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導師:方從兵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導師:方從兵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導師:方從兵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導師:方從兵 正文


姓名:方從兵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2年5月
職稱:教授
學院:園藝學院
研究方向:

方從兵,男, 博士,教授, 副院長,果樹學和茶學碩士生導師
漢族,1972年5月生,安徽舒城人,中共黨員。1989.9-1993.7:安徽農業大學(原安徽農學院)園藝系,學士;1993.9-1996.6: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碩士;1996.7-1999.7: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助教;1999.8-2002.7: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講師;2001.9-2005.6:安徽農業大學農業部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博士;2002.8-2007.8: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2006.9-2007.8:美國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高級訪問學者;2007.9-至今: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2005.11-2010.9: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和常務副主任;2009.3-2010.9: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助理;2010.10-至今: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近年主要從事果樹生理生化(水果代謝組學.果實品質形成.果樹功能基因組學).茶葉生物化學與茶葉代謝組學.植物化學(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機理的研究。

主要教學經歷與成果:
1.講授《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生理學》.《果樹育種學》.《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果樹苗圃學》和《果蔬營養與保健》以及《高級果樹生理學》和《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2.2010年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農科(園藝)‘產學研創’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10;
3.《果樹栽培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
4.《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改革,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2;
5.編寫《果蔬營養與保健》,校內試用教材,2003。

主要研究領域:
1.果樹生理生化(水果代謝組學.果實品質形成.果樹功能基因組學);
2.茶葉生物化學與茶葉代謝組學;
3.植物化學(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合成)。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碭山酥梨高糖芽變果實的代謝譜分析及糖積累的分子機理研究,批準號:31071756),2011.1-2013.12,主持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牡荊苷和異牡荊苷的生物合成及黃酮C-糖基轉移酶的研究,批準號:30770230),2008.1-2010.12,主持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異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合成新途徑的研究,批準號:30500051),2006.1-2008.12,主持人;
4.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基金項目(植物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代謝調控機理,批準號:08040106801),2008.1-2009.12,主持人;
5.安徽省社會保障廳第六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資助項目(黃酮C-糖基的生物合成及關鍵酶的研究),2010.1-2012.12,主持人;
6.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梨礦質營養效率研究及其高效基因型篩選,批準號:2001kj073),2001.1-2003.12,主持人;
7.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科研資助計劃項目(碭山酥梨愈傷組織的誘導及其培養條件的研究,批準號:2004jql52),2005.1-2008.12,主持人;
8.安徽省高等學校“十五”優秀人才計劃-中青年骨干教師(桃礦質營養離子吸收動力學研究),2005.1-2008.12,主持人;
9.安徽農業大學資助引進與穩定人才科研啟動項目(草莓果實糖積累的代謝譜分析及其分子機理研究,批準號:wd2006-5),2007.1-2009.12,主持人。

主要科研成果:
1.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葛根種植及深加工綜合利用研究,證書號2007-2-R6),2007;
2.安徽省第六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9;
3.安徽省高等學校“十五”優秀人才計劃--中青年骨干教師,2005;
4.第六批合肥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0。

代表性論文論著:
1.J.J. Zhang, X. Wang, O. Yu, J.J. Tang, X.G., X.C. Wan and C.B. Fang(方從兵)*. Metabolic profiling of strawberry (Fragaria × ananassa Duch.)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11,62(3):1103-1118(SCI收錄);
2. C.B. Fang(方從兵), H.P. Wu, H.Q. Li, C.J. Jiang and X.C. Wan*. Effects of fungal elicitors on isoflavonoid accumulation in Pueraria lobat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Annual Meeting of the Phytochem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July 21-25, 2007.(ISTP收錄);
3.C.B. Fang(方從兵), X.C. Wan*, H.R. Tan and C.J. Jiang.Identification of Isoflavonoids in Several Kudzu Sampl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2006,44(2): 57-63/(SCI收錄);
4.C.B. Fang(方從兵), X.C. Wan*, H.R. Tan and C.J. Jiang.Identification of Isoflavonoids in Several Kudzu Samples by 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Annali Di Chimica,2006,96(1-2): 117-124.(SCI收錄);
5.C.B. Fang(方從兵), X.C. Wan*, C.J. Jiang, H.R. Tan, Y.H. Hu and H.Q. Cao.Comparison of HPTLC, HPLC and HPCE on Fingerprinting of Pueraria Radix.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Modern TLC,2006,19(5): 348-354.(SCI和EI收錄);
6. C.B. Fang(方從兵), X.C. Wan*, C.J. Jiang and H.Q. Cao.Comparison of HPTLC and HPLC for Determination of Isoflavonoids in Several Kudzu Samples. 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Modern TLC, 2005,18(1):73-77.(SCI和EI收錄)。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安徽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農業大學報錄比、安徽農業大學考研群、安徽農業大學學姐微信、安徽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安徽農業大學專業目錄、安徽農業大學排名、安徽農業大學保研、安徽農業大學公眾號、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安徽農業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ahnydx/yjsds_55981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