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南京中醫藥大學優勢專業排名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南京中醫藥大學優勢專業排名、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王牌專業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南京中醫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解決南京中醫藥大學優勢專業排名及什么專業好的問題。
相關推薦: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1]】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難嗎】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70 | 河海大學 |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71 | 江南大學 |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72 | 南京林業大學 | 林業工程 |
7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大氣科學 |
74 | 南京農業大學 |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
75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中藥學 |
76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藥學 |
77 | 南京師范大學 | 地理學 |
78 | 浙江大學 |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
79 | 中國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80 | 安徽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6月,學校建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1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8個江蘇省重點學科。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2個)和44個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9個),博士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自審權和主干學科專業的教授評審權。學校還是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具有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授予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藥學、護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1個含17個自主設置學科):中醫學(17個含5個自主設置學科)、中西醫結合(6個含4個自主設置學科)、中藥學(8個自主設置學科)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42個含10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10個專業可授予專業學位):中醫學(18個含6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7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中西醫結合(7個含5個自主設置學科)另有1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中藥學(8個自主設置學科,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藥學(6個)、臨床醫學(2個)另有2個專業可授予專業碩士、公共管理(1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中藥學 [3]
國家重點學科(3個):中藥學、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兒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中醫學、中醫內科學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4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14個):方劑學、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肝膽病學、針灸學、藥用植物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制學、中醫醫史文獻學、中醫護理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肛腸病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19個):傷寒學、中醫診斷學、臨床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痹病學、中醫腫瘤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養生學、推拿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資源化學、中醫藥信息學、中醫文化學、中醫藥管理學、中醫皮膚病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心病學
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中醫臨床基礎、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中醫婦科、針灸推拿學
教學建設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擁有15個本科專業,30余個專業方向,涵蓋醫、管、理、工、經、文等多個學科門類,初步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相互滲透、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學校建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5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學校建成22所附屬醫院、5所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國家基礎學科理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試辦)、首批獲準接受和培養留學生及臺灣地區學生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護理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護理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臨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溫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內科護理學、中藥炮制學、中醫診斷學等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精誠計劃"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一覽表
序號 | 教材名稱 | 規劃教材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編者 |
1 | 外科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 |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9 | 潘立群 陳榮明 |
2 | 中西醫臨床基本技能實訓教程 |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9 | 金桂蘭 汪悅 |
3 | 中醫外科學(案例版) | 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 | 科學出版社 | 2007 | 潘立群 |
4 | 中醫兒科學(案例版) | 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 | 科學出版社 | 2007 | 汪受傳 |
5 | 中醫兒科學 |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6 | 汪受傳 |
6 | 中醫診斷學 |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6 | 吳承玉 |
7 | 兒科護理學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汪受傳 |
8 | 中醫診斷學 | 普通高等教育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 科學出版社 | 2005 | 吳承玉 |
9 | 內科臨床實習指南 |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實習指導叢書 | 科學出版社 | 2005 | 汪悅 |
10 | 小兒推拿手法與穴位 | 視聽教材 |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 2005 | 任現志 |
11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醫治療 | 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 | 人民衛生出版社音像出版部 | 2005 | 韓新民 |
12 | 中醫兒科學 | 新世紀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郁曉維 |
13 | 五官科護理學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丁淑華 |
14 | 五官科護理學習題集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丁淑華 |
15 | 兒科護理學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汪受傳 |
16 |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本科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5 | 汪受傳 |
17 | 兒科臨床實習指南 | 否 | 科學出版社 | 2005 | 汪受傳 |
18 | 中醫兒科學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汪受傳 |
19 | 中醫養生康復學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王旭東 |
20 | 中醫診斷學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吳承玉 |
21 | 中醫內科學 | 教材參考用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薛博瑜 |
22 | 實驗針灸學習題集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李忠仁 |
23 | 中醫內科學習題集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配套教學用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004 | 周仲瑛 |
24 | 牽引療法 | 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 | 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04 | 馬勇 |
25 | 中醫內科學 |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同步輔導系列叢書 | 科學出版社 | 2004 | 汪悅 |
教學成果獲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 | 獲獎名稱 | 獲獎級別 | 獲獎等級 | 項目名稱 | 獲獎時間 |
評獎 部門 |
獲獎人員 |
1 |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 國家級 | 二等獎 | 外科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 | 1997 | 教育部 | 潘立群、陳榮明、凌立君 |
2 |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 國家級 | 二等獎 | 醫哲結合、構建自然辯證法教學新模式 | 2005 | 教育部 | 張宗明、王中越、張艷萍、 |
3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 部省級 | 特等獎 | 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與探索 | 2009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吳勉華、黃桂成、劉躍廣、文庠、汪悅 |
4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針灸專業技能“全程一體化”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2009 | 教育廳 | 董勤、甘君學、徐蘭鳳、張建斌、陳梅 |
5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中醫兒科學》教材改革與實踐研究 | 2009 | 教育廳 | 汪受傳、趙霞、蔣斌、陳曉征、韓新民 |
6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構建中醫臨床技能實驗教學體系 | 2007 | 教育廳 | 金桂蘭、黃桂成、汪悅、凌立君、張琴 |
7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部省級 | 一等獎 | 中醫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2005 | 省教育廳 | 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 |
8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中醫內科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 2004 | 省教育廳 | 金實、汪悅、王旭、薛博瑜、章永紅 |
9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構建《中醫兒科學》立體化教材體系 | 2004 | 省教育廳 | 汪受傳、任現志、郁曉維、韓新民、李江全 |
10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部省級 | 二等獎 | 中醫舌診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 | 2004 | 教育廳 | 吳承玉、徐征 |
11 | 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部省級 | 優秀成果獎 | 中醫藥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2004 | 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 | 吳勉華、潘立群、陳榮明、汪悅等 |
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不區分院系所
- (專業學位)中醫
- (專業學位)中醫內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外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骨傷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婦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兒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五官科學
- (專業學位)針灸推拿學
- (專業學位)中西醫結合臨床
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麻醉學
- 中醫內科學
- 中醫外科學
- 中醫骨傷科學
- 中醫婦科學
- 中醫兒科學
- 中醫五官科學
- 針灸推拿學
- 中西醫結合臨床
- (專業學位)中醫內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外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骨傷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婦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兒科學
- (專業學位)中醫五官科學
- (專業學位)針灸推拿學
- (專業學位)中西醫結合臨床
- (專業學位)全科醫學(中醫,不授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