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北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北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北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北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北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北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北大學考研難嗎]
[西北大學研究生院]
[西北大學考研群]
[西北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北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城市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考研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擬錄取名研究生單公示
現將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結果及總成績排序公示如下:







對上述情況有異議者,請在相關專業復試結果公示之日起5日內向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反映,反映材料需實名提交,以便學院核實并反饋。
聯系電話:029-88308423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點:西北大學長安校區10號教學樓,城市與環境學院522辦公室
2021考研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擬錄取名研究生單公示
現將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結果及總成績排序公示如下:







對上述情況有異議者,請在相關專業復試結果公示之日起5日內向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反映,反映材料需實名提交,以便學院核實并反饋。
聯系電話:029-88308423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點:西北大學長安校區10號教學樓,城市與環境學院522辦公室
、2021考研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擬錄取名研究生單公示
現將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結果及總成績排序公示如下:







對上述情況有異議者,請在相關專業復試結果公示之日起5日內向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反映,反映材料需實名提交,以便學院核實并反饋。
聯系電話:029-88308423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點:西北大學長安校區10號教學樓,城市與環境學院522辦公室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鄉規劃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 北 大 學碩 士 研 究 生 培 養 方 案
一級學科名稱 | 城鄉規劃學 |
一級學科代碼 | 0833 |
二級學科名稱 |
區域發展與規劃 城市規劃與設計 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 城鄉規劃管理 |
二級學科代碼 | 國家暫未定 |
培養單位名稱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培養單位代碼 | 022 |
西北大學城鄉規劃學研究生教育淵源于地理學碩士教育,是我國地理學界最早開展城鄉規劃相關研究的學科點之一。2003年獲得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9及2013年本專業先后通過建設部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初評和復評。2011年獲得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點現擁有城鄉規劃實驗室,具有包括工程掃描儀、大幅面數字噴繪儀、繪圖工作站、服務器等一批儀器設備,可以完成城鄉規劃研究與設計方面各種技術工作。本學科具備國家城鄉規劃與設計乙級資質、土地利用規劃甲級資質,依托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陜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心、西北大學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十一五”以來,承擔了大量城鄉規劃方面的研究與設計項目,涉及區域發展與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等多個領域。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陜西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等多項獎勵。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城鄉發展與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學術修養和創新意識,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具備跨學科素養并能向相關領域拓展的復合型規劃設計研究專門人才。能夠從事城鄉規劃及相關專業領域的技術、管理、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較強溝通、表達、組織和協調能力,富有社會責任感,并具備良好團隊合作意識和自律意識。同時,具有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一門外語。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區域發展與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區域發展與規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鄉總體規劃及區域開發與區域規劃兩個方面。
2、城市規劃與設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四個方面。
3、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兩個方面。
4、城鄉規劃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土地及房地產管理、城市發展與建設的公共政策分析與研究、城市規劃管理理論與方法、城鄉防災規劃與空間管制等四個方面。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學制為三年,累計學習年限最長為五年。
五、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習 | 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 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
≥33 | ≥30 | 2 | 1 |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考核方式 |
開課 學期 |
備注 | |
公共課 |
政治 理論課 |
SG0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 36 | 2 | 考試 | 1 | 必修 |
SG00003 | 自然辯證法 | 18 | 1 | 考試 | 1 | 必修 | ||
外國語 | SG00004 | 基礎外語 | 72 | 3 | 考試 | 1 | 可以免修免考 | |
SG00005 | 綜合外語 | 72 | 3 | 考試 | 2 | |||
學科課≥21學分 | 平臺課≥9學分 | S022017 | 城鄉規劃理論與實踐進展 | 54 | 3 | 考試 | 1 | |
S022018 | 數字城市與城市GIS | 54 | 3 | 考試 | 1 | |||
S022019 | 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前沿 | 54 | 3 | 考試 | 2 | |||
S022020 | 人居環境學 | 54 | 3 | 考試 | 2 | |||
方向課 | S022021 | 區域及城市空間結構與模型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22 | 生態城市與城市生態學專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23 | 可持續發展理論專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24 | 城市經濟學前沿問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25 | 公共政策分析與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26 | 城鄉規劃專業外語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27 | 城鄉規劃管理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28 | 城鄉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29 | 城市總體規劃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30 | 城市設計與景觀規劃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31 |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32 | 城市規劃案例分析 | 36 | 2 | 考查 | 2 | |||
跨門類課 |
全校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修。 最多計4學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統一安排的課程最多計3個學分 |
|||||||
補修課 | 導師為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補修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
1.參加科研活動要求
必須至少參加1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考核合格者,取得1個學分。
2.參加學術活動要求
(1)應參加6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結合學位論文選題,撰寫1篇學科發展綜述。
(2)應參加1次學校學術月活動并提交論文。
(3)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1次學術報告。
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1個學分。
八、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研究生應參加教學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1個學分。主要形式有:
1.講課、輔導、協助指導本科生的實驗和畢業論文等;
2.深入社會基層從事于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指導、社會服務、調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教學與社會實踐(規劃設計實踐)活動一般應安排在第三學期末之前完成,教學實踐工作量應為36-54課時;社會實踐(規劃設計實踐)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實際工作量不少于154學時,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進行。
九、開題報告
按照《關于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意見》(研字[2010]38號)文件要求進行。
在讀期間課程和各項實踐考核環節出現不合格的學生,按照學校研究生培養的相關要求,不允許其進行論文開題。在研究生論文選題及開題階段,強調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要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城鄉規劃領域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問題。論文開題報告會由院系分專業統一組織,經導師指導團隊及相關教師論證通過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研究。對于論文開題“不達標”的學生,推遲三個月重新開題。
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一般應于第四學期末完成,且答辯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十、科研成果及學位論文要求
1.科研成果要求
根據《西北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科研成果規定》(西大研〔2014〕8號)相關要求和城市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科研成果具體要求,申請碩士學位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為第二作者在城市規劃或城市問題研究領域主流刊物中的核心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刊物目錄如表1;
表1 西北大學城鄉規劃學碩士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要求
序號 | 期刊名稱 | 序號 | 期刊名稱 | |
1. | 城市規劃 | 2. | 規劃師 | |
3. | 城市規劃學刊 | 4. | 現代城市研究 | |
5. | 城市問題 | 6. | 城市發展研究 | |
7. | 國際城市規劃 | 8. | 城市環境與城市研究 | |
9. |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 10. | 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 | |
城市經濟 | 經濟地理 | |||
人文地理 | 旅游學刊 | |||
經濟學動態 | 風景園林 | |||
中國園林 | 開發研究 | |||
地域研究與開發 | 地理學報 | |||
地理研究 | 地理科學 | |||
地理科學進展 | 生態學報 | |||
25. |
其他CSCD/CSSCI源期刊(含擴展版)、985或211大學學報(須在西北大學圈定之核心刊物目錄內) (前10個刊物為主流刊物,希望重點向前10個刊物投稿) |
2.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依據學校論文寫作、論文評審、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等相關最新文件執行。
論文送審前,需進行預答辯,預答辯沒有通過的,論文不能進入送審環節。所有學位論文均由學校和學院分別送去外審,論文送審結果(三份或兩份)均為不同意答辯的,則不能進入答辯環節;論文送審結果中有一份為不同意答辯,則需再送審一份,如仍為不同意答辯,則不能進入答辯環節;論文送審結果均為同意修改后答辯,則該論文修改后需經學院學術分委員會討論通過后,方可進入答辯環節。
研究生論文答辯應由院系統一安排。研究生導師不能作為本人所指導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每個答辯小組原則上應聘請校外具備相應資格的專家1-2名,答辯小組組長應由校外專家擔任。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 北 大 學碩 士 研 究 生 培 養 方 案
一級學科名稱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一級學科代碼 | 0830 |
二級學科名稱 |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
二級學科代碼 |
083001 083002 |
培養單位名稱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培養單位代碼 | 022 |
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點從1994年開始建設,是我國較早設立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點。2000年成立環境科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5年成立環境工程碩士點。2010年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本學科點現擁有化學分析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和生態環境實驗室,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吸收、總有機碳分析儀、地物光譜儀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以滿足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本學科包括陜西省潔凈煤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環境評價與規劃研究中心、自然保護研究所、水資源與水土保持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有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自然地理學、生態學3個重點學科。近年來,共承擔了各類課題百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20余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30余項。近20年中,共獲得包括省部級一、二等科技進步獎在內的科技成果獎勵5項。
二、培養目標
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式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專門人才。培養研究生系統學習本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打下堅實、寬廣的業務基礎;具備獨立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生態規劃、環境變化、生態環境修復等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的能力,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一門外語;具備優秀的品德素質、團隊合作意識和自律意識。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全球變化與西部環境響應、水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環境評價與規劃、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生態過程與生態修復等。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學制為三年,累計學習年限最長為五年。
五、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習 | 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 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
≥33 | ≥30 | 2 | 1 |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考核方式 | 開課學期 | 備注 | |
公共課 |
政治 理論課 |
SG0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 36 | 2 | 考試 | 1 | 必修 |
SG00003 | 自然辯證法 | 18 | 1 | 考試 | 1 | 必修 | ||
外國語 | SG00004 | 基礎外語 | 72 | 3 | 考試 | 1 | 可以免修免考 | |
SG00005 | 綜合外語 | 72 | 3 | 考試 | 2 | |||
學科課≥21學分 | 平臺課 | S022033 | 環境科學專題 | 54 | 3 | 考查 | 1 | 必修 |
S022034 | 現代環境管理與生態規劃 | 54 | 3 | 考查 | 1 | |||
S022035 | 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 72 | 4 | 考查 | 1 | |||
方向課 | S022036 | 環境監測與分析技術 | 36 | 2 | 考試 | 2 | 環科、環工公共選修 | |
S022037 | 環境影響評價原理與方法 | 54 | 3 | 考查 | 2 | |||
S022038 | 環境地學研究方法 | 36 | 2 | 考查 | 1/2 | 環科方向4選3 | ||
S022039 | 環境生態修復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40 | 全球變化研究進展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4 | GIS原理與空間分析方法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41 | 環境工程技術前沿I | 36 | 2 | 考查 | 2 | 環工方向4選3 | ||
S022042 | 環境工程技術前沿II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43 |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44 | 水資源與水環境前沿 | 36 | 2 | 考查 | 2 | |||
跨門類課 |
全校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修。 最多計4學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統一安排的課程最多計3個學分 |
|||||||
補修課 |
根據入校學生所學專業單獨確定。 導師為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補修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
1.參加科研活動要求
必須至少參加1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考核合格者,取得1個學分。
2.參加學術活動要求
(1)應參加5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結合學位論文選題,撰寫1篇學科發展綜述。(其中至少選聽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組織的科學道德、學術修養報告,或研究生學術月期間各培養單位學風建設主題活動)
(2)應參加1次學校學術月活動并提交論文。
(3)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1次學術報告。
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1個學分。
八、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研究生應參加教學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1個學分。主要形式有:
1.講課、輔導、協助指導本科生的實驗和畢業論文等;
2.深入社會基層從事于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指導、社會服務、調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九、開題報告
按照《關于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意見》(研字[2010]38號)文件要求執行。
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一般應于第四學期末完成,且答辯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十、科研成果及學位論文要求
1.研究生學位申請科研成果要求根據《西北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科研成果規定》(西大研〔2014〕8號)相關要求進行。
2.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依據學校論文寫作、論文評審、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等相關最新文件執行。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 北 大 學碩 士 研 究 生 培 養 方 案
一級學科名稱 | 地理學 |
一級學科代碼 | 0705 |
二級學科名稱 |
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二級學科代碼 |
070501 070502 070503 |
培養單位名稱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培養單位代碼 | 022 |
本學科點從1937年開始建設,是我國創建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1978年創辦“測量與地圖學”碩士點,1983年成立自然地理學碩士點,1993年成立人文地理學碩士點,2003年成立人文地理學博士點,2005年成立自然地理學博士點。該學科點現為陜西省重點學科。
2000年以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等20余項、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和科技計劃項目30余項、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的各類規劃設計和咨詢項目6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5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交流論文9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0余項,地市級科技進步獎勵20余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該語種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應用該語種的寫作和交流能力;具有較強的動手和操作能力,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管理及技術工作,或能從事本專業的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并具備進一步深造的資質,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能夠適應我國當代乃至未來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自然地理過程和演變、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人地關系與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與產業布局;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規劃;土地利用與人居環境;測量學與地圖學、遙感科學、地理信息系統科學和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等。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學制為三年,累計學習年限最長為五年。
五、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習 | 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 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
≥33 | ≥30 | 2 | 1 |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考核 方式 |
開課 學期 |
備注 | ||
公共課 |
政治 理論課 |
SG0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 36 | 2 | 考試 | 1 | 必修 | |
SG00003 | 自然辯證法 | 18 | 1 | 考試 | 1 | 必修 | |||
外國語 | SG00004 | 基礎外語 | 72 | 3 | 考試 | 1 | 可以免修免考 | ||
SG00005 | 綜合外語 | 72 | 3 | 考試 | 2 | ||||
學科課≥21學分 | 平臺課≥9學分 | S022001 | 地理學進展 | 54 | 3 | 考試 | 1 | ||
S022002 | 地理學研究方法 | 54 | 3 | 考試 | 1 | ||||
S022003 | GIS與遙感地學分析 | 54 | 3 | 考試 | 2 | ||||
方向課 | S022004 | 現代自然地理 | 36 | 2 | 考試 | 1 | |||
S022005 | 自然資源評價與管理 | 36 | 2 | 考試 | 2 | ||||
S022006 | 生態學與生態規劃 | 36 | 2 | 考試 | 2 | ||||
S022007 | 城市與區域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08 | 土地與房地產研究專題 | 18 | 1 | 考查 | 1 | ||||
S022009 | 旅游與文化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0 | 規劃實務 | 18 | 1 | 考查 | 2 | ||||
S022011 | 現代測量技術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2 | 現代地圖學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13 | 遙感數字圖像處理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4 | GIS原理與空間分析方法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15 | 地理數據庫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6 | 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 | 36 | 2 | 考查 | 2 | ||||
跨門類課 |
全校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修。 最多計4學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統一安排的課程最多計3個學分 |
||||||||
補修課 | 導師為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補修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
1.參加科研活動要求
必須至少參加1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考核合格者,取得1個學分。
2.參加學術活動要求
(1)應參加10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結合學位論文選題,撰寫1篇學科發展綜述。(其中至少選聽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組織的科學道德、學術修養報告,或研究生學術月期間各培養單位學風建設主題活動)
(2)應參加1次學校學術月活動并提交論文。
(3)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1次學術報告。
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1個學分。
八、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研究生應參加教學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1個學分。主要形式有:
1.講課、輔導、協助指導本科生的實驗和畢業論文等;
2.深入社會基層從事于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指導、社會服務、調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九、開題報告
按照《關于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意見》(研字[2010]38號)文件要求進行。
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一般應于第四學期末完成,且答辯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十、科研成果及學位論文要求
1.研究生學位申請科研成果要求根據《西北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科研成果規定》(西大研〔2014〕8號)相關要求進行。
2.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依據學校論文寫作、論文評審、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等相關最新文件執行。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區域經濟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 北 大 學碩 士 研 究 生 培 養 方 案
一級學科名稱 | 應用經濟學 |
一級學科代碼 | 0202 |
二級學科名稱 | 區域經濟學 |
二級學科代碼 | 020202 |
培養單位名稱 | 城市與環境學院 |
培養單位代碼 | 022 |
一、學科簡介
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二級學科,城市與環境學院區域經濟學的前身為經濟地理專業。早在1937年的自然地理學專業成立后就開始了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并開設此課程,1985年招收本科生。1995年起在人文地理碩士專業中招經濟地理碩士生,2003年城市與環境學院與經濟管理學院共同申請到區域經濟碩士學位授予權,各自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培養方案。本學科擁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7人,教師中,有陜西省教學名師1人;有11人先后到前蘇聯、奧地利、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等國留學或者訪問。擁有省級資源環境與區域規劃實驗教學中心1個,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甲級資質等。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余項,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8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30余項。獲得各種科研獎勵20余項。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素養,扎實的區域經濟學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利用其熟練地閱讀專業文獻、進行寫作和國際交流;熟練掌握區域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獨立從事該專業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或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適應我國當代乃至未來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專業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城鎮化與城鎮經濟、區域開發與區域經濟、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土地與房地產經濟等。
四、培養年限
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累計學習年限最長為5年。支持研究生為完成高水平研究適當延長學習時間,但不得超過最長學習年限要求。
五、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習 | 科研與學術活動環節 | 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
≥33 | ≥30 | 2 | 1 |
課程結構由公共課、學科課、跨門類課、補修課4部分構成。其中,跨門類課程是研究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特點在全校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進行任意選修的課程。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考核 方式 |
開課 學期 |
備注 | |
公共課 |
政治 理論課 |
SG0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 36 | 2 | 考試 | 1 | 必修 |
SG00003 | 自然辯證法 | 18 | 1 | 考試 | 1 | 必修 | ||
外國語 | SG00004 | 基礎外語 | 72 | 3 | 考試 | 1 | 可以免修免考 | |
SG00005 | 綜合外語 | 72 | 3 | 考試 | 2 | |||
學科課 ≥21學分 |
平臺課 ≥9學分 |
S022045 | 城市與區域研究進展 | 54 | 3 | 考試 | 1 |
|
S002P001 | 中級宏觀經濟學 | 54 | 3 | 考試 | 2 | |||
S002P002 | 中級微觀經濟學 | 54 | 3 | 考試 | 2 | |||
方向課 | S022003 | GIS與遙感地學分析 | 54 | 3 | 考試 | 2 | ||
S022046 | 城市與區域分析技術 | 54 | 3 | 考試 | 2 | |||
S022007 | 城市與區域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1 | |||
S022008 | 土地與房地產研究專題 | 18 | 1 | 考查 | 1 | |||
S022009 | 旅游與文化研究專題 | 36 | 2 | 考查 | 2 | |||
S022010 | 規劃實務 | 18 | 1 | 考查 | 2 | |||
跨門類課 |
全校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修。 最多計4學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統一安排的課程最多計3個學分 |
|||||||
補修課 | 導師為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補修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
1.參加科研活動要求
必須至少參加1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考核合格者,取得1個學分。
2.參加學術活動要求
(1)應參加10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結合學位論文選題,撰寫1篇學科發展綜述。(其中至少選聽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組織的科學道德、學術修養報告,或研究生學術月期間各培養單位學風建設主題活動)
(2)應參加1次學校學術月活動并提交論文。
(3)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1次學術報告。
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1個學分。
3. 自然科學類博士研究生還應該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為樣式撰寫一份基金申請書;人文社科類博士研究生應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申請書”為樣式撰寫一份基金申請書。記1個學分。
八、教學與社會實踐環節
研究生應參加教學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1個學分。主要形式有:
1.講課、輔導、協助指導本科生的實驗和畢業論文等;
2.深入社會基層從事于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指導、社會服務、調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等。
九、開題報告
按照《關于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意見》(研字[2010]38號)文件要求進行。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一般應于第四學期末完成,且答辯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十、科研成果及學位論文要求
1.研究生學位申請科研成果要求根據《西北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科研成果規定》(西大研〔2014〕8號)相關要求進行。
2.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依據學校論文寫作、論文評審、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及處理、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等相關最新文件執行。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鄉規劃學學科介紹
學科簡介西北大學城鄉規劃學研究生教育淵源于地理學碩士教育,是我國地理學界最早開展城鄉規劃相關研究的學科點之一。2003年獲得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9及2013年本專業先后通過建設部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初評和復評。2011年獲得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點現擁有城鄉規劃實驗室,具有包括工程掃描儀、大幅面數字噴繪儀、繪圖工作站、服務器等一批儀器設備,可以完成城鄉規劃研究與設計方面各種技術工作。本學科具備國家城鄉規劃與設計乙級資質、土地利用規劃甲級資質,依托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陜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心、西北大學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十一五”以來,承擔了大量城鄉規劃方面的研究與設計項目,涉及區域發展與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等多個領域。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陜西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等多項獎勵。
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區域發展與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區域發展與規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鄉總體規劃及區域開發與區域規劃兩個方面。
2、城市規劃與設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四個方面。
3、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兩個方面。
4、城鄉規劃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土地及房地產管理、城市發展與建設的公共政策分析與研究、城市規劃管理理論與方法、城鄉防災規劃與空間管制等四個方面。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介紹
本學科點從1994年開始建設,是我國較早設立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點。2000年成立環境科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5年成立環境工程碩士點。2010年成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本學科點現擁有化學分析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和生態環境實驗室,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吸收、總有機碳分析儀、地物光譜儀等一批重要的儀器設備,可以滿足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本學科包括陜西省潔凈煤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環境評價與規劃研究中心、自然保護研究所、水資源與水土保持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有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自然地理學、生態學3個重點學科。近年來,共承擔了各類課題百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20余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30余項。近20年中,共獲得包括省部級一、二等科技進步獎在內的科技成果獎勵5項。
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全球變化與西部環境響應、水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環境評價與規劃、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生態過程與生態修復等。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學學科介紹
本學科點從1937年開始建設,是我國創建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1978年創辦“測量與地圖學”碩士點,1983年成立自然地理學碩士點,1993年成立人文地理學碩士點,2003年成立人文地理學博士點,2005年成立自然地理學博士點。該學科點現為陜西省重點學科。2000年以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等20余項、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和科技計劃項目30余項、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的各類規劃設計和咨詢項目6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5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交流論文9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0余項,地市級科技進步獎勵20余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
主要研究方向
本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自然地理過程和演變、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人地關系與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與產業布局;文化遺產與旅游開發規劃;土地利用與人居環境;測量學與地圖學、遙感科學、地理信息系統科學和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等。
添加西北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北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大學報錄比、西北大學考研群、西北大學學姐、西北大學考研真題、西北大學專業目錄、西北大學排名、西北大學保研、西北大學公眾號、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