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材料與化工考研調劑信息

更新時間:2023-03-31T10:31:52 編輯:考研派調劑中心
Add 沈陽化工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學校省份:遼寧

學校名稱:沈陽化工大學

學院名稱:暫無

專業名稱: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材料與化工

專業類型:學碩/專碩

學習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招收人數:0

發布渠道:網絡發布

原文鏈接:暫無

聯系方式: 點擊查看

95%的同學還閱讀了:
添加沈陽化工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添加微信查詢:沈陽化工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添加微信查詢:沈陽化工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添加微信查詢:沈陽化工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添加微信查詢:沈陽化工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調劑要求信息:

2023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材料與化工考研調劑信息:本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開發纖維素等大分子生物質資源催化轉化制羰基類化合物--呋喃化學品催化劑及生產工藝技術,羰基類化合物選擇性加氫催化劑及生產工藝開發,以及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同時強化拓展新能源利用催化劑技術研究,如光、電催化轉化高效催化劑的開發等工作。
經過多年的建設,團隊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顯著。共承擔主持6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省、市(廳)級課題,其中國家級項目20余項,近五年累計科技項目經費2000余萬元。在國際知名刊物已發表英文論文150多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 Cat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 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成果獲得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3項、遼寧省教學成果獎5項。   
團隊注重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與訓練,學術氛圍濃厚,和諧向上。研究生在讀期間,榮獲國家獎學金20余項,其他各級/各類獎學金50余項。多名研究生考取中科院北京過程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沈陽金屬所、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博士生,或成為企事業單位棟梁。
主要研究方向:
1.資源轉化納米催化材料構筑及其應用;
2. 貴金屬均相催化劑設計及應用;
3. 新型清潔能源與環境催化新材料。
招生專業:
1.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00)
2.化學工程(081701)
3.化學工藝(081702)
4.應用化學(081704)
5.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0703Z1)
6.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085600)

聯系方式:(詳細招生細節請咨詢)
電話(微信同步):13022426282(于老師),
郵箱:yugl0507@163.com
有意向調劑的化學化工類考生考生可先登錄我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采集系統”(網址:http://119.3.216.154:5031/ASPX/Student/StuLogin.aspx)進行注冊和信息錄入,請務必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研究生考試報名時的網站)”的調劑系統開通后第一時間輸入調劑到我校的調劑信息,我校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審核考生信息后將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向符合調劑和復試條件的考生發出復試通知。
導師介紹

丁茯,女,1974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沈陽化工大學測試中心主任。
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與化工,主要研究方向一直從事金屬有機催化劑開發與應用、MOF合成與應用、過渡金屬納米材料光催化及石油化工催化劑應用與開發研究。工作包括以各類新型有機配體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應中的應用;過渡金屬特別是稀土納米材料光催化的研發和應用。承擔主要科研項目(由高到低):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國家自然基金等基金17項,橫向課題14項。主要研究成果;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文;迄今為止,在國內外權威雜志Appl. Catal. B: Environ.等雜志上發表論文90多篇,均為SCI收錄(累計影響因子超過280)。授權發明專利4項。
工業催化學科帶頭人,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千人層次人選,沈陽市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沈陽市政協委員,CMA國家評審員。全國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研究會副秘書長;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化工學會理事(測試科學與儀器專委會主任委員太陽能光催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科技部、國家市場局、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全國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及多省市自然科學基金、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多種國際期刊特約審稿人。自2010年起,培養研究生18人,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精細化工、環保和儀器行業
郵箱:[email protected]

王康軍,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遼寧省首批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負責人、資源化工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化工學會工程熱化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與化工。主要從事工業催化以及資源、能源轉化利用方向研究,其中開發的系列精細化學品催化加氫轉化合成催化劑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獲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委組織部“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遼寧省教育廳優秀人才,沈陽高校優秀教師,沈陽市拔尖人才,2019年獲得中國化工學會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兼任遼寧省資源化工與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化工學會石油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省人才項目、省自然基金以及校企合作在研和結題項目20余項,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Fuel、Sustainable Energy Fuels、Molecules、Catal.Commun.、Catalysis Letters、Green Chem.、AICHE Journal等國內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9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
郵箱:wangkj_[email protected]

張雅靜,女,1979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與化工,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質衍生物氣相加氫制備2-甲基呋喃、糠醇、2-甲基四氫呋喃等下游化學品工業催化劑開發及應用、納米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先后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才、沈陽市高級人才、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計劃、沈陽市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計劃,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過程所、廣州能源所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主持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教育廳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項。與企業合作密切,注重研究成果工業化應用,主持完成校企合作項目10項,為企業增加效益近億元。共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收錄論文30余篇,論文發表在獲得6項授權發明專利。遼寧省化工學會會員,遼寧省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專家,Crystal Growth & Design、Catalysi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等雜志審稿專家。培養的研究生畢業6人,在讀12人。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畢業學生中3人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其余進入高校、研究所及外企工作。
郵箱:yjzhang2009@163.com


劉蟈蟈,男,1988年5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沈陽化工大學-大連化物所碩士研究生聯合導師。
碩士博士畢業于日本國立富山大學,師從國際著名碳一化學專家、日本工程院院士Tsubaki Noritatsu教授。主要從事費托合成、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制高值化學品、酯類及糠醛催化氫化等綠色催化劑開發及工業應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4篇,核心期刊5篇。部分研究成果在美國夏威夷PACIFICHEM、日本東京TOCAT8等國際會議上發表口頭報告。先后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層次,沈陽化工大學“優青”托舉計劃。主持在研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校企合作項目項目3項。
郵箱:[email protected]

陳娜,女,1989年2月出生,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19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博士期間曾在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化學系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合作研究。2019年12月進入沈陽化工大學工作并任講師,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與化工。目前主要從事磁性微納米材料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承擔主要科研項目:省教育廳項目1項,省科技廳項目1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10余篇。


羅志雄,女,1983年7月出生,博士,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專任教師。
博士畢業于比利時根特大學,主要從事金屬有機配合物與金屬-有機骨架在均相和多相催化領域的應用研究,涉及CO2環加成反應、開環聚合反應、偶聯反應等。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十余篇學術論文,并參編相關學術專著。
郵箱:[email protected]

于廣莉,博士研究生,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無機化學專業,主要從事多孔材料的合成、薄膜制備及其在環境與能源領域中應用的研究。截至目前,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20余篇,h-index: 14,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IF=25.809, JCR 分區:1區,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733, JCR 分區:1區,top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F=7.015, JCR 分區:1區,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00,其中JCR分區1區達8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項目等4項;發明授權專利3項。
郵箱:yugl0507@163.com

種思穎,女,1989年11月出生,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專業。2021年3月進入沈陽化工大學工作并任講師,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材料與化工。主要從事二氧化碳催化轉化、工業催化、均相催化劑多相化、有機小分子合成、新型催化材料設計合成及其催化性質研究。主持省級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基金項目2項,省級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參與發表國際期刊論文12篇,核心期刊論文3篇。
郵箱:[email protected]

張光偉,男,1988年11月出生,工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高中畢業留學日本,2016年畢業于日本靜岡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部。2016年就職于沈陽化工研究院,主要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及相關成套設備的工藝包研發工作。2018年3月進入沈陽化工大學工作,所在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與化工。目前主要從事生物質高值利用、綠色催化體系的開發及相關催化劑性能研究。目前已主持承擔主省部級項目3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數篇學術論文。
郵箱:[email protected]

張政,男,1990年7月出生,工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畢業于東南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師從吉遠輝教授;2022年8月起就職于沈陽化工大學,主要從事微納尺度介孔材料的設計制備及計算機模擬等研究。截至目前,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化工權威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和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以及材料科學主流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發表SCI收錄論文多篇,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3項;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部分研究成果在第十三屆全球華人化工學者研討會作口頭報告。
郵箱:[email protected] 2023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藝,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精細合成化學與分子工程,材料與化工考研調劑信息

以上沈陽化工大學考研調劑信息僅是“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和“考研調劑中心小程序”里調劑信息的一部分舉例,因為系統限制更新的沈陽化工大學考研調劑信息請到我們的公眾號和小程序里進行篩選查看,還可以訂閱。考研調劑中心還有歷年調劑分數線、調劑一志愿去向和沈陽化工大學考研調劑生源來源,非常有價值。

沈陽化工大學考研調劑信息來自我們的調劑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菜單里可免費使用【考研調劑小程序】查看【沈陽化工大學最調劑信息】【沈陽化工大學調劑分數線】【沈陽化工大學調劑生源來源】【沈陽化工大學調劑去向】等珍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