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南科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南科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南科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西南科技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輔導]
[西南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環境與資源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學位介紹
概況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主要面向政府環保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本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
環境工程是一門與市政工程、化學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氣象學、管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多門學科交叉的工程學科。以自然、社會及人類活動相關的環境問題為對象,根據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情況,利用有關基礎學科的原理、方法和工程技術實施具體的規劃、管理和工程措施,實現自然資源合理利用、清潔生產、廢物資源化與能源化、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和質量改善,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環境工程領域涉及自然環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金融、軍事、社會等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國防領域及國際關系,與國家的經濟水平、科技水平、社會環境及國際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環境工程服務于化工、輕工、材料、海洋、醫藥、食品、交通、建筑、能源、機械、生物、冶金及電子等諸多相關學科領域。此外,環境工程領域還涉及計算機、信息、航空與航天、現代生物工程、現代農業、地質、生態工程、現代物流及現代制造業等新興學科領域。
環境工程是新興的、充滿活力的綜合性和交叉性領域,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能源危機等一系列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環境問題的不斷變化以及諸多新的環境問題的出現,環境工程領域將隨著對環境問題研究的深人和對學科方法論的創新而不斷深化與拓展。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學位介紹
概況安全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石,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證。
安全工程領域是從系統的思想出發,研究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方面的缺陷,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識別、分析、評價、排除和控制系統中的各種危險,并對事故孕育、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研究。安全工程領域與國家的經濟水平、科技水平、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覆蓋范圍涉及工業、農業、社會、經濟、環境、金融、交通運輸、醫療等相關國民經濟領域,特別是與電子、機械、化工、能源、現代農業、交通、現代物流、現代制造業、工程施工、經濟、社會等領域或行業中的發展密切相關。
安全工程領域工卷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安全領域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培養與安全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人才。
碩士生應掌握安全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在安全工程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能夠勝任實際安全系統、設備或裝置的分析計算、開發設計和使用維護等工作。同時,應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順利閱讀本領域的國內外科技資料和文獻,進行必要的國際學術交流,了解和掌握安全工程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永恒的主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科學、技術、工程與管理相結合是當今世界各國培養安全領域人才和提高安全科技水平的總趨勢,是應對我國依然嚴峻的公共安全局面和復雜安全生產問題,適應和滿足我國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和科技支撐的需要。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礦業工程專業學位介紹
概況礦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本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主要面向本工程領域相關工程部門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術,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礦業工程是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工程,即是把礦產資源從地殼中經濟合理而又安全地開采出來并進行有效加工利用的科學技術。本領域覆蓋以下兩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中的二級學科: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業工程學科既要按照礦山的地質、生產和經濟特性來完善和發展傳統的礦業工程科技,又要吸收和融匯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使礦業工程科技不斷提高和更新。礦業工程學科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能源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力學、土木工程、化學、交通運輸、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學科領域有密切聯系。
礦產資源開采和資源加工利用聯系日益緊密,成為資源開發生產鏈條的重要環節,促進了學科交叉與融合。可持續發展及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提出,為礦業工程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綠色礦業的理念日益為世人所接受,由此發展而來的綠色采礦、科學采礦,以及潔凈煤技術等正成為推動礦業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強大生產力。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礦業資源的開發正向地球深部、海洋、太空等方向發展,礦業設備向智能化,礦業作業向少人化和無人化方向發展,由此帶來的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解決,不僅將大大拓寬人類的認識領域,更將為人類獲取社會和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基礎提供保障,也必將推動礦業工程這一古老的學科向更高層次發展。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地質工程專業學位介紹
概況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地質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主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含能源、地下水資源等)的勘查評價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等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質工程領域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該領域是以自然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地質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方法、數學地質方法、鉆掘工程技術、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主要研究地質結構、地質環境、礦產資源(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能源、地下水資源等勘查評價、設計、施工技術及管理等。
地質工程領域服務于與地球系統科學和地質實踐相關的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資源和能源勘查與評價、資源開發、土木水利、交通運輸、城鎮建設、國防建設、環境評價、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等行業。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對基礎工程和礦產資源的需求劇增,對生態環境壓力增大,礦產勘查、地質災害、工程地質等在保障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質工程領域隨著遙感、航空物探、化探、鉆探、土力學、巖石力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發展也快速地發展起來。定量計算、地質統計等方法在礦產勘查中廣泛應用;最新的測試技術和探測手段、高分辨率高檢測精度的儀器促進了新一輪的全球找礦;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實踐越來越深入。地質工程領域發展呈現如下幾種發展趨勢:與多學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術應用,深部隱伏礦尋找,工程地質體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評價、防治與預警,資源-經濟-環境聯合評價,天體探測技術等。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介紹
學科概況和發展趨勢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安康、社會進步、國家穩定的基石。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立和完善,將為人類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安全理論基礎,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我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從勞動安全保護等學科、專業逐漸發展起來的。1981年開始設立安全類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1986年以來實現了安全類本、碩、博三級學位教育體系。2011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增設為一級學科。
安全科學與工程是公共安全的骨干支撐學科,涉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多個領域和行業,圍繞公共安全體系三角形理論模型中的突發事件、承災載體、應急管理三條主線及其相互作用開展研究。
安全科學與工程是安全科學基礎理論和安全工程技術與管理以及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專業和范疇的總稱。主要學科方向包括:揭示安全客觀規律并提供學科理論、應用理論和專業理論的安全科學;保證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生命及健康得到保障、身體及設備財產不受到損害且提供直接與間接保障的安全技術;綜合運用系統論、運籌學、概率論、決策論、數理統計、控制論以及安全科學理論等知識,研究安全系統的分析、規劃、設計、組織、管理、評價與控制等問題的安全系統工程;為實現安全而組織和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和環境等各種資源過程的安全與應急管理;認識職業安全健康機制和規律,研究環境毒理與職業危害及其管理等理論與方法的職業安全健康等學科。
科學、技術、工程與管理相結合是當今世界各國培養安全領域人才和提高安全科技水平的總趨勢,是應對我國依然嚴峻的公共安全局面和復雜安全生產問題,適應和滿足我國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和科技支撐的需要。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永恒的主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與人類社會同在。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礦業工程學科介紹
學科概況和發展趨勢礦業工程是一門以地學、數學、力學、化學、經濟學和管理科學等為基礎,以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為主體的工程科學,核心內容是將各種礦產資源以安全、經濟、高效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式從原生地開發出來并進行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包含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山安全與災害防治、礦業經濟與管理四個主要學科方向。
為了將各種礦產資源從原生地層中安全、經濟、高效地開采出來,就必須不斷探求針對不同礦床種類、不同賦存條件和環境條件的采礦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以不斷提高開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生產安全,減輕環境污染,保護礦區生態環境。礦物加工工程必須綜合應用現代物理與化學方法,研究各種礦物有效分離和高效利用的工藝與技術。從而不斷提高各種礦物的加工處理效率和綜合利用率。礦床開采和礦物加工是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涉及一系列安全與健康、災害與防治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問題,為了保障安全、高效地開采和利用各種礦產資源,必須研究不同礦床開采和不同礦物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各類事故隱患及其災害防控對策。與此同時,礦業工程不僅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擴大資源采出量,提高資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而且必須通過發展礦業經濟學和礦業系統工程,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所涉及一系列經濟與管理問題,只有科學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實現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礦業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針對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賦存環境與開采條件的復雜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傳統礦業開發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現代礦業工程學科必須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的高新技術,包括現代系統工程和控制理論、現代非線性科學、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科學、現代地球物理學和礦物回收化學生物學等其他學科的高新技術。開拓先進的、非傳統的礦業開發和利用技術,開發其他的、以往未被利用的和充分利用的資源,創造更好的安全條件、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最少的環境污染的礦業開發和利用新模式。為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介紹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以地質體為研究對象,是研究地質體勘查(察)、評價和開發利用的學科,即在地球系統科學理論指導下,研究地質體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演化機理,并采用各種現代化勘查手段獲取、處理、解釋和應用地質信息,查明潛在地質資源及工程地質體的特征,為地質體勘察和開發利用工程服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為:成礦成藏條件、機理及分布規律研究;礦產勘查與預測評價理論方法研究:非常規(非傳統)固體礦產和化石能源勘查評價與開發利用基礎研究;工程地質體勘察、評價、設計和施工理論方法研究;地質災害預測和防治的理論方法研究;勘查儀器與裝備研發;地質體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響應及觀側、處理與解釋技術研究;地球信息的形成機理、數據挖掘信息提取和綜合集成及認知的相關理論方法研究:地球空間數據庫與地球信息存儲管理,以及地球信息應用和共享技術研發等。
目前,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復雜性和非線性新理論新方法及高新探測與信息技術研發及其在深部隱伏礦產、新類型礦產和工程地質體勘查(察)評價,資源—經濟—環境聯合評價,地質災害預測和防治,天空探測技術中的應用,已成為本學科國際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聯系方式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青龍大道中段59號 郵編:621010
聯系電話:0816-6089438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介紹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傳承非金屬礦的學科積淀,依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學科資源優勢,立足西部產業發展及中國科技城(綿陽)建設的戰略需求,艱苦拼搏,銳意進取,發揚優勢,突出特色,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四川省重點建設(培育)學科,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點建設授權學科。目前本學科擁有“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核廢物處置與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四川省環境工程自控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和集“產、學、研”一體的“水處理與污染控制中心”,并依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平臺分別建立了西南科技大學分中心等科研實驗平臺。學科專用實驗室面積達1.8萬 m2;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共計200 余臺(套),儀器設備價值共計 5000余萬元。
環境科學與工程現已經初步形成了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創新人才隊伍。本學科現有專業教師47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3人,占總人數的48.94%,副教授(含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6人,講師(含助理研究員、工程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30人,比例達63.82%,碩士學位13人;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各類專家8人。
近3年來,本學科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發表三大檢索近90篇,重要核心期刊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9部;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近2億元。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水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核廢物處置與環境安全、環境生物技術、農林廢棄生物質改性與工業化應用、大氣污染控制等。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介紹
我校地質學科始建于1958年的國家建筑材料工業部重慶建筑材料工業專科學校創建的以非金屬礦產為主的“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大專),1978年升格為本科。1989年又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創建“礦物巖石材料”專業。1994年地質學科評審為國家建材部部級重點學科,2004年批準為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認定,非重新申報),相關的采礦專業評審為部級重點專業。1998年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礦物巖石材料(材料物理)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地質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地質工程領域獲得工程碩士授予權;2011年礦物加工工程、礦物材料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地質工程專業成為四川省特色專業,2010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2008年通過四川省重點學科重新認證。本學科以非金屬礦資源地質、環境地質及礦物巖石材料方面的研究為主要特色,在全國非金屬礦和開發利用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經過學科建設、重組,逐步形成了以非金屬礦產開發與利用、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礦產經濟與礦物環境安全、工程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等為特色的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團隊。
該學科現有各類教學、科研人員50名,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3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學術團隊中有四川省學術帶頭人3人,學術帶頭人后備人員3人,獲國務院政府津貼3人。有全國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教育部杰出青年獎1人,原建材部和省級勞動模范2人,綿陽市勞模和優秀教師4人,綿陽市十佳青年2人。
近五年,本學科完成和承擔的科研項目10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7項,省部級項目10項目,科研總經費3349.5萬元(2011年新申請成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目,不在計算之列),重大橫向科研經費1489.5萬元;出版教材、專著9部、獲得發明專利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發表科技論文30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71篇,重要核心75篇。
該學科建有非金屬礦研究所、礦物材料及應用研究所、國土資源利用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目前該學科擁有“非金屬礦產地質及其開發利用”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核廢物處置與環境安全”國防科工委重點實驗室下設的“核廢物處置研究室”,“地質工程基礎實驗中心”省部共建實驗室,物質結構及物質成分測試研究實驗室;非金屬礦物化性能與利用實驗室;巖石力學與巖體穩定研究實驗室;與校董事單位和相關單位的共建實驗室;校內相關學科共享的實驗室等。現有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方米,實驗設備價值近2000余萬元,為教學科研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實驗平臺。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