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介紹

發布時間:2019-08-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介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介紹 正文

機電工程學院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車輛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車輛工程專業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校重點建設專業。學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下設有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其中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還具有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設有設計工程系、機械制造與工業工程系、機械電子與車輛工程系、基礎教學部和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下設有機械設計與CAD、機械制造、機械電子、車輛工程、工業設計、工業工程、力學與材料7個專業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師63 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 73 %;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25人,占教師比例39.7 %;碩士學位教師32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教師比例 90.5 %;兼職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5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創新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人,市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5名。
學院有優良的辦學傳統和經驗,一貫重視教學中心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取得了突出成績。近五年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北京市精品課程2門(《機械原理》、《工程制圖》),市級精品教材3部。
學院的學科建設與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科技攻關等國家級項目4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9項,北京市教委課題 45項,橫向科研課題65項。在光機電系統測控及智能儀器、數控技術與裝備、機電系統現代設計方法及應用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科研發展方向,并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 項、二等獎 4項、三等獎 3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 40余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525 篇,進入國際三大檢索46篇。
學院現已與日本福井大學、德國耶拿應用科技大學、英國桑德蘭大學的相關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近五年共選派26名學生赴國外高校學習深造,學院還接收培養外國留學生近10人。學院堅持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嚴謹的治學方法,培養了大批基礎理論好、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受到廣大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好評,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余人。近年來,我院學生先后獲得首都高校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 北京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北京市單片機競賽、 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等十余項獎項,學生科技活動成效顯著。
今后,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爭取盡早建成博士點授權學科,并使各學科專業進一步協調發展,力爭在機電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的教學科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同時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為北京市和全國的人才培養作出更大貢獻。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
本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機電系統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機電系統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與趨勢預測技術、測控系統的集成及遠程網絡監控技術、智能監測儀器與虛擬儀器技術。
光機電一體化測控技術與系統:提出面向現代儀器制造的柔性研發系統理念,創建開放式柔性研發平臺,完成對儀器系統的快速集成、實驗研究和性能測試,提高儀器制造企業適應市場的快速動態響應能力。研制光電分析儀器裝備、產品和成套工程應用軟件。
機器人技術:涉及機械電子學、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嵌入式控制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等,在水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方面積累了研究基礎和經驗。
本學科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于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
本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數控技術與裝備:機床設計技術與智能控制研究,機床創新設計開發、機床性能分析計算、特種設備研發、高速加工技術、機床智能控制研究。
制造信息化技術:CAD/CAM/CAE集成技術,包括計算機制造系統的信息建模技術、計算機制造系統單元技術及集成策略,現代制造系統的研究。
計算機輔助制造:制造單元及生產線的計算機仿真、生產線系統的靜、動態性能預測、系統布局、配置及調度控制策略、生產線規劃設計研究
本學科承擔了北京市科委的重大科技專項,在機床設計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
本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機械現代設計方法學:現代設計技術與方法研究、產品數字化動態設計、虛擬設計與仿真技術、產品設計優化及可靠性分析、產品創新設計。
機械傳動學:現代傳動技術與理論的研究、新型機械傳動設計制造技術,包括非圓齒輪低速大扭矩液壓馬達產業化研究、非圓傳動節能抽油機、新型限滑差速器等。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及應用:機電系統設計與性能分析的研究,在機器人工程應用技術、液下機器人和管道機器人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進展;機械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研究,包括多體系統動力學與控制、機器人運動規劃與控制、航空器姿態動力學與控制、復雜纜索非線性動力學與控制等。
該學科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項。
車輛工程學科
本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車輛系統動力學與結構優化技術:以汽車整車及其關鍵總成為研究對象,研究車輛動力學特性,整車的集成開發、系統匹配優化和NVH控制技術,基于剛度、強度、疲勞和碰撞安全性的多學科、多目標汽車結構優化設計技術。
新能源車輛與電子控制技術:研究新能源車輛設計理論、系統集成及控制技術,著重研究電動汽車的整車設計、系統匹配及控制策略,底盤控制技術、關鍵部件的電動化技術和線控技術,動力電池使用性能研究與評價,基于機器視覺的車輛道路環境感知技術和特種車輛無人駕駛技術。
汽車設計與制造技術:車身逆向設計技術研究,基于CAE的結構輕量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輕量化材料的成型與連接工藝研究,汽車零部件的液壓成型和擠壓成型工藝研究,鋁鎂合金車身結構件的真空壓鑄工藝研究,高強度鋼板的激光焊接技術研究,與快速成型技術相結合的汽車零部件及車身覆蓋件CAD/CAM/CAE一體化技術。
先進裝備動力學與控制
本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
機械多體系統動力學與控制:主要以機械工程先進裝備為研究對象,以多體系統動力學、彈性和結構動力學、現代控制理論以及非線性動力學與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研究機械多體系統建模理論、數值計算、仿真與控制問題,探索和掌握先進機械裝備的運行和動態演化規律。
裝備結構動力學及優化:以先進裝備和機器人結構減振和降噪為目標的智能結構以及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對于航空和機械裝備涉及到的各種新型復合材料梁板殼結構,提煉其在復雜環境中的動力學問題,利用理論、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結構變形和非線性動力學特性。
先進制造裝備工業設計
本學科設有二個研究方向:
工業設計創新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先進制造及其裝備的創新設計活動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研究方法和科學實驗方法,研究適合于先進制造產業的工業設計創新理論與方法。
工業產品創新設計研究:以先進制造裝備為對象,應用工業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對工業產品創新設計的研究。
機械工程領域
本領域設有七個研究方向:
數控技術與裝備:研究數控技術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開發。高檔數控機床、高性能功能部件開發;創新設計、優化設計、性能分析、測試評價、高檔控制數控系統等。
設備工程與智能維修技術:該研究方向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主要研究面向機電設備的現代工程技術、狀態監測與診斷技術、科學維護技術、設備節能減排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維修管理和質量控制技術等。培養設備工程和設備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光機電一體化測控技術與應用: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光機電一體化的現代測控技術,開發相關的測控系統及裝備。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光機電系統的現代測控方法、測控系統集成技術、遠程網絡測控技術、智能儀器與虛擬儀器技術等;該項技術對于提高光機電系統的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網絡化水平,將現代測控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和光機電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研究機器人技術所涉及的機構學、運動學、動力學、測試技術和控制技術等主要技術領域及其應用。包括機器人結構設計,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各類信息檢測與信號處理,機器人軌跡規劃,運動學、動力學和軌跡控制的策略和算法,智能控制技術等。機器人控制包括研究對象涉及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等。
機械系統設計與應用:運用先進的設計理論、設計技術和設計方法,對機電設備的機構組成及原理進行設計,對其性能進行研究分析,包括設備結構強度分析與應力監測技術、機械振動分析與控制、機械動力學、機械噪聲源識別與控制、機械故障診斷與預報等。
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技術:以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為研究對象,研究車輛系統動力學特性,整車建模、仿真分析與控制策略,整車及其關鍵部件的匹配、控制技術、電動化技術和總線技術,NVH控制技術。
汽車現代設計方法與制造技術:研究面向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現代設計方法,面向汽車工業的先進制造技術,主要包括基于CAE的汽車結構輕量化設計理論與方法以及汽車產品數字化設計方法,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數字化建模技術、數字化產品的分析與仿真技術,逆向工程理論及技術與快速成型技術相結合的汽車零部件的CAD/CAM/CAE一體化技術,輕量化汽車先進制造技術。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報錄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專業目錄、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公眾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beijingxinxikejidaxue/yjsy_22076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