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6:5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廣東醫科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廣東醫科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廣東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廣東醫科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廣東醫科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李岷雯 周光紀 鄭惠珍 張延芳 張華華 劉新光 張海濤 何承偉 江黎明 鄭克勤

蘇曉燕,主任醫師,1980年11月出生,2003年本科畢業于鄭州大學,2006年碩士畢業于中山大學內科學專業,畢業后在東莞東華醫院工作至今,現任東莞東華臨床醫學研究院副院長、東莞東華醫院腎內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國家住培基地內科基地教學主任、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GCP倫理委員會委員、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委員。曾獲東莞市名醫稱號、優秀共產黨員、葉任高李幼姬夫婦臨床醫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學術任職主要有東莞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基層腹膜透析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液凈化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心腦血管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腎臟病透析專業委員會委員。
從業14年來,一直從事腎臟病診治和科研工作,擅長于治療各種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慢性間質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各種原發性、繼發性腎臟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尤其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深入的研究。近年來帶領團隊積極開展慢性腎臟病管理,已經建立完善的慢性腎臟病管理中心,建立和完善慢性腎臟病管理人群隊列及生物標本數據庫,建立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的評估、預警、危險分層、干預的整體體系,并開展以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為臨床研究主線,主要集中研究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及防治,深入的研究揭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規律和機制,我們不斷創新和深入研究,并加強與院校合作,形成系列臨床研究。承擔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市級科研立項7項,其中主持的一項東莞市科技計劃項目,研究成果被評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獲東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近年來本人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篇,第一作者1篇,通訊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目前在投兩篇。
導師鏈接:http://pkuh6.yyhezuo.haodf.com/yiyuan/DE4rO-XCoLU0hmjDjfh42XHZ0l.htm 潘偉彪,男,主任醫師,1968年8月出生,1990年7月畢業于廣州醫學院,曾于1992、1996年分別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腎內科血液透析、心血管內科。從事臨床工作二十多年,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診療工作及研究,現為東莞市臨床重點??茤|華醫院心血管醫學部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心臟聯盟廣東心臟預防與康復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民營醫療機構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東莞市心血管專科聯盟理事長、東莞市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顧問等學術職務。
主要研究領域為高血壓、冠脈介入等心血管疾病診治。1997年率先在本市開展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填補了本市該技術的空白,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獲東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四項次,在國家級省級醫學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連任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論壇主席團成員,多次參加國內、國外心血管專業學術交流。近5年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2篇,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1篇。
已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2名,現帶教培養廣東醫科大學2018級、2019級專業型碩士研究生2名。
導師鏈接:http://pkuh6.yyhezuo.haodf.com/yiyuan/DE4rO-XCoLU0hmjDjfh42XHZ0l.htm 郭主聲,1980年8月出生,醫學碩士,碩士生導師,主任技師,就職于廣東東莞市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檢驗科,檢驗科副主任,松山湖院區檢驗科負責人,藥技教研室主任,負責科室教學科研、質量與安全管理及實驗室管理工作,擅于事臨床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及實驗室診斷、細菌耐藥監測和細菌耐藥機制方面的研究,專長為微生物病原菌實驗室診斷相關工作,曾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微生物專業,近年來,以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主持和參與課題研究多項。現任東莞市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負責人,中國微生物學會人獸共患病病原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預防醫學會病原微生物與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保健協會檢驗分會常委,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學檢驗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實驗室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精準檢測分會委員,東莞市檢驗醫學會分會委員,東莞細菌耐藥評價專家組核心成員兼組長,廣東醫科大學檢驗學院兼職教師。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6篇,主持承擔的科研項目分別有2015年中華醫院感染控制研究基金課題1項,2016年度廣東省教育廳課題1項,2017年東莞市科技局醫療衛生科研項目一項,2019年東莞市社會科技發展重點項目1項,以第二完成人參與東莞科社會科技發展重點項目1項。
導師鏈接:http://pkuh6.yyhezuo.haodf.com/yiyuan/DE4rO-XCoLU0hmjDjfh42XHZ0l.htm 杜紹林,男,出生于1979年11月,漢族,眼科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院長助理兼旗峰院區院長、東莞市東華臨床醫學研究院院長,東莞東華醫院眼科中心主任。主要臨床研究攻堅項目: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綜合診療新策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精準防治策略等。目前任職東莞市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眼健康協會青年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激光醫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視光學會白內障復明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眼科分會角膜與眼表疾病專業組委員,《中華眼科醫學雜志》第二屆編輯委員會通訊編委。
從業以來致力于眼科學相關臨床、基礎研究及研究生、進修生、住培醫生教學工作,在地區近視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青光眼發病機理、早期防治及眼底病等領域做了深入研究。近五年參加國內、國際權威性會議十余次并作多次大會發言和展板交流。近五年承擔了2項科研課題(東莞市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和1項廣東省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獲評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發表論著20余篇(SCI收錄12篇,中華、中國系列15篇),參與譯著1部,參編專著1部,并獲審批專利1項、在審專利2項。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博士在讀期間協助培養碩士生3人;工作期間帶教實習生3名,培養眼科住培學員2人,其中一人獲優秀住院醫師。
(聯系方式: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769-22380633)
導師鏈接:http://pkuh6.yyhezuo.haodf.com/yiyuan/DE4rO-XCoLU0hmjDjfh42XHZ0l.htm

一、學習及工作經歷簡介(包括出生年月)

夏曦,男,1981年11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后),留美耶魯大學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本、碩、博先后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師從我國著名婦產科學專家馬丁院士和喬杰院士,從事生殖內分泌及婦產科醫、教、研工作十余年。畢業后先后在廣東醫科大學深圳南山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從事婦產科和生殖醫學科的醫教研工作

二、目前專業任職及學術兼職

1)廣東省生殖醫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2)廣東省保健協會生殖健康專委會副主任委員;3)中國醫促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4)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輔助生殖監測與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5)中國醫促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6)美國生殖醫學協會(ASRM) 會員

三、個人專業特長

從事生殖內分泌及婦產科醫、教、研工作十余年。在各種常見生殖內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復發性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卵巢功能減退等)及不孕癥的規范化診治方面積累了較豐富臨床經驗。熟練施行各類常規輔助生殖技術手術(包括人工授精、經陰道超聲引導下卵泡穿刺取卵術、胚胎移植術、卵巢囊腫穿刺術子宮內膜搔刮修整術等)千余例/年。

四、主要研究領域

婦產科生殖內分泌

五、主要科研業績(近5年承擔的課題、發表的論文、獲獎的成果、授權的專利等)

在國內較早開展女性生育力保護的臨床轉化研究,近5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十余項科研課題,發表SCI論著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近20篇),累計他引次數逾百次,研究成果曾受邀在美國生殖醫學年會(ASRM)和歐洲生殖醫學年會(ESHRE)進行大會發言。

六、研究生教育經歷及特殊業績

2004-2007同濟醫學院婦產科學碩士研究生馬丁院士

2007-2010同濟醫學院婦產科學博士研究生馬丁院士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1977年11月生,主任醫師,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核心骨干人才。高考免試保送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首批一次性通過北京大學醫學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認證。廣東醫科大學,汕頭大學醫學院,濰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從醫18年,熟練掌握各類心臟血管病的治療,完成心臟血管外科手術3000余例?,F任社會職務: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分會全國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臟瓣膜病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心臟瓣膜疾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全國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深圳市健康管理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深圳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常務理事;深圳市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肺動脈高壓專業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委員;亞洲心臟瓣膜病學會(AAHVD)中國分會 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血管病醫師分會委員會 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血管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專業特長: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及各種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大血管病、先心病的微創全腔內治療,心衰輔助裝置應用。
2009年獲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學位。2016年公派美國邁阿密醫學中心。深圳地區率先開展各類先天性心臟病(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的微創介入治療;率先開展主動脈疾病的全腔內治療。已發表SCI文章5篇,雙核心期刊文章6篇,主持及參與省市級課題5項,申請國家級發明專利5項。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李小強,男,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出生于1979年7月,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學專業,于2016年7月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引進至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2019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博士后赴美。
從事外科工作十余年,擅長胸部腫瘤的外科治療及綜合治療,包括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成功救治食管氣管瘺、肺癌術后急性廣泛肺栓塞、巨大縱隔腫瘤大血管侵犯等復雜病例?,F任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會員、美國胃腸內鏡外科醫師協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青年委員、廣東省科技專家咨詢庫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免疫治療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胸部腫瘤及肺結節管理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肺血管病專委會委員、深圳市健康教育科普專家團成員等。研究方向著重于肺癌、食管癌等腫瘤復發轉移及耐藥機制,以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博士后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9項,課題經費近200萬,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和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各一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多篇SCI,研究成果發表于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國際知名期刊并國際會議發言(單篇最高影響因子20.0)。還受聘國際著名臨床雜志《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審稿專家,《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審稿專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雜志》、《中國普通外科雜志》、《臨床與病理雜志》中青年編委和審稿專家。曾榮獲復旦大學優秀博士生畢業生、復旦大學獎學金等獎勵。作為課題負責人和研究生副導師,建立了完善的胸外科研究生培養計劃,培養碩士研究生6名(2名在讀),均取得優異的成績。2019年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博士后項目,赴美國密西根大學附屬醫院(2019年US.News全美最佳醫院第5名)胸外科從事博士后工作及臨床訓練,并進行肺移植相關技術的專科培訓。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一、學習和工作經歷:紀玲,女,1970年1月,醫學博士,主任技師,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檢驗科主任。主要從事實驗室管理、臨床生化、分子免疫等方面的工作。

1.1987.09.-1992.07.: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學士

2.1992.08.-1998.1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檢驗科,住院醫師

3.1995.09.-1998.1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分子免疫學專業,醫學碩士

4.1998.10.-2000.0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治醫師

5.2000.01.-2004.04.: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臨床化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博士后

6.2004.04.-2012.10.:深圳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主任技師,副教授,碩士導師

7.2012.10.-至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碩士導師

二、目前專業任職及學術兼職:深圳市醫學會檢驗分會主任委員,深圳市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委。

三、個人專業特長:實驗室管理、質量控制、ISO15189實驗室認可、臨床生化和分子生物學。

四、主要研究領域: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及其干擾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五、主要科研業績

文章(第一和通訊作者):

1.Compound Heterozygosity for an Unstable Novel Hemoglobin Variant, Hb Dongguan [α52(E1)Ser→Cys (TCT>TGT); HBA1: c.158C>G], and the - -SEA (Southeast Asian) α-Thalassemia DeletionHemoglobin.2019;43(4-5):286-288.doi:10.1080/03630269.2019.1680383

2.Hb Guangxi [β65(E9)Lys→Glu (AAG>GAG); HBB: c.196A>G]: A Novel β-Globin Variant.Hemoglobin.2019;1-2.doi:10.1080/03630269.2019.1653907

3.Detection of Hb Phnom Penh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d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glycated hemoglobin.Clin Chem Lab Med IF(2018):3.6382019;doi:10.1515/cclm-2019-0934

4.Evaluation of MALDI-TOF M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glycated hemoglobin.Clin Chim Acta.2019;498 :154-160.doi:10.1016/j.cca.2019.08.025

5.Detection of a novel hemoglobin variant Hb Liaoning by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Clin Chem LabMed.2019;doi:10.1515/cclm-2019-0300.

6.Visual Inspection of Chromatograms Assists Interpretation of HbA1c: A Case Report. Diabetes Care 2018;41:1829-1830.Diabetes Care.2019;42:e1. DOI:10.2337/dc18-1836

7.Hb Hunan and Hb Hengyang: Two unexpected discoveries during HbA1c measurements.Clin Chem Lab Med. 2019; 57(8):e196-e198.doi: 10.1515/cclm-2018-1029

8.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the androgenreceptor gene causes the complete androgeninsensitivity syndrome.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9;4:DOI: 10.1080/01443615.2018.1554634

9.Hb Sichuan [α67(E16)Thr→Ile, HBA2: c.203C>T]:A Noval Hemoglobin variant that can be detected by glycated hemoglobin eletrophoresis. Hemoglobin.2018;42(5-6):330-332.DOI:10.1080/03630269.2018.1540352,

10.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emoglobin variant Hb Jilin [α139(HC1)Lys>Gln; HBA2:C.418 A>C] in a Chinese family.Int J Lab Hematol.2019;41(3):e73-e75.doi: 10.1111

11.Effects of common hemoglobin variants on HbA1c measurements in China: results for α- and β-globin variants measured by six methods.Clin Chem Lab Med. 2018;56(8):1353-1361.

12.Risk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Sigma metrics and intended use.BiochemMed (Zagreb). 2018;28(2):020707. doi: 10.11613/BM.2018.020707

13.Hb I: A α-globin chain variant causing unexpected HbA1c results.J Clin Lab Anal.2019:32(7):e22671.

14.Falsely high HbA1c value due to a novel α1-globin gene mutation: Hb shantou [α127(H10)Lys>Glu; HBA1: c.382 A>G].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18;78(7-8):621-625

15.Hb Hubei [α114(GH2)Pro→His, HBA1: c.344C>A]: A Novel Hemoglobin Variant of theα1-Globin Chain.Hemoglobin. 2018 Oct 2:1-3.2018:42(10):206-208

16.A Novel β-Globin Gene Mutation: Hb Shenzhen [β90(F6)Glu→Ala, HBB: c.272A>C].Hemoglobin.2018;42(3):196-198.

17.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的發展。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8,41(11):808-811

18.常見異常血紅蛋白對四種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8,41(10):765-769

19.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產后糖尿病發生的高危因子分析。中山大學學報,2018,39(4):34-39

20.免疫透射比濁法自建檢測系統鉤狀效應性能確認方法的建立。檢驗醫學,2018,33(12):1132-1135

21.Effects ofα-thalassemia on HbA1c measurement. J Clin Lab Anal. 2016;30(6): 1078-1080.(IF:1.728)中科院:IV區,JCR:Q3

22.糖化血紅蛋白對血紅蛋白H病患者的適用性研究.檢驗醫學,2016,31(8):667-670.

23.毛細管電泳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系統在缺鐵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檢驗醫學,2016,31(4):299-303.

24.Capillary 2FlexPiercing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系統的綜合評估.檢驗醫學,2016, 31(2): 123-127.

25.類風濕因子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的鉤狀效應研究.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12-1517

26.血紅蛋白變異體對糖化血紅蛋白不同檢測系統的影響探討.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7):470-474.

27.毛細管電泳法在ß地中海貧血患者HbA1c和HbA2檢測中的應用.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5):329-332.

28.Beckman Coulter 實驗室自動化系統生化免疫樣品間污染評估與解除.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5,30(4): 125-127.

29.Erroneous HbA1c measure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beta-thalassemia and common Chinese hemoglobin variants.Clin Chem Lab Med. 2015,61(1):1437-1441.

30.血紅蛋白變異體對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系統的干擾.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12):890-892.

課題:

1.基于CRISPR的新一代帶狀皰疹病毒快檢技術的基礎研究(2020年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項目)

2.重201704073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在心腦血管預警關鍵技師研發(2017年深圳市科創委技術公關項目)

3.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綜合評估研究。(2014年深圳市科創委科技計劃項目CYJ20140415162338838)

六、研究生教育經歷及特殊業績:現有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1名,正在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已通過職業醫師考試。與詹啟敏院士團隊合作研究食道癌中藥單體治療的機制,已有初步結果,正在整理數據,準備撰寫論文。已完成1篇綜述,被中華檢驗醫學雜志錄用。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一、學習及工作經歷簡介

黃磊,男,1976年4月

1991.9-1996.7 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本科

1999.9-2002.7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內科學研究生 碩士

2012.5-2012.8 日本有明癌研醫院急救醫學部 訪問學者

1996.7-1999.9 南昌鐵路局麻城中心醫院內科 醫生

2002.7-至今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ICU 醫生

2017.1-至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ICU 科副主任

二、目前專業任職及學術兼職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ICU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腎臟病學組全國組員,中國研究型醫院重癥醫學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學醫師分會全國青委,廣東省基層醫藥重癥醫學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病理生理協會危重癥分會常委,廣東省臨床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重癥醫學專業常委,廣東省臨床醫學會生命支持專業常委,廣東省臨床醫學會重癥創傷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學組副組長,深圳市醫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副主任委員,深圳市醫師協會重癥醫學分會副會長,深圳市醫師協會營養學專業常委。

三、個人專業特長

致力于重癥胰腺炎、血流動力學監測、膿毒癥的臨床及研究工作。擅長容量狀態評估及液體治療、休克診治、重癥感染、抗真菌經驗和搶先治療的時機把握、ARDS和心肺復蘇等急危重病人的救治。

四、主要研究領域

重癥胰腺炎綜合救治;液體復蘇及容量反應性評估;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

五、主要科研業績

深圳市衛人委:高滲鹽水液體復蘇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前瞻性、多中心、開放、隨機對照研究,項目編號SZLY2018024;

深圳市衛人委:急性胰腺炎高滲鹽水液體復蘇的臨床試驗,項目編號201401030;

A case of pylephlebitis without an obvious sourcefollowing gastric cancer resection.Int J Clin Exp Med 2019;12(1):1156-1159.

The clinical signifcance of early liquid resuscitation withhypertonic saline for regulation of the in?ammatory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Int J Clin Exp Med 2018;11(5):4919-4924.

Scrub Typhus With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n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Med Case Rep, 2019, 13 (1), 358

急性重癥胰腺炎早期高滲鹽水液體復蘇的臨床觀察,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7,15(10):31-34。

探討早期適度液體復蘇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2):223-225;

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9):2969-2972

六、研究生教育經歷及特殊業績

安徽醫科大學重癥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和汕頭大學醫學部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組成員,已協助培養研究生10余名。獲2016年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獎。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竇俠,女,42歲(1977年6月出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95年至2005年先后在北京大學獲臨床醫學學士、皮膚病與性病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2013年先后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性病科工作,2013年起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性病科工作至今,歷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2016年曾在德國波恩大學皮膚與變態反應科做訪問學者?,F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過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皮膚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過敏科學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環境與職業性皮膚病專業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與變態反應學組委員、深圳市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常務理事及秘書,深圳市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分會常務理事和《英國皮膚科學雜志》中文版編委等。2018年獲得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稱號。
從事皮膚科醫教研工作近20年來,主要在免疫過敏性皮膚病方向開展臨床和研究工作,主管特應性皮炎/濕疹專病門診工作和過敏原臨床檢測工作10余年,每年就診人次超過4000人,開展多項新的過敏原診療技術應用于臨床工作,并參與多項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診斷新技術的研發,作為參與人獲得發明專利5項。科研方面主要進行特應性皮炎及過敏進程的固有免疫機制研究和瘙癢性皮膚病的分子機制研究。近5年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省市級課題2項,在國內外相關專業雜志上發表醫學論文26篇,參編參譯著作4部。已協助培養及獨立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8名,在讀碩士研究生4名。
免疫過敏組照片,前排右二為竇俠老師,其他包括兩位指導老師、1名博士后、1名住院醫師、2名技術員和4名研究生。
所在單位鏈接:https://www.pkuszh.com/
廣東醫科大學

添加廣東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醫科大學報錄比、廣東醫科大學考研群、廣東醫科大學學姐微信、廣東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廣東醫科大學專業目錄、廣東醫科大學排名、廣東醫科大學保研、廣東醫科大學公眾號、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