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簡介

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簡介 正文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于1992年,期間歷經計算機學科部(1992-1994)、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94-2007)、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至今)。數理學院始建于1978年5月,期間曾經歷了基礎課部(1981—2000)、信息科學系(2000—2007)、數理學院(2007—至今)的發展過程。2014年4月,學校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加強內涵建設,將兩學院合署辦學。
 目前學院下設基礎課部、電子科學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自動化系、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等機構。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有1個省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個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專業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3個專業列入省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江蘇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在“中評榜”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多次評為4星專業,在“武書連榜”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連續多次評為B+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6年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院現有教職工120人,教授18人,副教授36人,碩士生導師40人,博士生導師2人。有專任教師96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95.6%,博士學位50.7%。1人獲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2人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3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2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近30名教師具有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英國、香港等地的海外研修經歷。
  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名,碩士研究生150余名。
學院具有完備先進的教學、實驗、研究設施條件和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總面積13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金額3000余萬元。建有1個省級教學實踐中心(常州大學-中軟國際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擁有多功能離子束增強沉積設備、高真空三靶磁控共濺射鍍膜系統、制備太陽能電池及性能測試的整套儀器設備、曙光并行機、雙目視覺機器人開發平臺、腦電采集系統、過程控制對象及HART儀表系統、智能無線傳感網系統、超高頻示波設備等多功能化的綜合實驗平臺,同時還具有數十種正版化的教學、科研軟件。為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院注重學科發展,學術氛圍濃厚,科研實力增勢強勁?,F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碩士研究生150余名。;有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千級凈化實驗室。近5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33項,省部級及中石化、中石油項目36項、省教育廳和市政府項目近60項、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安慶石化等各類企業橫向項目250項,累計到款近5000萬元;發表SCI論文200多篇,其中Nature Index論文5篇;出版專著2部;申請各類專利近400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余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獲各級各類獎勵13項,其中省部級或其他同等行業類科技獎1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鑒定10項。
學院教風嚴謹,教學成果突出。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教材、教學參考書30余部,其中國家精品教材1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2部,江蘇省重點教材5部;近5年來,承擔省級及以上教研課題9項、撰寫核心教研論文20余篇;獲江蘇省本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一等獎1項。
常州大學

添加常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常州大學考研分數線、常州大學報錄比、常州大學考研群、常州大學學姐微信、常州大學考研真題、常州大學專業目錄、常州大學排名、常州大學保研、常州大學公眾號、常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常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常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chang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5456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