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經驗:二戰經驗分享

發布時間:2019-07-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考研經驗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經驗:二戰經驗分享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經驗:二戰經驗分享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經驗:二戰經驗分享 正文

我2018年二戰,先說一下我的分數, 
2016年專碩考試:英語54、政治50、西綜175,總分279。
2017年因為拿到了規培證,我考學碩,今年的分數為:英語70、政治58、西綜244,總分372。
參加了兩次考研,有一些感悟和誤區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有所幫助~
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各科一些建議:
英語:真正準備今年考研已經是2017年下半年了,對我個人來說,準備的太早人容易疲憊,去年我花在英語的時間很少(因為當時誤認為英語水平定型了,不花一年多,提高不了多少,其實不然),當年考英語,可以說我有兩個閱讀理解完全不知道文章在說什么,考得意識模糊,這就是單詞量不夠的缺點(去年背了何凱文的1575個重點單詞,發現效果不好)。今年的英語考試,閱讀理解每一篇我都挺有把握,所以考完試,聽到某些同學說,今年的英語比去年難,我不敢茍同,其實說難的同學還是功夫沒下到。
今年我學習英語的方法很簡單:背單詞。我用的是扇貝單詞,選擇好考研詞匯后(今年背的是2018考研英語詞匯大綱 5518個單詞),設定好每日的單詞量,每日打卡。日積月累,單詞量上去了,滿篇都是自己認識的單詞,還考啥理解?哈~對了何凱文的“五夜十篇”還是推薦一下,有老師點撥一下,有時候比自己看書效果要好。我聽說有些老師宣傳“單詞無用論”,我不這么看,單詞永遠是基礎,先不提能不能靈活掌握,至少單詞量上去了,根基就打牢了,遇到閱讀理解的時候,滿篇大部分都是自己認識的單詞,那種踏實感很舒服,縱使有些單詞不考察常用意思,但是聯系上下文,這些單詞的偏門的意思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整體把控很重要。回想起去年考英語,看到滿篇的生詞,做題的時候心里一點底都沒有,那種感覺很恐懼。
政治:我和去年一樣只花了1個月復習。最后的押題很重要(大概考前2周才出來),這是拿分的大頭,我背的是米鵬的,這些老師押題其實都差不多(肖4大家都愛,不提啦~徐濤的視頻講課比較幽默,不過他的小黃書我感覺內容太多了,別的老師不太清楚沒有發言權),最后做題目的時候記得字要工整!不過我今年多看了肖大的8套和4套的選擇題(有一些重點會在選擇題里反復出現,你們做了就知道了),去年只背了大題。很多人建議做肖老1000題、一點點復習,如果你政治想考七八十分當然可以,如果你只想考跟我一樣—58分左右,政治真的不用花太多時間。
西綜:成也西綜,敗也西綜。第一年我把大量的復習時間放在西綜上,可才考了175。因為我太重視內外科,小三科基本沒復習(小三科的分基本沒拿到。主要是受到曾經復習執業醫的誤導:復習執業醫,我只復習了“內外婦兒”,其他基礎科目一點點沒復習,照樣四百多,執業醫題目簡單,考廣度,而考研卻完全不一樣了,考深度)。研究近幾年的真題會發現,現在出題越來越靈活,十年前會出現基本一模一樣的原題,現在不可能了。只有把知識點弄懂,才能不變應萬變。
生化: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頭疼的一門。生化的特點是難學,考試卻很簡單。今年我首先復習的就是生化,一點點看生化視頻。生化我是沒怎么看書的,主要是看講義,遇到實在不理解的,我會仔細翻書看,但這很浪費時間,因為生化不像內科需要一點點把書上的東西吃透。講義好處就在于把重點列出來了,就可以做到有重點的復習,而考試就考這些東西。另外復習最難的物質代謝篇,有一個提醒,當你不理解,感覺頭大的時候,不妨把糖酵解、脂肪酸B氧化等知識點背誦下來,當背誦下來的后,你的腦海里就會有很多的素材,回過頭來看,遇到一些不理解、難以聯系的知識點,也許就會恍然大悟、迎刃而解,畢竟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
生理:這門科目無疑是小三科里最復雜,考的難度最深的一門。生理還是要認真看書,有些地方難以理解,最好還是配合視頻看,能減輕疲勞感,增加記憶強度(當然很多人只看書,或者搞不懂的地方看視頻,這也是可以的,大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談到重要性呢,舉個例子,諾貝爾醫學獎項全稱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此生理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對生理學深入學習,可以使我們對內科學等科目的學習更加輕松、更加深刻。因為只有帶有理解的記憶,記憶的才更深。
病理:病理章節最多了,可是別畏難,因為考點卻很固定,就是瑣碎的知識點挺多的,要做好總結。具體要結合真題看就行了。病理很好拿分。
內科:內科是需要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門科目,需要啃書,要弄懂,在10年前,題目都翻來覆去的考,選項當題干,題干當選項,甚至有原題出現,知識點都考爛了,所以大家現在在掌握必須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也要適當的對一些沒考過的知識點有所關注。因為西綜想獲得高分,必須扎扎實實深入的復習。還有的同學說X型題的正確率底,本身X型題就可以拉開差距,所以對于真題里ABCD的每一個選項,我們都必須搞懂,不能滿足于這一題選什么,甚至觸類旁通,對每一個選項展開思維風暴,自己去聯想這個選項可以引伸出什么樣的知識點?并在書上找到出處,做好總結。
外科: 我考的是學碩的外科,之前結合考綱看了下,外科在699西醫綜合大綱里占的比重很低,大概才十幾分,題目都有送分題、拔高題之分,經過幾年臨床工作,有些送分題即使我不復習,我也能回答出來,而有些拔高題,除非很深入、花大量時間,否則可能很難做出來,這樣復習外科的性價比就很低了,結合這種考慮,我花在外科的復習上很少。所以提醒下考學碩的朋友,各個學校單獨命題,在題型(例如有的學校有簡答題、名解,有的學校只有選擇題)、分值分布重點等方面可能有不少差別,大家一定要到所報考學校的官網找一下考綱,具體研究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決定自己的復習策咯。考專碩的朋友,外科當然也要好好復習,但是外科相對于內科理解的部分少了很多,以記憶為主。
總結:
最后要提幾點:
1.方向: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人情況不同,要制定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計劃一定要按時完成,大到考研備戰整個時間段內具體復習每一科的規劃,小到每天臨睡前規劃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任務,而且務必要完成,因為踏踏實實一天一天下來,堅持下來才能成功。切記不可因為離考試還有近一年,今天出去K個歌,明天出去喝個酒,分就是這樣一點點丟掉的。
2.真題: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真題不單是拿來做的,更是拿來研究的,需要研究真題的每一個選項為什么對,為什么不對。結合以往學長們的經驗,和我自己體會,再次強調,一定要對真題提高重視,對了推薦一下北醫的真題,把個個學科分類好了,方便總結。我第一年因為時間分配不當,真題只做了一半。今年我拿出了三四個月研究真題。
3. 框架:知識框架很重要,類似于思維導圖,一個關鍵字,在腦海里就可以把所有知識點一點點串聯起來,這種感覺很棒,讓人胸有成竹,可惜我今年準備時間還是不充分,思維導圖做了一部分,還沒有完全掌握。建議大家從現在開始復習,建立自己的思維導圖,只有自己寫的才記憶深刻。丁香園上有以往大咖做的西綜導圖,大家可以搜索。我個人用的是“幕布”,類似軟件很多,大家選自己合適的一款即可。
4.視頻:考研視頻很多,今年下半年我看到了阿源老師和昭昭老師的串講視頻,阿源老師講的很細致,現在時間還早,跟著阿源老師的視頻一點點復習會很踏實,昭昭老師會畫圖,有自己講課的特色,深入淺出,我執業醫的時候就看過他的視頻,挺好的。還有一個專門的交流群,而且有問題可以在里面交流、提問,阿源老師看到都會認真的回答,群里氛圍也很好,很感謝群里的小伙伴和老師的幫助!有時候有一群一起奮斗的朋友,這種精神動力也很重要。
5.口訣:對于一些難記的知識點,還是需要口訣的,有時候需要自己編口訣,因為別人編的你不一定想得起來。舉個例子,淋巴瘤NK細胞的CD分型為16、56,我的口訣就是:敵人拿著A K4,7步qiang(NK),要溜(16)我先溜(56)。
6.工具:在這里提一下自己日常生活能提高效率的一些手機app,
滴答記事:一款GTD(Getting Things Done)軟件,把腦袋放空,增加專注感。無論是一些腦海中瑣碎的知識回想記錄,還是一些學習提醒,他都可以做到。還提供了番茄鐘的功能(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番茄工作法,用來提高專注)
幕布:一款思維導圖和大綱軟件。用來做知識框架和整體把握。
背單詞:扇貝單詞、百詞斬。我個人用扇貝單詞,因為每天打卡很有成就感,百詞斬也不錯,還有圖片聯想記憶,對我個人而言,缺點就是不能打卡  ^_^,目前我還在繼續打卡,詞庫是醫學專業詞匯。曾經看到過有些人曬出的打開幾千天的圖片,真是充滿了動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生活永遠充滿挑戰,而你永遠不會準備好,盡力就好!時間會給你答案!
成都中醫藥大學

添加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中醫藥大學報錄比、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群、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中醫藥大學排名、成都中醫藥大學保研、成都中醫藥大學公眾號、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chengduzhongyiyaodaxue/kaoyanjingyan_211378.html

推薦閱讀