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內蒙古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內蒙古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內蒙古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內蒙古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招生]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內蒙古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內蒙古大學考研難嗎]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院]
[內蒙古大學考研群]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學費]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輔導]
[內蒙古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生態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專業簡介
學院擁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三個一級學科,設有生態學系、環境科學系和環境工程系(培養三個專業本科生);具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和草學三個一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生態學:1957年內蒙古建校伊始設立植物學專業的生態學專門化方向,1977年設立全國第一個生態學本科專業,1986年獲生態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獲生態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確定為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目前生態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和品牌專業;具有國家理科生物學(含生態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普通生態學》和國家級視頻公開課《神奇的蒙古高原》。
環境科學與工程:1994年設置環境科學本科專業,1998年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置環境工程本科專業,2011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環境科學本科專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品牌專業。
草學:2003年獲草業科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隨著草業科學晉升為一級草學學科后,獲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師資隊伍
學院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隊伍?,F有全職教師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58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8人。此外,學院還聘請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客座/兼職教授多人?,F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為主,學緣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學術視野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師資隊伍。學院在生態與環境學科,具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精品課。學院多名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等教育“高等教工程人才”等人才計劃;多名教師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環境科學學會、自然資源學會和草學會理事以及植物生態學報、干旱區科學、草業科學等專業刊物編委。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電話:0471-4991436 地址:呼和浩特大學西街235號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簡介
生態與環境學院是2016年由內蒙古大學原環境與資源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整合而成的新型學院。學院傳承內蒙古大學成立六十年來在生態、環境及資源領域深厚的學術底蘊,瞄準國際學科前沿,圍繞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開展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生態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內蒙古大學“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計劃”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點學科,其中,生態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生態學與環境科學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品牌專業。學院具有完善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和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培養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科學以及草學等專業領域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
學院的科學研究獨具特色,在蒙古高原宏觀生態學和資源可持續利用、草原生態系統生態學和適應性管理、高原植物進化與分子生態學、環境生態學與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濕地科學與旱區水資源、環境地球化學循環、環境微生物與廢物資源化、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規劃和管理等領域形成了特色的學科方向群;在干旱半干旱區生態學和資源保護利用方面產出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發揮了智庫和技術支撐基地的作用。
一、歷史沿革
1957年內蒙古大學建校之初,我國現代生態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繼侗教授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將他在北京大學創建的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教研室移植到內蒙古大學,在原生物學系創立了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并在植物學專業內設立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化方向。
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博教授的主持下,經教育部批準率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本科專業,1979年更名為生態學專業。
1982年,以生態學科為主的教師組建了自然資源研究所,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認證為內蒙古自然資源研究所,后更名為內蒙古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
1994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了環境科學專業。1995年,原生物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其下設生態與環境科學系。
2008年,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和化學化工學院中從事環境科學學科方向的部分師資,組建了環境與資源學院,并在2009年新增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更名為生態學系。
2016年,在環境與資源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生態與環境學院。
二、師資隊伍
學院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隊伍。現有全職教師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58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8人。此外,學院還聘請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客座/兼職教授多人。現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為主,學緣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學術視野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師資隊伍。學院在生態與環境學科,具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精品課。學院多名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等教育“高等教工程人才”等人才計劃;多名教師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環境科學學會、自然資源學會和草學會理事以及植物生態學報、干旱區科學、草業科學等專業刊物編委。
三、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三個一級學科,設有生態學系、環境科學系和環境工程系(培養三個專業本科生);具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和草學三個一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
生態學:1957年內蒙古建校伊始設立植物學專業的生態學專門化方向,1977年設立全國第一個生態學本科專業,1986年獲生態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獲生態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確定為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目前生態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和品牌專業;具有國家理科生物學(含生態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普通生態學》和國家級視頻公開課《神奇的蒙古高原》。
環境科學與工程:1994年設置環境科學本科專業,1998年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置環境工程本科專業,2011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環境科學本科專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品牌專業。
草學:2003年獲草業科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隨著草業科學晉升為一級草學學科后,獲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四、人才培養
從內蒙古大學建校六十年來,生態與環境學院及其前身機構為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企業培養了大批的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和資源科學與管理的優秀人才。目前的人才培養規模為:在讀本科生600多名、碩士研究生300多名、博士研究生40多名。
學院建設有生態學和環境類本科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各種專業實驗室,供學生實習和研究。學院堅持開門辦學,與國內外許多大學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交流和合作,如與北京大學交流培養計劃和與美國波特蘭大學“2+2”聯合培養計劃。有內蒙古大學草地生態學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國家級森林和草原自然保護區(大青山、賀蘭山和錫林郭勒等)、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呼和浩特等市環保局和環境監測站等實踐教學基地。
五、學科平臺
生態與環境學院擁有①省部共建草地生態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②內蒙古自治區環境污染控制與廢物資源化重點實驗室、③內蒙古自治區煤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④內蒙古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⑤內蒙古大學(錫林郭勒)草地生態學研究基地和⑥內蒙古大學環境檢測中心等機構;有植物-土壤分析、植物生理生態、分子生態、微生物生態、環境毒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地球化學、旱區水資源高效利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實驗室以及生態學和環境類本科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面積4000多平米,實驗和觀測儀器價值7000多萬元,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集成和示范提供了基本保障與重要支撐。
六、科學研究
學院的科學研究獨具特色,在蒙古高原宏觀生態學和資源可持續利用、草原生態系統生態學和適應性管理、高原植物進化與分子生態學、環境生態學與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濕地科學與旱區水資源、環境地球化學循環、環境微生物與廢物資源化、環境污染控制及環境規劃與管理等領域形成了特色的學科方向群,在干旱半干旱區生態學和資源保護利用方面產出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①自然資源與環境(如草原植被、草場資源、自然資源系列圖、內蒙古植物志、動物志和鳥類志等)②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如生物多樣性、水平衡和養分循環、土壤動物與微生物生態功能等)、③草原生態保護與管理(如退化草地修復、人工草地建植、割草與放牧體系、動植物資源保護等)、④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如受損生態系統修復、采礦廢棄地修復、土地退化治理、溫室氣體減排等)⑤濕地與水文生態(如濕地富營養化、湖泊穩態轉換、流域水文模擬等)、⑥環境污染控制(如煤化工廢水處理,粉煤灰綜合利用,大氣污染治理等)、⑦ 環境規劃與管理(如環境政策、區域可持續發展、生態補償、生態系統服務等)作出了大量的工作,發展了生態學理論,支撐了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學院的研究團隊具有承擔國家重大研發項目的能力。“十二五”以來,瞄準國際生態與環境科學前沿,圍繞國家和自治區社會發展中生態安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中的重大關鍵問題,學院承擔國家和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150余項,獲得資助經費約1.4億元,包括國家重大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環保公益和農業公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60項、內蒙古自治區重大研發項目10項等。
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出版專著25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農業部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5項、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獎1項、突出貢獻獎1項、科技進步獎4項。
七、發展目標
生態與環境學院以建設世界一流的生態與環境學科為目標,著力培養“知識、能力、人格”協調發展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將學院建設為生態與環境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卓越中心、社會發展服務智庫和技術研發支撐基地,為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