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北政法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北政法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北政法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難嗎]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群]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介紹
行政管理所屬一級學科:公共管理
學科專業代碼:120401
所在單位: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謝斌教授
學科專業簡介
行政管理隸屬于公共管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二級學科。行政管理以哲學、政治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為基礎,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工具,著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主體——國家等公共組織的行政執行機構;行政管理的客體——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行政管理的依據——公共行政權力和法律制度;行政管理的過程與規律;行政管理的方法、技術與環境及行政管理的歷史,以持續創造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論與知識,揭示行政管理的規律、價值和新的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優化和發展行政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
行政管理專業,有行政管理理論與方法、地方政府治理與績效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保障研究四個研究方向,培養具有公共服務精神、法治精神、創新精神和公共責任意識,系統掌握公共行政及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專門知識,了解公共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趨向,具有寬廣的知識層面和復合型知識結構,以及較強公共行政管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
行政管理專業,實行導師個人分工重點指導與導師組集體負責相統一的培養體制,突顯“管政”、“管法”結合的研究與教學特色,采用課程教學與專業實踐、實訓相結合,課堂講授與專題討論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鼓勵學生參加導師的科研與本科教學工作,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論創新能力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介紹
政治學理論所屬一級學科:政治學
學科專業代碼:030201
所在單位: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導師組負責人:張師偉教授
學科專業簡介
政治學理論專業作為一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權點,隸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學科,構成了其他二級學科的重要學科基礎,提供較為完整的政治學推理方法及基本思維方式。就研究對象與學科范圍來看,政治學理論主要研究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學科方法及時代化的重大理論問題等。政治學理論的學科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哲學、心理學、社會調查與統計、比較研究方法、模型及模具建構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模擬實驗與現場實驗方法等等。
我校政治學理論專業以中國政治及比較政治為主要研究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有:1、政治學基本理論,研究政治哲學、學科研究方法、政治學學科體系建構及當代重大理論問題;2、中外政治思想,該方向主要立足當下現實,反思政治學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解決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批判與繼承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古為今用,從西方實踐反思政治領域重點或重大理論問題,洋為中用;3、中國政府與政治,以社會調查與統計的方法,深入社會政治實踐,發現時代性重大問題,探討社會政治過程如何更趨合理化,尋找中國政治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拓展并夯實政治的民主基礎,從整體上思考政治制度、政治過程、政治民主、基層治理等重大問題;4、公共政策,主要是研究適合中國政策過程的有關概念,加強政策參與的民主,促進公共政策的進一步民主化與科學化。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有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業教師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7人;教師中有博士30人,碩士7人。近五年,學院教師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項,主持、參與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 26項。指導教師
張師偉,教授,博士,導師組負責人,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陜西省政治學會會長,西北政法大學首屆青年長安學者,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基本理論、中國政治哲學、中國政治思想史,擔任現職以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主要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發表CSSCI期刊論文30多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8篇,出版個人專著1部,合著專著2部,參編教材兩部。任現職以來代表作有:《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邏輯演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內部邏輯》(《政治學研究》2009年第4期);《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邏輯進程》(《政治學研究》2013年第4期);《思想資源與觀念誤導——中國現代民主思想形成中的民本觀念》(《探索與爭鳴》2014年第10期)。
丁韶彬,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學“長安學者”,陜西省勞動學會副會長,陜西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政治學理論和國際發展研究;出版專著《大國對外援助》、譯著《資本主義與社會民主》等4部,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系》、《歐洲研究》、《教學與研究》、《外交評論》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5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全文轉載;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一項;獲陜西省人民政府、陜西省教育廳科研獎勵各一項。
侯學華,教授,博士。中國美國史研究會會員、陜西省政治學會理事、陜西省法學會臺港澳法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市新城區人大常委會法律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地方政治。代表作有:《從“各自為政”到“合而為一”——美國早期國家主權縱向分配關系的內在變化》(《人文雜志》2012年第6期);《邦聯國會在美國憲政體制變動中的作用》(《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9期);《洛克的古典自由主義自由觀及其權利制約》(《理論學刊》2012年第8期)。
陳博,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政策。代表作有:《正統道家傳承脈絡梳理》(《唐都學刊》2015年第4期);《老子的“道論”并非憑空而論“道”》(《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論黃老之學成說于稷下學宮》(《唐都學刊》2011年第5期)。
張睿麗,副教授,政治學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國肯塔基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政策分析。主持并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十多項,發表論文20余篇。代表作有:《議會政治與中國政治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公共危機思想關系管理》((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2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主理論與實踐》(《理論月刊》2008年第1期);《利益觀視角下婦聯組織的角色及其職能定位》(《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當代民族主義思潮評析》(《理論月刊》2007年第7期)。
楊立峰,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西方政治哲學。代表性論文有:《多民族國家的公民團結問題》(《原道》第26輯,2015年);《從自由民族主義到自由文化主義》(《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4期);《商議民主視野下的公民教育》(《浙江學刊》2007年第6期)等。出版獨譯、合譯著作《朝服:馬基雅維利與他所創造的世界》(商務印書館2017年出版)、《共和的理念》(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出版)、《多元文化公民權》(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民主與分歧》(東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6部;發表譯文5篇。
夏支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風險危機治理。先后在《農村經濟》、《西北人口》、《統計與決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3項。代表作有《農村公共危機治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7月)、《認同視角下的社會風險治理策略》(《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3月)、《農村社會風險的治理邏輯》(《前沿》,2016年第1期)。
王偉勤,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社會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參與完成省級重點課題項4項。主持完成省級重點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目。參與教材編寫一部,參與專著一部。代表作有:《西部地區農村空心化風險及其治理探析”》 (《西北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當代中國白領階層社會心理與政治參與互動分析 》 (《河北學刊》2011年第4期);《農村空心化治理問題研究-基于韓國的經驗》(《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 《社會風險類型及其治理方式分析》(《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謝斌,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生教學督導組成員、行政管理研究生導師組組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管理理論和地方政府治理。主持三項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出版個人學術專著一部,合著兩部;主編出版教材三部;發表論文四十篇,四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獲陜西省政府科研成果獎三項,西安市政府、陜西省教育廳科研成果獎各一項。主要代表作有《西部開發與政府行為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念體系》(載《西北大學學報》)。
同滿宏,教授,碩士。陜西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管理學和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代表作有:《完善公共安全治理的長效機制》(《理論探索》2011年第3期);《能本人力資源開發論綱》(陜西師大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2)。
劉華平,副教授,碩士。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與社會保障。代表作有:《提高退休年齡與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社科縱橫》2007年第8期);《從“養兒防老”、“單位養老”到“社會養老”的轉變》(《理論導刊》2006年第8期)。專著二部《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新論》、《中國社會救助體系與發展趨勢研究》。參與主編《社會保障學》、《社會救助理論與實務》等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李文琦,副教授,碩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與社會保障。代表作有:《積極老齡化視域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于陜西省養老服務現狀的考察分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日本
龔會蓮,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學理論與方法、地方政府管理與治理。國家公派美國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訪問學者(2015-2016)。代表作有:《變遷中的民國工業(1912-1936)——一種制度分析的視角》(專著)、《陜西智庫網絡化模式發展研究》(《情報雜志2017年第4期》)、《文化視角下的公共政策:主體、民主性與合法性》(《行政論壇》2014年第1期);《民國時期工業發展績效芻議(1912-1936)》(《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等。
霍雅琴,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管理學理論與方法、地方政府管理與治理。代表作有:《陜甘寧邊區特殊性地方政府述論》(《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2期);《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善治”及其當代啟示(《理論導刊》2012年第4期);《政府對公共衛生的危機管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
周偉,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地方政府改革與治理、區域發展與區域治理、廉政建設與公民參與。代表性作有:《跨域公共問題協同治理:理論預期、實踐難題與路徑選擇》(《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優化與整合:地方政府間區域合作治理體系重構》(《理論探索》2016年第4期)。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聯系方式郵編:710122
地址:西安市長安區韋郭路中段620號 院辦:029-88182767 教辦:029-88182765
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介紹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有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業教師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7人;教師中有博士30人,碩士7人。近五年,學院教師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項,主持、參與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 26項。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有行政管理、政治學理論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辦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政治五個本科專業,行政管理專業是陜西省特色專業。
貫徹政治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相互滲透的學科理念,拓寬專業口徑,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教學質量管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辦學模式;注重學科建設,強化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具有公共精神、創新意識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熟練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夠在各級黨政機關、公共部門、大中型企業從事公共管理實務和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培養質量高,就業率高,是學校優秀就業單位。
添加西北政法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北政法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政法大學報錄比、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群、西北政法大學學姐、西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西北政法大學專業目錄、西北政法大學排名、西北政法大學保研、西北政法大學公眾號、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政法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