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安徽建筑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安徽建筑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安徽建筑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安徽建筑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安徽建筑大學考研難嗎]
[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院]
[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群]
[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學費]
[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土木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針對結構工程中力學及相關問題,本團隊以土木工程學科中的若干問題計算為主線,形成了有特色性的研究方向,建立和發展在辛空間里的辛求解體系,與相關學科和學科分支交叉,應用于靜力、動力、斷裂和流體等問題的求解,發展了一套相應的數值方法;充分發揮擬建設團隊現有人才的專長,整合原先較為分散的研究力量,從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本學科在工程中發揮的作用著手,形成團隊的研究特色。在重視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同時,以工程科學數值計算和仿真模擬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多場耦合的數值建模和模擬,以及特殊環境對工程結構物的影響和工程結構物的力學行為,深化本學科的內涵, 擴大本學科的外延, 加強研究基礎科學和經濟建設中與本學科相關的共性的、關鍵的力學和科學計算問題,以及與有關學科的交叉問題。
基于基礎力學中的混合變分原理、哈密爾頓(Hamilton)原理與現代控制論中的狀態空間理論,在復雜結構力學分析中建立一種新型的計算方法─有限元狀態空間法,使計算結構力學、現代控制論和狀態空間理論多門學科交叉、滲透共同發展。并為超高層與大跨度結構等復雜結構,如上部結構與地基的動力耦合作用,復雜地基、結構非線性、地震動多輸入與多輸出等前沿科學技術問題提供應用基礎理論。
根據不同地基土的力學性態,建立多種地基模型的厚地基板彎曲理論和與上部結構相互作用的狀態空間動力響應。針對超高層大樓的厚地基板受力特性,提出復合材料夾層地基板的應用設想和計算模式。
將狀態空間法與變分法、有限元法相結合,提出平面形狀不規則的地基板和超高層結構動力時程響應問題等實用設計方法,可進一步發揮狀態空間法求解問題未知量少,以及有限元法求解問題靈活性等優點。
應用子結構概念,考慮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相互影響,通過狀態轉移矩陣,建立三維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形成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靜力和動力耦合作用的分析理論。通過可視化技術處理大量的科學計算數據,動態、形象、直觀地監控地震動的結構動力學行為,及時對某些復雜現象做出科學的解讀、判斷與決策。
主要實驗設備有八通道液壓伺服系統,靜態強度測量系統,動態強度測量系統,結構振動測量系統,結構振動激勵系統,數據處理與分析系統。主要包括UCAM-10A通用數據采集器,DPM-8H動態應變儀,RPT-770A磁帶機,DAA-110A數據分析儀(配有CDA-56A動態應變放大模塊,CCA-56A與CCA-1A壓電型加速度放大模塊,CTA-56A溫度放大模塊);日本小野測器生產的CF-350FFT分析儀,CX-335彩色繪圖儀,LA-500精密聲級計;美國PCB公司GK-291C系列的沖擊錘,并配有各種高精度傳感器等及其配套設備。這些儀器可以為機械制造、汽車制造中的大型復雜工業裝備、建筑行業中的地基和建筑物的結構強度、振動、疲勞、斷裂、噪聲、樁基質量檢測等提供先進的實驗力學研究手段。MTS 810 十噸材料試驗機。
團隊帶頭人:丁克偉教授
成員:張偉林教授,宣以瓊教授,吳德義教授,雷慶關教授,孫強教授,何夕平教授,劉安中教授,崔建華副教授。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系介紹
一、學科簡介本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0人,具有博士學位16人。教師隊伍中有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名、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
近五年,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各類省(部)級課題30項,獲科研經費約900萬元。承擔各類橫向課題50余項,獲研究經費近1000萬元。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50余篇,出版專著和省級規劃教材12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學科依托建筑結構與地下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和社會服務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下結構計算理論與施工技術
(1)針對我國黃淮地區礦井建設沖積層深厚、工程地質復雜、建井技術難度大等工程實際,運用多學科交叉理論,研究適應深厚沖積層(600m以深)新型高強凍結井和鉆井井壁結構形式和設計理論;基于工程結構概率極限狀態設計理論,構建符合礦井井壁結構受力特點的設計理論體系。
(2)長期開展了包括井壁破裂機理、井筒預防與治理技術等研究。揭示了沉降地層井筒破裂機理,創新了破損井筒修復治理技術。
(3)考慮多因素作用,建立具有普遍意義的地下工程結構安全度計算模型。針對城市建設地下工程不斷增多的現狀,研究復雜地質環境下城市地下工程的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針對地下工程結構所特有的巖土與結構共同作用特點,圍繞巖土參數不但具有隨機性更具有模糊性的特點,提出新建和既有地下工程結構安全度評價實用計算方法。
2、高層、大跨度結構工程技術
(1)在復雜結構力學分析中建立一種新型的計算方法─有限元狀態空間法,使計算結構力學、現代控制論和狀態空間理論多門學科交叉、滲透共同發展。并為超高層與大跨度結構、復雜地基、結構非線性、地震動多輸入與多輸出等前沿科學技術問題提供應用基礎理論。
(2)根據不同地基土的力學性態,建立多種地基模型的厚地基板彎曲理論和與上部結構相互作用的狀態空間動力響應。針對超高層大樓的厚地基板受力特性,提出復合材料夾層地基板的應用設想和計算模式。
(3)應用子結構概念,考慮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相互影響,通過狀態轉移矩陣,建立三維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形成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靜力和動力耦合作用的分析理論。
3、結構分析中的數值方法
(1)完成隱含、顯式重新開始的辛 Lanczos 方法的程序設計;在辛框架下完成彈性力學邊值問題奇異性分析的理論推導及其求解技藝,為Hamilton正則方程及其邊值問題的求解提出一個辛算法。
(2)在辛框架下完成分形有限元的理論公式及其編程技術;以樣條函數為插值函數將高階偏微分方程組化為常微分方程組,用自主研究開發出的求解器求解,保持了較高的計算精度。
(3)研究計算力學理論與方法在工程結構分析中的應用,研究特種結構的數值分析方法和開發應用軟件。
三、學科優勢
1、深厚沖積層立井井壁結構理論計算與施工技術。在深厚沖積層立井建設領域,著力于井壁結構理論計算與施工技術研究,揭示了沉降地層井筒破裂機理,創新了破損井筒修復治理技術,成果在淮南、淮北、河南、徐州、兗州等黃淮地區新井建設和礦井生產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并多次獲獎。研究了人工凍結法溫度場分布規律、凍脹、融沉機理,成功應用于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和廣州地鐵三號線、上海地鐵四號線等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2、復雜結構力學分析中的有限元狀態空間法。研究超高層與大跨度結構等復雜結構問題,通過狀態轉移矩陣,建立三維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形成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靜力和動力耦合作用的分析理論。通過可視化技術處理大量的科學計算數據,動態、形象、直觀地監控地震動的結構動力學行為,及時對某些復雜現象作出科學的解讀、判斷與決策。
3、超高層建筑結構與大跨度空間結構計算理論。通過彈塑性時程動力分析和靜力彈塑性分析,發現結構的薄弱環節,揭示結構構件屈服、出現塑性鉸和剛度退化等力學性能的過程。為超高層與大跨度空間結構等復雜結構、上部結構與地基的動力耦合作用等前沿技術問題提供基礎理論和實用方法。
四、主要學術帶頭人
1、丁克偉教授
博士生導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近五年,承擔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9項;獲各類獎項近10項,其中: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二等獎各1項,安徽省科技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30余篇,被SCI、EI等收錄15篇。
2、張偉林教授
博士生導師,安徽省教學名師。主要從事工程力學、建筑節能與減排技術、工程防災與減災技術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企事業單位委托科研項目20項;擁有專利3項,獲各類獎項10項,其中: 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主持編寫地方行業規程1本。
3、沈小璞教授
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安徽省建筑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近五年,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5項,其中,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先后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30余篇。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工程系介紹
一、學科簡介巖土工程學科包括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治理、監測等方面,在各類工程建設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學科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合理,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業拔尖人才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
近五年,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課題18項,縱向科研經費約600萬元。在國內外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余篇。承擔各類橫向課題40余項,獲研究經費近800萬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下結構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1)研究多因素作用下井壁受力、沉降相互作用機理,提出了系列井壁結構形式和設計方法。
(2)針對我國黃淮地區煤礦立井井筒出現的大量破裂,開展了包括井壁破裂機理、已壞井筒預防與治理技術等研究,首創了修復治理技術,并得到了成功應用。
(3)將人工凍結工法應用于大型市政工程,研究開發了凍結排樁法大型深基坑維護技術;研究水平人工凍結法凍脹、融沉機理和設計計算方法。
(4) 將系統工程的方法和理論,運用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設,降低地下工程建設對城市環境和交通的影響;建立城市地下工程建設信息化安全監測系統,預測和避免安全事故。
2、地下工程結構分析中的計算力學理論與方法
(1)基于基礎力學中的混合變分原理、哈密爾頓(Hamilton)原理與現代控制論中的狀態空間理論,為復雜地基、地下結構非線性、地震動多輸入與多輸出等前沿科學技術問題提供應用基礎理論。
(2)在辛框架下完成分形有限元的理論公式及其編程技術;應用辛的分形有限元算法對多種地下結構進行數值分析,并與傳統算法比較,取得較理想的計算結論。
(3)研究計算力學理論與方法在工程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將在樣條有限元法、樣條函數線法中取得的成果用于工程計算;研究特種結構的數值分析方法和應用軟件。
(4)研究彈塑性力學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將彈塑性力學理論運用于樁基承載力、地基處理和暗挖隧道周邊巖土體應力場和位移場分析。
3、裂隙巖體力學特性及穩定性分析
(1) 首次系統地提出了裂隙巖體質量評價體系,揭示了古風化巖體具有抑制裂隙帶向上發展和阻隔底含水下滲的雙重特征。
(2)將地質工程機制分析與地基地質體的改造技術緊密結合,制定有效的地質工程改造措施,為開采沉陷區內建筑物地基處理與防災減災、地質環境保護及國土資源合理利用服務。
(3)以地質學與環境工程學科為基礎,形成了以地質過程機制分析-定量評價體系,并廣泛應用于閉坑礦山裂隙巖體地基處理和現代衛生填埋場穩定分析中。
三、學科優勢
1、深厚沖積層立井井壁結構理論計算與施工技術。在深厚沖積層立井建設領域,針對高地應力條件下不同地質構造的圍巖破壞模態與深井支護加固機理、設計方法開展了頗具特色的系統試驗研究,揭示了沉降地層中井筒破裂機理,創新了破損井筒修復治理技術;研究了人工凍結法溫度場分布規律、凍脹、融沉機理,將人工凍結法、凍結排樁法大型深基坑支護技術、復雜環境下淺埋大斷面隧道超長水平凍結施工技術,成功應用于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和廣州地鐵三號線、上海地鐵四號線等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地下結構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測技術。研究計算力學理論與方法在地下工程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將在樣條有限元法、樣條函數線法中取得的成果用于工程計算;研究彈塑性力學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將彈塑性力學理論運用于樁基承載力、地基處理和暗挖隧道周邊巖土體應力場和位移場分析,建立地下工程暗挖法受力模型,分析其周邊位移場與應力場;研究城市地下工程多尺度巖土與結構的破壞機理及演化過程,揭示施工擾動下復雜地層的變形機制,解決復雜工程環境下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術問題;將系統工程的方法和理論,運用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設,成功降低地下工程建設對城市環境和交通的影響;建立城市地下工程建設信息化安全監測系統,并成功預測合肥市四牌樓地下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避免該項目事故造成更大的損失。
3、地下裂隙巖體破壞演化規律和滲流變異特性。對裂隙巖體力學特性、水穩定性和動態演化規律進行分析和研究,系統地提出礦山裂隙巖體質量評價體系,揭示了古風化巖體具有抑制裂隙帶向上發展和阻隔底含水下滲的雙重特征。該成果被新修訂的《三下開采規程》所采用,并廣泛應用于兩淮礦區乃至華東各礦區的“三下”開采實踐中,在巨厚含水體下資源安全開采與水資源保護的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極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以地質學與環境工程學科為基礎,提出了煤矸石地基設計理念,將沉陷區內環境治理與廢棄物矸石利用有機結合,為開采沉陷區內建筑物地基處理與防災減災、地質環境保護及國土資源合理利用提供技術保障。
四、學術帶頭人
1、程樺教授
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名師,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地下結構計算力學、人工凍結法施工、巖土工程理論與技術、地下結構工程設計施工和監測技術等方面研究。近五年,承擔各類科研課題40余項,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行業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18篇被SCI、EI收錄。
2、宣以瓊教授
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礦井水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裂隙巖體的破壞演化規律等技術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20余項,獲各類獎項10項,其中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EI收錄4篇。
3、吳德義教授
碩士生導師,省級勞動模范。主要從事爆炸理論與應用、巖土工程、流體力學、地下結構理論計算與施工技術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企事業單位委托科研課題10項,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3篇被SCI、EI收錄。
2019年土木工程學院招生宣傳工作領導小組
為確保我土木學院2019年招生宣傳工作平穩有序開展,不斷擴大學校及學院的影響,增強宣傳實效,促進2019年招生工作量質雙提升,經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土木工程學院招生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組長:
李大華(學院黨委書記)、吳德義(常務副院長)
成員:
馬巍、邵艷、趙青、肖俊峰、蘇少卿、廖振修、陳東、李凱、胡燕青、張穎、謝一鳴
下設招生宣傳工作組:
1、淮南招生宣傳工作組
宣傳學校:淮南一中、淮南二中、淮南三中、淮南四中、淮南五中、壽縣一中、鳳臺一中
隊長:吳德義;成員:施國棟、肖鑫、蔡毅。
2、六安招生宣傳工作組
宣傳學校:六安一中,六安二中,舒城中學,舒城一中,毛坦廠中學,新安中學,城南中學,霍山中學
隊長:李大華;成員:呂秋玲,曹品,林鵬,陳信堂,陶明霞。
3、金寨招生宣傳工作組
宣傳學校:金寨一中、金寨青山中學、霍邱一中。
隊長:馬巍;成員:唐禮平,許慶虎。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19年6月21日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介紹
土木工程學院前身為建筑工程系,2002年更名為土木工程系,2006年升格為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是學校1958年創辦時期的第一個本科專業,前身為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自1958年招收第一屆五年制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以來,土木工程學院已為國家、地方培養和輸送土建類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22000余人。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測繪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等8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約30000人、碩士研究生300余人。擁有土木工程及安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專業于2003年被評為安徽省教改示范專業,2007年、2012年先后兩次通過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全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 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7年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6年)。土木工程學科2009年被列為安徽省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學科,2017年被安徽省教育廳、財政廳列為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國內一流學科(B類),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分別于2008年、2012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學科。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教師16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22人、副高級職稱55人、碩士生導師35名。擁有國家教學名師1名,安徽省教學名師4名,國家專業拔尖人才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3人、培養對象2人,安徽省建筑勘察設計大師1名,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建筑健康監測及災害預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筑結構與地下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城市建設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建筑工程系、巖土工程系、道路與橋梁工程系、安全測繪工程系、工程力學教研室以及土木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土木工程綜合實驗中心建筑面積約5000㎡,固定資產約8000萬元。
土木工程學院先后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美國伊利諾依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多所國內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與此同時,土木工程學院還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活動,承擔了大量的工程勘察、測繪、設計、檢測、加固和施工技術研發等工作,解決了許多實際工程難題,受到了社會廣泛好評。
近年來,土木工程學院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縱橫項目200多項,科研經費5000多萬元。獲各類科研獎勵50項、專利3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發表論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0余篇;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出版專著5部、省級規劃教材30部。
學院堅持“進德、弘毅、博學、善建”的校訓,和“質量立校、創新領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實現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學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
添加安徽建筑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安徽建筑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建筑大學報錄比、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群、安徽建筑大學學姐、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建筑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建筑大學排名、安徽建筑大學保研、安徽建筑大學公眾號、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建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