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介紹

發布時間:2019-08-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介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介紹 正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是2006年12月由原兩校的五個單位組建而成,即基礎教學部、基礎一部、基礎二部、傳感器技術研中心以及應用數學研究室。教職工總數為94人。理學院下設四個教學單位和兩個科研實體。
 
理學院作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教學單位,承擔全校工、管、理、文、法各學科專業的數學、物理等基礎課教學任務,同時還承擔著構建和發展理科的任務,即按照新大學的長遠規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建設、發展和改進現有理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及統計學專業;積極創造條件,在條件成熟時申報新的理科專業,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等;結合應用數學及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的學科建設,拓展相關本科專業的內涵建設。目前理學院正積極在申報“物理電子學”和“統計學”的碩士點。
 
理學院的辦學理念是“加強基礎,提高質量,發展理科,支持工、管、經、文、法,促進新學科生長”,定位于為全校相關專業提供良好的理科(或基礎課)教育背景,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物理、信息、電子等相關學科領域“構建特色理科,加強基礎,側重應用,豐富辦學內涵,提升整體水平”,以適應學校的整體發展要求,為首都和全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
 
理學院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2006年實到科研經費428.27萬元;發表論文74篇,其中被SCI檢索的論文13篇,被EI檢索的論文10篇,國內核心期刊25篇,外文期刊2 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3項,申請專利3項,通過鑒定驗收項目7項;專著一本。
 
2007年實到科研經費709.05萬,對比06年增長66%,其中教學單位169.6萬,研究實體539.45萬,分別增長90%和60%。
2007年發表科研論文173篇,人均達到2篇,被SCI檢索的文章25篇,對比06年增長90%,其中教學單位18篇,增長了260%。
2007年獲行業獎勵2項,獲發明專利10項。
 
師資力量
 
在十一五期間,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指導思想,通過實施人才工程、名師工程,外引內培,建設一支教學科研實踐并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和在相關領域中有較大影響的學術群體和科研團隊,形成以課程建設為重點的優秀教學團隊。具體措施一是很好地貫徹學校有關政策和制定落實學院各項人才培養、引進制度;二是積極主動引導和建立各方面的團隊,使得教師在教學、科研等團隊建設中不斷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和不斷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1)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一五期間,學院經過合并調整以及持續不斷的內部培養和引進人才工作,使得學院整體師資隊伍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現在我院教職工人數達9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學與科研教師總數的 43 %;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5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學與科研教師總數的80. %,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增幅十分明顯;博士和碩士生導師22人;新增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2人;新增北京市優秀人才6人。出國參加培訓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樸林華副教授),市優秀共產黨員一名(張福學教授);北京市名師(謝冬秀教授)和校級名師(于肇賢教授)各一人。
 
(2)團隊建設成績突出。近三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市科研創新團隊一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1個。尤其是,以副校長許曉革教授為帶頭人的理學院近30人參加的高等數學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建設,在教學改革與實踐、師資隊伍建設、教材與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7年該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2010年又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3)通過師德建設,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全院教師中進行敬業精神和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責任感;教書育人、管理育人;以學生為本,熱愛尊重學生;精通業務,為人師表。提倡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精神;建設業務精湛、團結協作、學風正派、勇于實踐的教師隊伍。
 
以許曉革教授為帶頭人的理學院高等數學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建設,在教學改革與實踐、師資隊伍建設、教材與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7年該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近幾年,團隊完成北京市精品課程建設一項,獲得市級教育教學成果獎兩項,獲得北京市精品教材一部;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教改項目12項、科研項目14項,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科研論文100余篇、出版教材8部;開發教學軟件四個,使用高校有50多所;指導學生參加市級和全國學科競賽,獲獎60余項。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設1個二級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科設有3個研究方向:
(1) 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
研究方向主要以微納米傳感器的設計、檢測與應用研究為主,并以微機械陀螺及微機械氣體擺式加速度計的研究為重點方向,成果主要用于慣性檢測控制系統。
(2) 新型傳感器及其敏感材料
研究方向主要以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線加速度等新型傳感器,以及壓電晶體、壓電復合材料、壓電水聲、及壓力傳感器的研究為主,近期主要以壓電復合材料、壓電水聲傳感器,以及壓電石英傳感器為研究重點。通過理論研究及新產品的應用開發,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及人才培養的實用化。
(3) 磁敏傳感器及其敏感材料
研究方向近期主要以基于巨磁阻抗(GMI)效應的磁敏傳感器及非晶磁敏材料的研究為主,通過非晶磁敏材料的GMI效應,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和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研制小尺寸、高靈敏度、高熱穩定性和低功耗,性能明顯優于傳統的MR、GMR和霍爾傳感器的新型磁敏傳感器。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充分利用和發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以傳感技術研究中心(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及相關專業實驗室為依托,致力于培養掌握寬廣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并能獨立進行電子科學新理論、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開拓的創新型優秀人才。
近年來,本一級學科承擔國家攻關、市部委及軍工等項目4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400萬元以上,研究成果在航天、兵器、艦船、交通,礦井、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省部級獎17項,申請和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38項,出版論著5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70余篇)。
數學(一級學科)
 
1.數學一級學科下設4個二級學科: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
基礎數學學科設有2個研究方向:
(1) 泛函分析及其應用
研究微分包含理論和神經網絡優化計算理論。通過構造新型的集值積分算子來解決隨機多值周期問題解的存在性,并將所得到的結果應用于周期反饋控制系統。研究積分微分發展包含方程給出的控制系統的可控性問題,利用微分包含理論來研究神經網絡優化問題,提出新型的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非光滑優化問題。
(2) 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研究
研究可壓流體與不可壓流體及相關流型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包括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及正則性。研究當初始旋度是渦層初值或屬于 L空間時, Boussinesq方程組解的適定性問題。運用拓撲泛函方法,包括拓撲度理論、旋度理論、算子理論、臨界點理論等數學工具,研究二階和高階非線性的邊值問題,為具體的求解提供理論基礎。
2. 計算數學學科設有2個研究方向:
(1) 數值代數及信息編碼
根據模型修正和信號復原中的幾類不同的約束矩陣集合問題的線性與非線性方程進行系統研究,研究其具有特定結構的方程問題求解及相應的代數特征值反問題的有關理論和有效的數值求解方法。結合數值代數研究成果和計算復雜性理論,研究密碼學函數的構造方法和安全特性分析;研究數字簽名和密碼協議的設計方法、安全性分析以及形式化證明;基于信任鏈研究構建面向云計算的信任服務方法,設計面向特定應用的多方安全計算解決方案。
(2) 約束矩陣方程及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研究若干約束集合的矩陣方程的解、約束矩陣方程解的結構以及解的存在性,研究存在條件和解的表達式。研究微分方程的數值解的變分不等式問題及GP方程基態、激發態解的有限元數值模擬研究有限元方法處理帶約束優化問題,并用于力學問題的數值模擬。
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科設有3個研究方向:
(1) 數據解析
利用多元統計分析、多準則神經網絡優化、分形、地質統計學等理論與方法,進行定性數據與定量數據的分析研究,挖掘數據的潛在信息,探討數據的內部結構,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和開發應用軟件系統。基于數理統計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開展在地質調查、礦藏勘探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2) 金融數學
利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研究金融資產收益率的極值分布以及風險值,對帶厚尾信息的非線性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的尾部進行估計,并將其應用于金融風險的估計。基于多準則神經網絡優化、分形等理論,對經濟數據開展分析和研究,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應用于對期貨市場的微觀結構的探索與分析。
(3) 生物統計
通過數理統計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和解釋生物界各種現象和試驗調查資料。對復發事件數據進行建模、協變量選擇、參數估計、非參數估計以及漸近性質的討論與研究。
4. 應用數學學科
本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設有4個研究方向:
(1) 微分方程及其數值解
研究微分方程解的結構以及解的存在性,開展微分方程正解存在性和輻射流體力學方程組平衡解、解的Blow-up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微分方程理論結果,結合具體物理背景和數值模擬等手段來處理復雜流場以及量子效應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火焰(界面)燃燒效率的分析方法,獲得量子點的相互作用,量子系統的幾何相結構、重金屬分子動力學特性。基于微分方程理論與方法,例如Hamilton-Jacobi方程,即水平集方法,開展了圖像恢復等方面的研究。
 
(2) 非線性分析及其應用
結合孤子理論和代數、群論中的相關理論研究變系數非線性發展方程的可積條件和Wronski與Gramm行列式解的結構以及利用源產生程序來構造耦合形式的變系數非線性發展方程并研究相應耦合形式方程的Pfaffian解的結構。研究在光纖通信、流體力學、生物學、海洋及大氣力學等領域中變系數非線性發展方程的解析解及相關耦合方程。
 
(3) 經濟博弈論
研究現代經濟學中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的博弈問題。涉及Nash均衡的存在性和穩定性以及如何求解Nash均衡。將拓撲和分析結合起來研究連續選擇和不動點,拓撲空間上給出Nash均衡點存在的充分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結合經濟學中的博弈問題對Nash均衡的存在性進行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4) 信息與圖像處理
在圖像重建研究領域,研究基于成像模型中一般性條件下的對稱結構及其迭代校正格式。研究重建離散化模型中不依賴于數據的深層次結構,結合線性方程基本解的理論,定性研究計算點對于投影數據的依賴關系。將病態大型線性成像方程投影系數矩陣的計算和廣義敏感逆矩陣的最小二乘算法納入到基于重建模型基本結構的同一框架下,研究新的代數迭代方法、新的分塊歸組校正格式和快速直接成像迭代算法。
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在數學一級學科下設的四個二級學科領域中對諸多的基礎理論、學科熱點問題和實際應用問題,開展了持續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形成了穩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以數學學科為依托,結合我校信息科學的特色及優勢,在多學科交叉聯合的領域內開展了持續性前沿研究,針對產業化與實際問題展開了應用技術的研究。近五年來,本學科承擔各級各類項目5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累計科研到賬經費650余萬元,發表論文150余篇(三大檢索60余篇)。出版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教學獎勵7項。形成了一支專業知識、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團結協作,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研究經驗豐富的團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報錄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專業目錄、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公眾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beijingxinxikejidaxue/yjsy_22076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