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寧波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寧波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寧波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寧波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寧波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寧波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寧波大學考研難嗎]
[寧波大學研究生院]
[寧波大學考研群]
[寧波大學研究生學費]
[寧波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人文與傳媒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簡介
0552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
本專業碩士學位點致力于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新聞宣傳部門、地方新聞媒體、廣告公司等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新聞傳播觀念、熟練掌握現代新聞傳播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碩士點依托寧波大學與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教育局、寧波廣電集團、寧波日報集團共建的新聞傳播學院、現代傳播研究院科研平臺開展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培養工作。
該專業碩士學位點下設3個研究方向:(1)新聞可視化實務:本方向主要研新聞報道可視化問題,培養媒介融合時代新聞行業所需要的新型新聞傳播人才。(2)文藝與傳媒:本方向主要進行傳播學、文藝學的交叉研究,培養既熟悉文藝理論又出色掌握媒介傳播規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3)品牌營銷傳播:本方向主要研究品牌營銷理論、品牌價值評估體系、品牌傳播策略等內容,培養品牌營銷傳播高級應用型人才。
該專業碩士學位點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人。學位點負責人寧海林教授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視覺傳播理論與應用研究,著有《阿恩海姆視知覺形式動力理論研究》、《新聞圖像在現代傳播中的作用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發表論文40余篇。“新聞可視化實務”方向負責人李樂副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各1項,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1項,發表論文10多篇。“文藝與傳媒”方向負責人傅海副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獲得中國博士后特別資助和一等面上資助項目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兼任復旦大學新聞與媒介化社會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特聘研究員。“品牌營銷傳播” 方向負責人王麗教授,主持教育部課題1項,浙江省教育廳課題2項,獲得知識產權專利26項。此外,本學位點還聘任了多位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教育局、寧波廣電集團、寧波日報集團等學界、業界專家為兼職碩導。
近年來,學位點成員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社會科學戰線》、《浙江社會科學》、《當代傳播》、《中國出版》等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11部。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國史簡介
060200 中國史
060200 中國史
歷史學科始建于1982年,2003年獲專門史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既是浙江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院”的主要學術力量,也是浙江省重點文化創新團隊“海洋文化研究創新團隊”的主要依托單位。此外,“寧波市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民國文化研究基地”都落戶在該學科;寧波市政府與中國社科院的戰略合作項目“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也是以該學科為主要支撐的,該學科4位教授因此而先后成為中國社科院的博士生導師。現有教師3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1名,29人擁有博士學位。學科帶頭人龔纓晏教授,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制圖協會地圖文化遺產數字化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史、地圖學史、浙江歷史文化之研究,先后出版《鴉片的傳播與對華鴉片貿易》、《求知集》、《浙江早期基督教史》、《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等論著。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早期歐洲地圖上的中國”和多項省級課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天一閣所藏文獻分類整理與研究”。
中國史學科下設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外關系史五個二級學位點。
(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內設史學理論、中國史學史、中國方志學史三個方向,分別由錢茂偉教授、童杰副教授、沈松平副教授負責。該學位點重在通過對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史學典籍的研究,正確評析各歷史階段的史學思想和史學流派。主要研究領域有:六朝史學、明清浙東史學傳統、中國文化史中的地方史志、公眾史學與當今史學發展潮流、海洋文獻整理與研究。這些研究內容,既與寧波地域文化密切相關,又屬于國際前沿學術問題,而且還與今天的地方史志編纂密切相關,因此,本學位點的主要特色在于地域性、前沿性、實踐性。主要優勢有:1. 地域優勢:與寧波本土的地域文化密切相關;2.社會資源優勢:國家規定,每隔幾年必須編纂地方志史,同時,地方政府及部門每年都要編纂大量的史志類著作,這就為該學位點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包括研究課題,人員培訓、畢業生聘用等。開設的必修課程有史學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史學史研究、方志發展史研究。
(2)專門史
內設區域社會變遷、區域文化史、區域政治與對外關系三個方向,分別由張偉教授、李小紅副教授、谷雪梅副教授負責。該學位點側重研究浙東區域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及區域社會變遷史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浙學”研究。主要研究新時代背景下浙學的文化思考,總結浙學發展的經驗與教訓,考察浙學的傳承與創新、浙學與外來文化的沖突與交流、浙學建設的專業化和大眾化等重要議題。這些研究內容,既與浙江地域密切相關,又是國際前沿學術問題,還涉及到許多學科,因此,該學位點主要特色在于:地域性、前沿性、文化性。主要優勢在于:1.地域優勢:與浙江地域文化密切相關,包括浙江歷史文化的發展,浙東學術與浙西學術的興起與演變;2.跨學科優勢:學位點立足浙東大地,將文獻學、佛學、考古學、藝術史、文物保護等學科綜合在一起,從縱橫兩個維度考察區域社會、文化、政治與對外關系的歷史變遷與演進。開設的必修課程有區域經濟史研究、區域文化史研究、區域社會史研究。
(3)中國古代史
內設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三個方向,分別由尚永琪教授、唐燮軍教授、賈慶軍副教授負責。該學位點圍繞不同時段的歷史進程、疆域變遷、制度文明、民眾生活、思想文化等內容,系統研究先秦至鴉片戰爭的中國歷史,全面揭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中華古代文明演進的歷程。主要研究領域有:①佛教的中國化及地域化。主要研究佛教是如何融入中國文化的,并且在不同的地區(特別是浙東地區)是如何形成特色的。②浙東學術文化研究,包括黃震、王陽明、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等著名思想家。這些研究內容,既與寧波地域密切相關,又是國際前沿學術問題,還涉及到許多學科,因此,該學位點主要特色在于:地域性、前沿性、綜合性。主要優勢在于:1.地域優勢:與寧波地域文化密切相關,包括寧波歷史文化的發展,寧波佛教的興起與演變;2.跨學科優勢:本方向將文獻學、佛學、考古學、藝術史、文物保護等學科綜合在一起,形成鮮明特色。開設的必修課程有古代史學科史、古代社會史文獻研讀、中國古代史專題研究。
(4)中國近現代史
內設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及社會變遷、近現代中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交流、民國史三個方向,分別由王瑞成教授、陳君靜教授、孫善根研究員負責。該學位點系統研究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并側重于探討該時期浙江的政治、社會、經濟、財政金融、對外關系、思想文化。主要研究領域有:以寧波為典型的近代城市轉型問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民國人物,“寧波幫”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地位。這些研究內容,既與寧波地域密切相關,又屬于國際前沿學術問題,而且還與寧波大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著么,因此,本方向的主要特色在于地域性、前沿性、現實性。該學位點主要優勢在于:1.地域優勢:與寧波本土的地域文化密切相關;2.海外資源優勢:寧波大學是海外寧波幫人士創辦的,本學科與海外寧波幫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開設的必修課程有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國近現代經濟與社會史研究、近現代中國對外關系史研究。
(5)中外關系史
內設東亞交通史、日本史、東亞文化史三個方向,分別由龔纓晏教授、劉恒武教授、周莉萍副教授負責。該學位點側重研究中國古代與東亞關系史、近代以來中歐關系史、中美關系史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有:以寧波為重點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以東海為中心的海洋史研究,以稀見外文文獻為基礎的中西關系史研究。這些問題,既與寧波地域密切相關,又屬于國際前沿學術問題,還涉及到中外文獻、考古文物、藝術造型、海洋地圖等眾多學科,因此,主要特色在于:地域性、前沿性、綜合性。主要優勢有:1.地域優勢:與寧波本土的地域文化密切相關;2. 外語優勢:該學位點教師不僅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日語、韓語、法語、拉丁語、意大利語等外語進行研究,而且能夠熟練辨認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的手稿,這在國內高校中是很少見的。開設的必修課程有中外關系史研究、日本史研究、中國基督宗教史。
寧波大學中國史學科是寧波市唯一的從事歷史文化研究的學科,承擔了寧波市關于歷史文化方面的幾乎所有重要項目。中國史學科的地方史志研究在省內是唯一的,在國內有較大影響。中國史學科每年都承擔了大量的浙江省中學師資培訓工作,受到了省教育廳及眾多中學教師的好評。此外,中國史學科還支撐了浙江佛學院的辦學,為其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中國史學科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先后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靜岡縣立大學、韓國慶北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學術交流、合作關系。
近5年來,中國史學科成員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近代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文獻》、《清史研究》、《史學史研究》、《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宗教學研究》、《浙江社會科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50余部。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外譯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4項,國家社科基金常規項目及青年項目6項。此外,中國史學科還獲得省哲社重大招標課題1項,省部級重點項目3項,省部級常規項目10余項。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金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653
郵編:31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簡介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依托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共建基地)、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寧波市民國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臺,2007年首次招生。學位點依托浙江省中國語言文學一級重點學科和寧波市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重點學科,以近代漢語、中古漢語和漢語方言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明清俗字俗詞語、中古漢語詞匯、贛方言及吳方言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
現有3個研究方向:近代漢語、中古漢語、漢語方言。在明清俗字俗詞語、中古漢語詞匯、贛方言及吳方言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周志鋒教授為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近代漢語、語文辭書及吳方言研究,先后出版《大字典論稿》《明清小說俗字俗語研究》《周志鋒解說寧波話》《訓詁探索與應用》等專著4部,另有合著3部,發表論文150多篇。宋聞兵教授主要從事中古漢語詞匯研究,著有《〈宋書〉詞語研究》等。都興宙教授主要從事近代漢語及音韻研究,著有《敦煌變文韻部研究》《近代漢語雜識》等。肖萍教授主要從事漢語方言研究,著有《江西吳城方言語音研究》《余姚方言志》《鄞州方言研究》等。田啟濤副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詞匯史及道教文獻語言研究,在《中國語文》《漢語史學報》《宗教學研究》《敦煌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古委會項目各1項。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金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653
郵編:31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文藝學簡介
050101 文藝學
050101 文藝學
文藝學隸屬于浙江省重點一級學科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依托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共建基地)、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寧波市民國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臺,以文學理論、文學范疇、文藝美學、民族民間音樂與美術工藝理論等為研究對象,在古代文學理論批評以及西方文化霸權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較有影響的成果。
現有3個研究方向: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西方文論。以文學理論、文學范疇、文藝美學等為研究對象,在古代文學理論批評以及西方文學理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較有影響的成果。趙樹功教授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著有《中國古代文才思想論》、《氣與中國文學理論體系建構》等7部著作,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3次,省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1次,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次。尹德翔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文學關系、現代傳記,已出版專著《東海西海之間——晚清使西日記中的文化觀察、認證與選擇》、《晚清海外竹枝詞考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課題1項、省規劃課題1項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葛體標副教授,主要從事西方文論和比較詩學研究,著有《法則:現代危機和克服之途》,獲校、市學術成果一等獎各1項,省社科成果獎三等獎1項,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1項。薛顯超博士從事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主持省部級教研、科研項目各1項,發表文章10余篇,部分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周景耀博士主要致力于詩學、儒學與跨文化研究,著有《文學政治學的建構——百年來文學與政治論爭研究》(合著),主編《斯文:張栻、儒學與家國建構》。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金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653
郵編:31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簡介
050105 中國古代文學
050105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隸屬于浙江省重點一級學科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依托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共建基地)、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寧波市民國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臺,2007年首次招生。在唐代文學、明清小說、地域文化與文學、古代文學文獻學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
現有3個研究方向: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區域文化與文學。在唐代文學、明清小說、地域文化與文學、古代文學文獻學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張如安教授長期從事區域文化與文學的研究,在《文學遺產》《文獻》等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70余篇,有4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出版著作8部。李亮偉教授長期研究山水文學,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最新出版《由拳集校注》。李建華副教授主要從事隋唐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發表論文30余篇。張萍副教授從事古典戲曲小說等的研究,參與編纂《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獲第七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二等獎。張驍飛副教授從事唐宋文獻考訂,著有《王應麟文集研究》。楊鳳琴副教授從事古代詩歌研究,著有《戴表元研究》等。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金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653
郵編:31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簡介
050106 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6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隸屬于浙江省重點一級學科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依托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共建基地)、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寧波市民國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臺,2004年首次招生。
現有3個研究方向:20世紀中國文學文類研究、20世紀中國文藝思潮與流派、區域文化與文學批評。本方向研究涵蓋了20世紀中國文學、區域文學、文化批評等,具有較強的學科交叉性和應用性。方向負責人為南志剛教授。該方向共有10名教師,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擁有博士學位7人。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專業特長互補。近5年(2014-2018)來,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中國哲學史》《文藝爭鳴》《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人大復印資料)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和文學評論46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獲得省市級教研和科研獎勵6項。學科積極服務于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在區域文化與文學批評領域取得了一批成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金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653
郵編:3152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聯系方式
電話:0574-87600750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風華路818號 © 2018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簡介
學院簡介 |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暨新聞傳播學院由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新聞傳播系和對外漢語教學部組成。學院依托一支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隊伍,抓基礎,重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依托一批省市重點學科和研究基地,以科研促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依托多個碩士學位點,多層次辦學,培養高素質人才;依托多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培養國際化高端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2人,博士7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1名,第二層次培養人選2名,第三層次培養人選6名。寧波市領軍及拔尖人才第二層次1人,第三層次2人。 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師范)、漢語言(對外教學)、歷史學、新聞學、廣告學6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市、校二級重點專業,歷史學為校級重點專業,“文化創意專業群”為市級服務型重點專業。通過“平臺+模塊”的 人才培養模式, 漢語言文學專業設有漢語言文學,國際教育2個專業方向和模塊;漢語言文學教育設有漢語言文學教育模塊;歷史學專業設有歷史學、方志學2個專業方向,其中方志學專業方向為全國僅有,頗具特色;新聞學專業設有新聞學,網絡新聞2個方向模塊;廣告學專業設有廣告策劃與傳播、影像廣告創作、數字營銷傳播3個專業方向;人文教育專業設有歷史、地理2個方向模塊。學院現有在校生近千人(包含研究生)。 學院擁有漢語言文學、中國史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寧波市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與區域文化、專門史)、1個校級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學院還擁有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共建)、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國文化研究基地(寧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寧波市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文化服務基地)4個研究平臺,是“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要參與者;設有語言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所、專門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史學史研究所、傳播研究所、地方志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所與研究中心。 學院重視學科建設,重視學術研究,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十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8項,省社科規劃課題33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1項;出版學術著作118部;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十余項。 2014年11月,寧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立,學院由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教育局、寧波大學三方共建,旨在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統領,遵循新聞教育規律,創新新聞辦學模式,促進業界與學界互動、教學與科研貫通、理論與實踐結合,攜手培養有正確立場、人民情懷、責任擔當的一流新聞人才。 未來,學院立足與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堅持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努力為國家輸送高素質優秀人才。 |
添加寧波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寧波大學考研分數線、寧波大學報錄比、寧波大學考研群、寧波大學學姐、寧波大學考研真題、寧波大學專業目錄、寧波大學排名、寧波大學保研、寧波大學公眾號、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