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研究院簡介: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化院)成立于1958年6月,是中國最早從事石油化工綜合性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淵源歷史可以追溯到由著名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著名科學家侯德榜博士于1922年8月在天津塘沽成立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2010年燕山分公司研究院整體劃入北化院。目前,北化院已經形成了一院三地的發展格局。院本部地處北京市北三環內,院區環境優雅,交通方便,生活設施配套齊全;位于通州區的科學試驗基地初具規模,功能完備;毗鄰燕山石化的燕山分院,原料資源豐富,中試條件便利。2010年與齊魯分公司研究院、揚子分公司研究院和燕山分公司樹脂應用研究所建立緊密的業務聯系,成立了北化院齊魯分院、揚子分院和燕山樹脂所,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
北化院緊緊圍繞中國石化主營業務,堅持“創新務實、成就客戶”的企業宗旨,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積極實施技術領先創新戰略、產品差別化創新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創新戰略,大力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推進器”作用。逐步形成了工業催化、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塑料加工、合成橡膠、化工環保、化學工程、分析表征和科技信息等學科基礎,以及乙烯技術、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有機與精細化工、化工環保等專業優勢,設立了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基本有機原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化學建材測試中心和國家高分子材料與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全國性技術中心,出版《石油化工》、《化工環保》和《石油化工快報》等學術期刊和行業性雜志,其中《石油化工》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截至2010年,累計申請中國專利1640件、國外專利389件。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03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在100萬噸/年乙烯、30萬噸/年聚乙烯、30萬噸/年聚丙烯、碳五分離、乙烯三聚制1-己烯、溶聚丁苯橡膠、SBS等大型成套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為石油化工主體技術國產化提供強有力支撐。應用北化院大型乙烯裂解爐技術,已經建設63臺裂解爐,總生產能力達到527萬噸/年。大型聚丙烯成套技術共建設27套生產裝置,總能力達到471萬噸/年。先后開發成功了聚乙烯、聚丙烯、前脫丙烷前加氫、碳二加氫、碳三加氫、碳三催化精餾、裂解汽油加氫、低溫甲烷化、烯烴脫一氧化碳/脫氫/脫炔/脫氧、乙烯氧氯化、乙烯氧化制環乙烷、苯酐、順酐、有機胺等30個品種共49個牌號的石油化工催化劑。在合成材料新產品方面,成功開發了聚乙烯燃氣管PE100、高速高挺度BOPP、聚丙烯直接生產汽車保險杠專用料和高抗沖聚丙烯、高結晶聚丙烯等市場暢銷的合成樹脂新產品,以及三元集成橡膠、丁苯透明樹脂、SIS、低順式聚丁二烯橡膠、嵌段丁苯橡膠、溴化丁基橡膠和稀土異戊橡膠等合成橡膠新品種。在節能降耗、污染源治理、污水回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方面,北化院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廣泛應用,有力地支持企業清潔生產和降本增效。
目前,乙烯裂解技術、聚丙烯催化劑技術、SBS技術以及碳二選擇加氫催化劑、碳三選擇加氫催化劑、聚乙烯催化劑、聚丙烯催化劑、納米粉末橡膠等均已實現出口。
北化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是教育部批準的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單位。2001年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獨立招收資格。北化院下設一個研究分院和12個研究部門,擁有一支專業技術優勢突出的科研隊伍,目前職工總數為119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60人,高級工程師399人;博士118人,碩士110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43人,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養環境。
歡迎有志于石油化工研究的優秀青年報考北化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院系設置:
可授予的學位
我院今年招收化學工程與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北京化工研究院獎貸學金:
目前,發給一年級同學獎學金及其他費用每人每月1700余元;二、三年級2000余元。另外我院設立了由香港中文大學偉倫化學講座教授吳奇博士指定命名的“吳國安紀念獎學金”,一等獎1-2人,每人每年25000元;二等獎8-10人,每人每年9000元;三等獎15-18人,每人每年4000元。
北京化工研究院學費:
目前我院不收學費。
北京化工研究院聯系方式:
招生單位: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招生網址:www.brici.ac.cn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4號
郵政編碼:100013
咨詢電話:010-59202892 010-64228662
傳真:010-64228662
聯 系 人:盧老師 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