別技術研究》內蒙古自然基金項目11)《對數螺旋錐齒輪的設計方法和加工工藝研究》內蒙古科技大學項目
專利
1)一種小型微發熱GMA結構 2018 年
2)一種激勵線圈端置的小型GMA 2018 年
3)理想化六西格瑪1.0,軟件著作權,2016年
4)矯直滾筒裝置,發明專利,2016年
5)一種五邊形板材及鋪設方法,發明專利,2015年
6)對數螺旋風機出風口段裝置,實用新型專利,2015年
7)多用途自行車座,實用新型專利,2015年
8)光伏光熱太陽能采集水裝置,實用新型專利,2016年
專著與教材
1)工程制圖(教材)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副主編
2)對數螺旋錐齒輪嚙合理論(專著)  冶金工業出版社 閆洪波(2)著
3)云制造理論體系及實踐應用(專著)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閆洪波(2)著
6、代表性論文
[1]閆洪波,曹國忠,檀潤華,楊澤中.TRIZ與六西格瑪設計集成創新及問題定義階段融合應用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8,29(13):1560-1567.
[2]閆洪波,檀潤華,楊澤中,郝宏波.基于專利分析的超磁致伸縮材料發展現狀及創新趨勢研究[J].功能材料,2017,48(12):12011-12016.
[3]閆洪波,檀潤華,楊澤中,郝宏波.基于專利分析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工程應用趨勢[J].材料導報,2017,31(S2):153-156.
[4] 閆洪波; 楊澤中; 杜青春. 基于專利的中信戴卡與立中集團技術創新研究 [J]. 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 ,2018(38):164-168.
[5] YanHongbo. Virtual prototyping environment of parallel machine base on Matlab and UG. CCIE 2010
[6] YAN Hongbo;LI Qiang; Original research on logarithmic spiral bevel gea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
[7]閆洪波,李強,高峻峰,張耀辰.瓷絕緣子鋼腳數值優化及實驗研究[J].電瓷避雷器,2015(01):37-41.
[8]閆洪波,閆月,李強,李麗.對數螺旋錐齒輪接觸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05):36-38.
[9]閆洪波,于青,李強,李麗.面向非標準件的云制造服務平臺的研發[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02):262-264.
[10]閆洪波,張玉寶,朱向華.基于Solid Edge的包鋼BG-Ⅲ型布料器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08):55-56.
[11]閆洪波,李衛國,李強,張玉寶.基于MATLAB和UG的并聯機床設計分析虛擬平臺的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9,37(08):216-218+222.郵箱:[email protected]
賈慧靈([email protected]),女,1976年6月生,內蒙古包頭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就職于內蒙古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師。
1、工作簡歷
1998年,獲內蒙古工業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學士學位;
1998年—2001年,內蒙古一機廠四分廠、質保處技術科工作;
2004年,獲北京化工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碩士學位;
2004年至今,內蒙古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工作;
2017年,獲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研究方向
(1)鈰基稀土化合物的制備及機理研究;
(2)納米復合材料的結構、性能和形成機理研究;
(3)化工過程及設備的優化設計。
3、承擔的科研項目
(1)氟化處理對鈰化合物的晶化行為和拋光性能的影響研究(2018MS02016),內蒙古自然基金項目,2018-2020年;
(2)超微碳酸鈰結晶器沉淀機理研究及優化設計(NJZY14169),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2014-2016年;
(3)多尺度仿真研究Ti-Si-N復合表面的納米結構尺寸對硬度的影響(2010MS0803),內蒙古自然基金項目,2010-2012年;
(4)在役管道三通極限承載能力數值模擬研究(KJ200647),內蒙古科技大學青年創新基金,2005-2007年。
4、代表性論著論文:
(1)Huiling Jia, Xuejie Liu, Zhaoxi Li, Shiyang Sun, Mei Li,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o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crystalline TiN: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8, 143:189-194.
(2)Huiling Jia, Baogen Ren, Mei Li, Xuejie Liu, Jinxiu Wu, Xin Ta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i-doped CeO2(111) surface by the first principle method.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18, 277:45-49.
(3)Huiling Jia, Mei Li, Xueyan Li, Baogen Ren, Xuejie Liu, Jing Zhao, Effects of nonmetal (F, Si, B, and P) doping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CeO2: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6, 666:419-424.
(4)Huiling Jia, Mei Li, Xueyan Li, Xuejie Liu, Mechanical, lattice dynam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eO2 at high pressure: First-principles studies,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16, 226:8-12.
(5)賈慧靈,任保根,劉學杰,賈延琨,李梅,Si原子在CeO2(111)表面吸附與遷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原子能科學技術,2018, 52(7):1214-1221.
(6)賈慧靈,趙靜,李梅,任保根,錐盤底和平底攪拌槽固液混合特性的CFD研究,機械設計與制造,2018, 8:84-87.
(7)賈慧靈,趙靜,李梅,任保根,渦輪槳直徑對錐盤底攪拌槽固液混合特性影響, 化學工程,2017, 45(6):62-68.
(8)賈慧靈,李雪燕,李梅 ,趙靜,DFT+U法研究外壓下CeO2力學性質和電子結構,稀有金屬,2016,40(6):600-605.
(9)李梅,賈慧靈,李文武,趙靜,碳酸鈰反應結晶過程數值模擬,稀土,2015, 36(06): 84-90.
(10)賈慧靈,李梅,李沼希,劉學杰,軸向拉伸下氮化鈦納米桿變形機制及力學性能的分子動力學研究,固體力學學報,2014, 35(06):509-516.
(11)賈慧靈,齊巖,李梅,圓盤渦輪式槳葉對攪拌槽混合特性影響的CFD研究,化工進展,2014, 33(5):1118-1122.
(12)賈慧靈,齊巖,李梅,推進式攪拌器槳葉的優化和參數化建模,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 9:120-122.
(13)Huiling Jia, Zhaoxi Li, Xuejie Liu,Yan Qi, Study of Tension Process of Single Crystal Titanium Nano-rod Based on the Molecular Dynamic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268:168-171.
(14)Huiling Jia, Zhaoxi Li, Xuejie Liu,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V-Si-N nanocomposite thin fil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76:2374-2378.
(15)Huiling Jia, Xuejie Liu, First-principle study of V-Si-N nanocomposite thin film structur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 978:5124-5126.
專利:
賈慧靈,李梅,一種生產超細碳酸鈰的沉淀反應器,申請號:CN201410744743.X。
5、所獲榮譽
2008年度獲得內蒙古科技大學“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2009年度獲得內蒙古科技大學“師德”先進個人;
2008年度獲得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賈春香,女,漢族,1969年4月生,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導。1991年7月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林業機械專業,獲得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1991年9月到2003年6月期間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2006年3月畢業于東北大學會計學專業,獲得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2008年晉升為副教授。經濟師、會計師。
一、研究方向
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
二、研究成果
[1]賈春香.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戰略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財會研究,2005年11期.
[2]賈春香.企業價值評估的FEVA法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增刊.
[3]賈春香.企業價值評估的兩種方法比較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年3期.
[4]賈春香.審計意見對財務危機的預測能力研究.財會研究,2008年1期.
[5]賈春香.內蒙古包頭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中國釀造,2008年3期.
[6]賈春香.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問題研究.2012年EBM國際會議,待收錄.
三、科研項目
1.包頭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以推進城鎮化為契機建設生態型的包頭市,主持人;2008年
2.包頭市科技局項目:包頭市民間借貸問題研究,主持人;
3.包頭市人事人才工作重點立項調研課題:基于發展戰略導向的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問題研究——以高校為對象(54號)2012年
4.內蒙古高等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內蒙古地區高校的分類與定位問題研究,第一參加人
5.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育標準成本研究,參加人
四、教學改革、質量工程項目
(1)內蒙古科技大學校級重點課程《高級會計學》,負責人,2012年批準立項
(2)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改項目,會計專業實踐環節質量監控與考核評價體系研究,負責人,2009年批準立項,2011年結題
五、成果獲獎
[1]基于BSC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戰略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以中小學為研究對象論文在包頭市財政局、包頭市會計學會主辦的征文比賽中獲三等獎,2007.7
[2]進一步加快內蒙古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論文在內蒙古統戰部主辦的調研課題比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12
  我校碩士生導師共計404名,其中校內指導教師263名,校外兼職導師141名,指導教師基本情況詳見附件。
  碩士研究生校內指導教師(2014年4月).xls
  兼職導師基本情況(2014年4月).xls
姓  名:
巴達瑪敖德斯爾
性別:
出生年月:
1965-4-9
工作單位:
內蒙古大學
所在院系:
蒙古學學院
職稱:
副教授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研究領域:
蒙古語語法,蒙古文信息處理,機器翻譯,語言學理論,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法律語言學等
是否兼職:
指導博士生總數:
 
指導碩士生總數:
 
目前博士生數:
 
目前碩士生數:
 
 
  個人簡介
  社會兼職
  國際蒙古學協會(烏蘭巴托)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理事,內蒙古語言學會會員。
 
 
  著作及論文
  1、編著
  1.論文與紀念文集(清格爾泰教授執教50周年紀念文集),與賈拉森和編,第二編者,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2.蒙古文正字法詞典(上下冊),參與編寫,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3.探索與碩果—獻給蒙古語文研究所建所40周年(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40年學術論文選集),與白音門德、賈拉森、確精扎布合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2、譯著
  1.關于蒙古諸語言詞組發展的類型(俄譯漢),《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92年第4期(1992年10月),16-21頁。
  2.蘇聯蒙古學的發展-語言學(俄譯蒙),《蒙古學研究》1994年第3期(1994年7月),113-128頁。
  3.尼.鮑培的語言學論著(俄譯蒙),《蒙古語文》1995年第12期(1995年12月),39-47頁。
  3、論文
  1.奈曼土語語音系統(與倉都楞合作,署名:澈庚),《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1989年第1期(1989年1月),95-103頁。
  2.現代蒙古語-TAI/┄附加成分的使用情況探析(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署名:舍·澈庚),《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1989年第2期(1989年4月),90-96頁。
  3.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之二十五,指導教師:清格爾泰教授,1989年6月。
  4.中世紀蒙古語動詞變化,《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1991年第2期(1991年4月),92-117頁。
  5.蒙古學家清格爾泰,《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92年第1期(1992年1月),47-50頁。
  6.蒙古學研究的方法學和方法論問題,《蒙古學研究》1992年第4期(1992年12月),118-128頁。
  7.功能語法與蒙古語研究(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蒙古語文》1995年第5期(1995年5月),41-53頁。
  8.關于蒙古語的主體范疇(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1995年第3期(1995年7月),33-45頁。
  9.蒙古語言學史研究要籍介紹(署名:白瑪俄色),《蒙古學信息》1996年第2期(1996年6月),40-44頁。
  10.關于蒙古語復合詞接加后綴問題(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1996年7月),103-108頁。
  11.清格爾泰教授的學術貢獻,“The IAMS Bulletin” 1996№1-2,p.201-212;《論文與紀念文集》80-98頁,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12.關于功能語法理論和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7屆年會宣讀論文,1996年12月,呼和浩特;《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學術論文集》(3)119-127頁,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編,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10月。
  13.清格爾泰教授的新著<蒙古語語法>與其原著<現代蒙古語語法>的比較(與額·寶音烏力吉合作),《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1997年第3期(1997年7月),52-67頁。
  14.內蒙古大學蒙古語文研究四十年,《內蒙古大學部分科學研究領域發展概述》286-294頁,內蒙古大學科技處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15.關于社會市面上并用蒙古文、漢文政策的執行情況分析(與納·舍敦扎布合作),《蒙古語文》1998年10期(1998年10月),20-27頁;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8屆年會宣讀論文,1999年12月,包頭;《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學術論文集》(4)363-377頁,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16.蒙古語反身代詞與之先行語的關系-喬姆斯基GB論的一個例外,內蒙古大學第3次蒙古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1998年8月,呼和浩特;載《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蒙文版)1999年第2期(1999年月),36-41頁。
  17.關于語文詞典中無詞性標注詞的處理研究-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詞語分類研究之四,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8屆年會宣讀論文,1999年12月,包頭;載《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文版)2000年第第2期(2000年月),33-35頁;《中國蒙古語文學會學術論文集》(4)134-138頁,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18.關于‘漢蒙機器輔助翻譯系統’(與那順烏日圖、劉群合作),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1號,135-141頁,漢城,2001年6月。
  19.面向機器翻譯的蒙古語生成(與那順烏日圖、劉群合作),《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6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黃昌寧、張普主編),285-291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0.現代蒙古語應用研究的三個方向,中國蒙古語文學會第9屆年會宣讀論文,2001年8月,阜新;《蒙古語文》2001年第12期(2001年12月)。
  21.漢蒙機器翻譯詞典中的蒙古語詞語語法屬性描述,《民族語文》2002年第4期(2002年8月),61-63頁。
  22.內蒙古大學的蒙古語言文字研究,韓國阿爾泰學會《阿爾泰學報》第12號,123-130頁,漢城,2002年6月。
  23.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蒙古語詞語分類體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8次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2002年7月,呼和浩特。
  24.關于“語言學概論”課程的若干問題,《蒙古語文》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11-14頁。
  25.面向漢蒙機器翻譯的短語轉換規則研究,內蒙古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確精扎布教授,2003年5月。
 
  承擔項目
  主持:
  自治區高校項目:中世紀蒙古語動詞研究;
  自治區高校項目:蒙古語奈曼話研究;
  參加: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世紀蒙古語詞典;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蒙古語方言調查研究;
  中德合作項目:中國蒙古語方言地圖集;
  國家“863”計劃項目:面向政府文獻的漢蒙機器輔助翻譯系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蒙古語語法信息詞典框架設計;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語義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蒙古語語料庫的短語標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蒙古語語料庫的短語劃分和標注;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蒙古學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姓  名:
張鎖鏈
性別:
出生年月:
1951-2-0
工作單位:
內蒙古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職稱:
研究員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
071002動物學
研究領域:
動物學
是否兼職:
指導博士生總數:
 
指導碩士生總數:
 
目前博士生數:
 
目前碩士生數:
 
 
  個人簡介
  張鎖鏈 研究員。1951年2月出生,蒙古族,內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內蒙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曾任內蒙古大學動物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內蒙古旭日生物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是中國動物學會會員;中國實驗動物學會會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
 
  獲得獎項
  曾獲國家科委863高技術研究發展工作集體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內蒙古自治區杰出青年科技集體獎一項;內蒙古大學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和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等獎項。
 
  著作及論文
  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先后發表研究論文五十余篇。
 
  承擔項目
  自1985年以來先后主持承擔和參加完成的研究項目有:“國家科委863高技術項目”、“國家科委“七五”、“八五”和“九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高技術工業性中試項目”、“國家火炬項目”、“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農業部技術開發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種子工程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學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項目”、和“中澳合作項目”、“中日合作項目”、等項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課題包括有《綿羊卵巢卵母細胞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屠宰母牛卵巢卵母細胞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牛試管胚技術完善化的研究》、《中國北方肉牛IVF技術的中試開發研究》、《小鼠嵌合體技術的研究》、《異種動物間嵌合體工程的研究》、《克隆小鼠的研究》、《W-I大鼠的引種與擴繁的研究》、《高產優質白絨山羊現代生物技術繁育的研究》、《優質高產白絨山羊試管胚育種技術的研究》、《羔羊卵巢母細胞體外發育潛能的研究》、《電磁場對動物早期胚胎發育影響的研究》、《奶牛性別控制-胚胎移植技術模型建立的研究》等研究課題。培育出我國首胎首批“試管綿羊”、“試管牛”和世界首胎“冷凍保存試管綿羊”和“試管胚胎性別控制犢牛”;提出并建立起包括“試管牛”技術工藝和絨山羊“試管胚”育種技術工藝。
 
 

姓  名:
恩和
性別:
出生年月:
1942-1-0
工作單位:
內蒙古大學
所在院系:
蒙古學學院
職稱:
教授
行政職務:
 
招生專業:
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研究領域:
民族經濟與文化、蒙古族聚居國家(地區)問題研究
是否兼職:
指導博士生總數:
 
指導碩士生總數:
 
目前博士生數:
 
目前碩士生數:
 
 
  個人簡介
  履歷
  1948.09~1956.03     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       讀小學、初中一年級;
  1956.04~1961.09     內蒙古海拉爾第一中學       讀初、高中;
  1961.10~1966.07     內蒙古大學                 讀大學;
  1966.08~1967.08     內蒙古大學       參加文化大革命,等待畢業分配;
  1967.09~1978.11     內蒙古扎賚特旗    曾任公社黨委書記、旗委常委、 旗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8.12~1981.02     內蒙古海拉爾師專           副校長;
  1981.03~1984.12     內蒙古大學數學系           講師、教研室副主任;
  1985.01~1990.08    內蒙古大學科研處             副處長;
  1990.09~1997.12    內蒙古大學蒙古研究所         所長、副教授;
  1997.12~2001.03    內蒙古大學周邊國家研究所     教授(2000.8起)、所長;
  2001.03~至今       內蒙古大學周邊國家研究所     教授。
  社會兼職
  1992.06——現在     中國蒙古國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
  1996.04——現在     內蒙古國際稅收研究會常務理事;
  1999.12——現在     國際游牧文明研究院通訊研究員。
 
  獲得獎項
  (1)《經濟數學基礎——線性代數》 1996年5月23日獲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3等獎;
  (2)《蒙古社會經濟形勢及政局變化研究》(研究報告) 1996年12月30日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
  (3)《蒙古對外經濟關系新格局》 2000年8月1日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
 
  著作及論文
  1、專著
  《西方國家憲法及其政治制度》(上),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西方國家憲法及其政治制度》(下),副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
  《內蒙古脊椎動物名錄及其分布》,第3作者,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2、教材
  《經濟數學基礎——線性代數》,第2作者,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
  3、編著
  《內蒙古草原荒漠化問題及其防治對策研究》  主編之一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4、譯著
  (1)《高等數學》(第三冊)漢譯蒙合作譯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
  5、論文(寫明期刊名稱、發表期號)
  (1)“蒙古經濟危機的現狀與趨勢”,《外國問題研究》(核心期刊)1992№1;
  (2)“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中蒙經濟合作構想”,第2作者,《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核心期刊)1992№3;
  (3)“依靠多學科綜合優勢,發展國際問題研究學科”,內蒙古大學《高等教育研究》1995№1;
  (4)“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內蒙古經濟發展”,《東北亞論壇》(核心期刊)1998№4,轉載于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1999№2;
  (5)“蒙古對外經濟關系新格局”,《世界經濟》(核心期刊)1998№6;
  (6)“當今內蒙古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特征”(西里爾文),《國際蒙古學聯合會學報》1998№2-1999№1;
  (7)“內蒙古開放-發展戰略及對外經濟關系走向”(西里爾文),[蒙古]《戰略研究》1999№1;
  (8)“蒙古國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第2作者,《西北民族研究》(核心期刊)1999№2;
  (9)“內蒙古開放帶動戰略及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前景”(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版)1999№1;
  (10)“國外蒙古問題研究的進展”,《國外社會科學》(核心期刊)1999№3;
  (11)“蒙古外貿體制轉軌與中蒙貿易前景”,《當代亞太》(核心期刊)1999№6;
  (12)“世紀之交的中蒙經貿關系:現狀與展望”,《內蒙古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9№6;
  (13)North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Situation & Prospects, The Mongo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6, 1999.
  (14)“蒙古現行政體模式的危機及其憲法根源”,[臺灣]《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2000年2月;
  (15)The Mongolian Tradition of Legal Culture and the Grassland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IISNC] NOMADIC, №4, 2000.
  (16)“‘內蒙古草原荒漠化問題及其對策中日學術研討會’綜述”,《內蒙古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2№6;
  (17)“農耕文化對內蒙古地區游牧文化的影響”,第2作者,《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版)2002№6;
  (18)“草原荒漠化的歷史反思:發展的文化維度”,《內蒙古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3№2;
  6、其他作品
  (1)The Role of Mongolia in the Cooperation of NEA Countries,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Role of NE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pp.91-93, Kyung Hee University Press, Korea, 1993.
  (2)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Mongolia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Role of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Study Report – Mongolia’s External Economic Relations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p. 15-29, NIRA, Tokyo, Japan, April 1996.
  (3) “蒙古對外貿易新格局的形成及近期走勢”,《中國當代學者論文精選》第435-437頁,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4)Regional Cooperation in NEA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ter Schran and George T. Y.: Mongolia & NEA: Economic Development & Regional Cooperation, pp.41-4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 1999.
  (5) Situation and Tendency in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in Recent Years, 1st Seminar of Economists from Mongolia & China on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Mongolia and China, Dec. 1-5, 1995.
  (6) The Mongolian Culture of Nature Preservation: the Reasons for Its Inheritance and the Challenges It Is Facing, Mongol – American Cultural Association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ngol Studies: The Genghis Khan Symposium in Memory of Gombojab Hangin, pp.97-112, Ulan-Bator, 2001.
  (7) The Changes of Nomadic Graziery in North China: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d-farming and Nomadic Cultures, 收入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Interaction between Nomadic and Other Cultures of Central Asia, pp.163-70, IISNC,UNESCO 2001.
  (8)論蒙古族的自然保護文化及其傳承問題,收入劉鐘齡、額爾敦布和主編《游牧文明與生態文明》,第59-71頁,2001/07/01,內大出版社。
  (9)內蒙古牧區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西里爾文),“游牧人——信息——通訊”國際研討會,蒙古·烏蘭巴托2002年1月25日。
  (10)內蒙古草原的退化:農耕文化影響游牧文化的若干問題(西里爾文),“中亞世界”國際學術會議,俄羅斯·烏蘭烏德,2002年6月13-16日。
  (11)東北亞區域合作背景下的內蒙古—俄羅斯經貿關系(西里爾文),“中亞世界”國際學術會議,俄羅斯·烏蘭烏德,2002年6月13-16日。
  (12)蒙古的宗教政策:歷史與現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學院2002年度邊防科學學術研討會,河北廊坊,2002年7月8-9日。
  (13)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Mongols: Its Inheriting Mechanism & the Variations That Have Emerged, The Symposium on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Amerindians & China’s Northern Ethnic Groups, IMU, July 11-13.
  (14)內蒙古草原荒漠化的根源與實質,全國荒漠化與沙塵暴防治經驗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內蒙古·錫林浩特,2002年9月9-12日。
 
  承擔項目
  主持完成: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蒙古的改革及我國的對策》(項目批準號:92BGJ012),1992.08~2000.12;
  (2)日、蒙、俄、中4國合作項目——“A Study of Mongolia’s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內政辦邀字<1995>24號),1995.04~1996.04;
  (3) 國家民委項目(子項目)——《周邊國家民族政策邊疆政策及其對我影響研究(蒙古部分)》(國家民委政研字<1996>04號、內蒙民委<1996>第76號等函),1996.11~2000.03;
  在研項目:
  (1)蒙、中、俄3國合作項目——《中亞游牧文明的變遷研究》(內政辦<2000>125號批復),中方主持人之一,2000年7月——至今;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蒙古學百科全書》(近現代史卷),副主編之一,2000年——至今;
  (3)教育部重大項目——《內蒙古牧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號:2001ZDXM850008),主持人,2001年2月——至今。
 
 

內蒙古科技大學

添加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內蒙古科技大學報錄比、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群、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姐微信、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內蒙古科技大學專業目錄、內蒙古科技大學排名、內蒙古科技大學保研、內蒙古科技大學公眾號、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