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1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介紹

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介紹 正文

一、學科專業/領域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學科是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分支。我校1992年申請創辦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并獲得批準,同年開始首屆招生。主要研究如何在工業與民用建筑物、運載工具內創建能夠保證在室人員舒適和身心健康的熱濕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和具有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并研究為創造和實現這一目的所需的采暖通風和空調系統,與之相應的冷熱源及能量轉換設備,建筑自動化系統,以及燃氣、蒸汽與冷熱水輸送系統。從能源需求側來看,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研究是建筑節能完整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能源生產和轉化來看,一方面,能源是維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它與材料和信息構成現代社會繁榮和發展的三大支柱。另一方面,能源不僅為人類帶來文明和繁榮,也為人類的生活和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問題甚至是災難。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本學科的中心任務是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并存”。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熟悉所從事研究或工程方面的科學技術發展和動向,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創業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
3.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應用外語開展研究和實踐活動的能力;
4.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5.具有成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三、研究方向
1、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
2、建筑火災煙氣輸運機理及控制技術
3、制冷技術及其應用
4、建筑與區域熱濕環境實現技術
5、建筑與區域能源系統集成技術
6、建筑HVAC系統設計與優化
7、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四、學習年限
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基本學制加3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的研究生,可申請提前答辯和提前畢業;如遇特殊情況需要延期學習的,可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延長學習時間。提前畢業和延期畢業的,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請,經導師同意、學院審核,報研究生部批準。
五、培養方式
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采取進校不離崗,“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三個階段可以相互交叉進行。
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由1名校內導師和1名校外導師組成的雙導師負責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課程教學、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同時,注重發揮導師團隊集體培養的作用。做到政治與業務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相結合。既要使研究生系統掌握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相應的實踐工作能力。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個人才能和特長。課程學習采取課堂講授、自學輔導和討論班等形式進行。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學分要求
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課程(必修課程)和非學位課程(選修課程)兩大類。學位課程包括公共學位課程、專業學位課程。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一般以課內16~20學時計1學分(外語類課程以33~36學時計1學分)。
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分的基本要求是:在論文答辯之前,必須修完不少于32個學分,其中,課程學習環節不少于25學分(學位課程不少于18學分),必修環節7學分。必修環節包括參加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1學分)和專業實踐(6學分)。
3、課程安排與要求
(1)研究生課程學習一年半內完成;
(2)公共學位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完成;專業基礎學位課原則上安排在第一學期完成,專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原則上安排在第二、三學期完成;
(3)研究生必修環節原則上安排在第二學年內完成;
(4)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年;
(5)課程設置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要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要注重培養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包括學術活動、文獻閱讀、專業實踐三方面內容。
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大研究生的知識面、活躍學術思想、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國內外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動態都有重要意義。研究生必須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廣泛閱讀中、外文文獻。導師要重視研究生的學術活動和文獻閱讀工作,加強指導與考核。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要參加或主持學術活動不得少于2次,閱讀文獻不得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得少于5篇。學術活動包括研究生聽取學術報告、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研究生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或校(院)研究生學術論文報告會上做口頭報告等。研究生于中期考核和開題報告前完成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并填寫《安徽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與文獻閱讀考核表》,交由學院存檔。
專業實踐是研究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研究生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培養環節,每個研究生必須參加由學校認可的專業實踐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時間為0.5~1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累計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具有兩年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實踐累計時間不少于1年。
專業實踐應體現“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原則,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靈活進行:
1.由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科研課題,安排研究生進行專業實踐;
2.在學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建立的實踐基地,進行專業實踐;
3.研究生結合本人工作,自行聯系實踐單位進行專業實踐;
4.在學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業實踐基地進行專業實踐。
研究生應于第二學年與導師一起制訂并填寫《安徽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計劃表》,于中期考核和開題報告前完成專業實踐活動,并填寫《安徽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環節考核登記表》。導師根據研究生的實踐工作量、綜合表現及實踐單位的反饋意見等進行考核。實踐材料須報送學院審核存檔。
八、培養計劃
新生入學后3個月內,應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相應專業學位點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本人的具體情況,制訂出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培養計劃應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專業實踐、學位論文時間安排等做出具體規定。培養計劃經導師簽字確認,學院和研究生部審核批準后,研究生部、學院、校內外指導教師、研究生各存1份。
培養計劃是指導研究生學習的依據。培養計劃確定后,研究生和導師均應嚴格遵守。在執行培養計劃的過程中,若有特殊原因提出修改者,必須填寫《安徽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修改申請表》,經導師簽字確認,學院分管領導審核,研究生部審批后方可修改。
九、學位論文的要求
1、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撰寫學位論文,培養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工作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
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定好論文選題,選題應與研究生的職業背景緊密結合,注意選擇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課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可根據專業學位點的特點,將研究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發明專利等作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表現。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應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科研課題進行,并且結合研究生的科研基礎和個人特長,應有明確的學術內涵,強調學術研究的方法訓練,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鼓勵學科交叉。
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應不少于1年。論文撰寫必須符合《安徽建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撰寫要求》。
2、學術論文
研究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并作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論文答辯前必須有一篇以上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導師須為第一作者)的身份公開發表;或獲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排名前2)或軟件著作權(排名前2)一項。



安徽建筑大學

添加安徽建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建筑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建筑大學報錄比、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群、安徽建筑大學學姐微信、安徽建筑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建筑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建筑大學排名、安徽建筑大學保研、安徽建筑大學公眾號、安徽建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建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建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ahjzdx/yjsy_24895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