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上海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上海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上海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上海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上海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上海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上海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上海大學考研難嗎]
[上海大學研究生院]
[上海大學考研群]
[上海大學研究生學費]
[上海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法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16年上海大學法學院考研復試分數線
學院 | 專業 | 上海大學復試分數 | |||
總分 | 外語 | 政治 | 單科 | ||
法學院 | 法學(030100) | 350 | 54 | 54 | 99 |
法律(非法學)(035101) | 320 | 55 | 55 | 85 | |
法律(法學)(035102) | 315 | 45 | 45 | 68 |
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報考人數統計
學院 | 專業 | 統考報考人數 | 推免生 | 合計報考人數 |
法學院 | 法學(030100) | 139 | 19 | 158 |
法律碩士(非法學)(035101) | 274 | 3 | 277 | |
法律碩士(法學)(035101) | 43 | 1 | 44 |
上海大學2015年法學院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復試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一、復試工作原則
1、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2、復試比例原則
二、復試工作領導小組
(一)復試領導小組
組長:李鳳章
成員:劉俊敏許春明
(二)復試工作小組
成員:江曉雙洪蕾
(三)復試監督小組
組長:吳仲鋼
成員:盧欣
三、復試方案
(一)招生人數
法學碩士55人(含推薦免試學生19人)
法律碩士(非法學)55人(含推薦免試學生3人)
法律碩士(法學)20人(含推薦免試學生1人)
(二)復試比例
1:1.2
(三)復試分數線
總分300分,單科(滿=100)42分,單科(滿>100)63分。
(四)復試內容和錄取排名規則
1、復試內容
研究生復試由筆試和面試組成,筆試部分內容包括英語聽力和專業課,面試內容包括專業綜合能力和英語口語。
2、復試各部分分數組成
研究生復試總分為300分,其中專業課筆試100分、專業課面試100分、英語聽力50分、英語口語50分。
3、擬錄取排名規則
總成績由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構成,按照總成績從高到低排序,確定擬錄取名單。
總成績計算公式為:總成績=初試成績+復試成績
復試總分低于180分者,不予錄取。
(五)資格審查
1、資格審查內容
(1)應屆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學生證、在校歷年成績大表原件(學校教務部門或檔案管理單位提供);
(2)往屆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學歷證書、在校歷年成績大表原件(學校教務部門或檔案管理單位提供);
(3)同等學歷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專科畢業證書、本科階段八門主干課程成績單;
以上證書均為原件(復印件無效)。
2、資格審查時間:2015年3月28日上午8:00-10:30
資格審查地點:BJ203
(六)復試的時間和地點
1、報到時間和地點
報到時間:2015年3月28日上午8:00—10:30
報到地點:BJ203
2、筆試時間和地點
專業筆試:3月28日14:00---16:00地點:BJ203、BJ204
英語聽力:3月28日16:30---17:00地點:C樓六樓
3、面試時間地點
時間為2015年3月29日上午(8:30開始),地點:A427,B416b,B422,B415a。
注:所有符合條件的考生請報到時在報到地點領取復試通知書,不另行通知。
注意事項:
1、考生自備2B鉛筆、橡皮。
2、專業課考試科目
(1)法學碩士: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2)法律碩士(非法學)和法律碩士(法學):憲法、中國法制史、法理學、民法、刑法。
3、考生自行攜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的常規體檢報告單(升學體檢)。
1、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2、復試比例原則
二、復試工作領導小組
(一)復試領導小組
組長:李鳳章
成員:劉俊敏許春明
(二)復試工作小組
成員:江曉雙洪蕾
(三)復試監督小組
組長:吳仲鋼
成員:盧欣
三、復試方案
(一)招生人數
法學碩士55人(含推薦免試學生19人)
法律碩士(非法學)55人(含推薦免試學生3人)
法律碩士(法學)20人(含推薦免試學生1人)
(二)復試比例
1:1.2
(三)復試分數線
總分300分,單科(滿=100)42分,單科(滿>100)63分。
(四)復試內容和錄取排名規則
1、復試內容
研究生復試由筆試和面試組成,筆試部分內容包括英語聽力和專業課,面試內容包括專業綜合能力和英語口語。
2、復試各部分分數組成
研究生復試總分為300分,其中專業課筆試100分、專業課面試100分、英語聽力50分、英語口語50分。
3、擬錄取排名規則
總成績由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構成,按照總成績從高到低排序,確定擬錄取名單。
總成績計算公式為:總成績=初試成績+復試成績
復試總分低于180分者,不予錄取。
(五)資格審查
1、資格審查內容
(1)應屆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學生證、在校歷年成績大表原件(學校教務部門或檔案管理單位提供);
(2)往屆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學歷證書、在校歷年成績大表原件(學校教務部門或檔案管理單位提供);
(3)同等學歷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專科畢業證書、本科階段八門主干課程成績單;
以上證書均為原件(復印件無效)。
2、資格審查時間:2015年3月28日上午8:00-10:30
資格審查地點:BJ203
(六)復試的時間和地點
1、報到時間和地點
報到時間:2015年3月28日上午8:00—10:30
報到地點:BJ203
2、筆試時間和地點
專業筆試:3月28日14:00---16:00地點:BJ203、BJ204
英語聽力:3月28日16:30---17:00地點:C樓六樓
3、面試時間地點
時間為2015年3月29日上午(8:30開始),地點:A427,B416b,B422,B415a。
注:所有符合條件的考生請報到時在報到地點領取復試通知書,不另行通知。
注意事項:
1、考生自備2B鉛筆、橡皮。
2、專業課考試科目
(1)法學碩士: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2)法律碩士(非法學)和法律碩士(法學):憲法、中國法制史、法理學、民法、刑法。
3、考生自行攜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的常規體檢報告單(升學體檢)。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王勉青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王勉青
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個人簡介: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992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9年6月上海社科院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3年6月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經歷
1992年7月到上海工業大學、上海大學任教,并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二、論著、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著
1.《商標法案例教程》,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研究》,副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我國專利權濫用法律調整的規定性,專利法研究2007
(二)科研項目
1.上海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創建錄,主持人,2008
2.創業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主持人,2007
3.上海市品牌戰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評價,主持人,2006
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個人簡介: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992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9年6月上海社科院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3年6月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經歷
1992年7月到上海工業大學、上海大學任教,并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二、論著、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著
1.《商標法案例教程》,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研究》,副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我國專利權濫用法律調整的規定性,專利法研究2007
(二)科研項目
1.上海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創建錄,主持人,2008
2.創業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主持人,2007
3.上海市品牌戰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評價,主持人,2006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劉俊敏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個人簡介:
劉俊敏,國際法學博士、教授,上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主持省級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軟科學項目等多項。在《國際貿易問題》、《理論探索》、《河北法學》、《理論前沿》、《學術論壇》等中外雜志上發表論文40余篇,獨立撰寫著作一部,參編著作、教材多部。
個人簡介:
劉俊敏,國際法學博士、教授,上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主持省級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軟科學項目等多項。在《國際貿易問題》、《理論探索》、《河北法學》、《理論前沿》、《學術論壇》等中外雜志上發表論文40余篇,獨立撰寫著作一部,參編著作、教材多部。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劉華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劉華
研究方向:民商法、中日比較法
個人簡歷:天津人、法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民事訴訟法、商法、信托法
學歷經歷:
于2004年4月取得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于2009年4月取得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主要工作經歷:
2009年12月留學回國,并在上海大學任教。
研究方向:民商法、中日比較法
個人簡歷:天津人、法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民事訴訟法、商法、信托法
學歷經歷:
于2004年4月取得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于2009年4月取得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主要工作經歷:
2009年12月留學回國,并在上海大學任教。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李智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研究方向:民商法
個人簡介:
李智(1968年10月——),女,重慶市涪陵區人。民商法博士、教授。
主講課程:民法、法律英語等。
研究領域:信托法、公司法、傳統民法、知識產權法等。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1985年9月——1989年7月: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獲英美文學學士學位;
2.1995年9月——1998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涉外經濟法方向),獲法學碩士學位;
3.2002年9月——2005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在職),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法學家趙旭東教授。
(二)經歷:
1.1989年8月——1995年8月:從事外貿翻譯工作,取得國家認證的翻譯職稱(中級翻譯);
2.1998年7 月——2003年4月: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擔任講師;
3.2003年5月——2009年8月: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法學院,擔任副教授,2005年9月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
4.2009年9月——:上海大學法學院,擔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二、研究成果
(一)主要論文:
自進入上海大學以來,已在法學核心、中文核心等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三十余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廉租房房地產投資信托的域外經驗及其借鑒”,《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法學類CSSCI);
2.“論企業社會責任中的利益平衡”,《理論學刊》,2011年第6期;
3.“中國房地產投資信托風險規避機制之建構”,《上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6期(高校綜合類CSSCI);
4.“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之功能演繹與成因探析”,《當代法學》,2008年第2期(法學類CSSCI);
5.“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法律制度之基本理論”,《河北法學》,2007年第9期(法學類CSSCI);
6.“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風險之法律規制與運營控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8期(經濟類CSSCI);
7.“房地產投資信托運作中的幾個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政治類CSSCI);
8.“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之制度優勢”,《法學雜志》,2006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9.“改革股份折價發行禁止的必要性”,《人民司法》,2005年第4期;
10.“股票折價發行禁止之反思”,《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法學類CSSCI);
11.“公司減資制度初探“,《政法論壇》,2005年第1期(法學類CSSCI);
12.“CEO法律地位與法律責任問題研究”,《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5期(法學類CSSCI);
13.“英國小公司法改革評介”,《當代法學》,2003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14.“上市公司收購與小股東權益保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政治類CSSCI);
15.“互聯網經濟對美國商標法中外國語商標之沖擊”,《知識產權》,2002年1期(法學類CSSCI):
16.“中國大陸與澳門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制度之比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政治類CSSCI);
17.“中國大陸與澳門勞動關系法律制度之比較”,《上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高校綜合類CSSCI);
18.“中國金融服務貿易與GATS法律框架銜接之構想”,《現代法學》,1998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二)主要著作:
專著、主編、副主編著作十余部,代表性著作如下:
1.《農村土地120問》,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新編民法總論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新編物權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4.《新編合同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5.《新編婚姻家庭與繼承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6.《新編公司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7.《新編證券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8.《新編破產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9.《新編商法案例教程》,副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0.《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法律制度研究》,專著,19.2萬字,2008年1月版,法律出版社;
11.《企業商標權益保護》,專著,19.7萬字,2004年5月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12.《物業管理條例釋義》,參編,“法律責任”一章,2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6月版;
13.《國家司法考試應試指南案例分析題精析》,副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5月版。
(三)承擔課題:
主持承擔兩項省部級課題;已主持完成上海市哲社課題一項、上海市教委課題兩項:
1.主持:“保障性住房REITs: 路徑依賴與制度設計”,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12BFX003),(2012年7月——),在研;
2.主持:“廉租房REITs: 瓶頸與出路”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3ZS067.),(2012年7月——),在研;
3.主持:“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運行機制之法律經濟分析”,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2007年7月——2009年7月;
4.主持:“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風險規避機制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5.主持:“企業商標對策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2002年1月——2004年12月。
個人簡介:
李智(1968年10月——),女,重慶市涪陵區人。民商法博士、教授。
主講課程:民法、法律英語等。
研究領域:信托法、公司法、傳統民法、知識產權法等。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1985年9月——1989年7月: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獲英美文學學士學位;
2.1995年9月——1998年7月: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涉外經濟法方向),獲法學碩士學位;
3.2002年9月——2005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在職),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法學家趙旭東教授。
(二)經歷:
1.1989年8月——1995年8月:從事外貿翻譯工作,取得國家認證的翻譯職稱(中級翻譯);
2.1998年7 月——2003年4月: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擔任講師;
3.2003年5月——2009年8月: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法學院,擔任副教授,2005年9月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
4.2009年9月——:上海大學法學院,擔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二、研究成果
(一)主要論文:
自進入上海大學以來,已在法學核心、中文核心等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三十余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廉租房房地產投資信托的域外經驗及其借鑒”,《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法學類CSSCI);
2.“論企業社會責任中的利益平衡”,《理論學刊》,2011年第6期;
3.“中國房地產投資信托風險規避機制之建構”,《上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6期(高校綜合類CSSCI);
4.“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之功能演繹與成因探析”,《當代法學》,2008年第2期(法學類CSSCI);
5.“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法律制度之基本理論”,《河北法學》,2007年第9期(法學類CSSCI);
6.“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風險之法律規制與運營控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8期(經濟類CSSCI);
7.“房地產投資信托運作中的幾個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政治類CSSCI);
8.“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之制度優勢”,《法學雜志》,2006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9.“改革股份折價發行禁止的必要性”,《人民司法》,2005年第4期;
10.“股票折價發行禁止之反思”,《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法學類CSSCI);
11.“公司減資制度初探“,《政法論壇》,2005年第1期(法學類CSSCI);
12.“CEO法律地位與法律責任問題研究”,《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5期(法學類CSSCI);
13.“英國小公司法改革評介”,《當代法學》,2003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14.“上市公司收購與小股東權益保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政治類CSSCI);
15.“互聯網經濟對美國商標法中外國語商標之沖擊”,《知識產權》,2002年1期(法學類CSSCI):
16.“中國大陸與澳門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制度之比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政治類CSSCI);
17.“中國大陸與澳門勞動關系法律制度之比較”,《上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高校綜合類CSSCI);
18.“中國金融服務貿易與GATS法律框架銜接之構想”,《現代法學》,1998年第6期(法學類CSSCI)。
(二)主要著作:
專著、主編、副主編著作十余部,代表性著作如下:
1.《農村土地120問》,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新編民法總論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新編物權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4.《新編合同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5.《新編婚姻家庭與繼承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6.《新編公司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7.《新編證券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8.《新編破產法案例教程》,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9月版;
9.《新編商法案例教程》,副主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0.《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法律制度研究》,專著,19.2萬字,2008年1月版,法律出版社;
11.《企業商標權益保護》,專著,19.7萬字,2004年5月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12.《物業管理條例釋義》,參編,“法律責任”一章,2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6月版;
13.《國家司法考試應試指南案例分析題精析》,副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5月版。
(三)承擔課題:
主持承擔兩項省部級課題;已主持完成上海市哲社課題一項、上海市教委課題兩項:
1.主持:“保障性住房REITs: 路徑依賴與制度設計”,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12BFX003),(2012年7月——),在研;
2.主持:“廉租房REITs: 瓶頸與出路”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3ZS067.),(2012年7月——),在研;
3.主持:“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運行機制之法律經濟分析”,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2007年7月——2009年7月;
4.主持:“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風險規避機制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5.主持:“企業商標對策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2002年1月——2004年12月。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李瑞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研究方向:法律文化比較法
個人簡介:
李瑞,主要講授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主要研究方向:法律文化、比較法。
發表主要論文:
1.《“IKEA“域名搶注案的法律思考》,載《域名與知識產權保護》,2001年知識產權出版社。
2.《論比較廣告的有關法律問題》上海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3.《中國人文精神構建與法治的實現》,載2002年10月《上海大學法學論壇》,上海大學出版社。
4.《中國知識分子階層分析》,上海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5.《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載《上海大學法學評論》,2004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6.《法的編纂模式比較》,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4期。
7.《中德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研究》,載《中國法與歐洲法》,2005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參編主要著作:
1.《知識產權名案新析》,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2.《現階段中國階級階層透視》,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3.《外國法律制度導論》,200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4.《法律社會學導論》,2004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參與主要課題:
1.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計算機犯罪問題研究》。
2.參與“十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法律社會學導論》。
3.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人文精神與法治基礎》。
個人簡介:
李瑞,主要講授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主要研究方向:法律文化、比較法。
發表主要論文:
1.《“IKEA“域名搶注案的法律思考》,載《域名與知識產權保護》,2001年知識產權出版社。
2.《論比較廣告的有關法律問題》上海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3.《中國人文精神構建與法治的實現》,載2002年10月《上海大學法學論壇》,上海大學出版社。
4.《中國知識分子階層分析》,上海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5.《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載《上海大學法學評論》,2004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6.《法的編纂模式比較》,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4期。
7.《中德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研究》,載《中國法與歐洲法》,2005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參編主要著作:
1.《知識產權名案新析》,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2.《現階段中國階級階層透視》,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3.《外國法律制度導論》,200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4.《法律社會學導論》,2004年上海大學出版社。
參與主要課題:
1.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計算機犯罪問題研究》。
2.參與“十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法律社會學導論》。
3.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人文精神與法治基礎》。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李立新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研究方向:商法(主要是公司法、證券法)和勞動法
個人簡介:李立新,女,江蘇張家港人,中共黨員,留日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本科生的《商法》、《證券法》、《日本商法概論》,研究生的《公司法和證券法研究》。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988年6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2001年3月日本廣島大學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4年3月日本廣島大學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二)主要經歷
1988年8月到江蘇張家港工商局工作,擔當經濟合同管理和仲裁等工作。
1989年9月到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學校工作,主講《經濟合同法》、《會計學原理與會計法》等專業課程,并兼任校團委書記等行政工作。
1997年3月去日本廣島大學留學,2004年4月回國,同年10月至上海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
二、論著、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文
1.“金融糾紛非訴解決機制探析—以日本金融ADR為借鑒”,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8月版。
2.“向勞務派遣開刀必須找準病灶”,《東方早報》2012年8月9日。
3.“呼喚中國版《家暴防止法》”,《東方早報》2012年6月5日。
4.“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載于顧功耘主編《場外交易市場法律制度構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5.“證券監管中的政府權力邊界及其法律約束”,載于張國山主編《工商行政與市場監管》,中國工商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6.“中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現狀和熱點問題”,韓國《圓光法學》第26卷第4號(2010年12月)。
7.“日本股份公司設立中發起人義務、權責的法律界定及其啟示”,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8.“證券公開發行中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載于王保樹主編《中國商法年刊(2009):商法視野中的社會責任》,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6月版。
9.“從平安投資富通的失敗看商業保險資金的投資監管”,載于郭鋒主編《金融服務法評論(第1卷)》,2010年5月版。
10.“勞動合同法立法宗旨的選擇與評析”,《工會論壇》2010年第4期。
11.“產權交易信息披露機制的法律構架”,《金融經濟》2010年第1期。
12.淺議我國上市公司治理中監督職能的制度安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Management,Vol.51 No.3,2009.
13.“日本職場性騷擾立法和實踐對我們的啟示”,《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6期。
14.“從日本立法看我國集體談判權的保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5.“勞務派遣立法中的勞動者權益保護”,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6.“金融創新中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載于王保樹主編《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代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7.“新《公司法》下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糾紛的處理和防范”,《上大法律評論》(第4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18.“女性獨立的法學思考”,《福建論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19.“勞務派遣中的勞動者權益保護”,《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1期。
20.“金融創新中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西南金融》2009年第1期。
21.“融資融券業務下的證券業自律管理”,《金融與經濟》2008年第7期;人大復印資料《投資與證券》200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2.“從美國次級債風波看金融機構破產中的政府法律責任”,王保樹主編《(2007)中國商法年刊—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23.“從我國職工持股新政面臨的爭議和難點看相關立法的不足與完善”,趙萬一主編《上大法學評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24.“職工持股制度價值再考—日本職工持股制度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們的啟示”,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5.“從一人公司制度解讀中日公司立法理念的差異”,趙旭東主編《國際視野下公司法改革—中國與世界:公司法改革國際峰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二)主要著作
1.《勞動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法律探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2.《工商行政管理總論》,氣象出版社1993年版。
(三)科研項目
1.上海市本級財政預算學科建設項目:《金融改革創新背景下的金融法研究與人才培養》,參加人,2008年。
2.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險法基本問題研究》,參加人,2006年。
3.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商法》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參加人,2007年。
4.上海大學科研項目《勞動法學》教材建設,主持人,2007年。
5.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產權市場法制建設研究》,主持人,2006年。
6.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論女性勞動權利的法律保障》,主持人,2005年。
(四)獲獎情況
1.在日留學期間多次參加日本女子留學生日語辯論大賽并獲獎,參加日本廣島市說話協會舉辦的演講比賽并獲獎。
2.參加日本廣島國際文化財團等組織的日語作文比賽并獲獎。
個人簡介:李立新,女,江蘇張家港人,中共黨員,留日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本科生的《商法》、《證券法》、《日本商法概論》,研究生的《公司法和證券法研究》。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一)學歷
1988年6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2001年3月日本廣島大學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4年3月日本廣島大學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二)主要經歷
1988年8月到江蘇張家港工商局工作,擔當經濟合同管理和仲裁等工作。
1989年9月到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學校工作,主講《經濟合同法》、《會計學原理與會計法》等專業課程,并兼任校團委書記等行政工作。
1997年3月去日本廣島大學留學,2004年4月回國,同年10月至上海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
二、論著、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文
1.“金融糾紛非訴解決機制探析—以日本金融ADR為借鑒”,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8月版。
2.“向勞務派遣開刀必須找準病灶”,《東方早報》2012年8月9日。
3.“呼喚中國版《家暴防止法》”,《東方早報》2012年6月5日。
4.“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載于顧功耘主編《場外交易市場法律制度構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5.“證券監管中的政府權力邊界及其法律約束”,載于張國山主編《工商行政與市場監管》,中國工商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6.“中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現狀和熱點問題”,韓國《圓光法學》第26卷第4號(2010年12月)。
7.“日本股份公司設立中發起人義務、權責的法律界定及其啟示”,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8.“證券公開發行中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載于王保樹主編《中國商法年刊(2009):商法視野中的社會責任》,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6月版。
9.“從平安投資富通的失敗看商業保險資金的投資監管”,載于郭鋒主編《金融服務法評論(第1卷)》,2010年5月版。
10.“勞動合同法立法宗旨的選擇與評析”,《工會論壇》2010年第4期。
11.“產權交易信息披露機制的法律構架”,《金融經濟》2010年第1期。
12.淺議我國上市公司治理中監督職能的制度安排,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Management,Vol.51 No.3,2009.
13.“日本職場性騷擾立法和實踐對我們的啟示”,《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6期。
14.“從日本立法看我國集體談判權的保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5.“勞務派遣立法中的勞動者權益保護”,載于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6.“金融創新中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載于王保樹主編《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代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7.“新《公司法》下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糾紛的處理和防范”,《上大法律評論》(第4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18.“女性獨立的法學思考”,《福建論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19.“勞務派遣中的勞動者權益保護”,《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1期。
20.“金融創新中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西南金融》2009年第1期。
21.“融資融券業務下的證券業自律管理”,《金融與經濟》2008年第7期;人大復印資料《投資與證券》200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2.“從美國次級債風波看金融機構破產中的政府法律責任”,王保樹主編《(2007)中國商法年刊—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23.“從我國職工持股新政面臨的爭議和難點看相關立法的不足與完善”,趙萬一主編《上大法學評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24.“職工持股制度價值再考—日本職工持股制度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們的啟示”,渠濤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5.“從一人公司制度解讀中日公司立法理念的差異”,趙旭東主編《國際視野下公司法改革—中國與世界:公司法改革國際峰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二)主要著作
1.《勞動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法律探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2.《工商行政管理總論》,氣象出版社1993年版。
(三)科研項目
1.上海市本級財政預算學科建設項目:《金融改革創新背景下的金融法研究與人才培養》,參加人,2008年。
2.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險法基本問題研究》,參加人,2006年。
3.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商法》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參加人,2007年。
4.上海大學科研項目《勞動法學》教材建設,主持人,2007年。
5.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產權市場法制建設研究》,主持人,2006年。
6.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論女性勞動權利的法律保障》,主持人,2005年。
(四)獲獎情況
1.在日留學期間多次參加日本女子留學生日語辯論大賽并獲獎,參加日本廣島市說話協會舉辦的演講比賽并獲獎。
2.參加日本廣島國際文化財團等組織的日語作文比賽并獲獎。
上海大學法學院導師李鳳章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學的信息,請關注上海大學考研網。
研究方向:民商法
個人簡介:
李鳳章:中共黨員、教授。文學學士、民商法學碩士、博士,主要研究興趣在于民法總論、土地法(財產法)、不動產登記法等,現致力于中國土地權利體系構建的法理論研究,研究方法強調“中國的問題.世界的眼光”,注重歷史、比較和實證考察。曾掛職擔任楊浦區房地資源局副局長(2008-2009),現任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學術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房地產法(本科)、民法總論.物權法(碩士)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2000--2002年,山東聊城大學政法學院教師
2002-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2005年----,上海大學法學院
二、主要論著.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著
1.美國印第安部落土地所有權述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2.通過空權利來反權利——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本質及其變革,《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5期。2011年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第1期全文轉載,法學文摘第1期摘載。中國法學創新網法學新論全文轉載。
3.法律移植.移植什么?——以土地所有權的中國命運為中心,《法律科學》2009年第6期,《中國檢察官》2010年第1期“法學新論”摘要介紹。
4.《公共利益:開放內容及其邊界》,《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6期。《當代社科視野》2008年第12期摘載。
5.《民法法典化與習慣缺失之憂》,《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一期,人大復印資料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6.《從事實到規范:物權法民意基礎的實證研究---以土地制度為中心》,《政法論壇》,2007年第3期。
7.《不動產登記審查的簡化和分化》,《比較法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7年等9期全文轉載。
8.《論保護占有》,譯稿,《民商法論叢》第41卷,法律出版社。
9.《不動產權利登記的效力及其限度》,《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10.土地所有權立法之反思——透過歷史的映照,《北方法學》,2009年第2期。
11.穿行于權利與事實之間——占有本質的追問及其意義。《民法年刊》2010年,法律出版社。
12.《闡釋:在制度和理念之間---關于物權行為合理性的若干思考》,《北方法學》,2007年第5期。
13.《登記制度需要創新》,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5月。
14.《權利明晰.流轉自由—香港土地立法經驗對大陸的借鑒意義》,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6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庫全文收錄。
15.《征收什么?集體土地征收條例第一問》,《東方早報》2012.02.22;土地科學動態( 土地學會內參)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
16.《深圳土地改革的路線圖意義》, 《東方早報》2012.06.01,土地科學動態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17.《地權保護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有效路徑》,《東方早報》2011.12.31。
18.《拆遷意見二稿:司法裁決不該大撤退》,《東方早報》社論2010.12.17。
19.《英國土地登記法》,譯稿,《民商法律評論》第三卷。
20.《成本負擔與中國權利登記制的建構》,《中國土地科學》,2006年第5期。
21.《不動產登記權的法律規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22.《讓事實超越規范—關于法人登記和發人資格認定的若干思考》,《學術論壇》,2006年第6期。
23.《違法合同的無效判定及其應用》,《人民司法》,2005年第10期。
24.《自由不得拋棄原則》,《河南司法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25.《合伙:從主體性到主體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26.《不法給付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報理論版。2006年7月
27.《國家所有權的解構和重構》,《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28.《房地單獨抵押的效力》,《中國土地》2004年第8期。
29.《實質審查的缺陷與校正》,《法治論叢》2003年第6期
30.《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的比較研究》,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31.《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價值分析和路徑選擇》,載《民商法律評論》第2卷,江平主編,方正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2.《擠出博弈和女性土地權益的保護》,《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第6期。
33.《非婚同居中女性合法權益的保護》,《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34.《物權行為新探》,《河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35.《危險責任及其立法模式研究》,載《民商法律評論》第2卷,江平主編,方正出版社。
36.《權屬爭議抑或侵權糾紛》,《人民法院報》2004年12月12日。
37.《從在家看黃碟事件談卑賤者的權利》,《南方都市報》2002年09月01日。
38.《否定職業打假將扼殺維權民間團體》,《南方周末》,2002-08-01。
39.《如何讓不法商家無利可圖》,《南方周末》,2001年8月31日。
40.《建立土地身份檔案確保流轉規范有序——民法專家李鳳章談完善農村土地登記制度》,國土資源報2008年11月24日。
41.《小產權房的違法認定要慎重》,勞動報,國研網全文收錄。
42.《拒絕小產權房合法化讓誰得利?》,國土資源報2008.4月18日,后以內參報送國土資源部領導。
43.《農村建設用地的制度變革及可能影響》,中國保險報,2008-10-22。
44.《喚醒沉睡資本清除經濟“血栓”》,中國保險報2009-01-21。
45.土地流轉應更多采取出租方式,《中國保險報》,2008-10-13。
46.非公益不征收,要如何才可能?《東方早報》,2012年8月8日。
47.土地財產權保護攸關政府信用,《東方早報》,2011年3月14日。
48.停止出讓金實施物業稅改革,《東方早報》2009年12月17日。
49.房屋征收不應遮蔽土地權利,東方早報,2010年2月2日。
50.對重慶土地換戶籍的思考,東方早報,2010。
(二)著作:
1.《登記限度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
2.《物業管理條例釋疑》,法制出版社,2003。
3.《婚姻法司法解釋名家解讀》,法制出版社,2004。
4.《民法總論原理規則與案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5.《房地產法教程》主編,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6.《一本書讀懂土地法》,與費雪合著,2011年中國法治出版社。
7.合著《土地抵押融資的法律困境和制度創新》,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三)承擔課題:
1.《集體土地所有權法律制度研究-基于歷史.比較和實證的考察》,上海哲社規劃課題,2008,負責人。
2.《土地抵押融資的法律困境和制度創新》,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課題,2008,負責人。
3.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法律制度研究——以小產權房問題及其解決為切入點。教育部規劃課題2012。負責人。
4.他者的權利——城市建設規劃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研究——以深圳違章建筑處理為中心。上海大學2012年085優青項目。負責人。
5.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若干規定》的調研起草。
6.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不動產登記制度研究》。
(四)獲獎情況:
《登記限度論》獲中國政法大學第一屆博士論文優秀獎。
《物權法民意基礎的實證研究-以土地問題為中心》,獲上海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個人簡介:
李鳳章:中共黨員、教授。文學學士、民商法學碩士、博士,主要研究興趣在于民法總論、土地法(財產法)、不動產登記法等,現致力于中國土地權利體系構建的法理論研究,研究方法強調“中國的問題.世界的眼光”,注重歷史、比較和實證考察。曾掛職擔任楊浦區房地資源局副局長(2008-2009),現任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學術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講課程:
房地產法(本科)、民法總論.物權法(碩士)
一、學歷及工作經歷:
2000--2002年,山東聊城大學政法學院教師
2002-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2005年----,上海大學法學院
二、主要論著.科研項目及獲獎情況:
(一)主要論著
1.美國印第安部落土地所有權述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2.通過空權利來反權利——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本質及其變革,《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5期。2011年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第1期全文轉載,法學文摘第1期摘載。中國法學創新網法學新論全文轉載。
3.法律移植.移植什么?——以土地所有權的中國命運為中心,《法律科學》2009年第6期,《中國檢察官》2010年第1期“法學新論”摘要介紹。
4.《公共利益:開放內容及其邊界》,《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6期。《當代社科視野》2008年第12期摘載。
5.《民法法典化與習慣缺失之憂》,《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一期,人大復印資料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6.《從事實到規范:物權法民意基礎的實證研究---以土地制度為中心》,《政法論壇》,2007年第3期。
7.《不動產登記審查的簡化和分化》,《比較法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7年等9期全文轉載。
8.《論保護占有》,譯稿,《民商法論叢》第41卷,法律出版社。
9.《不動產權利登記的效力及其限度》,《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10.土地所有權立法之反思——透過歷史的映照,《北方法學》,2009年第2期。
11.穿行于權利與事實之間——占有本質的追問及其意義。《民法年刊》2010年,法律出版社。
12.《闡釋:在制度和理念之間---關于物權行為合理性的若干思考》,《北方法學》,2007年第5期。
13.《登記制度需要創新》,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5月。
14.《權利明晰.流轉自由—香港土地立法經驗對大陸的借鑒意義》,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6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庫全文收錄。
15.《征收什么?集體土地征收條例第一問》,《東方早報》2012.02.22;土地科學動態( 土地學會內參)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
16.《深圳土地改革的路線圖意義》, 《東方早報》2012.06.01,土地科學動態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17.《地權保護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有效路徑》,《東方早報》2011.12.31。
18.《拆遷意見二稿:司法裁決不該大撤退》,《東方早報》社論2010.12.17。
19.《英國土地登記法》,譯稿,《民商法律評論》第三卷。
20.《成本負擔與中國權利登記制的建構》,《中國土地科學》,2006年第5期。
21.《不動產登記權的法律規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22.《讓事實超越規范—關于法人登記和發人資格認定的若干思考》,《學術論壇》,2006年第6期。
23.《違法合同的無效判定及其應用》,《人民司法》,2005年第10期。
24.《自由不得拋棄原則》,《河南司法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25.《合伙:從主體性到主體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26.《不法給付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報理論版。2006年7月
27.《國家所有權的解構和重構》,《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28.《房地單獨抵押的效力》,《中國土地》2004年第8期。
29.《實質審查的缺陷與校正》,《法治論叢》2003年第6期
30.《登記生效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的比較研究》,貴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31.《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價值分析和路徑選擇》,載《民商法律評論》第2卷,江平主編,方正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2.《擠出博弈和女性土地權益的保護》,《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第6期。
33.《非婚同居中女性合法權益的保護》,《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34.《物權行為新探》,《河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35.《危險責任及其立法模式研究》,載《民商法律評論》第2卷,江平主編,方正出版社。
36.《權屬爭議抑或侵權糾紛》,《人民法院報》2004年12月12日。
37.《從在家看黃碟事件談卑賤者的權利》,《南方都市報》2002年09月01日。
38.《否定職業打假將扼殺維權民間團體》,《南方周末》,2002-08-01。
39.《如何讓不法商家無利可圖》,《南方周末》,2001年8月31日。
40.《建立土地身份檔案確保流轉規范有序——民法專家李鳳章談完善農村土地登記制度》,國土資源報2008年11月24日。
41.《小產權房的違法認定要慎重》,勞動報,國研網全文收錄。
42.《拒絕小產權房合法化讓誰得利?》,國土資源報2008.4月18日,后以內參報送國土資源部領導。
43.《農村建設用地的制度變革及可能影響》,中國保險報,2008-10-22。
44.《喚醒沉睡資本清除經濟“血栓”》,中國保險報2009-01-21。
45.土地流轉應更多采取出租方式,《中國保險報》,2008-10-13。
46.非公益不征收,要如何才可能?《東方早報》,2012年8月8日。
47.土地財產權保護攸關政府信用,《東方早報》,2011年3月14日。
48.停止出讓金實施物業稅改革,《東方早報》2009年12月17日。
49.房屋征收不應遮蔽土地權利,東方早報,2010年2月2日。
50.對重慶土地換戶籍的思考,東方早報,2010。
(二)著作:
1.《登記限度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
2.《物業管理條例釋疑》,法制出版社,2003。
3.《婚姻法司法解釋名家解讀》,法制出版社,2004。
4.《民法總論原理規則與案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5.《房地產法教程》主編,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6.《一本書讀懂土地法》,與費雪合著,2011年中國法治出版社。
7.合著《土地抵押融資的法律困境和制度創新》,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三)承擔課題:
1.《集體土地所有權法律制度研究-基于歷史.比較和實證的考察》,上海哲社規劃課題,2008,負責人。
2.《土地抵押融資的法律困境和制度創新》,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課題,2008,負責人。
3.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法律制度研究——以小產權房問題及其解決為切入點。教育部規劃課題2012。負責人。
4.他者的權利——城市建設規劃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研究——以深圳違章建筑處理為中心。上海大學2012年085優青項目。負責人。
5.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若干規定》的調研起草。
6.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不動產登記制度研究》。
(四)獲獎情況:
《登記限度論》獲中國政法大學第一屆博士論文優秀獎。
《物權法民意基礎的實證研究-以土地問題為中心》,獲上海市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添加上海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上海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大學報錄比、上海大學考研群、上海大學學姐、上海大學考研真題、上海大學專業目錄、上海大學排名、上海大學保研、上海大學公眾號、上海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