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工大學
為你免費答疑


學校辦學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礦務學學門。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即1895年10月2日),光緒皇帝御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為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創辦之時,頭等學堂共設四個專門學(即科系),礦務學為其一。1945年北洋學堂的采礦、冶金等5個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成為當時國內培養研究生的重要基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到1951年,礦務學專業發展為天津大學礦冶工程系。
1958年唐山礦冶學院(即我校)成立,1959年天津大學礦冶系58名教師和全體學生成建制并入學校。建校46年來,學校曾用唐山礦冶學院、河北礦冶學院、唐山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理工學院等校名。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北理工大學。
建校46年來,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6萬余人。江澤民、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來校視察。
學校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9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約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550萬元。建有省內一流的語音教室、大屏幕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CAD中心、計算中心、電教中心和國內一流的千兆以太網系統的網絡中心。圖書館為河北省甲級館,學術期刊檢索咨詢二級站,中外文藏書及電子圖書140余萬冊,中外文期刊2200多種。學校學報有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是河北省優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被列入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人文社科引文數據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源刊。
學?,F有17個學院,18個碩士點,4個工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46個本科專業,2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在校留學生、碩士生、本專科生、成人教育生達25000余人。
學?,F有教職工1500人,其中專任教師867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研究生導師1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13人。學校還聘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殷瑞鈺、李圭白、周錫元、孫玉、陸鐘武、聞邦椿、艾興、李正邦8位院士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定期到校講學、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學術活動。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經原國家教委和英國海外開發署批準,學校建立了“中英合作河北理工學院區域性大學英語培訓中心”,經省教育廳批準建立了“河北省BFT培訓中心”,負責華北各省市師資的培訓及部分出國人員的培訓工作?,F已由英國專家為華北地區培養英語教師近200名,為我校培養了7名留英語言學碩士,提高了我校外語教學水平。學校重視對外交流,經常邀請國外專家來校講學,也多次派出專家出國訪問,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出國深造。積極開
展聯合辦學,以多種形式與英國利茲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等十幾所國外大學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使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學校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教學、科研、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取得突出成績。
近年來,有40余項教學成果獲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在第十三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中,學校兩隊參賽,雙雙榮獲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多次獲獎;在近年河北省舉行的五屆“世紀之星”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學校1人獲特等獎、11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8人獲三等獎;在全國專業英語等級考試中,四級通過率連續五年超過96%,其中,三年達到100%,八級通過率連續四年超過96%,分別高出全國平均通過率三、四十個百分點;在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三等獎1項。2002至2003年初,學校先后三次派代表隊參加中央電視臺《周末異想天開》科技創新欄目《氣吹火車》、《‘機’情無限》和《探秘“開封‘地下水城’”》節目錄制,在與多所國家重點院校的激烈競爭中三次奪魁??佳?、考博率逐年提高,近年來,考取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等重點院校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逐年增加,近年考博率達68.9%,某些專業考研率達60%以上。學校輸送的研究生受到在讀院校的肯定和好評。2000年有兩名同學考取了英國利茲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質量不斷提高,受到用人單位高度評價,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名列省內前茅。
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等各級各類課題千余項,230余項科研成果通過了鑒定,其中44項達到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191項達到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147項成果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其中,省部級以上40余項。2000年以來,學校獲河北省省長特別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以及大批市級獎項。出版專著15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余篇,被國際三大索引(SCI、EI、ISTP)收錄200多篇。2002年,在全國高校出版專著排名中名列第95位,體現出強勁的科研實力。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劉保相,全國優秀教師游思慧、梁英華,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愿者于江、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張靖宇,全國先進班集體96電專1、98給排水等先進典型。學校連續6年和16年分別被評為國家和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此外,還涌現出一大批省市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