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專業課資料
資料名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四川大學306西醫綜合考研真題 | ¥188 | ¥480 | ![]() |
四川大學656生物學+939生物化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368 | ¥568 | ![]() |
四川大學656生物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138 | ¥280 | ![]() |
四川大學706藥學綜合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156 | ¥250 | ![]() |
四川大學801生理學考研資料全套 | ¥208 | ¥416 | ![]() |
四川大學939生物化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68 | ¥398 |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四川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為你答疑,送資源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四川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四川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四川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四川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2020四川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四川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四川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四川大學考研難嗎]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大學排名]
[四川大學考研群]
[四川大學研究生學費]
[四川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系簡介
目前學院擁有13個教研室即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寄生蟲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司法精神病學、毒物分析;1個校級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機能學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人體解剖學實驗室、醫學生物分子實驗室);2個本科專業教學實驗室(基礎醫學專業實驗室和法醫學專業實驗室); 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人類疾病生物治療——人類基因組學與法醫學研究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時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干細胞應用研究中心、人類疾病基因組與法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開放實驗室;1個校級開放性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1個鑒定中心——四川大學華西法醫學鑒定中心;2個服務性科室——同位素、電子顯微鏡;1個新藥臨床前藥理研究中心。學院建筑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擁有價值上千萬元的教學、科研設備。2001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級項目8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3項,獲準授權專利10項。獲得國家、省部市級科技成果獎19項,107篇論文被SCI、EI、收錄。培養的幾百名研究生遍布海內外,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及后備人才脫穎而出、茁壯成長。
設有一級學科博、碩士授權點12個——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生理學、法醫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生理學與時間生物學、藥理學;博士后流動站3個——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生物學。其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法醫學、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為省級重點學科、“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堅持教學、科研同步發展。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良好的學風,孕育出享譽中外學術界的劉承釗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專家教授。現有在校學生859名,其中研究生396名;每年承擔了全校研究生、8年制、7年制、本科生課程近80門,近4萬學時。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為省級重點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法醫物證學;四川省精品課程8門——法醫物證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微生物學、法醫學、病理生理學。
學院現有教職工242名,其中正高級職稱43名,副高級職稱52名。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博士生導師28名,碩士生導師63名,博士后在站人員16名。
學院注重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改革開放以來有近200人出國學習、交流、攻讀學位,其中半數已回到工作崗位并成為各學科的中堅力量,同時每年接待多名國內外專家教授來院講學與合作交流。
學院現有博士授權點12個: 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藥理學。碩士點12個: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藥理學。博士后流動站3個: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生物學。
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醫學。2個"211工程"及四川省重點學科:病理生理學、法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疾病基因組與法醫學實驗室、干細胞應用研究中心。為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學院還加強了交叉學科的建設,本著強強聯合的原則,學院共加入了4個交叉學科的建設工作。
學院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堅持教學、科研同步發展, 科研隊伍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實力強大。自2001年以來獲部省科技成果獎14項、市級科技成果獎5項。近五年來,我院承擔了大量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重點和重大項目)41項,經費941萬元;省部級基金82項,經費412萬元;校級立項36項,經費80.6萬元;橫向項目72項,經費279萬元。科研成果豐碩,申報和批準專利30項。三大檢索(SCI、EI、Medline)收錄論文107篇、國外公開刊物發表7篇。學院與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臺港和內地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碩士學位授權點:
生理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免疫學 |
病原生物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藥理學 |
法醫學 |
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 |
醫學神經生物學 |
醫學生理學與時間生物學 |
博士學位授權點:
生理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免疫學 |
病原生物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法醫學 |
藥理學 |
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 |
醫學神經生物學 |
醫學生理學與時間生物學 |
博士后流動站:
基礎醫學 |
生物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教研機構:
人體解剖教研室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講授和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及其發生、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各環節,著重培養學生掌握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它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打下基礎。本教研室歷經原四川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發展而來,1978年被批準為碩士點,1986年即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已為中國解剖學界培養了大量人才。
該室針對研究生、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學生,及海外留學生等不同層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等不同專業學生開設了解剖學-I、解剖學-II、系統解剖學-I、系統解剖學-II、系統解剖學-III、人體形態學模塊-I、人體形態學模塊-II、斷面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十余個層次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中以學生自己動手解剖標本的教學方法為主,理論聯系實際、極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室這種實地解剖為主的教學方法曾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人體解剖學課程在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本室在全國最先開展斷層解剖學的應用研究,其中,對“腹膜后間隙”和“盆筋膜間隙”的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人體體模”的應用研究獲國家發明獎。隨生命科學、現代醫學研究手段的不斷發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形態學領域,除臨床應用解剖學外,本室對腫瘤耐藥及轉移的分子機理、干細胞定向分化等正進行深入研究,并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衛生部科研基金”、“四川省科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經費資助。2000年在本室成立了干細胞應用研究中心,次年該研究中心獲準成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
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是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主要科室之一,現有在編教師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講師5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
本室每年承擔研究生、留學生、四~八年制本科生、進修生等不同層次、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教學任務,年總學時約1500多學時。開設有“組織學與胚胎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醫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實用組織學”、“醫學教學法”、“人體胚胎探謎”、“健康與美容”、“人體生物鐘揭秘”等課程。我室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強調教書育人,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先后承擔了多項四川省、CMB基金和校級教改課題,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校、院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1994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教委重點課程,2004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2013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省級資源共享課和四川大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及公開課程。本室1995年被衛生部授予《三育人先進集體》稱號,近幾年來連續被評為院級先進集體。
本室十分重視研究生培養,系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兼職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4人,每年均承擔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已培養碩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
本室科學研究的重點在神經生物學,特別是脊髓損傷與修復、神經內分泌學、神經免疫學等領域。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經損傷和神經可塑性研究”、“神經免疫調節機理研究”、“糖尿病與神經系統的關系”、“ 唾液酸及其介導的免疫效應在人類生殖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和機理探討”等。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5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4項,教育部國際合作基金2項,85攻關課題1項,CMB基金5項,省級基金8項,校院基金9項,協作課題多項,共獲基金200多萬元,美元1.75萬元。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主編出版了14部有影響的學術專著。1986年獲四川省衛生廳科技進步四等獎,1996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本室擁有神經生物學開放實驗室,四川大學特聘教授王廷華博士任主任。擁有組織化學、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三大公共實驗平臺。此外,還有實驗準備室、動物手術室、動物飼養室等多個支撐系統。具備開展細胞學、組織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相關設備。
本室原名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考慮到本室的科研重點是神經生物學,自1990年以來一直為七年制本科生主持開設神經生物學課程,故2001年經學院批準改名為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本室是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在國內同行專業中享有較高聲譽的科室之一,在國內一直是西南地區解剖學界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科研中心。已故陸振山教授是我國知名的神經解剖學家之一,為原華西醫科大學培養出了第一批神經組織學研究領域的博士。后來博士導師吳良芳教授、歐可群教授、兼職博導祝彼得教授繼續帶領教研室,為我國相關專業培養出了大批專業型的高級研究人員。陸振山、吳良芳、歐可群、操高原、解文、保天然、李永紅、章為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現任主任為周雪教授。2004年我室聘請了王廷華教授,初步形成了以周雪教授、王廷華教授、齊建國教授、王蕾教授、李永紅副教授、楊桂枝副教授、馬芳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數名年輕教師、3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數名國內外兼職教授共同參與的新一代教學科研團隊。目前大家正滿懷信心地為將本室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基地而辛勤耕耘,努力奮斗。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生物化學課程始建于華西協和大學的創立時期。1910年,由英國、美國和加拿大5教會在四川成都華西壩上建立了華西協和大學,并相繼成立文、理、醫、牙、教育、宗教等學院及相應的系科。本課程的創始時期—華西協和大學生物化學系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立的。首任系主任是加拿大人Cornier博士。后來,在我國生物化學界的先驅者、著名生物化學家藍天鶴教授的領導下逐步發展起來。藍天鶴教授早年留學美國,獲生物化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紐約Rochester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英國伯明翰大學生物化學講座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等。1947年回國后在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的基礎上創建了當時中央政府批準并登報告示的國內第一個生物化學研究所。該研究所設備先進、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也為我國早期的生物化學事業培養了人才。解放后,為了適應新中國建設事業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和生物化學事業在全國的發展,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我國的高等教育進行了大調整。在華西協和大學、私立華西協和大學和華西大學的發展歷史基礎上,組建了四川醫學院。原生物化學研究所也被撤銷,留下部分人員成立四川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將另外一部分學術骨干調往國內其它高校或研究所,以幫助這些單位的建立或建設。后來,這些學術骨干都成了這些單位的學術帶頭人和建設骨干,也成了有影響的科學家。本課程不僅為新中國全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生物化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自身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成為一個有較大影響的生物化學學術機構,是我國首批博士及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之一,藍教授是首批博士生導師。經過建國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有了較豐富的積累。20世紀50~60年代在藍天鶴、張玉鈿、徐仲呂等教授,特別是70~90年代在劉秉文、傅繼梁、孫芝琳,陳俊杰、陳曼玲、劉柏林、傅明德,蔡桂英等教授以及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績。
生理學教研室
本室現有教師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5名;實驗師2名;有四川省教學名師和四川大學教學名師各一名;承擔全校醫藥衛生、生物醫學、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生共4個層次的生理學理論課教學及機能學實驗課教學,以及研究生神經生理及生殖生理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科研方向有神經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和生殖生理;同時承擔生理學博士生及碩士生的培養。1985年以來,已畢業研究生114名,其中博士19名。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27項,博士點基金2項,省部級科研基金9項,CMB基金2項。發表論文378篇,其中SCI收錄44篇,EI收錄4篇,專利1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省部門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市級三等獎1項;連續六年獲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教學質量一等獎。
1981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1998年 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基礎醫學及生物醫學博士后流動站組成學科
1998年 被評為原華西醫科大學重點建設課程
1998年 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
2003年 被評為四川大學校級精品課程
2004年 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2004年 被評為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藥理學教研室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藥理藥理教研室(原華西醫科大學藥理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一直從事藥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抗生素等化療藥物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貢獻,近五年我室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 973課題分課題一項,曾經研究已鑒定投產的藥物及制劑60余種,為我國化療藥物等開發與基礎理論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曾獲得國家發明獎三等獎二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廳局級及市級成果獎四項。并在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心血管藥理及中草藥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近5年主編及參編教材和參考書20余本,并多次榮獲藥理學教材評比表彰獎。以第一作者署名發表科研及教學論文近70篇,其中SCI論文35篇。
多年來,藥理學教研室老、中、青幾代教師及技術人員為提高藥理學的教學水平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式及教學條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本室現有教師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3名,實驗員1名。承擔全校臨床醫學八年制,五年制,口腔醫學八年制, 七年制,五年制,婦幼保健,醫學檢驗,基礎醫學,醫藥衛生、醫藥保險,醫學技術,護理,醫藥企業管理等專業各層次學生的藥理學理論課教學及機能學部分實驗課教學,同時還承擔有留學生的全英文藥理學教學任務,以及研究生臨床藥理學、分子藥理學、藥理學進展、實驗藥理學技術等的教學任務。科研方向包括抗腫瘤藥物分子藥理、抗生素藥理、心血管藥理、時間藥理學,神經藥理等。同時承擔藥理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我們熱忱歡迎各地優秀本科畢業生報考我室碩士研究生。同時歡迎海內外有志于藥理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同開創藥理學教學科研新局面。
寄生蟲學教研室
寄生蟲學教研室共有6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高級實驗師1人。
1986年7月獲批準為寄生蟲學科博士點。
1991年獲批準為基礎學科博士后流動站中的寄生蟲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在50年代,寄生蟲學教研室有我國著名寄生蟲學家王正儀教授任教研室主任。王正儀教授在鉤蟲吸血問題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級)。
在80年代及90年代,我室有全國知名的學術帶頭人(胡孝素教授)及老中青三結合的科研梯隊。我室瞄準國際上寄生蟲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有重點地對某些寄生蟲開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獲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多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開展了杜氏利什曼原蟲、間日瘧原蟲、旋毛蟲、肺吸蟲、犬弓首線蟲等的分子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科研成就有:① 在抗杜氏利什曼原蟲單克隆抗體研究方面,已將篩選出的優質單克隆抗體應用于檢測患者血清循環抗原獲得成功,為黑熱病診斷及療效考核提供了一個新的診斷技術,易為病人接受,特異、敏感、重復性好。② 在抗間日瘧原蟲紅內期單克隆抗體研究方面,篩選出對配子體感染力及其在蚊體內發育具有抑制作用的單克隆抗體,在制備配子體疫苗、阻斷間日瘧傳播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③ 通過對我國利什曼原蟲不同種株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國平原疫區、山丘疫區和荒漠疫區分離的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分子生物學特征,從DNA水平發現了導致了不同類型黑熱病的L.d之間的差異。④ 應用PCR鑒定黑熱病保蟲宿主及診斷疑難病例。進行了內臟利什曼病核酸疫苗構建及保護作用研究。⑤ 應用套式PCR系統診斷、鑒別人體瘧原蟲感染。此系統特異、靈敏、穩定、簡便,對瘧疾的診斷、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及疫情監控有實際應用價值。
近年來,我室有陳建平教授、博士導師,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劉佩娜教授、碩士導師,為四川省動物學會理事;王雅靜副教授,碩士導師,為中國動物學會寄生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省動物學會理事兼寄生蟲學專委會副主任。兩位講師均為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教師,科研梯隊已經形成。寄生蟲學博士點是國內最早批準的博士點之一,有較好的科研基礎。
目前我院病原生物學在全國處于第五位。我們在教研室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活躍學術氣氛并加強學術交流。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科研課題,開展新課題的研究。王雅靜副教授課題組正進行陰道毛滴蟲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將陰道毛滴蟲鐵氧還蛋白基因、氫化酶體腺苷酸激酶基因和黏附蛋白33基因進行克隆和序列測定,并在大腸埃希菌中表達出了蛋白質。劉佩娜教授瘧原蟲科研組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合作,承擔日本豐田基金關于亞洲東南部地區人瘧原蟲變異株的流行病學調查項目。已完成中國西南地區部分瘧區瘧原蟲的蟲種調查和鑒定。今后將完成西南地區瘧原蟲的蟲種調查,制作瘧原蟲診斷圖譜。用計算機完成瘧疾的診斷,提高診斷效率。陳建平教授課題組開展軍團菌疫苗構建系列研究,目前正在構建嗜肺軍團菌mip基因與霍亂弧菌CT-B基因的嵌合基因工程雙價核酸疫苗,并進行免疫保護性研究,同時還構建嗜肺軍團菌omps-fl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和lvga-Hsp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目前正在進行該2種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護性指標檢測及評估。該疫苗的構建可望為“非典”病原之一的軍團菌提供有效防御措施;針對我國黑熱病三個疫區劃分(平原型、荒漠型、山丘型),我們對黑熱病各疫區L.D分離株進行核糖體基因間隔區分析及序列測定,為最終在基因水平闡述三個疫區劃分的理論基礎作出貢獻。
法醫精神病學教研室
本教研室現有教師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實驗師1名。承擔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法醫精神病學、法律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現已承擔國家級及省級多項科研項目,同時承擔司法精神病學博士生、研究生的培養以及司法精神病的鑒定工作。我們熱忱歡迎各地優秀本科及碩士畢業生報考我教研室碩士、博士生,同時歡迎海內外有志于司法精神病學、法律心理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同開創法醫精神病學教學、科研新局面。
法醫毒物及藥物分析教研室
法醫毒物分析教研室成立于1984年,1988年與原藥學院毒物分析教研組合并。本教研室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實驗員1名、辦公室人員1名、研究生30余名,設有檢案受理室及樣品室、毒物化學實驗室、高精度儀器分析室、數據處理報告室、教師研究室、教學實驗室等,具備了進行高等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條件。常年承擔著各個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修生的培養工作,并對外受理藥(毒)物鑒定的工作,并承擔對外受理藥(毒)物鑒定的工作,同時具備進行國家級科學研究的條件。歡迎海內外有志于法醫毒物分析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創教學科研新局面。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學科介紹
學院現有博士授權點12個: 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藥理學。
碩士點12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藥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
博士后流動站3個: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生物學。
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醫學。2個"211工程"及四川省重點學科:病理生理學、法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疾病基因組與法醫學實驗室、干細胞應用研究中心。為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學院還加強了交叉學科的建設,本著強強聯合的原則,學院共加入了4個交叉學科的建設工作。
學院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堅持教學、科研同步發展, 科研隊伍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實力強大。自2001年以來獲部省科技成果獎14項、市級科技成果獎5項。該院承擔了大量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包括重點和重大項目)41項,經費941萬元;省部級基金82項,經費412萬元;校級立項36項,經費80.6萬元;橫向項目72項,經費279萬元。科研成果豐碩,申報和批準專利30項。三大檢索(SCI、EI、Medline)收錄論文107篇、國外公開刊物發表7篇。學院與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臺港和內地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年度 | 在研項目及經費(萬元) | |||||||||
國家級立項 | 部、省級立項 | 校級立項 | 橫向項目 | 其他項目 | ||||||
項目數 | 到帳經費 | 項目數 | 到帳經費 | 項目數 | 到帳經費 | 項目數 | 到帳經費 | 項目數 | 經費或自理 | |
2001年 | 2 | 3.5 | 1 | 60 | ||||||
2002年 | 14 | 79.3 | 19 | 73.1 | 4 | 11 | ||||
2003年 | 18 | 270.6 | 28 | 91.6 | 5 | 22 | 13 | 25 | ||
2004年 | 28 | 261.6 | 28 | 78.3 | 3 | 24 | 19 | 44.2 | ||
2005年 | 19 | 221.6 | 18 | 51.2 | 5 | 12 | 40 | 152.1 | ||
2006年 | 9 | 68.6 | 8 | 25.3 | 6 | 21 | 20 | 40.9 | ||
合計 | 88 | 901.7 | 103 | 323 | 19 | 79 | 97 | 333.2 | ||
總項目數:307 項, 總經費:1 636.9 萬元 |
科研成果(2002年以來) | ||||||||||
獲獎項數 | 專利項目數 | 論文類成果數(篇、部) | ||||||||
國家級 | 省部級 | 市級 | 校級 | 三大檢索收錄 | 國外公開刊物 | 國際會議論文 | 國內核心刊物 | 國內公開刊物 | 科技專著 | |
6 | 19 | |||||||||
2 | 1 | 8 | ||||||||
4 | 3 | 14 | ||||||||
1 | 2 | 37 | ||||||||
1 | 1 | 3 | 29 | |||||||
5 | ||||||||||
14 | 5 | 10 | 107 | |||||||
共 19 項 | 共107 篇 |
學院現有教職工242名,其中正高級職稱43名,副高級職稱52名。學院師資隊伍穩定,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實力強,學術帶頭人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作為學校的重要教學基地,學院始終將教學作為學院的工作重點。
學院制定有完善的青年師資培養規劃和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并有規范的培養規劃登記表,效果好。
學院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對新進教師實行人事代理制,并作好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對新進教師以及1994年1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未參加崗前培訓的教師,繼續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并將崗前培訓工作與教師資格證書發放、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結合起來。
學院建立導師制,各教研室必須為每位青年教師指定一位指導教師,與室主任一起為青年教師制定培養方案。同時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學位。
2000年以來,學院為了扶持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共安排青年師資出國進修、留學28人,現已學成歸來17人;安排國內進修5人。2000年以來學院自籌經費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學術交流與教學研討會,共計35.76萬元。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領導介紹
院長:
侯一平
男 1954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1978.10—1983.07 四川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專業學習;
1983.07—1985.09 華西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助理編輯;
1985.09—1988.07 華西醫科大學法醫學系法醫物證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07—1994.05 華西醫科大學法醫系助教、講師、教授(其間:1992.12評聘為教授,1992.12—1993.12德國科隆大學訪問學者);
1994.05—1999.09 華西醫科大學法醫系主任(其間: 1995.05—1996.05德國不萊梅大學洪堡基金學者,1996.05起為博士生導師);
1999.09—2000.12 華西醫科大學法醫學院院長;
2000.12—2001.08 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2001.08—2001.10 農工黨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2001.10—2001.11 農工黨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2001.11—2003.08 農工黨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2003.08—2007.08 農工黨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
2007.08—現在 農工黨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國家教學名師。
侯一平教授是我國唯一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獎學金的法醫學者。現為國際法醫遺傳學會華語區專委會(Chinese Speaking Working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rensic Genetics)主席;教育部高等學校法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法醫學會物證專委會主任委員;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法醫學分會主任委員。2004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 2008年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
侯一平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多項科研任務,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發表的學術論文收錄于 Medline有121篇,收錄于SCI有61篇,其中發表于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雜志上的單篇論文已被引用66次。2003年以來,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2008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他指導博士研究生21 名,指導碩士研究生23名。其中,指導博士研究生顏靜的學位論文《人類21號染色體新STR遺傳標記的法醫及醫學遺傳學研究》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他為大學本科講授法醫物證學提供了全新課程體系,在法醫物證學教學課程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2005年教學課程改革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主講的法醫物證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他主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物證學》,主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學》,2009年法醫學教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侯一平教授現任《中國法醫學雜志》編委會副主任;《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副主編;《中國司法鑒定雜志》,《法醫學雜志》,《中國輸血雜志》,《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
齊建國
1957年9月出生。1982年11月畢業于原四川醫學院(后改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之后在原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組織胚胎學教研室讀研究生,師從陸振山教授,198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1996年9月公派自費出國進修,2000年9月回國。在國外四年期間,先后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醫學院和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人類基因治療研究所進修學習,從事分子神經生理學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治療等方面的研究。
2000年12月至2005年6月任四川大學實驗室及設備管理處處長。
2003年3月起,任成都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自1990年起,為本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七年制的學生主持開設了新型邊緣學科課程--神經生物學,長期負責這門課程的教學組織工作,主持編寫了教科書,使學校成為當時全國醫學院校最早開設此門課程的幾所學校之一。
1993年被聘為碩士生導師,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已畢業研究生4名,目前在讀4名。作為本教研室博士生指導小組的一名成員,參與了2名博士生的指導和培養。
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學,興趣于腦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應激活動與神經內分泌、應激活動與神經免疫的關系、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治療。
主持完成課題—貓延髓吻側腹外側區的結構與傳入聯系-電鏡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CMB資助。目前已在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30余篇。2003年獲國家華夏英才出版基金資助,主編60萬字的專著《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治療》,科學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1993年獲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
2005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黃寧
教授,畢業四川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先后獲得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副院長,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為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感染炎癥發熱低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生理科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四川省衛生廳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從事病理生理學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負責和參加2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基金;CMB重點科研項目基金等研究工作,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及綜述70余篇, 主編、參編教材及專著5部。曾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病理生理學“四川省精品課程”、四川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或獎勵。
李華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1年8月、2002年8月赴香港中文大學進修。2005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訪學。
鮑朗
1954年6月出生,醫學博士,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分子感染免疫。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大學、荷蘭皇家醫學研究院等學習。
學術任職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基礎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醫學會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雜志編委,中國醫學科學雜志(英文版)編委等。曾任:四川大學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等職。
主要從事致病微生物分子致病機制、感染免疫、致病基因結構功能和分子疫苗研究,在結核病和鉤端螺旋體病等重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學術影響。近年在國際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有關論著100多篇,多次被SCI、EI、Medline等檢索系統收錄和國際國內同行引用。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共40多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多項。 作為負責人和主研人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發明獎一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共7項。培養博、碩士研究生數十名,博士后多名。榮獲“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霍英東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成都市杰出青年”;“四川省學術帶頭人”等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郭曉偉
1975年10月出生,副教授,四川大學法學院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律碩士。
現任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系信息
通訊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基礎與法醫學院
郵政編碼:610041
聯系電話:(028)85501243、85501550
傳真: (028) 85503204; 85501549
學院官網:http://jcfy.scu.edu.cn/index.htm
更多內容可登陸學院官網進行查詢。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考研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通知
歡迎報考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根據《四川大學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實施辦法》(川大研【2012】94號)有關規定,經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組研究,2016年我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安排如下:
- 復試報到時間安排:
報到地點: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十七號華西校區
逸夫樓一樓學院辦公室106
報到時間:3月16日,8點-12點、14點-17點。在各專業復試時間前先到報到點報到,進行資格審查后到各專業復試點進行復試
2、體檢安排:
體檢時間:3月12日—3月25日(工作日)下午14:30——17:00
體檢地點:望江校區校醫院或華西校區校醫院
注意事項:自帶1張1寸照片貼體檢表、可任選時間和校醫院,體檢表于3月25日前自行交回報到處,體檢表須貼有考生照片,校醫院蓋章及體檢合格章,否則視作無效。
- 復試報到時所需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均需準備原件及復印件各1套(復印件請先進行裝訂,不需要封面)。
三、復試內容:
筆試、綜合面試與外語能力測試
- 成績計算方法:
加權公式:S總=(S初/5)×50%+(S復/2)×50%
五、各專業具體復試時間和地點:(報到后按各專業復試時間、地點進行復試)
專業 | 時間 | 地點 |
法醫病理學與法醫臨床學 | 3月16日下午2:00 | 法醫樓四樓會議室 |
法醫學(法醫病理學、法醫臨床學、醫事法醫) | ||
法醫學(法醫遺傳學) | 3月16日上午9:00 | 法醫樓九樓會議室 |
法醫學(法醫毒物分析) | 3月16日上午9:00 | 法醫樓七樓會議室 |
法醫毒物學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3月16日上午9:00 | 華西逸夫樓三樓生化會議室 |
免疫學 | 3月16日上午9:00 | 華西逸夫樓五樓免疫會議室 |
藥理學 | 3月16日下午2:00 | 華西五樓藥理學會議室 |
生理學、醫學生理學 |
3月16日下午2:30 | 華西逸夫樓四樓生理會議室 |
我院復試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各專業復試名單:
(以下名單不含推免生)
姓名 | 專業名稱 |
趙丹 | 醫學生理學 |
彭博 | 醫學生理學 |
李鶴 | 藥理學 |
彭恒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曾樹樹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丁潤中 | 生理學 |
馬鵬嬌 | 免疫學 |
李琴 | 免疫學 |
周晶 | 法醫學 |
占夢軍 | 法醫學 |
楊以文 | 法醫學 |
嚴赫 | 法醫學 |
吳苗 | 法醫學 |
吳昊 | 法醫學 |
王淇 | 法醫學 |
王萌鴿 | 法醫學 |
王莉曉 | 法醫學 |
孫振玉 | 法醫學 |
孫樂平 | 法醫學 |
曲東 | 法醫學 |
馬亞青 | 法醫學 |
馬紅娟 | 法醫學 |
呂朝旭 | 法醫學 |
陸濤 | 法醫學 |
柳丹鳳 | 法醫學 |
李燁 | 法醫學 |
李洋 | 法醫學 |
李林峰 | 法醫學 |
蹇慧 | 法醫學 |
黃浩瀾 | 法醫學 |
胡明輝 | 法醫學 |
陳晗 | 法醫學 |
曹樹強 | 法醫學 |
符穎強 | 法醫毒物學 |
魏智彬 | 法醫病理學與法醫臨床學 |
呂翔 | 法醫病理學與法醫臨床學 |
劉明哲 | 法醫病理學與法醫臨床學 |
八、咨詢聯系電話:028-85501558 黃老師
九、舉報受理:
028-85501242 鄭老師
舉報受理方式: 實名電話或實名紙質材料
注:1、不能按時前來參加復試的考生視作自動放棄。
2、我院各專業上線人數不均衡,復試后第一志愿專業未被錄取的同學,可自愿選擇參加學院內其它公布調劑專業進行調劑復試。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
四川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認定的14所“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之一。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筑面積254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一、招生人數
2016年我校預計招收碩士研究生5570名,其中學術型學位3500名左右,全日制專業學位2070名左右(所有專業代碼中第三位為“5”的學科專業為全日制專業學位類別或領域)。各招生單位招生人數為預計招生人數(包括接收推薦免試生、統考生、單考生等),實際錄取數待國家招生計劃下達后綜合考生報考情況、考試情況方能確定。
各學科專業、領域(除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均可接收應屆本科推薦免試研究生,2016年預計接收推薦免試生2000名左右。
二、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外語通過國家四級(425分以上)或通過在職人員申請學士學位外語考試,以及在核心期刊上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方能報考。復試時須加試(筆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復試時應交驗大專畢業證書及同等學力證明材料原件。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項要求。
(2)之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2.報名參加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一)中的各項要求。
(2)之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3.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4.報名參加除法律碩士(非法學)、法律碩士(法學)、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第(一)中的各項要求。
5.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只招收符合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專業的應屆或往屆本科畢業生。對于已經獲得住院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人員原則上不得報考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三)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學歷后連續工作4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或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定向就業本單位的在職人員;或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工作2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定向就業本單位的在職人員。
統考科目中的英語、政治理論、數學和西醫綜合均由我校自主命題。考試科目中的其余統考科目,均使用國家命制的統考科目試題。網報時選擇一組考題,報名結束后,由我校統一修改科目代碼。
學術學位各學科和專業學位中的建筑學碩士、工程碩士、城市規劃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風景園林碩士、林業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護理碩士、藥學碩士、中藥學碩士等13個專業學位類別可設置單獨考試。
單考初試合格考生與統考考生一并參加復試,依據初試和復試綜合計算后的總入學考試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四)推免生的報考
經本科畢業學校(具有開展推免工作資格的高校)選拔并確認資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團”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的推免生),須在國家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網址:http://yz.chsi.com.cn/tm)填報志愿并參加復試。規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落實接收單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資格。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全國統考,不再領取校驗碼、登記表,不再進行現場確認。
具體情況詳見《四川大學2016年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章程》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除推免生外的所有考生(包括統考生、單考生、聯考生)必須進行網上報名及繳費后,才能進行現場確認。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區、市)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時間
2015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至22:00(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網上報名地址:http://yz.chsi.com.cn/。
(二)現場確認時間
2015年11月8-11日,確認地點為網報時選擇的報名點(現場確認具體安排詳見11月初公布的《2016年報考全國碩士學位研究生四川大學報考點現場確認安排及注意事項》)。
(三)注意事項
1.請仔細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四川大學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在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經考生確認的報考信息在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
2.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生源缺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3.在錄取當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4.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招生單位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5.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招生單位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嚴肅處理。
6.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并在考生提交報名信息三天內反饋校驗結果。考生可隨時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及時到學籍學歷權威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在現場確認時將認證報告交報考點核驗。
考生持境外獲得的學歷證書報考,須通過(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資格審查時須提交認證報告。
7.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考生,須在現場確認時間截止前將《報考2016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寄送到四川大學研招辦,否則將不被納入本計劃報考。
8.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在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填報本人入伍批準書編號和退出現役證編號。
9.以下考生的報考點必須選擇為5101(四川大學),必須來四川大學進行現場確認和考試:
(1)考試方式為單獨考試、強軍計劃的考生;
(2)報考專業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的考生;
(3)選擇第四單元考試科目代碼為501、502、503、504、505、509、510的考生。由于考點容量有限,請以上考生盡早報名。
四、考試
1.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初試時間為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8日進行,初試科目詳見《四川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考試科目中的101思想政治理論、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及201英語一、202俄語、203日語、204英語二、301數學一、302數學二、303數學三、306西醫綜合、307中醫綜合、312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397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398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497法碩聯考綜合(法學)、498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其余考試科目由我校自主命題。
3.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4.初試成績滿足要求的考生必須參加復試。復試地點統一安排在四川大學,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5.復試包括外國語聽力、口語測試和綜合復試。綜合復試將采取面試加專業知識綜合筆試方式進行。
6.同等學力考生,初試成績達到復試分數線后須加試兩門報考專業的本科主干課程,具體科目詳見招生專業目錄。
7.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不加試。
五、體檢
體檢時間:考生復試期間,具體時間詳見各招生單位復試通知。
體檢醫院:四川大學校醫院。
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和《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的規定和要求執行。
六、錄取
考生入學考試總成績由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綜合加權計算得出,考生按入學考試總成績排隊錄取。所有擬錄考生必須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考核及體檢,考核結果不合格者不予錄取。擬錄取的非定向就業類別碩士生,須調檔審查合格后,發給錄取通知書;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均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參加單獨考試的考生,只能被錄取為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錄取考生于2016年秋季入學,報到時須攜帶本人錄取通知書、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原件。
七、聯系方式
四川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028-85461353(文科、理科),028-85460721(工科),028-85400638(醫科)
Email:[email protected]
四川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scu.edu.cn/
各招生單位聯系方式:請查閱《四川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聯系方式》
八、其它說明
1.四川大學按照國家及四川省規定向所有研究生收取學費,同時設立獎助學金用于支持學生完成學業。四川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完備,由國家獎助金和學校獎助金兩部分構成。國家獎助金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學校獎助金包括學校學業獎學金和學校“三助”崗位津貼。具體情況請詳見《四川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方案》(http://gs.scu.edu.cn/newDetail.aspx?ID=1951)。
2.考生報考須符合報考條件,報考資格在復試時進行審查,一經查實不符合報考條件,將取消報考,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有關研究生招生信息和動態請密切關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四川大學研究生院主頁http://gs.scu.edu.cn/、四川大學研招網http://yz.scu.edu.cn/。
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方式
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辦公/通訊地址:人民南路三段17號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逸夫樓1樓6號
電話:028-85501243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四川大學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