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安郵電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安郵電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安郵電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安郵電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安郵電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安郵電大學考研難嗎]
[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院]
[西安郵電大學考研群]
[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理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年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錄取通知
根據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理學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理學院研究生招生復試和錄取的相關工作,制定本院研究生復試工作具體方案。一、復試原則
1.堅持科學選拔。
2.堅持公平公正。
3.堅持全面考察,突出重點。
4.堅持客觀評價。
5.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二、復試分數線
物理學:總分≥280分,單科(滿分100分)≥37分,單科(滿分150分)≥56分。
三、復試時間、形式和內容
理學院一志愿考生復試時間為3月22日。復試采取網絡遠程面試方式,包括專業知識考核和綜合素質面試(含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
四、復試材料
1.《西安郵電大學誠信復試承諾書》。
2.應屆考生提交身份證、學生證(每學期均注冊)、準考證、《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3.往屆考生提交身份證、畢業證書、準考證、《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或《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
4.考生本人檔案或工作所在單位的人事、政工部門加蓋印章的《思想道德考核表》1份(可在研究生院主頁下載欄下載)。
5.大學學習成績單、畢業論文、科研成果等體現綜合能力的材料。
6.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的考生,須提交相關支撐材料。
7.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須提交《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8.個人簡歷一份。
上述材料須按照規定時間上傳到指定郵箱,經審查以上證件及材料合格后方可參加復試。審查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參加復試,未經資格審查擅自參加復試者,其復試成績無效。資格審查材料弄虛作假一經發現,取消錄取資格。
五、復試前期準備
理學院網絡遠程復試主平臺使用騰訊會議(備份平臺:釘釘),考生需按照要求準備復試所需設施和安裝客戶端,提前做好網絡設備測試工作,以保證復試順利完成。
如考生未進行測試,導致復試時出現網絡設備問題,由考生承擔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六、網絡復試基本流程
1.復試前準備工作
(1)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了解相關違規作弊處理規定。
(2)認真閱讀《西安郵電大學網絡遠程復試考場規則》,并按學院要求簽訂《西安郵電大學誠信復試承諾書》。
(3)認真閱讀招生學院復試工作方案(安排),復試流程等,保證清楚知道學校復試相關要求,按要求提交材料,按時參加復試。
2.做好軟硬件環境準備
(1)良好的網絡環境。應確保網絡信號良好能滿足復試要求,應具有線寬帶、WIFI、4G/5G網絡等兩種以上網絡條件;當一種方式若出現問題可及時切換另一種連接繼續開展復試。
(2)可以支撐“雙機位”運行的硬件設備。兩部帶攝像頭的設備以及可進行通話的麥克風、音響、支架等設備,電腦(Windows系統)、手機均可。第一機位為主機位(最好為筆記本電腦),面向考生,用于遠程網絡復試考核。原則上,放置主機位的桌子應緊貼墻面;第二機位為副機位(監考機位),放于考生后側,用于遠程網絡復試觀測考核環境。務必提前為設備充電。
(3)相對獨立的復試空間。安靜,光線充足,復試期間嚴禁他人出入,同時應避免被移動設備通話、音視頻通話邀請、外放音樂、鬧鐘等打擾。
(4)按學院要求提前下載并安裝調試復試平臺軟件。
(5)除復試要求的設備和物品外,復試場所考生座位1.5米范圍內不得存放任何書刊、報紙、資料、電子設備等。
3.復試流程(滿分300分,每位考生一般不少于30分鐘)
第一階段:專業知識考核(滿分90分)
招生簡章中規定的復試筆試科目及內容將通過網絡面試進行考察。
第二階段:綜合素質面試(滿分210分)
1)外語能力測試。
2)基本素質和能力考核。
3)專業素質和能力考核。
七、復試總成績計算辦法
復試總成績的計算公式為:總成績=專業知識考核+綜合素質成績。復試總成績滿分為300分。
復試總成績低于180分、或專業知識考核成績低于54、或綜合素質面試成績低于126分的考生,即為復試不合格。
八、注意事項
1.考生在參加復試前,應再次檢查復試設備、網絡,確保正常暢通,關閉任何有可能影響復試全過程的應用程序。保持手機通話暢通。如報考時填報的手機號碼已更換,應提前向報考學院報備。
2.考生應按照報考學院通知的復試時間準時參加遠程在線復試的備考,無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務人員通知時間到場備考的,經工作人員短信或電話提醒后,仍然未進場的或復試過程中未經考務工作人員同意擅自操作復試終端設備退出復試考場的視為放棄復試資格,后果由考生個人承擔。
3.考生復試過程中音頻視頻必須全程開啟,應著裝整齊,坐姿端正,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攝像頭,視線不能離開屏幕,保證頭肩部及雙手出現在視頻畫面正中間。不得佩戴口罩保證面部清晰可見,頭發不可遮擋耳朵,不得戴耳飾,面試不得使用耳機。
4.復試過程中若發生考生方斷網情況,面試小組工作人員將在第一時間電話聯絡考生,繼續復試問答,請在電話鈴響第一時間接聽。
5.按照所報考學院安排,按時提交相關材料,并積極配合參加網上模擬演練。
6.按照教育部關于研究生考試的相關規定,復試環節按國家機密級事項管理??忌坏娩浧龄浵皲浺簦坏靡匀魏卫碛?、任何形式向他人及網絡傳播復試題目及照片、音視頻等復試信息,違者按國家關于教育考試的相關法規嚴肅處理。
7.因環境、條件所限網絡復試確有困難的考生,應在復試開始前3天向所報考學院提交情況說明材料。
九、違規處理辦法
遠程復試過程中考生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的安排與要求,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取消復試資格:
(一)攜帶規定以外的材料或者電子設備參加復試的;
(二)未按遠程網絡復試相關要求擺放視頻機位,提醒后仍不改正的;
(三)視頻監控范圍內有其他無關人員的;
(四)未經面試導師同意在考試過程中擅自離開座位或脫離視頻監控范圍的;
(五)偽造證件、證明、檔案及其他材料獲得考試資格、加分資格和考試成績的;
(六)由他人冒名代替參加考試的;
(七)其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或者試圖獲得試題答案、考試成績的行為;
(八)拒絕、妨礙考試工作人員履行管理職責的。
其他形式違紀、作弊行為,一經查實,即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嚴肅處理,取消錄取資格,記入《考生考試誠信檔案》。入學后3個月內,學校將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有關要求,對所有考生進行全面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取消學籍;情節嚴重的,移交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十、其他說明
1.我校及理學院通過研招網信息平臺、網站、電話、電子郵件、短信等方式公開或發送給考生的相關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視為送達,考生應密切關注研究生院和學院相關通知,因考生個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便于考生與招生單位交流與溝通而建立的復試考生QQ群/微信群,請復試考生及時入群。入群后要服從管理,嚴禁利用QQ、微信等網絡平臺交流、發送、傳播任何與復試內容有關信息,違反規定者將被取消復試或擬錄取資格,并根據具體情況依法依規移交相關部門追究相關責任。
3.對于因條件限制不具備網絡遠程復試條件的考生,經考生申請,請于5月11日前將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材料的掃描件或照片發送至[email protected]并電話聯系029-88166093(李老師),學院將根據實際情況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逾期未收到申請將視為具備參加網絡遠程復試條件。
十一、咨詢與申訴
1.信息發布
請考生留意西安郵電大學研招網及理學院的網站通知。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院主頁:http://gr.xupt.edu.cn;理學院主頁:http://slx.xupt.edu.cn/。
2.申訴
申請人對碩士生招生復試環節有異議的,向學院以書面形式進行實名申訴,學院將受理并予以答復。申訴人對答復有異議的,可向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起申訴。
3.聯系方式
理學院聯系電話:029-88166093(李老師)
研招辦聯系電話:029-88166179;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西長安街666號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郵政編碼:710121
2021年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錄取通知
各位考生:根據教育部關于研究生招生復試相關要求及陜西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學校復試錄取工作方案,我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采取“網絡遠程復試”的方式進行,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復試的要求
根據2021年報考考生的初試成績和生源情況,報考我院各專業的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分數線為:
院系所代碼 | 院系所名稱 | 學科(領域)代碼 | 學科(領域)名稱 | 學習方式 | 專業分數線 | ||
單科 | 單科 | 總分 | |||||
滿分=100分 | 滿分>100分 | ||||||
005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087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全日制 | 37 | 56 | 300 |
020200 | 應用經濟學 | 全日制 | 49 | 74 | 348 | ||
120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全日制 | 48 | 72 | 341 | ||
120200 | 工商管理 | 全日制 | 48 | 72 | 341 |
二、復試內容和時間
復試內容包括復試科目考核、綜合素質面試。其中復試科目考核按照招生簡章中規定的復試科目及內容,考生抽取專業知識題庫中的試題作答。綜合素質面試包括思想政治及綜合能力、外語能力、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考核。
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研究生招生復試時間安排如下:
時 間 | 事 項 | 具 體 要 求 |
3月22日 (星期一) |
提交復試資格審查材料 | 見文中“四、復試資格審核”要求,提交至工作人員指定的郵箱。 |
3月23日 (星期二) |
模擬演練 | 按照工作人員指定時間模擬演練,熟悉軟件操作,并測試網絡。 |
3月24日 (星期三) |
復試科目考核 | 見文中“五、網絡復試基本流程”,請務必保持手機暢通,按照研究生復試小組秘書安排,有序參加復試 |
3月24日 (星期三) |
綜合素質面試 | 見文中“五、網絡復試基本流程”,請務必保持手機暢通,按照研究生復試小組秘書安排,有序參加復試 |
三、復試平臺及要求
1.復試網絡平臺選擇“騰訊會議”,考生提前下載安裝熟悉。
2.確保網絡環境暢通,電量充足??忌瑫r使用寬帶網絡和4G/5G移動網絡兩種連接方式,如果一種方式出現問題及時調整為另一種方式繼續復試。
3.可以支撐“雙機位”運行的硬件設備。兩部帶攝像頭的設備以及可進行通話的麥克風等設備,建議一部電腦、一部手機。第一機位為主機位(建議為筆記本電腦),面向考生,用于遠程網絡復試考核。原則上,放置主機位的桌子應緊貼墻面;第二機位為副機位(監考機位),放于考生側后方,用于觀測考核環境。務必提前為設備充電。
4.相對獨立、無雜音、封閉的復試空間。安靜,光線充足,復試期間嚴禁他人出入,同時應避免被移動設備通話、音視頻通話、邀請、外放音樂、鬧鐘等打擾。
5.除復試要求的設備和物品(復試桌面可放黑色簽字筆和空白A4紙若干)外,復試場所考生座位1.5米范圍內不得存放任何書刊、報紙、資料、電子設備等。
6.遵守《西安郵電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考場規則》(附件1)的其他要求。
四、資格審核
考生應按照以下材料目錄提交掃描電子版(提交方式由相關工作人員通知),進行網絡復試資格審查,未進行資格審查或資格審查未通過的考生一律不予錄取,資格審查材料弄虛作假一經發現,取消錄取資格。
1.《2021年考生誠信復試承諾書》(見附件2)。
2.應屆考生提交身份證、學生證、準考證、《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3.往屆考生提交身份證、畢業證書、準考證、《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或《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
4.考生本人檔案或工作所在單位的人事、政工部門加蓋印章的《西安郵電大學思想道德考核表》(附件3)。
5.個人簡介、大學期間成績單、科研成果等體現綜合能力的材料。
五、網絡復試基本流程
(一)復試前期準備工作
1.提前熟悉復試要求
考生參加復試前務必提前學習《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與《西安郵電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網絡遠程復試考場規則》,簽訂《2021年考生誠信復試承諾書》,保證對復試相關政策法規充分知情了解。
2.軟硬件安裝與測試
網絡遠程復試考生應按學院要求準備好軟硬件條件和網絡環境,提前熟悉軟件,并按要求時間配合完成模擬演練。
(二)開考前準備
1.開考前對復試設備和復試環境按要求再次進行檢查,調試音頻和視頻(第一、二機位),并確保手機、筆記本電量充足。
2.清理桌面,只允許擺放面試設備、簽字筆和A4空白紙。
3.按照隨機確定復試順序進場。
(三)考核過程
1.2021年3月24日,復試筆試考核,滿分150分。
(1)身份核驗。
(2)手持攝像頭,環繞360°展示應試環境。
(3)宣讀《誠信承諾書》。
(4)根據招生簡章中規定的復試科目及內容,考生抽取專業知識題庫中的試題作答。
(5)結束,按照指令離開考場,主動退出復試界面,退出后不得再進入考場。
2.2021年3月24日,綜合素質面試,滿分150分,面試時間原則上不少于20分鐘。
(1)身份核驗。
(2)手持攝像頭,環繞360°展示應試環境。
(3)宣讀《誠信承諾書》。
(4)自我介紹。考生2分鐘自我介紹,介紹本人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和思想政治表現等。
(5)綜合素質面試。①外語能力。通過考官與考生外語交流、考生外語自我介紹、考官外語提問等多種形式考查。②思想政治素質及綜合能力考核。③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考核??脊俳Y合個人簡歷、大學學習成績單、畢業論文(設計)(摘要)、科研成果、專家推薦信等補充材料,提出專業相關問題對考生進行考查。
(6)結束,按照指令離開考場,主動退出復試界面,退出后不得再進入考場。
六、復試總成績的計算辦法
復試總成績的計算公式為:總成績=復試科目考核+綜合素質成績。復試總成績滿分為300分。復試科目考核成績低于90分或綜合面試成績低于90分,即為復試不合格。參加我院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的考生按照學校相關政策執行。
七、注意事項
1.考生在參加復試前,應再次檢查復試設備、網絡,確保正常暢通,關閉任何有可能影響復試的應用程序。保持手機通話暢通。如登記的手機號碼已更換,應提前向學院報備。
2.考生應按照學院通知的復試時間準時參加遠程在線復試的備考,無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務人員通知時間到場備考的,經工作人員短信或電話提醒后,仍然未進場的或復試過程中未經考務工作人員同意擅自操作復試終端設備退出復試考場的視為放棄復試資格,后果由考生個人承擔。
3.考生復試過程中音頻、視頻必須全程開啟,應著裝整齊,坐姿端正,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攝像頭,視線不能離開屏幕,保證頭肩部及雙手出現在視頻畫面正中間。不得佩戴口罩保證面部清晰可見,頭發不可遮擋耳朵,不得戴耳飾,面試不得使用耳機。
4.按照工作人員安排,按時提交相關材料,并積極配合參加網上模擬演練。
5.按照教育部關于研究生考試的相關規定,復試環節按國家機密級事項管理??忌坏娩浧?、錄像、錄音,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向他人及網絡傳播復試題目及照片、音視頻等復試信息,違者按國家關于教育考試的相關法規嚴肅處理。
八、違規處理辦法
遠程復試過程中考生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的安排與要求,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取消復試資格:
(一)攜帶規定以外的材料或者電子設備參加復試的;
(二)未按遠程網絡復試相關要求擺放視頻機位,提醒后仍不改正的;
(三)視頻監控范圍內有其他無關人員的;
(四)未經復試小組同意在考試過程中擅自離開座位或脫離視頻監控范圍的;
(五)偽造證件、證明、檔案及其他材料獲得考試資格、加分資格和考試成績的;
(六)由他人冒名代替參加考試的;
(七)其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或者試圖獲得試題答案、考試成績的行為;
(八)拒絕、妨礙考試工作人員履行管理職責的。
其他形式違紀、作弊行為,一經查實,即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嚴肅處理,取消錄取資格,記入《考生考試誠信檔案》。入學后3個月內,學校將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有關要求,對所有考生進行全面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取消學籍;情節嚴重的,移交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九、其他說明
1.學院通過研招網信息平臺、網站、電話、電子郵件、短信等方式公開或發送給考生的相關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視為送達,考生應密切關注研究生院和學院相關通知,因考生個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由各考生按照規定的體檢要求,在二級甲等醫院自行體檢(體檢時間須為近3個月,體檢內容要求見附件4),在規定時間內提交電子掃描版。體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若體檢有舞弊行為,經核實不予錄取。
十、咨詢與投訴
學院電話:029-85383165 郵箱:[email protected]
學校研招辦電話:029-88166179
學校研招辦郵箱:[email protected]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物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702)物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for Physics一、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一)學科簡介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及其實際應用的科學。它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基礎,而且是近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源泉,也是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以及光學工程等相關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
物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主要依托理學院。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緊跟物理學發展前沿,注重物理學與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重點研究量子信息、冷原子量子模擬、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原子分子結構與性質等基礎理論、實驗和技術問題。本學科現有碩士生導師 15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0 人。教師中有中組部國家QR新疆項目
入選者 1 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 人,陜西省優秀教師 1 人,“西郵學者”1 人,“西郵新星”創新團隊 1 個。該學科教師近年來共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 SCI 檢索論文200 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2 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6 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
獎 4 項。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物理、計算物理、材料物理。本學科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近年來主辦國內學術會議多次,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國內多所大學和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二)研究方向
1. 量子物理
主要研究量子關聯、量子態調控、量子退相干與量子同步理論,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量子相干動力學,機器學習在量子物理中的應用,廣義相對論、熱力學與統計物理交叉學科問題,量子安全通信、量子簽名和認證等量子信息學問題。
2. 計算物理
主要計算原子分子體系基態和激發態的能量、光譜常數及躍遷等性質;通過計算機模擬材料的組份和結構,研究其力學、電學和光學等性質,從而設計得到特定功能的新材料;研究復雜環境中電磁波的傳輸和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數值模擬。
3. 材料物理
主要研究新型光電功能材料的制備工藝,性能優化及表征技術,重點開展低維熱敏材料合成和表征技術,新型二維材料及綠色能源材料的設計及可控制備,微波介質材料、壓電材料和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制備技術,材料結構及其電、光磁等性能研究等。
二、培養目標
1.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嚴謹的治學態度、強烈的事業精神、堅
定的責任意識,勇于創新,身心健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在物理學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特別在量子物理、計算物理、材料物理等專業方向掌握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現代實驗方法與技能,了解學科領域發展方向和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學術創新能力。
3. 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2. 研究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提倡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研究生入校即進入課題,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同步進行,二者在時間上應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時間均不得少于一年。
學分之間。
課程學分不少于 27,其中學位課程學分不少于 18 學分。
必修環節的科研與學術活動 2 學分、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 1 學分。具體課程信息見《物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研究生必須至少參加 1 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
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己送ㄟ^者,取得 1 個學分。
2. 參加學術活動要求如下
①應參加 8 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其中必聽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 1 次),結合學
位論文選題,撰寫 1 篇文獻綜述;
②應參加 1 次校外學術會議或校內學術論壇活動并提交論文、或參加學科競賽 1 次;
③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 1 次學術報告。
研究生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 1 個學分。
2. 在物理學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特別在量子物理、計算物理、材料物理等專業方向掌握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現代實驗方法與技能,了解學科領域發展方向和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學術創新能力。
3. 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學制及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學制為 3 年,一般最長學習年限為 4 年。四、培養方式
1. 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學科采用導師個別指導與導師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培養研究生。導師要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做到既教書又育人。2. 研究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提倡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有機結合,研究生入校即進入課題,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同步進行,二者在時間上應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時間均不得少于一年。
五、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學分分為課程學分和必修環節學分兩部分,總學分要求在 30~35學分之間。
課程學分不少于 27,其中學位課程學分不少于 18 學分。
必修環節的科研與學術活動 2 學分、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 1 學分。具體課程信息見《物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六、科研與學術活動
1. 參加科研活動要求研究生必須至少參加 1 項科研課題研究,完成相應工作量,由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
工作進行考核并寫出評語??己送ㄟ^者,取得 1 個學分。
2. 參加學術活動要求如下
①應參加 8 次學術報告或學術沙龍(其中必聽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 1 次),結合學
位論文選題,撰寫 1 篇文獻綜述;
②應參加 1 次校外學術會議或校內學術論壇活動并提交論文、或參加學科競賽 1 次;
③應在一定范圍內主講 1 次學術報告。
研究生達到上述要求,考核通過者,取得 1 個學分。
七、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
研究生應參加教學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 1 個學分。主要形式有:1. 講課、輔導、協助指導本科生的實驗或畢業論文等;
2. 深入社會基層從事于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術指導、社會服務、調查研究等;
3. 參與研究生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的組織、學科競賽活動的組織等。
研究生至少完成以上內容的 1 項,并提交由實踐單位和指導教師簽署意見的書面實
踐報告,審核通過后,取得 1 個學分。
八、科研成果及其他要求
依據《西安郵電大學關于研究生學位申請的若干規定》,認定研究生申請碩士學位需取得的學術成果內容。九、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論文評閱、組織答辯等)都要按《西安郵電大學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和《西安郵電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的有關條款執行。表 1 學位論文相關環節時間節點要求
序號 | 內容 | 時 間 安 排 |
1 | 開題報告 | 第三學期末前 |
2 | 中期檢查 | 第四學期末前 |
3 | 論文評閱 | 第六學期 |
4 | 論文答辯 | 距離開題至少 10 個月 |
(0702)物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 學期 |
開課單位 | 備注 | |
學位課 |
公共必修課 |
S1999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 踐研究 |
36 | 2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必修 |
S199900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S19990004 | 綜合英語(學術) | 32 |
2 |
1 | 外國語學院 | |||
S19990005 | 綜合英語(學術) | 32 | 2 | 外國語學院 | ||||
S19990035 | 研究生英語口語 | 32 | 1 | 1 | 外國語學院 |
選 1 學分 |
||
S19990036 | 英語國家國情與文化 | 32 | 1 | 2 | 外國語學院 | |||
S19990037 | 英語文學影視賞析 | 32 | 1 | 2 | 外國語學院 | |||
S19990038 | 研究生英語翻譯 | 32 | 1 | 2 | 外國語學院 | |||
S19990039 | 英語名篇賞讀 | 32 | 1 | 1 | 外國語學院 | |||
專業必修課 |
S19990014 |
工程設計中的最優化數學方 法 |
32 | 2 | 全年 | 理學院 |
至少選6 學分 |
|
S19990013 | 矩陣論 | 48 | 3 | 1 | 理學院 | |||
S19990010 | 數值分析 | 48 | 3 | 全年 | 理學院 | |||
S19990012 | 隨機過程 | 48 | 3 | 全年 | 理學院 | |||
S19990015 | 數學物理方法 | 48 | 3 | 1 | 理學院 | |||
S19060001 | 高等量子力學 | 48 | 3 | 1 | 理學院 |
至少選6 學分 |
||
S19060002 | 量子信息論基礎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0027 | 量子光學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0003 | 計算物理 | 48 | 3 | 1 | 理學院 | |||
S19060004 | 材料計算與設計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0005 | 納米材料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0019 | 材料學概論 | 48 | 3 | 1 | 理學院 | |||
S19060021 | 原子結構與原子光譜理論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0022 |
太陽能電池原理、特性及制造 工藝 |
48 | 3 | 2 | 理學院 | |||
非學位 | 專業選 | S19061006 | 物理學前沿實驗 | 32 | 2 | 2 | 理學院 |
選 2 學分 |
S19061023 |
熱敏薄膜材料與器件的制備 和表征 |
32 | 2 | 2 | 理學院 |
課 | 修課 |
S19061007 |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and fabrication of temperature sensors(溫度傳感器原理與 制造工藝)* |
32 |
2 |
2 |
理學院 |
選 4 學分 |
S19061012 | 物理學進展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10 | 凝聚態物理導論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11 | 非線性動力學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24 | 量子統計力學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1008 | 材料力學基礎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09 | 光電功能材料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13 | 分子結構與分子光譜 | 32 | 2 | 2 | 理學院 | |||
S19061025 | 物理學中的群論基礎 | 48 | 3 | 2 | 理學院 | |||
S19061026 | 二維材料 | 32 | 2 | 2 | 理學院 | |||
非學位課 |
公共選修課 |
S19991049 | 科研倫理與學術規范 | 32 | 1 | 1 | 學堂在線 |
至少選1 學分 |
S19991050 | 如何寫好科研論文 | 32 | 1 | 2 | 學堂在線 | |||
S19991051 |
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 報告 |
32 | 1 | 2 | 學堂在線 | |||
S19991052 |
信息素養——學術研究的 必修課 |
32 | 1 | 1 | 學堂在線 | |||
S19991029 | 體育 | 16 |
1 |
1 | 體育部 |
至少選2 學分 |
||
S19991030 | 體育 | 16 | 2 | 體育部 | ||||
S19991027 | 法律素養教育概論 | 16 | 1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S19991025 | 經濟管理熱點 | 16 | 1 | 1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
S19991024 | 控制科學發展專題 | 16 | 1 | 1 | 自動化學院 | |||
S19991019 | 電子信息新技術講座 | 16 | 1 | 1 | 電子工程學院 | |||
S19991020 | 光電信息技術進展 | 16 | 1 | 2 | 電子工程學院 | |||
S19991021 | 計算機新技術講座 | 16 | 1 | 2 | 計算機學院 | |||
S19991018 | 通信新技術講座 | 16 | 1 | 2 |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 |||
必修環節 |
科研與學術活動 | 2 | 1-5 |
選 2 學分 |
||||
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 | 1 | 3、4 |
選 1 學分 |
附件:
(0702)物理學學科主要文獻閱讀目錄
一、主要經典著作:
1. M.A. Nielsen, I.L. Chuang.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0.
2. V. Vedral.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6
3. G.M. Nikolopoulos, I. Jex. Quantum state transfer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Spring Verlag, 2013
4. Z. Ficek, S. Swain. Quantum Interference and Coherence: Theory and Experiments, Springer Series in Optical Sciences, 2005
5. M.O. Scully, M.S. Zubairy. Quantum Op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1
6. H.P. Breuer, F. Petruccione. The Theory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1
7. M.F. Levy. Parabolic Equation Method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London: IEE Press, 2000
8. M.N.O. Sadiku. Numerical Techniques in Electromagnetics with MATLAB, third edition.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9
9. J.G. Pro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 2013
10. S.S. Haykin. Adaptive Filter Theory. Prentice Hall, 2001
11. N.J. Giordano, H. Nakanishi. 計算物理(影印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12. 李承祖等.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國防科技大學, 2000
13. 喀興林. 高等量子力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4. 張永德. 量子信息物理原理. 科學出版社, 2006
15. 尹浩、韓陽等. 量子通信原理與技術.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3
16. 殷之文. 電介質物理學. 科學出版社, 2015
二、主要專業學術期刊
1. Science
2. Nature
3. Nature Physics
4. Nature Photonics
5. Natural Communications
6.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 Physical Review X
8. Scientific Reports
9. New Journal of Physics
10. Physical Review A
11. Physical Review B
12. Physical Review E
13. Annals of Physics
14. Annalen der Physik
15. Physics Letters A
16. Physics Letters B
17. Physica A
18. Physica B
19. Physica C
20. Physica Scripta
21.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2.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3. Optics Express
24. Optics Letters
25. Optics Communications
26. Europhysics Letters
27.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D
28.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29.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30.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31.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2.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33.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34.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35. Molecular Physics
36. Chemical Physics
37.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8.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39.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40.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41. Scripta Materialia
7. Physical Review X
8. Scientific Reports
9. New Journal of Physics
10. Physical Review A
11. Physical Review B
12. Physical Review E
13. Annals of Physics
14. Annalen der Physik
15. Physics Letters A
16. Physics Letters B
17. Physica A
18. Physica B
19. Physica C
20. Physica Scripta
21.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2.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3. Optics Express
24. Optics Letters
25. Optics Communications
26. Europhysics Letters
27.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D
28.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29.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30.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31.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2.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33.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34.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35. Molecular Physics
36. Chemical Physics
37.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8.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39.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40.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41. Scripta Materialia
42.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43.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44.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5.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4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4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48.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49. IEEE Photonics Journal
50.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51.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52. Waves in Random and Complex Media
5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5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5.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56.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57. Radioengineering
58. Radio Science
59. 物理學報
60. 科學通報
61. 光學學報
62. 中國激光
63. 激光技術
64. 激光與紅外
65.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66. 計算力學學報
67. 力學進展
68. 力學學報
69. 計算物理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智能計算與決策分析學科介紹
智能計算與決策分析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開設的一個交叉融合型研究方向。該方向以數學、管理科學、統計學及計算機科學等為理論基礎,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熱點,借助計算數學、運籌學、數值計算和數據挖掘等主要工具,著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智能計算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尤其是智能計算在決策分析、數據挖掘和商務智能等領域中的應用。本學科現有碩士生導師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教師中有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西郵學者1人。學科教師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1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畢業生可以繼續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數學、計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向的博士學位,或在信息技術、金融、經濟管理和教育等行業從事技術研發和組織管理等相關工作。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碩士點介紹
物理學(授理學碩士學位)物理學一級學科注重物理學在信息和光電技術中的應用,重點研究量子信息、冷原子量子模擬、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原子分子結構與性質等。學科有信息功能材料、激光量子調控、惠普計算機工作站等先進的實驗平臺,以及“量子態調控與量子信息”校級科研創新團隊。本學科現有碩士生導師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教師中有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人。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500篇,其中SCI收錄2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廳局級科學技術獎8項。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物理、計算物理、材料物理。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材料物理系的介紹
材料物理系隸屬于理學院?,F有專任教師9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其中國家級人才1人,省部級人才1人,所有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有3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材料物理系在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計算與設計等方向有穩定的教學及科研團隊。團隊成員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在Angew Chem.,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Nanomaterial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120余篇。
材料物理系設有材料物理專業,為理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其依托電子信息及器件實驗室、低維光電材料與器件實驗室、材料計算與設計平臺、材料科學基礎實驗室、材料制備與合成綜合實驗室、材料測試與性能分析實驗室完成專業學生的培養任務。專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采取多種方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保證授課質量。每周組織一次教研活動,該活動保證了系教學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完成。
材料物理系為本科生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性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通過科研融入教學、強化大學生科研訓練、加入教師科研團隊等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利用搭建信息功能材料實踐平臺、注重實踐實習課程訓練、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材料物理系師生比高,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可以做到近“一對一”的單獨指導,特執行本科生導師制(按照研究生培養模式),通過思想引領、專業學習指導、學術引領、職業規劃與考研就業指導服務學生,切實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提升本科生的考研率和就業質量。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的介紹
應用物理系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始建于2004年的應用物理教研室,2009年隨著學校學科和院系結構調整成立應用物理系,現有“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和“物理學(理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有一個校級研究機構—量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應用物理系教師近年來先后承擔省級教改項目2項,學校教改和課程建設項目多項,出版教材3部,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1項。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14項,廳局級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廳局級獎勵7項。近五年共在Physical Review A、Scientific Reports、New Journal of Physics和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200余篇,其中二區及以上期刊論文30余篇。(2019年10月9日更新)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的介紹
理學院應用數學系成立于2009年,下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碩士生導師8人,專任教師中14人具有博士學位,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陜西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人,西安郵電大學教學名師1人,西安郵電大學“四有好老師”1人,西郵學者1人。應用數學系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著力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方面,我系教師近年來承擔省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2項,校級教學和課程建設項目10余項,在人民郵電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教材3部,獲校級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獲全國微課大賽(西北賽區)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教育部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1項,獲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建有校級優秀課程和陜西省精品課程各1門。在科研方面,我系教師在不確定數學與軟計算理論、最優化理論與算法、金融數學、模式識別、決策分析、數據挖掘、知識發現、計算智能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s》、《Fuzzy Sets and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Complexity》、《Quantitative Finance》和《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30余篇(其中一區1篇,二區9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10余項,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獎一等獎、陜西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青年優秀論文獎等重要科研獎項5項。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師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3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8.4%。有國家級人才2人,省部級人才4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人,西郵學者2人。教 授
查新未 徐建剛 毛永毅 仝秋娟 李昌興 謝淑翠 王香柯 姬興民 林椹尠 李雪峰 賈艷敏 胡明亮 馮鋒 姚國光
張素梅
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
楊爽 楊超 張煒 雷小麗 石國芳 張黃莉 邱海波 侯素霞 王利強 田靜 張云光 任衛 李小軍
鄒志純 馬紅 徐軍華 連漢麗 祁建霞 支曉斌 馬曉玨 張建科 張素梅 李立峰 叢偉杰
柴軍鋒 高軍安 茍素 雷敏茹 潘芳芳 趙美霞 高玉芬 雷飛燕 張漢姜 王麗 周暢 張芳娟
楊文彬 劉曉君 車俊嶺 李璐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的介紹
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始建于2003年的應用數學與應用物理系。學院先后被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陜西省高等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兩次榮獲陜西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工作“最佳單位”稱號,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集體、優秀分工會。學院設有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系、材料物理系、大學數學教學部、大學物理教學部、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數學實驗教學中心等7個系部、中心,有信息與計算科學研究所、量子信息技術研究所2個校級研究機構。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和“智能計算與決策分析”二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材料物理3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師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3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8.4%。有國家級人才2人,省部級人才4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人,西郵學者2人。
近年來,學院秉承“強基礎、重特色、求創新”的辦院思路,堅持以人才隊伍建設為突破口,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教育廳項目60余項,獲得省部級及廳局級各類獎勵30余項,在國際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300余篇,其中SCI一區5篇,二區60余篇。
學院承辦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數模競賽中,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11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20項;獲得國家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陜西賽區一等獎55項、二等獎169項的優異成績,2018、2019年連續被評為陜西賽區優秀組織獎。數學競賽中,獲得全國預賽一等獎211人、二等獎321人、三等獎424人,決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學院堅持理學本色,突出信息特色,致力于培養理工融合,厚基礎、寬口徑,具有信息特色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就業面廣,主要去向為電子信息類行業,連續多年本科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碩士生就業率100%。
添加西安郵電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安郵電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郵電大學報錄比、西安郵電大學考研群、西安郵電大學學姐、西安郵電大學考研真題、西安郵電大學專業目錄、西安郵電大學排名、西安郵電大學保研、西安郵電大學公眾號、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郵電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