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成都醫學院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成都醫學院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成都醫學院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成都醫學院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成都醫學院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羊惠君
一、個人基本信息
羊惠君,醫學博士,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授,93年遴選為碩士生導師,98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解剖學會理事長。省精品課程《人體解剖學》課程負責人,省重點實驗室“干細胞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委員,省重點學科《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學術帶頭人,留學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
二、科研情況介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基礎等
研究方向:
1.腫瘤的分子發病機制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
以往的研究基礎:
腫瘤的分子發病機制
本世紀初,從美國學習轉基因理論和技術回國后,開始注意腫瘤發病機制的研究。與研究生們一起用RFDD-PCR方法、等電聚焦和雙向凝膠電泳方法和microRNA芯片技術研究正常乳腺組織、乳腺導管腺癌組織和轉移灶組織在癌基因、信號傳遞系統、增殖和凋亡相關基因、耐藥基因、腫瘤抑制基因、影響血管生長基因和小分子RNA等表達上的差別,分析乳腺癌細胞的起源、參與腫瘤發展、具有轉移能力和耐藥性的基因變化,為闡明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制定分子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提供理論基礎。現正在觀察涎腺癌、肝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細胞核DNA和線粒體DNA表觀遺傳改變與細胞行為改變的關系。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89年從日本回國后,從事人視網膜血管發生發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機制的研究。注重觀察人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前體細胞的遷入、初級血管形成和成熟血管改建過程。同時注意視網膜內局部參與調節這些過程的因素,以及在高糖狀態下,視網膜內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穩定性的局部因素。曾與研究生一起比較高糖狀態視網膜mRNA和蛋白質表達譜的差異。
招收學生專業背景要求
畢業于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或生命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蘇炳銀
一、個人基本信息:
蘇炳銀,男,1962年11月生,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神經發育再生研究。2006年11月從第三軍醫大學轉業到成都醫學院,任發育與再生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第三軍醫大學神經生物學兼職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中國解剖學會組織胚胎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解剖學會神經解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NeuroscienceBulletin》雜志、《局解手術學雜志》、《重慶醫學》雜志編委、常務編委。國家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咨詢專家。主要從事神經系統發育再生及退行性疾病研究。近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國外主流學術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24篇,總影響因子58.22。論文被SCIENCE,PNAS,JBC和AJP等期刊引用272篇次,單篇引用82次。主編專著2部,副主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格氏解剖學》第39版。博士學位論文獲得重慶市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署名第一)。已承擔“973”子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金19項。已招收培養博士6名、碩士研究生7名,就業于醫學基礎和臨床。已畢業研究生大多成為骨干或帶頭人。其中獲重慶市優秀博、碩士論文獎各一人。為第三軍醫大學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和神經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申報材料主要撰寫人、神經生物學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也是2002年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國家重點學科申報材料的執筆人,2009年在成都醫學院牽頭申請發育與再生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獲得批準。2010年作為帶頭人牽頭申報四川省高校首批科研創新團隊獲得批準。是2011年成都醫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最主要的學術貢獻者和學科帶頭人。作為執行主席主辦國際和全國大型學術會議2次。為本科生主講神經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主講神經生物學、免疫細胞化學與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模式生物學等課程。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張曉
一、個人基本信息
張曉,男,教授,醫學博士,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二、科研情況介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基礎,代表成果等
本課題組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修復與再生,主要用RFDD-PCR方法、等電聚焦雙向凝膠電泳方法、microRNA和基因芯片技術,研究在脊髓損傷后,正常脊髓組織和脊髓損傷組織在信號傳遞系統、增殖和凋亡相關基因、血管生長基因和小分子RNA等表達上的差別,分析神經膠質細胞在脊髓早期的繼發性損傷、炎癥反應和膠質屏障的形成中的作用;應用炎癥因子受體拮抗劑和microRNA進一步了解炎癥因子在脊髓損傷中的作用機制;探索功能性康復運動、神經電刺激和藥物對脊髓不完全損傷殘存的神經纖維功能恢復的影響,為闡明脊髓損傷的修復機制、制定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案提供理論基礎。
課題組得到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課題、四川科技廳課題和學校課題的資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吳少平
一、個人基本信息
吳少平,男,1967年7月生,主任醫師,教授,校級教學名師,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醫學影像與核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X線、CT、MRI及介入放射學臨床工作,兼有較為豐富的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與教改經驗,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5人,其中4人已畢業。
二、科研情況介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基礎,代表成果
曾參與肝癌放射免疫介入靶向治療臨床應用基礎研究,開展了膝關節滑膜囊影像學基礎及家兔血管介入研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相關實驗室條件已較成熟,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30余篇,尚未獲批成果獎。正從事關節疾病與周圍神經損傷、微創技術建立疾病模型兩個方向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究工作。
三、招收學生專業背景要求
臨床醫學(含醫學影像學)專業的畢業生,對醫學影像學科研工作興趣較濃,有意從事醫學影像學、解剖學或骨外科學、腫瘤學等工作。有意從事相關專業臨床工作的學生,最好具有2年以上相關專業的臨床工作經歷。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李淑蓉
一、個人基本信息
李淑蓉,女,1965年生,病理學博士、博士后,教授,成都醫學院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教研室主任。第三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發育與再生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學術骨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四川省科技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指導和協助指導碩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4名。2011年成都醫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最主要學術貢獻者之一,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科帶頭人。
講授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各層次的病理學、神經生物學、神經解剖學、基因組學、模式生物學等課程。
Email:[email protected]
二、科研情況介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基礎,代表成果等
主要從事神經損傷再生和退行性疾病的研究。2010、2012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各1項;近年還主持973子課題1項、四川省青年基金1項,四川省教育廳重大培育項目1項;作為學術骨干主研973分題1項,被評為該分題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作為主研人員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近年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Autonomic 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Neuroscience Letters等雜志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3篇。參編專著3部。
三、招收學生專業背景要求
要求臨床醫學專業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卯輝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唐平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郝明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李敏
成都醫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張仲林
張仲林,男,1962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藥理教研室主任,成都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助理從事抗腫瘤藥物的靶向干預機制研究。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為疾病動物模型復制、免疫藥理學研究及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目前主要從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藥物靶向干預機制方面的研究。 獲得獎項2006年因博士階段主研參與的“病證動物模型創制與中藥復方有效部位創新中藥尋找模式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及2012年因新藥研發項目先后獲得獲四川省涼山州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成都醫學院
添加成都醫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醫學院考研分數線、成都醫學院報錄比、成都醫學院考研群、成都醫學院學姐微信、成都醫學院考研真題、成都醫學院專業目錄、成都醫學院排名、成都醫學院保研、成都醫學院公眾號、成都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醫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